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入門和啟蒙,是培養學生學習物理興趣,具有初步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新課標的實施要求教師重新思考,更新觀念採取有效策略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來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努力實現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讓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有效教學的核心就是教學的效益。即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我們所追求的是,教學效果要好,教學效率要高,且教育投入與產出之比要合理。物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本學科特點,勤於思考,勇於探索,實施有效策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效率,實現初中物理的有效性。具體策略有:
一、導入精心
新課的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或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行為方式。「萬事開頭難」,「萬事貴乎始」,「良好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無疑會為課堂教學的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它可以喚醒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實現興奮中心的轉移,使學生離開正在從事的活動,全身心轉移到課堂上來。精彩的導入會使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露,進入一種美妙的境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導入既是傳授知識的開始,又是師生溝通感情的開始,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情感,牽動著學生的心弦,使學生懷著一種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課的開始。導入有法,但無定法。隨著教學內容與教學任務的不同、學生年齡和班級班風的不同、教師自身素質和個性愛好的不同以及教師現有的教學資源的不同,導入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
我們常用以下幾種導入方法:
⒈實驗導入法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用實驗的方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而且可以使學生受到物理思維和物理方法的訓練。實驗導入法中有教師演示實驗、學生演示實驗。
例如,導入「大氣壓強時」,教師先讓學生做一個小實驗。學生每人一隻注射針管,讓他們來回拉動針管里的活塞.然後請他們用橡皮套把針尖套住。再次讓他們拉動活塞,問他們的感覺。有此引出大氣壓的課題,由於學生有了親身的體驗,對於抽象概念的學習就有了理解的基礎。
又如,導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做這樣的實驗。教師請兩位大小不同同學上講台,讓他們各穿一雙旱冰鞋面對面站著。然後教師讓力氣小的同學推力氣大的同學一把,結果兩人同時都向後退去,全班大笑。教師因勢利導問學生:「如果讓力氣大的同學推力氣小的同學會怎麼樣?」以學生為道具的實驗,讓學生們感到格外親切有趣,課堂異常活躍,導入的效果頗佳。
不論用哪種方式的實驗導入,其目的都是引起興趣,引導思維,更好地進入新內容的學習。
⒉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是利用實物、模型、教具、圖表多媒體等手段來引入新課的方法。實物、模型、教具讓學生親臨其景地感知物理的應用成果,直觀地了解其結構原理。多媒體是形聲化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它不受時間、空間、宏觀、微觀的限制,直觀、形象地展示物理現象,讓學生深入地感知和探究物理。
在進行「電動機」教學導入時,教師出示自己製作的電動機模型,立刻抓住全場的注意力。當通電後轉子轉動起來時,課堂頓時也轟動起來。接著學生開始納悶:幾匝線圈、一個司空見慣的蹄形磁鐵,電動機原來這么簡單?教師順勢在學生懸念中展開新課教學。
又如為了導入「聲音」的教學,教師上課伊始播放「神八」與「天宮一號」對接的視頻。形聲並茂的藝術享受剛開始時,教師突然關閉了音頻通道。學生齊聲叫道:沒有聲音了!這時教師故弄玄虛:哦,聲音有這么重要嗎?那我們今天就來研究「聲音」的知識。
⒊生活情景導入法
一方面,採用學生熟悉的現象和生活實例引入新課,學生會覺得親切具體,易於接受。另一方面,在教學中以物理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導入新課,使學生會對暫時無法解決提出的問題,會更加喚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和明確的求知慾望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例如,由沙灘上不同鞋印的深淺導入壓強的教學,由生活中的熱水器導入焦耳定律的教學。
⒋故事導入法
針對學生愛聽奇聞異事的心理特點,引用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趣聞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其情操。例如,通過講奧斯特的故事,導入磁場。
⒌詩詞諺語導入法
詩詞語言精練,淺顯易懂,合轍押韻,便於記憶和朗讀。以詩詞開講,既可以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還可以加強知識間的橫向聯系。例如,用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導入物體的運動;導入比熱時,引用諺語「雁門關外野人家,朝穿皮襖午穿沙。」
⒍對比導入法
物理學中有許多互為相異的內容,學習了一方面,再學習另一方面時,可以按在「對比中求不同」的思路成「逆向思考」方式導入新課。例如,由電生磁導入磁能否生電。
又如:由密度導入比熱容。
師:我們知道物體或物質本身固有的性質為特性或屬性。(幻燈片:銅、鐵、鋁)同學們我們根據物質的什麼特性來區別他們?
生:密度
師:對,為了反映物質的疏密程度這種特性,我們引入了密度的概念。
師:(幻燈片:海邊沙灘)同學們,水和沙吸熱升溫的快慢不同,這種現象反映了物質的什麼屬性?
師:物理學上用比熱容反映物質的這種屬性。,現在我們來學習有關比熱容的知識。導入新課學習。
二、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教學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按照一定的科學思維程序去探索學習的過程。科學探究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物,讓學生有充分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我們通過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一 巧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意識
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起點,在物理科學探究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物理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物理問題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科學探究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可以用以下方法創設問題情境。
⒈ 通過懸念創設問題情境
在物理科學探究教學中,教師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懸念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例如,在探究液體沸騰時,教師可先問學生:把一杯冷水放在一鍋燒開的水裡,不讓開水進入,也不讓冷水杯觸及鍋底,經過一段時間的燒煮,杯中水能否沸騰?大部分學生認為是可以沸騰的,教師再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當學生發現結果出乎意料時,激發他們探究的慾望。
⒉ 通過猜想創設問題情境
猜想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在物理科學探究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大膽猜想,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
師:今天我們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請大家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思考後分小組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做出猜想。
生:我們覺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運動的快慢有關。
生:我們覺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生:我們覺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接觸面性質有關。
生:我們覺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物體所受壓力有關。
同學們通過猜想進入了問題情境。
⒊ 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一節,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演示幾個小實驗:把充滿空氣的空牙膏皮放入水中,它浮在水面;而把此牙膏皮的空氣排除後再放入水中則會下沉;把雞蛋放入純凈水中下沉,而放入鹽水中卻懸浮。此情此景,學生可能會產生疑問:同一物體為什麼受到的浮力不同?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於是進入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很多,諸如:通過生活實際、通過矛盾、通過例題或習題趣事、巧用多媒體,等等。
通過科學探究的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掌握發現問題的基本方法。能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培養科學探究能力。能使學生牢固掌握科學知識以及獲得科學知識的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能培養創新精神,為終生學習打基礎。
❷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物理學習中常用的方法1.轉換法: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通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轉換法。它是幫助我們認識抽象物理現象的一種常用的科學方法.如:我們在認識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理論時,由於分子是微觀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能直接觀察或感覺到的擴散現象去認識和理解它;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在存在;磁場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通過小磁針指向或偏轉以及與其它一些磁場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體是否帶電,我們也不能直接看到物體是否帶電,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驗電器上錫箔片的開合來判斷物體是否帶電;在研究空氣的存在和大氣壓強時,我們可以通過感覺空氣的流動及現實生活中對大氣壓強的各種應用來證明空氣和大氣壓強的存在。隨便說一下,很多儀器的製造也利用了轉換法。如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溫度轉換成液柱的升降製成了溫度計。將看不見、摸不著的液體壓強轉換成兩液面的高度差製成了壓強計等。 2.類比法:類比法是指由一類事物所具有的屬性,可以推出與其類似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的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認識和研究物理現象、概念和規律時,將它與生活中熟悉且有共同特點的現象進行靈活、合理的類比,將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如在認識電流、電壓的概念、研究電源的作用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規律時,與水流水壓模擬實驗、抽水機的作用和水渠對水流的影響等物理現象進行類比,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規律產生其他方法無法替代的作用。 3.理想化法:理想化法是指根據所研究問題(一般都十分復雜,涉及諸多因素)的需要和具體情況,確定研究對象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無關干擾,從而簡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質。理想化法是一種科學抽象,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理想化方法包括理想實驗法和理想模型法。1、理想實驗:理想實驗又叫做假想實驗或思想上的實驗,它是人們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種理想實驗,是邏輯推理的一種特殊形式,在實際中並不能進行。理想實驗在物理學的理論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里略論證慣性定律所設想的實驗——在無磨擦情況下,從斜槽滾下的小球將以恆定的速度在無限長的水平面上永遠不停地運動下去,就是物理學史上著名的理想實驗。再如將一隻鬧鍾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內,當罩內空氣被抽走時,鍾聲變小,由此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顯然上述實驗是人們在思維中進行的理想過程,與實際實驗相比,理想實驗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實驗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質的結論。2.理想模型:理想模型可分為對象模型、條件模型和過程模型三類。①對象模型:用來代替研究對象實體的理想化模型叫做對象模型。如視為點光源較小發光體,表示光的直線傳播的光線,描述磁場的磁感線,描述力的圖示、示意圖等都屬於對象模型。另外,推導液體壓強公式時選取的「液柱」、分析連通器原理和托里拆利實驗原理使取的「液片」也屬於對象模型。②條件模型:把研究對象所處的外部條件理想化建立的模型叫做條件模型。如光滑表面、輕桿、輕繩、均勻介質都屬於條件模型。電學實驗中把電壓表變成內阻是無窮大的理想電壓表,電流表變成內阻等於0的理想電流表等也屬於條件模型。③過程模型:實際的物理過程都是諸多因素作用的結果,忽略次要因素的作用,只考慮主要因素引起的變化過程叫做過程模型.例如:在空氣中自由下落的物體,空氣阻力的作用與重力相比較忽略不計時,可抽象為自由落體運動,另外勻速直線運動也屬於過程模型。 4.等效替代法:在物理學中,我們研究某物體或物理現象的作用效果時,有時為了使問題簡化,常用一個物理量來代替其他所有物理量,但不會改變物理效果。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給問題的闡釋或解答帶來極大方便,我們稱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為等效替代法.如用合力替代各個分力,用總電阻替代串聯、並聯的部分電阻,用浮力替代液體對物體的各個方向的壓力等。 5.控制變數法:自然界發生的各種現象,往往是錯綜復雜的。決定某一個現象的產生和變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為了弄清事物變化的原因和規律,必須設法把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用人為的方法控制起來,使它保持不變,然後來比較、研究其他兩個變數之間的關系,這種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就是控制變數法。很多物理實驗都用到了這種方法。如通過導體的電流I受導體的電阻R和它兩端電壓U的影響,在研究電流I與電阻R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壓U不變;在研究電流I與電壓U的關系時,需要保持電阻R不變。 6.歸納推理,又稱歸納法:從一般性較小的前提出發,推出一般性較大的結論的推理方法叫歸納法。在科學研究中,歸納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許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規律的獲得都是藉助了歸納法的力量,由實驗(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歸納獲得的。因而歸納法的教學是中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以上是初中物理教學中常用的幾種研究方法。在指導學生研究物理現象、概念和規律時,潛移默化地滲透科學研究方法,長此以往不但加深對物理現象、概念或規律的認識和理解,而且培養學生了科學思維習慣,提高了科學素養。對學生今後的發展終身受益。 參考資料:中學生數理化團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祝你學習進步!]
❸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一2014年第9期總495期目錄
中國校外教育雜志簡介 (2)
敬告讀者 (3)
本刊聲明 (4)
農村小學德育教育的幾點感想 王飛;李其美;(7)
如何演好主任助理這一角色 黃大生;(8)
基層黨校圖書資料室轉型研究——以北京市朝陽區委黨校為例 佟少武;李悅;(9)
論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對當代初中教育的積極影響 徐秀海;(10)
關於農村遠程教育的幾點思考 傅寧;(11+18)
多樣化和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楊昌洪;(12)
教育游戲及其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探析 李現瑞;(13)
國學的當代價值及國學教育探討 廖春梅;(14)
中西方學前教育歷時性發展對比研究 張宇春;(15)
淺談良好家庭教育方式的構建 楊樂樂;(16)
論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楊軍;(17)
如何全面提高學生成績 段麗雲;(18)
以人為本的中學教學管理模式探析 劉宏清;(19)
小學語文教育與中國語文現代化的關系研究 趙偉;(20)
從細節入手,腳踏實地,抓好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 劉龍;(21)
關於初中後進生教育的創新分析 馬臨武;(22)
給予特長生「小確幸」,優化個性心理品質 馬蘭;(23)
孩子的性格培養與成功 張萬雄;(24)
小學德育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新模式探討 邱濤;(25)
法在心中伴我成長——「少年模擬法庭」活動案例 田正青;(26)
小學高段「名著有效教學」的嘗試研究 趙姝;(27)
淺談在創新教育中培養學生素質 宋東嬌;(28)
實施尊嚴教育 引領學校發展 李洪亮;(29-30)
探索培訓模式,提升基層科級幹部培訓效果——以北京市朝陽區為例 盧亮辰;陳亞萍;(31)
以尷尬為鍥機,因勢利導;以學定講,以學定教 許紫英;(32+112)
淺談對「心理問題」學生的轉化 楊霞;(33)
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交際的作用研究——以面部表情、眼神和「肢體動作」為例
楊蕊歌;張小元;(34)
「米」字式法制教育模式的開發與實施 張為芳;(35)
護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肖福衛;(36)
QQ群在衛校班級管理中的優缺點分析 梁玲俐;(37)
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樣性探索 楊亦松;劉汝蘭;(38)
浸潤在神奇的想像里——《盤古開天地》說課稿 岳敏;(39)
學前教育專業兒童文學的技能培養策略 喻晶晶;(40)
淺議指導聾生作文五步曲 郭鳳俠;(41)
友誼之花悄悄開放 曹淑珍;王科祥;劉順吉;(42)
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劉麗燕;王翠霞;(43)
加強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探究 姜悅旭;(44)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容易忽視的幾點工作 黃明;(45)
靜待花開會有時 劉麗娟;韓志亮;(46)
淺議小學班主任工作 梁亞培;(47)
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法技巧研究 楊陽;(48)
藝術生管理,不妨重視「組合拳」 王科祥;劉順吉;曹淑珍;(49)
師德——教師的靈魂 陳茹夢;周家忠;(50)
讓學生在班會的評價中成長 姜衛衛;(51)
做一名智慧班主任的方法探究 王次平;仲偉鳳;(52)
小學班級管理中激勵機制的思考 王文;(53)
班級管理新說 王曉明;周小彥;王科祥;(54)
城鎮化下如何培養高中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以蓮塘一中為例進行分析 胡麗娣;(55)
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火善娟;(56)
芻議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 段永雄;段永生;(57)
分析初中語文探究性閱讀 康琳;(58)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 黎遠平;(59)
政治教學的六點感悟 李思;(60)
研究性學習中合作小組的組建 趙守平;韓惠英;(61)
淺談提高數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策略 王亞雲;(62)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其策略 張萍;(63)
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分析 侯國超;(64)
唱好高效課堂五部曲 激活小組合作生命力 盧玉霞;劉春霞;(65)
德育課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 米西鵬;(66)
淺析初中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 黃雲霞;(67)
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學案式探究性學習 羅一寧;(68)
淺談初中生物的趣味教學與興趣培養 史鳳英;(69)
走出「小組合作學習」的誤區 李秀梅;(70)
小學作文教學心得 徐春紅;(71)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策略 陳愛秀;(72)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品德教育滲透 姜希英;(73)
探究高中地理構建高效課堂的相關策略 闞在波;(74)
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蘭正強;(75)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問」與「引」 商慧萍;(76)
如何提高初中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李巧玲;(77)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劉繼雄;(78)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 王島;(79)
淺談創新初中數學教學方法 李曉輝;(80)
讓「猜測」成為小學科學教學的原點 王剛;(81)
影響高中生物學概念學習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 王留根;(82)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心理滲透 周金鳳;(83)
生本教育對初中英語合作學習法的指導 張春艷;(84)
網路形勢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究 張海英;(85)
初中英語教學中生本理念的實施 張雪飛;(86)
中專院校英語教學的特點以及教學策略 包玉輝;(87)
初中英語學困生課堂參與探討 陳松玉;(88)
高中英語應用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浦仕潤;(89)
英語寫作教學反思 曹麗偉;(90)
高中英語教學中頭腦風暴法的應用 陳珠英;(91)
關於如何提高初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幾點建議 喻秋雲;(92)
創設英語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金麗娟;(93)
互動式電子白板運用於小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劉倩倩;穆曉鳳;(94)
新課改下職高英語教學反思及對策 馬羽;(95)
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穆曉鳳;劉倩倩;(96)
如何把英語報刊融入高中閱讀教學 楊群華;(97)
基於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學習方法探究 張耀文;(98)
試論新課改下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改革 鄒紅衛;(99)
新課改下如何進行小學美術教學 王顯磊;徐士毅;(100)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實現高中語文有效教學 孫向偉;(101)
也談新課程理念下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 孫志平;(102)
新課程背景下合作學習應用於音樂教學中的價值分析 毛琴;(103)
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段成傑;(104)
論化工專業實習中設問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多元化 藍建華;(105)
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方式初探 周小彥;王曉明;(106)
新課改下信息技術推動語文高效課堂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張偉;(107)
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分析 王茜雲;(108)
淺談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培養 李乃玲;(109)
采擷「普愛」之花 沁溢「和潤」課堂——基於「普愛·和潤」課堂視角下口語
周娟;(110)
「科學探究」教學的有效導學策略 練桂芹;(111-112)
探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劉治國;魏春艷;柳佔山;(113)
初中物理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的主體作用 李清菊;(114)
在化學實驗課中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馮青翠;(115+131)
淺談村完校的語文教學 肖小雲;(116)
讓語文課堂教學流光溢彩 馬濤;(117)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田斌;(118)
歐姆定律的教學體會 蔣慧;(119)
讓數學課堂充滿新的活力 鄭金巧;(120)
如何進行語文閱讀教學 畢曉玲;張雪梅;(121)
淺談如何指導學生做作業 鄭香閣;(121)
對課堂合作學習中問題的思考 王瑋;(122)
淺談化學復習備考中習題的精編 向直三;(123)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點滴體會 嚴雲霞;(90+124)
淺談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張宏宇;(125)
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 張瑩;(126)
談發散思維訓練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實踐 張暢永;(127)
增強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 周文軍;(128)
書法課堂「巧」用多元評價,有效促進學生發展 裘君君;(129)
「建構式生態課堂」下歷史概念分層教學重心的選擇——以《宋明理學》一課教
嵇道鑫;(130-131)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趙瑞華;(132)
合作學習點滴談 張瑋瑋;(133)
小學語文教學中互動教學的實施淺議 黃舒平;(134)
歷史「材料題」之高效突破法 劉順吉;王科祥;曹淑珍;(135)
基於生活視角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 王永;(136)
淺談假期「七巧板」學習活動的方式方法 王煜;(137)
小學數學解題策略分析 張優良;(138)
點燃品德課堂的「情趣」之火 王植胡;(139)
引一泓清泉,演繹別樣風景 汪延麗;(140)
中職校學生社團活動與學生就業競爭力關系的個案研究 龍波;(141)
職高生如何健康交友、慎重擇友之我見 劉飛飛;(142)
中職會計專業中實踐教學的探討 成春菊;(143)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互動模式探究 梁迅;黃姝;(144)
職校美容專業教學的實踐探索 賈玉霞;(145)
關於中專學生偷竊事件處理的案例分析 鍾靜冰;(146+154)
關於中職德育課教學改革的思考和探索 孟凡祥;(147)
淺析中職會計專業教學的社會適應性 宋姝姝;(148)
以愛維系
用心交流——特殊中職學校良好師生關系建立淺議 程騫;(149)
提高幼兒園區域活動評價有效性的策略 徐晶磊;王延鋒;(150)
當代家庭教育的誤區及其對策 陳燕虹;(151)
音樂在幼兒體操活動中的特點及設置 張建輝;(152)
遲開的花兒亦芬芳——對一名小班幼兒在打擊樂活動中表現的觀察和解讀 張菊萍;(153-154)
談教師如何「演好」幼兒角色游戲中的「角色」 孫艷傑;(155)
培養孩子是一項系統工程——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李凡;(156)
培養幼兒社會性行為路徑探析 李家梅;(157)
Sport教育模式在初中羽毛球教學中的運用 馬金軍;(158)
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應用 李曉峰;(159)
淺談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李倩;(160)
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教學創新分析 禚昌鳳;楊一坤;(161)
小學體育教學游戲的運用研究 高茂林;(162)
淺談如何進行體育教學嘗試 田洪華;(163)
教師在中專體育教學中的幾點注意 王坤;(164)
中學音樂課堂發展性評價研究 黃靚;(165)
讓藝術之花秀出四海親誼 林秀珍;(166)
淺議音樂教學的策略 杜丹;(167)
因為有你——圖文美韻雲空間,美術教學魅力無限 郝芸;崔斌;(168)
小學高年級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培養 白燕;(169)
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陳智華;(170)
淺析在教學實踐中美術學科與其他學科有機融合的實現 李曉曼;(171)
淺談基本樂理知識結構的層次關系 張玲;(172)
筆性墨情——淺析中學書法教學的理性與認知 王亞靜;(173)
學校音樂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劉傑;韓胡波;張磊紅;(174)
教育資訊 (175-178)
中國兒童網 (179)
山西省渾源中學簡介 (180)
❹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高效性
摘要:在初中 物理 教學中如何營造學生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提高物理教學效果?文章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 物理學 的 學科 特點,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一是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二是精心備課,做到事無巨細;三是講究課堂教學藝術;四是注重物理實驗的教學。
關鍵詞:營造學習積極心理氛圍
蘇聯 教育 學家蘇霍梅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如果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而只是不動情感的 腦力 勞動,就會帶來疲倦。處於疲倦下的頭腦,是很難有效地汲取知識的。”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 興趣 、對知識產生興趣,從而有效消除學生學習中的心理疲勞,使教與學和諧融合、互相促進。
如何營造學生學習中的積極心理氛圍?針對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物理學的學科特點,筆者認為作為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一直以來,師道尊嚴、等級觀念嚴重,師生感情冷漠,嚴重束縛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往與交流,也束縛了學生個性和思維的發展。新課改要求,物理教師要多和學生平等交往,教師要愛護學生,使學生喜歡老師,相互建立親密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要利用自身優勢,發揮自己特長,使學生喜歡老師,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使學生達到“愛屋及烏”的程度。這樣,在教學中利用愛的遷移,可使學生由喜歡物理老師到喜愛物理學科。在學習物理過程中,能轉 化學 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動力,把以和物理老師交往為快樂遷移到以學習物理為興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其師,信其道”。歸根結底,教學還是要以人為本,要符合學生發展的要求。
二、精心備課,做到事無巨細
一堂好課,從精心備課開始。 備課時要做到“知識要細,重點要明,難點要透”。也就是說:知識點要梳理清楚,對學生容易錯的地方要了如指掌且細致講解;重點知識就是一節課的核心,所以要點明、點亮,告訴學生這些就是中考考點;難點就要運用一切方法化難為易,比如運用畫圖、多媒體、實物演示、生活中常見的事例類比等等,只有突破了難點,學生才能對這節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提高。
三、講究課堂教學藝術
教學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要靠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善於引導、歸納、總結並能夠很好地利用一切優化了的教學資源加以表達。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心理學指出,興趣是產生注意的基礎、求知的動力。初中物理概念、規律繁多而且比較 抽象 ,學生一時難以理解,就容易產生厭學心理。這就需要教師創設情境,精心組織教學。例如,在講物理規律時,可以穿插講講這些規律發現的背景資料。通過講解名人軼事等物理學史,使學生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實現了由厭學到愛學的轉變,同時培養了學生不畏艱難肯鑽研、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的科學探索精神。
2.注重課堂語言的藝術性
講物理首先要注意語言的科學性和邏輯性,語言表達要准確規范,切忌語法混亂、言不及意。同時教師的語言要飽含激情,飽含對學生真誠的期待、對物理教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精闢見解,這樣才能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其次,教師語言語速的快慢、聲音的高低要恰到好處。語速太快,學生反應不過來;語速太慢,學生又提不起精神。聲音太高,精神容易疲勞;聲音太低,學生注意力難以保持。因此,課堂教學中語言應快慢適中、高低適宜。當然,教學藝術、教學風格的形成,依賴於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對學生高度的責任心,也依賴於教師雄厚的知識底蘊和個人性格情操的魅力等等。
3.掌控課堂秩序,以防學生思想拋錨
學生的注意力在集中一段時間後容易“走神”,而生硬的批評未必奏效,且易激起抵觸情緒。老師不妨適時使用一些調侃語言製造一些 幽默 ,以此來喚回學生的注意力。我班有一學生叫李思遠,在一堂課上老向窗外望,我就對學生們說:看思遠同學老是思念遠方。一句話不但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幫助學生克服了疲勞,營造出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
四、注重物理實驗的教學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思維活動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產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各種類型的物理實驗,具體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強化了學生的感知並糾正了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錯覺,從而達到豐富學生頭腦中感性材料的儲存及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
總之,只有立足實驗、面向學生、培養關系、講究藝術等全方位、多角度地備課,使學生真正喜歡物理,讓興趣變為一種動力,讓鑽研成為一種習慣,才能真正成為一堂高效之課。 a("conten");
❺ 初中物理教學方法有哪些
無論是說課還是試講,物理學科中的教學方法常常是廣大考生頭疼的一關,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若能巧用各種教學方法,必能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有趣,它對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此,談談幾點方法。
一、以實驗激發興趣
物理實驗形象生動,有很強的趣味性,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實驗演示都非常的感興趣,在教學中如果能精心設計實驗,並巧妙地進行演示,增強其趣味性、新穎性,能有效地刺激學生感官,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大氣壓》這一節時,我讓學生觀察一個中上部挖有一個小孔的礦泉水瓶,教師先用手壓住小孔,往瓶中灌滿水,再旋緊瓶蓋後問:「手放開後,高出小孔的水會不會從小孔中流出來呢?」,學生們根據以往經驗,異口同聲地答:「會」。當教師把手放開後,高出小孔的水並沒有從小孔流出來,學生們個個都感到很驚奇,引起學生興趣後,接著再讓學生裝觀察,打開瓶蓋後,高出小孔的水往外流的情形,再問:「為什麼旋緊瓶蓋,高出小孔的水就不會往外流呢?瓶蓋在這里起到怎樣的作用?」學生為了弄清其中的奧秒,聽課精力特別集中。利用好實驗,它就會象「魔術」一樣的引人入勝,這樣課堂教學效果肯定是很棒的。
二、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或通過生動的文字敘述為學生創設誘人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學習時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如在講授《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後,我播放了好萊塢大片《生死時速》中的一個片段,大意是「在某天,一輛公共汽車上載滿乘客,其中一名乘客是位出色的警探,可是車到站了卻不能停車,個個神情慌張,因為車上被恐怖分子裝了炸彈,車一減速就會爆炸,(拆彈的可能性已排除)」暫停播放後,我說:「若你是那位警探,應怎樣才能方便、安全地救出車上的乘客?」學生們了解題意後,顯得特別來勁,在正義感、責任感的驅使下,同學們都想救出車上的乘客,不一會兒,就議論起來,接著踴躍舉手,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達到預想的效果。
三、運用「激趣」,點拔學生的失誤
筆者在《壓力和壓強》一節的教學中,曾出過這樣一道題:「如圖,長方體A重10N,底面積為10平方厘米, 長方體B重20N,底面積為20平方厘米, 求A對B的壓強和B對地面的壓強。」
我發現學生對第一問的解答全部正確,對第二問的解答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出現了同樣的錯誤,他們都誤認為B對地面的壓力F=GB。針對學生們的失誤,我講了一則笑話:從前有一個人騎馬去買米,他很愛惜這匹馬,回來時為了不壓壞他的馬,那個人就背著米騎馬回家了。學生們聽後哈哈大笑,經討論後,他們很快就明白,求B對地面的壓力F=GA+GB。運用「激趣」,點拔學生的失誤,讓學生在笑聲中認識到錯誤,在快樂中學到知識。
四、善於聯系學生身邊生活實際,為學生學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師要巧妙地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便於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要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慾望。
如在上動能與勢能的轉化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我們在騎自行車時,前方是上坡路時,我們是怎麼做的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回答出預想中的答案後,我接著問:那你們知道這樣做的道理嗎?;又如在講授壓強這一節時,我指著教室的窗框,問:「同學們,以前我們教室的窗框是用木柴做的,現在用的是鋁合金,除了美觀之外,大家說說看還有什麼好處?」事實上,以上事例也是STS教育的有機滲透,不但能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邊,而且是學之有用的,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習物理的熱情。
實踐證明:能夠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愛學物理,學好物理。
❻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物理中探究實驗的方法有:
一.對比(比較法):
尋找幾個事物共同點或不同點的研究方法叫對比,這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例研究不同色光混合及不同顏料混合;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研究凸透鏡和凹透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研究蒸發快慢的決定因素時,在應用控制變數的同時,也採用了對比的方法,比較哪一個蒸發快。
二.控制變數法
當研究的一個物理量與2個或2個以上的其它物理量有關時,常採用只改變一個物理量,而使其餘物理量保持不變,從而得出被研究物理量和改變數的關系。
如研究蒸發快慢決定因素;摩擦力大小決定因素;研究壓強和壓力、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和液體密度、深度的關系;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動能大小和物體質量、速度的關系;重力勢能大小和質量、舉高高度的關系;物體吸熱多少和物質種類、質量、升高溫度三者之間的關系;電流和電壓及電阻之間的關系;電功和電流、電壓、及通電時間的關系。
三.等效替代法
根據作用效果相同的原理,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我們可以用一個合力來代替它。這種「等效方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可使我們將研究的問題得到簡化。
四.實驗推理法(理想化實驗)
人們常用推理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在研究物體運動狀態與力的關系時,伽利略通過如圖實驗和對實驗結果的推理得到如下結論:運動著的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的速度將保持不變,並且一直運動下去。
推理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在「研究聲音的傳播」實驗中。實驗中,現有的抽氣設備總是很難將玻璃罩內抽成真空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你是怎樣通過實驗現象推理得出「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這下結論的?
五.轉換法
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或不易直接觀察認識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它所產生的作用或其他途徑來認識它,這是物理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轉換法
六.類比的方法
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某種關繫上的相似叫類似,從兩類不同事物之間找出某些相似的關系的思維方法,叫類比。藉助類比,常能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難的問題,在物理學中,現象、屬性、概念、規律、理論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種種關系,都可以是類比的對象。
七、模型法
①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實體或物理過程經過科學抽象轉化為一定的模型,這種轉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這種模型叫「假想模型法」又叫「理想模型」。它是物理教學的基礎,可使物理教學簡單化,形象直觀化,又可使具體問題普遍化,便於學生發揮抽象思維、形象思維、發散思維。
②建立模型可以幫助人們透過現象,忽略次要因素,從本質認識和處理問題;建立模型還可以幫助人們顯示復雜事物及過程,幫助人們研究不易甚到無法直接觀察的現象。例如:①研究分子、原子結構時,提出一種結構模型的猜想——原子核式模型(行星模型);②研究撬棒撬石塊時,把撬棒當做是杠桿模型。
八、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人們在自然存在的條件下,對自然、實驗的現象和過程,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儀器對有關物理現象,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觀察、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所謂「自然存在的條件」,是指對觀察對象不加控制、不加干預、不影響其常態,所謂「有目的、有計劃」,是指根據科學研究的任務,對於觀察對象、觀察范圍、觀察條件和觀察方法作了明確的選擇,而不是觀察能作用於人感官的任何事物。
九、探究法:
探究法是指用科學的方法深入探討、反復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既是一種研究方法,也是一種學習方法
十、累積法:
在測量的量很小時,將很多規格、性質相同的物體累加起來測量,然後除以個數算出平均值以減小誤差的方法就叫累積法。
十一、比值法
17. 物理學常用「比值法」來定義物理量。請你參照下面給出的題例再舉兩個例子 (需說明定義的物理量名稱及其數學表達式,講明是什麼物理量與什麼物理量的比值及這個比值的物理意義)
例 速度 ,是路程與時問的比值;它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
十二、分析歸納法
歸納方法是透過現象抓本質,將一定的物理事實(現象、過程)歸入某個范疇,並找到支配的規律性。完成這一歸納任務的方法是:在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通過審慎地考察各種事例,並運用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關系等一系列邏輯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說,然後再運用演繹對其進行修正和補充,直至最後得到物理學的普遍性結論。
十三、假設法
物理解題中的假設,從內容要素看有參量假設、現象假設和過程假設等,從運用策略看有極端假設、反面假設等.利用假設,我們可以方便地對問題進行分析、推理、判斷,恰當地運用假設,可以起到化拙為巧、化難為易的效果
❼ 物理學科的特點物理教學方法主要有哪些
物理學科的特點:
物理是一門科學學科,而不是工具學科,重視探索真理的方法。
教學方法主要有:
1、實驗教學課 物理實驗教學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即演示實驗,學生實驗,隨堂實驗和課外實驗。
2、知識教學課 物理基礎知識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內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
3、習題教學課 習題教學,也是物理教學的一種重要形式。在講述若乾重要概念和規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學單元之後,一般要安排以解題指導為中心的習題課,及時而有重點地進行復習和解題訓練。
❽ 高中物理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物理教學方法都有哪些
我認為多利用生活中的實例與物理定律、規律結合,多採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實驗,老師給與正確的理論和方法指導。
教學方法是教學的一種手段,若能巧用各種教學方法,必能化難為易,化枯燥為有趣,它對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對此,談談幾種方法。
一、以實驗激發興趣
物理實驗形象生動,有很強的趣味性,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實驗演示都非常的感興趣,在教學中如果精心設計實驗,並巧妙的進行演示,增強其趣味性,新穎性,能有效地刺激學生感官,增強學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的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或通過生動的文字敘述為學生創設誘人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學習時如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善於聯系學生身邊生活實際,為學生學好物理插上翅膀
教師要巧妙的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便於物理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同時要讓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物理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也體驗到自身的價值,激發了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強烈慾望。
實踐證明:能夠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愛物理,進而學好物理。
❾ 初中物理的教學措施有哪些
(一)國內初中物理的教學措施有:
觀察法
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通過眼看、耳聞、鼻嗅、舌嘗、手摸,有目的地了解有關物理現象,然後通過思考,獲得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叫觀察教學法,簡稱觀察法。應該指出,這里所指的觀察,不僅是用眼看,而是廣義的觀察。
觀察法的模式是:①創設情景,提出問題。②明確觀察的內容。③觀察和記錄。④分析觀察結果,得出正確結論。
觀察法的特點是:觀察對象直觀鮮明,能激發學習興趣。從觀察獲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經過思維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規律。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實驗法
實驗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儀器,取得實驗數據,通過驗證和探索,獲得科學結論的教學方法。從廣義來說,除學生分組實驗外,還包括課外科技活動、科技小製作等。
實驗法的模式是:①提出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②選擇實驗儀器,掌握儀器使用方法。③設計實驗方案,了解實驗步驟。④進行實驗操作,記錄實驗數據。⑤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結論。
實驗法的特點是: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的感性材料豐富、深刻,手腦並用,有利於培養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簡練、准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進行解釋、分析、論證,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當然,講授與啟發並非對立,講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師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關鍵,不要平鋪直敘,照本宣科,而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這樣的講授法就是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的模式是設疑→釋疑→解疑,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講授法的最大特點是信息量大、教學效率高,適用范圍廣。物理教學的各種形式及各種方法,都必須輔以講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獨立地進行學習以獲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叫自學法。
自學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綱→閱讀教材→解疑析難。
自學法的特點是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能有效地培養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但是,中學生往往不善於自學,不喜歡閱讀自然科學的教材。因此,教師要循循善誘,耐心地給予具體指導,如編寫自學提綱、編擬思考題,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增強自學能力。
5.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的討論,並加以總結,從而獲得知識、訓練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叫討論法。
討論法的模式是: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得出結論。
討論法的特點是:通過對教師布置問題的討論,可以分清是非、糾正錯誤、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與綜合的能力。討論法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主體的地位。
(二)國外流行的教學措施:
1.發現法
發現法是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首先提出來的,其理論基礎是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應是在教帥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親自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發現的習慣和能力。發現法的模式是由四個階段組成的:①自覺階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②探索階段:提出問題,明確要求,使問題具體化。③整理階段:理解感知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提出假設。④發展階段:運用探索所得的結論,加以鞏固、深化和創新。
發現法的特點是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重視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精神。但是,發現法忽視學生主要是學習間接知識這一教學特點,把科學研究中的發現方法移植到教學活動中,把教學按照「再發現」的步驟進行,勢必加重師生負擔,削弱基礎知識的完整性,影響教學的進度。
2.掌握學習法
著名的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掌握學習法」,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廣為使用,也被我國廣大中學物理教師所關注。這一教學方法的基本精神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分類學理論制定教學目標,並按此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測試、評價和矯正。
掌握學習法的模式由四個環節組成:①制定教學目標;②測試;③評價;④矯正。
掌握學習法的特點是教學目的具體、明確、重視反饋和調控,有利於後進生的轉化,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