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代詩應該怎樣教學
主要就是興趣的培養。簡單說來,要看誰的作品。了解創作風格和背景,現代詩表達的主題很明確,主要教導學生學習表達感情的方式,寫作手法,不要掰的太細,弄得太細反而失去詩歌的韻味,讓學生反感。入選中小學課本的都是最好的篇章,其他的作品不宜讓學生再讀,不然容易誤入歧途,看到新詩最爛的全貌。當然塵若無的詩還是極值得欣賞和給學生推薦的,純美至極,有助於學生養成愛好詩歌和文學的好習慣。
『貳』 如何進行詩歌教學
最近正在教學詩歌,感覺零散含蓄,很難備課,很難備透,與同事交流,發現大家都有這種問題。教師費盡口舌地對一首詩全面分析講解,但卻把本來完整、優美的詩歌給肢解得支離破碎。即使是這樣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參,做唯一不變的解讀,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同時,學生並沒有感受到詩歌的魅力,反而對乾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無味,因此逐漸喪失了學習詩歌的興趣和熱情。詩歌教學嚴重脫離詩歌本身,不進行美的賞析,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只會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想學的局面。詩歌教學的重點是品味語言、體驗情感,適當傳授知識。基本教學策略是誦讀與鑒賞,即通過朗讀了解作品中的內容,初步感受詩中所傳達的情感,進而通過背誦來積淀語料、加深印象,最後要「披文入情」地進行鑒賞。 學習詩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誦讀,古人常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有「三分詩,七分讀」的說法。詩歌與韻律、節奏密不可分,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詩的節奏韻律,感受音樂美,體味詩人的情感。這里要強調的是誦讀時要使用普通話,以避免因方言造成字詞的誤讀並嚴重影響詩歌的美感。 誦讀主要由以下幾個階段組成:正確朗讀,流利朗讀,有感情地朗讀。有了誦讀的基礎,為我們進一步鑒賞詩歌帶來了便利。詩歌教學重點要教會學生如何鑒賞詩歌,並通過鑒賞來提高審美能力。對於學生鑒賞文學作品,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積極的鑒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陶冶性情,涵養心靈。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的情感世界。」在詩歌鑒賞前,教師可大致向學生講解一下詩歌的有關知識,像古詩的格律,新詩的流派等方面,為詩歌鑒賞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但不可做過多過細的講解,以免造成分析有餘而鑒賞不足。 詩歌鑒賞的最大訣竅在於先要找到切入點,一個好的切入點可以讓學生很快了解詩人所想要表達的情感。本文所講的找切入點是指通過「詩眼」切入,從語言切入,由意象切入意境三種主要方法。 1.抓住詩眼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而詩眼就是詩歌的大門,通過這扇門我們便可以了解到詩歌的內在意蘊。劉熙載在《藝概�6�1詞曲概》中說:「眼乃神光所聚」,這表明「詩眼」是全詩神韻的集中表露。所謂「詩眼」,是一首詩或一句詩中最精彩最關鍵的詞句。教師在進行詩歌教學時,應該讓學生主動去尋找詩眼,抓住詩眼,由此切入有助於了解全詩立意。詩眼有「句之眼」和「篇之眼」兩種,「句之眼」通常是一個字或一個詞,而這些字詞又多為動詞,因為動詞能表現事物的發展變化、矛盾斗爭,最能體現詩的意境。如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有「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一句,其中「擊」、「翔」二字有力的展現了作者的頑強鬥志,這兩個字自然成為了詩眼。另外,還有不少以形容詞或數詞為詩眼的,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篇之眼」就是全篇最為傳神的詩句。像鄭愁予的《錯誤》,其中「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一句即為全詩的精華所在。 可見,鑒賞詩歌時抓住詩眼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好地認識了詩眼,對全詩的了解也就抓住了重點,另外詩眼多為名句琅琅上口,我們還能叢中感到審美愉悅。 2.從語言切入再好的詩歌內容也是藉助語言來表達的,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歌的魅力就是語言的魅力。古人講究煉字煉句,就是對詩歌語言的錘煉。因此,教師在教詩時與其要求學生空洞地概括大意歸納主題,還不如先問他們喜歡哪些句子、比喻和描寫,好的詩句必然會吸引或打動學生。教詩就要喚醒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把他們的關注力集中到詩的語言本身。例如《再別康橋》為什麼流傳至今為多數人喜愛,不正是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類優美的句子打動人心。再比如海子的「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句引起了多少人的喜愛和討論。這些都說明了語言本身的魅力和耐人尋味之處,在體味到語言的魅力後,感受到詩中的情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了。3.由意象切入意境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古人以為意是內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體的物象,意源於內心並藉助於象來表達,象其實是意的寄託物。而「意境」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聯綴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意象是鑒賞古詩的一個重要切入點,我們要體會詩歌中的優美意境,可以通過意象的分析進入其中。比如舒婷的《致橡樹》中選取木棉和橡樹兩個主要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愛情觀,而裴多菲的《我願意是急流》卻用了相對的幾個意象來表達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愛情觀。對詩的解讀離不開對意象本身的把握,詩的創造力、想像力、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引導學生從詩歌意象創造的總體氛圍中去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啟迪讀者的東西,通過意象去理解意境,這是個有一定難度的過程,教師要巧妙運用各種方法來完成,比如說藉助於聯想和想像。誦讀和鑒賞是詩歌教學的兩個基本又重要的策略,無論是對老師的教,還是對學生的學,都要抓好這兩方面。誦讀是鑒賞的基礎,鑒賞是誦讀的深入,只有二者有機結合,我們在詩歌教學中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才能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叄』 古詩詞的教學方法有幾種
(一)以讀促悟
以讀促悟指的是以讀圖為主讀詩為輔,讀生活貫穿於讀圖和讀詩之中。經過實踐,本人發現詩歌從讀圖入手,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把握全詩的內容,更好的領會詩歌的精髓;再以讀詩為輔,在讀圖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體會用自己的節奏讀出詩歌的韻律,在讀詩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用普通話,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家鄉話,只要他們能夠很好的把握詩歌中的韻味即可。而這些都是要建立在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先好好地備一下學生,在必要的時刻還要好好的體驗一下農村生活,這樣能夠在授課的時候才能夠更好的引導學生。
(二)以演入境
傳統教學中的「演」就是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表演再現詩歌里所寫的全部內容,這樣的表演注重的是學生的模仿表演能力,學生表演得像就行了,但我們知道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是帶著自己的個人體驗的,因而我們在古詩詞教學中的「演」應是指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詩歌的領會進行表演,從而表現出自己所理解的詩歌所要表達的情境,表演的時候學生可以就其中的某一方面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全部表演,這樣能夠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比如學生覺得詩歌中最主要的是主人公的心情,那麼學生可以加入現代的元素進行表演,不一定要回歸古代,回歸詩人當時的生活情境,這對於小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既然生活在現代,我們為什麼不讓學生用現代的元素把詩歌的精華給表現出來呢?這樣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以找促思
「以找促思」其實就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通過引導學生找相同主題的詩歌進行比較學習,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更好的把握詩歌主旨。這里的「找」不僅是指教師找還指學生的找。
(四)以評促升華
以評促升華主要是在學習古詩詞時讓學生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價,在觀點的碰撞中加深對詩歌主題的理解。對他人的觀點、看法進行評價,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一種心靈的訴說,而這正好是農村學生的最大弱點,因為他們不會評也不敢評,而這種評也是鄉村教師經常忽視的。
(五)以寫促悟
所謂「以寫促悟」是指教師在授完整首詩歌的時候,給一定的時間或布置課外作業讓學生以散文或者以現代詩的方式寫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感悟,從而促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而且能夠真正達到學以致用。實踐證明,這樣的寫作可以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詩歌主旨,更深入地感悟到古詩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提高寫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肆』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現代詩教學
以駱賓王《詠鵝》一詩為例。在教學中不妨可以設計一個「詩畫」相結合的環節,逐步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一層一層撥開文字的外衣,共同尋找隱藏著的美。課堂中,教師可以將事先准備好的三副畫展示於學生面前。根據畫幅引出課題《詠鵝》,並設疑:這三幅畫中只有一幅畫才是駱賓王《詠鵝》中描寫的那隻鵝,你們想知道是哪一幅嗎?——引導學生自由讀詩,試著理解詩意。學生闡述自己對正確畫面理解同時,正是教師一步一步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驗文本,感受詩情的過程。學生探索「三美」的過程,同時也幫助了學生醞釀了情感,為朗讀做好情感的鋪墊。
①曲項向天歌(為什麼歌唱?歌唱什麼?)——學生在想像中說句——在想像中感受到快樂——有感而發的朗讀。
②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試著讓學生描述想像中白鵝在水中嬉戲的情景——想像說句——指導朗讀)可提供的句式訓練,例如:
句式一:你瞧!它的羽毛多呀,就像!
(例:你瞧!它的羽毛多白呀,就像白色的雲朵飄浮在藍天上。……)
句式二:你看!它的腳掌多呀,就像!
(例:你看!它的腳掌多紅呀,就像火紅的楓葉在風中舞動。……)
句式三:快看哪!它真像。
(例:快看哪!它多像一隻潔白的小船浮在碧綠的水面上,兩把紅色的小船槳輕輕地劃動著清清的河水,多美啊!)
在引導中注意把握《詠鵝》中隱藏著的三個「美」。
①「形體美」——曲項
②「音樂美」——向天歌
③「色彩美」——白毛、紅掌(綠水清波)
(水「綠」,水「清」都是對白鵝美的一種襯托,也可以借機誘發學生們對小動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通過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句去理解把握詩意,由局部到整體的感知,在想像說句的基礎上挖掘詩歌中蘊藏著的美,從而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到文字的魅力所在。學生深入文本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們逐步接近「美」的過程。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情感積累,在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中逐一得到了發揮與展現。在此番與「美」的較量之後,讓學生再次朗讀這首古詩,相信一定能將鵝的美,鵝的自在,鵝的快樂,以及對事物的熱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習古詩,從而又跳出古詩;感受美好,從而又衍生出美好。這就是我們應該給予學生的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語言的魔幻,在親近文字的行進過程中一次一次地讓學生體會到熠熠生輝的不僅僅是書本的語言,更是來源於自己內心的聲音,這聲音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聲的。因為潤物的恰恰是無聲的。
『伍』 怎樣進行現代詩的教學
1. 通讀,問學生能理解多少;
2. 解析意象;
3. 分析情感;
4. 講解詩歌所屬的流派,使用的技巧;
5. 批判,這首詩不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