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什麼是含量方法學研究

什麼是含量方法學研究

發布時間:2022-04-27 21:41:19

Ⅰ 含量和有關物質方法學驗證都要做線性么

化學物質量控制分析方法驗證技術指導原則

一、概述

保證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是品研發和評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其中,對品進行質量控制是保證品安全有效的基礎和前提。為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需要多角度、多層面來控製品質量,也就是說要對物進行多個項目測試,來全面考察品質量。一般地,每一測試項目可選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為使測試結果准確、可靠,必須對所採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學性、准確性和可行性進行驗證,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測試項目的要求,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方法進行驗證。 方法驗證的目的是判斷採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能有效控製品的內在質量。

從本質上講,方法驗證就是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預先設置一定的驗證內容,並通過設計合理的試驗來驗證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檢測項目的要求。

方法驗證在分析方法建立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並成為質量研究和質量控制的組成部分。

只有經過驗證的分析方法才能用於控製品質量,因此方法驗證是制訂質量標準的基礎。方法驗證是物研究過程中的重要內容。

二、方法驗證的一般原則

原則上每個檢測項目採用的分析方法,均需要進行方法驗證。

方法驗證的內容應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結合所採用分析方法的特點確定。

同一分析方法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會有不同的驗證要求。例如,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用於制劑的鑒別和雜質定量試驗應進行不同要求的方法驗證,前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而後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准確度、定量限。

三、方法驗證涉及的三個主要方面

(一)需要驗證的檢測項目

鑒別、

雜質檢查

定量測定(含量測定、溶出度、釋放度等)、

其他特定檢測項目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生物活性等)

鑒別的目的在於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標化合物,而非其它物質,用於鑒別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較強的專屬性。

雜質檢查主要用於控制主成分以外的雜質,如有機雜質、無機雜質等。雜質檢查可分為限度試驗和定量試驗兩種情況。用於限度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側重專屬性和檢測限。

用於定量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強調專屬性、准確度和定量限。

定量測定包括含量測定、制劑的溶出度測定等,由於此類項目對准確性要求較高,故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專屬性、准確度和線性。

其他特定檢測項目包括粒徑分布、旋光度、分子量分布、生物活性等,由於這些檢測項目的要求與鑒別、雜質檢查、定量測定等有所不同,對於這些項目的分析方法驗證應有不同的要求。

(二)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為完成上述各檢測項目而設定和建立的測試方法。

分析方法原理

儀器及儀器參數

試劑

系統適用性試驗

供試品溶液制備

對照品溶液制備

測定

計算及測試結果的報告等

測試方法

化學分析方法

儀器分析方法

這些方法各有特點,同一測試方法可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但驗證內容可不相

(三)驗證內容

驗證內容:

方法的專屬性

線性

范圍

准確度

精密度

檢測限

定量限

耐用性

系統適用性等

四、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

(一)專屬性

專屬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雜質、降解物、輔料等)可能存在下,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夠正確鑒定、檢出被分析物質的特性。

通常,鑒別、雜質檢查、含量測定方法中均應考察其專屬性。如採用的方法不夠專屬,應採用多個方法予以補充。

1、鑒別反應

鑒別試驗應確證被分析物符合其特徵。

專屬性試驗要求證明能與可能共存的物質或結構相似化合物區分,需確證含被分析物的供試品呈正反應,而不含被測成分的陰性對照呈負反應,結構相似或組分中的有關化合物也應呈負反應。

2、雜質檢查

作為純度檢查,所採用的分析方法應確保可檢出被分析物中雜質的含量,如有關物質、重金屬、有機溶劑等。因此雜質檢查要求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專屬性。

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可向供試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雜質,證明雜質與共存物質能得到分離和檢出,並具適當的准確度與精密度。

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專屬性可通過與另一種已證明合理但分離或檢測原理不同、或具較強分辨能力的方法進行結果比較來確定。或將供試品用強光照射,高溫,高濕,酸、鹼水解及氧化的方法進行破壞(制劑應考慮輔料的影響),比較破壞前後檢出的雜質個數和量。必要時可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和質譜檢測,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

3、含量測定

含量測定目的是得到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價的准確結果。 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對於主成分含量測定可在供試品中加入雜質或輔料,考察測定結果是否受干擾,並與未加雜質和輔料的供試品比較測定結果。

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可採用另一個經驗證了的或典方法進行比較,對比兩種方法測定的結果。

也可採用破壞性試驗(強光照射,高溫,高濕,酸、鹼水解及氧化),得到含有雜質或降解產物的試樣,用兩種方法進行含量測定,比較測定結果。

必要時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證明含量測定成分的色譜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

(二)線性

線性系指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檢測結果與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濃度(量)直接呈線性關系的程度。 線性是定量測定的基礎,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如雜質定量試驗和含量測定均需要驗證線性。 應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測定線性關系。可用一貯備液經精密稀釋,或分別精密稱樣,制備一系列被測物質濃度系列進行測定,至少制備5個濃度。以測得的響應信號作為被測物濃度的函數作圖,觀察是否呈線性,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 必要時,響應信號可經數學轉換,再進行線性回歸計算,並說明依據。

(三)范圍

范圍系指能夠達到一定的准確度、精密度和線性,測試方法適用的試樣中被分析物高低限濃度或量的區間。 范圍是規定值,在試驗研究開始前應確定驗證的范圍和試驗方法。

可以採用符合要求的原料配製成不同的濃度,按照相應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 范圍通常用與分析方法的測試結果相同的單位(如百分濃度)表達。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對范圍進行驗證,如含量測定、含量均勻度、溶出度或釋放度、雜質定量試驗等。

范圍應根據劑型和(或)檢測項目的要求確定。

1、含量測定 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80%~100%或更寬。

2、制劑含量均勻度 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70%~130%。根據劑型特點,如氣霧劑、噴霧劑,必要時,范圍可適當放寬。

3、溶出度或釋放度 對於溶出度,范圍應為限度的±20%;如規定限度范圍,則應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 對於釋放度,如規定限度范圍為,從1小時後為20%至24小時後為90%,則驗證范圍應為0~110%。

4、雜質 雜質測定時,范圍應根據初步實測結果,擬訂出規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測定與雜質檢查同時測定,用面積歸一化法,則線性范圍應為雜質規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

(四)准確度

准確度系指用該方法測定的結果與真實值或認可的參考值之間接近的程度。有時也稱真實度。 一定的准確度為定量測定的必要條件,因此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驗證准確度,如含量測定、雜質定量試驗等。准確度應在規定的范圍內建立,對於制劑一般以回收率試驗來進行驗證。試驗設計需考慮在規定范圍內,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各測定3次,即測定9次,報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測定結果平均值與真實值之差及其可信限。

1、含量測定

原料可用已知純度的對照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進行測定,或用本法所得結果與已建立准確度的另一方法測定的結果進行比較。 制劑可用含已知量被測物的各組分混合物進行測定。如不能得到制劑的全部組分,可向制劑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測物進行測定,必要時,與另一個已建立准確度的方法比較結果。

2、雜質定量試驗

雜質的定量試驗可向原料或制劑中加入已知量雜質進行測定。如果不能得到雜質,可用本法測定結果與另一成熟的方法進行比較,如典方法或經過驗證的方法。 如不能測得雜質的相對響應因子,可在線測定雜質的相關數據,如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器測定紫外光譜,當雜質的光譜與主成分的光譜相似,則可採用原料的響應因子近似計算雜質含量(自身對照法)。並應明確單個雜質和雜質總量相當於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積比(%)。

(五)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同一均質供試品,經多次取樣進行一系列檢測所得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離散程度)。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標准偏差或相對標准偏差表示。取樣測定次數應至少6次。

精密度可以從三個層次考察:

重復性

中間精密度

重現性

1、重復性

重復性系指在同樣的操作條件下,在較短時間間隔內,由同一分析人員測定所得結果的精密度。 重復性測定可在規定范圍內,至少用9次測定結果進行評價,如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各測定3次,或100%的濃度水平,用至少測定6次的結果進行評價。

2、中間精密度

中間精密度系指在同一實驗室,由於實驗室內部條件改變,如時間、分析人員、儀器設備、測定結果的精密度。 驗證設計方案中的變動因素一般為日期、分析人員、設備。

3、重現性

指不同實驗室之間不同分析人員測定結果的精密度。 當分析方法將被法定標准採用時,應進行重現性試驗。

(六)檢測限

檢測限系指試樣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檢測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確定量。 該驗證指標的意義在於考察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檢測能力。因此對雜質限度試驗,需證明方法具有足夠低的檢測限,以保證檢出需控制的雜質。

六、對方法驗證的評價

(一)有關方法驗證評價的一般考慮

總體上,方法驗證應圍繞驗證目的和一般原則來進行,方法驗證內容的選擇和試驗設計方案應系統、合理,驗證過程應規范嚴謹。 並非每個檢測項目的分析方法都需進行所有內容的驗證,但同時也要注意驗證內容應充分,足以證明採用的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如雜質限度試驗一般需要驗證專屬性和檢測限,而對於精密度、線性、定量限等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則一般不需要進行驗證。

(二)方法驗證的整體性和系統性

方法驗證內容之間相互關聯,是一個整體。因此不論從研發角度還是評價角度,方法驗證均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 例如,對於鑒別項目所需要的專屬性,一般一種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完全鑒別被分析物,此時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分析方法可加強鑒別項目的整體專屬性。在方法驗證內容之間也存在較多的關聯性,可以相互補充。如原料含量測定採用容量分析法時,由於方法本身原因,專屬性略差,但假如在雜質檢測時採用了專屬性較強的色譜法,則一般認為整個檢測方法也具有較強的專屬性。

總之,由於實際情況較復雜,在方法驗證過程中,不提倡教條地去進行方法驗證。
此外,越來越多的新方法不斷被用於質量控制中,對於這些方法如何進行驗證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不能照搬指導原則。

什麼是方法學研究

什麼是方法論?《辭海》中有一段較長的話來加以解釋,其中有一句最關鍵的話:方法論是「關於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用世界觀去指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論」。
方法是指在任何一個領域中的行為方式,它是用以達到某一幕的手段的總合。人們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須要從事一系列思維和實踐活動,這些活動所採用的各種方式,通稱為方法。那麼以方法為對象的研究,已成為獨立的專門學科,此即科學方法論。科學方法論是關於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論。它探索方法的一般結構、發展趨勢和方向,以及科學研究中各種方法的相互關系。
關於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論,探索方法的一般結構,闡述它們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以及科學研究中各種方法的相互關系問題。有廣義狹義之分。狹義的僅指自然科學方法論即研究自然科學中的一般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數學方法等。廣義的則指哲學方法論,即研究一切科學的最普遍的方法。20世紀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方法,如控制論方法、信息方法、系統方法等,促進了方法論研究的高度發展。科學方法論愈來愈顯示出它在科學認識中確立新的研究方向、探索各部門的新生長點、提示科學思維的基本原理和形式的作用。唯物辯證法是從人類的實踐中總結和概括出來的正確的哲學方法,是科學研究的普遍的方法論。它對自然科學的一般研究方法起指導作用。並將隨著科學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科學方法論的歷史形態,從科學發展的整個歷史來看,有4種形態:自然哲學方法論、哲學方法論、邏輯方法論和理論方法論

Ⅲ 3、含量測定的方法學考察包括哪些內容

一般考察其特異性、標准曲線與線性范圍、精密度與准確度、最低定量限、樣品穩定性以及提取回收率、質控樣品與質量控制

Ⅳ 回收率屬於含量測定方法學考察指標中的什麼

含量測定方法學研究考察的項目是這些嗎?---------專屬性、檢測限、定量限、線性、進樣精密度、穩定性、重復性、回收率、耐用性。

dingliangxing

Ⅳ 高效液相色譜含量測定中分析方法認證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含量方法學認證主要考察以下幾個性質:

1.專屬性:查看被測物質與被測結果間是否正確且唯一對應。

考察方法:將處被測成分外的其他物質均做空白乾擾對照,包括流動相、輔料空白、溶劑空白、其他成分(多組分產品)空白、如果方法有衍生還應包括衍生空白等等。

2.精密度:查看方法多次測定是否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

考察方法:重復性試驗,應包括儀器精密度(對照多次進樣查看偏差),方法精密度(多次測定同一樣品查看結果,該測定應包含全部試驗過程,即配製多個供試品溶液),中間精密度(不同人員不同時間不同儀器,最好試劑和實驗室也更換,測定同一樣品,查看結果偏差)。RSD應小於2%

3.准確度:測得結果與實際量間是否一致。

考察方法:通過回收率試驗來確定,應包含3個濃度至少9個樣品的測定結果,測定時應採取對照品(或原料)加輔料等其他干擾,計算回收率和結果偏差。視方法而定一般回收率應在95~105%,RSD小於2%

4.線性:在線性范圍內,測得峰面積與被測物質的量是否能夠呈線性關系。

考察方法:線性試驗,應取至少5個濃度點,繪制標准曲線,計算線性相關系數,液相色譜法中一般認為R=0.9999以上才能算呈線性。

5.定量限:當物質達到定量限濃度以上時,該方法可以對該物質進行定量檢測。

考察方法:當被測物峰高:信號噪音=10:1時,當前濃度即為定量限。如果想做更加可靠的實驗,應在定量限處考察精密度和回收率。

6.耐用性:方法對實驗環境的耐受程度。即當實驗條件發生細微變化時,方法仍然能夠保持測定的准確。

考察方法:通過幾項實驗來確定:溶液穩定性(相同溶液在幾小時內多次進樣查看結果),色譜條件變化(應包括柱溫、流速、色譜柱批次、檢測波長等條件的輕微變化)。

Ⅵ 有機化學上,所謂的方法學研究是指得什麼

方法學研究主要指研究有機化合物的各種方法,如合成方法、分析方法,檢測方法,鑒別方法等,統稱為方法學研究

Ⅶ 建立中葯制劑含量測定方法時,方法學考察應做哪些內容

中葯制劑分析用於總成分的含量測定方法有:
(1)
化學分析法:
包括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可以測定:
總生物鹼、
總有機酸、
總皂苷及礦物葯成分等。
(2)
分光光度法:
用於總皂苷、
總生物鹼、
總黃酮的測定。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含量方法學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8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4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8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4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3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0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7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6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8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