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社會研究方法
社會研究方法》是美國大學的通用社會學教材,是一部概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經典之作,1975年本書初版已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現已出至第11版。同時它被譯成多國文字,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校內被廣泛選作教材。
❷ 邱澤奇的主要著作(含合著及譯著)
《費孝通與中國社會學人類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主編:馬戎、劉世定、邱澤奇、潘乃谷。
《社會研究方法》(第11版)(翻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
《組織管理與組織創新》,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主編:李友梅、李路路、蔡禾、邱澤奇。
《評估:方法與技術》(第7版)(翻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年。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第7版)(翻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
《社會研究方法》(第10版,第3次印刷)(翻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年。
《當代中國社會分層狀況的變遷》(邱澤奇著)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
《費孝通與江村》(邱澤奇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社會學是什麼》(繁體版)(邱澤奇著),台北:揚智文化,2003年。
《社會學是什麼》(豎排版)(邱澤奇著),香港:天地圖書,2003年。
《評估:方法與技巧》(第六版),(邱澤奇等譯),華夏出版社,2002年。
《社會學是什麼》(簡體版)(邱澤奇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社會研究方法基礎》(第八版),(邱澤奇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組織理論》(第四版),(黃楊等譯,邱澤奇譯校),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社會學理論的結構》(第六版),(邱澤奇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年。
《現代社會中的科層制》(第三版),(馬戎、時憲民、邱澤奇譯,邱澤奇校),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年。
《社會研究方法》(第八版),(邱澤奇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年。
《中國大陸社會分化狀況的變化》(邱澤奇著),台北:大屯出社,2000年。
《中國鄉鎮組織變遷研究》(馬戎、劉世定、邱澤奇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中國鄉鎮組織調查》(馬戎、劉世定、邱澤奇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黨國體制與兩岸民主發展》(林佳龍、邱澤奇主編),台北:約旦出版社,1999年。
《邊區企業的發展歷程》(邱澤奇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
《城市集體企業個案調查》(邱澤奇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6年。
《東亞社會研究》(翻譯引言, 第7、8、10篇,第9、11篇部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漢魏六朝嶺南植物志錄輯釋》(繆啟愉、邱澤奇著),北京:農業出版社,1990年。

❸ 社會研究方法和社會研究方法基礎兩本書哪個好
《社會研究方法基礎》
《社會研究方法基礎(第4版)》是同一作者在《社會研究方法》基礎上改寫的版本,作為美國大學的通用教材,已經被翻譯介紹到了世界上許多非英語國家。《社會研究方法》在過去的30多年裡已經出版了11版,《社會研究方法基礎》也出版了4版。
《社會研究方法基礎》的目標在於給對社會科學沒有任何了解的讀者介紹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初級方法,從搜集資料到運用資料,從基礎理論到操作技巧,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對所有希望了
解社會科學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難得的入門讀物。精簡後的編譯版本更適合非社會研究方法專業的教學30—40課時的教學。
❹ 《社會研究方法第10版》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社會研究方法》(艾爾·巴比(Earl R. Babbie))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rZjkOHVgeSehqJZgs5CUyw 提取碼:y5ny
書名:社會研究方法
作者:艾爾·巴比(Earl R. Babbie)
譯者:邱澤奇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4
內容簡介:
《社會研究方法(第13版)/悅·讀人生》是美國大學通用的社會學教材,被譯成多國文字,是一本具有世界聲譽的經典之作,1975年初版剛一面世即引起學術界關注。
《社會研究方法(第13版)/悅·讀人生》廣泛的討論范圍、嚴密的論述,從社會理論的基本範式到學科報告的撰寫,從社會研究的基本概念到各種復雜的技術方法,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既適合專門研究人員,也是其他相關學科研究人員的必備參考書。
《社會研究方法(第13版)/悅·讀人生》中包含了大量圖表和鮮活案例,同時吸納社會研究的新理論和方法,並附有詳細的參考書目,為教學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作者簡介:
艾爾·巴比(Earl R.Babbie),美國著名社會學家。畢業於哈佛大學,後應征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學位後開始了社會學教學工作,並著有包括暢銷教材《社會研究方法》在內的多部著作。
邱澤奇,社會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創辦主任(2006-2011),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CFPS)」設計、試調查(2008)、首輪調查(2010)的組織者,首任PI組組長。1986年進入社會學領域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師從費孝通先生。主要研究領域:組織社會學(信息技術應用與社會變遷),社會調查與研究方法,社會項目評估。

❺ 《社會研究方法仇立平》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社會研究方法仇立平》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y1dwcYNTCBCdRRtvxyugOg
?pwd=lah3 提取碼:lah3
簡介:本書集作者二十餘年的教學與研究經驗,歷時八年方告完成。與同類教材相比,本書的特點在於:第一,章節安排遵循「教學過程和研究過程相一致」的原則,分為四大板塊:社會研究方法基礎、問題和設計、研究方式、分析和綜合,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進行不同組合。第二,緊密聯系國內社會研究或方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什麼是「真問題」和「問題意識」、
如何提出問題等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聯系實際具體分析了理論(研究範式)對經驗研究的解釋力,對於理論和經驗研究之間的關系作了比較清晰地闡述;針對國內濫用問卷傾向,對問卷設計的邏輯過程進行了仔細地梳理,釐清了問卷設計的基本思路;對於學生在統計表製作、引用和注釋等方面易犯的錯誤作了重要提示。第三,增加了一些其他教材介紹不多的方法,例如,抽樣方法中的一些特例、裙體關系測量、累計量表設計技術、訪談心理、列聯表解讀方法等;對於一些其他書中語焉不詳的方法和概念給了具體的解釋;盡可能運用國內比較成熟的社會研究成果進行說明;研究報告撰寫方法的介紹更貼近實際的寫作過程。

❻ 求《社會研究方法仇立平》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社會研究方法仇立平》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y1dwcYNTCBCdRRtvxyugOg
?pwd=lah3 提取碼:lah3
簡介:本書集作者二十餘年的教學與研究經驗,歷時八年方告完成。與同類教材相比,本書的特點在於:第一,章節安排遵循「教學過程和研究過程相一致」的原則,分為四大板塊:社會研究方法基礎、問題和設計、研究方式、分析和綜合,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進行不同組合。第二,緊密聯系國內社會研究或方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什麼是「真問題」和「問題意識」、如何提出問題等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聯系實際具體分析了理論(研究範式)對經驗研究的解釋力,對於理論和經驗研究之間的關系作了比較清晰地闡述;針對國內濫用問卷傾向,對問卷設計的邏輯過程進行了仔細地梳理,釐清了問卷設計的基本思路;對於學生在統計表製作、引用和注釋等方面易犯的錯誤作了重要提示。第三,增加了一些其他教材介紹不多的方法,例如,抽樣方法中的一些特例、裙體關系測量、累計量表設計技術、訪談心理、列聯表解讀方法等;對於一些其他書中語焉不詳的方法和概念給了具體的解釋;盡可能運用國內比較成熟的社會研究成果進行說明;研究報告撰寫方法的介紹更貼近實際的寫作過程。

❼ 《社會研究方法》參考書目有哪些
①盧淑華,1989,《社會統計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②李沛良,2001,《社會研究的統計應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③ 戴維·波普諾,1999,《社會學》(第十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④鄭杭生主編,2003,《社會學概論新修》,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⑤劉豪興主編,2003,《社會學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⑥艾爾·巴比,2000,《社會研究方法》,北京:華夏出版社。(復試)
⑦ 袁方主編,1997,《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復試)
⑧ 范偉達,2001,《現代社會研究方法》,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復試)
❽ 求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研究方法》2011年1月和2012年1月考試試題的答案!
2010年1月社會研究方法真題答案
1.按照一定的方法探索社會現象及其本質和規律的專門的科學研究活動是( B )1
A.社會調查 B.社會研究
C.社會調查研究 D.社會探索
2.在社會研究過程中收集和分析資料的具體單位是(C )
A.社會調查單位 B.社會研究對象
C.分析單位 D.社會研究的總體
3.注重對當代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並且其理論的建立和發展都需要直接來自具體的經驗資料的研究是( D )
A.哲學研究 B.神學研究
C.歷史學研究 D.社會科學理論研究
4.具有調查項目少、結論確定、資料精確、工作量大等特徵的社會研究是( B )
A.重點研究 B.普查
C.抽樣調查 D.個案調查
5.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對象的生活或工作環境之中,通過與他們的密切接觸來理解他們的語言和行為,並通過觀察、深入訪談等方法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式是( A )
A.實地研究 B.調查研究
C.文獻研究 D.實驗研究
6.在研究設計過程中,研究者應該明確界定一項研究是屬於理論性研究還是屬於應用性研究,這項工作是( D )
A.確定研究目的 B.確定分析單位
C.確定研究對象 D.確定研究性質
7.研究者在選題時要看是否具備完成該項研究所需要的時間、經費、工具和其他物質設備。這是遵守了選題的( D )
A.重要性標准 B.創造性標准
C.新穎性標准 D.可行性標准
8.人們在思維和表述中對客觀事物和現象本質特徵的反映是( A )
A.概念 B.變數
C.相關關系 D.因果關系
9.衡量樣本代表性大小的標準是( B )89
A.總體規模 B.樣本誤差
C.抽樣框 D.抽樣方法
10.社會測量的第一個環節是( B )
A.操作化 B.概念化
C.資料收集 D.評估
11.問題:您的健康狀況如何?答案:非常好、不錯、尚可、不好。其中使用的測量層次是( B )
A.定類測量 B.定序測量
C.定距測量 D.定比測量
12.如果測量「社會階層」的測量工具只包含「收入」一個指標,就明顯缺乏( C )
A.預測效度 B.再測效度
C.內容效度129 D.同時效度
13.在問卷初稿設計中,卡片法遵循的法則是(B143 )
A.演繹法則 B.歸納法則
C.抽樣—推論法則 D.假設—檢驗法則
14.試用問卷初稿最好的方法是參照實際調查對象隨機抽取一個小樣本,派訪問員使用問卷初稿進行面訪,這種方法是( D144 )
A.全面檢驗法 B.部分檢驗法
C.主觀評價法 D.客觀檢驗法
15.考慮到可能使用的資料分析方法,問卷設計應遵循的原則是( C 141 )
A.採用手工分析方法,問卷可以設計較多的、相對復雜的內容
B.採用定量分析方法,問卷可以多設計一些開放式問題
C.要進行復雜的統計分析,問卷要設計合適的自變數和因變數
D.主要採用定性分析方法,問卷應盡量設計封閉題
16.按照訪談中調查者和被調查者的交流方式,訪談可分為( B 169 )
A.結構式訪談和無結構訪談 B.直接訪談和間接訪談
C.個別訪談和集體訪談 D.一般訪談和特殊訪談
17.下列屬於訪談調查員應具備的特殊條件是( C 181 )
A.誠實與精確 B.謙虛與耐心
C.語言與社會背景 D.興趣與能力
18.下列關於訪談法優缺點的表述,正確的是( B )
A.訪談獲得的信息量小,難以研究復雜的社會現象
B.訪談的靈活性高,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交談內容
C.訪談的隱蔽性強,能夠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D.訪談時間通常很短,效率高
19.觀察者參與到被觀察者的活動或團體內,作為被觀察者的一員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是( C 196 )
A.局外觀察 B.實驗室觀察
C.參與觀察 D.非參與觀察
20.觀察者的價值觀和期望往往對觀察結果產生影響,這是( A )
A.觀察者偏見 B.被觀察者效應
C.被觀察者偏見 D.練習效應
21.下列關於非結構式觀察的表述,正確的是( D 200 )
A.非結構式觀察缺乏足夠的靈活性
B.非結構式觀察所收集的資料會受到事先規定的觀察項目和記錄標準的干擾和限制
C.非結構式觀察的結果往往用於定量分析
D.非結構式觀察的結果缺乏必要的信度
22.實驗刺激屬於( A )
A.自變數 B.因變數
C.控制變數 D.倚變數
23.在實驗受試者的選擇上,理論上能夠最有效控制影響變數的方法是( D )
A.配對法 B.排除法
C.納入法 D.隨機法
24.較為典型的嚴格控制型現場實驗是(C230 )
A.齊默巴多的監獄行為模式研究 B.米爾斯萊姆的權威服從研究
C.霍桑實驗 D.啤酒偷竊案實驗
25.在利用現存統計資料進行分析時,所依據的統計資料的分析單位與結論的分析單位不一致,這種錯誤是( A )
A.區位謬誤 B.抽樣方法錯誤
C.系統誤差 D.抽樣誤差
26.內容分析法的缺點是( D )
A.成本高 B.難以進行重復研究
C.只能研究正在發生的社會現象 D.只能研究記錄下來的信息內容
27.下列屬於現存統計資料分析的研究範例的是(B )
A.馬林諾夫斯基的《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
B.迪爾凱姆的《自殺論》
C.班杜拉等人的模仿學習研究
D.多恩伯切和希克曼「消費品廣告中的他人導向研究」
28.在資料審核中,對重要資料進行反復的各種形式的審核,是指( C )
A.實地審核 B.系統審核
C.多次審核 D.抽樣審核
29.在研究政黨制度時,分為一黨制、一黨獨大制、兩黨制、多黨制四類,這違反了分類的( A )
A.互斥性原則 B.本質性原則
C.目的性原則 D.歷史性原則
30.某報告的標題是《誰是當代大學生的偶像?》,這一標題所屬類型是( C )
A.直陳主題式 B.結論展示式
C.反問疑問式 D.復合結構式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31.社會研究的理論性特徵的含義包括( ABDE )
A.社會研究一般是在特定理論指導下的認識活動
B.社會研究是一種社會活動
C.社會研究的結果應該上升到理論層次
D.社會研究是一種有目的的認識活動
E.社會研究是通過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實獲得對社會的認識
32.定性研究的特點包括( BD )
A.定性研究基於實證主義的哲學基礎
B.定性研究一般注重在復雜的心理、文化和社會生活環境中去理解社會現象的意義
C.定性研究主要採用量表、問卷等手段去進行調查
D.定性研究主要採用語義分析和文字描述等分析方法
E.定性研究常常採用數學符號和形式邏輯的表述方式
33.選題的主觀標准包括( BCD )
A.重要性 B.研究者自身價值觀
C.研究者的社會態度 D.研究者的學術興趣
E.研究人員的可行性
34.抽樣在操作方法上都要經歷的步驟有( ACD 90 )
A.設計抽樣方案 B.調查樣本的情況
C.抽取樣本 D.評估樣本
E.從樣本情況推論總體情況
35.問卷答案設計的要求包括( ABCDE 153 )
A.使答案與問題對應,避免答非所問
B.應當努力設計完備的答案
C.應當努力使每個答案彼此獨立
D.答案的設計要簡潔明了
E.盡量採用高層次的測量尺度
36.觀察的准備工作包括( ABCD 203 )
A.明確觀察目的 B.制定觀察方案
C.理論准備 D.物質准備
E.進入觀察現場
37.實驗法的缺點包括( BDE )
A.難以直接檢驗因果關系
B.人為干涉
C.難以進行重復研究
D.存在道德和法律限制
E.樣本選取的缺陷
38.研究者對文獻資料進行編碼時常用的計數單位有( ABCDE )
A.單詞或單個符號 B.主題
C.人物 D.句子或段落
E.項目
39.統計表製作的要點包括( ABD 268 )
A.文字工整,字跡清晰
B.數字填寫整齊,數位對准
C.數字忽略不計時可以留白不填(省略號)
D.某項資料免填時用「╳」代替
E.當數字左右上下相同時,可以用「同左」「同上」代替
40.離中量數的計算方法有( BCD 279 )
A.中位數 B.異眾比率
C.四分位差 D.標准差
E.眾數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41.簡述社會研究的過程。P21
42.簡述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的差別。P36
43.簡述指數與量表的差異。P118
44.簡述撰寫研究報告行文方面的一般要求。P303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1分,共22分)
45.結合實例,運用變數結構圖示法建構一個理論模型。P72
46.試述小組訪談過程中的指導和控制。P174
五、應用題(本題8分)
47.某大學有1000名教師,其中正教授250人,副教授370人,講師120人,助教60人,教輔200人。請運用分層抽樣方式,抽取一個100名教師的樣本,並結合實際分層抽樣過程論述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P100
❾ 求《野蠻大陸: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的書,TXT和PDF版的都可以。
野蠻大陸pdf或者txt謝謝誰發我403395721@qq.com
❿ 《社會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社會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袁方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puz2NoggEowx7vAmHq1SaA 密碼:z8j0
書名:社會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
作者:袁方 主編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
頁數:614
內容簡介:《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對社會研究的方法和理論作了系統全面的介紹。全書圍繞社會研究的原理、邏輯策略和科學程序,從方法論、研究方式和具體研究方法及技術三個層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個方面,詳細闡述了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解釋與評估的各種方法、技術及其應用。《社會研究方法教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吸收了當代國外的最新發展成果,引用了大量國內外研究的成功案例。
作者簡介:袁方(1918—2000),湖南漢壽縣人。生前為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成立,任首屆系主任。 曾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社會科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專業顧問、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會長等職。主要著作:《社會統計學》、《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我國生育率下降趨勢和問題》、《勞動社會學》、《老年學導論》等。發表的論文主要有:《中國老年人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農村非農部門的就業和問題》、《中國當前勞動就業問題》等。
王漢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城鄉社會學。主要著作:《農村基層政權運行與村民自治》、《新世紀中國大學生(文科學士)——畢業論文精選精評(社會學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