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的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編 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章 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第一節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的界說
一、教育研究與教育研究方法
二、教育研究方法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理論體系
第二節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類
一、四種研究水平
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 教育研究與教育科學的發展
一、促進教育改革的活力
二、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
三、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戰略措施
第二章 教育研究方法的歷史發展
❷ (625)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包含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學原理:十二所重點師范院校聯合主編《教育學基礎》或者袁振國主編的《當代教育學》;
2、中外教育史:孫培青主編的《中國教育史》、吳式穎主編的《外國教育史》完美搭檔(孫吳的這兩本書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識點,而且標准答案明顯是參考的這兩本書,所以有這兩本書應該是足夠了。);
3、教育心理學首選北師大版陳琦、劉儒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但是較難理解,也可以選擇馮忠良、伍新春版的《教育心理學》
4、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一定要選擇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
❸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的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裴娣娜教授的長期教學經驗的積累,並廣泛地吸取了我國和西方教育科學研究的豐碩成果,全書對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教育研究的構思和設計,教育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評價,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論述。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為指導的前提下,又廣泛地吸收了當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論方面的成果;還將數學方法應用於教育科研,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這樣既提高了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又反映出教育研究方法的時代特點。
❹ 教育研究方法的原則
每個家長,每所學校,每個老師,在教育孩子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焦慮和困惑,對教育孩子有著極大的關注,對孩子的教育有著探討和交流,對孩子的教育帶有學習和研究,對孩子的教育有著極高的關注度,對孩子的教育高度負責。一個合格的家長和教師,對孩子該怎麼教?應該牢牢抓住一點,那就是你要充分了解你的孩子,了解比什麼都重要。
假如你的孩子是自覺的孩子
建議你順其自然,充分保護孩子的童真、童趣、童雅、童心、童年!因為自覺的孩子會學習,會生活,會生存,會勞動,會做事。自覺的孩子有責任心,自己的孩子有敬心,自覺的孩子有擔當,自覺的孩子有作為,這樣的孩子值得你放心。家長和老師不要給孩子過多的負擔,不要給孩子加碼增重,而是當好孩子學習生活成長道路上的掌舵人、引領者。
假如你的孩子是膽怯的孩子
建議你別急著關注孩子的學習。而是在和孩子一起生活的過程中,無論是孩子學習、做事、勞動、交往。始終要培養孩子的勇氣,培養孩子的志氣,培養孩子的膽氣,幫孩子樹立自信心,鼓勵孩子膽子再大一點,說話的聲音再高一點,回答問題勇敢一點,勞動做事干凈利索一點,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會與日俱增,因為自信的孩子最可愛,哪怕孩子取得一丁點的成績和進步,都要適時適當的給予鼓勵和尊重。
假如你的孩子是自閉的孩子
你也別著急,不因孩子的自閉、孤僻而鬧心。而是要勇於擔當,幫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和心理矯正。帶著你的孩子走向自然,擁抱自然,感受自然。帶著你的孩子去看電影,去公園,去圖書館,去科技館,去動物園,去比較熱鬧的地方,想方設法讓你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交朋友,和其他孩子的做游戲,和其他的孩子一起運動,和其他的孩子一起交流,和其他的孩子一起玩耍,讓孩子融入到集體當中去。假以時日,陽光一定灑在你的孩子的
❺ 如何復習311教育綜合
可以仔細看看,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復習建議:
一、 311教育學基礎綜合 參考書目(星號為特別推薦)
本文參考書的說明僅供參考,對於參考書的選擇請大家參考:
(一)教育學原理:
1、全國12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透明推薦)★
2袁振國主編的《當代教育學》 (透明推薦)★
3王道俊 王漢瀾
《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4.葉瀾:《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
說明:以上三本綜合起來基本包括了全部大綱上的點,而且是公認的最權威的書目之一。尤其是《當代教育學》,今年大綱新增的地方很多是取自這本書。但是每本書都不全,而且每本書上都要很多根本用不著看的東西,所以大家要對照大綱,取其精華。
(二)中外教育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孫培青編著的《中國教育史》 (透明推薦)★
北京師范大學吳式穎編蓍的《外國教育史教程》程》(透明推薦)★
孫吳的這兩本書基本上包括了全部知識點,而且標准答案明顯是參考的這兩本書,所以有這兩本書應該是足夠了。如果有時間,以下兩本書也可以看看:
王炳照等編寫的《簡明中國教育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王天一等編著的《外國教育史》上下冊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三)教育心理學:
1.北師大出版社出版的陳奇、劉汝德主編的《當代教育心理學》
2.吳慶麟主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
3.馮中良、武新春等編著的《教育心理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4.華東師大出版社
《教育心理學》
5..《認知教學心理學》吳慶麟,上海科技出版社;
說明:以上幾本內容都不能全部包括大綱,但各和所長,如果全買的話根本不現實,建議選一兩本買來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有兩個版本,都不錯。
(四)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1.裴娣娜編的《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白皮的,安徽教育出版社)★
2.葉瀾《教育研究方法論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
3.袁振國《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4.鄭金洲,陶保平,孔企平:《學校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5.楊小微主編:《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說明:第一本裴娣娜的很詳細,和大綱符合的很好,如果有這本的話以這本為主。
我所列的這些書不需要都買,尤其是現在還沒怎麼准備的同學來說,你們根本看不過來。而且要花費很多錢。選精典的來讀就可以了,最後關頭再買一本大綱解析做為補充。大綱解析較常見的有:華中師范大學許文安編的,還有華東師范大學編的,還有山東李保強編的,金聖才編的等等。從2008年的真題來看,考的內容越來越細,光靠以前那種掌握大路邊上的知識的方法已經行不通了,所以一定要全面的學習.
二、復習順序
1.對於跨專業的考生來說,最好是從教育史學起,因為這是四部分中最容易學的。最好是先抽出時間把課本精讀一遍,這樣頭腦中就有了整體概念,然後再開始針對考試來學習。方法是把<<大綱>>和教材一起看,把大綱上每一個條目都在教材上找到對應在部分。把重要的東西劃下來,把該背的東西做上標簽,有時間拿出來背誦。最好是整理一個自己的大綱筆記。如果你懶的整理,就到書店買一本大綱解析。
2.然後是<<教育學原理>>,學習時就可以結合教育史部分的內容來理解了。也是要對著大綱,重在理解,學會用教育學的語言分析問題。對一些經典的考題一定要全文背誦。
3.接下來是<<教育心理學>>,對於跨專業的考生來說,這是最難學的一部分,一定要認真理解定義,尤其是各著名心理學家的著名理論,一定要背誦。這一部分同樣是理解為主,不僅要理解定義,還要理解各個心理實驗中得出的結論。
4.<<教育研究方法>>,必做題只佔30分,只要能把大綱上的東西弄下來就完全解決了。還有選做題30分,可能是讓你來搞個教育調查,這個應該在看教材時仔細揣摩研究的方法。比如如何設計問卷,如何撰寫調查報告,寫文獻綜述等。
從分值來看,教育學原理100分,分值大,要好好把握。能在大綱和真題上找到的大約能佔70分左右,剩下30分靠自己發揮。
教育史也是100分,內容較多,需要背的也多,但答案確定,容易得分。今年教育史部分的大題都可以在歷年真題上找到。這一部分必須拿下來,應該保證至少得80分。
教育心理學,40(+30)分,最最易失分的部分,平時要多理解定義,並試著解釋例子,多培訓自己這方面的能力。保證不拉後腿。
教育研究方法,30(+30)分。大綱上的東西以死記硬背為主。選做大題要學會自由發揮。這一部分內容很簡單,很多選擇題憑經驗就能做對,但也不能大意,一定要記牢。這一部分必做題要盡力去拿全分。
要說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就是大綱,要把大綱吃透,另外要各個資料上經常出現的考題背下來,這是很重要的。從08年的題來看,比去年更靈活了,但仍舊是重點突出。結合這兩年的真題,理解是極其重要的,但背誦更為重要,所以一定要多背。有朋友問我輔導班是不是必要,我覺得對初學者有一定作用,可以建立起對考試的一個基本框架,增強信心,明確重點內容。精典試題也有一定作用,要多看。
三、學習的方法建議
1)「收網」式復習:書拿到手以後,要一本一本地看,拿出幾天時間攻完一本再看下一本(最好不要同時交叉看幾本書,不利於形成結構體系),和大綱對應的章節細看,要把概念都弄懂。然後把這些教材上的重點都匯集到大綱解析的空白處,寫不開可以加附頁。 到臨考前的時候,所有的教材都要拋開,手上只能剩下一本書,就是經過你精心整理的濃縮了所有教材精華的這本《大綱解析》。如果臨考試的時候你還扎在十幾本教材里不知道東西南北,那就很可怕了。
2)11年年的大綱一般到七月底八月初才會出來,你們現在能找到的《大綱解析》都是09、10年的,現在完全可以拿老大綱解析來學,千萬不要等11大綱,因為變化的東西很少。等新大綱出來後重點看一下變化的東西就行了,八月中旬時買一本新解析時再轉抄一下,還能加深印象。
3)側重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學習,並且能夠學以致用,解決有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
4)重視基礎知識。最重要的還是要以基本教材為主,要加強對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吃透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內涵。
教育學考研經典復習教材復習2-3遍,從整體上對教育學的4門考試內容有一個認識,然後再針對大綱重點復習大綱規定的知識點進行復習,不要拋開教材而只看大綱,否則知識系統性不強,沒有一門學科的整體感,理解某些問題時會有困難。要認真研究大綱和近三年的統考真題。對考試題型、出題風格、考查重點有所把握。
5)關注熱點問題和現實問題,理論聯系實際。考生在復習的時候,要關注當前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的熱點問題和國家政策關注的問題,嘗試著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分析這些問題,拓寬視野和思路,考查的問題和實際聯系密切,就是考查同學們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6)多做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做足夠量的練習是提高考試成績的必經之路。在掌握了基本知識後,需要做各種習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在考試中客觀題佔140分左右,主觀題佔160分左右,這就要求考生有較好的答題思路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在練習主觀題的時候,同學們要先盡可能全面的論述出有關知識,獨立完成題目的論述,然後再對照答案,核查疏漏之處和大體測重點是否一致。同時,要注意不要輕易迷信答案,真題的標准答案都比較簡潔,而各種輔導資料良莠不齊,同學們注意分辨。
7)關注學科間聯系,做到融會貫通。教育學考試四門學科之間有很多的交叉點,他們是一個有機聯系著的整體,在復習中要關注這些聯系,做到互相照應,例如在復習教育史的時候可以運用教育學原理的分類把教育史的知識分為思想史、制度史、改革史等。各學科的綜合聯系、融會貫通是教育學統考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
以上數據由麻辣網搜集整理提供,感謝支持!
❻ 考研311教育學基礎綜合重點部分
2022教育學311考研SVIP班
鏈接: https://pan..com/s/17xwNlBfWf6WbyOYWfS64QA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❼ 教育學考研要怎麼復習
你好呀,我是今年剛錄取的准研一學姐,有些經驗可以分享給你哦!
專業課:
不能確定院校的話可以先按照統考311的書目復習,據說有10本書…反正我是沒看完啦,也沒必要看那麼多。
311的參考書
《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學基礎》,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外國教育史教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這六本參考書足夠了(話說真能老老實實看3遍這六本書已經非常非常非常厲害了!)
這六本書我一共看了3遍,結合講義和視頻課把裡面的所有內容都理解了才開始背誦的。背書8月之前最好老老實實的看書理解,擴展知識面。相信我,看教材的同學跟直接背的同學真的不一樣。
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時候就要開始復述章節內容了,不用很全面細致每個點都有,但是邏輯框架一定要心中有數。(比如英國的近現代教育制度,你這個時候不用把所有裡面的點都說出來,但是你要能按照不同時期把不同的法案和國家教育領導權說清楚)
中外教育史知識點很多,讀教材的時候要分模塊多角度整理,這樣才不會亂掉。
劃重點!!!背誦的遍數和考試的分數沒關系!背誦的質量才跟考試的分數有關系,樓主教材讀了3遍,高質量背誦3遍就足以讓我參加復試了(復試被刷的問題另說…吐血三升)
另外背誦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叫復述,背誦不是真的讓你逐字逐句背!你要能把整個章節的邏輯吃透,給你一個章節的名稱,能把整個章節講出來才叫真正的記住!備考時老師幫我找了個研友,每天晚上10點半雷打不動互相復述今天學習的內容,不許看書的哦!從10月開始一直到考專業課前一天晚上,一天都沒間斷。
敲黑板!!!專業課做題很重要!!!文科真的不是都背過了就能拿分的,你也要能寫出來,有時間寫出來而且要寫的有條理有邏輯!所以練題還是很重要的!我一開始是一天練1~2大題,後來每周用一次完整的3個小時練一套真題,批閱並反思不足。
比較啰嗦,有細節沒說到的可以再問我哦~
。
❽ 教育學考研
教育學基礎綜合主要考四個部分的內容: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其中教育學和教育史考的比重最大。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屬於選拔性統一入學考試科目,其目的是測試考生掌握教育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教育學學科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以上水平。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涵蓋教育學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研究方法四個分支學科,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試卷滿分為30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鍾。教育學原理部分可參考王道俊、王漢瀾主編《教育學》,葉瀾著《教育概論》,孫喜亭著《教育原理》,王策三主編《現代教育論》,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胡德海著《教育學原理》,柳海民著《教育原理》,成有信著《教育學原理》,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的《教育學基礎》,顧明遠主編《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以及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教育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在職攻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全國統一(聯合)考試大綱及指南等。
中外教育史部分可參考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史》,李才棟、譚佛佑、張如珍、李淑華編《中國教育管理制度史》,毛禮銳、沈灌群主編《中國教育通史》,李國鈞、王炳照主編《中國教育制度通史》,孫培青主編《中國教育管理史》,張惠芬、金忠明主編《中國教育簡史》,吳式穎主編《外國教育史教程》,王天一、夏之蓮、朱美玉主編《外國教育史》,以及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教育學學科綜合水平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指南等。
教育心理學部分可參考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邵瑞珍主編《教育心理學》,馮忠良、伍新春等著《教育心理學》,韓進之主編《教育心理學綱要》,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王丕主編《教育心理學》,葉一舵主編《男女生的學習心理差異》,張承芬主編《教育心理學》等。
教育研究方法部分可以參考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袁振國主編《教育研究方法》,郝德元、周謙編譯《教育科學研究法》,馬雲鵬著《教育科學研究方法》,鄭金洲著《教育研究專題》,陳向明著《質的研究方法》,威廉威爾斯曼著、袁振國主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D•高爾等著、許慶豫等著譯《教育研究方法導論》等。
❾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3、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什麼樣的研究方法,就有什麼樣的科學研究。如果說歸納法產生經典科學,假說演繹法產生相對論,那麼系統方法則產生復雜科學,恰如手工鐵鏟代表農業社會、蒸汽機代表資本主義社會、計算機代表信息社會一樣。研究方法對於社會進步、學科建設和學術規范均有重要的作用。
(9)教育研究方法導論重點百度文庫擴展閱讀:
任何一項研究都離不開方法的支撐。沒有研究方法的科學研究是不存在的,沒有研究方法,其研究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培根用實驗法最早發現了熱的運動本質;笛卡兒用他提出的直覺——演繹創立了解析幾何學;伽利略用實驗——數學方法發現了自由落體定律,運用理想實驗出現了慣性定律,開創了動力學研究的先河;牛頓用公理化的方法、歸納與演繹的方法完成了經典力學體系。
湯姆生、盧瑟福、玻爾等用模型化的方法揭開了物質微觀粒子的結構,建立了各種原子結構模型;愛因斯坦運用理想實驗方法、演繹方法和各種非理性的直覺、頓悟方法創立了相對論;康德和拉普拉斯運用思辨的方法與假說方法提出了天體演化學說;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理論思維方法創立了氧化學說。
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方法是有層次性的,不同層次的方法有其特定的應用范圍和應用對象。在從事具體的科學研究時,研究人員首先要了解所在學科及研究課題的特點、性質和研究對象,然後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的研究方法。
從介入程度來看,觀測者只能從外部來觀測自然現象;而在社會觀測過程中,觀測者從事社會調查,往往要深入到觀測對象中。從時態特點來看,自然觀測大多是在共時態意義上進行的;而社會觀測除了做共時態的靜態觀測外,還需要進行歷時態的動態觀察。
從價值特性來看.自然觀測中,觀測主體容易保持價值中立;而社會觀測中,主客觀雙方互相纏繞,觀測活動往往具有非中立價值性。從環境調控角度看,在自然觀測中,實驗的條件往往可以嚴格控制;而社會觀測中,試驗具有非完全受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