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解釋氨基酸的等電點
氨基酸是兩性分子,能結合H(+)的-NH2,形成正電荷離子,也帶有能夠電離出H(+)的-COOH,形成負離子。
因此,氨基酸分子的整體與溶液的pH有關,改變溶液pH可以使氨基酸帶上正電荷,負電荷或者正好處於凈電荷為零的兼性離子狀態,這個pH就是該氨基酸的等電點。
解離常數(pK)是水溶液中具有一定離解度的溶質的的極性參數。離解常數給予分子的酸性或鹼性以定量的量度,pKa減小,對於質子給予體來說,其酸性增加;對於質子接受體來說,其鹼性增加。
pK=PH+log電子受體/電子供體
氨基酸中,-COOH的電離常數為Ka1 ,-NH(3+)的電離常數為Ka2,該氨基酸的等電點的pH就是(Ka1+Ka2)/2
B. 有機化學 這個如何比較氨基酸的等電點大小,詳細分析一下
第一個氨基酸中,羧基和氨基數目一樣,所以等電點是(pKa1+pKa2)/2
第二個氨基酸是酸性氨基酸,等電點是(pKa1+pKa2)/2,這兩個是兩個羧基的pKa
第三個(請確認一下你畫的有沒有問題,感覺不是20中天然氨基酸)鹼性集團多於羧基,所以等電點是兩個鹼性集團的pKa平均值
所以,二<一<三
C. 請問 氨基酸的等電點怎麼求啊 我說的是鹼性 或者是酸性的
對於酸性氨基酸,首先分析氨基酸分子中所有可以發生質子化或去質子化的基團,並查出這些基團的pKa值(通常題目中都會有),取最小的兩個基團的pKa值求算術平均數,即pI=0.5*(pKa1+pKa2).
對於鹼性氨基酸,首先分析氨基酸分子中所有可以發生質子化或去質子化的基團,並查出這些基團的pKa值(通常題目中都會有),取最大的兩個基團的pKa值求算術平均數.
D. 知道一個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怎麼推測它的等電點
目前還沒有聽說這樣的方法,原因主要如下
1、得知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只是得知了蛋白質的一級結構特徵,是可以推斷每個氨基酸各自含有什麼樣性質的R基。但是蛋白質需要盤曲折疊才能夠具有生物活性,熵效應會使得本來可以與溶劑自由作用的R基基團內折向蛋白質的內部而無法與溶劑(多為水)作用。
2、蛋白質如何盤曲折疊雖然與其一級結構有著密切關系,但目前還未見報道已經破解一級結構與高級結構關系的數學模型,也就無法單獨從一級結構推知高級結構的必然狀態,亦即無法直接與蛋白質的pI值直接建立數值聯系。(換句話說,在未能知曉數目眾多結構復雜的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如何必然地導致高級結構形成前,無法建立可以直接用於換算的現成方法)
現在測定氨基酸或蛋白質pI的方法一般是實驗測量,比如酸鹼滴定法做曲線推出
可參考生物化學-蛋白質一級結構、高級結構、空間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部分
E. 氨基酸等電點的推導公式
這是我以前回答蛋白等電點計算被採納的答案.
建議你去買本生化的教輔書
等電點:如果調節溶液的PH值使得其中的氨基酸呈電中性,我們把這個PH值稱為氨基酸的等電點:PI.PI是氨基酸的重要常數之一,它的意義在於,物質在PI處的溶解度最小,是分離純化物質的重要手段.等電點的計算:對於所有的R基團不解離的氨基酸而言(即解離只發生在α-羧基和α-氨基上),計算起來非常簡單:PI=(PK1』+PK2』)/2若是碰到R基團也解離的,氨基酸就有了多級解離,這個公式就不好用了,比如Lys、Glu、Cys等.aa Cys Asp Glu Lys His ArgPK』α-羧基 1.71 2.69 2.19 2.18 1.82 2.19PK』α-氨基 8.33 9.82 9.67 8.95 9.17 9.04PK』-R-基團 10.78(-SH) 3.86(β-COOH) 4.25(γ- COOH) 10.53(ε-NH2) 6(咪唑基) 12.48(胍基)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按下面的步驟來計算:由PK』值判斷解離順序,總是PK1』< PK2』< PK3』< …,即誰的PK』值小,誰就先解離.按照解離順序正確寫出解離方程式:簡式,注意解離基團的正確寫法.找出呈電中性的物質,其左右PK』值的平均值就是氨基酸的等電點:PI=(PK左』+PK右』)/2以Lys為例:在黑板上用簡式演示
等電點的測定:等電聚焦法:這是一種特殊的電泳,其載體上鋪有連續的PH梯度的緩沖液,然後將氨基酸點樣,只要該處的PH與氨基酸的PI不同,則氨基酸就會帶電,PH值>PI時,aa帶-電;PH值
F. 怎麼辨別氨基酸的真假
辨別氨基酸的真假,方法比較多:
1、等電點法。
2、紫外分光分析。
3、還有色譜分析。
等電點法和色譜分析都是提供一個分離的環境,需要已知氨基酸作對照。
關於紫外吸收,使用得並不廣泛,特地查書,看到以下描述:
有機化合物在紫外區中有些沒有吸收譜帶,有的僅有較簡單而寬闊的吸收光帶;
另一方面,如果物質組成的變化不影響生色團及助色團,就不會顯著得影響其吸收光譜,例如甲苯和乙苯的紫外吸收光譜實際上是相同的。
因此物質的紫外吸收光譜基本上是其分子中生色團及助色團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個分子的特性。所以物質的紫外光譜不能完全決定物質的結構,還必須與紅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波譜、質譜以及其它化學的和物理化學的方法共同配合起來,才能得出可靠的結論。
G. 3.氨基酸的兩性電離和等電點。如何利用和PI的關系判斷氨 基酸的存在形式
氨基酸的兩性解離性是指在某PH溶液中可解離為陰離子和陽離子;
若解離的陰離子和陽離子趨於相等,稱兼性離子,呈中性,此時溶液PH值為等電點(PI);
若溶液PH<PI,解離出陽離子大於陰離子,氨基酸帶凈正電,在電場中,將向負極移動;
若溶液PH>PI,解離出陰離子大於陽離子,氨基酸帶凈負電,在電場中,將向負極移動;
以上。
H. 測量蛋白質等電點的方法有哪些謝謝
交錯分配法。
對一種特定的蛋白質,在不同鹽系統中,pH和其分配系數之間的關系應不同,而在等電點時,得到的均為不帶電時分子的分配系數。
對不同的鹽系統,其等電點時的分配系數應相等,兩條pH和分配系數關系的曲線必交於一點,該點所對應的pH值即為該特定蛋白質的等電點。根據這一原則測定蛋白質等電點的方法,稱為交錯分配法。
特性
蛋白質在溶液中有兩性電離現象。假設某一溶液中含有一種蛋白質。當pI=pH時該蛋白質極性基團解離的正負離子數相等,凈電荷為0,此時的該溶液的是pH值是該蛋白質的pI值。某一蛋白質的pI大小是特定的,與該蛋白質結構有關,而與環境pH無關。
在某一pH溶液中當pH>pI時該蛋白質帶負電荷,反之pH<pI時該蛋白質帶正電荷,pH=pI時該蛋白質不帶電荷。人體內pH=7.4;而體內大部分蛋白質的 pI<6; 所以人體內大部分蛋白質帶負電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蛋白質等電點
I. 如何確定未知氨基酸等電點
等電點在氨基酸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在一定的pH值溶液中,正離子和負離子數量相等且濃度都很低,而偶極濃度最高,此時電解以偶極離子形式存在,氨基酸不移動。
J. 氨基酸鑒別方法
方法太多了,
等電點法。
紫外分光分析。
還有色譜分析。
等電點法和色譜分析都是提供一個分離的環境,需要已知氨基酸作對照。
關於紫外吸收,使用得並不廣泛,特地查書,看到以下描述:
有機化合物在紫外區中有些沒有吸收譜帶,有的僅有較簡單而寬闊的吸收光帶;
另一方面,如果物質組成的變化不影響生色團及助色團,就不會顯著得影響其吸收光譜,例如甲苯和乙苯的紫外吸收光譜實際上是相同的。
因此物質的紫外吸收光譜基本上是其分子中生色團及助色團的特性而不是它的整個分子的特性。所以物質的紫外光譜不能完全決定物質的結構,還必須與紅外吸收光譜、核磁共振波譜、質譜以及其它化學的和物理化學的方法共同配合起來,才能得出可靠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