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叫模式訓練法
1優先訓練法不僅具有「把最薄弱、較薄弱或最急需增強的身體部位放在體力狀態最好、精力最充沛的每次訓練課的前半段進行鍛煉」的含義,還有根據各部位肌肉發展的規律合理而適時選擇,安排練習動作的涵義。
經過初級階段的鍛煉,在全面提高體力水平和訓練能力的基礎上,我們更了解了自身的薄弱環節和想重點突出的身體部位,比如健胸讓平坦無奇的胸部發達,豐滿起來;寬肩;改善窄溜的「美女肩」,打造壯美的寬肩;拓背;練出倒三角形的「虎背」;提臀;讓下垂,松軟的臀部緊縮圓翹起來;壯腿:粗壯大腿、塑造小腿,使身體的支柱美觀、結實、有力;收腹;讓軟綿綿、顫巍巍的大腹平實地塊形分明;粗臂;使細小的胳膊粗壯起來等等。這些都是優先訓練的理由,有人可能只需優先鍛煉一個部位,有人可能有兩、三個,甚至四、五個。但若需優先鍛煉的部位太多,則說明體格發展的水平較低,解決的辦法就不是優先鍛煉哪個部位,而是要按部就班,按照初級階段周間三分化或循環訓練的方法去全面發展。
本文就健胸、拓背、壯腿、粗臂進行有機組合並做示例計劃。計劃符合初中階段練習者的訓練能力與實際水平,可為有相似要求的練習者訓練能力與實際水平,可為有相似要求的練習者直接(或稍加修改)採用。計劃仍以四天雙分化為宜。
訓練時間是寶貴的,除了特別需要拿出專門時間和精力進行重點鍛煉的部位外,正常情況下的「優先」就是需要優先的「部位」在時間或訓練次序安排上的優先,優先訓練內容的課程計劃在訓練量和訓練形式上與其他的課程計劃沒有本質區別,所不同的就是優先鍛煉的部位在運動負荷上可稍有突破。優先部位的選擇應強調重點,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一般在一段時期內選擇1——2個部位足矣,否則可能不得要領,失去「優先」優勢。就是說採用「優先法」可以貫徹各個擊破的原則,當正在「優先鍛煉」的部位上去。
相關鏈接
動作優先:指在制定訓練計劃,編排動作次序時,根據目標肌肉的發展規律,合理安排訓練動作先後順序的一種做法。譬如,針對胸大肌「先外側翼,下緣坎,再由下而上至上胸部,由內而外至中間溝」的發展規律,在訓練開始階段採用稍寬握距的練法先發達胸大肌的外側翼,待外側翼達到一定水平後再逐漸縮小握距,把訓練重心向中間溝方向推進等等。通常,對一個部位強調先用基本動作再用孤立動作進行鍛煉的要求,也是動作優先的反映。
技術規定:孤立法則,退讓法則、助力次數法則以及快速法則等技術性則在優先訓練計劃中仍然十分強調,它們是保證訓練質量的重要因素,但助力次數法和快速法需適時、適量運用。
負荷形式:初中級階段的負荷刺激。因此,錐形加重法、肌肉混淆法、多組數法以及分化法皆應時時貫徹到此階段的訓練課程計劃中,對照課程計劃一與二,仔細剖析計劃內容,你能領會其中的實踐形式與精神貫徹嗎?試試吧,這將會使你進步多多。
你可以試試編出肩、臀、腹部優先訓練計劃,相信你定能做到!
『貳』 一個完整的訓練過程有哪些環節構成
一個完整的訓練過程包括:運動員現實狀態的診斷,訓練目標的確定,訓練計劃的制定,訓練計劃的實施,訓練過程中的檢查與評定,訓練目標的實現六個環節。
對運動員現實狀態的診斷是一個完整的運動訓練過程的出發點
訓練指標的確定則是為了運動訓練過程確定一個目標狀態,是整個運動訓練過程的目的,也是對運動訓練過程發展狀況作出檢查評定的標准
運動訓練計劃是對整個運動訓練過程,對實現狀態轉移的通路所預先作出的理論設計
通過訓練計劃的實施將這一預先作出的理論設計付諸於實踐,並對之進行檢查
通過特定指標的確定對訓練的效果進行檢查評定評定評定的結果與訓練的目標狀態進行比較找出差距,據此對相應的環節進行必要的調整和修改,使訓練獲得滿意的效果,實現預定的目標
『叄』 學習策略的訓練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1)指導教學模式;(2)程序化訓練模式;(3)完型訓練模式;(4)互動式教學模式;(5)合作學習模式。
『肆』 有哪幾種思維模式訓練呢
人常常在思維模式方面有自己的慣性,所以訓練有助於不被固有的思維模式牽制。
訓練建議分享:
每周至少要有兩次,每次兩個小時,一個人獨處進行深度思考。可能只有一張紙一支筆,沒有書沒有微信地進行深度思考。
漫談:
有一位心理學家也是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卡尼曼,他寫了一本書叫《快思考和慢思考》,書裡面講到一個重要的概念,系統一思考和系統二思考。
系統一思考大部分是本能的直覺的,不太燒腦,不太需要消耗很多大腦的能量,好像是處於自動駕駛模式。
我們用很多本能和直覺來思考,當然我們的直覺也不錯。但是問題在哪裡呢?系統一思考常常會受自己的錯覺所影響,會被錯覺帶到溝里去。
而系統二思考雖然很燒腦,需要刻意努力,但有可能獲得更多更廣的神經鏈接,以產生更好的更入木三分的洞見。
我最近聽麥肯錫的董事長在一個演講中說,一個高層領導者每周至少要有兩次,每次兩個小時,一個人獨處進行深度思考。可能只有一張紙一支筆,沒有書沒有微信地進行深度思考。
『伍』 「三四五」教學模式中四個訓練方式和五動各指什麼
四個訓練方式是輕聲自讀自說同桌互讀互說小組輪讀輪說全班選讀選說。運用這些訓練方式既體現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和自說自練又體現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啟發。一定要控制「全班選讀選說」這種訓練方式的運用因為一個一個地讀一個一個地說不是教學是表演訓的是少數是少數表演多數陪讀不是面向全體。
五動學生感官是讓學生動眼看動耳聽動腦想動口讀、說動手寫、做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陸』 程式訓練法與模式訓練法的最大不同是什麼
程式訓練法與模式訓練法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控制運動訓練過程的依據,模式訓練法是以訓練模型為控制依據,程式訓練法則以訓練程序為控制依據。至於程式訓練法中的檢查手段、評定標准、訓練手段等構件的組成特點及具體功能可參見模式訓練法中相應的內容。
程式訓練法的基本特點:
1.程式訓練法具有系統化特點
程式訓練法實施的整個過程以訓練程序的內容體系為控制依據,以評定標準的指標體系為監督、檢查工具。整個訓練過程的發展與變化均置於系統控制的狀態之下。[1]
2.程式訓練法具有定性化特點
程式訓練法所依據的訓練程序具有鮮明的定性化特點,便於教練員抓住訓練過程中的主要矛盾,選定明確的訓練方向。
3.程式訓練法具有程序化特點
由於訓練內容規劃在訓練程序的過程之中,因此,訓練過程中訓練內容的變更實質上是在嚴格檢查、評定、監督之下,按照訓練內容內在關系的本質聯系,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的。
模式訓練法的基本特點:
1.有利於教練員對照世界一流優秀運動員的身體、技戰術以及心理和智力等發展指標,科學地確定已具有成為優秀運動員天賦和條件的運動員在特定訓練階段具體的發展目標,從而使整個運動訓練過程前後有機連接。
2.運動員某個特定階段的發展目標是整個運動訓練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是運動員在運動訓練全過程中的一次定量反映。所以,模式訓練法有利於教練員和運動員,全面認識某一階段和全過程、階段目標和整體目標等的關系,始終把運動訓練的各個階段置於訓練全過程的系統之下。
3.各階段評定指標,實際上是反應運動員現實狀態和模式之間的差異。教練員和運動員對階段評定指標進行科學分析之後,可以判斷出某一特定階段的實際訓練與理想要求的距離。但是,判斷時要注意避免「欲速則不達」,或「過於求穩和小心謹慎」的兩個極端。對運動員要求過高、過快時,可以適當降低要求;過於小心謹慎時,則可根據現實發展情況,修正原有保守的訓練計劃。總之,出現偏差應及時糾正。
『柒』 什麼模式訓練法能讓肌肉形體效果加倍升級
練背日到了,趕緊跟著一起zao起來!
1.站姿俯身劃船
站姿俯身劃船,雙腿記得要微屈哈,臀部盡量呈向後下方坐下的姿勢。背部要挺直,做好是下背部和臀部連接成為一道弧線,核心收緊的同時,將負重杠鈴拉至提前小腹的位置。一定要感受目標肌群肌肉收縮和放鬆的肌肉泵感緊張和舒張的感覺。
2.俯卧杠鈴提拉訓練
俯身身體趴在傾斜的訓練凳上,雙手寬距反握杠鈴與肩同寬即可。核心收緊背部挺直後,做杠鈴提拉至小腹前的位置。要注意你的大臂在向上收縮時要盡可能的貼近你上半身軀干,盡量不要向兩側打開。
3.高位下拉
坐在訓練凳上後,上背部挺直身體向後微微傾斜,核心收緊的同時,雙手手臂在背部斜方肌收縮發力的情況下拉動負重的杠鈴做高位下拉動作。可以明顯感受斜方肌肌肉收縮的泵感,同時,還可以在將負荷拉至下巴下方位置時,保持頂峰收縮1-2秒。會讓你的肌肉收縮泵感感覺更明顯!
4.俯身啞鈴劃船--單側
身體的一側腿屈膝放在訓練凳上為支撐腿,同側手掌支撐在訓練凳上,另一側負重啞鈴。支撐腿大腿與地面和上半身俯身的軀干垂直。核心收緊後,啞鈴負重的一側做啞鈴提拉訓練,主要刺激背部肌肉群肌纖維的撕裂和增生。一定要堅持下去,你會看到你身體形體的變化!加油!
『捌』 武術運動基本訓練方法都包括哪一些
有一些在運動訓練實踐中,最常用、也是比較有效的訓練方法,依其基本作用和使用范圍,將它們分為系統控制性訓練方法和具體操作性訓練方法兩大類別。
系統控制性訓練方法是一種總體把握的訓練方法,它為人們提供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訓練的整體設計,並在一個訓練階段中運用於訓練實踐。系統控制性訓練方法包括模式訓練法和程序訓練法。
具體操作性訓練方法具有現實的可操作性,為完成特定的訓練任務,在一次訓練課中就可採用,也可在一個階段中,甚至多年訓練過程中系統採用。常用的具體操作性訓練方法包括完整訓練法、分解訓練法、持續訓練法、間歇訓練法、重復訓練法、比賽訓練法、變換訓練法和循環訓練法。
『玖』 健康信念模式主要由哪幾部分構成
1、知覺疾病易感性:它是個體對行為會危害自己健康或患病可能性的敏感程度。
2、知覺疾病威脅:它是個體對危險後果的預期。
3、知覺益處:採取行動能帶來好處。
4、知覺阻礙:採取行動所付代價和遇到的困難。
5、行動線索:實現行為改變的行動策略。易感性和後果嚴重的認識能促使個體產生威脅感,但還需要知道如何行動。
6、自我效能:高自我效能者採納建議、實施有益於健康的行為轉變的可能性高。通過提供訓練和指導會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
(9)模式訓練方法由以下哪幾個構成擴展閱讀
影響健康信念的因素:
1、自我效能:即對自己的能力有正戒凶喇確的評價和判斷,相信自己一定能通過努力成功地執行一個可導致期望結果的行為。
2、善於尋找其它可藉助的力量:如教育、家庭成員和團體幫助等,以間接幫助實現效果期望和效能期望,從而影響行為的改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健康信念模式
『拾』 教育心理學,學習策略的訓練可採用的方法有:指導教學模式、程序化訓練模式 、完形訓練模式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管採用什麼方法進行學習策略的教學,都要結合學科知識。學習策略知識不是孤立的,不能脫離專門知識。專門領域的基礎知識是有效利用策略的前提條件,脫離知識內容的單純訓練容易導致形式化傾向,難以保證學生提高學習策略水平。教師要善於不斷探索優化自己的教學步驟,為學生提供可以仿效的活動程序。同時要根據學生原有的學習方法基礎來啟發學生的思路,讓其有意識地內化有效的學習策略。
當代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學習效果=50%學習策略+40%努力程度+10%智商。由此可見在影響學習效果的三個因素中,學習策略尤為重要。
學習策略的訓練模式
1、指導教學模式
指導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講授法十分類似,由激發、講演、練習、反饋和遷移等環節構成。
在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解釋所選定學習策略的具體步驟和條件,在具體應用中不斷給以提示,讓其口頭敘述和明確解釋所操作的每一個步驟以及報告自己應用學習策略時的感知與理解。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依據每種策略來選擇許多恰當的事例來說明其應用的多種可能性,使學生形成對策略的概括化認識;提供的事例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由簡到繁,使學生從單一策略的應用發展到多種策略的綜合應用,從而形成一種綜合應用能力。
2、程序化訓練模式
所謂程序訓練就是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如解題技能、閱讀技能、記憶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在其適宜范圍內,作為固定程序,要求活動主體按此進行活動,並經過反復練習使之達到自動化程度。
程序化訓練的基本步驟:一是將某一活動技能,按有關原理,分解成若干操作的小步驟,而且使用簡練的詞語來標志每個步驟的含義;二是通過活動實例示範各個步驟,並要求學生按步驟活動;三是要求學生記憶各步驟,並堅持學習,直至使其達到自動化程度為止。
3、完形訓練模式
完形訓練就是在直接講解策略之後,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材料促使學生練習策略的某一個成分或步驟,然後,逐步提高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驟。完形訓練的好處就在於能夠使學生有意注意每一個成分或步驟。而且每一步訓練所需的心理努力都是學生能夠勝任的,更為重要的是,每一步訓練都給學生策略應用的整體印象。
4、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式教學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幫助成績差的學生閱讀領會,它是由教師和一小組學生一起進行的。旨在教學生這樣四種策略:Ⅰ 總結———總結段落內容。Ⅱ 提問———提出與要點有關的問題。Ⅲ 析疑———明確材料中的難點。Ⅳ 預測———預測下文會出現什麼。在這里,教師先樹立一些榜樣性行為,示範四種主要策略,然後改變自己的角色,在學生不會使用策略時給以必要的幫助,起一個促進者和組織者的作用。
5、合作學習模式
許多學生可能已經發現,當自己和同學討論所讀到所聽到的材料時,獲益匪淺。在這種學習活動中,兩個學生一組,一節一節地彼此輪流向對方總結材料,當一個學生主講時,另一個學生聽著,糾正錯誤和遺漏。然後,兩個學生彼此交換角色,直到學完所學材料為止。關於這種學習方法的一系列研究證明,以這種方式學習的學生比獨自總結的學生或簡單閱讀材料的學生,其學習和保持都有效得多。有意思的是,合作性講解的兩個參與者都能從這種學習活動中受益,而主講者比聽講者獲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