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快速提高跳高能力的方法
一、彈跳力是全身力量、跑動速度、反應速度、身體協調性、柔韌性、靈活性的綜合體現。所以我們不可以認為提高彈跳就成天的跳跳的就行了。你必須堅持每天拉伸自己全身各部位的肌腱、韌帶、肌肉,擴大關節的活動范圍,同時,做各種復雜的有利於提高身體協調性的體操。動作要准確、優美、既有力又放鬆。
二、力量訓練最好由身體訓練教練安排和輔導。如自己進行訓練,最好每周進行2到4次的大力量訓練,訓練時必須注意安全,以免發生意外傷害。所謂大力量訓練就是利用杠鈴進行大負荷的練習。最典型常用的有三種:負重蹲起,提鈴,抓舉。總之,這幾項練習的成績越高,你的彈跳力就越好。至於每次練習的重量、組數、次數、動作規格等問題,原則是:
1、大力量訓練每周至少二次,不多於四次,要給身體超量恢復的時間,但要長年進行,不可間斷。
2、每次課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項練習方法。
3、要講究大力量訓練的技術動作規格,切不可亂來。
4、小力量訓練是指使用各種綜合訓練器械和啞鈴等進行訓練。重量較輕,組數和次數較多。目的是提高肌肉耐力,增粗肌纖維,減少脂肪,小力量訓練可以變化著花園天天練,但最好不要和大力量訓練同時進行。無論大力量還是小力量訓練,一次課的時間不要拖的太長,1.5小時至2小時為宜。有強度還要有密度。
三、速度訓練也是提高彈跳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反復沖刺訓練還是有必要的。30次,50次,也許80次,那就要看你的吃苦精神了。所謂沖刺,要求你自己在准備活動後全速往前沖,而不是中速。專項速度訓練同大力量訓練相同,不必天天練,每周三小時即可。還要特別注意運用小;力量訓練手段增強大腿後側肌肉群的力量。
四、各種專門的彈跳練習手段非常多,諸如
1、跳繩、跳欄、摸籃圈、摸小黑框上沿,甚至摸籃板、大力量訓練每周至少二次不多於四次要給身體超量恢復的時間但要長年進行不可間斷。
2、每次課最好安排以上所述三項練習方法。
3、要講究大力量訓練的技術動作規格切不可亂來。
4、小力量訓練是指使用各種綜合訓練器械和啞鈴等進行訓練。
❷ 跳高訓練的方法和技巧,你有哪些了解
關於這個問題,我可以簡單粗暴的回答各位,說到跳高,就要說到其他運動了,實際上,撐桿跳,顧名思義就是用細桿子支撐地面,彈跳身體,跳過幾米高的橫桿。因此,想要在撐桿跳高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就必須跳得足夠高,也就是說運動員要足夠輕才能跳得更高。在日常鍛煉中,我們應該盡可能地鍛煉我們的身體形狀,並保持我們的身體處於相對對稱的狀態。
既要有適當的肌肉力量,又要有輕盈的身體,才是最好的狀態。做瑜伽:瑜伽本身的目的就是激活身體的筋骨,塑造自己。長期堅持做瑜伽有助於我們塑造一個滿意的體型。要做好撐竿跳高,當然首先要掌握撐竿跳高的技術動作,規范自己動作的每一個細節,在動作上做到有紀律、有標准。撐桿跳有持桿沖刺、持桿起跳,都要求運動員精準,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❸ 怎麼訓練跳高
跳高是田徑運動的田賽項目。是一種由有節奏的助跑、單腳起跳、越過橫桿落地等動作組成,以越過橫桿上緣的高度來計算成績的比賽項目。跳高是運動征服高度的運動項目,是人類不屈不撓,勇攀高峰的象徵。也有人稱跳高是一失敗者的運動,因為每次比賽,運動員在跳過一個高度以後,還要向新的高度挑戰,直到最後跳不過去為止。
訓練方法:
1.身體訓練:
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身體訓練水平的發展是掌握和提高運動技術的基礎,是大負荷訓練的物質保證,是不斷提高運動成績的先決條件。身體訓練有以下內容:速度訓練有一般速度和專項速度。一般速度30—6m反復跑、100—150m,反復跑、30—60m追逐跑;專項速度有弧線跑30m計時,全程助跑計時,後四步助跑計時,下坡跑接弧線跑20m,下坡跑度弧線跑20m,,快速擺臂擺腿的模仿練習,快速起跳練習。
2.彈跳訓練
有自然彈跳力和專項彈跳力兩種。前者的方法有各種行進間跳躍!跨步跳、單足跳20—30m,計時、四步助跑五級跳";後者有帶助跑4—5步的跳躍,計時30—60m,跳躍及各種跳深、跳欄架、跳台階、綜合跳等。
3.力量訓練
有一般力量素質訓練和專項力量素質訓練兩種。前者的訓練方法有助木舉腿、高抬腿走、實心球練習等;後者的訓練方法有負重弓箭走、負重蹬台階4cm,負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練後群肌、小肌群力量。
4.協調性訓練
有各種體操技巧練習,各種繞欄、跨欄跑,各種球類運動等均能提高運動員的靈敏和協調能力。技術訓練跳高技術是影響運動成績的最重要因素。只有掌握合理的技術,才能充分發揮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潛力,取得好成績。
5.技術訓練
在教學和訓練中反復進行,技術訓練中應包括學習掌握跳高的基本技術和一些主要環節的動作,但應側重於進一步改進技術細節,不斷完善整個技術的節秦,提高技術水平。在訓練中應採用簡化的練習和專門輔助手段,各個技術環節分別練習,逐一改進,並進行大量的完整技術練習,進一步增強肌肉感覺和體會技術動作。只有不斷地在突破某些技術環節的基礎上,再進行完整的技術訓練才能提高運動成績。在技術訓練時,更強調根據運動員個人特點在技術細節上有所創新,如:對彈跳力好的運動員要求多練跳躍,發揮自己的長處;對有一定基礎的運動員強調大強度,時間短而有效的訓練方法。
6.心理訓練
在激烈的比賽中,運動員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比賽成績。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保持最佳競技狀態。心理訓練有感知覺訓練、表象訓練、集中注意力訓練、意志訓練、自信心培養五種。
7.恢復訓練
在訓練中不僅要與身體訓練、技術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還必須因人而異地運用不同的方法,循序漸進地提高心理訓練水平,逐漸培養和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恢復訓練隨著運動員水平的不斷提高,優秀運動員的負荷越來越大,故恢復過程也顯得十分重要。主要的恢復訓練方法有:教育學手段與方法,醫學生物學恢復手段,心理恢復的手段和方法,同時應對恢復訓練的水平進行必要的測定。
❹ 如何練習跳高技巧
(一) 助跑
1. 助跑的任務 從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線可以看到,在助跑開始的前段直線跑,應盡可能大的獲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後段的弧線跑應為跑跳創造盡可能大的離心加速度,有助於向橫桿方向運動。
2. 助跑的技術要點 開始採用直線助跑,雙肩要下垂,用腳前掌著地,跑時具有彈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勻,不斷加速;進入弧線跑時,外側擺動腿富有彈性地蹬地。為了克服離心加速度的作用,上體應稍向弧線內側傾斜。前腳掌沿弧線落地,身體重心軌跡向內越出足跡線。助跑的節奏要快,特別是助跑最後兩步髖關節前送幅度要大,邁步時上體保持較垂直的姿勢,擺動退積極,充分後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時髖部自然前送。助跑過程中兩臂應積極有力地前後擺動,弧線跑時外側手臂擺動幅度應大於內側手臂的擺動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於使助跑獲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轉變為垂直向上運動,以使身體充分向上騰起,並為過桿做好准備。起跳動作可分為起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三個階段及擺動腿與雙臂的配合。
1. 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技術 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應大幅度、平穩地以腳掌外側著地,並迅速從腳跟向前腳掌滾動。這時由於邁步放腳時髖關節的積極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線助跑而形成了了身體向後、向內的傾斜姿勢。在起跳的緩沖階段,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還應減小屈膝的幅度,以利於保持水平速度。在這階段當身體由傾斜轉為垂直至身體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時,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個關節,軀干在離地前瞬間幾乎垂直地立於起跳腳之上。這時起跳腿的蹬伸方向應在身體重心的外側,從而產生了過桿所必須的旋轉沖力。
2.起跳時擺動腿與雙臂的協調配合技術 起跳時離橫桿較遠的一臂使頸地向上擺動,加一臂不要充分擺出,並且較早地制動,這樣有利於肩軸傾向橫桿。擺動腿的擺動應從屈膝的起跳腿旁開始,以膝蓋領先,先屈膝折疊,後跳高架的遠端支柱上方用力擺出。當擺動腿擺到起跳腿前方之後應向里轉,而小腿和腳要稍許外展。這樣的積極動作,有助於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線上,圍繞縱軸產生轉身動作。此時,頭應補償性地轉向橫桿。 (三)過桿和落地 過桿就是充分利用起跳獲得的騰空時間改變身體姿勢,縮短身體重心與橫桿之間的距離,並利用身體的屈伸、旋轉越過橫桿。過桿時,立即屈髖收腹,下顎迅速引向前胸,同時雙腿補償地高舉兩小腿積極向上甩起。應注意,落地前的收腹舉腿,以背先著地,或團身以肩先著地,然後再做一個後滾翻。為了控制騰越方向,頭部不能後仰,要注意在落墊過程的"視力監督",眼睛始終要注視著橫桿方向。
二、 學習方法 (一) 學習和掌握起跳技術
1. 地蹬擺練習 站立,一手抓支撐物,起跳腿在前,擺動腿在後,擺動腿向異側肩的前上方擺動,起跳腿配合充分蹬伸。要求擺腿屈膝折疊並膝內扣,加速擺至最高點,異側臂配合上擺, 同時撥腰、頂肩,髖部前送並扭轉。
2. 步走動起跳練習 站立,起跳腿在後,擺動腿在前,起跳腿向前邁步放腳,擺動腿積極向前擺動。要求沿直徑為15~20米的圓圈走動,起跳腿積極主動向前邁步放腳, 並在擺動腿與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
3. 弧線助跑起跳練習 在練習2的基礎上分別用1步、2步、3步助跑轉體四分之一垂直縱跳,兩腳落地。要求蹬擺配合協調一致,動作快速有力,助跑節奏清楚,最後兩步和起跳連貫,體會弧線助跑轉入起跳時上體由內傾到豎直的垂直用力感覺。雙腳落地,是為了使擺動腿努力下沉, 有利於按"橋"型完成過桿動作。此練習可在兩個跳高架之間吊拉橡皮筋球,高度宜控制在練習者起後頭頂剛好能夠觸及。
(二) 習和掌握過桿落地技術
1. 地倒肩挺髖練習 背對海綿包站立,倒肩挺髖成"橋"。肩背著墊。要求挺髖挺腹,兩臂屈肘外展。
2. 定背越式跳高練習 背對海綿包站立,兩腿屈膝半蹲,然後提踵發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橋"騰空姿勢。接著屈髖,向上積極甩小腿,用整個背墊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後,兩臂配合上擺、挺髖、挺胸、肩後倒下沉,兩小腿放鬆下垂。體會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覺。落地前兩小腿積極上甩,動作自然放鬆。 此練習開始可以不用橫桿,動作熟練後再用橡皮筋、橫桿。
❺ 跨越式跳高的訓練方法
跨越式跳高方法:
1.擺動腿原地踢擺練習。異側手扶肋木(或樹干),擺動腿以同側髖帶動大腿前、後擺,同側臂配合腿的前擺,上擺至與肩平制動。
2.原地模仿跨越式過竿動作練習。兩腿依次跨過約與膝關節高的橫繩,可用長繩或橡筋帶系於兩個籃球架柱上,集體進行,加大練習密度。
3.模仿跨越式兩腿過竿動作練習。立正,右手按著豎立竹竿的上端,然後右腿向右外側踢擺,越過竿頂。右手迅速按回竿上端。接著左腿也向右外側擺腿過竿,迅速轉髖,左手按竿。然後反過來,向左做同樣動作。跨過與髖部同高的竹竿或木棒。
4.同上練習,但按教師的口令進行,可分成四列橫(或縱)隊進行比賽,以竿(棒)少掉地下的隊為優勝。
5.上一步跨越斜放的橫竿。擺動腿在前,踏跳腿在後。開始時,踏跳腿向前邁一步,作跨越過竿練習。竿的一端放於地面,另一端放在跳高架或木凳上。在硬的地面作此練習時,注意強調著地緩沖,防止膝飛踝關節受傷。
6.上一步跨越式越過較低橫竿。
7.助跑三步越過橫竿。預備姿勢是擺動腿在前,站在起點上。助跑方向與橫竿所成角度為30°一60°。踏跳點距橫竿投影點三、四個腳掌之間。三步助跑的起跑點在距離踏跳點五個自然步的地方。
8.助跑五步跨越較高橫竿。五步的起跑點在距離踏跳點8個自然步的地方。
❻ 跳高跳遠訓練方法
跳高訓練方法:
1、 爆發力訓練:訓練時應注意速度和力量的密切結合,訓練的主要方法是進行中等重量的負重練習,如負重提踵、負杠鈴原地跳、負重弓箭步走等;在發展快速力量的同時,也要進行大重量的負重練習,以增加肌肉力量。主要練習有負大重量蹲起等。並且要同跑和放鬆練習結合起來進行。重量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尤其是杠鈴,最好是在有保護或是有監督的情況下進行才好,這樣比較安全。
2、彈跳力訓練:發展快速力量和跳躍能力能有效發展彈跳力,其主要練習有:
1、一般跳躍練習:單足跳、跨步跳、分腿跳、蛙跳、直腿跳等;
2、跳躍障礙練習:跳躍欄架、跳深(即跳下-跳上練習,效果非常顯著,簡單易行)、摸高練習等。
3、腰腹肌訓練:仰卧起坐、俯卧挺身、負重仰卧起坐、負重俯卧挺身等來提高腰腹肌的力量。
跨越式跳高由助跑、起跳、騰空過桿、落地等緊密銜接的四個部分組成。 助跑採用側面直線助跑,左側助跑者右腿為起跳腿,左腿為擺動腿,右側助跑則相反。助跑應逐漸加速,起跳時用起跳腳全腳掌著地,擺動腿稍屈膝積極向前上方擺起,當擺過橫桿後,向桿下內轉下壓,兩臂下垂。過桿時,軀干向橫方向側倒並向起跳腿方向扭轉,兩臂上舉,同時起跳腿迅速向上高抬,完成跨越動作。過桿後,身體側對橫桿,用擺動腿先落地,接著起跳腿落地,稍有緩沖。 跨越式起跳角度是30--45度,起跳路線是直線,步點可以在起跳點開始反向助跑。跨越式跳高的起跳點在橫桿的外側30厘米處。
堅持練習,一定會有收獲。
先在橫桿中間外側30厘米左右地方確定起跳點,然後,跑7--8步用力起跳的那一點就是起跳點,然後跳幾次,如果起跳點太靠近,則將起跳點向後移動相應距離。如果起跳點太遠,則將起跳點向前移動相應距離。經過反復練習,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點。
錯誤糾正:
1:彈跳力不夠,應加強彈跳練習。
2:起跳點太近,跨越式跳高的起跳點在橫桿的外側30厘米處。
堅持練習,一定會有收獲。
用跨越式就行, 跨越式起跳角度是30--45度,起跳路線是直線,步點可以在起跳點開始反向助跑。跨越式跳高的起跳點在橫桿的外側30厘米處。 堅持練習,一定會有收獲。
先在橫桿中間外側30厘米左右地方確定起跳點,然後,跑7--8步用力起跳的那一點就是起跳點,然後跳幾次,如果起跳點太靠近,則將起跳點向後移動相應距離。如果起跳點太遠,則將起跳點向前移動相應距離。經過反復練習,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點。
跳遠訓練方法:
跳遠技術環節主要包括: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無論是教科書還是在平時的教學中己經形成了對"助跑與起跳的銜接"是整個跳遠教學關鍵的這么一個傳統認識。不可否認,助跑與起跳的銜接的確在跳遠技術中佔有重要的位置,許多優秀跳遠運動員在整個運動生涯中,花在這一技術上面的時間也是最多最難有效掌握的,但這僅僅是針對專業運動員而言的。由於我國傳統體育教材深受競技運動的影響,也就相應形成這么一個傳統的認識,並沒有充分考慮到中小學教學的實際情況與效果。筆者認為:同一個運動項目,在中小學教學的重點把握上和專業運動隊訓練重點的把握上有時不一定是相一致的。根據我們平時的教學發現,在跳遠技術的教學中,由於受課時等因素的限制,對於提高學生成績,改善學生動作效果最好、最容易產生效益的是對"騰空"這一技術環節的掌握上。尤其是對於初學者,看似簡單的助跑起跳技術,其實糾正起來很難(這也是許多優秀運動員在比賽中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而看似復雜的騰空技術,反而容易糾正克服。下面,我僅就騰空技術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來談談本人教學中的體會,供同行們參考。
據相關科學研究,蹲踞式姿勢旋轉力矩為0.44kg·m,挺身式為1.2kg·m,走步式為1.8Kg·m。因此,優秀男子跳遠運動員大都採用走步式以減少向前的旋轉。而中小學跳遠教學中,主要以蹲踞式姿勢為主 (高中部分年級男生為挺身)。所以向前旋轉是中小學跳遠教學中騰空技術環節最容易出現的問題。解決好這一關鍵環節就能很好地提高跳遠技術教學的實效性。要想解決這一問題,就應該了解身體前旋產生的原因。
一、身體前旋的原因
1.起跳時身體過於前傾。當學生完成起跳,起跳腳著板後產生的制動使下肢向前的運動速度相對位於上體。如果腿和兩臂的擺動不積極,就容易造成上體的前傾,形成前旋。
2.起跳時低頭含胸,在起跳蹬伸的同時必須要抬頭挺胸。頭部的運動對於整個身體的運動、平衡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我們知道體操動作中的前空翻須低頭含胸屈腿,使身體容易產生前旋。而跳遠則反之,在起跳時必須抬頭才能挺胸,從而避免身體前旋。對於挺身式跳遠而言,過早地向前收起跳腿,沒有形成"挺胸展故"姿勢,也是造成前旋的主要原因之一。
3.急於做著地動作。從人的自我保護意識來看,騰空後身體對失去支撐後不是後仰,而往往是屈體前趴,急於做著地動作。尤其是初學者更是如此。這就很容易造成身體的前旋。
二、身體前旋的糾正方法
1.多做起跳成騰空步練習。讓學生體會騰空後,頭和上體的姿勢。起跳可分為上一步起跳和助跑三至五步起跳,同時注意手臂的向上擺動。
2.多做立定跳遠拋體練習。做這一練習時在沙坑上放一跳高海綿墊。腳蹬離坑沿做立定跳遠向前拋體,兩腿須伸直,兩腳後跟盡量遠伸,用身體的肩和臀同時落在海綿墊子上。
3.助跑墊上拋體。四至六步助跑單腿起跳(與跳遠助跑起跳相同)後向前拋體,兩腿伸直,兩腳後跟盡量遠伸,用身體的肩和臀部同時落地。
當然,跳遠的落地技術也是非常重要的,落地時需減少身體重心軌跡與足跟落點距離是落地技術的主要任務之一。做到這一點必須要以良好的空中動作為基礎。以上三個糾正練習不但可以克服空中前旋的問題,同時也是為跳遠落地動作專門設計的,對跳遠的落地有很好的幫助作用,可謂一舉兩得。
❼ 對於跳高運動,你認為應該怎麼快速提高訓練成果
深蹲是最有效的訓練方法,有啞鈴就背著啞鈴,沒有的情況下還可以在肩頭上坐本人,坐人得話一定確保安全,務必要扶著能夠支持的物品,防止掉下去。
第四項:縱跳1.兩腳放直,與肩同寬,"卡緊"你的膝關節.2.僅用你的小腿肚跳,只有彎折你的腳腂,膝關節盡可能不彎折.3.到地時,再快速起跳,進行一次.這一項難以,你可以用你的手協助起跳.第五項:腳尖跳1.將腳尖抬上最高處,2.用腳尖迅速起跳,跳時不能超出1.5或2.5cm。
❽ 如何提高跳高
1、雙腳跳——選一高處約為80厘米,跳箱或凳子均可,並在距跳箱1米處放一個欄架,練習者站在上面往下跳,雙腳一觸地,盡量快速跳過欄架。隨著練習者腿部力量的提高,欄架可以增加,高度也可提高,要因人而異。另外從高處跳下後也可接連續蛙跳。 2、單足跳——選一高處約為80厘米,跳箱或凳子均可,練習者站在上面往下跳,雙腳一觸地,迅速用單足跳過欄架或接單足跳。經過一段時間的負重和跳深練習,學生的腿部力量和爆發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這時再進行專項練習時,不僅不會受傷,對提高成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練習的注意事項: 1 .當人體由高處跳起落下時,在空中髖、膝、踝三大關節充分伸展,一旦落地,立刻保持膝關節角度為140°左右的半蹲姿勢,在屈膝緩沖瞬間迅速由髖部發力,依次蹬伸各關節使人體騰空與地面保持垂直跳起,此時不允許隊員的上提膝收腿,這樣隊員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落地迅速反彈的高度必須完全由臀大肌、肌四肌、小腿三頭肌發力而獲得的「凈高度」而非靠收腹、提腿產生的「假高度」。 2 .跳深適宜高度在80~120cm之間,但增加高度應與隊員身體素質逐步提高成同步增長,不能只片面追求難度而忽視了動作技術的正確性,這是運用跳深訓練是否能與跳高素質與技術要求相適應的關鍵。 3. 實施訓練時應在落地處放上柔軟的棕墊,史密斯這樣描述跳深:』我們發現臏韌帶的緊張和股骨之間對骨的壓力達到了特別高的值。」雖然還未因跳深而發生任何傷害事故,但使用墊於仍是一個明智的預防措施。 4. 必須牢記此練習對神經生理有副作用,建議每周中最多安排2—3次,每次訓練安排10×10,並建議賽前應停止跳深訓練10—14天而且應循序漸進,在夏季訓練時安排次數不宜過多。 跳深訓練能夠很有效地發展彈跳力,只要你能堅持練習,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