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血液分析設備精度管理方法

血液分析設備精度管理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30 04:42:03

『壹』 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 怎樣使用

全自動血球儀使用很簡單的
一般分為三種模式
不知道你的有幾種
一、全血模式
就是你用的樣本是
靜脈血
用抗凝管採好靜脈血把抗凝管皮塞拿下直接放到血球儀的探針下按個測量鍵
機器就可以自動進樣測量了
二、預稀釋模式
這個用到的是
末梢血
也就是指尖血或者耳垂血
先把血球儀調到該模式下,用一樣本至於探針下,按下測量鍵或者稀釋鍵(各家不一樣)探針自動打入一定量試劑,然後取相應血量
一般採用患者的第二滴血
,儀器一般用量
:13微升--20微升
左右
放入樣杯中再放於探針下
按測量鍵即可
三、穿刺模式
該模式只有高檔機有,就是不用把抗凝管的皮塞拔下只要把取好血的抗凝管放進去按測量即可,比較安全,污染率低,價格當然也比較貴
目前進口的品牌高端一些多數都有該功能,國內只有少數幾家,像邁瑞、普朗好像優利特也有。
基本就這樣
你看著用
或者和廠家聯系下
讓他們給你培訓下
畢竟要測人的。

『貳』 血液分析儀的如何驗收

1、驗收前准備工作:仔細閱讀說明書;按說明書要求准備儀器的工作環境和相關的外部設備;成立驗收小組;擬定驗收計劃。
2、開箱:必要時請商檢局派人參加;開箱後按照裝箱單清點物品是否和裝箱單一致。
3、安裝:應該對安裝過程進行詳細的記錄。
4、驗收儀器的技術性能指標:
(1)測定儀器試劑的本底;
(2)檢測儀器的精密度:用高、中、低值新鮮血標本各測10次,計算X-S、 CV值,取20~30個標本隨機排列,各測3次,求出總重復性CV%,它代表批內精度、儀器穩定性、互染等因素的總和;
(3)互染率:取高、低兩個濃度全血(高、低值相差4~5倍),先測定高濃度3次,接著測低濃度3次,再測高濃度3次,計算高對低、低對高的互染率;
(4)線性:取全血標本,用鹽水稀釋相當於全血的90%、80%、70%……,測得RBC、WBC、HGB結果做y=a+bx,a接近於0,b接近於1;
(5)校準:應由廠家提供全血校準物(低檔血液細胞分析儀用校準顆粒及HGB校準液)進行校準;
(6)上述指標必須符合該儀器的出廠指標,才算驗收合格。由驗收小組成員、安裝工程師及設備科同志簽字後存檔。

『叄』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功能描述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醫療設備已普及到各級醫院中應用,快捷准確的結果也為臨床診斷提供了極大方便。但由於每一位操作人員對於儀器的原理及性能缺乏相應了解,致使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結果出現較大誤差。現將影響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結果的因素總結如下:
1、儀器原因
生化分析儀用純水機技術中光源燈、透光窗和溫育池的水不清潔。光源燈超過使用期限沒有更換,透光窗不清潔,溫育池的水有細菌滋生產生絮狀漂浮物,都會直接造成光的散射影響比色結果。
反應杯清潔與否直接影響分析結果的精度。
試劑吸量器、樣本吸量器內是否有氣泡產生,密封圈是否老化。如發現吸液注射器內有氣泡產生要及時更換密封圈。
2 試劑、校準品、質控品原因
試劑盒的選擇:應看此試劑是否與該生化儀相匹配,如樣本、試劑、波長、反應溫度、測定時間和方法等,其次要在使用前進行方法學評價。最好使用符合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要求的試劑盒,在使用前認真閱讀使用說明書,按照儀器的參數設計原則輸入參數。
試劑超過有效期或保存不當,使定標發生錯誤,造成檢測結果的系統誤差。
試劑的交叉污染:絕大多數自動化分析儀的反應杯、分注器、攪拌針不是專用,根據試劑的反應原理,試劑之間存在干擾現象。
可引起:
①試劑之間的反應;
②殘存試劑的影響(免疫比濁法);
③殘存試劑與新加樣本之間的反應;
④殘存試劑與樣本、反應試劑之間的反應。因此在設置檢測項目時應按照試劑反應原理調整檢測項目的先後順序。
3 參數設置不當
主參數設置包括:
①測定方法、反應類型;
②樣本體積分數;
③ 主、次波長的選擇;
④反應時間、反應溫度;
⑤計算因子;
⑥線性范圍及吸光度的上限和下限。如果以上參數設置不當對測定結果會有很大的影響。
4 其他原因
4.1 水處理機的原因:產水電阻值超過限定值使水質不純,貯水箱不清洗滋生微生物。
4.2 樣本:放置時間過長,溶血、乳糜血、黃疸,樣本中含有還原性物質及葡萄糖等。
4.3 人為因素:在自動化分析中控制全部質量環節的是人,分析前要考慮患者因素、標本採集運送的全過程;分析中要考慮儀器的性能、工作狀態、工作環境、試劑、參數設置、室內質控等;分析後要考慮結果的可靠性,與患者臨床症狀是否相符,有無干擾因素。

『肆』 現在用了一台血液分析儀,檢測結果老是不準確,一般都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血液細胞分析儀是臨床檢測工具之一,隨著高新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大量應用,對於血液分析儀測量結果,有以下幾個因素可以影響到:
1、生理狀態,除很多病理情況下可引起血細胞計數的變化外,很多生理狀態也可以引起各項參數的變化。如妊娠的婦女和新生兒白細胞總數明顯增多;炎熱和寒冷常引起一過性白細胞總數增多等等。
2、儀器的影響,血液分析儀對環境要求較高,應遠離放射、核磁、放療加速器等大型醫療設備科室,以防止電信號的干擾。如果實驗室的電壓不穩,應安裝穩壓裝置,防止儀器產生大量的電噪音,干擾血小板計數結果。
3、試劑因素的影響,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個廠家能生產具有白細胞分類功能的血液分析儀。國外廠商均要求使用與其配套的稀釋液和溶血劑,甚至對清洗劑也有一定的要求,增加試驗成本。但是如果隨意改用其它廠家的試劑或使用自己配製的試劑,雖然對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計數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是對白細胞分類計數和細胞體積的測定的影響會很大,有些還會影響血紅蛋白的測定,使得多項血細胞分析指標不準確。
海力孚血細胞分析儀採用通用的電阻抗法的檢測原理,儀器具有自檢和維護功能,開、關機時自動清洗進樣器和管路,待機狀態自動定時清洗,保證管路暢通。具有自動和手動排堵方式,採用智能高溫灼燒、浸泡和正反沖壓力排堵,有效避免堵孔,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和檢測結果的准確性。

『伍』 血細胞分析儀確定準確度的方法有哪一些

血細胞分析儀確定準確度的方法有哪一些 ?回答:看白血細胞和紅血細胞的比例,血色素,參考現在新的醫療檢查表衡量標准.標准質控體系
X-B質控體系的建立,能自動計算SD,CV,X,繪制並列印質控圖,保證室內質量控制的實時監測

獨立的白細胞檢測與紅細胞/血小板檢測雙通道的結構,使每標本檢測在60秒內完成,真正意義上實現60個樣本/小時

常鵬

『陸』 血液細胞分析儀的技術發展歷程

隨著各種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實驗室工作對儀器設備需求的不斷增加, 血液細胞分析儀的各項用途和用法也有不斷的進展,這首先體現在血液細胞分析儀應用的方便性、准確性和盡可能增加的參數上。
1、血液細胞分析儀稀釋技術的進步: 早期的血液細胞分析儀一般要求在測定前先進行人工稀釋,因此許多操作要求直接取20~40ul 的末梢血加到稀釋液中。白細胞稀釋比例多在1:251 和1: 501倍,紅細胞則需要進行二次稀釋, 稀釋倍數在6.25~25萬倍之間, 然後再將稀釋好的標本放入計數杯內進行計數,而且需要在白細胞稀釋懸液中加入溶血劑。由於人工稀釋費時費力且精確性差,隨後的一些血細胞計數儀增加配置了專用的稀釋器, 專供該型號的儀器進行機外稀釋,這樣減少了人工稀釋帶來的誤差和麻煩,提高了效率。然後現代的血細胞分析儀則更加先進,已經將自動稀釋技術,自動進樣方式全部添加到儀器本體內,即提高了技術含量、取樣和稀釋的精確度,使得進樣的速度和可操作性更加方便,同時使得檢測速度加快。
2、血液細胞分析儀參數的增加:前面談到早期的血液細胞計數儀僅能進行紅白細胞計數, 而且是需要通過切換分別進行紅白細胞得計數, 所以將其稱為血細胞計數器是恰當得。由於血常規檢驗對血紅蛋白測定的需求增加,沙利比色法由於精度和操作不便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已經有單獨的血紅蛋白比色計配備,將加入專用的溶血劑後的樣本進行白細胞計數後再將其倒入血紅蛋白比色計, 即可得到比色法測定的血紅蛋白結果。由於對血紅蛋白測定要求的增加,因此在儀器內增加一套比色裝置,就可方便的測定血紅蛋白。電阻法定細胞數量的同時還可對細胞體積進行測定,因此對紅細胞平均體積(MCV)、紅細胞壓積(HCT)、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測定和計算也成為血球計數儀的標准參數。
3、血液細胞分析儀定量部的改進:儀器為了准確進行細胞計數,除了要准確稀釋血液外, 對直接進入計數小孔內的液體量也要進行定量控制,因此血液細胞分析儀對定量部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在血細胞計數儀開始階段, 人們設計了U型水銀管壓力計,通過水銀的重量和在兩個電極間的距離來控制吸入的標本量。後來人們通過兩只光電管來了解液體通過一個固定距離所需要的時間和容積來控制標本的吸入量,還有一些公司設計並使用了微量注射器技術以及浮球定量技術來控制計數樣本的量。最新的光電計時容量控制技術控制標本進入計數區的量,可以使得進入計數區域的細胞懸液定量更加准確和無污染、同時還可判斷小孔是否出現堵塞或半堵塞問題,以及便於維護。
4、血小板計數功能的增加:血小板是血細胞中最小的粒子,早期的血細胞計數儀均不包含血小板計數。60 年代起國外開始研製血小板計數儀,70 年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產品,這類儀器一般需使用PRP 血漿進行, 即使用特殊的離心速度將紅細胞和白細胞進行沉澱,使上層血漿中盡量保存最為豐富的血小板,然後應用這種PRP 血漿進行血小板計數。
5、自動取樣技術: 由於血液細胞分析儀需要對全血進行自動取樣和稀釋, 因此取樣量也同樣需要精確控制。最初的儀器是需要進行手工取樣和稀釋的,後來逐漸有了外置式專用取樣稀釋器。再後來儀器內部設置了內置式負壓取樣稀釋器,根據負壓量的大小來吸取血液樣品,這對控制負壓的精確度要求很高,此外還有微量注射器取樣技術,依靠光電管控制血液取樣量的技術等。目前認為採用旋轉閥取樣技術是比較精確的方法,旋轉伐內部有多個按一定體積設計的小孔,當血液進而後,旋轉伐從吸入的小孔轉向排出的小孔,此時血液不能再進入,而孔內保留的固定量的血液進入儀器的稀釋部,然後清洗,再進入下一次循環。目前許多更加先進的血液細胞分析儀均採用陶瓷製的旋轉閥來分配血液標本。

『柒』 血氣分析的分析儀校準

1. 血氣分析儀校準
廠家考慮到校準問題時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和推薦。每台分析儀都有推薦的程序,包括特殊的校準物質和頻次,操作者必須要遵從這些推薦。廠家的校準物質必須能溯源到由國家或者國家計量研究院(例如美國國家標准和技術研究院[NIST])所發布的有證參考物質,或者是天然的標准品。廠家研發的初級標准品同樣需要溯源,用於發展次級工作校準物。廠家應該建立判斷與操作分析相關的校準功能的不確定性和臨床可接受性能目標的使用者的要求和需求。
2. 校準溯源
在普通化學計量學中所建立起來的測量溯源性的概念現在也已經被引入到了臨床化學分析領域中。根據《計量學詞彙表和測量不確定度表達指南》,測量溯源性是「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定的標准,通常是與國家測量標准或國際測量標准聯系起來的特性。」
(1) 溯源的總體要求
ISO17025,5.6.3.2中陳述「只要可能,參考物質應該被溯源到測量的SI單位,或者是有證參考物質。」嚴格說來,只有標准或者參考物質的值或者測量,而非物質本身,可以被溯源,但是我們通常的說法是一種標准品可以被溯源。
應該記錄用來進行pH、血氣和相關測量的檢驗儀器室內或室外校準的所有物質。記錄應該包括廠家對溯源性的宣稱和分析的證書。至少包括以下內容:廠家的名字和地址、廠家認可的編號、如何獲得溯源性的,以及可溯源的值和他們相關的不確定性。
如果某個特殊分析物的可溯源標准不存在,則應該滿足如下的溯源性的要求:1)採用由一個有能力的擁有可靠的物理或化學特徵的供給者所提供的已知純度的有證物質;2)採用那些被所有相關團體清楚描述和達成共識的特殊方法和/或共識標准;3)參與合適的實驗室間比對項目。
缺乏校準不確定度特殊信息的校準物質的溯源性自身是不能確保在臨床條件下任何測量儀器具有可拒收的分析校準的。因此,可溯源的合適的QC物質和合適的質量保證項目也需要用來滿足臨床應用中可接受的分析性能要求。
(2) 天然標准品
天然標准品是純凈的,具有已知特性的非合成物質,通常用來使分析儀器標准化。例如水的三相點,是一個工人的溫度計校準或驗證的標准。天然標准品可能和可溯源的標准品具有一樣的可信度。
血氣分析中最簡單和最常見的可操作天然標準是空氣(O2含量20.946± 0.002%)。空氣可能被用於血氣分析儀中pO2感測器的校準,並且其可信度與其他的可溯源標准品一樣。商業化的O2和N2混合氣體的精確度通常具有0.1%(當氧氣為20%時為 0.02%)的不確定度。採用空氣作為pO2感測器標准化可能存在的一個誤差是由外界溫度的變異所引起的。例如,在空調開放的重症監護室,氧氣校準中的變異一般被考慮為1%或更少,並且很少發生臨床後果。
(3) 有證參考物質用於pH、血氣和相關測量的實例pH
原始的pH結果應該可以溯源到pH的參考方法,採用來自NIST的磷酸緩沖液(標准參考物質[SRM]S186Ⅰ和186Ⅱ)。
pO2和pCO2
血液張力測定法是建立pO2和pCO2准確性的參考方法,如果用於張力測定法的氣體的組成在規定的濃度上具有0.3%的認證准確性的話。廠家應該採用具有認證氣體的血液張力測定法作為建立pO2和pCO2測量儀器准確性的參考方法。認證的氣體應該是可以溯源到標准參考物質的,諸如來自NIST的一系列pO2和pCO2混合氣體。
血氧定量法
每種血紅蛋白衍生物(FO2,FHHB, FCOHb, FMetHb, FSulfHb)的分數值都是基於吸收性比率來測量的,因此要求只要測量波長保持不變則不能單獨進行校準。
K+和Na+ 濃度
一級標准品是由高純度的KCl和NaCl鹽所產的比重測量溶液。這些一級工作標准品可能被溯源到NIST的SRM918和919。
Ca+ 濃度
使用的一級標准品是所謂的Ca+轉移標准品,由pH=7.4條件下的CaCO3和1mmol/L羥乙基哌嗪乙硫磺酸(HEPES)和每kg160mmol的例子強度所製造而成。Ca+轉移標准品溯源性是採用NIST SRM915製作的類似標准品來完成。
Cl-濃度
一級標准品是比重測量標准品,來自高純度的KCl鹽。一級標准可以通過採用NIST SRM999(KCl)類似的標准品滴定來進行確認。採用AgNO3作為滴定劑,並用電位滴定儀器。
葡萄糖濃度
一級標准品來自NIST SRM917a(D-葡萄糖)。這些一級標准品被用於檢測工作標准品的葡萄糖濃度。採用葡萄糖參考方法來測量一級標准品的濃度。
乳酸濃度
目前尚無有證的乳酸SRM。一級標准品可能來自於純的商業物質,例如,L(+)乳酸鋰鹽(純度>99%)。

『捌』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的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檢測法發展史

是採用電容法和光電比色法的原理,當時僅能測定紅細胞和白細胞,而且輕易受多種因素的干擾。到了1948年Coulter先生採用阻抗原理來測定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使測定結果的精確度和正確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進步。可是阻抗法僅能測定細胞的大小。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激光法原理開始用於血液分析儀,並採用阻抗法與激光法相結合的原理,不僅能測定細胞的大小還能測定細胞核的形態。
進入八十年代中期,因為高能電磁波技術的發展,美國庫存爾特公司採用阻抗、激光和高能電磁波技術同時對一個細胞進行檢測,再通過數據的綜合分析進行細胞分類。由於高能電磁波技術可以檢測到細胞內顆粒的大小和密度。還有德國的拜耳公司採用細胞化學反應與激光技術相結合的原理,對白細胞進行分類檢測。因為中性粒細胞胞漿內含有豐碩的過氧化物酶,單核細胞次之,原始細胞極少,淋巴和嗜鹼性細胞缺乏此酶。
儀器可以採用過氧化物酶的作用對中性粒細胞與淋巴和嗜鹼性細胞進行分類。同時採用流式細胞分析技術對網織紅細胞進行計數和分類。利用幼稚細胞與成熟細胞膜上脂質含量的多少不同和細胞膜對硫化氨基酸結合量的不同,在加入溶血劑後對細胞膜保護能力不同的原理,對幼稚細胞進行分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檢測方法也必將更加完善,泰諾科貿公司生產的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採用目前最先進的電阻抗法檢測,操作簡單,測量結果准確。

『玖』 血液細胞分析儀的血液細胞分析儀

血液細胞分析儀,臨床又稱血液分析儀或血球儀、血球計數儀。
血液細胞分析儀是醫院臨床檢驗應用非常廣泛的儀器之一。以前血常規檢驗的最原始的手段是通過顯微鏡人工鏡檢,隨著基礎醫學的發展,高科學技術的應用,血液細胞分析儀已成為取代鏡檢進行血常規分析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帶分類的血液細胞分析儀。 (XFA6000Intelligent智能化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
血液細胞分析儀性能特點:
一、性能特點:
1、現在的血液細胞分析儀都是採用國際上最先進的絲桿傳動技術,避免了傳統傳動方式(如皮帶傳動)受環境溫度影響的弊端,使定量更准確,更加耐用。
2、在白細胞三分類直方圖和紅細胞、血小板直方圖的鑒別界標上,智能化的自動界標鑒別線使分析結果更加准確。
3、國際領先的雙核嵌入式數字化電路系統,提供強大、穩定的控制與分析能力。
4、數據分析採用大規模集成電話(ARM)技術提供最穩定的分析結果。
5、一鍵式操作或手寫輸入信息,XFA6000Intelligent便會自動吸入血液標本進行稀釋、分析、並准確地提供19項參數及3個直方圖22項檢測結果,中文界面、100萬個結果的存儲(含直方圖)、並有真彩8寸TFT屏顯示、內置熱敏列印機自動列印,使得操作過程非常簡便。
6、全封閉穿刺進樣,有效避免對操作者的生物污染風險;具有18個進樣位,能充分滿足檢驗大規模的檢測工作,並具有急診插入功能,XFA6000Intelligent將助您的實驗室創造空前的效率和成果。
二、日常維護非常簡單:
測試前,只要開啟電源鍵,便可完成所有準備工作,包括電腦自檢、沖洗、灌注通道以及空白值確認。檢測完畢後,按關閉鍵XFA6000Intelligent即可自動沖洗所有通道,然後自動關閉,實現智能保養。
三、智能排堵設計:
XFA6000Intelligent的檢測部採用紅寶石材料,小孔孔徑精確,且光滑不易粘附。另設有阻孔監控功能,並可通過排堵程序進行正負壓沖洗和電子灼燒排除阻塞。
四、安全與環保:
由於XFA6000Intelligent採用無氰化物試劑檢測血紅蛋白,因此省去了麻煩的廢物處理。進樣針內外壁自動清洗功能,給予操作者安全保障。豪華人性的外觀設計將使您的檢驗環境更加舒適、安全。
那在做血常規檢查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才能更好的采血,便於血液細胞分析儀分析結果呢?
一、標本的採集
為了取得准確、可靠的檢驗結果,必須取得高質量的標本。高質量的標本是高質量檢驗的第一步。保證血液標本中各項細胞的完整形態是作為血常規檢驗用的高質量的標本的最基本的要求。血液細胞檢驗標本的制備分為採集和抗凝2個步驟。
1.標本的採集
按采血部位的不同,取得血常規檢驗標本,最常用的途徑是靜脈采血和末梢毛細血管采血。各類文獻均表明,靜脈血血樣是最可靠的標本,手指血是末梢毛細血管血樣中與靜脈血差異最小且較為穩定的血樣。有研究表明,與靜脈血相比,手指血的准確性和可重復性仍然較差:白細胞計數明顯高(+8%)而血小板計數明顯低(-9%)。因此,絕大多數專家建議:血常規檢驗特別是應用血液分析儀時,應使用靜脈血。
2.標本的抗凝
用於血常規檢驗的血樣必須經抗凝劑抗凝處理,在目前的眾多抗凝劑中,EDTA鹽(EDTA-Na2,EDTA-K2,EDTA-K3)是對白細胞形態和血小板影響相對較小的抗凝劑,最適合用於血常規檢驗。除采血因素的影響(生理性因素、采血部位等)外,多數情況下,血樣的質量取決於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血液比例過高時,由於抗凝劑相對不足,血漿中出現微凝血塊的可能性增加,在用於血細胞分析儀時,微凝血塊可能阻塞儀器,同時影響一些檢驗指標。血液比例過低,抗凝劑相對過剩,對檢驗指標會造成嚴重影響。血液經EDTA抗凝後,白細胞的形態會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和時間及EDTA濃度有關。EDTA的最佳濃度(與血液比)為1.5mg/ml,如果血樣少,EDTA的濃度達到2.5mg/ml,中性粒細胞腫脹、分葉消失,血小板腫脹、崩解、產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這些改變都會使血常規檢驗和血細胞計數得出錯誤結果。這一點在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時尤為重要。
靜脈血和末梢血均可經抗凝劑抗凝成全血標本(標本中不含稀釋液,或對標本造成的稀釋的影響極小),顯而易見,末梢血抗凝標本要達到合適的血液和抗凝劑的比例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多數專家建議,在制備全血比例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多數專家建議血管採集靜脈血。
無論鏡檢,或是使用血液細胞分析儀,由於絕大多數的對標本稀釋的稀釋液中含有抗凝劑,在一定量的稀釋液中可直接加入微量靜脈血或末梢血液(10-40μl)即可制備成通常所說的預稀釋標本。多數情況下,預稀釋標本的制備適用於末梢血的血樣。
二、標本的稀釋
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漿兩部分組成的紅色粘稠混懸液。在進行血細胞檢驗計數時,直接用血液計數是困難的,無論是鏡檢還是用血細胞分析儀,血液均需合適准確的稀釋後才能進行血細胞的檢驗計數。基於血細胞分析儀的基本原理,在血細胞分析儀的設計應用中,稀釋倍數和計數容量是最重要的設計指標之一。稀釋倍數過低,會形成細胞排隊通過感測器的重合缺損;稀釋倍數過大,則會造成一定測量容量內血細胞的數量過少,這都會嚴重影響血液細胞檢驗的測量精度。
三、標本的儲存
抗凝劑因時間和濃度的不同,會造成對血細胞形態的影響。有研究表明,用EDTA抗凝靜脈血標本,在標本收集後的5分鍾內或30分鍾後,8小時內(室溫)檢測,可以得到最佳的檢測結果。如果不需要血小板和白細胞分類的准確數據,則標本可以在2℃-8℃的條件下存入至24小時。
預稀釋標本一般需要在標本制備後10分鍾內予以測量;如果稀釋液中添加細胞穩定劑,預稀釋標本的存放時間也不可超過4小時。
總之,影響血常規檢驗結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確的檢驗數據,就要在實驗的每一個步驟中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本文所講述的內容,僅僅是對血常規檢驗中注意事項的部分總結,可能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還是請常年處於臨檢一線工作中的老師們批評、指正。
四、血液細胞分析儀計數法:
計數細胞數量多、速度快、易於標准化、計數精確性較高,適合大規模人群健康篩查,但需特殊儀器。某些人為因素(如抗凝不充分)、病理情況(如出現有核紅細胞、巨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等)可干擾白細胞計數。使用前須按NCCLS規定方法對儀器進行校準,且須認真堅持日常質控工作。
五、紅細胞計數的血液分析儀法檢測原理:
血液細胞分析儀法:用電阻抗和(或)光散射原理。
血液細胞分析儀的四大屬性探討
血液細胞分析儀又叫血球儀,血液分析儀-是現在醫療領域普遍使用的醫療器械,血液細胞分析儀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臨床血液檢驗的質量和效率。然而,這類高新醫療儀器在鑒別血細胞形態和結構等方面還不夠完善,目前僅可作為全血細胞分析的一種過篩手段。在遇見疑問時,還必須在顯微鏡下復查血片,經過確認、修正或補充後才能發出報告。否則,容易造成漏診、誤診。關於復查的標准,現有的醫學檢驗教科書和操作規程都沒有明確論述。為此,我們根據實踐和體會,並結合國內外有關文獻,對其標准、內容、方法等作初步探討。
1 復查的標准
在什麼情況下要進行復查,迄今為止沒有統一的標准,有人提出只要血液細胞分析儀給出警示信號(FLAG),都應進行復查,這種作法對其范圍的掌握未免過寬。例如,一個外傷急性失血的患者,血液分析儀給出了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偏低的信號,就不一定要為此復查血片。又例如在治療過程中經常作血液學檢驗的患者,往往也不必每次都要復查。Dotson在論述血片復查標准(film review criteria)時建議,每個實驗室應自行規定復查的參數、直方圖或散點圖;出現血液細胞分析儀運行提示信號(instrument fuction figs)或解釋性提示信號(interpretive flag messages)等,都是復查的條件之一,但要結合血液細胞細胞分析儀狀態和患者情況等作全盤考慮。
2 復查的內容
不少人以為復查就是作白細胞分類,其實不然。復查應包括觀察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形態;估計血小板或白細胞數(印證與儀器給出的數據是否相符);觀察有無血小板聚集或紅細胞聚集以及有無特殊形態的異常細胞和寄生蟲等。
3 對復查人員的要求
從事血片復查的人員,必須是經過專業訓練,具有血液細胞形態學基礎與臨床知識,並且對血液細胞分析儀十分熟悉,尤其是熟悉各種直方圖、散點圖的正常和異常圖形,並能對異常圖形的意義進行解釋和評估的人員。
復查者首先要仔細閱讀分析儀給出的各種參數、直方圖、散點圖和提示信號。對可能存在的血液學異常或技術性影響因素等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同時結合患者的臨床情況(包括初步診斷等),確定復查的側重點。
將血液充分混勻,盡早推成血片並染色。EDTA抗凝血塗片不同於皮膚穿刺血直接塗片,在細胞形態方面有一些不同之處;另外,抗凝血多半在體外已儲存一段時間,對細胞形態也會產生影響。
4 復查的方法
先用低倍鏡或高倍鏡觀察,了解血片和細胞分布情況,有無血小板或紅細胞聚集(成串、成堆),尾部有無大型、成堆異常細胞等;繼續用油鏡在塗片厚薄適中處瀏覽血片,仔細觀察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的形態,並估計其數量。如果觀察結果與儀器報告相符,不需進行任何補充試驗,即可按儀器測定的結果發出報告。
如為貧血或其他血液病患者,其紅細胞數量及相關的指標(如MCV、MCH、MCHC)、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直方圖或散點圖出現異常,則著重觀察紅細胞的大小、形態、內涵物、著色性、大小一致性,以及有無有核紅細胞等。如有異常,應加以描述並報告。由於血液在體外儲存過久或塗片時的其他技術原因,有時血片的局部區域可能出現一些假的靶形紅細胞、口形紅細胞和假的球形紅細胞等,缺乏經驗的檢驗者往往會將其當作真正的異形紅細胞。最簡單的鑒別方法是瀏覽塗片的其他區域,如果是真的異形紅細胞,全片(而不是個別區域)都可見到同樣的異常。
如果血小板的數目及直方圖,血小板的平均體積(MPV)異常,血小板的分布寬度(PDW)增加,則瀏覽血片首先估計血小板數。Willians等認為,正常情況下,在血片厚薄適中區(每個紅細胞彼此相互接觸但又不重疊),每個油鏡視野,約有血小板8~15個;或每10~30個紅細胞見到一個血小板。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估計[2]。根據我們的經驗,只要平時留心觀察,並積累一定經驗之後,通過瀏覽血片,大致估計血小板數並不難,與此同時,注意觀察血小板的形態。
如果白細胞計數或直方圖異常,首先瀏覽血片,估計白細胞數量並觀察有無幼稚或異常白細胞。如發現與儀器報告不符或有其他異常則進行顯微鏡下白細胞分類計數。關於白細胞分類,一般血液檢驗人員似乎都很熟悉。但要作到准確分類,目前還存在不少困難,個別細胞的分類標准,至今尚未完全統一。
在外周血常規白細胞分類中,將粒細胞分為中性、嗜酸性和嗜鹼性三類即可。有時為了協助感染和血液病的診斷,臨床醫生要求將中性粒細胞進一步細分為分葉核、桿狀核細胞、晚幼粒細胞、中幼粒細胞等。區分桿狀核與分葉核細胞的界限一直是困擾醫學檢驗界的老大難問題。歷史上由於對桿狀核所下的定義不同,導致各家報告的桿狀核的百分比相差懸殊,其參考值自0~5%到12%~18%。為此,美國臨床病理學會(CAP)推薦如下定義:「成熟的粒系白細胞,具有彎曲、帶狀的核形,核葉間沒有線樣細絲(threadlike filament)形成,稱為桿狀核;如果連接核葉之間的橋(bridge)內有染色質,這種橋就不算細絲,也是桿狀核」;「如果細胞核扭曲(twist)、纏繞,造成一部分核壓在另一部分核之上,以至整個核的外形看不清,應判為分葉核。」該建議已被美國臨床檢驗室標准化委員會所採納。按照這一標准,桿狀核細胞的參考值應為5%~10%[3]。不過盡管有了這個標准,由於檢驗人員個人的判斷和解釋不同,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矛盾和不一致的現象。每個實驗室應按統一標准,開展質量控制。
眾所周知,外周血中的淋巴細胞,是一類高度異質性的細胞。在病毒、毒素等抗原的刺激下,其中有一部分會發生增殖並向漿細胞或幼稚細胞(母細胞)轉化,從而導致多樣的形態變化。如細胞體積增大;胞質變多,藍染加深,有的含有空泡;核呈不規則形態,染色質變得疏鬆,偶爾隱隱約約可見核分裂。但如果缺乏豐富的臨床經驗可能誤認為是白細胞的幼稚細胞。
外周血片復查操作簡單,但技術性很強,並且以檢驗者的主觀判斷為主。一個優秀的檢驗工作者應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血常規直方圖認真進行血片復查,並進行綜合分析,可使多種常見的貧血、白血病、感染等疾病得到及時、初步,甚至明確的診斷。

『拾』 檢測用儀器設備如何管理

一、檢測儀器設備的驗收,由質檢部成員負責人組織進行,同時組織其安裝、調試和檢定工作。
二、檢測儀器設備由質檢部負責保管,使用和日常保養,定期進行檢定工作。
三、儀器設備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嚴禁超負荷、超范圍和帶病工作。使用中如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機檢查,查明原因,及時處理,待恢復正常,並經檢驗後,方可繼續使用。
四、儀器設備每季度進行一次保養。
五、儀器設備要按期請計量部門進行計量檢定。當精度達不到規定時,應按檢定結果降級使用,並更換標志。
六、當儀器設備的計量精度經檢定達不到最低精度標准,且無法修復時,由質檢部負責人提出報廢申請,上報批准報廢。
七、儀器設備由各項目試驗組統一管理,每台儀器均應有使用說明、操作規程和檢驗校準時間、記錄及保管人,建立儀器設備檔案。
八、新購的儀器設備必須進行全面檢查,合格方可使用,能正常使用的各種儀器應定期檢查,所有檢查都應做好記錄。
九、儀器設備調試、校準記錄應由技術負責人負責記錄。在使用中自檢情況和故障情況應有測試人員做好記錄。
十、檢驗設備、計量儀表使用時要做到用前檢查,用後清潔干凈。
十一、檢測人員必須自覺愛護儀器設備,保持儀器設備整潔、潤滑、安全、正常的使用狀態。
十二、檢測人員要遵守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做到管好、用好,會保養、會使用、會檢查,會排除一般性故障。
十三、游標卡尺暫定使用期限為3年,在正常操作情況下磨損、報廢不追究使用者責任,使用期限內丟失的按采購價和3年比例賠償。超過使用期限仍能正常使用的,公司將根據使用狀況和延期使用的時間長度給予獎勵,超過使用期限丟失的罰款50元,但獎勵部分仍然有效。
十四、分發給各部門的測量設備,當員工調換崗位或離開公司前應將所使用的測量設備歸還於質檢部,質檢部做好《計量儀器跟蹤表的》登記工作。
十五、游標、千分尺鑒定周期為6個月,硬度計、液壓式拉力試驗機鑒定周期為1年。

閱讀全文

與血液分析設備精度管理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9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5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9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4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4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1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7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8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5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9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7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9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7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