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方法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7 03:27:36

A. 整理資料的方法

你問的問題涉及到搜集、整理資料的原則、方法和步驟。

按照資料獲取方式分為直接資料和間接資料。直接資料也叫第一手資料。第一手資料包括與論題直接有關的文字材料、數字材料(包括圖表),譬如:統計材料、典型案例、經驗總結等等,還包括自己在親自實踐中取得的感性材料。間接資料也叫他人的研究成果。這是指國內外對有關該課題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撰寫論文不是憑空進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的。

按照資料的呈現方式分為文獻資料和網路資料。根據文獻內容、性質和加工情況可將文獻區分為:一次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一次文獻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為依據而創作的原始文獻,如期刊論文、研究報告、專利說明書、會議論文等。二次文獻是對一次文獻進行加工整理後產生的一類方面,如書目、文摘等檢索工具。三次文獻是在一、二次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綜合分析而編寫出來的文獻,人們常把這類文獻稱為「情報研究」的成果,如綜述、專題述評、學科年度總結等。

收集資料的原則

搜集資料工作一般要遵循「先內後外」、「先近後遠」、「先易後難」。第一、客觀性原則。這是搜集科研資料的首要原則。第二、真實性原則。第三、全面性原則。研究者必須搜集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各個方面的資料。

收集資料的一般步驟

面對當前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料,資料的收集者該這樣才能快速的找到有價值的資料呢?我想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去查找和收集資料。問題的解決應該分成6方面進行。1、界定問題 2、擬定問題 3、取得資料 4、利用資源 5、整合資源 6、評價成果。

收集資料的方法

包括做卡片、 做筆記、 剪貼報刊。現在還包括應用網路進行瀏覽文獻,圖書管藏 、問卷調查,交談等方法來獲取資料。

資料的整理

一般可分為三步:

(一) 根據信息資料的性質、 內容或特徵進行分類。

(二)進行資料匯編。

(三)進行資料分析 。

B. 資料收集與分析

在地質調查具體實施前,應系統地收集工區內和鄰區前人工作成果資料,以便對調查區內地質礦產情況獲得初步了解,並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總結前人工作的經驗教訓,制定出符合實際的、合理正確的工作方案,使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真正做到重點明確、針對性強、少走彎路。

3.2.1.1 資料的收集

(1)地形圖的選擇與准備

區域地質調查所選用的地形圖比例尺一般應比實際地質調查的比例尺大一倍。1:25萬國土大調查使用1:5萬的航測地形圖作底圖;1:5萬區域地質調查一般採用國家測繪部門出版的1:2.5萬地形圖,對沒有1:2.5萬地形圖的地區,可採用地形-地質一次成圖法,即直接用相應比例尺的航空像片並輔以1:5萬地形圖成圖,也可收集1:1萬地形圖縮編繪制,亦可用精度高、地勢性好的1:5萬地形圖放大清繪為1:2.5萬地形圖作底圖。

收集地形圖的數量,應根據野外區調人員分組情形以及編制各種成果圖的需求量來確定,一般符合要求的1:2.5萬地形圖以10~15份為宜,精度高、地勢性好的1:5萬地形圖一般3~6份即可。所用的地形圖以前要求用夏布或馬糞紙裱糊並壓平、陰干。野外調查人員所用的地形圖(准手圖)還需按一定規格(20cm×16cm)裁開,並統一標號蒙上透明紙,分塊使用,這樣野外攜帶既方便又可保證原始手圖的整潔,或者採用抗折、遇水基本不變形不脫色、可寫可擦的新型材料「絹布」作為地形資料載體和野外工作用圖。除收集工作區地形圖外,亦需收集工作區周邊地形圖,每幅1~2份,以備圖邊接圖使用。

(2)地質、礦產資料的收集

工作區和鄰區地質、礦產資料的收集,最好從新到老進行,這樣便於刪除那些過時的、無參考價值的資料和「已被消化」到後期地質成果中的資料。開展1:5萬區調最有參考價值的基礎成果資料是1:20萬(或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成果資料(地質圖、地質報告),要特別注意收集。對研究程度較高,資料較豐富的地區,以收集近期資料為主,並以編為主或編測結合的方式將資料融入實測資料中。

地質、礦產資料主要包括工區的各種地質調查、礦產普查和勘探成果資料,水文地質調查資料,各種相關的測試分析及鑒定資料,各種相關的專題研究文獻、科研論文以及相關的圖件、報告、手圖、記錄簿和檔案資料等。對鄰區主要的地質、礦產資料也應收集。

(3)物探成果資料的收集

地球物理探礦包括地面物探和航空物探,所取得的豐富資料對探索、解釋、了解地下構造形態,地下礦體的埋藏狀況、認識地球圈層性質、探討板塊運動模式等重大地質問題都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尤其對實施「三維地質填圖」更為重要。

(a)地面物探成果資料的收集。地面物探方法主要有磁法、電法、地震法、重力法等。當工作區為沙漠區或為大面積第四系覆蓋時,收集地面物探成果圖及資料尤為重要。在1:5萬區域地質調查中,磁法勘探主要用於劃分大地構造單元,圈定岩體和斷裂,提供進一步普查找礦的遠景區。

(b)航空物探成果資料的收集。航空物探資料有許多種,在我國開展較早較廣泛、效果較好的是航空磁測,其次是航空放射性測量和航空重力測量等。

(4)化探與重砂測量成果資料的收集

我國已完成1:20萬區域化探和重砂測量(有些地區還開展了大比例尺的地面化探和重砂測量調查),這些成果資料能有效地、前瞻性地指導1:5萬區調工作部署和實施地質調查。

(5)遙感資料的收集

遙感資料的收集要根據區域地質調查的任務和研究內容來選擇合適的航天或航空遙感數據。資料收集前應系統了解各類遙感數據的波譜區間、空間解析度、光譜解析度、時間解析度等技術參數和地學特徵,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遙感數據提取地質要素。

A.航空遙感像片的收集和准備

在開展1:5萬區調填圖之前,要全力收集影像特徵好、多片種、多時相、多波段、各種比例尺(表3.1)的全色黑白航片、彩色航片、假彩色航片、紅外航片、側視雷達片等。若工作區有冰川、沙漠或大面積第四系覆蓋時,為了對其下伏基岩進行地質調查研究,應選用側視雷達片;若工作區金屬礦點較多時,應收集大比例尺彩色航片;若進行水文地質調查時,應收集紅外航片或遠紅外掃描圖像。如果工作區已有的航片比例尺過小,可向航攝部門申請,將像片放大到接近地質調查要求的比例尺。

表3.1 區域地質調查與航片比例尺關系一覽表

獲得航片資料後,應及時進行整理與編表。將同種比例尺的航片按航帶裝入袋內,在袋上註明圖幅代號、航帶號及像片編號等。為了使用便利,還應在每張航片的背面左上角,按下述格式編號:

區域地質調查基礎教程

式中:上部為圖幅號,下部左邊數字為航帶號,中間數字為本航帶像片總數,右邊數字表示本航帶從左到右的第幾張航片。

為全面了解測區地質構造的連續性和構造格架,通常用航片做一幅工作區及周邊區域的航片鑲嵌像片略圖,對每張航片上的主要地物進行標注,如村鎮、主要公路或鐵路、河流、湖泊、水庫、山峰名稱或高程等。為避免污損航片,要將標注寫在附於航片的透明紙上。

B.衛星遙感圖像的收集與准備

1:25萬遙感地質解譯,以空間解析度優於15m的多光譜遙感數據為主;1:5萬遙感地質解譯,以空間解析度優於5m的多光譜遙感數據為主;有特殊要求的遙感地質解譯,數據的空間解析度按照相應的技術標准確定。

一般情況下,用於遙感地質解譯數據的光譜區間在可見光至短波紅外波段,提取熱慣量大的地質體信息還應收集熱紅外波段數據;植被覆蓋區地質調查可補充雷達數據;遙感異常信息提取應使用合適的譜段數據,條件允許時應收集高光譜數據。

遙感數據的時相,應根據專題調查的內容和工作地區地理環境來確定,同一地區用於融合處理的多平台遙感數據的時相應盡可能一致。一般情況下,南方無雪地區最佳數據時相為冬季,北方地區最佳時相為春季和秋季,終年積雪高山區最佳時相為夏季。

數據收集時應檢查數據的質量,雲、雪分布面積一般應小於圖面的5%(特殊情況下可放寬到10%,但不能覆蓋主要地物),圖像中斑點雜訊、壞帶等應盡可能少。

(6)其他資料的收集

A.自然地理、經濟地理資料的收集

收集區內有關的地震、水文、地理、地貌、森林、植被、土壤、氣候、旅遊、交通運輸和地方誌乃至游記等資料。因為這些資料對確定調查路線、選擇交通工具、合理確定野外裝備和工作期限等密切相關,對解決許多有關的地質問題也十分重要。

B.群眾找礦、報礦資料的收集

充分收集群眾找礦、報礦、礦產開采歷史等資料,這些資料往往能提供找礦線索,對礦產評價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C.實物資料的收集

包括前人在調查區和鄰區採集的礦物、岩石、古生物化石等標本和岩石薄片以及鑽孔岩心等實物資料,這些資料的收集可節約有限的經費,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和浪費。

D.經濟開發資料的收集

工作區內農業建設、工程建設等相關情況,以及當地政府部門或一些大廠礦對地質工作提出的建議與要求等,對區域地質調查的科學決策和具體實施方案的部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應注意收集和了解。

E.區調技術規范等資料的收集

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隨著現代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地質找礦工作的深入開展,其重要作用和深遠意義已愈來愈顯著。世界各國都制定了切合本國實際的詳盡的區調規范及技術規程,這些技術規范與要求是進行崗前人員技術素養培訓、完成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的基本保證,使從業者能在最新理論及技術方法的基礎上開展工作。因此,必須在工作前收集有關規范、要求,以及相關指導性文件。

3.2.1.2 資料的分析利用

(1)遙感圖像的解譯

遙感圖像影像逼真、視域寬廣,更為重要的是各種地質信息極為豐富,在實施新一代1:5萬區調和1:25萬國土大調查中廣泛應用,並收到了多、快、好、省的效果。遙感圖像的解譯與「數字化填圖」結合起來,可大大加快區調的步伐。

遙感解譯應貫穿於整個區域地質調查全過程中,一般可分為初步解譯、詳細解譯、對比解譯、綜合解譯四個步驟。現僅對初步解譯介紹如下。

A.初步解譯的原則與要求

遙感圖像的初步解譯原則是先易後難、先簡後繁、先整體後局部、先構造後岩性。

先易後難:是指先從地質體影像反映最為清晰或前人工作研究程度高的地區開始,由已知到未知,逐步推廣到全區。

先簡後繁:是指初步解譯先控制構造格架,然後反復認真地解譯其細部的影像特徵。

先整體後局部:是指要多種遙感圖像結合(衛片看宏觀、航片察微觀、彩片作甄別)。

先構造後岩性:是指遙感圖像宏觀解譯斷裂構造形跡有獨到之處。

以上幾種原則在具體運用時應相互補充、相互驗證。同時,千萬不能忘記解譯必須與野外踏勘(調繪)相結合的總原則。具體表現為:

(a)以遙感影像為主要依據,根據任務要求對遙感地質要素進行初步解譯,了解其區域發育特點,概略劃分各類要素的類別,對照現有資料初步建立解譯標志,對所需信息進行試提取,確定具有特徵解譯標志要素的屬性,初步建立影像單元。

(b)通過對收集的最新時相遙感圖像的解譯,對前期收集的水域、道路、居民點等地理資料進行更新。根據區域岩石、構造及其他要素的分布特點,選擇合適的踏勘路線。

(c)消化吸收已有地質、遙感等資料,初步掌握測區基本地質特徵和遙感影像特徵,以遙感影像圖為主要信息源,以影像單元為單位,編制解譯草圖。

(d)解譯草圖是過渡性圖件,編制單位的屬性分類和命名皆以影像為基礎。踏勘工作的內容、位置等均應標注在解譯草圖上,踏勘路線應部署在通行條件好、穿越的影像單元多、露頭較好的地段。

(e)在初步解譯和後期的詳細解譯過程中,應根據遙感地質要素的影像特徵填寫遙感地質要素解譯卡片。

B.初步解譯的內容

(a)解譯第四系:首先,利用遙感圖像上的不同色彩、色調信息,勾繪第四系鬆散沉積物與基岩的分界線。然後,利用遙感圖片上呈現的地貌類型(階地),初步勾繪出第四紀的成因類型界線。

(b)解譯斷裂構造:主要是指線性構造、韌性剪切帶、隱伏構造、環狀構造和活動構造。該類構造在遙感圖像解譯中效果最佳,這是因為航、衛片具有一定的透視能力,加之背景寬廣,各類構造特徵表露無遺、歷歷在目的緣故。

應用遙感圖像解譯,較之常規地面地質調查方法能得到大量斷裂構造信息。在解譯中,首先,對小比例尺遙感圖像進行解譯,它視域廣,去掉了許多細節,有利於查明大斷裂或深大斷裂帶,也有助於判別斷裂的級別及組合關系。同時,亦可獲得關於斷裂數量及同級別斷裂的間距以及導岩、控礦規律等方面的資料。其次,用大、中比例尺遙感圖像解譯研究斷裂構造的具體空間分布和相互切錯關系。

遙感圖像解譯中應特別注意環狀斷裂構造、隱伏構造、活動構造的解譯,這是常規地面地質填圖中最易遺漏的地質構造現象,要格外加以重視,以便提高圖幅質量和日後在野外調查中的預見性。

(c)解譯岩漿岩體:解譯岩漿岩體常利用遙感圖像上較均勻一致的色彩、色調;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特有的鉗狀、放射狀、環狀水系;岩漿岩體塊狀、無層理的特性,表現在遙感圖像上為缺乏黑白相間的條帶狀影紋,並常呈渾圓狀、等軸狀、半圓狀輪廓形態等特徵。運用上述特徵及原理來勾繪岩體輪廓界線,實踐證明是非常有效的。

(d)解譯地層岩性:遙感圖像能在大范圍內追索研究岩性的變化,這就為我們研究相變提供了又一種新的手段。值得指出的是,解譯岩性一定要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地質資料以及在踏勘過程中建立的地方性解譯標志。

對沉積岩的解譯要把握沉積岩具有成層性這一特性,其反映在遙感圖像上則為條帶狀的影像。在遙感圖像上研究沉積序列的區域性層理變化特徵,對闡明沉積過程、環境變遷,建立區域地層格局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是常規地面地質工作研究無法比擬的。

對變質岩的解譯,總體難度大些。若工作區為成層有序的淺變質岩系,解譯方法與沉積岩類似。若工作區為層狀無序的中深成變質雜岩,則可按岩漿岩解譯標志來解譯,要比較准確地解譯出片理的分布趨勢,反映區域構造格架。對變質岩的解譯,用彩色航片和TM片上的影像可甄別蝕變岩類,效果較好。

(e)解譯褶皺與不整合界線:遙感圖像立體感強,能直接顯示地質構造的三維空間變化規律。

通過遙感圖像研究褶皺類型、規律、特徵及褶皺組合型式,比單純在地面研究更直觀方便。一般來講,小比例尺衛星圖像對研究大型褶皺構造有較好效果,中大比例尺航片圖像則把小構造更清楚地反映出來。總之,對褶皺的解譯,主要利用影像的對稱性或完美的轉折端來定奪。

角度不整合界線,一般在遙感圖像上表現得更直觀、清晰,解譯勾繪的精確效果比實地勾繪還要好。

(f)量測必要的產狀要素:在遙感圖像上要利用三角面、梯形面、單面山、豬背嶺等來量測地層、斷層、接觸面的產狀,目估其傾角,且要轉繪到遙感解譯圖上。

注意事項:在遙感圖像全面解譯的過程中,始終要注意踏勘路線和剖面測制位置的選定。

C.遙感地質解譯圖(草圖)

在上述解譯內容完成後,要對整個遙感地質解譯(草)圖的圖面進行修飾,包括圖內、圖外兩部分內容。

圖內內容包括各種地質界線、地質代號、構造符號、產狀要素的著墨、著色(在透明圖反面)等。圖外內容包括圖名、比例尺、圖例、圖簽(責任表,下同)、圖框等。

D.編寫遙感地質解譯小結或報告

敘述本次工作所採用的遙感技術方法和特點,所利用的遙感圖像種類、比例尺、質量及可解譯程度,詳述各類地質體的解譯標志(可列表),線形、環形和描述構造的影像特徵及其地質意義等。

值得注意的是,遙感地質解譯圖編制後,一定要將解譯的各地質體界線,轉繪到附於地形圖(手圖)之上的透明紙上,以備日後地質填圖路線調查時參考和驗證。

(2)地質、礦產資料的分析利用

對收集來的地質、礦產資料,應及時全面整理、綜合評析,確定其參考利用價值。

研究前人文獻資料有兩種方式:一是先閱讀最新的或較權威性的總結性文獻,了解工作區的概況;二是按文獻資料發表時間的先後順序或調查的先後次序來閱讀、分析、研究。對資料閱讀的同時應力求完成資料整理、摘錄、填寫資料卡和編制有關圖件(如工作區地質礦產研究程度圖)。

編制工作區的地質礦產研究程度圖,就是將工作區前人已經開展過的各種比例尺的地質調查,用不同的線條、符號和數字等來表示其工作范圍、工作性質、工作比例和調查的時間,並將資料編號。重要的實際資料要標繪在研究程度圖上(如控制礦體的山地工程、鑽孔位置、重要的采樣點和化石點等)。

(3)其他資料的整理

對前人在工作區開展的化探、重砂、物探工作的成果資料進行綜合整理,編制1:5萬工作區的化探、重砂、物探異常綜合圖,以備今後地質調查工作中參考和查證。

C. 資料搜集與整理的基本原則

2.1.1.1 對以往資料整理既要突出重點,又要充分利用

資料整理分析按照總體設計思路,重點突出各類鑽孔、水化學分析、地下水動態資料、地下水開發利用狀況等用於動態評價的主要數據信息,也要兼顧環境地質問題、氣象水文資料、社會經濟信息等影響和制約地下水可持續利用評價的其他信息。

2.1.1.2 資料整理與資料庫建設相融合

通過規范化資料整理,實現信息化。在資料整理中,同時結合資料庫結構設計、多庫連接結構與檢索機制的便利性,為構築動態評價平台和今後的數據源擴充做好數據結構設計。

2.1.1.3 以往資料整理與新投入調查獲取資料相兼容

數據整理利用力求與項目投入的補充調查和專題調查研究獲取資料的內容、結構相兼容,保證信息化評價平台對新老資料的兼容性。

2.1.1.4 充分利用已完成資料的整理分析和信息化成果

對於已經初步實現資料庫管理的區域信息和區域空間信息,如: 鑽孔資料庫、地質圖資料庫、水文地質圖資料庫、水質資料庫等,要充分利用,通過格式轉換納入本項目建立的動態評價平台。

D. 分析資料的綜合整理

可將鑒定的結果及殘渣含量綜合到柱狀圖上,或將殘渣含量做成等值線圖。柱狀圖的繪制常用百分比法。

E. 在收集和整理和運用資料方面有什麼好方法或好建議

正 課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已經直接影響學習本身,學生信息來源不再以相對固定的課本與教師為主,而開始直接面對現實問題,直接尋找、檢索並收集與學習目標相關的信息和資源。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深入社會生活收集、整理、分析和運用資料,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教學的目標,是教師非常關注的問題。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郭建賓老師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人口問題》一課教學中的一些做法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

F. 資料的整理和分析最初從什麼方面開始資料的整理分為幾個階段

一般資料的整理和分析先要進行所有資料的一個收集,然後匯總最終是按階段進行調整,分析分析完之後拿出一個合理的處理意見。

G. 確定調查資料整理與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確定調查資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H. 本資料整理的過程;本資料整理屬於什麼類型各種資料整理的方法有何不同

資料整理主要是指對文字資料和對數字資料的整理。資料整理是根據調查研究的目的,運用科學的方法,對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進行審查、檢驗,分類、匯總等初步加工,使之系統化和條理化,並以集中、簡明的方式反映調查對象總體情況的過程。

資料整理是資料研究的重要基礎,是提高調查資料質量和使用價值的必要步驟,是保存資料的客觀要求。資料整理的原則是真實性、合格性、准確性、完整性、系統性、統一性、簡明性和新穎性。

整理分類:

社會研究所搜集的資料一般可分為數據資料和文字資料。前者是通過結構化的調查問卷及訪問表格得來的,它涉及大量調查對象,對此可進行統計分組和匯總;後者多為無結構的觀察、訪談材料和文獻資料,一般是少數典型或個案的材料。這兩類資料的整理過程大致相同,但整理方法不同。

1、文字資料

在社會調查研究中,定性資料基本上都是文字資料,因此一般也把文字資料整理稱作定性資料整理。由於文字資料在來源上存在差異,所以其整理方法也略不同。但是通常情況下可劃分為審查、分類和匯編三個基本步驟。

以於文字資料的審查,主要解決其真實性、准確性和適用性問題。對於文字資料的分類,就是將資料分門別類,使得繁雜的資料條理化、系統化,為找出規律性的聯系提供依據。分類的方法有兩種,即前分類和後分類。

對於文字資料的匯編,主要是指根據調查研究的實際要求,對分類完成之後的資料進行匯總、編輯,使之成為能反映調查對象客觀情況的系統、完整的材料。對於通過觀察、訪問和文獻搜集得來的文字材料的整理,步驟如下:

①對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進行檢查、核對,如觀察記錄是否帶有個人偏見、被訪者是否如實反映情況、文獻來源是否可靠等等。

②從原始材料中摘取與研究目的有關的主要內容,對資料進行簡化。這兩步也稱為「去偽存真、去粗取精」。

③按主題、人物或時間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建立資料檔案。其作用一是便於查找,二是便於作進一步的定性分析,如類型比較分析或時間序列分析。還可以將文字材料的內容轉換為數據形式,進行定量化的內容分析。

資料整理是從調查階段過渡到研究階段、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調查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的重要步驟,直接關繫到資料分析和研究結論的可信性與准確性。因此,科學地、合理地整理資料對於社會學研究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數據資料

數據資料是調查研究中心定量分析的依據,因此數據資料的整理也叫定量資料的整理。在資料的整理階段,為了便於得出正確的調查結論,需要對數據資料作進一步的處理,其一般程序包括數字資料檢驗、分組、匯總和製作統計表或統計圖幾個階段。檢驗,主要是對數字資料的完整性和正確性進行檢驗,以確保更加准確的研究結果。

分組就是把調查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標志劃分為不同的組成部分。匯總就是根據調查研究目的把分組後的數據匯集到有關表格中,並進行計算和加總,集中、系統地反映調查對象總體的數量特徵。

數據的匯總可分為手工匯總和機械匯總。經過了匯總的數字資料,一般要通過表格或圖形表現出來,最常見的方式就是統計表和統計圖。

(8)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整理原因:

一般來說,現在的資料不便傳播的原因有這樣幾個:資料的語言不是能夠容易理解的中文;資料僅僅是掃描儀得到的圖片資料,並不是更易傳播的文字格式;由於年代久遠,書的排版方式不適合現在的閱讀習慣,或者文字是繁體字;或者書籍本身既沒有圖片資料,更不要說錄入完成的文字資料。

整理方法:

所以,資料整理大致有這樣幾方面的工作:將有價值的外文資料翻譯為中文;將圖片的書籍資料轉化為文字格式,為了減少工作量,可以將較為清晰的圖片版書籍首先用識別軟體轉化為文字,再根據原有圖片資料校對文字;

如果字體為繁體字,書的圖片資料不清晰,排版方式較老,那麼就需要直接根據圖片資料錄入文字;將現在互聯網上沒有的書籍資料掃描並錄入形成可供傳播的電子版資料;對錄入完成或者校對好的文字進行進一步的校對;將錄入並校對好的文字整理成為完善的chm或其他格式的電子書。

I. 資料整理研究

水文地球化學找油是在地質分析基礎上,運用地球化學的理論與方法,評價區域的含油氣遠景,指出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帶(段)。在研究區域水文地球化學特徵、揭示水文地球化學現象實質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水介質環境的研究,必須注意區域自然地理與地質發展史、水文地質變遷史及地下水運動史等各種歷史過程綜合作用的研究。不僅要從直覺感知出發,而且要從理性上進行邏輯推理和判斷;不僅要研究現代水文地球化學景觀,而且要恢復和再造不同地質歷史發展階段中的水文地球化學環境的變化和特點。因此,必須設計和選擇一個切合實際的研究方案和正確的技術思路。水文地球化學找油法的研究步驟如圖4-13所示。

1.數據處理系統

對水文地球化學調查取得的大量資料和分析數據整理之後,選擇恰當的數量統計方法和計算機處理程序進行統計分析,藉以提高水化學異常解釋的可靠性。水化學成分中所包含的油氣信息隱藏在大量的分析數據之中,應用多元統計方法,研究指標間的相關性,結合地質統計學(研究指標空間隨機性和結構性變化)對化學分析資料進行處理解釋是一個重要的方面。目前,已形成了水化學找油的數據處理方法系列,包括:數據預處理、數據結構分析、背景分析、異常分離、異常識別與評價等,實現了人機交互和自動成圖系統。作者(1985)在實踐中提出圖4-14所示的數據處理方法與流程。

針對水化學找油法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提出上述數據處理的方法與流程,目的是避免單一處理方法的片面性和失真,從中找出研究體內地球化學數量特徵與內在的統計規律,將水文地球化學問題用數學形式合理地表達出來,便於篩選指標、優化指標組合、圈定異常及定量評價。

現以某地區水化學找油的691個樣品、17個指標及11747個分析指數為例,說明數據處理的應用過程。在處理之前,首先要對數據的使用價值進行分析。水化學數據,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化驗分析的數據;二是地質-水文地球化學調查取得的觀測數據。前者數據中有的與油氣藏有一定關系(包括成因關系、演變關系、環境關系等),但也混雜有與油氣藏無關的因素;而後者數據中大部分是影響或控制前者的環境因子,如樣品的質量——含水層的岩性、富水程度等,采樣條件——深度、年份與季節的統一性等。這兩類數據從性質上講,分析化驗數據是定量的,而地質調查資料是定性的。化探技術人員要想辦法創造統一的尺度和條件,將這兩類表面上互不相干,實為因果關系的資料融會在一起,提取油氣信息,達到預測油氣藏的目的。要實現這個目標,在數據處理之前,鑒別數據的使用價值,了解數據的貢獻或可信度,對數據去偽存真尤為重要。此外,由於分析數據含量單位不一,地質觀測數據量綱不同,因此,在進行正式計算之前,需要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形成供計算處理使用的新數據。水化學找油數據預處理方法與流程如圖4-15所示。

圖4-13 水文地球化學找油基本研究步驟

圖4-14 水化學找油數據處理方法與流程

2.優化指標組合

數據預處理完成後,應用新數據體進行多元統計。從表4-11,12,13看出,各離子之間有明顯的相關性,但與礦化度之間相關性有一定的差異,決定水化學性質的主要成分是:Cl-,Mg2+,Ca2+

及Ni;有機組分中,除紫外吸收光譜兩個波段相關外,其他指標間的相關性較差,為各自獨立的一類指標。因子分析選取7個因子,即可包含17個指標全部信息的73.31%,方差極大旋轉和斜交旋轉後,7個因子軸上的載荷貢獻與初始因子解基本相似。降維以後得出的主要指標組合為:礦化度與主要離子,貢獻值為32.93%,該因子軸的物理意義是比較集中地反映了本區水文地球化學背景特徵——滲入、徑流型的元素遷移帶;紫外吸收光譜的貢獻值為9.99%;可溶氣態烴的貢獻值為6.24%;苯酚的貢獻值為11.29%;熒光光譜貢獻值為5.35%(表4-14)。R型聚類分析,得到與上述類似的分類結果(圖4-16)。

上述三種不同的數據處理方法起到了相互補充、驗證的作用,其結果有一定的相似性,表明本區指標組合有較強的穩定性和較高的應用價值。其中:可溶氣態烴和苯-酚各為獨立組合,是石油和天然氣化學組成的主要成分,作為本區主要找油指標組合;熒光光譜和紫外吸收光譜,反映了石油化學成分中芳烴的總強度,是找油氣的另一個主要指標組合;主要離子(元素)與礦化度是反映水文地球化學環境的指標組合。

圖4-15 數據使用價值分析方法與流程

表4-11 相關分析(常量組合)(n=691)

表4-12 相關分析(微量組分)(n=691)

表4-13 相關分析(有機組分)(n=691)

表4-14 水化學指標的因子分析(初始因子)

圖4-16 R型聚類分析譜系圖

3.圈定異常區(帶)

水化學異常是相對於背景而存在的,但背景與異常不是某個具體數值,而是某一特定的分布,如對數正態分布、正態分布、二項分布、泊松分布等形式。在水化學找油中習慣使用正態分布或對數正態分布理論來研究背景與異常(該理論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參數就是均值與標准差。所謂異常與背景實際上就是不同的均方差與均值的背景分布和異常分布樣本的集合(圖4-17②)。從中可以看出,當背景分布與異常分布分離不很大時,若干屬於背景分布的樣品可能進入異常分布,反之亦然。如果選取A為異常下限,則背景分布中大於A的部分樣點將錯誤地劃為異常樣品,這類錯誤稱為第一類錯誤。其發生的概率等於A右面與背景分布所圍的面積。隨著A向右移動,第一類錯誤的概率就可以減小,但第二類錯誤發生的概率就增加。因此,從理論上講,異常下限的確定就是求出使兩類錯誤均為極小的A值。對於兩種分布互不重選時(圖4-17①),異常下限的確定沒有任何困難。但是在水化學找油中,異常與背景總是十分接近,分離不大,因此,需要認真的、多途徑的確定異常,才能取得良好的地質效果。

將上述優選的指標組合,通過判別分析、趨勢面分析、典型趨勢面分析等數理統計方法圈定異常區(帶)。

(1)判別分析

水化學測量僅根據指標含量或絕對值的高低確定異常,區分油氣藏和非油氣藏有一定的困難,而借用判別分析方法,處理指標組合的分析數據,能為成因分類、確定異常、篩選勘探目標等提供可靠依據。判別分析可以為解決以下兩類問題服務:一是根據已知油田的指標組合特點,判別未知區指標組合含量同油氣藏的關系;二是根據多指標特徵對未知區的樣品進行分類或劃分異常。一般利用判別函數式所計算的綜合R值或繪制的R等值線圖,凡大於分界值(R0)者為異常,其異常是多指標或指標組合的綜合信息,提高了異常的准確度和可靠性。

圖4-17 背景與異常分布

(據阮天健,1990)

冀中坳陷任丘油田淺層地下水化學成分判別值為:

R1=0.2956(含油邊界內)

R2=0.2776(含油邊界外)

R0=0.2900(分界值)

根據判別函數式所計算的綜合值(R)進行分區,則R的高值點主要為含油邊界內的水樣所佔有,而含油邊界之外的水樣,R 值普遍偏低,其錯判率只有16%左右(圖4-18)。

在南襄盆地利用水中熒光 405nm、420nm、254nm、紫外吸收光譜228nm、310~374nm、酚和甲烷等八個指標進行綜合判別,獲得的判別式如表4-15所示。用其所圈定的異常,已經鑽探證實是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區。

圖4-18 水化學指標類別分析R0等值線

1—斷裂;2—油水邊界;3—R0等值線

表4-15 南襄盆地潛水分學成分綜合判別

(2)趨勢面分析

趨勢面分析是將水分析數據中區域性變化、局部變化及隨機性變化進行分解。通過數據中反映規律性變化的部分,預測油氣分布的總趨勢,指出油氣富集的有利地區,突出局部異常,圈出油氣聚集的有利構造或部位。以求算的趨勢面為基礎,計算指標的剩餘值,去掉隨機性影響,圈定反映局部性變化特徵的剩餘異常圖。利用趨勢面分析,可以分離背景樣本和異常樣本,更好地認識、研究區域規律與局部特徵之間的關系。圖4-19是濟陽坳陷臨盤油田潛水礦化度四次趨勢面分析結果,油氣主要集中分布在趨勢面等值線為50~70mg/L的臨盤斷裂帶上,剩餘異常點大都位於已知油田或後來發現的油田上方。

(3)典型趨勢面分析

該方法可以計算一組變數的共同趨勢,把多種指標綜合成一個變數組合,將表示單一母體的多變數空間分布的一套趨勢圖,疊合成綜合趨勢圖和剩餘異常圖,既可以提供區域性綜合異常區(帶),又可提供局部綜合異常。充分挖掘了隱藏在各個水化學指標中的綜合油氣信息,從而提高了異常的可信度。圖4-20是利用潛水中可溶氣態烴、苯、甲苯、酚、紫外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等七個指標編繪的典型趨勢面分析結果,從中看出:水化學異常和剩餘異常點,多位於8~10趨勢等值線范圍內,基本上沿著凹陷中心呈環狀分布,顯示了生油凹陷控制油氣田分布的地質規律,在水化學異常附近已獲工業油氣流。

應當指出,上述數據處理系統是用一個平面和光滑的曲面來擬合地球化學背景,在某些情況下與客觀實際不一定是完全吻合。其次,沒有從成因的角度來考慮和研究地球化學背景及指標組合間的相互關系。因此,利用上述系統圈定的異常和提供的油氣信息,需要結合具體的地質條件、油氣藏類型、地球化學特徵及自然地理景觀諸因素,對異常的真偽與可靠性進行剔除、解釋及評價。

J. 怎樣搜集和整理資料

一、課題資料課題資料是指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全部資料,包括文字資料和音像資料等。 1. 計劃性資料。計劃性資料是課題研究起始階段所形成的各類計劃方案、課題申請評審書等。這類資料關涉課題研究的整體設計與部署,是整個課題實施的藍圖,對課題的研究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應該十分重視。 2.基礎性資料。基礎性資料是課題研究前期以及課題研究中所作的調查、測量、檢索、研討等等工作中所產生的各類資料。這些資料無論是對課題的最終選定,還是理論假說的形成,課題的開題論證,或是課題的研究運作,都具有基礎作用。 3.過程性資料。過程性資料是課題研究過程中產生的各類資料。這些資料重在隨時隨地地搜集、積累與整理,特別要注意研究過程中的原始數據與資料。 4.專題性資料。課題研究過程中,圍繞一些事關整個課題運作的專題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所形成的資料是專題性資料。專題性資料對課題的延伸、拓展與深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5.效果性資料。對實驗變數的控制、檢測,對課題實施的階段性、終結性評估等等,都會得到相應的資料,這是形成最終成果的主要資料。 6.總結性資料。課題實施的各個階段與課題研究結束都育來自課題組與課題組成員個人的專題性或綜合性的總結,這些總結對課題終端成果的形成具有直接意義。 二、課題研究資料 按課題研究檔案的管理進行積累。根據課題研究的不同階段分為准備階段、實施研究階段和結題驗收階段。 1.准備階段: 課題前期檔案主要包括課題立項申請書、論證報告、研究方案(包括修改後的方案)、各種審批手續、立項批准書、責任書、開題報告等。 2.實施研究階段 : 課題中期檔案是課題檔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課題實施過程的原始材料:研究過程中的階段計劃心得體會、經驗教訓、方法效果、典型案例,調查測試、過程評價的各類數據和材料,以及實驗數據處理、組織培訓記錄、召開會議記錄、課題研究課實錄等;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圖片資料、聲像資料、電教軟體和研究小結、階段總結、經驗文章、研究論文、著作、獲獎證書等、階段檢查記錄等;在報、刊上發表過的有關研究內容的論文、簡訊(包括他人對本課題的有關評價) 和研究過程中獲獎的證書、作品等。 3.結題驗收階段:課題後期檔案主要包括課題研究總結、申請驗收報告、最終科研成果、課題驗收鑒定書、成果推廣應用材料等。 三、資料的整理(一)整理資料的原則 1.真實性原則。就是根據事實進行核查,排除其中的虛假成份; 2.准確性原則。資料不能含混不清,模稜兩可,相互矛盾; 3.完整性原則。資料不能殘缺不全,以偏概全; 4.標准型原則。不能搜集無關無用的資料,使資料與統計對象的性質和標準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 5.條理性原則。整理出來的資料應當是分類分組,脈絡分明,條理清晰等; 6.簡明性原則。應當綜合運用文字、表格、圖形等各種表達手段,使資料不僅在內容上條理化,而且在表現上也簡明化。 (二)整理資料的步驟 1.設計整理的方案。在整理資料時,應制定出一個資料整理的綱要,其內容為:⑴選擇分類標准和分類標志;⑵確定如何分組;⑶確定描述總體及各分組特徵的指標,並決定匯總方法,然後以此提出工作的要點;⑷確定需要編制和繪制的圖標;⑸規定所要求的精確程度以及計量單位;⑹考慮其他應注意的事項和問題。 2.審核資料。就是檢查資料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 好不好紅血絲瘦臉霜好好用瘦身霜推薦品牌什麼牌子的去皺眼霜好3.進行分類分組。按照整理方案中設計的分類標准和分組標志,進行分類和分組。若是文字資料則進行分類,若是數字資料則進行分組。 4.實施統計匯總。就是計算各類各組的單位數和合計數,計算各組指標和綜合指標。 5.編制統計圖表。就是根據分類和匯總的結果,編寫統計資料,繪制統計表和統計圖。 四、資料的審核 意思是指在著手整理資料之前,對需要整理的原始資料進行認真細致的審查和核實的工作過程。它的任務在於考察所搜集的資料是否真實、是否准確、是否完整和是否標准。驗證資料的合格性,也就是信度和效度。其目的在於為進一步整理資料和分析研究資料打下基礎。 資料審核的方法 資料審核的具體內容和方面不同,所審核資料的來源和類型不同,審核資料的方法就可能不一樣。常用的方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經驗判斷法。就是研究者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和已知的情況來判斷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2.邏輯判斷法。根據資料的內在邏輯關系來判斷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3.計算判斷法。就是通過對各種數學的運算來判斷各項數字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它適合於對數學資料的審核。如各組數據之和是否等於總數、各部分的百分比相加是否等於1、各種平均數指標指數的計算是否正確等等,都可通過數字運算檢驗。 4.對比批判法。通過對同一來源用不同的方法搜集的資料進行比較,來判斷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比如對同一研究對象可分別採用實地調查法和歷史文獻法。實地調查法又可分為訪問法、觀察法和實驗法等。歷史文獻資料也是多種多樣的。通過對各種類型的資料進行比較,可判斷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5.篩選判斷法。通過對調查資料的來源進行考察,以判斷資料的真實性和准確性的方法。 6.提綱判斷法。是指用搜集資料的調查提綱,來衡量所搜集來的資料,以判斷資料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格性。 五、資料的分組、統計 在教育科研中,一般把對文字資料的劃分和歸納叫做資料的分類;把對數字的劃分和歸納叫做資料的分組。分類主要是根據事物性質上的差異;分組是根據事物數量上的不同。 (一)資料分組的步驟 1.選擇分組的標志,包括選擇標志的原則、種類; 2.確定分組界限,包括組數、組距、組線、組中值及它們的確定和計算等內容; 3.編制變數數列,也就是根據各種分組 標志、所得的分組結果,編制各種變數數列表。(二)資料的統計(匯總) 資料的匯總就是根據研究的目的,對分組後的各種數據進行計算和匯總,使之匯集到一定表格之中。資料匯總有手工匯總和電腦匯總兩種方法。下面我們主要說一下手工匯總。 1.手工匯總的方法 當原始資料項目較少,資料比較簡單時,一般採用下列幾種方法: ⑴畫記法,也稱為點線法。就是在匯總表的相應組內,利用劃點或者劃線為記號的匯總方法。匯總時按某一數據屬於哪一組就在那一組的欄內點一個點或者劃一條線。最後,計算各組點或線的數目,得出各組的次數,根據這些就可以做出統計表。 ⑵過錄法。是根據統計匯總表中分組的要求,將原始資料登錄到預先設計好的登錄表上,然後再過錄到正式的統計匯總表上。它的優點是,對匯總的內容便於校對、檢查;缺點是,工作量大,費時費力。 ⑶折疊法。是指所有調查表中需要匯總的同一行或縱行預先折好,按順序一張一張地疊在一起,進行總計算,然後將匯總結果填入正式統計匯總表中。 ⑷卡片法。就是利用特製的摘錄卡片,進行分組匯總。在調查單位多、分組多的情況下,卡片法是手工會總的較好方法。 2.手工匯總的具體步驟 ⑴編號; ⑵摘錄。是把每一個調查對象的資料摘錄於卡片上; ⑶計數。根據卡片資料可按組別將調查單位歸組,各組的卡片數就是各組單位數。頂一下

閱讀全文

與資料的整理與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蔥烙餅的方法和步驟 瀏覽:289
正鹽的鑒別方法 瀏覽:910
待機電流測量方法 瀏覽:1003
關於女巫的話讀後有什麼解決方法 瀏覽:336
傷脾胃有哪些方法 瀏覽:260
綠蘿花的種植方法 瀏覽:171
怎麼mock父類的帶參數方法 瀏覽:681
重復原則應該用哪種研究方法 瀏覽:706
格蘭仕烤箱烤使用方法 瀏覽:671
如何進入地鐵逃生的方法 瀏覽:345
手機鍵盤皮套使用方法 瀏覽:120
用毛線做星星的方法簡單 瀏覽:37
面膜密集使用方法 瀏覽:673
手術器材最常用的消毒方法 瀏覽:797
釉的使用方法 瀏覽:694
法律底線解決方法 瀏覽:470
折疊屏手機折紙方法 瀏覽:231
轉子發動機沒有解決方法嗎 瀏覽:422
有機機理研究方法 瀏覽:389
起亞k3輪軸生銹解決方法 瀏覽: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