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德育研究的方法是

德育研究的方法是

發布時間:2022-01-08 14:04:23

⑴ 研究德育過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A目標B內容C方法D規律

研究德育過程,主要是探索德育的規律

⑵ 德育論的研究對象是

關於德育論的研究對象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澄清,即德育論的研究對象是否包括人的品德形成規律。我們認為,既然德育論是研究德育規律,而德育是培養人的品德的教育,因此德育論的研究對象應當包括人的品德形成規律。教育者只有按照人的品德形成規律組織德育過程時,德育才能產生最佳效果。當然我們不能用德育規律完全代替品德形成規律。品德形成規律本身還有它自己的獨立性。

⑶ 德育的原則與方法

德育原則是根據德育目的、德育目標和德育過程規律提出的指導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則對制定德育大綱、確定德育內容、選擇德育方法、運用德育組織形式等具有指導作用。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學校德育原則是根據社會主義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標,在系統總結社會主義德育實踐經驗基礎上,批判地繼承、吸收、借鑒歷史上德育原則的有益經驗,全面系統地分析、研究德育過程中的各種矛盾關系,揭示出德育過程的客觀規律,從而制訂出正確處理和解決德育過程中基本矛盾關系的實際工作要求。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是指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前後連貫地進行,以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

貫徹這一原則的基本要求是:①要統一學校內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要統一社會各方面的教育影響;③要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

⑷ 小學德育實施的途徑和方法是什麼

德育的途徑是指德育的實施渠道或形式。我國小學德育的途徑有多種,如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少先隊活動,班主任工作等等。其中基本途徑是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學校應全面利用各個德育途徑的作用,使其科學地配合起來,以便發揮德育途徑的最大的整體功能。 (一)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這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通過教學來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可以實現德育的目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豐富的教育內容,只要充分發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學的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起來,就能在傳授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受到科學精神、社會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當然,教學這個途徑也不是萬能的,只通過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學科教學進行德育,容易使學生脫離社會生活實際。 (二)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之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校外活動是指由學校以外的教育機構組織和領導的學生課余教育活動。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實施德育的一條重要途徑。 這兩種形式生動活潑,不受教學計劃的限制,可讓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自願選擇參加,自主地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制訂並執行一定的計劃與紀律,以調節自己的行為和處理人際關系。因此,通過這個途徑進行的德育,符合學生的特點和需要,能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特別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明辨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互助友愛、團結合作、紀律性與責任感等良好品德。 (三)勞動 這是學校進行德育,尤其是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勞動,學生容易產生對勞動、科學與技術的興趣與愛好,激發出巨大的熱情與力量,經受思想與行為上的磨練和考驗,看到自己的才能和成果,從而養成熱愛勞動、勤儉、朴實、艱苦、頑強等優良品德。 (四)少先隊活動 少先隊活動能夠激發小學生的上進心、榮譽感,使他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覺悟,培養良好品德。 (五)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全面負責一個班學生工作的教師,其基本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對學生進行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職責。班主任要做好學生德育工作,就必須全面深入了解、研究學生。班主任要與社會有關方面和學生家長配合,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要精心組織、培養健全的班集體,並通過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班主任要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結合起來。 以上幾條德育途徑各有其特點與功能,互相聯系,互相補充,構成了德育途徑的整體。學校應全面利用各種德育途徑的作用,使其科學地配合起來,以便發揮德育途徑的最大的整體功能。

⑸ 德育課程教學方法哪些 生活化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一門科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探求客觀世界的規律,為人們處理數據、分析資料、交流信息提供簡捷的手段。由於其應用的廣泛性,數學越來越被世人當作一種普遍適用的和生活必需的有效工具。數學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生存能力發展,不僅考慮數學課程自身的特點,更要遵循智力落後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學習數學的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的運用過程,進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其數學應用意識,思維能力、行為習慣等方面也得到相應的提高。

智力落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同樣表現出如下幾方面的特點:智力落後學生尤其是輕度智力落後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遷移能力,但大多數智力落後學生在高技能發的學習上,遷移能力很差;學習興趣較少,學習動機水平底;學習需要不佔優勢;智力落後學生的需要多以低級需要為主,以滿足生理的需求為主。

因此,數學是培智學校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內容。對於智力落後學生的數學教學目的是要為智力落後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使他們學會適應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實用性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實踐教學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著眼於智力落後學生現在和將來適應社會生活、獨立生活的需要,對最大限度促進智力落後學生潛能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遵循對智力落後學生數學課程教學的「基礎性、實用性、發展性和可接受性」四條原則,對智力落後學生的數學教學進行以下的研究與探索:

一、 採用生活化教學法,讓生活問題走進培智學校數學課堂

新的課程標准提出:「讓學生人人學習有用的數學」,「把數學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信息交流的手段和工具」,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應用數學。弱智學生由於智力地下、思維不靈活,在學習數學知識形成數據技能時,通常需要藉助更多的直接經驗,認識更加具體的內容,經歷更加深刻的體驗,才能實現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變。針對弱智學生的思維特點,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該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的數學知識進行教學,從而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因此,在培智學校課程設置中數學的教學的要求:應用數學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無論培智學校還是普通學校都十分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教學要求中增加「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要求選材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且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化教學方法主要有:(1)結合生活實際,合理組織教材,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設計一系列的數學問題與活動,把知識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10以內數的認識」時,教師根據弱智學生愛動的特點,進行了「動態教學」,如「認識數字5」時,運用課件出示<小花鴨過生日>,再現生活情景,寓教於樂。先以輕松活潑的,充滿情趣的故事導入:小花鴨今天過生日,大白鵝、黑黒狗,小公雞、胖胖豬都買了禮物來祝賀.......。接著讓學生數一數故事中涉及到數字5的圖片,孩子們看到這些可愛的動物和誘人的禮物,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過來,然後可以進行分角色表演,進行生日宴會活動,在活動中,要給小動物們安排座位,分配食物等,在游戲中不僅進一步認識了數字5,還培養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2)注重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考問題的方法,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和研究能力,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例如:在認識「24時計時法」時,要想讓學生直觀的認識用24時計時的意義和重要性,完全可以帶學生到長途汽車站去實地參觀,從而找出正確答案;在認識重量單位「千克」時,為了幫助學生建立有關「千克」的實際概念,教師可以有組織的帶領學生到菜場、水果攤等場所,讓他們學會親自挑選1千克的蔬菜和水果,然後親手拎一拎,親身感受1千克的重量,再親口數一數,親眼看看1千克的物品有多少,再測一測自己的體重有多少千克;在認識長度單位「米」、「分米」、「厘米」時,可以讓學生用捲尺測量學校操場的長和寬,用米尺測量自己的身高,在實踐中建立正確的長度概念。這樣的教學安排,能夠使學生置身於現實生活中並能即學即用,具有很高的教學實用價值和現實教育意義。(3)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與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穿心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在認識人民幣教學中,我設計了到超市購物的游戲,讓一個孩子扮演收銀員,其餘孩子去購物,老師給他們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在購物的過程中,顧客要認出物品的單價,在付款的時候,收銀員還要說出你付出多少錢,應找回多少錢!收銀員的角色,讓輕度智障的學生輪流去扮演。這樣在游戲的過程中,靈活的運用加、減、乘、除知識計算購物中出現的找零,求商品價格之和,求商品平均價格等實際問題,模擬生活情景,再現生活畫面,使數學知識貼近生活而變得生動有趣,積極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二、個別化教學方式與走班制教學模式相結合,促進培智生的發展

每個兒童都具有與眾不同的、獨一無二的個人特點、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特殊兒童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培智學校也象普通中小學一樣採用班級授課制,學生按年齡編班。然而,班級授課它強調統一,要求齊步走,難以適應培智學生的個別差異,不能充分照顧培智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也不易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探索性。培智學生的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並不相符,同一年齡的培智學生由於智商不同,心理年齡也不同,並且同一類的學生的缺陷差異也是各不相同的。針對這種情況,為了使培智學生健康成長,滿足他們的個體需要,教育體系的設計和教育方案的實施應充分考慮到這種特點與需要圍繞特殊兒童,以特殊兒童需要為中心來進行教育。因此,針對培智學生個別化教學的需求,可以採用走班制的教學模式。

為了使走班制教學模式能夠真實有效的培養培智學生,那麼要考慮如何進行分班,如何針對不同的班級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設計。

走班制教學的分班原則主要有以下兩點:(1)充分考慮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特點。教學得以有效運作的根本就是充分考慮教育對象的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特點。根據培智學校的學生的生理年齡一般在7-18歲,但是其心理年齡最高只能達到8-10歲正常兒童的特徵,在走班制教學中,通常把學生依據生理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低段(7-10歲)、中段(11-14歲)和高段(15-18歲)。在領域目標的實現中就依生理年齡段和相應心理特徵需求選擇內容並運用相關教學策略和方法加以實施。(2)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依據。在《綱要》中,將技能按照其發展的難易程度劃分為低、中、高不同的階段。但實際上存在著某些學生已到中段卻只掌握了低段技能,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生之間差異較大,認知水平又明顯不同,在教授某一內容時就難以「面向全體」,無法體現「以人為本」。為此,需要根據一定的評測手段來全面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認知過程。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歸類組合分班,分為低年級(1-3年級)、中年級(4-6年級)、高年級(7-9年級)三個教學階段。

走班制教學根據分班後的不同年級進行有差別的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設計:(1)對低年級學生,採用綜合主題教育,寓教於樂。根據低年級學生思維分散,注意力不穩定這一實際情況,在走班制的低年級教學中採用「單元綜合主題教育」的方法,在個別化教學中滲透游戲教學,使學生在自然愉悅的狀態下學習、訓練,充分挖掘其潛能,有效地補償其身心缺陷,使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長進。(2)對中年級學生,努力創設情境,實現「教學、生活零距離」。現實世界是數學學習的豐富源泉,智力底下的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脫離智力地下學生熟悉的情境和生活經驗的教學內容,學生是體會不到數學的價值與意義的。基於以上認識,在構建中年級走班制數學課程時應以學生日常生活體驗生活。(3)對與高年級學生,變課堂數學為社會數學。數學教學只有建立在真實的社會和自然的情境之中,才能賦予它具體的意義,也才能顯示出它應有的價值。高年級弱智學生,年齡一般都在15-18歲之間,他們即將融入社會。因此,在高年級的走班制教學中,應該注重加大培養他們社會適應能力的力度,為今後走上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⑹ 主要運用了哪些德育原則和方法

(1)方向性原則。方向性原則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根本原則,它要求學校德育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養學生的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這個原則是由社會主義學校德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的。我們要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學校要培養「四有」、「兩熱愛」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必須堅持方向性原則。(2)知行統一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把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規范的教育與參加社會實際鍛煉結合起來,把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與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使學生成為言行一致的人。(3)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原則。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依靠和發揚學生積極向上的一面,限制和克服學生消極落後的一面,長善救失、因勢利導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優點和缺點、先進和落後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就是這種矛盾斗爭轉化的結果。德育的規律決定了發揚優點與克服缺點必須同時進行。(4)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要把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嚴格要求與對學生個人的尊重、信任和愛護結合起來,使教師的要求易於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嚴格要求是指教育者按照黨和國家規定的標准,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和教育。尊重學生就是熱愛學生,是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護和關懷。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他們的自尊心,相信他們的能力。(5)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是指在培養學生集體的過程中,通過集體的形成教育每個學生,又通過每個學生的進步促進集體的鞏固和發展,把培養集體與針對不同學生特點因材施教統一起來。要培養堅強的集體,就要依靠集體,培養、教育和健全學生集體。教育每個學生關心集體,自覺地為實現集體的共同奮斗目標而嚴格要求自己。通過集體建立全班的規章制度,培養良好的班風,以影響集體的每一個成員。教師要把集體當作教育的主體,先向集體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自由與紀律的關系、民主與集中的關系。通過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受教育,學會處理各種關系。要加強個別教育,把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6)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和積極引導相結合的原則,在德育過程中,要向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啟發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不斷進步。貫徹正面教育和引導相結合的原則,應做到以下幾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教育者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積極因素,及時教育指導。在德育中要擺事實,講道德,要以理服人。培養典型,樹立榜樣。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7)教育與學生年齡特徵相一致的原則。教育與學生年齡相一致的原則是指為了達到德育的預期效果,教育者應使教育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等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適應,使每個學生品德都能得到較好的發展。中小學生的發展大致經歷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這幾個階段。每一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都各有特點,教育者必須研究掌握這些特點,特別要掌握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等方面的特點,從而使德育要求、內容和方法在保持系統性的同時符合學生年齡特徵,才能使德育取得較好的效果。(8)教育影響連續性和一致性的原則。教育影響連續性和一致性的原則,是指學校德育應當有目的、有計劃地把來自各方面的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達到前後連貫地進行下去,以保障學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發展。學生的品德是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長期教育影響下形成和發展的。這些影響紛繁復雜,不僅相互之間存在著矛盾與對立,而且往往前後並不連貫。如果不加以組織則必將削弱學校德育對學生的影響。尤其在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學生活動和交往的范圍擴大,通過書、刊、影、視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有效地教育學生,必須加強學校對各方面教育影響的控制和調節。以便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確保學生的品德按照社會的要求健康成長。(9)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是我們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理論對於人們的行動有巨大的指導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注重於理論,即用共產主義思想及無產階級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武裝學生的頭腦,幫助他們逐步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革命的人生觀。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從被教育者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工作做到點子上,把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必須做到思想教育的系統性、開放性和針對性。(10)循循善誘的原則。學生的認識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認識過程。學生的年齡小,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大道理的,教師、學校領導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須遵循學生們的思想認識規律,反復地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11)思想政治工作與其他活動相結合的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孤立地脫離其他工作來進行。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寓教育於活動之中,寓教育於疏導之中,圍繞育人成材這個根本目標,實行德、智、體、美、勞相結合;各科之間教書育人相結合;校內各職能部門,各種教育力量相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形成一股合力,齊抓共管,這種綜合教育的原則才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⑺ 對孔子的德育思想研究都有哪些方法

因材施教

⑻ 如何開展和諧德育小課題的研究求解答

一、什麼是「和諧德育小課題」1.「德育小課題」的定義。「德育小課題」是以班主任、心理輔導老師、團隊老師、德育管理者個人為研究主體,以學校德育、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的課題。相對於過去包括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市級課題、縣級課題和學校課題在內的「集體課題」。和諧德育類小課題研究的方向為學校和諧德育體系構建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比如:《構建新型家長會模式的探索》、《有效利用主題班會促進和諧德育的研究》等等。2.和諧德育「小課題」的特徵。「針對性」( 針對和諧德育體系構建中德育問題、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比如德育雙基研究、三位一體體系構建研究、德育管理目標內容方法評價途徑)、「切口小」(扣住一種現象、一個學生——案例分析、一次活動或是討論一個小問題)、「操作性」(從班主任工作、德育實踐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和策略,並能夠通過實踐檢驗有效的)、「實效性」(對促進和諧德育體系的建構、班主任自身育德素養提高和優秀班集體建設具有實用價值和借鑒意義)。 3.「小課題」與「集體課題」的關系。「集體課題」當然有「集體課題」的優勢:群策群力,才智互補,通力合作;解決學校管理、教育教學過程中重大問題,支撐學校辦學目標,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等。但是,「集體課題」也有相對不足之處:協調困難,相互牽制的現象嚴重;課題研究缺乏教師針對性,對於教師個人的專業化成長沒有太多的作用;參與程度不高,有的是課題組長一個在研究、撰寫結題報告。「小課題」的產生正是建立在對於「集體課題」缺陷的基礎之上,更是針對著教師個人專業化成長的。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也是責任主體,具有靈活性,方便調整和選擇,有利於行動研究;特別是課題源於教師個人的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於教師專業化成長極為有利。所以,總的說來,「和諧德育小課題」研究,就是班主任的自我研究,是以班主任自身教育教學過程中、班級管理中迫切解決的德育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解決、經驗總結為研究目標,吸納和利用各種有利於解決問題的經驗、知識、方法,改進德育工作,同時提高德育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落實「德育雙基」工程,深化和諧德育體系構建的實踐,促進班主任的專業成長,推動我校和諧德育研究工作健康順利開展的課題研究。 二、為什麼要開展「和諧德育小課題」研究1.解決和諧德育體系構建中的問題。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教學問題和德育問題,需要盡快解決,而學校的集體課題針對的是學校發展中的重大問題,這樣的問題常常是宏觀的或者中觀的,並不能解決個人遇到的問題。在和諧德育體系構建中,德育管理者、班主任也會遇到許多德育問題,需要針對這些問題開展課題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因此開展和諧德育小課題研究是解決和諧德育體系構建中問題的有效途徑。2.支撐學校德育類集體課題研究。教育科研應該有兩項基本任務。一是集中優勢力量研究學校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用課題研究來支撐學校的辦學目標,用課題研究來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用課題研究來烘托科研氣氛,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二是發動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的真問題,進行真研究,以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前者針對的是學校問題,要用集體課題來研究,後者針對的是教師個人問題,可用小課題方式來研究。2009年縣教育局開展《構建區域性和諧德育體系的實踐與研究》(嘉興市2009年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我校作為實驗學校,開展《整體構建初中階段和諧德育工作體系的實踐與研究》(2009年度海鹽縣教科規劃立項課題,也是縣課題的子課題),開展和諧德育小課題研究,支撐學校德育課題和縣德育課題研究,構建和諧德育體系。3.促進班主任專業成長。開展小課題研究,促使班主任對學校德育工作、對班級管理、班集體建設特別是德育雙基的落實進行思考,進行研究,進行實踐;也促使班主任帶著問題去學習、去反思;從而提高班主任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小課題」研究能夠極大地促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專業化成長,應該是毫無疑義的。三、怎樣做好「和諧德育小課題」研究1.選擇好課題選題的一般步驟是先發現和提出問題,再查找資料,分析問題,最後結合實際,確定研究課題。選題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一是選題需要具有針對性。針對自己教育教學、班級管理中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說,研究的問題來源於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班級管理中的困惑、班主任工作中的得失。二是切口需要小。一個小問題、一個現象、一個學生、一種方法、一次活動等,均可以成為「小課題」。三是內容切合自己。有的題目雖好,但是,不是自己的專長,不是自己的愛好,不符合本班、本校實際,最好的課題也難以研究。應該選擇自己有一定的積累、有話可說的課題為好。四是方向對准和諧德育體系的構建。理論問題是總課題、子課題等「集體課題」研究的問題,我們研究的「小課題」還是需要選擇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實踐研究。2.開展文獻研究這是「小課題」研究的基礎性工作。文獻研究需要解決理論支撐問題,了解課題研究現狀,在此基礎上,確定研究目標,創新研究內容,理清研究思路,選擇研究方法,為「小課題」研究奠定基礎。文獻研究的途徑一般有圖書資料、報刊雜志,現在比較重要的是網路,參考面更加寬泛,內容更加豐富。文獻研究的關鍵在於「研究」,查閱資料只是研究的基礎,對於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分析比較,才有超越和創新。一些課題研究者把自己文獻研究的資料整理歸類,作為課題研究的重要參考,是非常必要的。 3.做好教育調查這是絕大多數課題研究者使用的研究方法。了解現狀是設計課題的重要基礎,對於現狀了解得越具體,越深入,越全面,越准確,課題研究也就越有針對性和實效性。調查研究可以是問卷調查,了解面上的情況;可以是座談調查,針對性召集調查對象,進行追問式調查,可以把調查內容引向深入;還可以是個別訪談,這是點上的調查,解決深度問題。4.確定研究目標與內容 小課題研究,也要撰寫研究方案,明確自己研究的目標和內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麼,從而突出研究重點,明確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階段性目標和最終目標。「和諧德育小課題」研究必須明確課題要解決和諧德育實踐問題中的什麼問題?採取哪些措施和策略?該問題對德育工作有哪些方面的改善?效果如何?等等。5.實施研究 首先要明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和途徑——研究方法:小課題研究主要方法是讀書、行動、反思。不強調一種研究方法的完整運用,而強調為解決自己班級管理、教育教學困惑對研究方法的靈活運用。特別強調「小課題」研究的核心是行動,行動是研究方案付諸於實踐的過程,是一個尋找問題解決、創造教育實踐新形態的過程,研究過程要充實、切實。其次,要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要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要特別注重研究過程中一些有意義的細節,對細節的反思與改善,可以提升教育實踐水平。要注意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反復修正。6.及時結題這是課題研究的最後一道程序,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道程序。結題的形式除了研究報告、論文以外,「小課題」還有它自身獨特的研究表達方式——日誌、教育敘事、案例分析、反思、經驗總結等。注意的地方:一是要對材料進行整理和歸類,課題研究會涉及許多的材料,結題之前要進行歸類整理,為結題做好准備。二是對材料進行分析和比較,通過比較,找到相同和相異之處,特別是有效性和無效性的原因分析,這是找出規律的重要依據。三是總結課題研究的經驗,這時需要辯證分析,需要全面分析,需要條理性分析。一些課題研究者就是因為沒有認真做好經驗總結,所以,過程很好,結論不佳。四、「和諧德育小課題」研究要求1.選題小巧。「小課題」選題要求小巧,「小」表現為自己一個人足以完成,「巧」表現為有所創新。2. 設計方案。一般來說,「小課題」研究研究者也要設計研究方案,包括「研究背景」、「課題界定」、「研究現狀」「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階段安排」、「預期成果」、「有利條件」等。3.專題關注。需要有問題意識,要有專題的敏感性,注意自己研究的專題的進展情況,及時調整研究內容和方向,走在專題研究的前沿。4.借鑒同行。積極參與學校、縣組織的「小課題」研討活動和德育研討活動,學習別人的研究過程與方法也會給自己的研究帶來很大的啟發。5.關注有效和創新。

⑼ 全員德育導師制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對比實驗法為主要的研究方法。學校實驗的研究步驟,要先以「學生每日三大步」為先,實施學生三大步幾個月之後,教師會產生育人幸福感和成就感,從而產生教學改革和育人觀念方法更新的沖動、並且積累一定的素材進而開展研究工作,進而推出「教師每月三大步」。

⑽ 什麼是德育研究

德育是世界各國都普遍重視的全球性話題。道德教育方法作為德育工程的子系統,是十分關鍵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由於成功而有效的德育不僅受益於德育內容的科學設計,而且還受益於方法的選擇是否適當與正確。西方在德育方法方面的研究有悠久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古代西方道德教育同宗教結合緊密,近代以來,權威教育起主要作用,二次大戰結束後則受杜威、皮亞傑、哈特肖恩、霍爾等多個教育學派和學科的影響。近現代西方的道德教育形成了不同於東方的許多特點,如宗教方法的傳承、學科方法的多樣、教育方式的滲透、選擇方法的自由,並形成了道德認知發展、價值澄清、社會學習等主要的方法論[1]。通過對近現代西方國家德育方法的比較和分析合理地借鑒、吸收國外先進的方法對我國德育方法的創新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閱讀全文

與德育研究的方法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銅絲的直徑用精確的方法怎麼求 瀏覽:630
紙縫怎樣連接的方法 瀏覽:125
管家婆軟體的安裝方法 瀏覽:988
flm下載安裝方法 瀏覽:543
形象快速記憶的方法 瀏覽:362
實驗室真空烘箱的使用方法及步驟 瀏覽:276
怎麼去掉眼袋最快的方法視頻 瀏覽:447
縫紉機正確的穿線方法 瀏覽:282
液晶電視屏幕自檢解決方法 瀏覽:998
豌豆粉絲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827
太極泥使用方法 瀏覽:985
眼神靈活性訓練的方法有幾種 瀏覽:850
什麼方法去血管瘤 瀏覽:84
快點下載安裝方法 瀏覽:747
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結題報告 瀏覽:648
蘋果7手機接入點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72
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有哪些 瀏覽:321
左手冰涼的治療方法 瀏覽:611
父母教育子女的最佳方法 瀏覽:550
正確發聲的方法視頻 瀏覽: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