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需【教育學形成性考核冊】;【中外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形成性考核冊】的答案。
《教育學形成性考核冊》參考答案要點作業1 一/論述題 1/⑴P115-116; (2)P116-117. 2/(1)P153; (2)P153-154. 二/案例分析 1/(1)闡述小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P141;P144-145 (2)分析新老師的教育機智-----小學生做動作的原因與新老師的教育方法(尤其要從」注意」/」意志」/」自我意識」等特點分析) (3)小結:新老師的成功說明了遵從和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1)差等生的概念P160; 對差等生的教育策略P160-161. (2)啟發:人是有差異的P151;P153; 要一分為二看待差生P160; 只要正確引導/真情關愛/學會欣賞,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繼母從感情上欣賞而不是歧視,從方法上引導而不是管死,才使」壞孩子」變成了著名企業家) 作業2 一/論述題 1/P210-217 2/P212-213 二/案例分析 1/(1)不當之處:不平等看待教學中的師生關心; 不尊重學生的人格----諷刺學生; 挫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 (2) 違反教學原則: P217 2/(1)目前教育評價存在的問題:重知識輕能力;片面追求分數;影響學生心理健康------ (2)江西省和山東省的教育評價改革:從側重一元評價到多元評價,從多元視角/多種方法評價學生,關注學生整體能力的提高; 不僅評價結果,而且評價過程,用評語把分數反映不出來的問題提出來;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性功能,關注學生的優點和特長,關注學生發展的生長點. 作業3 一/論述題 1/P290 2/P297-299 二/案例分析 1/(1)陳老師運用的主要德育原則:P296(三); P297(四) P303(七) (2) 陳老師運用的主要德育方法: P317(一); P325(六) 2/(1) P296(三); (2) P297(四); (3)P303(七) 作業4 一/論述題 1/P375-376 2/P388-392 二/案例分析 1/如果我是鄒老師,我將樹立信心,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會下課」: (1)研究和了解該班」極差」的原因; (2)加強班集體建設P368-369 2/(1)主要問題:沒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示範作用;沒有遵循」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的原則」 P297-298. (2) P388-391 一個教育工作者既要有對待學生的滿腔熱情,又要有遵循教育規律的科學態度,既要------又要------
形成性考核就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與考試。通常的形式是平時作業。形成性考核作為記載學生課程總成績的一部分,可以更全面地測評學生的學習效果,便於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學習輔導,也有利於學生及時發現和彌補學習中的薄弱之處。
終結性考試就是期末考試,也就是每學期期末學校組織的集中性、綜合性考試。期末考試一般安排在每年的1月和7月進行。
終結性考試按照考試方法進行分類,可分為筆試、口試、聽力考試和計算機考試等多種方式。每門課程採用的具體考試方式是根據課程特點確定的。
按照是否開卷進行分類,一般又可以分為開卷、半開卷和閉卷三種。
C. 什麼叫形成性測驗 名詞解釋
所謂形成性考核,是指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是對學習者課程學習成果的階段性考核,是對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階段性測試,是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1.形成性考核有其明確的目的: (1)可以有效監控教學過程管理. 開放教育模式的顯著特點是"開放",它給學習者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條件,可以很好地滿足個性化,終身化學習的要求,但 "開放"並不等於"放開",更不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放空".教育的實質在於強調對學習者的培養,強調對學習者良好學習能力的形成,最終得到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技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需要經過一定的學習過程才能實現,決非"一蹴而就",通過規定和實施科學的形成性考核可以達到對教學過程的有效監控. (2)可以改善教學時空相對分離的狀況. 開放教育下教與學在諸多方面是相對分離的,如主講教師與面授輔導教師分離,主講教師與學習者分離,教學與考試分離等等,這種分離不僅存在於教學內容上,也存在於教學時空上.此外,開放教育要求以專業組織教學,學習者以自主學習方式為主進行學習,沒有固定的教學班,這就給開放教育下的教與學的全面溝通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規定和實施形成性考核,通過合理設計形成性考核的內容,實現教與學的一定程度的溝通,反饋教與學信息,提高教學針對性,從而緩解教學分離產生的諸多矛盾,達到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的目的. (3)可以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開放教育條件下,如果單憑期末一次性考試的形式和內容來決定學習者的學習成績,就必然導致"應試教學",面授輔導教師"應試而教",學習者"應試而學",通過突出重點內容,猜押題目,死記硬背等方法來對付學習和考核,忽視學習過程,漠視學習過程中的各種練習,訓練,改變面授輔導的本意,這將不利於學習者綜合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形成和提高,即使學習者考試及格,取得相應畢業證,但卻沒有很好掌握知識和技能,沒有形成良好的"會學能力",這將是開放教育的悲哀.因此,利用形成性考核的形式,通過對其內容的"與時俱進"的及時調整,不斷體現和反映社會,科技,經濟等發展的要求,根據學習者的實際來考察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和學習的階段性效果,全面考核學習者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及創新能力,最終達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的目的.形成性考核包括大作業,實驗,平時作業,課堂討論,小組學習,網上討論等,通過形成性考核,可以有效地延伸課堂面授輔導和補充課堂教學與教材的不足,可以全面了解,掌握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從而加強對自主學習的有效監控,這對於真正顯示開放教育下學習者自主學習模式,體現"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開放教育特徵,實現開放教育下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最終全面實現素質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2. 形成性考核成績的評定原則 形成性考核成績的評定是對學習過程的質量控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控制系統就必須首先設立科學合理的評定原則,這些原則不僅是形成性考核成績控制的依據,還是教學管理部門評價控制系統效能的尺度,同時也是判定形成性考核成績真實性和權威性的標准. (1)目的性.形成性考核是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開放教育下能保證教學過程的如期完成,而考核成績的評定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力手段之一.因此,應把形成性考核的完成情況同課程期末考試資格聯系起來,即規定不參加形成性考核者或形成性考核成績不及格者(70分為及格線),不能參加該課程當期的期末考試,只有這種強制性規定才能保證開放教育的教學過程不致"放空",才能保證開放教育的教學質量,保證素質教育要求的落實,避免出現僅為應付考試而學,期末集中時間,精力進行"總復習","一蹴而就"式的應試教學. (2)完整性.形成性考核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其內容及成績的構成應能體現開放教育的特徵,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其內容應由作業(大作業,平時作業),自主學習,討論,小組活動等構成一個較完整的體系,以全面反映其學習過程,它們在形成性考核成績中的權重分別為60%,20%,10%,10%. (3)達標性.形成性考核是對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階段性測試,其各項內容須有一個完成達標的標准,如作業完成率為100%,自主學習計劃落實率80%以上,討論參與率90%以上,小組活動參加率90%以上等.對上述幾項大指標可根據其內容進行再次細分,並定出達標率,綜合而成總達標率.只有逐項分解,才能明確,具體,便於操作.學校姚充分利用這個"權力",用好這個權力,切實做到全程服務,全程管理. (4)時間性.形成性考核是對學習者學習成果的階段性考核,必須強調形成性考核內容完成的時間性.班主任和課任教師對所布置的形成性考核工作依據教學進程須有一個完成時間表,學生應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對超限者應有一定的處罰.如對平時作業而言,正常時間完成者按100%計;超過1周者,只計相應成績的70%;超限兩周者,只計相應成績的50%;超限四周者,則是次作業成績計零分.平時作業未完成者或不及格者(及格線70分),將取消該門課的考試資格.其他形成性考核的時間性限制以此類推. (5)真實性.真實性是形成性考核工作和成績的生命,必須制定嚴格的審查制度,如作業必須做在上級統一印發的作業材料上或專用作業本上,學生親筆完成,不得另行列印或復印,須在作業標簽紙上註明姓名,學號,年級,專業,科目,第幾次作業,上交作業的時間;出差在外者或外地學生可通過E-mail或郵寄方式上交.對於自主學習須有學前計劃,學中完成記錄和學後監督,由各組長和副組長聯合簽名認定.而討論和小組活動可以根據其記錄的詳實程度作為衡量其真實性的依據. (6)創新性.形成性考核內容的設計還應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特點,在確定考核成績時對那些創造性解答問題,分析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學生應有一個獎勵,以鼓勵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學校應設定相應的獎勵基金.
D. 形成性考核的評定原則
形成性考核成績的評定是對學習過程的質量控制,建立健全有效的控制系統就必須首先設立科學合理的評定原則,這些原則不僅是形成性考核成績控制的依據,還是教學管理部門評價控制系統效能的尺度,同時也是判定形成性考核成績真實性和權威性的標准.
(1)目的性,形成性考核是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開放教育下能保證教學過程的如期完成,而考核成績的評定就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力手段之一.因此,應把形成性考核的完成情況同課程期末考試資格聯系起來,即規定不參加形成性考核者或形成性考核成績不及格者(70分為及格線),不能參加該課程當期的期末考試,只有這種強制性規定才能保證開放教育的教學過程不致放空,才能保證開放教育的教學質量,保證素質教育要求的落實,避免出現僅為應付考試而學,期末集中時間,精力進行總復習,一蹴而就式的應試教學.
(2)完整性,形成性考核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全面測評,其內容及成績的構成應能體現開放教育的特徵,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其內容應由作業(大作業,平時作業),自主學習,討論,小組活動等構成一個較完整的體系,以全面反映其學習過程,它們在形成性考核成績中的權重分別為60%,20%,10%,10%.
(3)達標性,形成性考核是對學習者學習目標的階段性測試,其各項內容須有一個完成達標的標准,如作業完成率為100%,自主學習計劃落實率80%以上,討論參與率90%以上,小組活動參加率90%以上等.對上述幾項大指標可根據其內容進行再次細分,並定出達標率,綜合而成總達標率.只有逐項分解,才能明確,具體,便於操作.學校姚充分利用這個權力,用好這個權力,切實做到全程服務,全程管理.
(4)時間性,形成性考核是對學習者學習成果的階段性考核,必須強調形成性考核內容完成的時間性.班主任和課任教師對所布置的形成性考核工作依據教學進程須有一個完成時間表,學生應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對超限者應有一定的處罰.如對平時作業而言,正常時間完成者按100%計;超過1周者,只計相應成績的70%;超限兩周者,只計相應成績的50%;超限四周者,則是次作業成績計零分.平時作業未完成者或不及格者(及格線70分),將取消該門課的考試資格.其他形成性考核的時間性限制以此類推.
(5)真實性,真實性是形成性考核工作和成績的生命,必須制定嚴格的審查制度,如作業必須做在上級統一印發的作業材料上或專用作業本上,學生親筆完成,不得另行列印或復印,須在作業標簽紙上註明姓名,學號,年級,專業,科目,第幾次作業,上交作業的時間;出差在外者或外地學生可通過E-mail或郵寄方式上交.對於自主學習須有學前計劃,學中完成記錄和學後監督,由各組長和副組長聯合簽名認定.而討論和小組活動可以根據其記錄的詳實程度作為衡量其真實性的依據.
(6)創新性,形成性考核內容的設計還應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特點,在確定考核成績時對那些創造性解答問題,分析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學生應有一個獎勵,以鼓勵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習積極性.學校應設定相應的獎勵基金.
E. 2011教育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網址 作業1 一、論述題 描述教育學產生和發展的軌跡與里程碑。
電大《教育學》平時作業1及參考答案(第1-3章)
一、論述題
1.描述教育學產生和發展的軌跡與里程碑。
(1)教育學的萌芽。其標志有中國古代的《論語》和《學記》。前者是反映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後者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西方古代教育學思想根源於雅典與斯巴達的教育實踐。代表有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2)獨立形態教育學的產生。英國哲學家培根於1623年首次將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劃分了出來,標志教育學有了自己獨立的學科地位。此時的代表人物有誇美紐斯、赫爾巴特等。(3)教育學的科學化發展。20世紀初,形成世界性科學化教育學研究運動。標志是馬克思教育學和實驗教育學等。(4)教育學的多元化發展。教育學開始走向自然科學導向下的以定量為特徵的發展方向,研究中心向美國和蘇聯轉移。標志是教育學出現繁榮發展的特徵。代表人物有杜威、馬卡連柯、凱洛夫、贊科夫、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
2.教育學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有哪些?
(1)教育理論的學習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點,對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教育學知識的學習,可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文化底蘊和教育理論修養,從而促進教師對自身所形成或正在形成的教育觀念與教育思想的理想思考。(2)教育理論是對教育實踐的理性闡釋,具有解釋教育實踐、指導教育實踐的功能。教師通過教育基本理論的學習,認識教育規律,從而按照教育規律指導教育教學,提高其教育實踐活動的科學性與有效性。(3)教育學也是關於教育教學方法的理論。通過教育教學方法等相關理論的教學,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確定教學的進度和教學重點;根據人的成長規律,從道德認知、能力等方面確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3.杜威認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嬰孩時期到成人時期的擺渡船。通過這只擺渡船,使人獲得賴以生存的資本(經驗和知識),並把這些資本源源不斷地傳給子孫。你對這個觀點有什麼看法?
(1)人是教育的對象。人通過教育實現了自身的完善與發展,成為真正的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必須通過接受教育和學習來認識這個復雜的世界。人原則上,並且始終是需要教育的。人的整個一生都需要不斷接受教育,教育是幫助人類實現個體生存和種族繁衍的必要手段。人性是不完善的,人需要通過教育完善自己,進而展開美好生活。(2)人需要通過教育傳遞和創造社會文明。人類教育傳遞的正是人類社會共同體積累的「類」經驗,不只是個體的直接經驗。從過去到現在,從宏觀到微觀,全社會、全人類的所有知識和經驗財富都可以為人類所掌握,人類的經驗可以實現社會遺傳就在於人接受了教育。實現人類智慧結晶傳遞的重要條件就是人必須接受教育,教育使人具備了發展文化、創造文化、傳遞文化的素質。在教育活動中,人類個體特有的認識路線為社會文明的遺傳提供了可能。人類社會要進步,人類自身的生產要優化,社會物質生產要變得豐富,都離不開教育對人的培養。正是人通過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改善自身的蒙昧於野蠻狀態,推動人類社會走向更高一級的文明階段,才能承擔傳播、創造人類文明的重任。
4.結合現實談談活動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個體的遺傳素質和外部的環境因素,只有通過活動的結合,才能將外部的資源因素轉化為個體身心發展需要的能量。活動是內因和外因對個體身心發展綜合作用的匯合點,也是推動個體發展的直接的、現實的力量。人是實踐的主體,沒有個體的積極參與和實踐,個體的發展是不能實現的。活動對個體發展的意義表現在三個方面:(1)活動是影響人的發展的現實性因素,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只有通過活動,影響人的發展的潛在因素才能轉化為現實,人的發展才能得以實現。但這里的活動是指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的活動。(2)活動是個體各種潛能和需要展開、生成的動力。活動是個體潛能和力量的轉換器,也是新的需要和新的能力的再生器。(3)活動是人的主體性生成的機制,體現著人的能動性。只有通過活動,個體才能從活動的結果或過程中滿足自身的需要。
F. 08教育研究方法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http://www.paper800.com/paper86/81526A/
G.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7)研究教育方法形成性考核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