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分析多因素的評價方法

分析多因素的評價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4 15:35:49

『壹』 投資環境評價優選方法

投資環境評價優選的方法包括主觀評價和客觀評價,主要有準數分析法、參數分析法、層次分析法 ( AHP)、專家調研法、模糊綜合評價優選法、熵權法、聚類分析與主成分分析相結合評價優選法、AHP與模糊綜合評價相結合評價優選法等。根據評價目標、每種方法的特點和適用范圍、綜合考量評價對象的特徵,選擇適當的評價優選方法,以得出客觀的評價優選結果。

(1) 參數分析法

這種方法的分析過程如下:①選擇能夠反映地區投資環境全貌的一組數據,比如投資系數、投資乘數、邊際耗費傾向、投資飽和度、基礎設施適應度、投資風險度、有效需求率、國民消費水平、資源增值率和優化商品率;②估計各參數的數值並將估計結果與投資環境良好的地區的同類指標進行比較;③分析比較結果的相似點和差異性,從而決定投資環境的好壞 (相似則說明投資環境不錯)。此方法的特點是具有綜合性和客觀性,但對「公認的投資環境好的地區」沒有明確的說明,很難確定。

(2) 准數分析法

准數分析法將影響投資環境的因素分為投資環境激勵系數K、城市規劃完善因子P、稅利因子S、勞動生產率因子L、地區基礎因子B、匯率因子T、市場因子M、管理權因子F。每一類因子又可以再分成若乾子因子,加權評分這些子因子後,求和得到該類因子的總分。為了反映某一個因子與其他因子的有機聯系,通常採用綜合性的准數來衡量投資環境,以克服機械評分法的不足並得到比較全面的評價結果。

(3) 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 AHP),由美國匹茲堡大學運籌學家T.L.Saaty於1980年提出。這種方法以系統論中的系統層次性原理為出發點,將復雜問題分解成若干有序的、條理化層次的簡單問題,是一種多層次權重分析決策方法。它將相對於原問題更加簡單的問題在另外一個層次上進行分析、比較、量化和排序,然後再逐級地進行綜合評價和優選,以形式化方式處理人的主觀判斷。層次分析法這種多因素評價優選方法是一種新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使用層次分析法有以下5 個步驟,分別為: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判斷矩陣,層次單排序,層次總排序,一致性檢驗。其中後3個步驟是逐層地進行。層次分析法具有如下4個特點:

1) 原理簡單。層次分析法建立在試驗心理學和矩陣理論之上,易於接受;其原理清晰、簡明,使用方便;對定量信息要求不多。

2) 結構清晰。解決問題的思路是把復雜的問題拆分為多個有結構和層次關系的簡單問題,而後對簡單問題求解。

3 ) 定性與定量相結合。AHP方法是在通過專家調研 (如德爾菲法) 等方法確定判斷矩陣的基礎上,通過嚴密的定量方法來確定各指標要素的權重,最後進行綜合評價優選。

4) 層次分析法適合分析投資環境這個多因素、多層次的動態系統中各因素權重的確定。它可以有效地將系統工程中使專家的主觀性判斷客觀化,能夠解決只用定量方法不能處理的問題。在社會經濟系統的決策分析中廣泛使用。

(4)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 (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簡稱PCA) 是「將給定的一組相關變數通過數學中的線性變換轉成另一組不相關的變數」。它按照方差遞減的順序排列新變數,減少了指標體系中各因子指標間的干擾,方便找到主導因素,使評估過程簡化。

主成分分析法是在確保數據最完整的原則下,降維處理高維變數空間,即對多變數數據進行最佳綜合簡化,其優點在於可以得出客觀的權數,以及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偏差。缺點是純數學計算時沒有將經濟因素考慮在內,很難根據客觀實際對主成分的經濟含義做出合理的解釋;忽略指標本身的重要程度,獲得的指標權重與預期的相差太大,其提取的原始指標信息都是數據的差異信息,而不是指標的含義、重要性等更為重要的信息。

主成分綜合評價優選法是一種相對評價優選,其評價優選標准 (評價函數) 與樣本的選取有關。評價優選單位的多少、增刪都會影響評價優選結論。而且,指標重疊信息是主成分綜合評價優選法不能消除的。它很容易受到指標重疊的影響,造成綜合評價優選的結果與指標相關性結構的影響過於密切。

(5) 模糊綜合評價優選法

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扎德 ( L.A.Zadch) 創立的模糊綜合評價優選法,是以模糊數學和與之對應的模糊統計法為出發點,綜合考慮影響某事物的諸多因素,定量描述一些邊界不清、不容易定量的因素,並以此為基礎,綜合評價優選的方法。

模糊綜合評價優選法包括:①明確綜合評價優選體系 (設有P個指標),也就是因素論域U;②明確評語等級論域V(設有M個評語等級);③確定指標權數W;④建立模糊關系矩陣R;⑤計算模糊合成值B;⑥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優選,將評價優選結果轉化為可排序的形式,進行綜合評價優選排序或進行分類評價優選,即模糊類別識別。

有關專家在應用實踐中不斷演進模糊 ( fuzzy ) 綜合評價優選法,其運用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展,各種與模糊綜合評價優選法相結合的方法正向多個領域擴張。由於領域非常復雜,模型會區別很大,造成模型越來越紛繁復雜。

模糊綜合評價優選法的優點是:處理多層次復雜問題的評價優選和多因素的綜合判斷問題時,將各個因素對總體的影響綜合考慮,並能用客觀數字反映人的主觀經驗。

但是在對一些邊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時,有可能會丟失因素所攜帶的信息,定量化後的因素與未定量前的因素差異甚大。

(6) 聚類分析與主成分分析相結合評價優選法

首先將評價優選對象做聚類分析以區別其影響,接著使用主成分分析法算出被評價者的優選值,並按照優選值類內排序及類間排序。這種方法考慮了評價優選的特定目標,使評價優選指標間的相關影響得到最大的消除,同時考慮了重要的顯著性指標,又使指標權重確定中的主觀性誤差降到了最低,進而使評價優選結果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但是該方法必須提前設定具有決定性影響的評價優選因素,根據這類因素聚類,且對指標的量化要求高。

(7) 層次分析法 (AHP) 與模糊綜合評價優選相結合評價優選法

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各個因素的權重,獲得權重之後,採用模糊數學方法計算各個因素的評價優選值,進而得出綜合評分。層次分析法與模糊綜合評價優選法相結合,很適合區域內風險投資環境的綜合評價。這種方法把風險投資環境因素的多層次和復雜性考慮在內,對於整個區域的風險投資環境評價優選是不適用的。

(8) 熵權法

「熵」( Entropy,意思是變化的容量),是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 ( R.J.E.Clausius) 1864年在研究熱循環時提出的。1948年,維納 ( N.Wiener ) 和申農 ( C.E.Shannon ) 創立了資訊理論,申農把信息源傳播信號過程中的不確定性稱為信息熵,表示選擇和不確定性與隨機實踐的關系,解決了定量描述信息的難題。熵值增大,意味著信息丟失;系統越有序,熵越小,信息量越大;熵越大,信息量就越小。1967年,Theil研究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時,首次提出Theil指數。它是用常數LgN減去信息熵值H得到的。這種方法以資訊理論和系統論中熵在不同概率事件中所反映信息量的不同作為權重設置的理論依據,即對一個由若干指標值構成的系統,指標值的離散程度越大,則該指標的信息熵值就越小,所反映的重要程度就越大。

熵權法是以各因素提供的信息量為基礎,根據信息量來計算綜合指標的數學方法。它是一種客觀綜合定權法,以各指標傳遞給決策者的信息量大小作為依據。

『貳』 多因素評價法的綜合評價方法的種類

現代綜合評價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數據包絡分析法、模糊評價法等。
(1)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統計分析的一個分支。是將其分量相關的原隨機向量,藉助於一個正交變換,轉化成其分量不相關的新隨機向量,並以方差作為信息量的測度,對新隨機向量進行降維處理。再通過構造適當的價值函數,進一步做系統轉化。
(2)數據包絡分析法。它是創建人以其名字命名的DEA模型——CR模型。DEA法不僅可對同一類型各決策單元的相對有效性做出評價與排序,而且還可進一步分析各決策單元非DE有效的原因及其改進方向,從而為決策者提供重要的管理決策信息。
(3)模糊評價法。模糊評價法奠基於模糊數學。它不僅可對評價對象按綜合分值的大小進行評價和排序,而且還可根據模糊評價集上的值按最大隸屬度原則去評定對象的等級。
[編輯]

『叄』 用什麼方法分析多種影響因素對不同結果的作用大小

因素分析法(概述它是確定引起某經濟指標變動的各個因素影響程度的一種計算方法)。因素分析方法(1)在計算某一因素對一個經濟指標的影響時,假定只有這個因素在變動而其它因素不變;(2)確定各個因素替代順序,然後按照這一順序替代計算;(3)把這個指標與該因素替代前的指標相比較,確定該因素變動所造成的影響。

『肆』 閩氏多因素評價法

投資環境的評價方法 :閩氏多因素評價法 (閩氏多因素評估法 )

閔氏評價法是香港中文大學閔建蜀教授1987年在羅氏等級評分法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投資環境評價方法,它包括閔氏多因素評價法和閔氏要害因素評價法。兩種分析方法是密切聯系而又有一定區別的。

(1)閔氏多因素評價法

閔氏多因素評價法把影響投資環境的因素分成十一個大類,每一大類因素由一組子因素組成,具體內容見下表

根據閔氏多因素評估法,先對各類因素的子因素作出綜合評價,再對各因素作出優、良、中、可、差的判定,然後按下列公式計算投資環境總分:

投資環境總分=∑W(5ai+4bi+3ci+2di+1ei)
i=1
(式中: Wi表示第i類因素的權重;
ai 、bi 、ci 、di 、ei是第i類因素被評為優、良、中、可、差的百分比)

表-多因素評價法的主要因素及其子因素
影響因素 子因素
一、政治環境 政治穩定性;國有化可能性;當地政府的外資政策等
二、經濟環境 經濟增長;物價水平等
三、財務環境 資本與利潤外調;匯率;融資的可能性等
四、市場環境 市場規模;分銷網點;營銷的輔助機構;地理位置等
五、基礎設施 通訊;交通運輸;外部經濟等
六、技術條件 科技水平;適合工資的勞動生產力;專業人才的供應等
七、輔助工業 輔助工業的發展水平、配套情況等
八、法律制度 商法、勞工法、專利法等各項法律是否健全;執法是否公正等
九、行政機構效率 機構的設置;辦事程度;工作人員的素質等
十、文化環境 當地社會是否接納外資公司及對其的信任與合作程度;外資公司是否適應當地社會風俗等
十一、競爭環境 當地的競爭對手的強弱;同類產品進口額在當地市場所佔份額等

在評價投資環境時。先由專家對各類因素的子因素做出綜合評價,然後據此對該類因素作出優、良、中、可、差的判斷,最後計算投資環境總分。

投資環境總分的取值范圍在1—5之間,愈接近5,說明投資環境愈佳。反之,愈接近1,則說明投資環境愈劣。多因素評估法考慮到的因素比較細致全面,由專家進行評分簡便易行,但對各個因素的權重的設定需要認真分析確定。

『伍』 SPSS怎麼進行多因素的顯著性分析

這樣的題一般是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 analysis)

首先,輸入數據:

在第一列中輸入害蟲的數量——害蟲數量

在第二列中輸入組數1,2,3,4,在值標簽里定義(1=東,2=南,3=西,4=北)——方向

其次,選擇"分析"——"比較均值"——"單因素方差分析"

再,在"選項"中選擇"方差同質性檢驗"——檢驗方差齊性(也可以選擇描述性看下描述性分析)

得到:方差齊性檢驗表,若顯著性值>0.05則說明方差齊,<0.05則方差不齊

最後,根據方差是否齊,在"單因素方差分析"的"兩兩比較"窗口選擇方法進行檢驗

一般方差齊,選擇LSD(具有較高敏感系數),S-N-K(同類子集),Dunnett三中方法

方差不齊,選擇Tahane's T2一欄中四種方法的任意一種,即可。

這道題檢驗結果為:四個方向無顯著差異。

『陸』 多因素的綜合評價方法有那些

多因素?
一個對象的綜合評價都是多因素的呀
綜合評價方法也是很多的呢
有:AHP、FUzzy、AHP+Fuzzy、GRA、數據包絡法、神經網路法、拓撲法,以及一些結合了兩種或多種方法的評價方法,具體的可以找綜合評價原理之類的書來看看

『柒』 多因子評分法的介紹

多因子評分法該方法對能源、資源、固廢、廢水、雜訊等五個方面異常、緊急狀況制定評分標准。制定評分標准應盡量使每一項環境影響的量化(如以下環境因素評分表),採用評價表各因子重要性參數(A,B,C,D,E值)來計算重要性總值(R),確定重要性指標(S),根據重要性指標可劃分1級,2級,3級三個等級,得到環境因素控制分級,從而確定重要環境因素。

『捌』 多因素評價法的綜合評價法的要素

構成綜合評價的要素主要有:
1.評價者。評價者可以是某個人或某團體。評價目的的給定、評價指標的建立、評價模型的選擇、權重系數的確定都與評價者有關。因此,評價者在評價過程的作用是不可輕視的。
2.被評價對象。隨著綜合評價技術理論的開展與實踐活動,評價的領域也從最初的各行各業經濟統計綜合評價拓展到後來的技術水平、生活質量、小康水平、社會發展、環境質量、競爭能力、綜合國力、績效考評等方面。這些都能構成被評價對象。
3.評價指標。評價指標體系是從多個視角和層次反映特定評價客體數量規模與數量水平的。它是一個「具體一抽象一具體」的辯證邏輯思維過程,是人們對現象總體數量特徵的認識逐步深化、求精、完善、系統化的過程。
4.權重系數。相對於某種評價目的來說,評價指標相對重要性是不同的。權重系數確定的合理與否,關繫到綜合評價結果的可信程度。
5.綜合評價模型。所謂多指標綜合評價,就是指通過一定的數學模型將多個評價指標值「合成」為一個整體性的綜合評價值。
[編輯]

『玖』 現代綜合評價方法有哪些,各個方法有啥優點

1、專家打分評判法

專家評分法是出現較早且應用較廣的一種評價方法。它是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礎上,以打分等方式做出定量評價,其結果具有數理統計特性。

主要步驟是:

首先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情況選定評價指標,對每個指標均定出評價等級,每個等級的標准用分值表示;然後以此為基準,由專家對評價對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確定各個指標的分值;最後採用加法評分法、加權評分法、連乘評分法或加乘評分法求出各評價對象的總分值,從而得到評價結果。

專家評分法的最大優點是,在缺乏足夠統計數據和原始資料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定量估價,專家評價法具有使用簡單、直觀性強的特點。

驗以及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主觀性極強,並且其理論性與系統性不強,一般情況下難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准確性。

2 、層次分析法(AHP) 層次分析法(AHP)是1973年美國學者T.L.Saaty最早提出的,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一種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多准則決策方法。

AHP的優點:

首先既有效地吸收了定性分析的結果,又發揮了定量分析的優勢;既包含了主觀的邏輯判斷和分析,又依靠客觀的精確計算和推演,從而使決策過程具有很強的條理性和科學性。其次,AHP把問題看成一個系統,整個過程體現出分解、判斷、綜合的系統思維方式,也充分體現了辯證的系統思維原則。

AHP的不足:

(1)在應用中仍擺脫不了評價過程中的隨機性和評價專家主觀上的不確定性及認識上的模糊性。

(2)並且判斷矩陣易出現嚴重的不一致。

(3)AHP方法得出的結果是粗略的方案排序。

『拾』 利用多因素綜合評價,對某一區域的競爭力進行評價

根據教科書上說,利用多因素法有五步:1.因素因子的確定,2.對因素因子的屬性進行調查並進行標准化處理,3.因素因子權重的確定,4,。因素因子分值的計算,5,結果的排序和分析

閱讀全文

與分析多因素的評價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鱉甲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725
舞蹈壓腿正確方法 瀏覽:355
四輪車倒車入庫最簡單方法 瀏覽:508
第五套人民幣鑒別真偽的方法 瀏覽:318
蒸汽機使用方法 瀏覽:107
到哪裡能學到辣條製作方法 瀏覽:708
水牙線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8
qq怎麼找人群方式方法有哪些 瀏覽:794
26種烹飪技巧和方法 瀏覽:559
咽喉炎最佳食療方法 瀏覽:588
如何腌制羊肉串的方法 瀏覽:279
如何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方法 瀏覽:709
談英語學習方法視頻 瀏覽:673
動漫剪輯方法教學手機 瀏覽:841
o環尺寸測量方法圖解 瀏覽:735
手抓魚方法大全視頻 瀏覽:132
北京市附睾炎治療方法 瀏覽:946
夾馬炮解決方法 瀏覽:148
苦參鹼使用方法 瀏覽:605
動漫繪畫教程簡單方法 瀏覽: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