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學唱歌胸聲訓練方法

學唱歌胸聲訓練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4 18:58:26

『壹』 練習的胸腔共鳴,唱歌時用不上怎麼

朋友好,本人學過點點聲樂(通俗唱法),粗談一下個人理解:
口腔,胸腔怎麼判斷呢?是具體哪個地方有震動?
————胸腔和口腔唱歌嚴格來講是胸腔共鳴,氣息做支撐,帶動你嗓子發聲。把聲音沉下來(可帶上好的耳機體會新聞聯播主持人聲音),他們發聲比較飽滿、圓潤和富有共鳴,外人感覺聽著舒服、專業。跟我們平時一般人說話是不一樣的,他們要是跟我們這樣說話,不用氣息做支撐,早就累死了。好了,你說哪個地方有震動,教你個辦法:一般襯衫第二個扣子處的位置,心情煩悶的嘆一聲氣「哎呀」,然後在那一瞬間感受…..很強烈把!這就是要找的胸腔共鳴。
我怎麼覺得平時說話,口腔,胸腔都在震動?
————看樣子你的聲音應該是練得很有寬度和厚度了,以劉德華做參考閉上眼感受!
沒必要去在意這個,唱歌的時候很自然的舊融入了,這個是好事。
打字好累,希望對你有幫助!

『貳』 練唱歌的胸腔共鳴時,怎麼讓聲音不掉進喉嚨里,又有效率

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的動作要領是:

【1】吸氣過程中,腹部自然地鼓脹起來,注意不要太用力——其生理原理是橫膈膜下降,使得肺部有更大的擴張空間。

【2】呼氣過程(說話、歌唱)中,隨著胸腔內氣量的減少,腹部在逐漸收縮的過程中要繼續保持輕度的鼓脹感——其生理原理是吸氣肌與呼氣肌之間的輕度相持對抗能夠延緩腹部收縮的速度,使得氣流穩定持久。(註:呼氣肌和呼氣肌是參與對橫膈膜、胸廓的控制的肌肉系統)

【3】每次呼吸往往長達十幾秒鍾,聲音的高低強弱、抑揚頓挫的變化,全靠呼吸肌靈活的相持對抗運動來完成。聲音的大小、強弱完全由氣流、由呼吸肌來控制,而不是由咽喉嗓子控制。這就是所謂的的「聲靠氣傳」。

我們平時生活中採用的是自然式呼吸,這種是下意識的,氣吸得少而淺,呼氣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鍾左右,不能用於歌唱或朗誦。

【提示:腹式呼吸法可以在上課時、走路時、睡覺時、吃飯時、卧床時、說話時等幾乎任何時候練習。最好能形成平常呼吸的習慣】

1、吸氣

想像自己處於一個美麗的花園之中,深深地聞了一下鮮花的異香----好,這就是歌唱的吸氣,這樣吸氣得才深。

吸氣要用鼻和口同時自然的進行,盡力作到平穩輕巧,柔和,不可用強制力量,不能僵,氣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和心窩處。吸氣以後要有像打噴嚏之前那樣短暫的一憋,體會一下腰周圍的擴張,膨脹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是的關鍵。

2、呼氣

呼氣的方法就是利用橫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擴張的感覺一直保持住。想像自己手裡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個小瓶里灌時那種小心翼翼,憋住氣息的感覺,呼氣要均勻,舒緩。

各位可以准備一張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紙片,放在牆上,距離它4至6厘米,吸氣後保持一下,然後用口吹氣使之不落地,30秒鍾以上便為合格。

也可以代之以一隻燃燒的蠟燭,對著火苗發「U」音,正確的氣息是火苗倒而不滅,時間越唱越好。

3、訓練橫膈膜的力量

橫膈膜的力量對氣息的保持和聲音的力度都很重要。傳統的訓練方法有;

1、數數字:深吸一口氣,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從1開始數,數到60為合格。數數要均勻要有節奏,不能偷氣。

2、吹灰:深吸一口氣,然後就像吹掉桌上的灰塵一樣往前吹氣,節奏是一慢二快,體會橫膈膜的力量。

3、仰卧起坐:每天做仰卧起坐20次以上以增強腰腹的力量。

練習呼吸的方法

(一)無聲呼吸練習:

1.快吸快呼 2.快吸慢呼 3.慢吸慢呼

(二)發聲呼吸練習——如何使聲音更飽滿、更洪亮?

二.氣息問題

發音靠震動,震動靠氣息,要使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就要有飽滿的氣息.

呼吸要深入、持久,要隨時保持一定的呼吸壓力。平時可以多做些深吸緩呼的練習。

最好在練習說話的時候先站起來,容易找到呼吸狀態,要坐的話,也要坐直,上身微微前傾.

運用氣息的時候,千萬不要"泄氣",要在上述的呼吸壓力中緩緩的釋放,並且要善於運用,嘴唇把氣攏住,這樣來保持胸腹和嘴唇的壓力平衡.

三.聲線問題

我們的發音,有一個不容易察覺的線路,比如打呼哨,聲音很響亮,道理就在於氣息暢通,聲音集中,通行無阻.說話也是這樣,要盡量讓自己的氣息貫通,讓氣音盡量沿著口腔內部的中縱線穿透而出. 這樣才能使聲音集中而響亮。

唱歌時應該如何起音

第一,要防止用過多和過猛的氣息去沖擊聲帶.

第二.要防止聲帶過於松垮,不積極*攏閉合去擋氣。

第三,要防止起音時喉頭擠,卡,壓,使喉頭失去彈性.

起音時,一定要做到發生自然,氣息柔和,打開喉嚨,穩定喉頭,聲音流動,並將打哈欠,放下喉頭,空氣通過聲門而吹的三個動作,在同一時間完成.同時還要掌握好氣息、聲帶、共鳴的協調配合速度

閉合哼鳴的練習方法

1.正確站立的歌唱姿勢和積極興奮的歌唱狀態

2.用口鼻垂直吸氣,鼻孔興奮張開.哼唱時,要有流鼻涕的感覺,要均勻.柔和地從鼻腔向外嘆氣,一定要有嘆氣感.通暢感.橫膈膜有各顯的支持點.

3.哼唱時,嘴似閉非閉,上下齒不要咬死,舌頭平放,舌頭舔在下牙床上,喉頭下沉輕輕提氣.

4.哼唱時,聲音是從上口蓋以上發出的,眉心和鼻深處有輕微的振動感,而且每個音都是從同一位置上哼出來的。

一般沒有學過聲樂的人發聲很平,就用平常說話的位置(嗓子)發音,我們叫它聲音發「白」,沒有色彩、沒有過濾。

美聲練聲的方法

聲音應該以小腹為根源,想像聲音透過後脊樑,到腦後,到口腔後根,整個聲音應是豎立的,靠後的。請找一找這樣的感覺:你大口咬一口蘋果,露出上牙齒,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時,發出「嗯」的聲音,感覺聲音在口腔後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這就是美聲發聲的一個共鳴點。接下來把氣息下沉,小腹膨脹,稍在小腹用力一頂,在剛才的位置發聲,男聲喉結壓下,女聲多注重聲音在腦後靠上的位置,你會發現聲音比以前要大多了。

經常靠牆練習有助於發聲,因為靠牆可以接觸你的後脊樑,讓你更容易找到感覺,並且胸腔的共鳴能和牆產生共振,讓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鳴的感覺。

先從「米~媽」的練習開始,逐步升高,有助於練習高音氣息;再從高往低練習,這樣反復,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感覺的。

美聲講究「通透」,經常想像自己的聲音是豎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還講究的是「共鳴」,聲音通過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鳴後,會很圓潤、飽滿。

要體會共鳴,你可以這樣做:閉上嘴巴,發出「嗯」的音,稍帶點深情的感覺,「嗯」的長一點,會感覺頭和胸前在震動,如果氣息好,這種共鳴會給你的聲音添色不少。仔細聽聽一些高大的美國人講話,就會知道什麼叫胸腔共鳴了(外國人的胸腔結構更容易產生共鳴)。

『叄』 怎麼教怎樣學唱歌 練聲12步

十二步練聲法
劉軍
這是非常高效的練聲方法,獲得最佳效果的途徑是持之以恆····只要你堅持練
習15天以後,你的嗓音就會變得非常棒! 准備一小杯溫開水
第一步:舒展
1、雙手搓臉:就像洗臉時候那樣輕輕揉搓面部。輕柔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周圍,使面部肌肉舒展開來。
2、舒展通道:七竅本相連相通。我們需要舒展發生通道,使其通暢。閉攏嘴唇、捏住鼻子、稍稍用力吹氣。感覺耳膜會鼓,眼睛會張 做完四組喝一口溫水休息三十秒
第二步:均勻彈唇 1、用拇指和食指撐起臉或者嘴角,放鬆,輕輕吹氣使其嘴唇彈起來,保持氣息均勻、慢吐慢吸/喉部完全放鬆,一口氣保持十多秒鍾,氣息要平穩。
2此動作訓練聲帶,同時訓練聲帶的均勻震動,唱歌好聽的前提是聲帶震動要平穩均勻,慢慢才能獲得輕松的高音!一次一口氣保持十多秒。做十次。 喝一口溫水休息三十秒
第三步:甩音高
模仿摩托車發動的聲音。 一口氣保持10-20秒 平穩到真假聲的轉換
第四步:動耳朵
將面部肌肉向斜後上方拉起來,去找突然受驚嚇的感覺就對了。 其實就是頭皮在動,拉動耳朵動。 第五步:共鳴練習
類似於狗伸出舌頭,黑白無常那樣伸出舌頭,舌頭微卷,舌頭兩邊和上下嘴唇之間有條小溝,然後發「嗚···」要感覺到渾身上下有共振。感覺就像手機震動,要用胸聲來發。
這個練習可以改變您說話和唱歌的音色,讓你的音色更加明亮,有磁性,這樣的聲音才入嘜好聽。
練習一分鍾後,不伸舌頭來發音,感覺要像伸舌頭一樣來做。腳底感覺都會有震動的。
練習一分鍾喝一口溫水休息三十秒
第六步:丹田發力
練習丹田氣息的控制力沒法一個音丹田都會動一下,『hei』 對比:發「3」這個音。用氣息和不用氣息來對比下。 練習曲為
12345「嘿 嘿 嘿」

22345「嘿 嘿 嘿」 32345「嘿 嘿 嘿」 42345「嘿 嘿 嘿」 52345「嘿 嘿 嘿」 62345「嘿 嘿 嘿」 72345「嘿 嘿 嘿」 82345「嘿 嘿 嘿」 92345「嘿 嘿 嘿」 12345「嘿 嘿 嘿」
做完這個練習會感覺腰部鬆弛酸脹。
第七步:聲音豎起來
保持「wu」這個音的感覺來發「mu」這個音。 Wu wu wu mu mu mu wu wu wu mu mu mu 保持丹田發力 速度加快
第八步:丹田咬字
Hei hei hei(丹田發力)死了都要愛Hei hei hei(丹田發力)死了都要愛
Hei hei hei(丹田發力)死了都要愛
Hei hei hei(丹田發力)死了都要愛 練習讀一段歌詞。
這樣練習,放開你的聲音,用正確的氣息感覺卻練習咬字,讓您的腹部獲得一種肌肉的反應,唱歌時就會有正確的氣息支持對突破高音很有幫助。
第九步;假音練習
用假音說話,類似於曾志偉說話的聲音。 讀一段歌詞。可使聲音更加有磁性有質感!
第十步:呼嚕練習
分別堵住一邊的鼻孔,模仿豬叫的聲音 堵住兩邊的鼻孔模仿豬叫的聲音
這個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打開聲音通道,更重要的是可以幫我們打開我們的高位置
第十一步;強度練習
舌頭像黑白無常的感覺,手平放在下巴,嘴唇閉攏。然後發「嗯」這個音,短促、有爆發力、很乾脆的爆發出來。
十二步:狼叫
發「wu」從低音到高音,然後從高音再到低音。

『肆』 唱歌怎麼練習聲音

一位聲樂專家說過:由呼吸控制的歌聲才是聲樂,呼吸是歌唱的原動力。因此聲樂界有「誰懂得呼吸,誰就會唱歌」之說。其實掌握了正確的呼吸方式不僅能讓你在KTV大顯身手,更能讓你鍛煉出平坦的腹部,豐滿的胸部。 用呼吸控制歌聲 底氣不足,音域不寬,都可以通過學習呼吸技巧來改善。歌唱時的呼吸與日常生活中說話的呼吸不大一樣。平時,人們交談時所需音量較小,氣息淺,不需要很大的力度,而且我們說話時連續用嗓時間長了,嗓音就容易疲勞、嘶啞,這種說話的呼吸若用於唱歌就顯得不能勝任了。 唱歌是為了抒發情感,是要唱給別人聽的。因而要求聲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變化,並要求根據歌曲的需要,或長、或短、或強、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輸送氣息。因此唱歌時的呼吸作為一種藝術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規律和方法,是後天訓練出來的。 唱歌時的呼吸運動主要包括三個步驟。 1、吸氣: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氣,將氣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氣息時使下肋骨附近擴張起來,腹部方面,橫膈膜逐漸擴張,使腹部向前及左右兩側膨脹,小腹則要用力收縮,不擴張。背部要挺立,脊柱幾乎是不動的,但它的兩側卻是可以動的,而且也是必須向下和向左右擴張的,這時氣推向兩側與背後並貯在那裡,屏住呼吸然後再緩緩將氣吐出。 2、吐氣:唱歌用氣時,仍要保持吸氣狀態。這點很重要,就好比給自行車打足了氣,不能一下子放鬆了,這里還有一個保持呼吸的問題,要保持住氣息,就必須在唱的過程中永遠保持吸氣的狀態,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要節省用氣,均勻地吐氣,這就是所謂氣息的對抗。在呼和吸的過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覺,整個身體表情都應該是積極放鬆的,緊張的部位就是橫膈膜、兩肋,兩肋就像是一隻充足的氣球一樣,我們要讓聲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讓氣球往上浮起來,也就是說要把氣息拉住,不能讓它提上來,這就牽涉到一個氣息支點的問題。 3、唱歌時要有氣息支持點:支持點也就是聲音要有一個立足的地方,這個立足點也就是以橫膈膜及下肋兩側做支持點,當我們咳嗽或笑的時候,可以直接感覺到它的支持作用。沒有經過呼吸訓練的人,唱歌時常常臉紅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聲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都是與氣息支持點沒有保持住有關。反之,我們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點的感覺,那麼,歌唱發聲時,便會感到聲音彷彿落在我們所控制的氣息上,也就是說聲音是由呼吸來支持了,這種聲音不但悅耳響亮,而且能強弱自如地做出各種變化來。 流行音樂演唱方法 從80年代開始,流行音樂、通俗歌曲滲透到中國以來,發展速度之快讓人應接不暇。但究竟什麼是流行音樂?什麼是通俗演唱?什麼是歐美通俗演唱?很難有人將它一一說清楚。 歐美通俗演唱方法,主要是已富有激情和即興的表演方式來體現。同時,承繼了嚴肅音樂一部分的發聲狀態。比如真假聲轉換,高音華彩部分、跳躍技巧,連續跨越八度音區的聲音展現。如果不具備相當純熟的演唱方法,根本無法完成有一定難度的作品。也可以說不能夠叫作歐美通俗唱法。當然,也不是歐洲人演唱中,都有技巧。在近年舉行的GRAMMY頒獎晚會上,獲得者經常是以清純、自然唱非的風格。那麼歐美通俗唱法也就是說有很多種類、風格各不相同。(在後面講座中,我們會詳細講解這一點)但在我們課堂所講的,還是贊賞科學的發聲方法,去演唱通俗作品。 歐美通俗演唱方法,還會經常採用啞音、吶喊、裝飾音、滑音、抽泣、假聲包括一些氣聲的特殊運用,來演繹歌曲的憂傷、悲泣、真摯、委婉、激情等等…… 利用肢體語言融合節奏的表現形式,運用混聲、和聲、不規則人聲,進行有聲或無伴奏伴唱,使一些並不復雜的旋律,變得富有色彩,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加上一些歌手創造出高度炫技性演唱形式,使通俗歌手能在舞台上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在表演藝術上達到較高的造詣。 學習歐美唱法,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基本功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是氣息。氣息的支點,一定先建立在後腰部分。然後再找小腹的力量。因為腰部需要你主動去做擴張或向下拉動,才會產生一個力。然而小腹與橫隔膜由於受到腰部支點向下拉的作用,自然會產生一種對抗。如果僅把支點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時腰部就很難起到控制氣息的作用。試想一下,是*前後腰腹的力量控制氣息更有效呢?還是只*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們之間主動與被動的關系,希望大家能清楚。 現在通俗教學門類繁多。如果不能掌握一個正確的呼吸方法,反而奠定了錯誤的氣息基礎。聲音就會失去你本該有的輝煌色彩,自然也更難達到歐美歌手那種對聲音有極強的控制能力,沒音色變化,包括力度的強弱。 還需贅述一點,氣息在腰腹控制下,當以最小的力量獲得最大的聲音。絕非諸多誤論所言,氣息的壓力越大越好。准確地講,真正意義上流動的氣息是一個巧勁,全然不只是力量。 練聲狀態 氣息是任何一種演唱發法的原動力,正確的呼吸方法決定了發聲的對錯。通俗歌手氣息的訓練,我在教學中一般採用歌唱性強的練習曲進行練聲。 把幾個簡單的母音,編成一首小曲,使學生在歌唱的狀態下練聲,或者選一首旋律很流暢的曲目,然後再選一首較輕快跳躍的曲目讓學生試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樂句,使學生感覺它的歌唱性,在用這種感覺去練聲。這樣做很容易使學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從而演唱狀態。也就是說,不要把發聲練習當做一個機械練習。否則將會給日後的歌唱造成一個聲音概念和狀態的錯覺。要用一種愉快的心情,一種感人的情緒去練習,才能有效地找到鬆弛自然的音色。 站立姿勢與演唱的關系 通俗歌曲演唱良好的站立姿勢很重要。不要錯誤的認為只有美聲、民族唱法講究姿勢。從人的生理機能與發聲狀態上講,哪一種唱法都是一樣的。 有的歌者, 後頸項不能與腰部保持在一個垂直面上,發聲通道就會被壓迫、堵塞。如駝著背發聲回使胸部擠壓,氣息無法通暢地在體內流動。翹下巴會造成頸部鬆弛,咽壁肌肉無力,給唱高音帶來困難。同時阻礙共鳴腔內聲音的發射,鼓小腹會造成氣息停 、下壓僵持,即破壞氣息的支持。 正確的站立姿勢應該是重心在前半個腳部分。只去考慮上胸部,不管腹部狀態,當然,不要僵硬。吸氣的支點一定要建立在腰部分,然後在去體會最後反拉力的作用。因為腰部需要你主動去擴張或向下拉力,才會產生一個力,然而小腹與橫隔膜由於受到腰部支點向下拉的作用,自然會產生一種對抗。如果僅把支點放在前面。也就是小腹。那時腰部就很難起到控制氣息的作用。試想一下,是*前後腰腹的力量控制氣息更有效。還是只*小腹局部的力量更有效呢?它們之間是主動與被動的關系。 弱聲練習法 在一些新來的學生中,歌唱時會盲目追求音量。其實學生聽起來大的聲音,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聲音在口腔內部是散的,位置就會比較低,缺少共鳴。這時,聲音在通過麥克風時,會發出尖銳不夠干凈的音色。尤其在進棚錄音時,歌手會感到很難駕馭自己的聲音。那麼,怎麼讓學生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建立一個通暢有序的歌唱狀態呢? 首先,我認為用弱聲練習的方法,比較容易找到放鬆的感覺。任何一種唱法,只有鬆弛才會產生美感。在做這個練習時,最好用開口哼鳴的狀態。就是口腔張開不發音,用鼻子發音。沒有接受過訓練的學生,牙關部會很緊,每天需要做張嘴練習。用手按住下巴,練習向上伸張,不要用力過猛,傷及口腔關節,口腔不要能過橫,也不要過長。露出上齒,微露

『伍』 唱歌的發聲技巧、怎麼換氣呼吸

發聲技巧:1、做獲得氣息支點的練習,體會吸與聲的配合,利用科學的哼唱方法,體會並調節自己的歌唱共鳴。

2、學會張開嘴巴唱歌,上下齒松開,有下巴鬆鬆的「掉下來的感覺」舌尖鬆鬆地抵下牙。

3、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

4、氣息通暢的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換氣呼吸:首先,把肺里的氣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凈;

然後,並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說的丹田,用力使丹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丹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時候要漸漸用力,不要一下鼓起來,從開始用力到用力到極限,大約用五秒鍾時間,然後到最強的時候,持續五秒鍾。

最後,漸漸放鬆,也不要一下放鬆,大約五秒時間,整個過程,注意不要呼吸。這是一個循環,每天這樣練功,兩個小時,半年的時間,你的唱功一定會很實力,但中間不要停止,特別是第一個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堅持下來。

(5)學唱歌胸聲訓練方法擴展閱讀----唱歌的好處

當我們煩悶苦惱時,找不到派遣的方法。但只要放聲的歌唱,過會兒就會感到心情輕鬆了許多。因為唱歌的時候我們要集中注意力,所有的煩惱就會被我們拋在了腦後。從而擺脫了煩悶,讓自己感到了心曠神怡。

經常唱歌可以預防疾病。經常唱歌會消耗一定的熱量。因此,唱歌也是鍛煉身體的方法之一。在唱歌時長短呼吸,使機體代謝增加,促進了身體的新陳代謝,降低了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發生的可能。

唱歌時,特別是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大腦會生成和釋放類似於嗎啡的腦內激素,並促進和激發免疫球蛋白和抗壓力激素的增加,從而使大腦和身心感覺輕松愉快,增加身體的免疫功能。

『陸』 我想學唱歌,可我不會學著用胸腔唱歌,怎麼訓練呢

「有強有弱的聲音」--聲音共鳴的方法

人體聲音共鳴區共分為三個部分,亦即三個共鳴區(DIE、DREI、RESONANZEN)。

第一共鳴區是頭部後腦和頭頸以及肩部位置。

第二共鳴區是前額、鼻腔及上額部位置。

第三共鳴區是(胸腔)位置。

第一共鳴區又肩負調整歌唱音域的位置,高音應當在後腦部及頭頂部,中音在後腦枕部,低音在額頭及肩部,那才是正確的,通常一個人所發出的聲音高、中音還好,可是一到低音就散掉了,沒有共鳴,原因出在沒把低音讓它在頭部肩部共鳴,這必須經過嚴格訓練的人才能做到,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就能做到那是絕無僅有,除非他是天才。

至於女高音(Soprano)就有一些不同,女高音的低音要讓它在下巴部位共鳴才是正確的,這點和別的聲部有所不同。

其次第三共鳴區是(最重要)的聲音共鳴區,它是聲音的基礎,被稱為(基礎音),它的重要性有如房屋的基礎。

亞洲人和歐洲人由於體格和生活習慣的不同,天生所發出的聲音就缺乏第三共鳴區,歐洲人體型高大,(胸部寬廣),發出的聲音(胸聲)自然發達,歐洲人生活大多習慣爬著睡,嬰兒剛出生就叫他俯睡,因此腹腔後部(後腰部)發聲自然發達,因而歐洲人發聲天生就有共鳴區,無須經過學習,自然就會。

我們亞洲人必須經過後天刻意嚴格的訓練方能得到第三共鳴區(胸腔),想得到第三共鳴區通常要經過至少兩年以上的勤練,男高音需要更久,至少三年以上,如此唱出的聲音才有根,正如竹子的生長,因為它有很扎實的根部,吸收地下各種養分,所以能挺拔強韌,不畏強風暴雨。
相反的,沒有第三共鳴區做基礎的聲音,好比一棵豆苗,沒有茂盛的根,風一吹就傾倒,不能開花結果。

早期日本人他們到歐洲學習聲樂,由於歐洲的教授他們沒有了解到亞洲人先天的特性,他們只教日本人第一及第二共鳴區,因此日本留學生唱出來的聲音就缺少了這一個最重要的共鳴區,唱出來的聲音十分單薄,沒有底盤。

到歐洲,想要在那邊立足,唯有接受此種世界性的帶有第三共鳴區的唱法,沒有第三共鳴區的聲音,缺乏厚度和溫暖的濃度,男生聽起來不男不女,女聲聽起來輕飄飄毫無藝術價值,所以說第三共鳴區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共鳴區、第二共鳴區不是「發聲點」,如果把第三共鳴區的位置移到背部,和第一共鳴區及第二共鳴區連結在一起,則形成了人體的樂器,發出的聲音則共鳴豐滿圓潤,反之則聲音單薄幹澀尖銳不堪入耳,有些人以為第二共鳴區只是在眉間一共鳴點,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第二共鳴區是由好幾個共鳴點串連起來的,亦即眉間、鼻樑、鼻尖、上齶、下齶、牙齒、觀骨等。

其次,要想做到有強有弱的聲音,必須先要了解聲音「前面」和「後面」的問題,要想明了聲音「前面」和「後面」的問題,要先明白「開母音」(Aperto)和「閉母音」 (Accuto)的關系,「開母音」就用前面來唱,「閉母音」就以後面來唱,所謂前面就是第二共鳴區加上第三共鳴區唱出開的聲音(Aperto)。

所謂 「後面」就是第三共鳴區和第二共鳴區再加上第一共鳴區唱出蓋(或稱閉)的聲音(Accuto)。
通常男高音「過門」(passage)的聲音亦即「開的極限音」在f2,男中音在e2,男低音在d2,女高音在g2,女中音在f2,女低音在e2,一超過這個音就要蓋,否則聲音變得粗暴、不健康,嚴重損害聲帶,會縮短聲樂的壽命。

像現在日本,尤其是大陸,雖然他們有各種唱腔,能唱出各種不同的風格和個性,可是畢竟沒有以第三共鳴區、沒有以開蓋這種合乎人體聲音生理學為基礎的聲音是不健康的。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發聲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健康的發聲法,一個人的聲音在五十歲才能達到顛峰,才能感動別人,文學家是以文學作工具來感動人,而聲樂家用來感動人的工具正是聲音,人生五十才開始。在歐洲,一流的聲樂家到五十歲才唱好的不勝枚舉,甚至到七十歲照唱不誤的亦大有人在,絕不輸給年紀輕輕的人。

一個優秀的聲樂家,必須要把聲音的漸強、漸弱做得非常好,這樣,當他臨場演唱時才不致慌張,才有安全感。要唱漸強時先要把聲音的芯抓到,然後以此芯作為發聲點,將氣在第三共鳴區內擴散膨脹,使它好象變成氣球,之後,把它推向背部及後腰部增加其氣壓,同時加入第二共鳴區,此時聲音的芯要保持好,不可失去。

漸弱時只要把氣壓逐漸減少,抓緊聲音的芯,使聲音回到胸口發聲點,然後用氣息切除聲音,使之停止,此時下腹往上的力量必須增大兩倍,否則無法使聲音回到胸口發聲點,當然這些要靠經年累月的苦練方能領悟,舍苦練別無他途。

聲樂訓練特別需要時間,奇跡是沒有的。「百分之十的智慧,百分之九十的努力。」

『柒』 怎樣練習胸腔共鳴

歌唱的共鳴器官有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而根據聲音特色和聲區劃分,分別有頭腔共鳴,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歌唱發聲時,我們的聲音通過我們體內的各個共鳴腔體,引起共振,這就是共鳴。共鳴對聲音起著修飾美化的作用,任何一個優秀的歌手,其發聲和美妙的歌唱都是建立在這種基礎上,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技巧
1.體會胸腔共鳴:微微張開嘴巴.,放鬆喉頭,閉合聲門(聲帶),象金魚吐泡泡一樣輕輕地發聲..或低低的哼唱,,體會胸腔的震動.
2.降低喉頭的位置:(同上);喉部放鬆.
3.打牙關:所謂打牙關,就是打開上下大牙齒(槽牙).給口腔共鳴留出空間,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開了.然後發出一些母音,如"a".感覺感覺自己聲音的變化.
4.提顴肌;微笑著說話.,嘴角微微向上翹,同時感覺鼻翼張開了,試試看,聲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軟齶;打一個哈欠,順便長嘯一聲.
:姿勢
1.身體要直
2.重心要穩
3.上胸要開
4.雙肩要松
5.面部自然
6.精神振奮
呼吸...(呼吸方法有多種...我們應曲風而異)
1.鎖骨呼吸法
2.胸式呼吸法
3.腹式呼吸法
4.胸腹式聯合呼吸法
(一般我國的美聲唱法多才用與第4種:胸腹失聯合呼吸法....通俗就較為隨意點了)
練習呼吸的方法:
(一)可分無聲呼吸練習:
1.快吸快呼
2.快吸慢呼
3.慢吸慢呼
(二)發聲呼吸練習..頓音.連音或連頓結合的練習

『捌』 唱歌如何練習胸腔共鳴、鼻腔共鳴和顱腔共鳴

胸腔共鳴你應該知道吧?就是把聲音盡量放低就好了。

鼻腔共鳴你可以試著把嘴合著,用鼻子發音,發"嗯",如果聲音很亮就對了,千萬不要把聲音只停留在口腔里出不來,找著流鼻水後醒鼻子的感覺。

顱腔共鳴就是要把聲音聲點都盡量往高處走,上鄂要適當抬起來.把聲點聚集在眉心,在鼻子和眉心形成一條線,是共鳴線。

人本身就是有共鳴,如果沒共鳴就沒發出聲了,只是說聲樂就是適當的增大共鳴,你最好聲音往上走,收下巴並且放鬆。

(8)學唱歌胸聲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喉部發出的聲音為基音,受咽、口、鼻、鼻竇、氣管和肺(共稱下共鳴腔)等器官的共鳴作用而增強和使之發生變化,成為聽到的聲音。

發聲時,兩側聲帶拉緊、聲門裂變窄、甚至幾乎關閉,從氣管和肺沖出的氣流不斷沖擊聲帶,引起振動而發聲,在喉內肌肉協調作用的支配下,使聲門裂受到有規律性的控制。故聲帶的長短、松緊和聲門裂的大小,均能影響聲調高低。

成年男子聲帶長而寬,女子聲帶短而狹,所以女子比男子聲調高。青少年14歲開始變音,一般要持續半年左右。聲帶是人類發聲的主要結構,從極輕微的聲嘶到完全失聲,多為聲帶病變或其他病因使聲帶的正常運動發生障礙所致。

聲帶位於喉腔假聲帶(室帶)下方,左右各一,由聲韌帶、肌肉和黏膜組成,前起甲狀軟骨板交角內面,後端止於勺狀軟骨底部前端的聲帶突。聲帶張開時,出現一個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稱為聲門裂,空氣由此進出,亦為喉部最窄處。

中國成年男性的聲帶一般在18mm~24mm,平均長度為20mm左右,成年女性一般在14mm~18mm,平均為15mm左右。當由肺部呼出的氣流沖向靠攏的聲帶引起振動的時候,即發出聲音。

閱讀全文

與學唱歌胸聲訓練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考如何規劃學習方法 瀏覽:706
43099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121
做麵包方法視頻 瀏覽:477
檢查手機是不是虛電的方法 瀏覽:418
孩子支原體感染的治療方法 瀏覽:636
調車座最佳方法 瀏覽:271
自媒體文章內容寫作的步驟與方法 瀏覽:754
如何自己把自己綁起來的方法 瀏覽:195
微型水泵使用方法 瀏覽:128
如何利用平面鏡採用自準直方法 瀏覽:290
肩髃穴的簡便取穴方法 瀏覽:590
找學問的方法及技巧 瀏覽:232
狗狗腦炎治療方法 瀏覽:267
懸炙儀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335
124x2525x24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244
蛙泳肌肉器材訓練方法 瀏覽:251
如何正確使用管理原理和基本方法 瀏覽:14
電腦版剪輯使用方法 瀏覽:387
瑰玫花種子種植方法 瀏覽:963
家用血紅蛋白檢測儀操作方法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