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代紀年法有哪幾種方式,如何操作
所謂公元紀年,是陽歷的一種,本是歐洲人的紀年方式,它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對於農時而言,節氣非常重要。古人發明節氣的高明之處,在於人們發現自然界的天象地氣、草木魚蟲等在每個節氣並非漸變,而是頓變。生活在黃河流域的朋友們可能對二十四節氣的感受更為深刻一些,當地的老百姓至今依然按照二十四節氣來春種秋收。
② 歷史上的紀年法具體是什麼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方法一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方法二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後序》「德祐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方法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方法四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③ 7、古人記年主要有哪幾種方法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方法一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方法二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後序》「德祐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方法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方法四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④ 我國歷史上的紀年法有哪幾種
一、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二、年號紀年法
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祐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三、干支紀年法
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
「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四、年號干支兼用法
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
「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五、星歲紀年
1、歲星紀年
戰國時期用歲星紀年。歲星就是木星,由西向東運行,繞太陽一周用11.86年古人發現大約12年後木星又出現在星空同一位置,於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並給他們起上名字叫,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木星,每年行一個星次,就用木星所在星次紀年。像歲在星紀,歲在析木、歲在大梁。
2、太歲紀年
木星運行軌道由西向東,這和人們常看的12辰方向相反,為解決這個矛盾,古天文占星家便設想出一個假歲星叫太歲,給它又起了十二個名字,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恰、涒攤、作噩、閹茂、大淵獻、困敦、赤奮若、讓它和真歲星背道而馳,和12辰方向一致,用它來紀年,這就是太歲紀年法。
後來發現,歲星並不是一年整走一個星次,運行一周11.86年,86年便會多走一個星次,這種紀年方法不精確又繁瑣,後廢不用。這種紀年方法在《呂覽》、《楚辭》中可看到。
六、生肖紀年
它是我國民間推行的一種與干支密切相關的紀年方法,用十二肖獸名稱作為年名和地支對應。
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4)僖公二十二年是什麼紀年方法擴展閱讀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參考資料:網路——紀年法
⑤ 有哪些紀年的方法
方法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方法一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方法二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祐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方法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方法四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編輯本段相關信息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公元紀年。
這種紀年體系開始在歐洲各國採用。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歷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編輯本段各種紀年方法
當前通行的公元紀年,原稱基督紀年。其實,耶穌僅是個傳說人物。但基督教興起並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之後,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舉足輕重。羅馬天主教修道院院長狄奧尼修斯?埃克西久斯提出以基督耶穌誕生之年為紀元。據他推算耶穌在當時的532年前誕生,因此下一年就定為基督誕生後533年。
狄奧尼修斯的推算是十分武斷的,只不過532這個數字對推算復活節十分方便。由於春分、月圓和星期日這三個條件必備,而儒略歷規定隔4年日期完全相同,又每隔7星期序數與日期相同,而每隔19年月相變化與日期相同,求算它們的最小公倍數為532,即每隔532年復活節為同一日。
在西亞地區,古代巴比倫王國使用納波納沙爾紀年,又稱巴比倫紀年,是以第四王朝國王納波納沙爾登基的公元前747年為紀元。記述古代東方、希臘史常用此紀年。
古代希臘曾使用希臘紀年,以公元前5598年為紀元,它來自所謂的世界創始的神話。
古代羅馬興起之後,佔有地中海沿岸廣大地區,通行羅馬紀年,以創建羅馬城的公元前753年為紀元。
中世紀後期,中美洲印第安人建立的馬亞(或瑪雅)王國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下滅亡。馬亞王國採用馬亞紀年,以傳說的世界大洪水第一次結束的公元前3373年為紀元。
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地區創立了伊斯蘭教。後來建立起阿拉伯大帝國。他們採用的伊斯蘭紀年,就以穆罕默德出走的公元622年為紀元。伊斯蘭教使用的是純太陰歷,全年僅354日(閏年多1日),需經33年才合32個回歸年,與其他紀年的換算也較復雜。
在伊朗地區也通行伊斯蘭紀年,但使用的是伊斯蘭太陽歷,年長的平均值接近於回歸年。
在印度,推算天文歷法時採用訶利紀年,以公元前3102年為紀元。
在波羅門教衰落之後,佛教代之而興。在佛教小乘教派流行的東南亞地區,使用佛教紀年,又稱菩提(意為覺道)紀年,以釋迦牟尼80歲去世的公元前543年為紀元。但對他去世的年代,不同的宗派說法不一。
東南亞各國採用的塞種紀年,又稱大歷紀年,相對而言的小歷紀年是伽車般車紀年。在緬甸又稱緬甸紀年,以蒲甘王朝布婆修羅漢下令修改歷法的公元638年為紀元。在泰國、柬埔寨等地區又稱為祖臘紀年。
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流行開國紀年。以第一代天皇神武即位的公元前660年為紀元。
中國古代開始有確切的紀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民主派推行黃帝紀年,但推算的紀元年份並不一致。辛亥革命後頒行中華民國紀年,以公元1912年為紀元。
⑥ 我國古代使用的紀年法有三種,是什麼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四種:
(1)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2)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如《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鍾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佑二年」、《雁盪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
(3)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近世還常用干支紀年來表示重大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
(4)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如《揚州慢》「淳熙丙申」,「淳熙」為南宋孝宗趙昚(shen)年號,「丙申」是干支紀年;《核舟記》「天啟壬戌秋日」,「天啟」是明熹宗朱由校年號,「壬戌」是干支紀年;《祭妹文曠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年號,「丁亥」是干支紀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乙酉四月」,「順治」是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年號,「乙酉」是干支紀年。
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一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公元紀年。
公元紀年 公元是「公歷紀元」的簡稱,是國際通行的紀年體系。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歷元年(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年)。
公元常以 A.D.(拉丁文 Anno Domini 的縮寫,意為「主的生年」)表示,公元前則以 B.C.(英文 Before Christ 的縮寫,意為「基督以前」)表示。
這種紀年體系開始在歐洲各國採用。中國從辛亥革命後的次年(1912年)起採用公歷月、日,但同時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公元紀年制度,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公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公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⑦ 文化常識中國古代主要紀年法
1、年號紀年法
我國最早的紀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以「元,二,三……」為序數,至去世為止。如:魯僖公元年,魯庄公十年。
從西漢武帝建元起,以年號紀年,用「元,二,三……」為序,更換年號則重新開始。如:元嘉元年,漢末建安中,元和十年。新君即位,必須改變年號重新紀年,稱作「改元」。如:「是年夏王,改景炎」。
2、干支紀年法
干支,天乾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叫十干,用以表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十二支,用以記時。
用十乾和十二支循環花相搭配組成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然後用甲子重新相配正好為數六十,通常叫六十花甲子,循環使用,周而復始,從東漢起採用干支紀年法。如「予猶記周公之被捕,在丁卯三月之望。」
(7)僖公二十二年是什麼紀年方法擴展閱讀: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不過目前世界上最通用的是公元紀年法。除此之外,還有干支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伊斯蘭教紀元、佛教紀元、猶太教紀元以及希臘紀元、日本紀元等。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歷法。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使用的是「干支紀元法」,即把十天乾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而沒有「公元0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
⑧ 古代常用什麼紀年法
除了皇帝的年號外,古代最常用的是「干支紀年法」,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甲子」。
簡單講,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按順序搭配,10個干支後,重復用天乾的前面的字接著搭配地支後面的字,這樣,會出現60個干支。因為第1個干支是「甲子」,第61個又是「甲子」,因此每60年為一個「甲子」。由於60個搭配中會有規律地出現6個「甲」,因而也叫「花甲」。
10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它們搭配的60年是: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熟悉了干支紀年法,可以很容易推算出歷史上任何年份。
⑨ 我國古代紀年法有哪三種
我國古代紀年法主要有六種: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年號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干支兼用法,星歲紀年,生肖紀年。
紀年,是指以文字確切記載歷史現象發生的年代。我國歷史悠久,從商代開始就有文字記載,但直到西周中期也沒有確切年代記載。司馬遷根據前人留下的資料,在《史記》中明確記載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後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我國歷史開始有了確切紀年。
(9)僖公二十二年是什麼紀年方法擴展閱讀:
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數來紀年。如《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
年號紀年法: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後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並以年號紀年。
干支紀年法:如《五人墓碑記》:「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慘,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圍攻兩廣督署之役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與妻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應為辛亥。
年號干支兼用法:紀年時皇帝年號置前,干支列後。
戰國時期用歲星紀年。歲星就是木星,由西向東運行,繞太陽一周用11.86年古人發現大約12年後木星又出現在星空同一位置,於是把一周天分成12等分,每一等分叫一星次,代表一年並給他們起上名字。
生肖紀年它是我國民間推行的一種與干支密切相關的紀年方法,用十二肖獸名稱作為年名和地支對應。
⑩ 魯僖公二十二年按天乾地支紀年是什麼年
魯僖公,姬姓,名申,魯庄公之子,春秋時期魯國第十八任君主,公元前659年―前627年在位,在位33年。 所以春秋魯僖公22年是指公元前638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