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智障的教學方法

智障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8 17:29:00

A. 智障兒童制定一份特殊的教育方案怎麼

那首先要明確是什麼樣的程度 多大這些才能因地制宜的寫 一、研究對象概況 小麗是我班的一個比較特殊的兒童。我接一年級新班以後,發現她與班裡大多數同學不一樣,語言表達能力差,反應遲鈍,學習有困難,常常不及格,受同學歧視,對任何事都不懂關心,智力似乎有些問題。後來徵得小麗家長的同意做了智力測試,結果智商比正常孩子低,屬於低智商。通過家訪,又了解到小麗母親患有嚴重的精神病,常發作住院,父親腿有殘疾,為生活而奔波,無暇關心女兒,小麗的生活由年事已高的奶奶料理。面對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作為教師的我倍感更有責任關愛她、幫助她。我把她作為特殊兒童隨班就讀個案研究的對象,希望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小麗能象其他小朋友一樣健康歡快地成長。 二、制定個別教育計劃 初步的研究使我對該生有了正確的定位——低智商兒童,我又從有關書籍中了解到弱智學生的個性特徵:1.缺乏主動性;2.容易沖動,自我控制能力差;3.易受暗示,脾氣固執;4.失敗期待高於成功期待;5.動機不足,求知慾差。以小麗的行為表現和家庭情況看,由於長期遭受挫折,出現了消極情緒,事情還沒做就預期不會成功,完全沒有自信。然而,「自信」恰恰是成功的關鍵。要讓她學會關心集體、關心他人的前提是學會關心自己。「關心自己」包括很多方面,如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行為習慣、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為人處事、形象樹立、權利義務、未來理想等等。取得成功的關鍵有兩條:一是教師,二是管理。因此我決定以「幫助該生樹立自信」為突破口,將心比心,站在小麗的立場上制定方案,讓她學會關心自己的健康成長。具體目標包括: 1.改變過去的師生交往方式,親近她,注重情感交流。 2.以談話的方式提高她的語言能力,逐步開發語言智商。 3.給予最多的關心,發揮榜樣的作用,供其模仿。 4.進行正常化的教育,給予特殊鼓勵,逐步縮小她與同學的差距。 5.抓住時機給她自信的源泉,幫助她樹立良好的形象。 6.調動教師、學生和家長的積極性,隨時解決各種問題。 三、研究的三個階段 1.低年級——悅納自己這是最關鍵的階段,悅納自己是樹立自信的基礎。教師給予充分的關愛,耐心啟發,讓她對過去的自我認識產生懷疑,逐步幫她確立自信,對自己有正確的認識。 我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與學生建立一種對話關系,把那些已經消化理解的學科知識與自己內在的經驗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然而,我的愉快教育法對小麗同學根本無效,她始終沒有開過口。一次我耗完了耐心終於忍不住發火了:「這么簡單的字母都讀不出,你上課聽了嗎?」突然,小麗那一大一小的眼睛裡滾下了晶瑩的淚珠……霎時,一份內疚湧上心頭:我錯了,我傷害了她。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不願敞開心扉與人溝通,這對於語言智商低的小麗來說是不利的,我要教她說話,贏取她的信任。 下課後,我坐到了她的身邊:「上課時為什麼不讀呀,是不是怕讀錯會被同學嘲笑?」小麗點了點頭。「學會了拼音才能認字、看書,你願意長大後還是一個字都不認識嗎?」她搖搖頭。「用嘴巴說!」她終於開口說話了:「不願意。」雖然是斷斷續續的三個字,但這畢竟是她邁出的第一步。「陳老師願意做你的好朋友,教你讀,好嗎?」她笑了,她那傻氣的笑容里透出的是真誠、信任。 我告誡自己:降低要求,不要期望過高。起初,怕傷害她,所以上課時不敢請她回答問題。漸漸地,我發現她思想不集中了,上課似乎與她無關。我立即改變了策略,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多次請她回答,她明顯進步了,可對其他同學來說又浪費了許多時間。看來要想兩者兼顧必須調整教學策略,在完成了正常教學任務的同時,留幾個簡單的問題,耐心等待小麗的答案,且大加贊賞。 受智力影響,她學東西總是特別慢,測驗成績也總是班裡最差的,與倒數第二的同學相差甚遠。我並不期望她能考及格,只要求她無論花多少時間,都要把當天的知識弄懂。此後,我常用休息時間教她讀准拼音,和她聊聊天,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迫使她開口說話,漸漸地,她學會了逐字逐詞地回答我的問題。 終於有一天,小麗主動來找我,第一次完整地說了一句令我終生難忘的話:「陳老師,我是不是很笨啊,同學們會不會看不起我呀?」她多麼在乎別人的看法,她自卑,總是低著頭,怕見到那些歧視的目光。此時,我高興地發現,她已經學著打開心靈的一扇小窗,開始關心自己在同學心目中的形象了。她渴望一份平等,渴望被人贊賞,甚至渴望被人尊重。此刻,老師的評價具有極重的分量,甚至影響孩子的未來,「誇張一點的鼓勵」可能會成為她奮斗的目標。「你一點也不笨,因為你做事『認真』,從來沒有不做作業等情況,好多同學都比不上你,連老師都佩服你的毅力,記住:做事認真的人就是最聰明的。」小麗相信了我的話,露出了靦腆而又得意的笑容。我深信「認真」二字將是她自信的源泉,努力的方向,我要使這兩個字成為她的「金字招牌」。 她果真像我期待的那樣「認真」,哪怕做到晚上快11點鍾,也要完成每樣作業後才睡覺,甚至堅持每天默寫詞語。這份認真,使她學得扎實,每次詞語測驗都能及格,二年級下的單元測驗也基本上能及格。 2.中年級——樹立形象 這階段同學之間的關系變得復雜,她更害怕被歧視。教師要採取措施對同學施加影響,大家友好相處,幫她樹立形象,讓她學會關心自己與別人的關系,關心自己的學習環境等。 隨著年級的升高,孩子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小麗也模仿著別人對學習馬虎了起來。為了讓大家對寫作保持興趣,我經常變換方式。有一回,我教了寫信的格式,讓同學們給我寫封信,把講台當郵筒,把講台上的縫隙當投信口。小麗在信里列舉了班裡幾位淘氣包的一大堆「罪狀」:「……罵我是笨蛋,弄臟我的書,……」上課時,我故意問大家:「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哪位同學進步最大?」答案是有目共睹的。「你們知道小麗為什麼進步那麼快?因為她做事認真,從來沒有拖拉作業的現象,無論多晚,都堅持默完詞語,背好英語才睡覺。比起家長盯在旁邊還要賴作業的同學聰明多了,欺負她的同學才是笨蛋!」淘氣包們低下了頭,小麗也露出羞愧的神色。下課後,她悄悄地跑來對我說:「我不認真的,我也有幾次沒做完作業……」「老師知道你想完成的,一定是寫字速度慢,來不及做了。沒關系,以後遇到類似情況只要和老師說一聲,抽空補上就行了。現在老師覺得小麗不僅認真,還很誠實。」「我以後不會少做作業了。」她的笑容更自信了。 以後的日子裡,她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就會主動來問:「陳老師,剛才幻燈片上的練習題我來不及抄了,您可以把幻燈片借給我抄抄嗎」……被欺負就會來「請求援助」,碰到像「家裡的小兔子吃胡蘿卜」等新鮮事就會如數家珍般講給我聽,而我呢,告誡自己,無論多忙,都要洗耳恭聽,我的認真聽講似乎給了她極大的滿足。 在學校里,當小麗回答問題好時,我就會當眾表揚,不住地點頭,微笑或說「真好」、「你真聰明」、「我真為你感到高興」,竭力維護她在同學們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但這並不是說一味地給她戴高帽子,而私低下對她的小毛病進行恰如其分的批評。除了口頭表揚,讓同學為她鼓掌外,我還給她些榮譽獎勵:當升旗手,護旗手,同學們也一致評選她為「進步快的同學」、班級第一批的「行規示範員」。我甚至買一些實物獎勵她,也許覺得我很喜歡她的緣故吧,只要看到我這兒有她喜歡的小物品,便會毫不客氣向我討:有我託人從外地帶來讓同學

B. 患有智障的兒童應該如何教呢

(2)→帶他(她)們去野外郊遊,認識大自然,使其心靈受到陶冶和啟迪。
(3)→誘導他(她)們去說話,交流思想,提高認識。
(4)→讓他(她)們去勞動,鍛煉手腳的靈活性。
(5)→用鮮艷的圖片或動聽的音樂(古典音樂比較好)或有趣的玩具培養他(她)們學習和欣賞的能力。
(6)→多給孩子繪聲繪色地講一些歷史故事,讓其分析裡面的內容(適用於有了相當進步的孩子)
(7)→讓男孩子和女孩子多交談,交流心事,這一點在傳統治療弱智上認為具有重要意義!(用於有了相當進步的孩子)
(8)→培智學校的老師應多帶孩子出去接觸社會,認識現實,辨別是非。(注意:輕度弱智的孩子建議不要進培智學校,因為培智學校里的孩子多是中度90%和重度10%所組成;培智的老師水平一般,沒啥好方法,也就是日常生活管理,讓孩子聽聽歌曲,教孩子識字與勞動等;輕度弱智的孩子進去之後得不到很到位、具有針對性的教育、訓練和治療,白耽誤時間;最好是由家長帶著或自己多去外面闖盪,以增加見識!)
(9)→教孩子一些日常生活技能,讓他(她)們日後好自食其力。
(10)→老師和家長要想方設法表現出巨大的關心並讓他(她)感受到一種親情的滋潤和愛護,因為純粹的愛的力量是巨大的。
(11)→對孩子的進步應給予真誠的贊美。
(12)→全面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努力促進與其交流溝通的能力。
(13)→消解他(她)們的一些不正確和混亂的想法(比如妒嫉、仇恨和一些科學問題等),給予正規的解釋,讓他(她)們學會看淡或正確的處理方法(這個難度極大,得費相當長的時間,效果也不一定好)
(14)→對孩子進行相似物體的對比訓練,以增強其判斷能力。
(15)→想方設法讓他(她)們樹立正確而堅定的信仰,培養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觀念形成。
(16)→家長自己在家教孩子時,可以教語文和數學;教語文要設法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教數學要設法培養其邏輯思維。
(17)→多帶孩子看日出、日落和在家看一些傷感的電視劇,以激發孩子的情感反應。
(19)→安排孩子一定的學習時間(特指學習課本的文化知識),游戲時間,思考時間(思考大自然中的某些問題或者一些幻想)★注意:這里幻想加引號是指幻想時要依據現實情況所做出的想像,家長一定要引導有方,盡量不要讓孩子產生一些混亂的想法,因為這樣容易引起一些人格歪曲現象!
(20)→對於有了相當進步的孩子(進入邊緣智力,智商75~85,正常人智商90),家長應給孩子看一些哲學啟蒙書(注意:一定是翻譯外國的哲學書,中國的少看或不看,要看的話推薦孔子的《論語》和老子的《道德經》),最好家長本身是教師或請老師給予指導;這里介紹兩本比較好的且簡單一些的哲學啟蒙書:《蘇菲的世界》和《豕與自以為是的豬》;孩子不耐煩時,家長應想方設法繪聲繪色地講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1)→晚上睡覺時,一定要讓其手壓迫心臟部位,這樣孩子就會做夢,等其夢醒了之後,家長在重復讓孩子這樣做,實在不行,就同床進行監視,因為科學研究表明,夢對大腦某些功能的復甦和人的心情有著特殊作用。
(22)→既要培養廣泛的興趣,又要養成專一的精神。
(23)→家長可給孩子看些畿米的書,因為這裡面的所表現的卡通人物情感很豐富,具有深刻的現實性,能潛移默化地讓孩子保持一種敏感和思考及釋懷的心靈(用於有了相當進步的孩子)。
(25)→讓孩子的飲食合理。
(26)→給孩子營造一個寬松、歡樂的環境,切記以嫌棄、打罵、冷落或譏諷的態度對待孩子,但也不能過於溺愛遷就導致因怕或其它原因無法學習、逃避訓練而失去改善病情、提高智力的機會。
(27)→讓孩子回歸大自然,比如可讓孩子玩泥巴等,使其心靈可以得到塑造。
以上就是關於患有智障兒童的教育方法,相信通過以上的教育,您應該有所了解了,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事實上,治療是解決兒童智障的關鍵所在,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智障的兒童的治療方法,目前,治療弱智兒我們會選用最新的治療方法幹細胞移植治療弱智兒。幹細胞是一種未分化未成熟的細胞,其細胞表面的抗原表達很微弱,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對這種未分化細胞的識別能力很低,無法判斷它們的屬性,從而避免了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排斥反應及過敏反應等,使同種異體移植神經幹細胞變得非常安全。臨床研究中,經過大量的臨床病例研究表明,幹細胞治療除了極少數病人有輕微的發熱、頭痛外,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表明其臨床應用是安全的。

C. 如何對智障學生進行音樂教育淺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創造活動的動力,是培養能力的處方。因此,培養智障兒童的學習能力也應該從「趣」字入手,從他們現有能力水平實際出發,學習的內容要生動有趣味,教學方法要多樣,寓教於樂。人對某一事物有了興趣,就會主動去了解,在了解過程中會專心致志。要培養學生的興趣,就要根據不同的教材,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運用教具引起興趣

運用教具引起興趣,對特殊兒童來說特別有用,如教日常生活的洗臉、刷牙、梳頭這兒個模仿動作時,教師事先准備好教具:剪一小塊布當作毛巾,用較硬的紙做好一把小牙刷和一把小梳子,再挑選一個人一點的娃娃。教學時教師邊哼唱音樂邊用娃娃的手拿著上述教具逐個做出洗臉、刷牙、梳頭的動作。這樣不僅能引起幼兒的興趣,還能使他們看出怎樣動作,並感受動作與音樂的節奏。再如:教青蛙跳的動作時,可硝硬紙片及鉛絲做個大腿可活動的青蛙,隨著拉動青蛙表示出蛙跳動作。在學生學習這一動作時,大青蛙(由教師拿著)可和孩子們一起跳,學生會感到特別高興。教兔跳動作時,教師事先用一小兔子的木偶,演示小兔隨著音樂跳動的情景,然後帶領幼兒一起學習兔跳的動作。

二、運用游戲的音樂活動來引起興趣

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對智障兒童來說。「游戲」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游戲是以發展音樂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游戲。智障兒童在聽聽、唱唱、說說當中增強節奏感。培養口昌歌的興趣,改進唱歌的技能,提高辨別音樂性質的能力,促進動作的協調,聽覺、視覺、記憶力、注意力、思維能力更好更快的發展起來。

l、創設情景游戲活動。

智障兒童喜歡動,酷愛游戲。他們是在游戲中成長並學會音樂、掌握音樂。將游戲運用於智障兒童音樂教學中改變了原有教學方法中的單一枯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創設情景法,作為音樂教學的一種手段,讓學生入景動情,用情景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中感受音樂,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創設情景法以其獨特的魅力,深得智障兒童喜愛。例如:「老鷹抓小雞」這類音樂游戲,游戲的情節能夠被學生所理解,玩起來感情逼真。學生戴上老鷹、小雞的頭飾,在教師的統一指示下,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進行游戲。為了防止被 t老鷹」抓住「小雞」,必須緊密團結在~起,共同對付敵人。

D. 弱智兒的訓練

教育訓練弱智兒童的基本方法2009-09-13 10:50教育方法是完成教育任務的手段。在普通學校中教育方法是豐富而多樣的,而且常常憑教師的教育經驗和機智,隨機應變,靈活運用,所謂「教有法,教無定法」。對弱智兒童的教育訓練也有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在介紹幾種,同時提出在指導工作中應注意的有關事項,供家長在教育過程中參考。
一、幾種常用的教育訓練方法

1、游戲法。

英國教育專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娛樂是弱智兒童開發智力的第一位有效的方法」。採用游戲法,不僅對年齡幼小的弱智孩子,對於年齡較大的學齡期弱智孩子也是適用的。因為他們的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低,動作活動的水平也偏低,所以盡管孩子已長到8歲、9歲,甚至11歲、12歲,都對游戲教學法很感興趣。在游戲中進行學習,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識。許多弱智學校的教師在各科教學中巧妙地運用游戲法對孩子進行教育訓練,取得了顯著效果。因此開發弱智孩子的智力或潛能的最簡易方法,就是為孩子提供適當的玩具,讓他們玩耍,在游戲中鍛煉他們的感官功能,只要感官功能提高了,孩子的智力或潛能也會隨之提高。杭州市健康路小學體育教師羅敏根據自己的教育經驗,總結了在體育課中採用游戲法取得的教育效果:游戲法能激發兒童的運動興趣、提高身體的活動能力;使孩子大腦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補償,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讓孩子愉快地接受正面教育,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文明行為和好習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有利於增強孩子的體質(對學生身體發育情況的調查表明,確有實效)。還有其他知識教學如數學、漢語拼音、識字等教學過程中較難學習的內容,通過游戲法教學也顯得容易收效。
在家庭中,家長也可以用游戲法進行教育訓練。可以利用廢舊材料,如包裝用過的紙、舊年歷畫、塑料瓶、易拉罐等為孩子提供一些玩具,或可以利用這些製作成教學玩具,也可讓孩子自己畫、剪、撕、貼等。所以在家庭中,有更充分的機會、場所和條件提供玩具,讓孩子進行游戲活動。在孩子游戲活動中,可能會發生一些小事故,如打翻了茶杯、倒翻了痰盂等,家長不要過多指責,要給予指導和幫助。當然,在游戲中應注意安全。

2、演示與操作法。

演示法是指把教育訓練的內容,用實物或圖片、模型等作為教具,讓孩子看得見、聽得到,有的可親口嘗一嘗,等等。演示法可使孩子對學習內容有直觀形象的感知,有感性的認識,使他們對學習內容容易理解。
操作法是指教育訓練的內容用實物、圖片、模型演示來進行,不僅能讓孩子看到、聽到、嘗到,還要讓孩子能親手摸到它、擺弄它、組裝它。如讓孩子把一隻小瓶蓋子擰開又蓋上;把木珠用繩穿上又拆下;許多手工製作品,也是用手工操作教育訓練的;家務勞動的內容如炒菜、洗滌、打掃衛生等等也可採用操作法對孩子教育訓練。採用演示法和操作法對弱智孩子進行教育訓練時,可使孩子對學習內容通過演示或操作而在大腦中留下鮮明的具體形象.形成較強的神經聯系,幫助孩子理解,並能較好地接受家長或老師的指導。這對於發展孩子的感覺、知覺和動作能力有益,並且還能發展孩子對事物分析和綜合的能力,即開發了其智力。在教育訓練中,對教育訓練的內容僅僅靠家長或教師的口頭說教,往往費盡口舌仍收效甚微,甚至幾乎等於零。這是因為孩子對事物特性缺乏具體的感知覺,往往在他的大腦中混沌一片,弄不懂什麼是甜、酸、苦、辣;不明白什麼是紅、黃、藍、白、黑。所以在弱智孩子的教育訓練中,充分運用演示法和操作法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普通教育學原理中直觀性原則的具體體現。在運用演示法和操作法及游戲法時,都需要有指導者的語言指導,即給予必要的講解和指點,指點學習的目標是什麼,怎樣去認識和理解它,用什麼感官去接觸它,怎麼去觀察它。如一張圖片《秋天》,指導者一邊讓孩子看圖,一邊仔細地講解圖片內容,這樣有助於孩子學習。假使沒有《秋天》的圖片,脫離實物,光憑家長或教師的語言講述,這樣效果就差;若光讓孩子看圖片,而不加口頭指導,同樣也收不到效果,因為孩子不知看的是什麼。所以運用上述幾種方法時,必須結合運用語言指導即注意運用講述法,以增強教育效果。

3、提示法。

提示法是指當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發生困難時,指導者給予一種臨時的幫助即提示,幫助孩子完成學習任務。提示法的形式是多樣的,有口頭提示、手勢提示、示範性提示以及身體動作提示諸形式。
口頭提示是指導者用口語提醒兒童。提示的內容可以是原來指導過的語言重復一次,也可以是原來指導語中的某些關鍵詞。例如,指導兒童學習書寫時,要注意有正確的書寫姿勢。當兒童在書寫時出現身體歪扭、頭離桌面太近等等不正確姿勢時,指導者就應該用口頭提示「身體要正」、「頭再抬高些」等等,以糾正兒童不正確的書寫姿勢。手勢提示是指用手勢來指點兒童行為動作中某個不正確的部位或涉及有關物體。如兒童書寫時出現形近字容易出差錯,指導者在交代任務時,用手勢加強點明易出差錯的地方,引起兒童注意。示範提示是指指導者作演示動作後,要求孩子模仿著做。示範提示通常與口頭講解同時使用。示範前要提醒兒童注意,示範時速度要慢,要使孩子看清楚示範動作的每一個部分,突出示範動作中的重要部分。身體動作提示也就是手把手地教。運用提示法時應注意以下各點:①只有在孩子需要幫助時才作出提示,以提供必要的幫助。如果提示過多,會使孩子產生依賴性;即使他能獨立完成的,也會貪圖方便,依賴指導者的幫助。②當孩子需要幫助時,首先使用口頭提示。如果口頭提示不成功,則觀察孩子的實際行為動作過程,然後再決定是否用手勢、示範或手把手的方法幫助,同時仍得結合口頭提示。③在運用提示法後起到一定作用,為使兒童較快地掌握學習內容,應盡快地逐漸減少或停止(取消)提示。
4、對比法。

對比法是應用極為普遍的一種教學方法。人類對事物特性的感知與認識,是在不斷地對事物特性進行比較中得到的,許多教育家都重視對比法的應用,強調教育兒童要善於對事物進行比較。在對弱智兒童進行教育訓練時,應更重視這種對比的方法。如讓孩子辨認出不同的顏色、不同的氣味、不同質地的物品(如硬、軟,粗糙、光滑等),不同的形狀和體積等,必須充分應用對比的方法才能使孩子對這些特性有所感知和理解,否則是難以學會的。例如教孩子學會「重」和「輕」,就得將一件重物和一件輕物呈現出來,要孩子親自掂量一番,告訴他哪個物體重、哪個物體輕。再通過對更多物體的重和輕的感知對比,從而懂得什麼是「重」,什麼是「輕」,怎樣表示物體的重和輕等。弱智兒童教育訓練中,對比法的正確運用也有幾點需要注意:①對比的內容要盡可能具體些;②對比的內容,開始差異應明顯,以後逐漸縮小。如開始用「白」與「黑」色比,而不要用「白」與「淺灰色」比;③對比的內容一下子不宜多,應逐漸擴大,注意前後學習過內容的聯系比較;④對比時利用口頭語言指導是必要的;⑤應啟發孩子充分利用對比法進行思考和學習,引導他們提出問題。

5、強化法。

強化法是指在教育訓練過程中,對孩子的正確行為表現,及時給予獎勵。這種獎勵是對學習行為正確的結果表示肯定,因此使他們感到愉快,並激起繼續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進一步得到獎勵。這種以獎勵為主,促使孩子學習正確行為的方法,也被稱為正強化法。
強化法的正確運用,關鍵在於合理地有效地使用獎勵。要獎勵得當,有以下幾點應加以注意:①明確獎勵孩子的是什麼;②選擇好適合於兒童的獎勵方式和內容。如有的當眾給予口頭表揚,有的發給一些小獎品,有的記上一個紅星,有的家長或老師向他點頭微笑等等;③應在所要求學習的行為正確完成之後即給予獎勵;④在使用其他多種獎勵形式時,應同時結合口頭表揚;⑤盡可能使兒童體驗到對其行為得到的自然獎勵。所謂自然獎勵,如果孩子口頭表達了自己的要求,由於他語言正確,使別人能聽懂,因此他的口頭要求得到了滿意的回答,這種滿意的回答即是自然獎勵;③當要求孩子學習的某種行為已經相當鞏固時,可以逐步撤消人為的獎勵,直到在完全投有獎勵的情況下也能完成該任務為止。

6、懲罰法。

懲罰法是指教育過程中,當兒童出現某些嚴重的、不恰當的行為時,指導者採取懲罰的措施來制止和消除這種不恰當的行為發生。如有的孩子經常罵人、打人、損壞公物,有的有吃臟物、玩弄生殖器等壞習慣,經多次口頭教育不起作用,這就有必要採用懲罰措施。懲罰的作用是使兒童對那些壞習慣或不良行為的後果產生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體驗,從而改掉這種不正確的行為。
懲罰法的正確運用,並非易事,也需要合理與適當。以下幾點是值得指導者注意的:①懲罰的形式要適當。既然要懲罰了,強度大些,效果會好些,但又不能過強,過強會引起兒童嚴重的對立情緒,或造成某些傷害,反而出現不良後果;②懲罰的時機,應在兒童不當行為出現之後及時進行,這會使兒童明白為什麼受到懲罰,不當的行為是什麼。如果延遲了懲罰的時機,兒童對懲罰的目標會搞混,不清楚為什麼要受懲罰,當然也不知道哪個行為不恰當,這樣就失去了懲罰的作用;③懲罰是一種教育方法,而不是指導者發泄個人憤怒怨恨的手段,所以在採用懲罰法時,切忌加上個人的不正當情緒在內,而應該是出於愛,立足於幫,萬不得已時採取的一種教育方法,絕不能濫用。

二、指導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

1.需要耐心和細心。

家長對弱智孩子給予指導時務必做到耐心和細心。這是根據孩子的特點需要出發的。由於孩子智能低下,因此對教育訓練中提出的任務或要求理解能力差,往拉動作慢又不協調,對物體感知的辨別能力水平偏低,因此,按照正常孩子的水平早該學會的內容,他們卻久久難以成功。所以,家長在指導時必須有耐心。俗語說:「欲速則不達」。假使指導者急於求成,看到孩子學習中的種種困難,有的家長性急地自己動手代為完成或者不耐煩地乾脆不再指導,聽其自然。這些都是不對的,不僅不能使孩子學到可能學會的能力,而且使孩子喪失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時使孩子不懂得如何去克服困難,堅持學習,甚至養成一種自卑的心理或者懶惰的習慣。所以指導者必須時時考慮到孩子的特殊情況,指導時需要耐心再耐心。
指導者的細心也是十分重要的。要做到積極有效地指導孩子,首先就需要細心觀察,細心觀察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觀察孩子的進步與成功,即使是細微的進步,也要看到;二是觀察孩子所以不能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在哪裡,然後再加以指導。如孩子學穿衣服卻扣不上紐扣,仔細一看,原來是扣子小,紐扣洞眼也小,而孩子的手指小肌肉動作發展還達不到這種要求,所以他特別困難。又如學寫漢字,孩子在一些漢字上往往多一筆或少一筆,造成錯字,如將「黑」寫成「黑」或「黑」等。因為他們對漢字結構的形狀知覺有困難,特別是面對一些字體結構近似或復雜的、易混淆的字時更是如此。根據上述情況,指導者在經過仔細的觀察後,應有針對性指導和幫助孩子練習手指小肌肉動作;用不同顏色的筆勾畫出字體中易混淆的看不清的部分,以引起孩子的注意,使其對字形結構知覺得清楚些。
總之,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特殊性,在指導中要耐心地進行指導,堅持不懈地努力地指導,不可性急,也不要灰心;還要耐心地指導,仔細觀察孩子的學習行為,及時地給予必要的表揚和幫助。

2、善於表揚,敢於要求。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訓練過程中,孩子學習上有一點微小的進步,家長都應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有信心和積極性去繼續學習。再者,對孩子應該達到的要求,家長絕不可放鬆,應敢於堅持下去。對孩子行為的不夠要求之處,有時並不作正面的批評,只是進一步再提出要求,鼓勵他完成。如要孩子跟著家長學說話,而他卻不跟著家長說,這時家長不要當面批評,可以鼓勵孩子「嘴再張開一些,聲音就響了」,而不要直接批評他為什麼不跟著學。這樣,孩子的自尊心有了保護,而對他的要求並沒有放鬆。這是教育技巧的運用,可以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及時表揚與嚴格要求是緊密聯系、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不能片面地理解為彼此是矛盾的。嚴格要求是指凡是孩子可能達到的訓練目標,不應該降低要求。嚴格要求是為了達到對孩子教育訓練的目標,對孩子的發展和康復十分必要。 3、善於利用時間,堅持進行教育訓練。

家長需要指導孩子,就必須有時間保證。一般講,家長既要上班工作,又要料理家務,還要輔導孩子教育訓練的內容,客觀上時間是十分緊張的。於是,許多家長往往把輔導孩子的任務減少或者擠掉。但有的家長卻能千方百計地抓機會來輔導孩子,見縫插針地擠時間。加利用和孩子一起看電視的時間,邊看邊和孩子聊天,同孩子交談電視屏幕上的內容;利用做家務活動的時間,分配些簡單的勞動任務給孩子,請他幫助做;利用接送孩子的途中來背課文或背數、背誦乘法口訣,認識沿途的事物等等。這樣點點滴滴地抓,爭分奪秒地擠時間,積累起來也十分可觀,效果是明顯的。只有善於利用時間,堅持教育訓練才能使指導工作得到充分的保證。

4、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家長在教育、訓練孩子過程中應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俗語說「言教不如身教」,這在教育工作中也是十分強調的。作為家長,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長自己就首先要做到。家長與孩子朝夕相處,接觸的時間最長,因此孩子良好行為品德的形成,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很大。所以家長的行為表現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發展,這是不可忽視的。

E. 如何選擇適合智障學生的教學方法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為人們處理數據、分析資料、交流信息提供簡捷的手段。由於其應用的廣泛性,數學越來越被世人當作一種普遍適用的和生活必需的有效工具

F. 弱智兒童怎麼教育

有些家庭由於種種原因,孩子為智力低下者,這些孩子常被稱為弱智兒童。有的家長帶著孩子到處求醫,服這些葯物試一試,請那個大夫看一看,可是孩子的情況始終沒見好轉。而有的家長乾脆就把孩子當成一個廢人,隨孩子長成個什麼樣就算個什麼樣吧。的確,目前沒有治療智力低下的好辦法。但是只要家長加強對孩子的教育和訓練,大部分弱智兒童還能夠懂得一些簡單的文化知識和技能,能參加一些一般性的勞動,不僅能夠做到自食其力,而且能為家庭及社會做出一些貢獻。
(1)給予特別的愛:撫養一個智力低下的孩子,父母需要給予特別的愛,需要付出的心血也很多很多。弱智兒童反應遲鈍,要經常給予關心和幫助,給他生活的溫暖。對孩子所犯的錯誤要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決不能因為他的固執和倔強而經常打罵,否則孩子將會越來越倔,甚至會對父母產生強烈的對立情緒。但也不應過分溺愛,要培養他個人的生活能力,教育他愛勞動,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要學著做,同時在家長的幫助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這樣可以讓孩子逐漸掌握一些生活常識和基本技能。
(2)強化語言訓練:在人類的進化演變過程中,語言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樣,強化弱智兒童的語言訓練,對促進其智力開發是十分必要的,掌握了語言也等於學會了使用進入社會的一門重要工具。弱智兒童語言方面的發展是比較慢的,往往存在發音模糊、口齒不清、詞彙貧乏等問題。家長在對他進行語言訓練時,應該不厭其煩地重復。同時經常帶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以開闊其視野,擴大知識面。等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後,應多提供一些淺顯、簡單的圖書讓孩子閱讀,以提高其對學習的興趣。
(3)學習中要循序漸進:對弱智兒童的教育要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地學習一些生活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以最大限度地開發其潛在的智力。弱智兒童認識事物缺乏主動性,認識事物的能力差,感知覺較遲鈍,觀察事物的速度慢、范圍窄,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特點進行引導,吸引他去觀察和識別事物。

G. 對智障兒童應該怎樣教學

與智力有障礙的兒童應該因材施教,結合孩子的實際特徵去進行教學,盡量讓孩子多懂一些東西,多學一些東西。

H. 簡述智障教育有哪幾個基本的教學原則

智力障礙兒童的教學活動與正常學生的教學活動並無本質上的差別,因而有許多共同遵循的教學原則,如全面發展教育原則、啟發性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的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反饋性原則等是所有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遵守的基本原則。但是,智力障礙兒童畢竟存在著身心發展障礙,而這些障礙又必然影響其學習的過程和效果,因此針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育教學還有一些特殊原則應該遵守。
(一)科學性原則
教學應力求科學准確,科學性原則就是為了保障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而提出的一項基本的教學原則。雖然該原則是在所有教學活動中都是必須遵守的首要原則,但是針對智力障礙兒童教學的科學性原則尤其重要。具體而言,針對智力障礙兒童教學的科學性原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教學的設計者所選擇的內容必須是科學的,即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和技能是符合科學精神的。其二,教育內容的組織形式、呈現方式和教學序列,以及教授方法是科學的,即教學方法既符合學科教學的規律,又符合智力障礙兒童的學習特點。其三,教學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也應該是科學的。
(二)功能性原則
功能性原則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身心障礙、教育限制的多寡,以及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需要而提出的一個特殊的教學原則。功能性原則是指將分析、提取出來的適應環境生活所必需的、最重要的知識和技能教給智力障礙兒童,並幫助他們在具體環境中加以運用,以最終形成依據環境參與社會生活所需的功能性知識和技能。功能性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在考慮教授學科知識的邏輯性時,要關注知識和技能在具體環境中的運用,包括運用方式、運用效果等。功能性原則更適用於嚴重智力障礙、多重智力障礙或年齡偏大的智力障礙兒童發展社會性技能的需要。
(三)補償性原則
智力障礙兒童因身心障礙影響了其學習,而補償性原則正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缺陷補償的需要而提出的一個特殊的教學原則。補償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語言、記憶、行為、情感等缺陷,運用特有教學內容提供專業的教育訓練。例如,智力障礙兒童的腦損傷導致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特別容易疲勞,因而無法長久地、注意力集中地學習;社會參與度低、認知水平差導致他們概念貧乏,而且概念與事物間難以建立聯系,因而理解所學困難;語言障礙導致他們理解錯誤、言不達意,而信息交流不暢又反過來影響他們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手眼協調和手部控制障礙導致他們學習操作性技能困難,特別是書寫困難;觀察力、分辨力、記憶力差等又導致他們的學習難以推進。有鑒於此,教學中教師必須考慮到學生的障礙和補償需要,除了教給學生精選的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利用教學過程適時地提供補償性訓練,以促進智力障礙兒童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抽象思維能力低下的特點提出的。直觀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藉助直觀教具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感受和理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直觀性教學原則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因而該原則對所有學習者都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學校教育中的許多內容是無法在日常生活中被直接感受到和觀察到的,所以在學習這一類內容時,必須依賴學習者大腦中已有表象和概念,進行合理的推理和想像。如果學習者頭腦中缺乏表象,邏輯思維能力又差,那麼很可能導致學習者不理解所學內容。智力障礙兒童因認知障礙、社會經驗不足、思維能力低下而在學習時常常表現出表象缺乏、邏輯思維受限、推理困難等問題,因此直觀性教學原則正是通過直觀的教具、語言、動作、表情,通過讓學生接觸、觀察和模仿,豐富其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這為他們學習知識、形成概念、發展智力服務。因此直觀性教學原則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該原則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應用價值非常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中運用該原則應充分考慮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等,慎重選用直觀教具。
(五)小步子原則
小步子原則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注意力不易集中,理解力、記憶力差等學習障礙提出的。小步子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應按照智力障礙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提供相適應的教學量。根據智力障礙兒童的心理特徵和學情特點,國家規定培智學校每節課為35分鍾。但是障礙程度不同、年齡不同、興趣和習慣等不同的智力障礙兒童具有不同的學習潛力,教師應依據教學內容、學生的障礙程度、注意與記憶的特點以及學習興趣,合情、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和教學的量。例如教師在教學時,有必要將所講內容設置為便於學生理解和操作的若干個教學任務和教學環節,帶領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學習和鞏固知識、技能。另外,教師要根據每個兒童的接受能力安排教學的分量。特別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一定要堅持低起點、小步子的原則,並依據兒童的能力水平設計教學的難度和坡度,促進兒童的學習。
(六)個別化原則
個別化原則是針對智力障礙兒童個體差異大,絕大多數智力障礙兒童具有獨特的教育需求而提出的一個教學原則。個別化教學原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個別差異(特點),為每個兒童設計他們所能達到的基本的學習量,然後採取相應的方法促進其發展的一項教學原則。個別化原則的核心是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兒童的不同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和學習需要。由於智力障礙兒童的障礙程度、認知發展水平、學習能力和情緒狀態等均不相同,所以要想在同一個課堂上充分兼顧到所有兒童的教育利益非常困難。為此,針對智力障礙兒童的教學必須貫徹個別化原則,並將其體現在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練習和評價各個環節之中。所以,個別化原則實際上包括了教學內容、要求、手段和方法上的個別化。
(七)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又稱充分練習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所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效記憶策略和反復練習等方法將所學的知識、技能加以內化、長久保持,並在需要時准確再現、正確使用。該原則正是根據智力障礙兒童識記慢、遺忘快、不善運用有效記憶策略的特點而提出的一項教學原則。記憶障礙和不良的記憶策略導致智力障礙兒童的學習效率低下,教師為阻止學生對所學內容遺忘的發生,必須加強鞏固練習。

閱讀全文

與智障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駝鳥蛋的保養方法視頻 瀏覽:968
進行壓縮機能量調節的常用方法 瀏覽:385
312經絡鍛煉方法和技巧 瀏覽:553
末日如何生存方法 瀏覽:1001
女兒紅的製作方法步驟 瀏覽:330
欲把西湖比西子用什麼修辭方法 瀏覽:764
腳部彈力繩訓練方法女 瀏覽:73
桃花膠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879
用香蕉酸奶做麵包很簡單的方法 瀏覽:788
膏葯的使用方法 瀏覽:851
無限邊坡分析方法 瀏覽:901
如何做糖糕的製作方法 瀏覽:278
月經不調如何治療方法 瀏覽:274
如何封裝方法 瀏覽:214
海鉤的連接方法 瀏覽:132
除了整容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廋臉 瀏覽:402
魅族的系統鈴聲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47
電腦滑鼠箭頭顏色設置方法求回答 瀏覽:870
電化學方法酒精檢測 瀏覽:293
5孔插座安裝方法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