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構化思維與對象化思維有什麼本質的不同體現了怎樣的思維差異
思維差異體現在:
1、面向對象分析則是採用了另一種自底向上的化解復雜性的方法:抽象。通過抽象,得到系統的一個簡化模型,其中強調系統中某屬性細節,而忽略其它的屬性。
2、結構化程序設計方法與分析方法思路相反,採用了自底向上的設計思想。首先設計底層模塊,確定模塊內部演算法,設計模塊內部程序,並進行單元測試。模塊完成之後,再進行模塊之間的組裝,進行集成測試。待模塊集成測試完成之後,進行確認測試和系統測試,完成設計和調試任務。
結構化思維與對象化思維的區別是前提不同、目的不同、性質不同。
1、前提不同:結構化方法承襲了傳統的編程思想與編程方法,以計算機的計算功能為前提;面向對象思想則以計算機信息處理和信息管理的功能為前提,模擬客觀世界的事物及事物之間的聯系。
2、目的不同:結構化思想編寫程序的主要目的是數值計算、問題求解。模塊是結構化編程的基本單位,但計算方法(簡稱為演算法)是程序的核心;對象技術的關鍵概念是對象、消息、類,關鍵機制包括封裝、多態和繼承。與結構化方法相比,對象是軟體模塊化的一種新的單位,它代替了基於功能分解方法中的所謂「模塊」等傳統的技術,面向對象技術是通過對對象的管理(創建、運行、消亡)以及對象之間的通訊來實現程序功能。
3、性質不同:結構化方法中模塊只是程序一個功能(機械)部件,在程序中完成特定功能或解決特定問題。因此程序中模塊通常用函數(function)來實現,完成對輸人數據的加工和計算。而面向對象中的對象則是一個活體(生命體),它將數據和過程封裝在一起,這同傳統的方法中將數據和過程分別對待和處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結構化分析方法的思想是什麼擴展閱讀:
結構化思維與對象化思維的應用場合:
結構化方法的實質是問題求解,即結構化程序是由演算法決定的,而演算法是程序員分析設計的。因此結構化方法中,程序的執行過程主要是由程序員控制,而不是由用戶控制。該方法比較適合大型工程計算、實時數據的跟蹤處理、各種自動控制系統等等。
面向對象方法中,程序員設計的是對象屬性及操作方法,但在什麼時間、使用什麼方式操作對象則是完全由用戶交互控制。在互聯網時代,計算機已經由一個生產工具逐步演變成一個生活工具,出現了許多完全由用戶控製程序執行過程的應用軟體,比如大型游戲軟體以及各類管理信息系統軟體。這些軟體中各種關系比較復雜,適宜使用面向對象的方法來開發。
網路-結構化思維
網路-面向對象思想
『貳』 如何理解結構化分析SA的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是:根據SA方法中的數據流圖建立一個良好的模塊結構圖(例如SC圖或軟體層次方框圖);運用模塊化的設計原理控制系統的復雜性,即設計出模塊相對獨立的,模塊結構圖深度,寬度都適當的,單入口單出口的,單一功能的模塊結構的軟體結構圖或軟體層次方框圖。此方法提供了描述軟體系統的工具,提出了評價模塊結構圖質量的標准,即模塊之間的聯系越鬆散越好,而模塊內各成分之間的聯系越緊湊越好。結構化設計的目的:使程序的結構盡可能反映要解決的問題的結構。
結構化設計的任務:把需求分析得到的數據流圖DFD等變換為系統結構圖(SC)。
『叄』 什麼是結構化方法
結構化方法(SD方法)是一種傳統的軟體開發方法,它是由結構化分析、結構化設計和結構化程序設計三部分有機組合而成的。它的基本思想:把一個復雜問題的求解過程分階段進行,而且這種分解是自頂向下,逐層分解,使得每個階段處理的問題都控制在人們容易理解和處理的范圍內。
詳細解釋:
結構化方法的基本要點是:自頂向下、逐步求精、模塊化設計、結構化編碼。
結構化分析方法是以自頂向下,逐步求精為基點,以一系列經過實踐的考驗被認為是正確的原理和技術為支撐,以數據流圖,數據字典,結構化語言,判定表,判定樹等圖形表達為主要手段,強調開發方法的結構合理性和系統的結構合理性的軟體分析方法。
結構化設計方法是以自頂向下,逐步求精,模塊化為基點,以模塊化,抽象,逐層分解求精,信息隱蔽化局部化和保持模塊獨立為准則的設計軟體的數據架構和模塊架構的方法學。
結構化方法按軟體生命周期劃分,有結構化分析(SA),結構化設計(SD),結構化實現(SP)。 其中要強調的是,結構化方法學是一個思想准則的體系,雖然有明確的階段和步驟,但是也集成了很多原則性的東西,所以學會結構化方法,不是能夠單從理論知識上去了解就足夠的,要的更多的還是實踐中慢慢的理解個個准則,慢慢將其變成自己的方法學。
『肆』 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步驟是什麼 管理信息系統
一、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的基本思想: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戶至上的原則,結構化,模塊化,自頂向下地對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具體來說,就是先將整個信息系統開發過程劃分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階段,如系統規劃、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運行與維護等。
二、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的主要步驟:
1、系統規劃:系統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目標的確定,解決目標的方式的確定,信息系統目標的確定,信息系統主要結構的確定,工程項目的確定,可行性研究等。
2、系統分析:系統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數據的收集,數據的分析,系統數據流程圖的確定,系統方案的確定等,系統分析階段是整個MIS建設的關鍵階段。
3、系統設計: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系統流程圖的確定,程序流程圖的確定,編碼,輸入、輸出設計,文件設計,程序設計等。
4、系統實施:系統實施的主要內容包括:硬體設備的購買,硬體設備的安裝,數據准備,程序的調試,系統測試與轉換,人員培訓等。
5、系統運行與維護:系統運行與維護的主要內容包括:系統投入運行後的管理及維護,系統建成前後的評價,發現問題並提出系統更新的請求等。
『伍』 結構化分析方法的著名理論
結構化方法
A.概念:
結構化方法是強調開發方法的結構合理性以及所開發軟體的結構合理性的軟體開發方法,也稱為新生命周期法,是生命周期法的繼承與發展,是生命周期法與結構化程序設計思想的結合。其基本思想是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得方法,根據用戶至上的原則,自始自終按照結構化、模塊化,自頂向下地對系統進行分析與設計。
B.特點:
Ⅰ面向用戶的觀點;
Ⅱ自頂向下的分析、設計與自底向上的系統實施相結合;
Ⅲ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分別進行;
Ⅳ嚴格區分系統階段;
Ⅴ結構化、模塊化;
Ⅵ開發過程工程化。
『陸』 結構化思維的四個基本原則是什麼
1、結論先行
結論先行是結構性思維的四大原則之一,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信息復雜、時間緊迫和受眾需要這三種情況下,必須結論先行。比如向領導匯報工作、同客戶進行信息反饋的時候。
2、上下對應
做到上下對應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站在受眾角度反過來思考,這樣對應嗎?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就是要回過頭來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上下嚴格對應。
3、分類清楚
從思維的角度看,分類清楚使得結構性思維不再是對問題機械、簡單地肢解,而是內在邏輯的體現。分類充分體現了思維邏輯性、結構性,使得思考更有條理。
從分析的角度看,分類清楚可以幫助我們盡可能地把事情考慮周全,將一個概念或一件事努力地解構,從相關的各個方面去審視和分析。從使用的角度看,分類清楚可以使復雜的事物簡單化。
4、排序邏輯
排序邏輯是讓受眾更容易記憶和理解的一種方式。在文章中、說話時,常常使用首先、其次、最後這一類的關聯詞,受眾就很容易清楚我們所描述的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和邏輯。
定位:
結構化思維有三種定位,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原因、決策、計劃涵蓋時間維度的過去、現在與將來,針對其三種時間的狀態,可以概括為「視角多元性、影響跨期性、層級互適性」。
視角多元性要求拓寬與提升「當下」問題分析的角度與維度;影響跨期性涉及問題過程的「時序」關聯;層級互適性闡明現實解決問題的人因其角色不同所反映的不同的思維要求。
『柒』 什麼是結構化思維方法
結構化思維:結構化思維(Structured Thinking)是指一個人在面對工作任務或者難題時能從多個側面進行思考,深刻分析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系統制定行動方案,並採取恰當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開展,取得高績效。當這樣做事的時候,就擁有了結構化思維,這將對的職場晉升起到巨大的幫助作用。結構化思維的特徵:目標清晰;
實現目標所需資源的分析,高度概括而且全面;
具有資源達成的具體方法和計劃。</ol>結構化思維的作用:結構化思維,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技能,掌握了這一管理技能,將使你在職場競爭和市場競爭中,獲得以下優勢:
能夠快速完成方案,而且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獲得老闆的賞識,客戶的青睞;
能夠製作出周密的商業計劃,從而牢牢地控制住生命線;
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理各種復雜問題,在紛繁的市場上,先人一步走向成功;
能夠有效地安排好學習與工作,快速掌握新崗位、新工作所需知識,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ol>
『捌』 結構化工作分析方法
結構化工作分析方法包括職位分析問卷法(PAQ)、美國勞工部工作分析程序和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
具體來講:
1)職位分析問卷法(PAQ)。
職位分析問卷是由麥考密克、珍納爾和米查姆設計的。它圍繞任職者進行信息收集,以對任職者從事工作需要進行的活動進行統計分析為基礎。
①職位分析問卷的項目。
職位分析問卷由194個項目或者職位要素構成,這些項目可分為六個方面:信息輸入、心理過程、工作輸出、人際活動、工作情景與職務關系以及其他方面。
②職位分析問卷的評分標准。
PAQ給出了6個評分標准:信息使用度、耗費時間、適用性、對工作的重要程度、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特殊計分。
③職位分析問卷的優缺點。
它真正的優勢在於,問卷的實施者可以根據是否負有決策/溝通/社會方面的責任、是否執行熟練的技能性活動、是否伴隨有相應的身體活動、是否操縱汽車/設備和是否需要對信息進行加工這五個基本維度對工作進行等級劃分,對於每一項工作可以分配到一個量化的分數。職位分析問卷的不足之處在於沒有對職位的特定工作活動進行描述,且可讀性不強。
2)美國勞工部工作分析程序。
它是由美國勞工部所採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核心是對於每一項工作都按照任職者和信息、人、物三者之間的關系來進行等級劃分。其基本程序為
①清理出任職者在信息、人、物這三個維度上有哪些基本活動,並予以歸納總結;
②根據目標職位的任職者在理論上需要哪個層次的活動,並賦予相應的分數;
③這三項的分的總和就成為此項工作的等級劃分的基礎。
(3)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
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不僅僅是依據信息、人、物三方面來對工作進行分類,它還考慮以下四個因素:
①在執行工作時需要得到多大程度的指導;
②在執行工作時需要運用的推理和判斷能力應達到什麼程度;
③完成工作所需要具備的數字能力有多高;
④執行工作時所要求的口頭及語言表達如何。
結構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Method,結構化方法)是一種軟體開發方法,一般利用圖形表達用戶需求,強調開發方法的結構合理性以及所開發軟體的結構合理性。
結構化分析方法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