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訓練由於肢體無力導致的平衡障礙
訓練原則
平衡訓練可以加強關節的本體感覺,刺激姿勢反射,常用於因神經系統或前庭器官病變而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礙者。
①從靜態平衡到動態平衡:患者訓練平衡要從靜態平衡開始,然後逐漸給予外力刺激,改變患者的靜態平衡,讓患者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自己的平衡狀態。
②支撐面由大到小:可以先訓練患者的坐位平衡,然後訓練站立位下的平衡,從雙足站立到單足站立。
③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通過改變患者的體位訓練來變換身體的重心高度。
④先睜眼狀態下訓練,逐步過渡到閉眼狀態下訓練。
⑤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
⑥平衡訓練的順序:可以系統的有順序的進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雙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從容易的做起,如最穩定體位-----最不穩定體位;人體支撐面積由大到小;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靜態平衡訓練-----動態平衡;睜眼下訓練-----閉眼下訓練;無頭頸參與到有頭頸參與。
1、仰卧位平衡訓練患者屈髖、屈膝、足支撐在床上,讓患者在臀部抬起姿勢下保持平衡,待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在臀部抬起後再抬起一側下肢,保持單足支撐。
2、坐位訓練患者採取坐位,雙手握拳,肘關節伸直,向兩側前方伸出,讓患者保持不動,然後可讓患者伸手向不同方向抓握或觸摸一件物品,改變靜態平衡,然後患者通過調整自身的位置保持平衡。治療師可在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後,從患者的前面、後面、左右兩側用手推動患者肩部,使患者傾斜,訓練坐位的動態平衡。
3、手膝位平衡訓練此法適用於運動失調症、帕金森綜合症等協調功能障礙的患者。
4、跪位平衡訓練跪位平衡訓練除了具有頭與軀乾的控制能力外,還增加了軀干與骨盆的控制能力,訓練可以從雙膝跪位到單膝跪位平衡,再到單膝平衡。
5、立位平衡患者面對鏡子,可以矯正自己的不良姿勢。患者應先訓練立位靜態平衡,然後逐漸縮短雙足間的距離,兩眼直視前方。
6、使用器械訓練①平衡板訓練:平衡板可以先置於平衡杠內,治療師雙手調整患者姿勢並指導患者進行雙下肢重心轉移,然後用雙足緩慢地搖動平衡板以破壞身體平衡,誘發其頭部及軀乾的平衡反應。②傳球訓練:治療師與患者相對站立,治療師向患者各個方向拋球,讓患者改變自己的姿勢,然後維持自身的平衡。③平衡儀訓練。
Ⅱ 雙下肢無力怎麼進行康復訓練,雙下肢無力能治療嗎
雙下肢無力一般是由於長期久坐引起的,患者可以進行肌肉鍛煉和肢體鍛煉,這對下肢無力的康復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要運動過多,要適當運動,以免造成肌肉損傷。期間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尤其是腰椎間盤突出症,以及腰椎管狹窄症、腰椎滑脫症或椎管內腫塊。這會導致脊髓受壓,導致脊髓傳導能力減弱,從而導致雙下肢肌肉失神經支配,並會引起肌肉痙攣和無力。
可以多吃新鮮蔬果,因為新鮮蔬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而維生素C具有抗壞血酸的作用。從而促進腿部和身體各部位炎症的吸收和壞死組織的消除,從而對腿部疲勞的恢復有一定的幫助。而且可以適當多吃一點鈣高的蝦、豆製品、乳製品、瘦肉精等食物,促進鈣的吸收,對於腿部疲勞的恢復也有幫助。
Ⅲ 怎麼鍛煉下肢無力不平衡
你好
下肢無力,不平衡,
這種情況的話,
你最好找一個健身師傅幫你,
希望能把你的身體鍛煉的棒棒的,
然後各方面的技能都非常的好,
祝你好運
Ⅳ 想要強悍的下盤,怎麼訓練下肢才最高效
臀腿力量對於每個人是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要做什麼運動都需要強大的臀腿力量作為基礎,臀腿部位也是人體最大的肌群,身體百分之八十的力量都是來之與臀腿部位
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一組非常高強的臀腿肌肉力量訓練,可以有效的幫助大家對臀部整體和腿部整體進行有效的增肌。
下面8個訓練動作,每個動作做3-4組,組間休息60-90秒,動作間休息90-120秒
動作1利用固定器械做哈克深蹲,使用的重量逐漸的遞增,每組做12-10次
動作2利用史密斯機做深蹲(腳間距離寬),使用的重量逐漸的遞增,每組做12-10次
動作3利用杠鈴做相撲式硬拉,使用的重量逐漸的遞增,每組做12-10次
動作4利用腿屈伸器械做曲腿後踢,使用的重量逐漸的遞增,每組(每一邊)做12-10次
動作5利用史密斯機做跨步式深蹲,使用的重量逐漸的遞增,每組做12-10次
動作6利用史密斯機做跨步,使用的重量逐漸的遞增,每組(每一邊)做12-10次
動作7利用繩索+V繩做相撲式半蹲走(使用的重量逐漸遞增/恆定),5次蹲走到終點,5次蹲走到起點,來回為1組,具體動作詳見動圖
動作8利用繩索從單側邊開始做曲腿側抬(繩索固定於一邊開始),使用的重量逐漸的遞增,每組(每一邊)做12-10次
Ⅳ 下肢力量訓練方法有哪些
腿部力量家庭訓練方式如下:
一、蹲起站立訓練
目的:訓練腿部支撐力量
方式:
1、家長把孩子抱起來
2、孩子腳踩在家長的腿上
3、孩子後進行蹲起的動作
注意:家長手放在孩子腋下起支撐作用
二、跳躍訓練
目的:訓練腿部支撐力量、培養寶寶動作和口令之間的協調能力
方式:
1、家長扶著寶寶的兩側腋下
2、讓孩子站立在床或桌上
3、等孩子的雙腳一接觸到床或桌面時,就把寶寶提起來
4、讓孩子隨著口令跳躍
三、健身球訓練
目的:強壯腿部肌肉、平衡身體
方式:
1、孩子坐在球上
2、家長雙手扶住孩子的腋下
3、輕壓身體,讓他體驗被球彈起來的感覺
四、跨越障礙訓練
目的:促進眼腳協調,訓練腿部肌肉、平衡能力
方式:
1、在地上放置塑料桶、玩具等障礙物
2、家長牽著孩子繞過或跨過障礙物
3、讓孩子獨立完成上述動作
4、逐漸加大難度
健身注意事項
(1)冬季進行健身鍛煉時熱身活動要充分,尤其在室外時,首先要做好充分的熱身准備再進行較大強度的健身運動。
(2)衣著厚薄要適宜冬季進行健身活動要注意頭、背、腳部的保暖。在室外進行健身鍛煉更要注意保暖,鍛煉完後切不可站在風大的地方吹風,而應盡快回到室內,擦乾汗水,換上干凈衣服。
(3)環境要清潔舒適在室內進行鍛煉時,一定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4)鍛煉方法得當冬季健身要提高鍛煉的強度和力度,增加動作的組數和次數,同時增加有氧鍛煉的內容,相應延長鍛煉時間,用以改善機能,發展專項素質,消耗體脂,防止脂肪過多堆積。
(5)應根據個人體質加以變換和調節,對心血管病患者,應禁止做急劇運動,運動量要循序漸進。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中老年人,如老慢支、肺氣腫、哮喘、肺心病、低血壓等,應避免靜止的肌肉用力。
Ⅵ 老年人如何鍛煉平衡力有哪些方法
老年人鍛煉平衡力的方法:
下肢力量練習、關節穩定性練習,這些類型的運動可以增加運動控制能力,鍛煉平衡能力。下肢關節穩定和肌力大小與人體直立姿勢及穩定性關系密切。在靜蹲、單腿站立中,下肢往往保持等長收縮的狀態,一方面鍛煉了下肢關節的穩定性力量和耐力,另一方面,可以強化關節周圍的本體感受器,從而改善平衡能力。
太極拳、交誼舞、廣場舞、健身操這些運動可以改善感覺輸入功能,從而達到改善平衡的效果。通過重心移動,動靜結合動作,可以發展交互神經支配,從神經機制上對平衡能力進行強化。機體把來自視覺系統,本體覺系統和前庭覺系統的信息傳向大腦,大腦把這些信息整合處理後,發送神經沖動控制骨骼肌系統來維持身體平衡。跳交誼舞過程中,前進,後退,旋轉都需要下肢參與,可以有效鍛煉下肢的活動能力,另外旋轉動作,頭部的擺動,眼神的注視可以加強視覺信息的輸入和前庭的鍛煉。
Ⅶ 平衡訓練的方法有哪些
利用平衡板、平衡木或在窄道上步行、身體移位運動、平衡運動等方式進行練習。
平衡訓練的方法,包括俯卧位、上臂支撐下的俯卧位、坐膝跪位、半跪位。做背伸動作可提高腰部力量,兩個肘關節和雙側膝關節著地姿勢練習支撐能力。
Ⅷ 平衡訓練方法圖片
平衡是指人體所處地中穩定狀態,已經不論處在何種位置、運動,或受到外力作用時,能自動地調整並維持的能力。即當人體重心垂涎偏離穩定的支持面時,能通過主動或反射性的活動使重心垂線返回到穩定的支持面內,這種能力稱為平衡能力。平衡是人體保持體位,完成起居動作和步行等日常生活動作的基本保證。
平衡訓練是以恢復或改善身體平衡能力為目的的康復性訓練,是為提高患者維持身體平衡能力所採取的各種訓練方法,能激發姿勢反射,加強前庭器官的穩定性,幫助提高運動能力。
平衡功能主要依賴以下因素:①人體具有保持身體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穩定力,在身體最小擺動下身體能保持姿勢。②在自主的隨意運動中能調整姿勢。③能安全有效的對外來力量做出反應,保持動態穩定性。
平衡主要分為靜態平衡和動態平衡兩種。靜態平衡是指人體在無外力的作用下,保持某一靜態姿勢,可以控制及調整身體平衡。動態平衡是指在外力的干擾下,身體的原有平衡被破壞後,患者可以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新的平衡的一種能力。
影響平衡的因素主要有視覺障礙、前庭功能紊亂、小腦功能失調、本體感覺障礙、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肌力與肌耐力低下等。
訓練原則
平衡訓練可以加強關節的本體感覺,刺激姿勢反射,常用於因神經系統或前庭器官病變而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礙者。
①從靜態平衡到動態平衡:患者訓練平衡要從靜態平衡開始,然後逐漸給予外力刺激,改變患者的靜態平衡,讓患者調整自己的姿勢來維持自己的平衡狀態。
②支撐面由大到小:可以先訓練患者的坐位平衡,然後訓練站立位下的平衡,從雙足站立到單足站立。
③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通過改變患者的體位訓練來變換身體的重心高度。
④先睜眼狀態下訓練,逐步過渡到閉眼狀態下訓練。
⑤要求患者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
⑥平衡訓練的順序:可以系統的有順序的進行,如坐位平衡----爬行位平衡----雙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從容易的做起,如最穩定體位-----最不穩定體位;人體支撐面積由大到小;身體重心由低到高;靜態平衡訓練-----動態平衡;睜眼下訓練-----閉眼下訓練;無頭頸參與到有頭頸參與。
訓練方法
1、仰卧位平衡訓練患者屈髖、屈膝、足支撐在床上,讓患者在臀部抬起姿勢下保持平衡,待患者控制能力改善,在臀部抬起後再抬起一側下肢,保持單足支撐。
2
Ⅸ 怎樣鍛煉下肢協調性
鍛煉身體的協調性的方法很多如:踢毽、跳繩、做廣播操、健美操、打拳等都有利於身體的協調發展,不妨選一樣練一練。
調性訓練處方
協調性訓練處方之安排,由於它是一種強化訓練,所以在准備期與鍛鍊期中必須打好基礎,在調
整期與比賽期中就沒有專項的協調性訓練。訓練強
度70%頻率以每星期三次如下:
1.縱跳 2.前後跳 3.側跳 4.方形跳 5.轉向
跳 6.跳躍轉向 7.側向交叉步 8.手腳反向動作
9.站蹲撐地
協調性訓練在於要求速度與時間和動作之配合下完成。
協調性和韌性訓練
在進行靈敏素質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柔韌素質和協調性的練習。因為網球運動是上下肢同時運動的一個項目,完成各種擊球動作需要全身的協調配合,配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擊球動作及質量。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網球運動員協調性的培養,除了自身條件外,可安排各種器械、體*以及各種增長韌帶的伸張練習,重點放在肩關節、膝關節及腰腹部。
常用的訓練方法:肩繞環、反拉肩、側拉肩、跑姿壓肩,雙手互握振臂、體前屈、體後屈、弓步壓腿、側壓腿、腰繞環、腰部屈伸,行進間正、側、後踢腿,前踢腿胯下擊掌,縱劈腿,各種花樣跳繩、游泳活動等。
柔韌素質訓練的基本要求:
1.掌握柔韌素質發展的最佳程度,以完成網球各項技術要求為限,不必達到最大程度;
2.處理好柔韌素質與力量素質的關系,強調肌肉的彈性,保持肌肉的收縮力量;
3.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協調好拉伸力量的強度、重復次數、練習時間等有關因素的關系,不可用力過猛;
4.運用主動柔韌性訓練與被動柔韌性訓練的指標差進行檢測;
5.柔韌訓練要堅持不懈,經常進行;
6.注意柔韌性與溫度、時間以及疲勞的關系。
網球運動員要打出高水平,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必須經過系統的全面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才能取得。
關於柔韌性的修練
一、關於正壓腿
在壓腿的幾種方法里,正壓腿是基礎,也是習練者感到吃力的方法。初練者常存在以下問題:低頭、彎腰,急於用頭碰腳,胸部和腿之間出現一個大空兒,還有的站不穩,像要後倒似的,甚至出現腿部韌帶受傷。要解決以上問題,壓腿時可注意以下幾點:
1、規范動作,分步進行
(1)初練時,不宜做強度很大的練習。把腿放在與腰同高的物體上,髖部後坐,臀部要平,支撐腿與地面
垂直,膝部挺直,被壓腿腳尖向上並有意識地向回勾扣,上身用力向前移動,使被壓腿成一直線。腳
尖回勾有利於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上身前移可拉長軀干,特別是脊椎。一條腿壓幾分鍾後,
再換另一腿。幾天之後,腿部肌肉變得柔軟而富有彈性時,可進行下一步。
(2)被壓腿及支撐腿均挺直,雙手按壓被壓腿膝部,收髖使身體盡量向前俯壓,以增強膝關節後之窩肌的
伸展性。
(3)雙手按被壓腿膝部,髖部後坐,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此步成後,可進行下一步
練習;
(4)雙手由下抱握被壓腿小腿,上身用力向前下俯壓,試著以腹部貼大腿、以胸部貼膝蓋。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5)被壓腿與支撐腿挺直,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以額頭碰腳尖。此步成後,可
進行下一步練習。
(6)雙手搬住腳掌,腹部貼大腿,胸部貼膝蓋,試著用嘴觸腳尖。此步完成後,進行下一步。
(7)雙手搬住腳掌,依上法,用下齶碰腳尖。此步成後,說明正壓腿已成。
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地練習,使軀干與腿部形成一一對應,如腹部與大腿、胸與膝、頭與腳尖依次對應接觸,才可避免軀干與腿之間出現的空兒。
2、由輕到重,由低到高
壓腿時,身體對腿部韌帶、肌腱、肌肉施加壓力。初練時,用力要輕,當練習一段時間後可逐漸加重壓力;如果一開始就施以重力,也許能堅持一二天,恐怕第三四天連走路也難了。腿放的高度應由低到高。將腿放至與腰同高,壓到下頜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胸同高的物體上;再練至下頜下碰到腳尖時,可把腿放在與肩同高的物體上,直至把腳放在與頭高的物體上。
3、先拉後壓,由近及遠
初練壓腿,因其腿部韌帶、肌腱、肌肉伸展性差,猛然用力拉長,不僅徒勞無功,還會使韌帶受傷。因此初練時,應先拉長腿部韌帶、肌腱、肌肉及脊椎,然後施以振壓;振壓也要一下一下地進行,不可急於求成。壓腿時還要注意軀干與腿部的接觸是由近及遠的,軀干與腿相應部位的接觸順序是:軀干:腹部—胸部—頭部腿部:大腿—膝蓋—腳尖,不要一開始就毫無顧忌地用頭硬碰腳尖。
4、要意志堅強,持之以恆
進行腿部柔韌性練習,的確枯燥乏味,尤其是練到一定程度,還會有腿、髖部酸痛的感覺,這是練習者出現的類似長跑運動員一樣的「疲勞期」,此時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堅強的意志,有苦恆之心,不可停歇。因腿功柔韌素質與腿功其它素質比較起來,容易發展,也容易消退。此時應善於自我調整,適當減輕下壓力度、幅度,減少壓腿時間,或是進行踢腿練習,與壓踢結合等。只要堅持下去,酸痛的感覺會逐漸消失的,那時你會為自己取得的成績而興奮的。
5、壓前要做好准備活動
練習前,可做一些腰、胯、膝、踝關節、腿部肌肉的准備活動。因為肌肉、韌帶的伸展性與肌肉的溫度有關,通過准備活動,可提高肌肉的溫暖,降低肌肉內部的粘滯性,有利於腿之柔韌性練習。
二、關於正踢腿
踢腿是腿功柔韌性訓練最為重要的一步,它可以鞏固壓腿、劈腿、吊腿的效果,也為實戰腿法訓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踢腿時常出現的問題有:1、重心不穩,甚至摔倒;2、支撐腿腳跟抬起或支撐腿膝部彎曲;3、彎腰凸背。解決上述問題,踢腿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起腿要輕
腿將要踢起時,要迅速地將身體重心移到另一腿上,使將要踢起的腿部肌肉放鬆,這樣才會起腿輕,踢腿快如風。為防止摔倒,也可背靠牆或肋木練習。
2、踢時要快
腿由下至上快速向面部擺動,這里有一個加速的過程。踢時髖部要後坐,腿上擺有寸勁。剛剛練習踢腿時,必須保持動作的規范性,寧可踢得剛過胸也不把支撐腿的腿跟抬起或膝部彎曲,或是彎腰凸背用頭去迎碰腳尖,這些均說明腿的柔韌性訓練不到位,韌帶還沒有拉開。只要堅持壓踢結合,常練不輟,定會達到腳碰前額的。
3、落腿應穩
初練者往往踢起腿剛落地,就踢另一腿,從而出現出腿笨重、身體歪斜的現象。這是因為踢出的腿剛落地時,身體的重心還在原支撐腿上,腿下落時轉移重心,勢必出現上述現象。正確的做法是等腿落實後,身體重心轉換已畢再踢出另一腿。其實這樣練習也有利於實戰中連環腿法的應用。
運動要能夠提升能力並避免傷害,熱身與拉筋就好像武俠小說裡面的基礎內
功一樣,必須是持之以恆而扎實的;但是,許多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
掌握不到要領;未蒙其利,反受其害;因此,為了拉筋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並確保安全,以下的原則是必須遵守的∶
1.在拉筋之前必須先熱身;比如說,利用小跑步使體溫增加,使肌肉與肌腱
處在備戰的狀態,如此拉筋的成效會提高,也可以減少不當拉筋反而受傷
的機會。
2.在拉筋之時不要暫停呼吸;應該很緩慢及深深地呼吸;暫停呼吸,屏氣凝
神,會使負氧債增加,動作不協調,拉筋受傷的機會提高。
3.在運動之前及之後都要拉筋;一般人只記得運動之前要拉筋;而運動後一
身疲倦,便連動都不想動;其實運動之後,雖然肌肉酸痛,可是仍然須再
緩和地作一次拉筋,如此可使肌肉纖維重新調理,恢復疲勞的速度加快,
下一次運動時肌肉的條件也會更好。
4.拉筋的動作要緩慢而溫和,千萬不可猛壓或急壓。拉筋的目地,是在利用
肌肉肌腱的彈性及延伸,刺激肌肉梭神經及肌腱感受小體的神經訊息,而
逐漸地增加伸展的潛力及忍受力。無論是律動式或固定式(連續30秒以上),
只要是緩和的,都有成效;最忌諱平常拉壓不到的筋,為求速成而猛烈地
急壓,或別人施加外力幫忙;只要用力不當,都會反而造成傷害。
5.替換拉筋的肌肉群;對同一個動作,可能有許多肌肉共同組成相同功能的
群體,協同地完成動作;但是這些肌肉,因為解剖位置的不同,可能需要
靠不同地拉筋動作,才能一一地伸展到;除了協同肌,方向作用相反的擷
抗肌也必須對等的拉筋;如果協同肌有拉筋的漏網之魚,在某一些極限動
作便可能登頂不能而受傷;如果擷抗肌沒有一些伸展,則在強烈收縮時失
去平衡,也會使之受傷。
6.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覺有點"張力"或"酸",但絕對不能到"痛"的程度。有"
張力感"或"酸",是肌肉感覺神經元正確地反應出拉筋的成效;但拉筋到
"痛"的感覺,濱臨受傷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成功的熱身拉筋,是暢快運
動的推進器,也是避免受傷的防護罩;每一個人,必須把握以上的原則,
並建立個人最適合的例行步驟,便之成為習慣;這好像是開車綁安全帶一
樣,不是為了上高速公路才想起,也不是怕警察開罰單才要做;而是為了
自己的安全,一上車便綁安全帶,想運動便熱身拉筋;關鍵都在一念之間
的不存僥幸,並享受其中的樂趣;如此,快樂與安全,皆在其中矣。
良好的柔韌性不會妨礙生長,而且有利於生長。保護骨骼肌肉,有效預防傷病。
Ⅹ 下肢體育鍛煉方法
深蹲架,倒蹬機,杠鈴,啞鈴......健身房練腿的器械有很多,但是對於很多剛剛開始健身的小夥伴來說,這些器械有的龐然大物看起來讓人害怕,有的陌生的讓人避而遠之,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當然,以上的建議都是在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讓肌肉得到充分刺激的情況下的安排,此外大腿外側是比較難以練習到的部位,可藉助人力或拉力器進行訓練,負重的相撲式深蹲可訓練到大腿內側。
除了變換方式的不同部位訓練,小夥伴們還要注意正確的拉伸放鬆與訓練時間合理安排,高效健身必然離不開合理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