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鍛煉三頭肌
速鑄超級肱三頭肌 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1054 這個訓練法對肱三頭肌所起的震撼作用是其他任何一種訓練法所無法比擬的。它所起的作用——肱三頭肌的快速生長,連你自己都會驚訝。眾所周知,只有採取多樣化的訓練才能獲得最大的肌肉塊。這里介紹的肱三頭肌訓練法就遵循了這個原理,高次數的繩索訓練和低次數的啞鈴訓練相結合。一些健美運動員也許對肱三頭肌要訓練18組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他們認為肱三頭肌是小肌群,應該被呵護,只要練12組就足夠了,否則會訓練過度。我的回答是:只練這么幾組對肱三頭肌是遠遠不夠的,我需要不斷地、持久地刺激它。 事實上,肱三頭肌是身上最強有力的肌群之一,它能協助三角肌和胸大肌更好地完成動作,從而能舉起你體重2倍的重量。而如此完善的力量組合是無法僅靠3—4個練習就能練出來的。你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去訓練它,刺激它不同的部位,並且運用不同的訓練動作和重量。 我的肱三頭肌訓練是由6個不同的動作組成——4個高次數繩索練習和2個低次數啞鈴練習。這樣訓練是為了避免有任何肱三頭肌的肌纖維被遺漏掉。同時,我又把肱三頭肌的訓練和胸大肌、三角肌安排在同一天。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確保有足夠的精力去訓練胸大肌和三角肌。也許有人會說這會使肱三頭肌訓練過度,可我從未遇到這種問題。事實上肱三頭肌的恢復能力相當好,這樣的安排反而會使肱三頭肌有了充分的「熱身運動」,為高強度訓練做好了准備。 我做所有的肱三頭肌動作都充分伸展。這樣能更好地拉伸肌纖維,以便做頂峰收縮。另外,我每一組訓練都不做到力竭,因為如果每組總是達到極限,那麼當你做最後幾次時,為了完成規定次數,你就無法避免犧牲標准動作來完成訓練,而這是健美運動員的大忌。 以下是我的肱三頭肌訓練計劃: 練習一:站姿「V」把下壓:動作必須規范,不要使身體前後搖晃,也不要用身體的重量往下壓繩。僅僅用肱三頭肌的力量,盡量使雙肘夾緊身體,動作幅度要充分,底部做頂峰收縮。我不採用金字塔增重法則,每一組用相同的重量(3組×30次)。由於保持高次數,所以每組的最後幾次都能感到似乎在用成千磅的重量訓練。 練習二:坐姿單臂啞鈴屈伸:我十分喜歡做這個練習,因為能感覺到全部壓力都集中在肱三頭肌上。練習時採用很大的重量,每組只做6——8次。不做頂峰收縮,因這個練習的目的只是增大肱三頭肌的體積。動作要領:單手舉啞鈴過頭,使手臂緊貼臉部,控制啞鈴慢慢向頭後另一側肩膀下放,保持肘關節外展。 練習三:斜板繩索後屈伸:這是另一個每組30次、做3組的高次數訓練。躺在斜板上,從頭後抓住繩索,感覺壓力在肱三頭肌上,不要使肘關節向前晃動。動作幅度充分,做頂峰收縮,要使肱三頭肌有燒灼感。 練習四:坐姿雙手持鈴後屈伸:這個動作使用較大的重量,次數相應減少,每組6——8次,做3組。用雙手握住一個足夠重的啞鈴,掌心向上,手臂伸直,置啞鈴與頭頂,然後控製做屈伸運動。這個練習肘關節的位置並不重要,因為啞鈴的重量已使肘關節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不可能有太大的移動。同樣,因為重量大,也幾乎不可能做頂峰收縮。但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做練習時應盡量使肱三頭肌充血。 練習五:站姿「V」把後屈伸:身體保持挺直,雙手從頭後握住「V」把,保持肘關節固定。當上臂彎曲到最底部時,要感覺到整個肱三頭肌被拉伸,上臂伸展至頂部時做頂峰收縮。這個練習也做3組×30次。 練習六:曲桿杠鈴雙臂屈伸:這個動作的效果和練習三相同。使用曲杠是為了減少手腕的壓力,以使肱三頭肌更大程度地受到刺激。練習中要盡量避免肘關節向前做牽引動作。動作幅度充分,做頂峰收縮。 這就是我訓練肱三頭肌時做的所有練習。你也許會覺得我訓練過度了,但由於我採用了高次數和大重量交替的方法,因而我獲得了最好的訓練效果 腿肌是人體最強大、厚實的肌肉,要想練好大腿肌,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針對性。 一、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是刺激肌肉生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實踐證明,在大腿肌肉訓練中不同的運動強度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應。 1.90%以上的強度,試舉次數少,總能量消耗少,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雖然肌肉力量增長快,但肌肉體積變化不大。長期進行超強度訓練容易引起受傷或過度訓練,產生消極情緒。這種負荷方式在健美訓練中時有採用,基礎力量差者或訓練水平高者在出現「停滯期」時,適當採用這種練習有助於提高肌肉力量。專業舉重運動員常常採用這種練法,因舉重運動訓練的目的是既要提高肌肉力量又要控制體重增長。 2.80—90%的強度,可使肌肉體積增大。但常採用固定負荷強度的組次數訓練,肌肉容易對訓練產生「適應性」,致使肌肉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 3.60—70%的強度,高次數練習,有利於提高肌肉耐力和肌肉質量,對大肌群的腿部練習只起輔助作用。經常進行刺激強度小的訓練,肌體反應弱,容易出現適應性,不宜長期使用。 在大腿訓練中,我將「重量訓練日」和「輕量訓練日」結合,重量日採用極限重量80—90%的強度完成每組6—8次的訓練,以加深對肌肉的刺激,使大腿肌肉力量和體積增大。輕量日採用極限重量60—70%的強度完成每組12—15次的訓練,目的是發展肌肉的血液供應系統,給肌肉輸送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高次數還能強烈刺激紅肌纖維,促進深層肌肉的增長。變大的肌肉塊又能在隨後的重量日訓練應付更大的重量。高次數訓練不僅能促進肌肉的生長,而且能增強肌肉的耐力和提高肌肉質量。重量日與輕量日在大腿訓練中的比例為3:2,重量日為主,輕量日為輔,輕量日儲存能量,為重量日;中擊更高的運動強度做准備。只有不斷提高運動強度,才能促進肌肉快速生長。「重量日」和「輕量日」的選擇既可根據不同的訓練階段或周期來定,也可根據當天的身體狀態來定。狀態好定為重量日,狀態一般就定為輕量日。這樣更能提高訓練質量。 二、動作選擇 大腿肌的練習動作有杠鈴深蹲(前蹲、後蹲)、半蹲、滑動架深蹲、腿舉、硬拉、箭步蹲、腿彎舉、腿屈伸、挺髖蹲動作等。哪個動作效果最佳,這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訓練水平不同,加上訓練目的不同,動作的選擇自然也不同。總的要求是大腿肌訓練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針對性,不論選擇哪個動作都要從實際出發。初中級訓練水平者還是應以基本動作深蹲為主,尤其是杠鈴深蹲。它是大腿肌肉力量和體積增長最基礎的練習。有人認為半蹲比深蹲好,可用極大的重量,而不擔心膝關節受傷。我的觀點是兩者只能互補,不能取代。因為半蹲是不完全動作,對大腿肌肉的刺激不夠全面。深蹲是完全動作,雖然承受強度比半蹲小,但能使大腿肌肉得到全面刺激,動作更到位,從而使大腿的形狀能更漂亮有型。不論選擇半蹲、深蹲還是腿舉,均應根據訓練目的和效果來決定。若既想通過大強度訓練促進肌肉生長,又想使腿部肌肉練得漂亮完美,則不妨在深蹲結束前以大強度再做2—3組半蹲練習,直至效果滿意為止。假如你覺得深蹲在大腿沒有力竭之前腰背已經疲勞,腿舉比深蹲好,那你也可以在腰背沒有疲勞之前再做2—3組大強度的腿舉,直至大腿力竭為止。 三、多組合訓練原則 當你的訓練水平達到中高級階段或賽前訓練時,要想使大腿肌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就得採用多組合訓練方法。因為長期採用固定訓練內容會使肌肉出現「適應性」,只有變換內容、增加手段,才能加深加大對大腿肌的刺激,使大腿肌獲得新的增長。多組合訓練有三動作組合、四動作組合、五動作組合等循環練習法,組合練習既要有基本動作也要有孤立動作,練習對象既可是相同肌群,又可是相對肌群。 四、循序漸進原則 在健美訓練中雖然增加負荷重量是獲得更快進步的重要途經,但若過度,則會導致破壞技術動作、容易受傷等結果。只有在動作準確的前提下,堅持循序漸進的增重原則,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急於求成必然事倍功半,因為人的生理、生化變化有一個過程。 五、合理的間歇時間 大腿是人體的大肌群,每周最好保持2次訓練(間歇時間48~72小時)。恢復能力強者最多每周練3次,不宜超過3次。訓練次數過多、間歇時間短,大腿肌得不到充分恢復,就容易產生過度疲勞,肌肉僵硬,影響肌肉生長。訓練次數過少,大腿肌得不到應有的刺激、肌肉生長緩慢,效果不佳。 1、為預防受傷,大腿肌練習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包括伸展練習,以提高膝關節、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腿、腰部的功能。 2、每次練習完畢要做整理放鬆運動,以加速消除疲勞,促進體力恢復。方法如騎健身車、小步慢跑等等。參考資料: http://www.yelg.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2971
B. 怎樣鍛煉肱三頭肌
上臂後面凸起的就是肱三頭肌.練好肱三頭肌能使你的手臂肌肉線條清晰. 1.有正反握兩個動作,臉朝上平躺在寬凳上,雙手與肩同寬,緊握杠鈴上舉,然後以肘關節為支點,慢慢的向後彎曲到頭頂,然後用肱三頭肌的收縮力把杠鈴恢復到原位.(每組12-15次). 2、俯身臂屈伸:起始姿勢向前屈體,單手握啞鈴,另一手撐開或一手扶膝後腿上,讓握鈴的上臂貼靠身側,與上體平行。屈肘,讓前臂自然下垂。動作過程上體和上臂保持不動,收縮三頭肌,把前臂向後上方伸,直到臂部完全伸直,同時徹底收縮三頭肌。靜止一秒鍾,再屈肘,讓前臂徐徐下垂到開始位置。呼吸方法: 挺伸前臂時吸氣,下垂時呼氣。 注意要點挺伸前臂時盡可能勿使上臂上下擺動,臂部完全挺直後,還要把手腕往上抬,使三頭肌收縮更徹底。 3、用雙杠臂屈伸運動來刻畫出內側胸肌的線條,打造出馬蹄形的肱三頭肌。在雙杠上做臂屈伸運動時不增加額外的重量。要下降得很低,在獲得充分地伸展之後,將自己支撐起來,在最高點處做頂峰收縮,讓我的肱三頭肌發揮最大的作用。
C. 怎麼樣鍛煉三頭肌
三頭肌訓練:
1、跟訓練胸肌類似的方法,主要說明的是訓練胸肌的同時可以刺激肱三頭肌,當然動作是不一樣的,動作要領:聯系胸肌的卧推方法是寬握,練習肱三頭肌的方法是窄握,向上推,不過發力點是肱三頭肌,不應該是胸肌。
2、訓練肱三頭肌要器械和啞鈴杠鈴相結合,畢竟做杠鈴啞鈴有動作不太規范的時候,動作要領:雙腳並攏,身體上半身向前傾45度,雙手握住器械,用肱三頭肌發力帶動小臂將器械向下移動並貼近身體,大臂保持不動。
3、練習肱三頭肌還有一個與練習背部肌肉類似的劃船動作,但是這個動作大臂不動,動作要領:身體前傾單手扶住長凳,令一隻手拿起啞鈴保持大臂不動,將小臂向後側舉起,舉至與大臂一條線上即可。
4、訓練肱三頭肌的動作總是聯系胸肌有著類似的動作,不過一定要記住發力點不同,刺激的肌肉群也不同,雙桿臂屈伸即聯系胸肌也聯系肱三頭肌,動作要領跟胸肌是一樣的。
5、仰卧杠鈴臂屈伸是非常經典的動作,每每做完,肱三頭肌都會漲到不行,動作要領:仰卧於長凳,雙手持杠鈴,向上舉起,保持大臂不動,小臂向下方彎曲,彎曲至90度即可。
6、再加一個臂屈伸動作,這個可以在家練習,不過有條件還是去健身房,這個動作跟上面結合起來練習效果最佳,動作要領:背身將雙手反放於凳子上,屁股移開板凳,雙腳向前自然放鬆,用三頭肌的力量將身體向地面下放再撐起,連續循環此動作。
7、肱三頭肌的訓練最好在練習完胸肌以後同時練習,那樣刺激的肌肉群會更加深,靜等明天肌肉膨脹吧,注意訓練完的營養補充,多吃水果。
練好肱三頭肌能讓你的手臂更加好看,而且在其他的背部、胸部鍛煉中對肱三頭肌有一定要求,因此鍛煉肱三頭肌還是比較重要的。在肱三頭肌中,啞鈴是比較重要的健身器材。那肱三頭肌啞鈴鍛煉方法是怎樣的呢?
1
單臂啞鈴頸後臂屈伸
動作要領:
1.反坐在椅子上、肩胛骨下沿抵靠座椅,也可坐在長凳前端;如果採用立姿,則要求全身直立,動作過程中保持不要晃動。
2.動作過程:將啞鈴舉在頭頂,雙臂伸直,但兩肘並不鎖緊,上臂正好位於雙耳外側;屈肘緩緩向頸後下低啞鈴,停止在前臂剛剛超過同地面平行的位置;稍稍停頓,然後上臂發力,將啞鈴舉回起始的位置。重復。
注意:
1.挺伸前臂時吸氣,屈降時呼氣。
2.頭部的位置要穩定,在用力的時候頸部肌群很容易去借力,由於頸部承受壓力有限,如果頸部過分發力會造成頸椎扭傷。
3.這個動作可以很好的拉伸到長頭,是肱三頭肌鍛煉中唯一可以起到此作用的。
4.在收縮階段,向外旋轉手腕可以更好的刺激肱三頭外側頭。
2
雙臂啞鈴頸後臂屈伸
動作要領:
1.兩手合握一個啞鈴,將其高舉過頂後,屈肘,讓前臂向後下垂。
2.兩上臂貼近兩耳,保持豎直,不搖動;收縮三頭肌,逐漸伸展肘關節,把前臂向上挺伸,直到臂部完全伸直,三頭肌徹底收緊。
3.靜止一秒鍾,再屈肘,讓前臂徐徐下垂到開始位置,使三頭肌盡量伸展。
注意:
1.挺伸前臂時吸氣,屈降時呼氣。
2.挺伸前臂時切勿擺動上臂,坐在凳上腰部挺直保持坐姿。
3
仰卧臂屈伸
動作要領:
1.仰卧在地面或訓練椅上,握住啞鈴,在頭後方慢慢下降,雙手對握。
2.利用肱三頭肌的力量舉起啞鈴,保持1秒鍾進行頂峰收縮後再下降啞鈴。
注意:
1.在最大限度地拉伸肱三頭肌的同時要避免手臂的過度晃動,肘關節需要一直指向天花板。
2.為了避免受傷,需要以極其嚴格標準的姿勢進行練習。
3.注意不要讓啞鈴和頭部發生碰撞。
4
啞鈴俯立臂屈伸
動作要領:
1.俯立,一手撐訓練椅,一手屈肘持鈴,上臂貼緊體側,上體與地面平行。
2.持啞鈴上臂緊貼體側前臂自然下垂。肱三頭肌用力向後上方伸臂直到臂部完全伸直,使肱三頭肌極限收縮,稍停,然後控制還原到初始狀態。
注意:
1.挺伸前臂時盡可能勿使上臂上下擺動。
2.臂部完全挺直後,還要把手腕往上抬,使三頭肌達到頂峰收縮。
5
啞鈴練肱三頭肌要注意什麼
1.盲目的練習很可能會引起各種肌肉和關節損傷。所以一定要掌握好動作要領,特別是新手,切記不可急於求成。
2.啞鈴的重量建議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可用超出自身能負荷的重量來鍛煉,那樣容易出現運動傷害。
3.啞鈴鍛煉肱三頭肌動作要注意速度不能過快,慢抬慢放。
E. <求解>:做哪些簡單運動可以鍛煉肱二、三頭肌,和腰部肌肉
肱二頭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進行啞鈴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時候不要放到底,讓二頭肌始終受力,還有,你可以採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21響禮炮,就是在你在做啞鈴大臂曲伸的時候,因為從伸直到彎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據你啞鈴的重量決定數量。2、在單扛上做引體向上。
肱三頭肌是主推的,1、俯卧撐;2、卧推、3、在雙杠上做臂屈伸;4、頸後單臂啞鈴臂曲伸。
反做仰卧起坐有效地練腰肌,面向地面,上半身探出床邊,下半身不動,以腰為軸,反復抬起上半身。
每次分組做到極限。切記不要每日都做,可隔日進行,每次你做無氧運動是要盡可能地破壞你的肌肉組織,然後用充足的時間和養份去修復破損的肌肉組織,讓其生長,說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無氧運動休息的時候長的。
科學健身,才會擁有完美肌肉。(長陽小花仔原創,勿復制,絕不匿名,鄙視抄襲!)
F. 二頭肌和三頭肌的鍛煉有不同,應該如何分開練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二頭肌和三頭肌都屬於手臂肌肉,因此,在鍛煉的過程中是沒有必要區分對待的,今天我想告訴你,這種觀點簡直是大錯特錯,二頭肌位於上臂前側,三頭肌位於肘關節冠狀軸後側,兩個肌肉群在鍛煉時有很大的區別。
看完我今天的分享,你還會覺得二頭肌和三頭肌的鍛煉沒必要注意其中的區別嗎?就我個人的觀點,鍛煉中的一些細節還是需要注意的,畢竟,我們都想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G. 肱三頭肌怎麼練出來
以下是我的肱三頭肌訓練計劃:
練習一:站姿「V」把下壓:動作必須規范,不要使身體前後搖晃,也不要用身體的重量往下壓繩。僅僅用肱三頭肌的力量,盡量使雙肘夾緊身體,動作幅度要充分,底部做頂峰收縮。我不採用金字塔增重法則,每一組用相同的重量(3組×30次)。由於保持高次數,所以每組的最後幾次都能感到似乎在用成千磅的重量訓練。
練習二:坐姿單臂啞鈴屈伸:我十分喜歡做這個練習,因為能感覺到全部壓力都集中在肱三頭肌上。練習時採用很大的重量,每組只做6——8次。不做頂峰收縮,因這個練習的目的只是增大肱三頭肌的體積。動作要領:單手舉啞鈴過頭,使手臂緊貼臉部,控制啞鈴慢慢向頭後另一側肩膀下放,保持肘關節外展。
練習三:斜板繩索後屈伸:這是另一個每組30次、做3組的高次數訓練。躺在斜板上,從頭後抓住繩索,感覺壓力在肱三頭肌上,不要使肘關節向前晃動。動作幅度充分,做頂峰收縮,要使肱三頭肌有燒灼感。
練習四:坐姿雙手持鈴後屈伸:這個動作使用較大的重量,次數相應減少,每組6——8次,做3組。用雙手握住一個足夠重的啞鈴,掌心向上,手臂伸直,置啞鈴與頭頂,然後控製做屈伸運動。這個練習肘關節的位置並不重要,因為啞鈴的重量已使肘關節處於強大的壓力之下,不可能有太大的移動。同樣,因為重量大,也幾乎不可能做頂峰收縮。但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在做練習時應盡量使肱三頭肌充血。
練習五:站姿「V」把後屈伸:身體保持挺直,雙手從頭後握住「V」把,保持肘關節固定。當上臂彎曲到最底部時,要感覺到整個肱三頭肌被拉伸,上臂伸展至頂部時做頂峰收縮。這個練習也做3組×30次。
練習六:曲桿杠鈴雙臂屈伸:這個動作的效果和練習三相同。使用曲杠是為了減少手腕的壓力,以使肱三頭肌更大程度地受到刺激。練習中要盡量避免肘關節向前做牽引動作。動作幅度充分,做頂峰收縮。
這就是我訓練肱三頭肌時做的所有練習。你也許會覺得我訓練過度了,但由於我採用了高次數和大重量交替的方法,因而我獲得了最好的訓練效果
腿肌是人體最強大、厚實的肌肉,要想練好大腿肌,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針對性。
一、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是刺激肌肉生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實踐證明,在大腿肌肉訓練中不同的運動強度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應。
1.90%以上的強度,試舉次數少,總能量消耗少,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雖然肌肉力量增長快,但肌肉體積變化不大。長期進行超強度訓練容易引起受傷或過度訓練,產生消極情緒。這種負荷方式在健美訓練中時有採用,基礎力量差者或訓練水平高者在出現「停滯期」時,適當採用這種練習有助於提高肌肉力量。專業舉重運動員常常採用這種練法,因舉重運動訓練的目的是既要提高肌肉力量又要控制體重增長。
2.80—90%的強度,可使肌肉體積增大。但常採用固定負荷強度的組次數訓練,肌肉容易對訓練產生「適應性」,致使肌肉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
3.60—70%的強度,高次數練習,有利於提高肌肉耐力和肌肉質量,對大肌群的腿部練習只起輔助作用。經常進行刺激強度小的訓練,肌體反應弱,容易出現適應性,不宜長期使用。
在大腿訓練中,我將「重量訓練日」和「輕量訓練日」結合,重量日採用極限重量80—90%的強度完成每組6—8次的訓練,以加深對肌肉的刺激,使大腿肌肉力量和體積增大。輕量日採用極限重量60—70%的強度完成每組12—15次的訓練,目的是發展肌肉的血液供應系統,給肌肉輸送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高次數還能強烈刺激紅肌纖維,促進深層肌肉的增長。變大的肌肉塊又能在隨後的重量日訓練應付更大的重量。高次數訓練不僅能促進肌肉的生長,而且能增強肌肉的耐力和提高肌肉質量。重量日與輕量日在大腿訓練中的比例為3:2,重量日為主,輕量日為輔,輕量日儲存能量,為重量日;中擊更高的運動強度做准備。只有不斷提高運動強度,才能促進肌肉快速生長。「重量日」和「輕量日」的選擇既可根據不同的訓練階段或周期來定,也可根據當天的身體狀態來定。狀態好定為重量日,狀態一般就定為輕量日。這樣更能提高訓練質量。
二、動作選擇
大腿肌的練習動作有杠鈴深蹲(前蹲、後蹲)、半蹲、滑動架深蹲、腿舉、硬拉、箭步蹲、腿彎舉、腿屈伸、挺髖蹲動作等。哪個動作效果最佳,這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訓練水平不同,加上訓練目的不同,動作的選擇自然也不同。總的要求是大腿肌訓練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針對性,不論選擇哪個動作都要從實際出發。初中級訓練水平者還是應以基本動作深蹲為主,尤其是杠鈴深蹲。它是大腿肌肉力量和體積增長最基礎的練習。有人認為半蹲比深蹲好,可用極大的重量,而不擔心膝關節受傷。我的觀點是兩者只能互補,不能取代。因為半蹲是不完全動作,對大腿肌肉的刺激不夠全面。深蹲是完全動作,雖然承受強度比半蹲小,但能使大腿肌肉得到全面刺激,動作更到位,從而使大腿的形狀能更漂亮有型。不論選擇半蹲、深蹲還是腿舉,均應根據訓練目的和效果來決定。若既想通過大強度訓練促進肌肉生長,又想使腿部肌肉練得漂亮完美,則不妨在深蹲結束前以大強度再做2—3組半蹲練習,直至效果滿意為止。假如你覺得深蹲在大腿沒有力竭之前腰背已經疲勞,腿舉比深蹲好,那你也可以在腰背沒有疲勞之前再做2—3組大強度的腿舉,直至大腿力竭為止。
三、多組合訓練原則
當你的訓練水平達到中高級階段或賽前訓練時,要想使大腿肌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就得採用多組合訓練方法。因為長期採用固定訓練內容會使肌肉出現「適應性」,只有變換內容、增加手段,才能加深加大對大腿肌的刺激,使大腿肌獲得新的增長。多組合訓練有三動作組合、四動作組合、五動作組合等循環練習法,組合練習既要有基本動作也要有孤立動作,練習對象既可是相同肌群,又可是相對肌群。
四、循序漸進原則
在健美訓練中雖然增加負荷重量是獲得更快進步的重要途經,但若過度,則會導致破壞技術動作、容易受傷等結果。只有在動作準確的前提下,堅持循序漸進的增重原則,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急於求成必然事倍功半,因為人的生理、生化變化有一個過程。
五、合理的間歇時間
大腿是人體的大肌群,每周最好保持2次訓練(間歇時間48~72小時)。恢復能力強者最多每周練3次,不宜超過3次。訓練次數過多、間歇時間短,大腿肌得不到充分恢復,就容易產生過度疲勞,肌肉僵硬,影響肌肉生長。訓練次數過少,大腿肌得不到應有的刺激、肌肉生長緩慢,效果不佳。
1、為預防受傷,大腿肌練習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包括伸展練習,以提高膝關節、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腿、腰部的功能。
2、每次練習完畢要做整理放鬆運動,以加速消除疲勞,促進體力恢復。方法如騎健身車、小步慢跑等等。
H. 三頭肌鍛煉方法有哪些 擁有三頭肌的好方法
做俯卧撐或用拉力器,這樣不僅能鍛煉三頭肌還能鍛煉胸肌,背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