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家誰能說下,失智老人康復訓練方法誰知道啊
作業療法可以使老人集中精神,增強注意力和記憶力,增強體力和耐力,並可獲得滿足感,重建對生活的信心。
針對失智者日常自理能力的障礙,從日常生活活動、勞動中,選出他們感興趣並能幫助恢復功能和技能的作業。
例如,刺綉、針織、書法、做飯、疊衣服等。
懷舊訓練
年紀大的長輩們都很喜歡想當年, 當記憶憶力,特別是短期記憶力喪失後,加上判斷力、理解力、語言和思維能力的減退,失智老人會逐漸與現實脫節,以致不能理解周圍發生的一切。
懷舊訓練就是利用老人殘存的 青年甚至少年時的記憶,鼓勵老人與他人溝通與交流。
譬如,可以把老人房間的傢具換成過去的式樣,按照老人的意願擺放,牆上貼老人年輕時候的一些照片,一起聊聊那個時代的老電影、對老人有重大影響的事件,聽聽老歌等。
由於以前的記憶都是一些真實事件,他們可以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抒發自己的意見和情感。 在分享過往歲月及成就時,老人的個人尊嚴得以維護,有助於他的自我肯定,與別人分享也是一個學習和認同的機會,使老人能獲得更大的支持,去面對目前和將來的挑戰。
認知訓練
包括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能力、注意力和推理能力的訓練。可以採用多種方法來增強認知功能。無論採用哪一種訓練方法,都應該事先設計好種類及規則,一定要結合老人的需求,選擇老人喜歡並取得老人同意的訓練方法。
可以在房門上貼上老人喜愛的圖畫,畫的內容可以是動物、植物、水果、蔬菜甚至是日常用品等,讓老人根據門上的圖畫確認自己的房間。
在牆上貼出老人全天生活時間作息表,讓老人清楚什麼時間服葯、吃午飯、午睡、做康復訓練等。
多陪老人走出去,與周圍的人或事物多接觸多交流,觀看並辨認一些花草樹木、動物家禽,如貓、狗、雞等,利用外界的事物不斷刺激老人的認知功能。
音樂治療
音樂不分年齡、種族和國界,有計劃地運用音樂來改善一些在智能、身體及社交方面有不足的失智老人。
科學家認為,聽音樂有助於刺激失去的記憶,甚至能修復部分受損的認知功能。且利於增強身體機能,同時達到情緒表達和社會行為的互動。
可以選擇老人感覺熟悉又愉快的音樂,如中秋節聽《十五的月亮》,元宵節聽《賣湯圓》,也可以是各種地方戲曲。鼓勵老人跟著音樂一起唱歌,拍手、點頭、搖動樂器都可以,但要注意不要強迫他們。
把音樂與其他記憶相連,如邊聽音樂邊翻看老照片,可以結合特定節日選擇歌曲,音樂療法可以讓聽、視、觸、運動感覺都受到刺激。
如果某些音樂讓他們感覺悲傷,那就不要再播放。
美術治療
專注於失智老人仍存在的能力,讓其自由進行美術創作。可以在旁陪伴老人創作,但不要剝奪他思考的權利,給予他充足的時間去完成他的選擇。
創作過程需要身體大小肌肉群的協調參與,改善認知能力,促進創意思維,改善決斷力,避免退化。
通過創作也可以滿足老人在情緒、社交及發展方面的需要,作品還可以反映出老人當前的問題與困境。
運動療法
運動療法結合刺激大腦的訓練可以避免失智老人長期呆在房間里,減少失能,也能改善抑鬱等精神症狀。
散步、做操、進行關節活動訓練和平衡能力訓練、徒手或藉助器械,讓老人進行各種改善運動功能的鍛煉,以 恢復運動功能,預防和治療肌肉萎縮、關節僵硬。
『貳』 什麼是老年痴呆症的康復原則及其常用訓練方法
老年痴呆症,亦稱阿爾茨海默病(AD),其康復原則是早期、綜合、全面。康復治療主要包康復訓練、康復護理及其他非葯物治療方法,如音樂治療、心理治療、磁刺激、髙壓氧、中醫 康復訓練主要包括認知訓練、ST、OT、運動功能訓練、ADL訓練等,其中認知訓練是其中的 最重要環節,涵蓋記憶力、定向力、注意力、思維、執行功能、視空間等方面的訓練,達到改善認 功能或獲得代償功能的目標。針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常用訓練方法有無錯誤學習技術、取消提示技術、再學習技術、 實定向方法、確認療法等。康復訓練之前,應根據認知康復評定的結果,先對認知功能障礙行分析,然後再有針對性地制定康復計劃。訓練的內容應當根據患者認知功能的情況來選 板度,每次時間不易太長,貴在經常、反復練習,對於延緩智力的下降會有較好的作用。以最 常見的記憶訓練為例,對於記憶受損的老年人,根據記憶損害的類型和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記憶訓練非常重要,可以採取不同的訓練方式和內容,每次時間以30 至60分鍾為宜,每天1 次,少每周5次,難易程度應循序漸進,並在訓練過程中經常予以指導和鼓勵等反饋。
『叄』 腦梗塞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 六個康復訓練不
你好
1、按摩與被動運動
對早期卧床不起的病人,由家人對其癱瘓肢體進行按摩,預防肌肉萎縮,對大小關節作屈伸膝、屈伸肘,彎伸手指等被動運動,避免關節僵硬。稍能活動的病人可在他人攙扶下坐在凳椅上做提腿、伸膝和扶物站立等活動,以防止心血管機能減退。
2、逐漸開步走路並做上肢鍛煉
在第一階段基本鞏固後,可常做些扶物站立, 身體向左右兩側活動,下蹲等活動;還可在原地踏步,輪流抬兩腿,扶住桌沿、床沿等向左右側方移動步行,一手扶人一手持拐杖向前步行。鍛煉時,應有意使患肢負重,但要注意活動量應逐漸增加,掌握時間不宜過度疲勞。同時可作患側上肢平舉、抬高、上舉等運動,以改善血循環,消除浮腫,平卧床可主動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並攏、撐開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鐵球等。
3、恢復日常生活能力,達到生活自理
在能自己行走後,走路時將腿抬高,做跨步態,並逐漸進行跨門檻,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樓梯等運動,逐漸加長距離;下肢恢復較好的病人,還可進行小距離跑步等。對上肢的鍛煉,主要是訓練兩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如自己梳頭、穿衣、解紐扣、打算盤、寫字、洗臉等,以及參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動,逐漸達到日常生活能夠自理。在進行二級預防功能性康復訓練的同時應堅持可靠的二級預防葯物治療,還可配合針灸,推拿等。注意除應樹立患者康復信心外,陪護家屬還要有耐心和恆心,切不可操之過急或厭煩灰心,半途而廢。只要堅持二級預防康復訓練,大多數中風後癱瘓病人是能收到理想效果的。
偏癱康復用葯:
有效治療缺血性中風偏癱等症狀、降低病症復發威脅,患者在功能的康復主動與被動訓練的同時,最關鍵的是通過可靠的葯物治療,即通過血液及血管病變同時入手,修復受損腦細胞,保護未損細胞,防止血栓再次形成,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再次堵塞血管的治療手段,是缺血性中風偏癱患者康復的關鍵治療。建議服用天欣泰配合阿司匹林。
『肆』 請問大家老年人大腸蠕動慢引起的便秘練《六字訣》的哪一種字訣是治療上述便秘的呢
以下是便秘應對措施:
第一,注意飲食調理
飲食講究科學,多吃新鮮蔬果,多吃芹菜、韭菜、蓮藕、紫菜、芝麻、海帶等含粗纖維量高的食物,每天纖維素的攝入量最好保持在25~35克,每天的飲水量不少於1000毫升(早晨空腹喝蜂蜜水),這樣才有利於刺激腸蠕動,軟化糞便。
另外,人體也需要油脂的潤滑,建議在飲食中加入橄欖油,既能直接潤腸,分解產物還能刺激腸蠕動,改善便秘症狀。針對個人便秘原因,每餐合理進食,堅決戒煙、戒酒,排便困難自然會改善。
第二,堅持合理運動
不要長時間久坐,保持每天運動至少半小時,如散步、打球、跳廣場舞、游泳等,堅持早晚散步有益於結腸張力的恢復,其他合理的運動也可改善身體或胃腸道血液循環。另外,深呼吸對腸道也可起到自我按摩的作用,可提高結腸的張力,增加腸蠕動,改善便秘症狀。
第三,養成定時排便
積極恢復正常排便行為,結腸活動在早上剛醒來和吃完飯後最為活躍,因此建議在晨起或餐後2小時內嘗試排便,排便時一定要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不要看報紙或玩手機思考過多的事情。
『伍』 老年人怎麼鍛煉身體
體育鍛煉對老年人是有好處的。但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要量力而行,要遵守體育鍛煉的原則,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緒,避免精神過度緊張和超負荷運動。
近年來,
喜歡體育鍛煉的老年人越來越多。盡管大多數人運動項目強度較小,但不正確的鍛煉方法仍導致許多疾病,特別是軟組織損傷。因為老年期軟組織退化較快,且損傷後不易恢復,所以,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除選擇較小負荷的項目以外,還應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同時還要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有關老年人鍛煉的五項指導原則:
一、應特別重視有助於心血管健康的運動,如游泳、慢跑、散步、騎車等。專家們認為,鑒於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的「第一殺手」,老年人有意識地鍛煉心血管就顯得格外重要。為保證心血管確實得到有效鍛煉,專家們建議有條件的老年人每周都應從事3~5次、每次30~60分鍾的不同類型運動,強度從溫和至稍稍劇烈,這也就是說,增加40%~85%的心跳頻率。當然,年齡較大或體能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鍾亦可,鍛煉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應重視重量訓練。以前的觀點是老年人並不適宜從事重量訓練,其實適度的重量訓練對減緩骨質喪失、防止肌肉萎縮、維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積極作用。當然,老年人應選擇輕量、安全的重量訓練,如舉小沙袋、握小杠鈴、拉輕型彈簧帶等,而且每次不宜時間過長,以免導致可能的受傷。
三、注意維持體能運動的「平衡」。適度的運動對老年人同樣重要。但沒有哪一項單一的運動適應任何人。體能運動的「平衡」應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訓練、彈性訓練等多種方面的運動。至於如何搭配,則視個人狀況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是年齡。
四、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者也應參與運動。傳統的觀念是高齡老人(一般指80歲以上)和體質衰弱者參加運動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觀點卻提倡高齡老人和體質衰弱者同樣應盡可能多地參與鍛煉,因為對他們來說,久坐(或久卧)不動即意味著加速老化。當然,他們應盡量選擇那些副作用較小的運動,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五、關注與鍛煉相關的心理因素。鍛煉須持之以恆,這對老年健身者來說,也許比年輕人更為重要。但遺憾的是,由於體質較弱、體能較差、意志力減弱或傷痛困擾,不少老年人在鍛煉時往往會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達不到預定目標而沮喪等),由此或使鍛煉不能起到預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廢,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鑒於此,專家們要求健身指導者在對老人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時,還須同時關注他們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
------------------------------
一、晨練先飲水:人經過一夜睡眠,已從皮膚和呼吸器官散發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機體相應缺水。如果晨練前不先飲點水,因體育鍛煉使呼吸節奏加快,皮膚毛孔擴張,汗腺分泌增強,引起顯性或不顯性出汗,可加重人體的缺水程度。因此晨練前應先飲水,有利於身心健康。飲一杯涼(溫)開水、淡鹽水、蜜水均可。
二、老年人應以"練"為主:在身體情況允許下,可進行表演賽,但運動負荷不能過大,並要有全面的醫務監督。絕不可不顧老年生理、心理特點,爭強好勝,輕率拼搏。拼搏會引起老年人情緒上的過多激動,心理上的過度緊張,血液循環、呼吸、內分泌等急速改變,極易誘發事故。
三、應避免快速和變化過猛的動作:如跳躍、倒立、滾翻、沖刺等,這些極易損傷老年人的筋骨,甚至會發生意外事故。喜歡騎自行車鍛煉的同志,外出應做到"五不要":即籠頭不要太活,剎車不要太松,座墊不要太高,速度不要太快,轉彎不要太急,以便應付突然出現的情況。
四、運動後注意"三忌":即一忌驟然降溫(冷水浴等),會引起生理機能的紊亂,而導致神經系統失調,招來疾病;二忌傾缸暴飲,會給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排泄系統,特別是心血管系統增加沉重的負擔,且會引起抽筋、痙攣等;三忌體溫烘衣,易著涼,會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如感冒、哮喘、腹瀉等,同時也不衛生。
五、下列情況應暫停鍛煉:
(1)體溫升高,如感冒、急性扁桃體炎等。
(2)各種內臟疾病的急性發作階段。
(3)身體某一部位具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4)運動器官外傷末愈者(功能恢復者除外)。
(5)各種傳染性疾病未愈者。
(6)平時經常鍛煉的老年人,體內各器官的代謝和功能增強,神經靈活性和均衡性提高。一旦突然停止運動,可能會出現煩躁不安,或周身不適等不良的心理和軀體反應,"運動醫學"中稱之為"運動成癮症"。有些因特殊情況需停止鍛煉的,也應逐漸遞減每天的運動量,以防止不良心理反應的發生。
總而言之,中老年人在養生健體方面要做到量力而行,適可而止,因地制宜,注重衛生和持之以恆。
---------------------------------
根據老年人生理特點。適合老年人鍛煉的項目以動作緩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活動.活動量容易調節掌握而又簡便易學為原則。下面介紹幾項適宜老年入鍛煉的項目:
步行:是老人鍛煉最簡便、安全的運動,如果鍛煉得法,其效果可與慢跑相同。生理醫學研究表明,步行可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如以2分鍾走100米的慢速步行1。5—2小時,新陳代謝率可提高48%;步行還能調整神經系統功能,緩解血管痙攣狀態,使血管平滑肌放鬆。
慢跑:也是適宜老人鍛煉的項目之一。醫學研究證明,40—81歲的長跑者比一般中老年人最大吸氧量增大。
太極拳:有「老人健身寶」之譽。是很適合老年人生理特點.安全而有效的鍛煉項目.尤其對體質弱及有慢性病的老人更為適宜。練太極拳能增進心肺健康.預防高血壓、動脈硬化、肺氣腫等慢性病;還能促進消化吸收功能,加速代謝過程。同時還對老人骨關節及肌肉功能的保持有良好作用。生理醫學檢查表明,常練太極拳的老人血壓較低、消化功能良好脊柱柔韌性好、骨質疏鬆總發生率低。此外,大極拳還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增進全身健康。
醫療保健體操:如練功十八法、降壓舒心操、祛病延年二十勢等,針對性強、實用效果好。
保健氣功是一種鍛煉元氣、增強體質的健身方法。一方面練氣功時能調整神經細胞興奮抑制功能,使某些頑固的病理性興奮灶轉入抑制,促進康復;另一方面又可通過對呼吸的控制調節,促進消化吸收,使血管放鬆等,對健身防病有良好作用。
參考資料:人民鐵道報,星辰在線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陸』 老人康復訓練有哪些
溫州建國醫院成立於2005年,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和康復為一體的二級綜合性醫院。2014年醫院通過了浙江省衛計委二級綜合性醫院等級評審。醫院是溫州市醫保、新農合、社會保險定點單位、浙江省(全國)醫保定點醫院、長三角門診醫保定點單位。同時,醫院也是浙江省康復專科及溫州市康復專科聯盟單位。 醫院建築面積近20000平方米,醫院核准床位249張,開放床位300張。 溫州建國醫院(康復醫學科)集醫療、護理、康復為一體,以腦卒中(腦中風)康復、骨科術後康復、老年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及其他慢性病後期治療和功能康復為特色的現代化大型康復中心,配置全套康復醫療設備和設施,不斷引進先進的醫療器械、(如CT、超聲、DR診斷、核磁共振等)逐步完善康復訓練的各種設備。 科室以運動康復、物理治療、針灸推拿、中醫傳統醫學為特色,設立規模龐大、康復設施齊全的康復治療中心,內設運動治療、作業治療、葯浴、中葯熏蒸、針灸推拿理療等。醫院還配置有高素質的專業護工團隊實行24小時陪護服務,為患者提供全家庭「卓越康復」健康管理服務。 科室堅持「專科、專病、專業、專治」的診療特色,以「早期、主動、全面康復」理念貫穿治療始終,秉持人性化親情服務理念,以科學管理、人文關懷、優質服務、合理收費為辦院宗旨,全力打造讓患者信賴的、具有領先康復醫療水平的現代康復醫療機構。
擅長疾病>
『柒』 老年康復
1.姿勢糾正訓練:通過訓練可以強化肌肉,糾正姿勢改善老年人駝背、X/O型腿、骨盆前傾等體姿體態問題。
2.平衡力訓練:增強平衡能力,手腦協調能力以及動作敏捷性,降低老人跌倒風險。
3.關節活動訓練:維持老人關節活動度和靈活性,預防關節疾病。
4.體適能訓練:提升老人整體的運動體能,增強身體素質,預防老年痴呆。
『捌』 行走康復訓練方法
平行杠、助行器步行訓練
1.用於初期的步行訓練,適用於下肢無力但無癱瘓、一側偏癱或截肢患者;對於行動遲緩的老年人或有平衡問題的患者,助行器可作為長期步行輔助具。具體操作方法:可在平行杠內完成系列步行訓練;持助行器行走的方法為:用雙手分別握住助行器兩側的扶手,提起助行器使之向前移動20-30cm後,邁出患側下肢,再移動健側下肢跟進,如此反復前進。
2、雙拐步行訓練
(1)交替拖地步;將左拐向前方伸出,再伸右拐,雙足同時拖地向前移動至拐腳附近。
(2)同時拖地步;雙拐同時向前方伸出,兩腳拖地移動至拐腳附近。
(3)擺至步;雙拐同時向前方伸出,患者身體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撐力使雙足離地,下肢同時擺動,雙足在拐腳附近著地。此種步行方式適用於雙下肢完全癱瘓而無法交替移動的患者。醫學教|育網|移動速度較快,可減少腰部及髖部用力。
(4)擺過步;雙側拐同時向前方伸出,患者支撐把手,使身體重心前移,利用上肢支撐力使雙足離地,下肢向前擺動,雙足在拐杖著地點前方的位置著地。訓練時注意防止膝關節屈曲,軀干前屈而跌倒。適用於雙下肢完全癱瘓,上肢肌力強壯的患者。是拄拐步行中最快速的移動方式。
(5)四點步;步行時每次僅移動一個點,一直保持四個點在地面,即左拐右足右拐左足,如此反復進行。適用於骨盆上提肌肌力較好的雙下肢運動障礙者以及老人或下肢無力者。是一種穩定性好、安全而緩慢的步行方式。
(6)兩點步行;一側拐杖與對側足同時伸出為第一著地點,醫學教|育網|然後另一側拐杖與相對的另一側足再向前伸出作為第二著地點。此步行方式適用於一側下肢疼痛需要藉助拐杖減輕其負重,以減少疼痛的刺激;或是在掌握四點步行後練習。與正常步態基本接近、步行速度較快。
(7)三點步行;患側下肢和雙拐同時伸出,雙拐先著地,健側待三個點支撐後再向前邁出。適用於一側下肢功能正常,能夠負重,另一側不能負重的患者,如一側下肢骨折,小兒麻痹後一側下肢麻痹等患者。是一種快速移動、穩定性良好的步態。
3、手杖步行訓練
(1)手杖三點步行;患者使用手杖時先伸出手杖,再邁患側足,最後邁健側足。適用於下肢運動障礙的患者,大部分偏癱患者習慣採用此步態。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練習時按健側足邁步的大小,又可分為後型,並列型和前型三種。
(2)手杖二點步行;手杖和患足同時伸出並支撐體重,再邁出健足。手杖與患足為一點,健側足為一點,交替支撐體重。此種步行速度快,因此,當患者具有一定的平衡功能或是較好地掌握三點步行後,可進行兩點步行訓練。
『玖』 老年人鍛煉,使用什麼方法才更符合呢
老年人要做好運動保健,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所以老年人不放多找一些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那麼,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方式有哪些呢?老年在家就可以鍛煉的運動方式有哪些呢?
老年人怎樣鍛煉身體更安全呢?首先,衣服要寬松舒適,鞋子合腳牢固,鞋墊應有彈性。其次,一向不愛運動的老人,開始運動時,務必「慢」字當頭。「慢」有助於減少運動傷,防止肌肉疼痛。
「夏威夷電椅」的椅墊會不斷打圈旋轉,原理是客戶坐上去,就等於臀部做呼拉圈運動。雖然效用未知,但肯定坐在椅上跟人談話一定不缺乏身體語言。
三、索氣斜坡
在穿上超滑的膠鞋之後,在光滑的塑料斜坡上奔跑,會讓腿部肌肉得到運動,但是小心別人說你是在模仿一個小丑再踩著香蕉皮走路。
老年人運動的主要目標還是希望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老年人適當做些運動有益身心健康,但是不能盲目的運動。運動的強度與種類要根據自己的身體變化來調節。
『拾』 老人中風後怎麼做康復訓練
老人中風後康復訓練方法:
一、運動功能訓練:主要用於肢體功能障礙。目的是舒展處於縮短狀態的癱瘓
肌肉,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刺激神經營養功能。同時訓練代償功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對各肌群的協調控制。
(1)被動運動:被動運動應包括患肢所有關節各個方向的運動,運動幅度從小到大,爭取盡量達到最大的幅度。動作應平緩柔和,過快的牽伸往往激發牽張反射,使痙攣加重,粗暴的牽拉,容易引起損傷。可先進行按摩或在溫水中進行被動運動,肌肉鬆弛,提高活動效果。
(2)主動運動:運動應輕松平穩,先簡單,後復雜。要多做放鬆緊張肌肉的練習,深呼吸和輕松的腹背肌運動,帶動患側肌肉、關節的活動。然後做進一步恢復協調功能的練習,四肢互相配合的運動訓練等。要注意調節運動量,避免疲勞過度,加重偏癱病人的肌肉痙攣。
二、語言康復訓練:主要用於語言障礙的康復。對於失去發音能力的患者,每天讓其發「啊」音,或用咳嗽,或吹火柴 誘導發音。有發音能力不能言語者,陪護者要有計劃地每天固定教幾個宇,不斷重復,直至教會為止,在教時讓患者學教者的口形發音,先教字,然後教句。同時定 時給患者宣讀文章,進行聽覺刺激的語言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