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企業內部控制方法有哪些
一、企業內部控制方法:組織規劃控制
組織規劃是對企業組織機構設置、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控制。企業組織機構有兩個層面:一是法人的治理結構問題,涉及董事會、監事會、經理的設置及相關關系,二是管理部門設置及其關系,對財務管理來說,就是如何確定財務管理的廣度和深度,由此產生集權管理和分級管理的組織模式。職務分工主要解決不相容職務分離。所謂不相容職務分離是指那些由一個人擔任,即可能發生錯誤和弊端又可掩蓋其錯誤和弊端的職務。企業內部主要不相容職務有:授權批准職務、業務經辦職務、財產保管職務、會計記錄職務和審核監督職務。這五種職務之間應實行如下分離:
(1)授權批准職務與執行業務職務相分離。
(2)業務經辦職務與審核監督職務分離。
(3)業務經辦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分離。
(4)財產保管職務與會計記錄職務分離。
(5)業務經辦職務與財產保管職務相分離。
要建立健全組織規劃控制,目前必須解決兩個問題: (1)設立管理控制機構。例如,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中依據自身經營特點設立了審計委員會、價格委員會、報酬委員會等就是完善內部控制機制的有益嘗試。機構設置因單位的經營特點和經營規模而異,很難找到一個通用模式。比如設立價格委員會的企業大都是規模很大、採用集中采購方式且采購價格變動較大的企業,這些企業設立價格委員會能夠有效加強采購環節的價格監督與控制。再比如,對於規模大、技術含量很高、高知人員雲集、按勞取酬的企業,通過設立報酬委員會進行管理層持股及股票期權問題研究,能夠提高報酬計劃按勞取酬科學性、加強報酬計劃執行中的透明度和監控力度。(2)推行職務不兼容制度,杜絕高層管理人員交叉任職。交叉任職主要體現在董事長和總經理為一人,董事會和總經理班子人員重疊。在上市公司中,這一問題雖有了較大的改變,但從公司制企業的總體上看,仍普遍存在。這種交叉任職的後果是董事會與總經理班子之間權責不清、制衡力度銳減。關鍵人大權獨攬,一人具有幾乎無所不管的控制權,且常常集控制權、執行權和監督權於一身,並有較大的任意性。交叉任職違背了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必然帶來權責含糊,易於造成辦事程序由一個人操縱的現象出現。事實上,資金調撥、資產處置、對外投資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重要原因之一在於交叉任職,董事會缺乏獨立性。因此,建立內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組織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方面做到董事長和總經理分設、董事會和總經理班子分設,避免人員重疊。
二、企業內部控制方法:授權批准控制
授權批準是指企業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授權批准以便進行控制,授權批准按其形式可分為一般授權和特殊授權。所謂一般授權是指對辦理常規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授權時效性較長;而特殊授權是對辦理例外業務時權力、條件和責任的規定,一般其時效性較短。不論採用哪一種授權批准方式,企業必須建立授權批准體系,其中包括:(1)授權批準的范圍,通常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都應納入其范圍。(2)授權批準的層次,應根據經濟活動的重要性和金額大小確定不同的授權批准層次,從而保證各管理層有權亦有責。(3)授權批準的責任,應當明確被授權者在履行權力時應對哪些方面負責,應避免責任不清,一旦出現問題又難咎其責的情況發生。(4)授權批準的程序,應規定每一類經濟業務審批程序,以便按程序辦理審批,以避免越級審批、違規審批的情況發生。單位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相應職權,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經濟業務。
三、企業內部控制方法:會計系統控制
會計系統控制要求單位必須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等法規,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建立嚴密的會計控制系統。會計系統控制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管理規范和監督制度,且要充分體現權責明確、相互制約以及及時進行內部審計的要求。(2)統一會計政策,盡管國家制定了統一的會計制度,但其中某些會計政策是可選的。因此,從企業內部管理要求出發,必須統一執行所確定的會計政策,以便統一核算匯總分析和考核,企業會計政策可以專門文件的方式予以頒布。(3)統一會計科目,在實行國家統一一級會計科目的基礎上,企業應根據經營管理需要,統一設定明細科目,特別是集團性公司更有必要統一下級公司的會計明細科目,以便統一口徑,統一核算。(4)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與方法,遵循會計制度規定的各條核算原則,使會計真正實現為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和管理提供信息、為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提供信息、為企業外部各有關方面了解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標。
四、企業內部控制方法:全面預算控制
全面預算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為達到企業既定目標編制的經營、資本、財務等年度收支總體計劃,從某種意義上講,全面預算也是對企業經濟業務規劃的授權批准。全面預算控制應抓好以下環節:
(1)預算體系的建立,包括預算項目、標准和程序。(2)預算的編制和審定。(3)預算指標的下達及相關責任人或部門的落實。(4)預算執行的授權。(5)預算執行過程的監控。 (6)預算差異的分析與調整。(7)預算業績的考核。全面預算是集體性工作,需要企業內各部門人員的相關合作。為此,有條件的企業應設立預算委員會,組織領導企業的全面預算工作,確保預算的執行。
五、企業內部控制方法:財產保全控制
財產保全控制包括:(1)限制直接接觸,限制直接接觸主要指嚴格限制無關人員對實物資產的直接接觸,只有經過授權批準的人員才能夠接觸資產。限制直接接觸的對象包括限制接觸現金、其他易變現資產與存貨。(2)定期盤點,建立資產定期盤點制度,並保證盤點時資產的安全性。通常可採用先盤點實物,再核對賬冊來防止盤盈資產流失的可能性,對盤點中出現的差異應進行調查,對盤虧資產應分析原因、查明責任、完善相關制度。(3)記錄保護,應對企業各種文件資料(尤其是資產、財務、會計等資料)妥善保管,避免記錄受損、被盜、被毀的可能。對某些重要資料應留有後備記錄,以便在遭受意外損失或毀壞時重新恢復,這在當前計算機處理條件下尤為重要。(4)財產保險,通過對資產投保(如火災險、盜竊險、責任險或一切險)增加實物受損補償機會,從而保護實物的安全。 (5)財產記錄監控,對企業要建立資產個體檔案,資產增減變動應及時全面予以記錄。加強財產所有權證的管理,改革現有低值易耗品等核銷模式,減少備查簿的形式,使其價值納入財務報表體系內,從而保證賬實的一致性。
六、企業內部控制方法:人力資源控制
對於作為經濟運行的微觀基礎的企業而言,人力資源要素的數量和質量狀況,人力資源所具有的忠誠、向心力和創造力,是企業興旺發達的活力和強大推動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調動企業人力資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人力資源的潛能,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中心任務。人力資源控制應包括:
(1)建立嚴格的招聘程序,保證應聘人員符合招聘要求。
(2)制定員工工作規范,用以引導考核員工行為。
(3)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幫助其提高業務素質,更好地完成規定的任務。
(4)加強和考核獎懲力度,應定期對職工業績進行考核,獎懲分明。
(5)對重要崗位員工(如銷售、采購、出納)應建立職業信用保險機制,如簽訂信用承諾書,保薦人推薦或辦理商業信用保險。(6)工作崗位輪換,可以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工作崗位輪換,通過輪換及時發現存在的錯弊情況。同時也可以挖掘職工的潛在能力。(7)提高工資與福利待遇,加強員工之間的溝通,增強凝聚力。
七、企業內部控制方法:風險防範控制
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風險。風險控制要求單位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控制。企業風險評估主要內容有:(1)籌資風險評估,如企業財務結構的確定、籌資結構的安排、籌資幣種金額及期限的制定、籌資成本的估算和籌資的償還計劃等都應事先評估、事中監督、事後考核。(2)投資風險評估,企業對各種債權投資和股權投資都要作可行性研究並根據項目和金額大小確定審批許可權,對投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負面因素應制定應對預案。(3)信用風險評估,企業應制定客戶信用評估指標體系,確定信用授予標准,規定客戶信用審批程序,進行信用實施中的實時跟蹤。信用活動規模大的企業,可建立獨立信用部門,管理信用活動、控制信用風險。(4)合同風險評估,企業就建立合同起草、審批、簽訂、履行監督和違約時採取應對措施的控制科學試驗,必要時可聘請律師參與。風險防範控制是企業一項基礎性和經常性的工作,企業必要時可設置風險評估部門或崗位,專門負責有關風險的識別、規避和控制。
八、企業內部控制方法:內部報告控制
為滿足企業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企業應當建立內部管理報告體系,全面反映經濟活動,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內部報告體系的建立應體現:反映部門經管責任,符合例外管理的要求,報告形式和內容簡明易懂,並要統籌規劃,避免重復。內部報告要根據管理層次設計報告頻率和內容詳簡。通常,高層管理者報告時間間隔時間長,內容從重、從簡;反之,報告時間間隔短,內容從全、從詳。常用的內部報告有:(1)資金分析報告,包括資金日報、借還款進度表、貸款擔保抵押表、銀行賬戶及印鑒管理表等。(2)經營分析報告。(3)費用分析報告。(4)資產分析報告。(5)投資分析報告。(6)財務分析報告等。
⑵ 畢業論文---關於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研究,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寫
2、全面性原則 所謂全面控制原則就是指,凡屬應予控制的經濟事項,特別是那些具有固定風險的經濟事項均應設計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予以嚴密控制。所謂固定風險又叫原發性風險,即在無內部控制制度的情況下經濟事項本身客觀上存在發生錯弊的可能性。如不加以控制就會導致固定風險變成發生錯弊的現實。為防止錯弊行為發生,確保經濟管理沿著正常的軌道運行,確保資產安全完整和經濟信息事實可靠,凡具有固定的經濟事項均應設計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予以控制,這是建立和設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 3、相互制約的原則 相互制約的原則就是指:凡辦理具有固定風險的經濟事項涉及的不相容職務應嚴格分離,不準由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獨斷,而應實行相互監控的原則。所謂不相容職務就是在辦理財政、財務收支等經濟事項或核算過程中所涉及的兩個或兩個以上職務,如由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獨斷,既易發生錯弊,又能自行加以掩蓋的職務。凡屬具有固定風險的經濟事項涉及的不相容職務,如不予以分離而由一個人或一個部門獨斷,就等於沒有任何控制。沒有相互制約就沒有科學嚴密的內部控制,一切控制目標均難以實行。所以,相互制約原則是建立和設計內部控制制度應遵循的核心原則。設計時的具體做法是,凡屬具有固定風險的經濟事項或會計核算所涉及的不相容職務均應予以分離,並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設計相互監控制約的關系予以嚴格控制。所謂縱向制約關系就是凡屬辦理具有固定風險的經濟事項或賬務處理均應由上下兩級參加核查簽署,而從縱向上所形成的相互監控制約關系;所謂橫向制約關系就是凡屬辦理具有固定風險的經濟事項或賬務處理均應由無隸屬關系的兩個部門或兩人參加核查簽署,而從橫向上所形成的相互監控制約關系。如有人妄圖作弊就必須上下左右串通一氣方能得逞。巨大的暴露風險將使作弊者望而卻步。如發生無意識的差錯,也易於及時發現和糾正,從而防止錯弊行為的發生,達到科學嚴密控制的目的。 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內容 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內容就是指設計一項內部控制制度應具備的基本要素。這是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評價和檢查的客觀標准之一。科學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應具備以下基本要素: 1、科學分工、明確職責 科學分工是實現科學管理與控制的前提。現代再生產活動和企業經營管理及核算十分復雜,均不可能由一個人或一個部門完成。特別是辦理具有固定風險所涉及的不相容職務尤其應予分離。按分工予以縱橫監控,規定職責,相應授權,使之做到有職、有責、有權,從而實現各盡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合作,相互制約,才能達到科學控制的目的。所以,科學分工,明確職責,相應授權是建立和設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素。 2、確定目標、重視環節 具體控制目標是某類或某項內部控制制度的目的。無目的的控制是盲目而毫無意義的。因此,應將內部控制的總目標予以分解,落實於所建立的各類控制制度之中,藉以保證內控制度總目標的實現。比如,內部會計控制和內部管理控制,內部會計控制中各項會計業務控制和會計核算本身的控制,其控制目標是不一樣的。因此,按控制的分工,確定各自控制的基本目標是設計某類或某項內部控制制度時應具備的第二個基本要素。 3、建立程序、明確許可權 設計應填制的憑證記錄或其他載體,並按相互制約、縱橫檢控原則設計檢查、審批的簽署手續。明確誰經辦、誰初審、誰復審、誰終審,做到分工明確、職責許可權清楚。從而實現縱橫檢控,責任明確,信息有據之目的。 4、嚴加核對、形成勾稽 尤其是對會計等經濟信息是否准確可靠,必須建立應有的檢驗制度。主要包括賬證、賬賬、賬表以及表與表的核對檢驗等。例如,為了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規定物資保管員對每項物資進行收付後,都要實行永續盤存辦法核對庫存帳實,還要對財產物資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以保證帳、卡、物相符或及時處理發生的差錯。又如,現金出納員要在每日下班前結帳,清點庫存現金,遇有差錯要及時報告,會計主管人員還要經常檢查出納員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庫存現金及金庫管理情況。上述所做的這些工作,都強調了核對的重要性,目的是確保有關經濟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可靠性。 5、檢查考核、獎懲嚴明 這是保證所建立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得以貫徹執行的必要措施。如果執行與不執行一個樣,執行得好與不好一個樣。好的不能得到應有的表彰和鼓勵,不執行和執行得差的不予懲罰,就起不到獎優懲劣的作用,再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會流於形式,並會妨礙內部控制制度發揮作用。所以,一項科學的內控制度,建立必要的檢查、考核和獎懲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分析 內部控制制度健全而有效是衡量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標志,通過實踐得出的結論是: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下面,我想利用「亞細亞」和「湘纜廠」為例子作一說明。 (一)「亞細亞」的興衰分析 亞細亞曾是聞名全國的商場,該商場於1989年5月開業,之後僅用7個月時間就實現銷售額9000萬元,1990年達1.86億元,實現稅利1315萬元,一年就跨入全國50家大型商場行列。從1993年起,鄭州亞細亞集團(簡稱鄭亞集團)以參股的形式投資10億多元,先後在河南省內建立了四家亞細亞連銷店,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很多參股公司,還有遍布全國各地的「仟村百貨」。亞細亞在全國商場中第一個設立迎賓小姐、電梯小姐,第一個設立琴台,第一個創立自己的儀仗隊,第一個在中央電視台做廣告。當年的亞細亞以其在經營和管理上的創新創造了一個平凡而奇特的現象——「亞細亞現象」。一時間,「亞細亞現象」、「亞細亞沖擊波」,包括「中原之行哪裡去」的廣告詞和亞細亞小姐甜美的微笑,像陽光一樣輻射全國各地,來自全國30多個省市的近200個大中城市的黨政領導、商界要員來到亞細亞參觀學習。然而,1998年8月15日,鄭亞商場悄然關門!面對這殘酷的事實,人們眾說紛紜。我認為,導致亞細亞倒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內部控制的極端薄弱是促成其倒閉的主要原因之一。 參考資料:http://learn.bit.e.cn/ycxt/bylw/data/ny-kjx-zhangyantai.doc
⑶ 內部控制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奧古特國際機構的專家數次前往美國和日本考察。關於日本和美國的產業組織,產業布局,產業結構,產業政策到產業集群的聯動。以及城市經濟管理等研究一直都在進行著系統化的研討。
奧古特國際機構一直致力於中國產業發展研究,企業戰略管理規劃,使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中始終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機構建立有龐大的專家顧問網路,與眾多國內外企業家、經濟學家、管理專家、政府官員、技術專家等建立和保持著良好的知識網路關系,建立和積累了豐富的行業資料庫和咨詢案例庫。在企業運營管理、區域戰略規劃、高科技園區發展、產業發展戰略和信息化規劃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成功咨詢策劃經驗,在行業內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
奧古特智慧團隊里擁有國際國內的行業專家、教授、博士和業內資深人士組成.成員不僅有豐富的咨詢經驗和跨國企業高級管理的職業背景,而且對品牌營銷管理咨詢有著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骨幹成員均經過多重誠信考驗。並榮獲國際國內多項大獎。
奧古特智慧團隊成員特長:熟悉國際慣例和中國國情.專業涉及到國際經濟、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統計財務、金融投資、新聞、美術、廣告設計和產品包裝等領域,是復合型專業互補的組織結構。由此,更加能夠確保我們在全案咨詢策劃過程中專業細節的嚴謹性和項目規劃的完整性的深刻把握,以至最終項目導入後執行力的有效發揮。
奧古特國際機構在中國上海的專業咨詢隊伍,80%來自國內外一流大學和知名學府的博士、碩士、MBA和本科院校,且有6年以上咨詢從業經歷。同時,還擁有國內外高校研究機構廣泛的專家資源網路、市場調研和創意影視等戰略合作夥伴。這又將保障我們的大型項目在高標准,高水平和高質量的前提下全程縱深的展開。服務有上海大眾汽車產業研究;安利(中國)戰略管理;上海浦東新市鎮規劃;上海浦東金橋產業優化和功能區戰略規劃等大型項目。
⑷ 內部控制評價方法有哪些
從內部控制評價本身以及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主要存在詳細評價法和風險基礎評價法兩種方法。
詳細評價法
在《企業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中,COSO指出,確定某一內部控制系統是否有效是一種在評估五個要素是否存在以及是否有效發揮作用基礎上的主觀判斷,這些要素也是有效內部控制的標准。COSO還指出,認定一個主體的企業風險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對八個構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運行進行評估的基礎之上所作的判斷,構成要素也是判定企業風險管理有效性的標准。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2003年6月通過的實施SOX法案404節的規則(SEC,2003)以及後來發布的管理層評價指南中,都強調內部控制評價的程序必須足以既能評價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設計,又能測試運行的有效性。因此,遵循這個思路,很多企業和事務所都曾經採用過詳細評價法。這種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以內部控制框架或標准為參照物,根據內部控制框架的構成要素是否存在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有效性,測試內部控制的運行有效性,最後綜合設計和運行的評價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總體評價,評估內部控制目標實現的風險,判斷是否存在重大漏洞(material weaknesses,MW),確定內部控制是否有效。
風險基礎評價法
企業內部控制的另一種思路和方法不是從控制到風險,而是從風險到控制,即從內部控制相關目標實現的風險到內部控制。首先,要評估相關目標實現的風險;其次,識別和確定企業充分應對這些風險的內部控制是否存在,即評價內部控制的設計應對相關目標實現風險的有效性;第三,識別和確定內部控制運行有效性的證據,評價現有的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運行;最後,對控制缺陷進行評估,判定是否構成實質性漏洞,確定內部控制是否有效。對於不同的目標來說,目標風險的含義、內部控制重大漏洞的含義是不相同的,在評價每一類目標時都需要做具體設定。
《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第十五條規定,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組對被評價單位進行現場測試時,可以單獨或者綜合運用個別訪問、調查問卷、專題討論、穿行測試、實地查驗、抽樣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充分收集被評價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是否有效的證據,按照評價的具體內容,如實填寫評價工作底稿,研究分析內部控制缺陷。
1.個別訪問法
個別訪問法主要用於了解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在企業層面評價及業務層面評價的了解階段經常使用。訪問前應根據內部控制評價需求形成訪談提綱,撰寫訪問紀要,記錄訪問的內容。為了保證訪談結果的真實性,應盡量訪談不同崗位的人員以獲得更可靠的證據。如分別訪問人力資源部主管和基層員工,公司是否建立了員工培訓長效機制,培訓是否能滿足員工和業務崗位需要?
2.調查問卷法
調查問卷法主要用於企業層面評價。調查問卷應盡量擴大對象范圍,包括企業各個層級員工,應注意事先保密性,題目盡量簡單易答(如答案只需為「是」、「否」、「有」、「沒有」等等)。比如你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是否認同?你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否有信心?
3.穿行測試法
穿行測試法是指在內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選取一筆交易作為樣本,追蹤該交易從最初起源直到最終在財務報表或其他經營管理報告中反映出來的過程,即該流程從起點到終點的全過程,以此了解控制措施設計的有效性,並識別出關鍵控制點。如針對銷售交易,選取一批訂單,追蹤從訂單處理一-核准信用狀況及賒銷條款一-填寫訂單並准備發貨一-編制貨運單據一-訂單運送/遞送追蹤至客戶或由客戶提貨-一開具銷售發票一-復核發票的准確性並郵寄/送至客戶一-生成銷售明細賬一-匯總銷售明細賬,並過賬至總賬和應收賬款明細賬等交易的整個流程,考慮之前對相關控制的了解是否正確和完整,並確定相關控制是否得到執行。
4.抽樣法
抽樣法分為隨機抽樣和其他抽樣。隨機抽樣是指按隨機原則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其他抽樣是指人工任意選取或按某一特定標准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使用抽樣法時首先要確定樣本庫的完整性,即樣本庫應包含符合控制測試的所有樣本;其次要確定所抽取樣本的充分性,即樣本的數量應當能檢驗所測試的控制點的有效性;最後要確定所抽取樣本的適當性,即獲取的證據應當與所測試控制點的設計和運行相關,並能可靠地反映控制的實際運行情況。
5.實地查驗法
實地查驗法主要針對業務層面控制,它通過使用統一的測試工作表,與實際的業務、財務單證進行核對的方法進行控制測試。如實地盤點某種存貨。
6.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指通過數據分析,識別評價關注點的方法。數據分析可以是與歷史數據、行業(公司)標准數據或行業最優數據等進行比較。比如針對具體客戶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進行橫向或縱向比較,分析存在異常的應收客戶款,進而對這些客戶的賒銷管理控制進行檢查。
7.專題討論法
專題討論法主要是集合有關專業人員就內部控制執行情況或控制問題進行分析,既可以是控制評價的手段,也是形成缺陷整改方案的途徑。對於同時涉及財務、業務、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控制缺陷,往往需要由內部控制管理部門組織召開專題討論會議,綜合內部各機構、各方面的意見,研究確定缺陷整改方案。
在實際評價工作中,以上這些方法可以配合使用。此外,還可以使用觀察、檢查、重新執行等方法,也可以利用信息系統開發檢查方法,或利用實際工作和檢查測試經驗。對於企業通過系統採用自動控制、預防控制的,應在方法上注意與人工控制、發現性控制的區別。
⑸ 單位內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包括哪些
(1) 明確合理的職責分工制度。
(2) 嚴格的審批檢查制度。
(3) 健全的會計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
(4) 嚴密的保管保衛制度。
(5) 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
(6) 勝任的工作人員。
由於內部控制制度的嚴密程度直接決定著被審單位提供的會計數據和其他經濟資料的可靠性,現代審計總是把被審單位現行的內部控制制度當作審查的起點和重點,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調查、核實和評價確定審計工作的范圍、深度和側重點。
(5)內部控制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內部控制的基本目標是確保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資產的安全性、經營信息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
1.有助於管理層實現其經營方針和目標。內部控制由若干具體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組成,它們首先是為了實現管理層的經營方針和目標而設計的。內部控制可以說滲透於一個單位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單位內存在經營活動和經營管理的環節,就需要有相應的內部控制。
2.保護單位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保護資產一般指對本單位的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商品、產品以及其他重要實物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進行保護。
3.保證業務經營信息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對一個單位的管理層來說,要實現其經營方針和目標,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報告及時地佔有準確的資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⑹ 內部控制學科的研究對象是什麼
摘要 控制論名詞解釋1、什麼事開閉環系統?1.1、開環控制系統(open-loopcontrolsystem)是指:被控對象(溫度、壓力、流量、液位、分析)的輸出對控制器(controller)的輸出沒有影響。在這種控制系統中,不依賴將被控量返送回來以形成任何死循環迴路。1.2、閉環控制系統(closed-loopcontrolsystem)是指:系統被控對象的輸出(被控制量)會返送回來影響控制器的輸出,形成一個或多個死循環2、什麼事正負反饋?所謂正負反饋是針對閉環系統而言,負反饋:若反饋信號(4~20mA)與系統給定值信號(4~20mA)相反,則稱為負反饋(Negativefeedback),若極性相同,則稱為正反饋。一般閉環系統(死循環系統)均採用負反饋。3、階躍影響將一個階躍輸入加到系統上時,系統的輸出。穩態誤差是指系統的響應進入穩態後,系統的期望輸出與實際輸出之差。4、什麼事調節閥的正負作用?氣電開為正作用,反之負作用。5、什麼事PID?PID各有什麼作用?PID的整定方法有幾種?分別如何整定?P:比例I:積分D:微分。①比例調節:調節作用快,系統一出現偏差,調節器立即將偏差放大1/P倍輸出。系統存在余差比例帶越大,過度過程越平穩,但余差越大,比例帶越小,過度過程易振盪,比例帶太小時,就可能出現發散振盪。比例控制是一種最簡單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器的輸出與輸入誤差信號成比例關系。當僅有比例控制時系統輸出存在穩態誤差(Steady-state-error)。②積分:積分調節作用的輸出變化與輸入偏差的積分
⑺ 會計內部控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內部會計控制包括八個主要方法: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授權批准制度、會計系統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全控制、風險控制、內部報告控制和電子信息技術控制。
《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
第四章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
第十九條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控制要求單位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設置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許可權,形成相互制衡機制。
不相容職務主要包括:授權批准、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職務。
第二十條授權批准控制要求單位明確規定涉及會計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準的范圍、許可權、程序、責任等內容,單位內部的各級管理層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必須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
第二十一條會計系統控制要求單位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適合本單位的會計制度,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建立和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
第二十二條預算控制要求單位加強預算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項目,建立預算標准,規范預算的編制、審定、下達和執行程序,及時分析和控制預算差異,採取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
預算內資金實行責任人限額審批,限額以上資金實行集體審批。嚴格控制無預算的資金支出。
第二十三條財產保全控制要求單位限制未經授權的人員對財產的直接接觸,採取定期盤點、財產記錄、賬實核對、財產保險等措施,確保各種財產的安全完整。
第二十四條風險控制要求單位樹立風險意識,針對各個風險控制點,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系統,通過風險預警、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分析、風險報告等措施,對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進行全面防範和控制。
第二十五條內部報告控制要求單位建立和完善內部報告制度,全面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第二十六條電子信息技術控制要求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同時要加強對財務會計電子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數據輸入與輸出、文件儲存與保管、網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7)內部控制的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內部管理控制由組織的計劃和主要與經營效率和堅持經營政策相關、通常只和財務記錄間接相關的所有方法和程序組成,一般包括統計分析、工時和操作的研究、業績報告、雇員的培訓計劃和質量控制等控制手段。
內部管理控制包括組織規劃以及實施管理計劃和經營控制的所有方法與程序以及與管理當局進行經濟業務授權的決策過程有關的程序和記錄。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指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關的控制。它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加強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
⑻ 內部控制評價方法有哪些
內部控制評價的方法
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檢查評價工作過程中,應當根據評價內容和被評價單位具體情況,綜合運用個別訪談、調查問卷、專題討論、穿行測試、實地查驗、抽樣和比較分析等方法,廣泛收集被評價單位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是否有效的證據。評價方法的選擇應當有利於保證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證據的充分性是指獲取的證據能夠為形成內部控制評價結論提供合理保證;證據的適當性是指獲取的證據與相關控制的設計與運行有關,並能可靠地反映控制的實際狀況。
(一)個別訪談法
個別訪談法主要用於了解企業及其所屬單位內部控制的基本情況。評價人員在訪談前應根據內部控制評價目標和要求形成訪談提綱,如有必要可先提供被訪談人員進行准備,被訪談人員主要為單位領導、相關機構負責人或一般崗位員工。評價人員在訪談工作結束後應撰寫訪談紀要,如實記錄訪談的內容。
(二)調查問卷法
調查問卷法常見於內部環境評價。調查問卷一般包括填列項目、控制描述和支持性文檔等內容。其中,「填列項目」基於企業實際情況,明確被評價單位或對象需要填列的內部控制評價內容;「控制描述」是指被評價單位或對象針對評價內容,考慮是否存在相關的控制,並如實填寫相關控制的設計與運行情況;「支持性文檔」要求被評價單位或對象列示相關控制所涉及的支持性文檔,如對領導層是否重視內控工作進行評價,需要列示有關會議紀要、審閱記錄等文檔;對企業文化進行評價,需要列示企業文化手冊、員工行為守則等文檔。
(三)專題討論法
專題討論法通常用於控制活動評價,是指通過召集與業務流程相關的管理人員就業務流程的特定環節或某類具體問題進行討論及評估的一種方法。專題討論法既是一種常見的控制評價方法,也是形成缺陷整改方案的重要途徑。對於同時涉及財務、業務、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控制缺陷,往往需要由內部控制專職機構組織召開專題討論會議,綜合內部各機構、各方面的意見,研究確定缺陷整改方案。
(四)穿行測試法
穿行測試法是指在內部控制系統中任意選取一筆交易作為樣本,追蹤該交易從最初起源直到最終在財務報表或其他經營管理報告中反映出來的過程,即該流程從起點到終點的全過程,以此來了解整個業務流程狀況,識別出其中的關鍵控制環節,評估相關控制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
(五)實地查驗法
實地查驗法是指企業對財產進行盤點、清查,以及對存貨等實物資產的出入庫環節進行現場查驗,主要用於對資產安全性目標的實現情況所作的評價。實地查驗法通常應與抽樣法結合運用。企業對財產進行實地查驗,需要制定統一的測試工作表,並從特定的樣本庫中抽取若干測試樣本,與業務記錄、財務單證等進行核對驗證,以此判斷與資產安全目標相關的各項控制的有效性。
(六)抽樣法
抽樣法是指企業針對具體的業務流程,按照業務發生頻率及固有風險的高低,從確定的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業務樣本,對業務樣本的控制水平進行判斷,進而對整個業務流程的內部控制有效性作出評價。抽樣法是控制測試的常用方法,分為隨機抽樣和其他抽樣。隨機抽樣是指按隨機原則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其他抽樣是指人工任意選取或按某一特定標准從樣本庫中抽取一定數量的樣本。應用抽樣法時應注意樣本庫須包含符合測試要求的所有樣本,測試人員首先應對樣本庫的完整性進行確認。
(七)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指通過分析、比較數據間的關系、趨勢或比率等來取得評價證據的方法。企業可以將評價過程中取得的數據與歷史數據、行業標准數據或最優數據等進行比較,找出其中異常波動的情形,並重點對異常區間的內部控制有效性進行檢查評價。
⑼ 內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哪些
內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
1.組織規劃控制。即對單位組織機構設置,職務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的控制。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如會計工作中的會計與出納即屬於不相容職務,需要分離。應當加以分離的職務通常有:授權進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執行某項業務的職務要分離,執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審核該項業務的職務分離,執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記錄該項業務的職務分離,保管某項財產的職務與記錄該項財產的職務分離。不相容職務分離是基於這樣的假設,即兩個人無意識地犯同一個錯誤的可能性很小,而一個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於兩個人。如果突破這個假設,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就不能起到控製作用。二是組織機構的相互控制。一個單位根據經濟活動的需要而分設不同的部門和機構,其組織機構的設置和職責分工應體現相互控制的要求,具體要求是:各組織機構的職責許可權必須得到授權,並保證在授權范圍內的職權不受外界干預;每類經濟業務在運行中必須經過不同的部門並保證在有關部門間進行相互檢查;在對每項經濟業務的檢查中,檢查者不應從屬於被檢查者,以保證被檢查出的問題得以迅速解決。
2.授權批准控制。即指對單位內部部門或職員處理經濟業務的許可權控制。單位內部某個部門或某個職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授權批准才能進行,否則就不能進行。授權批准控制可以保證單位既定方針的執行和限制濫用職權。授權批准有一般授權和特定授權兩種形式。一般授權是對辦理一般經濟業務時權力等級和批准條件的規定,通常在單位的規章制度中予以明確;特定授權是對特定經濟業務處理的權力等級和批准條件的規定,比如,當某項經濟業務的數額超過某部門的批准許可權時,只有經過特定授權批准才能處理。授權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確一般授權與特定授權的界限和責任;其次,要明確每類經濟業務的授權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檢查制度,以保證經授權後所處理的經濟業務的工作質量。
3.預算控制。即對單位各項經濟業務編制詳細的預算或計劃,並通過授權,由有關部門對預算或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控制。預算控制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編制預算必須體現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並明確責權。第二,預算在執行中,應當允許經過授權批准對預算進行調整,以使預算更加切合實際。第三,應當及時或定期反饋預算執行情況。
4.實物控制。即對單位實物安全所採取的控制措施。實物控制的措施主要有:第一,限制接近,以嚴格控制對實物資產及與實物資產有關的文件的接觸,如限制接近現金、存貨等,以保護資產的安全。第二,定期進行財產清查,保證財產實有量與有關記錄一致。
此外,內部控制還有文件記錄控制、業績控制、職工素質控制和內部審計控制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