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都是什麼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都是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即為矛盾觀。矛盾即對立統一,要堅持用一分為二、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認識對立。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全部規律和范疇的實質,提供了理解唯物辯證法其它規律和范疇的鑰匙。唯物辯證法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而對立統一規律提供了這一科學方法論最根本的內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B. 什麼叫辨證分析法
辯證分析法是指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進行經濟研究的方法。辯證分析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經濟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辯證分析是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來分析問題,反對片面的、孤立的、靜止的看問題。
(2)辯證分析綜合方法精髓是什麼擴展閱讀
其基本內容包括:
1、 把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看作受一定規律支配的自然歷史過程,這些規律不僅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反而決定人的意志。
2、從普遍存在的經濟現象的元素形態出發,分析社會經濟發展過程自始至終的矛盾的「自己運動」,揭示經濟現象發展變化的規律,特別注重研究每個社會經濟形態特有的經濟規律。
3、通過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中矛盾著的對立面又對立又統一的運動,來說明這一過程到他一過程的推移和轉化,闡明一定社會經濟形態產生、發展、直至滅亡的客觀規律。
辯證分析法要求:思通八極,天人合一;既見古人,又見來者;拿捏分寸,把握火候。多方兼顧,抓住關鍵;不說過頭話,不做過頭事;不能一根筋,不能近視眼;膽子要大,步子要穩;靈活機動,不拘一格;自強為本,善假於人;面向未來,勝利第一。
C. 辯證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辯證法(dialectics),即辯證的方法,是西方哲學的專有名詞之一,出自希臘語δνaλεxειx τέχνη,即語言的藝術,一般所認為是指對邏輯過程的抽象,即對語詞,推理,描述,概念,解釋過程的研究。
辯證法也被稱為辯證的方法,希臘時期的辯證法類似於辯論,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因為持有不同觀點,希望通過合理的討論來獲得真正的知識。但這個辯論排除了主觀因素(例如情感訴求和現代貶義的修辭)。
辯證法可以與教學法進行對比,在教學法中,對話的一方教育另一方。
唯物辯證法起源
黑格爾指出:世界歷史的進程由心靈「正、反、合」的「對反、重復、超越」原則支配,這是辯證法。費爾巴哈則提出「唯物質才是真實」的世界觀,這是唯物主義。馬克思結合黑格爾、費爾巴哈的學說而創造出「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是哲學中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最一般規律的理論 。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發現的哲學原理。它科學地反映了關於宇宙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最一般、最普遍、最深刻、最基礎的規律與本質。
它指出:世界萬事萬物是永遠運動和普遍聯系的, 而運動的法則主要是依據一切事物內部的客觀存在的「一分為二」的矛盾性構成的辯證運動法則,聯系的紐帶與方法主要是客觀存在的既對立又統一為核心的一系列辯證原理組成的紐帶。
這個哲學的基礎是唯物論,主導則是辯證法。唯物論與辯證法互相制約、相輔相成、永遠有機結合推動著這個哲學本身與社會實踐一同進步著。它不斷總結社會實踐新的經驗驗證、完善與豐富自己,同時指導社會實踐快速向前發展以至無窮。
它是全人類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最有效的科學武器之一。因此它是世界全人類的思想財富。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辯證法;網路-唯物辯證法
D. 辯證思維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法
1.歸納和演繹
歸納:從個別到一般。即從個別中歸納出一般原理。
演繹:從一般到個別的方法。即從一般原理推理出個別結論。
關系:個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歸納和演繹是兩種方向相反的兩種思維方式,兩者互相依賴、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歸納是演繹的基礎,作為演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歸納出來的;
演繹是歸納的前提,為歸納提供了理論指導。
歸納雖然能夠概括出同類事物的共性,但不能區分出本質屬性和非本質屬性,所以結論還不是十分可靠的,要用演繹來補充。
演繹所依據的前提是事物的共性,但共性只是大致包含個性,個性也不能完全進入共性,從共性出發不能揭示個性的多方面屬性,可見,歸納和演繹都具有局限性。
2.分析和綜合
分析:在思維的過程中把認識的對象分為不同的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對它們分別進行研究,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從中找出基礎、本質。
綜合:把分解出來的不同部分、方面按照客觀的次序,結構組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對事物整體的認識。
關系:整體與部分、系統與要素的關系。分析與綜合是方向相反的兩種思維方式,互相聯系、互相轉化、互相促進。分析是綜合的基礎,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綜合是分析的成果,離開綜合就沒有科學的分析。
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理性思維的方法。
E. 辯證思維方法的基本內容
辯證思維
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的中介,是人們正確進行理性思維的方法。辯證
思維方法
是一個整體,它是由一系列既相區別又相聯系的方法所組成的,其中主要有:
(1)歸納和演繹
歸納和演繹是人們認識過程中的兩種推理形式。歸納是從個別事實走向一般的結論、概念的思維方法。
演繹法
是從一般原理、概念走向個別結論的思維方法。辯證思維把歸納和演繹當成認識過程之中既對立又相互聯系的兩種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在認識過程中有各自的作用,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在人的認識過程中,歸納和演繹是對立統一的關系。這具體表現在:第一,歸納是演繹的基礎,演繹以歸納得出的結論作為前提。演繹法是一種從普遍到特殊、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方法,它只能揭示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統一關系,不能揭示共性與個性的對立關系。單純用演繹法不能揭示個別事物多樣化的屬性。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運用歸納法。此外,演繹的結果也必須再運用歸納法來證實與豐富。第二,歸納法必須以演繹為指導。演繹法為歸納提供一般性的理論原則。規定歸納活動的方向與目標。同時,歸納所得到的結論不一定可靠,它必須靠演繹來修正與補充。
(2)分析和綜合
分析與綜合
是在認識過程中比
歸納與演繹
更加深刻的認識方法。分析是在思維中把認識的對象分解為不同的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對它們分別加以研究,認識事物的各個方面,從中找到事物的本質。綜合則是把分解出來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觀的次序、結構組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對事物整體的認識。分析與綜合是辯證統一的關系,這表現在:
第一,分析與綜合是兩種方向相反的思維方法。
第二,分析與綜合相互聯系、相互轉化、相互促成。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為了在思維中把握事物客觀存在的統一性,必須先對該事物進行分析,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綜合是分析的完成,在對事物矛盾發展的統一體進行分析時必須有整體的觀念,否則就不能作出正確的分析。完整、科學的方法要求把分析法與
綜合法
有機地結合起來。
(3)抽象與具體
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是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邏輯思維中抽象是對客觀事物某一方面本質的概括或規定;邏輯思維中的具體是許多規定性的綜合,因而是多樣性的統一。作為辯證思維方法的具體與感性具體不同,後者是客觀事物表面的、感官能直接感覺到的事物的具體性。
由抽象到具體,是從抽象的規定到思維的具體,它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第一,作為這一過程的邏輯出發點的「抽象」。它必須是反映事物本質的最一般、最基本的抽象與規定;第二,從抽象到具體的邏輯中介;第三,作為這一過程邏輯終點的具體。它是以一定結構有機結合起來的具有多樣規定性的豐富的總體,是一種理性具體。
(4)
邏輯與歷史的統一
由作為邏輯起點的抽象經由邏輯中介上升到作為邏輯終點的具體,這只是完成了辯證思維永恆運動的一個周期,人類總的認識和實踐過程遵循邏輯與歷史統一的原則。
辯證思維中的歷史有兩層含義:第一是指客觀事物發展的歷史進程;第二是指反映客觀實在的人類認識的歷史發展過程,如
科學史
、哲學史、認識史等。邏輯在此指的是
邏輯范疇
間的次序、層次、關系等。邏輯與歷史一致,指的是理論概念體系的邏輯關系,次序應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和人類認識歷史發展的順序。歷史是邏輯的基礎與前提,邏輯是歷史在辯證思維中的理論再現。邏輯與歷史統一的原則是思維與存在這一
哲學基本問題
在認識論、方法論中的具體體現。
F. 常見的辯證分析方法
常用的辯證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法,具體和抽象分析法,現象和本質分析法。
G. 辯證思維方法主要有哪些
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的中介,是理論思維的工具
人類對辯證思維的認識有一個從自發到自覺的發展過程。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和認識論在思維領域中的運用表明了人類的辯證思維具有完整的、科學的形態,從而能夠正確
揭示辯證思維方法的性質。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的中介,是主體觀念地把握客體的一種認識工具,是人們正確進行理論思維的方法。它是由一系列方法所組成的整體。
辯證思維的主要方法
(1)歸納與演繹
歸納是從個別上升到一般的方法。演繹是從一般性原則推出個別性結論的方法。
(2).分析與綜合
分析是把事物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要素,然後逐個加以研究的思維方法。綜合是在把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要素的基礎上,再把它們組合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分析與綜合的關系是辯證的,分析是綜合的基礎,而綜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二者結合在一起,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的認識。
(3)抽象與具體(常考點)
抽象作為一種思維方法,是指在思維中把對象的某種屬性、因素抽取出來而暫時舍棄其他屬性、因素的一種方法。具體是多種規定性的綜合。有兩種具體:一是「感性具體」,它是感覺多樣性的綜合,是感官能直接感覺到的具體;二是「理性具體」即思維具體,它是在抽象的基礎上形成的各種規定性的綜合,是具體在思維中更深刻的再現。人的認識在思維運動中走著兩條方向相反的道路:一條是從具體到抽象,另一條是從抽象到具體。對於辯證思維來說,更重要的是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這是一個以抽象為邏輯起點,通過各種形式的邏輯中介,達到以思維具體為邏輯終點的思維運行過程。
(4)邏輯與歷史相統一所謂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是指理論體系的邏輯順序是客觀歷史發展順序的反映。邏輯與歷史之所以能夠統一,是因為歷史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歷史在理論上的再現,是由歷史的東西派生出來的。歷史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對歷史的修正。
H. 怎樣理解辯證思維方法的實質及其意義
怎樣理解辯證思維方法的實質及其意義?
對於什麼是哲學思維方法這個問題,可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理解。從廣義上理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方法,可以分為辯證唯物主義方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而在這兩種方法各自的范圍內,又可以列出若干具體的哲學思維方法。如,在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范圍內,就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方法、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和在統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辯證否定方法、一般和個別相結合的方法等等。因此,廣義上的哲學思維方法實際上就是哲學方法。如果從狹義上來理解哲學思維方法,那麼這種哲學思維方法主要是指思維的辯證本性如何在概念的矛盾本性中逐漸展開和逐漸深入的方法。這種思維方法就是辯證思維方法。從外延上講,這種思維方法包括:歸納和演繹、分析和綜合、從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的和歷史的等若干不同的方法。人們一般所講的哲學思維方法主要是指這種狹義的哲學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