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聯系實際分析如何運用需求彈性原理進行價格決策
需求彈性的價格決策最核心的是:「當價格上調或者是下降後,到底能夠給企業帶來多少利潤。」
影響企業獲得利潤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利用有利因素,如果調整或者是規避不利因素?
當然,價格上漲可能帶來的結果是銷售量下降(一般情況下是下降,特殊情況不作為上課討論的內容);價格下調可能帶來的結果是銷售量上升;因此,需要找出一個量價的最佳結合點,這樣就好進行價格決策了。
Ⅱ 如何利用需求價格彈性分析市場需求
需求價格彈性>1, 市場需求富有彈性,應該是非必需品的需求,價格敏感,具有降價空間;
需求價格彈性<1, 市場需求缺乏彈性,屬必需品的剛性需求,價格變動不敏感,具有漲價空間;
需求價格彈性=1,市場需求單位彈性,價格變動沒有意義,收益達到最大化。
Ⅲ 論述和分析供求理論和彈性理論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
把彈性引入經濟應用的實際意義彈性是經濟學中得到廣泛應用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在預測市場結果、分析市場受到干預時所發生的變化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企業管理者進行科學決策的一個有利的經濟分析工具。(一)進行價格決策與銷售收益分析利用需求價格彈性的概念,可以得出價格變動如何影響銷售收益的結論。這對於制定銷售策略和合理確定商品價格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當需求是富有彈性時,即當時,,說明收益是價格的單調減函數。此時若採取降價措施,可使總收益增加,即薄利多銷多收益;當需求是缺乏彈性時,即當時,,說明收益是價格的單調增函數。此時可適當提高商品售價,以增加銷售收入;當需求具有單一彈性,即時,,此時的收益已經達到最大值,且總收益不受價格影響,因而無需再對商品價格進行調整。(二)引導消費品的生產消費品生產企業,需要科學地預測消費者購買力的投向,以便生產適銷產品,增加企業利潤。而居民消費品購買力又與其可支配收入有直接關系。需求的收入彈性(以表示),是指消費者收入的相對變動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其數學表達為:。當時,,其中,表示消費者的收入,為消費者收入的變動量。根據的大小,能夠測定消費者收入變動對需求量變動的影響程度。而且可以將各種產品分為:1.正常品:一般來說,當消費者收入提高時,會增加各種產品的需求量,當某種產品的需求量隨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即需求量與收入成正向變動時,叫正常品,此時。其中,又可以根據是否大於1,將正常品分為兩種:(1)奢侈品:若,說明收入發生相對變動時,需求量變動更大,這種產品叫奢侈品。(2)必需品:若,說明收入發生相對變動時,需求量變動較小,這種產品叫必需品。2.劣等品:需求量隨收入增加而減少的產品,叫劣等品。運用需求的收入彈性,不僅可以確定商品的性質和類型,還可以解釋許多經濟現象,分析許多經濟問題,恕不枚舉。以上討論了需求價格彈性及需求收入彈性的定義及其在經濟中的應用。類似地,還可以討論需求交叉彈性、供給價格彈性、供給的預期價格彈性、總成本對產量的彈性、總利潤對產(銷)量的彈性等在經濟中的應用。(三)進出口商品供求彈性與國際貿易收支研究一國進出口商品供給和需求彈性,對一國正確地制定匯率政策、價格政策、產業政策、外貿管理政策等宏觀、微觀經濟政策,進而改善貿易收支,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有著重大的理論意義。一般而言,需求彈性越大,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的調節效果越好,越有利於改善國際貿易收支。當需求彈性無窮大時,一國貨幣貶值不僅能消除逆差,還可以使該國從逆差變為順差。相反當需求缺乏彈性時,一國的貨幣貶值不僅不能改善國際貿易收支,反而使國際貿易收支惡化。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對貿易收支也有影響,但其影響方向是不確定的。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率先提出了商品的供給和需求價格彈性理論,並將其運用於國際貿易領域,正式提出了"進出口需求彈性"的概念。後來在勒納等人的相繼努力下,創立了國際收支彈性分析法的馬歇爾一勒納條件,主要考察在假定供給彈性無窮大時,貨幣貶值與貿易收支之間的改善關系。在這一條件中,只要一國出口和進口需求彈性之和的絕對值大於1,即,那麼該國的貨幣貶值一定能夠改善貿易收支,進而改善國際收支。(四)供需彈性與稅負轉嫁稅負轉嫁,就是納稅人不實際負擔所納稅收,而通過購入或銷出商品價格的變動,或通過其他手段,將全部或部分稅收轉移給他人負擔。稅負轉嫁並不會影響稅收的總體負擔,但會使稅收負擔在不同的納稅人之間進行分配,對不同的納稅人產生不同的經濟影響。稅負轉嫁是稅收政策制定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稅負轉嫁的主要途徑是價格的變動,轉嫁的幅度取決於供求彈性。需求彈性較大,供給彈性較小,稅收將主要由納稅人自己承擔;需求彈性較小,供給彈性較大,稅收將主要由其他人負擔。稅負完全轉嫁或完全不能轉嫁的情形,理論上分析只能是下列四個條件之一:一是需求完全沒有彈性,二是需求有充分彈性,三是供給完全沒有彈性,四是供給有充分彈性。在第一和第四種情況下,稅負可以完全轉由購買者負擔。在第二和第三種情況下,稅收將完全由納稅人自己負擔。當然,這四種情況出現的機會都很少,因此,較普遍的情況總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例如,生活必需品鹽類由於缺乏彈性,消費者稅收負擔就比較大;而生活奢侈品由於富有彈性,消費者稅收負擔就比較小。(五)恩格爾定律的應用恩格爾定律是需求收入彈性應用的一個範例。其含義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收入水平越低,食物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越大,反之則相反。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是這樣。因此,如果用恩格爾系數來表示食物支出變化率與總支出變化率的比值,那麼,其大小同收入水平的高低(或家庭的富裕程度)成反比。由於收入等於消費儲蓄,故消費總支出可用收入代替。因此恩格爾系數也可表示為食物支出變化率與收入變化率之比,其實質就是需求的收入彈性,西方統計學家經常以恩格爾系數的高低作為劃分低、中、高收入國家的標准。事實上,恩格爾系數還可以反映出在商品價格變化的情況下,價格的同一變動對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或國家)的影響是不同的。比如當食物價格上漲幅度大於其他消費品價格上漲幅度時,低收入家庭更加不利。目前,恩格爾系數已被廣泛應用於消費結構的變化分析。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彈性分析需要的數據少,計算方法只需要對微分和導數有所了解即可,而且應用廣泛靈活。但是,由於考慮的變數較少,分析結果可能有片面性。這就要求利用這一分析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必要時適當修改分析結論。希望能幫到你。
Ⅳ 彈性價格分析法的介紹
匯率的彈性價格分析法可簡稱匯率的貨幣模型.貨幣模型假定本國債券與外國債券之間可完全替代·商品價格在短期內具有完全彈性,因此貨幣市場的平衡情況決定了匯率的變動,這樣彈性貨幣分析法就將貨幣市場上的一系列因素引進了匯率水平的決定之中,它的基本模型得出的結論是:本國與外國之間的實際國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貨幣供給水平通過對各自物價水平的影響而決定了匯率水平·在貨幣模型中,我們可以發現資產市場分析的基本特點,即對未來匯率水平的預期直接影響到即期匯率水平的形成·
Ⅳ 什麼是彈性分析方法
彈性分析法以金本位制崩潰後的浮動匯率制為背景,主要分析了一國當局所實行的貨幣貶值對該國國際收支差額的影響,著重分析了在匯率貶值改善貿易逆差所需的彈性條件和匯率貶值對於貿易條件的影響兩個方面。這一理論最初由A·馬歇爾和A·勒納提出,以後又由J·羅賓遜和L·梅茨勒在20世紀30年代作了進一步的發展。
彈性分析法是以馬歇爾局部均衡理論為基礎的。有以下假設:1、它只考慮在進出口市場上匯率變化的影響而假設其他條件不變(包括收入、其他商品價格、偏好等不變),進出口需求曲線本身的位置不變,因而貨物貶值的收入效應和價格效應被抽象掉了。2、所有貿易商品的供給彈性為無窮大,因而按國內貨幣表示的出口商品價格不隨需求增加而上漲,與出口相競爭的外國商品價格也不因需求減少而下降。當進口需求減少時,以外國貨幣計算的進口商品價格不下降;當進口替代商品需求上升時,與進口商品相競爭的商品價格也不上升。3、假設沒有資本流動,國際收支等於貿易收支。4、假設最初貿易是平衡的,匯率變化很小。
Ⅵ 求教:彈性理論運用到企業生產、銷售和管理活動時有哪些規律可以遵循
管理經濟學中有三種彈性理論:需求價格彈性、收入彈性和交叉需求彈性
需求價格彈性是假定其他因素不變,價格變動1%會引起需求量變動百分之幾,它是價格變動百分比與需求變動百分比之間的比率。
需求收入彈性是假定其他因素不變,收入變動1%會引起需求量變動百分之幾,它是收入變動百分比與需求量變動百分比之間的比值。
需求交叉彈性是指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動 1%,會引起其它商品需求量變動百分之幾。它是一種商品價格變動百分比與另一種商品變動百分比之間的比值。
需求彈性理論在企業決策中的運用
(一)商品定價
需求價格彈性理論認為,對於需求價格富有彈性的商品,其銷量或需求量的變化速度要大於其價格的變動速度。因此,對於該類商品,企業採取低價策略,就能提高產品銷量,增加企業收入。此時,企業如制定一個較高的價格,不但不能增加企業收入,相反還會引起銷量減少,減少企業收入,與企業經營的初衷相去甚遠;對於需求價格缺乏彈性的商品,企業應該制定一個相對較高的價格就能擴大銷量,增加企業收入。此時,企業如制定一個較低的價格,就會減少企業銷量,降低企業收入。對於需求價格單位彈性的商品,企業應該維持現有價格不變。
(二)產品開發
產品開發不單是市場驅動的,因為市場需要的產品如果開發成本過高並不能為企業帶來收益。因此,可以考慮從彈性的角度來開發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對於收入彈性大的商品,這里是指高檔品,其需求會隨著國民收入的增加而大幅度提升。在預期國民收入有所增長的情況下,企業應積極開發收入富有彈性的商品,當預期國民收入有所降低時應積極開發收入缺乏彈性的必須商品。這樣企業經營受市場經濟因素波動的影響就會較小。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每當市場經濟因素發生變化,企業都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比如,企業從事高檔品開發,會因國民經濟情況的不景氣而大幅度減少其銷量,從而降低企業收入水平;相反,企業從事低檔品開發,會因國民經濟的好轉而大幅度減少其需求,消費者因收入水平的提高轉而購買高檔品,從而大大降低企業的盈利水平。因此,合理的產品開發策略應該是:從事高利潤的產品生產和銷售與一定比例的低檔品或高檔品的生產或銷售進行有機結合。
(三)確立主要競爭對手
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要與外界進行各種交流活動,企業的任何行為都會對外界產生影響並發生作用。在同一市場上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必然會存在競爭對手,其活動必然會對其它企業造成沖擊。根據需求交叉彈性理論,當一家企業提高產品或服務價格時會導致其它企業的產品或服務銷售量的增加,反之一家企業降低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時會導致其它企業的產品或服務銷量的減少。因該家企業價格的變動而引發的其它企業銷量變動的幅度越大,說明該企業與另一家或多家企業之間存在較強的競爭關系,而變化幅度最大的企業則為該企業的主要競爭對手,即交叉價格彈性系數高於1的企業。從交叉價格彈性理論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企業市場競爭策略制定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凸顯本企業產品與其他企業產品存在的差異,向目標市場訴求產品與其它產品獨一無二的特性。這不僅是企業產品之間的競爭,也是企業與企業之間智慧的較量。
Ⅶ 運用需求價格彈性理論結合實際說明它對企業經營決策的作用。
需求價格彈性理論及其實際意義
眾所周知,對於企業而言,利潤最大化是其最終目標。而商品價格無疑對於商品的需求與供給都有極大的影響,直接關繫到一個企業的市場份額與利潤組成。如何制定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價格,在銷售量與單位利潤之間達到巧妙的平衡使總利潤達到最大化,是企業決策的關鍵。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發展與完善,西方經濟學中的許多理論越來越被中國企業家所接受與加以應用。在此,我們通過需求的價格彈性理論,即消費者的需求對於價格變化的敏感程度,來討論分析企業如何在商品價格的制定與調整上進行決策。
一、需求價格彈性理論概述
在經濟學中,我們假設消費者與廠商均為理性人,即力圖以自己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經濟學定義的彈性是指一個變數的變化率對另一個變數的變化率的敏感程度,是一個沒有單位的量。需求的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動對於該商品的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價格彈性系數=—需求量變動率/價格變動率
(負號僅為了是系數為正值,沒有特殊含義。)
假定需求函數為q=f(p)。
1.1需求的價格弧彈性
定義:需求的價格弧彈性表示某種商品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需求量的變動對於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表示需求曲線上兩點之間的彈性。
Ⅷ 價格決策的彈性分析
從可供選擇的幾種價格行動方案中確定最有利於實現預期目標的方案的行為。可分為宏觀決策和微觀決策。前者指政府根據宏觀經濟環境及目標確定實行的物價方針、政策、法令、制度,物價總水平的目標和由國家管理的重要產品價格的調整;政府的價格決策關繫到整個國家的資源配置、經濟發展布局和速度,是重要的經濟決策。後者指企業在國家有關規定約束下,根據企業經營目標確定企業的定價目標、方法、具體價格和管理辦法等。價格決策按時期還可分短期決策、中期決策和長期決策。
經營決策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問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它尤其關繫到企業的全局,決定著企業的命運。而產品價格決策,又是最基本的經營決策之一。在價格決策中,較為普遍採用的方法是彈性分析法。 彈性,在物理學中,是指某一物質對外力的反應力;在微分學中,表示函數在自變數某點處的相對變化率;在經濟學中,是指具有依存關系的兩個經濟變數之間,一個變數對另一個變數變動的反應程度。所謂價格彈性,即是需求量對價格的彈性,則指某一產品價格變動時,該種產品需求量相應變動的靈敏度。而價格彈性分析,就是應用彈性原理,就產品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進行分析、計算、預測、決策。
價格彈性的大小,因產品的不同及產品價格範圍的不同而異。即不同的產品,它們的彈性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產品,在不同的價格範圍內,其彈性也不盡一致。 彈性的計算,一般是根據微分求導法或幾何推導法推導的。由於它們的推導過程均比較復雜,這里就不再贅述了,只介紹通用的計算公式。
彈性的基本計算公式為:
另一變數的變化率(y』)
彈性(η)=———————————
某一變數的變化率(x』)
價格彈性的計算公式為:
需求量變化率(百分比)(q』)
價格彈性(η)=——————————————
價格變化率(百分比)(p』) 彈性分析的應用較為廣泛。現舉例說明。
[例1]設甲產品的價格彈性為-2(即價格變動±1%,需求量則變動干2%),當價格在200元/台時,銷售量為100台。試預測降低105時的銷售額增減變動情況。
解:原價下的銷售總額=200×1000=200000(元)
降價10%後的價格=200×(1—10%)=180(元)
降價後的銷售數量=1000×(1—10%×(—2))=1000×(1+20%)=1200(台)
降價後的銷售總額=180×1200=216000(元)
降價後銷售額變動=216000—200000=16000(元)
即甲產品的價格雖然降低了10%,但由於因此而增加20%的銷售量,卻使銷售總額增加了16000元。
[例2]根據歷史資料分析,乙產品的價格彈性為一0.2(即價格變動±1%時,需求量變動干0.2%),在價格為500元/架時,銷售數量為400架。試測算,要使銷售總額增長15600元,應採取什麼樣的價格政策(即降價或提價)。
解:據題意設乙產品價格調整幅度為 x
調價後的銷售總額=500×40O十15600=215600(元)
則500×(1十x)×400×(1一0.2x)=215600
得x=0.1=10%(x=3.9不切實際,捨去)
即,乙產品價格提高10%後,盡管銷售數量會隨之減少,但其幅度只有2%,遠比價格變動的幅度小,因此,同樣可使銷售總額上升15600元。 彈性分析對價格決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運用彈性分析進行價格決策的基本原則是:(1)對彈性比較大的(高彈性)產品,可採取降低價格的措施,以擴大銷售。(2)對彈性比較小的(低彈性)產品,則宜採用適度的提高價格的政策,以取得增加銷售額的效果。具體地講,應根據下列幾種情況,有選擇地採取不同的價格措施進行決策。
1.當η<—l時,需求量變動的±幅度>η價格變動的干幅度。這類產品彈性大,一般屬於奢侈品、高消費品之類。對其應採取降價的方法來擴大銷售;但必須以不減少利潤為度。
2.當η= —1時,需求量變動的±幅度=價格變動的干幅度,即提價或降價都不會影響銷售總額的增減變動。這種產品多屬化妝品、娛樂品等。對這類產品的價格政策,應視實際需要而定。如果降低價格,則可增加銷售量,從而需要擴大生產,進而可以增加產值、增加職工收入等;若是提高價格,雖然銷售量減少,但不會減少銷售總額,且還可以減少產品銷售成本,達到利潤增加的效果。
3.當—l<η<0時,需求量變動的±幅度<價格變動的干幅度。這類產品的彈性小,一般為生活日用品。對這類產品,可採用適當的提價措施,以擴大銷售總額,當然提價的幅度不宜過大,應以需求者在心理上和經濟上能夠承受為前提。
4.當η=0時,謂之零彈性,即不論價格作如何變動,其需求量總是相對較為穩定。這類產品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食鹽等產品即屬此類。對這類產品的價格制定,應當謹慎行事,可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或按照國家規定適度提高價格,以增加效益。
5.當η>0時,需求量的變動方向相同於價格的變動方向。此類產品多為珍藏品、稀有物、緊俏貨。這種產品,當價格愈是提高時,需求量愈是增加;或者相反,盡管價格有所降低,而需求量也隨之減少。產生這種奇特情況的原因,一是當這類產品一經提價後,顧客生怕再漲價,於是隨即搶購;二是在某種產品降價後,顧客又總是估計或希望能繼續下跌,因而採取觀望、等待的態度。對這類產品,可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心理狀況,提高一定幅度的價格,以刺激需求者的求購心理,從而增加收入。
產品價格決策,在企業經營決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行情變化無常,市場價格波動不定,市場競爭頗為激烈。因此,運用彈性原理進行價格決策,決不能生搬硬套、死摳理論,必須結合企業內外條件、環境等,全面考慮、仔細分析、認真研究影響價格彈性的諸多因素,准確判斷、計算、預測產品價格彈性的大小及其動態變化,力求制定出正確、科學、切實可行的產品價格決策,促使企業擴大經營、佔領市場、提高效益,以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生存能力、發展能力。
Ⅸ 談需求價格彈性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的表現
彈性理論的目的在於說明價格變化比率與需求量(或供給量)的變動比率之間的關系。
需求彈性的概念:影響需求量的某因素(自變數)的值每變動百分之一,所引起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即:
一、需求價格彈性
1、定義
價格的值每變動百分之一而引起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通常,用價格變動的百分率引起需求量變化的百分率來表示。這兩個百分率的比值,稱為彈性系數,記為Ep,即:
2、Ep的性質
(1) Ep的數值,不隨選用的計量單位而變化。
(2) Ep的數值,可能為正數、負數、等於0或等於1。依賴於有關兩個變數是同方向變化,還是反方向變化。
Ep為正還是為負,所表示的僅僅是有關變數變化的方向性關系,而Ep的絕對值的大小則表示了變化程度的大小。有時,為了便於比較彈性值的大小,在等式右端添加一個負號,使其成為正值。通常用絕對值的大小來表示價格變動對需求量變動的影響程度。當我們說,某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大,即指其絕對值大。
(3) Ep的數值,隨商品的不同而不同。即使在同一種商品的一條既定的需求曲線上,也隨價格不同而不同。
3、Ep的變動范圍
(1) Ep=1(單位需求價格彈性)。說明需求量變動幅度與價格變動幅度相同。即價格每提高1%,需求量相應地降低1%。反之則反是。
需求曲線特點:等軸雙曲線或正雙曲線。需求方程:PQ=K(常數)。
(2) 1<Ep<∝(需求富有彈性)。說明需求量變動幅度大於價格變動幅度(ΔP/P<ΔQ/Q=。即價格每變動1%,需求量變動大於1%。
需求曲線特點:比較平坦(斜率較小)。
(3) 0<Ep<1(需求缺乏彈性)。 說明需求量變動幅度小於價格變動幅度(ΔP/P>ΔQ/Q)。即價格每變動1%,需求量變動的百分率將小於1%。
需求曲線特點:較陡(斜率較大)。
(4) Ep→0(需求完全無彈性)。此時,意味著ΔQ/Q=0。在這種情況下,需求狀況具有如下特點:需求量不隨價格的變動而變動。需求函數的形式為:Q=K(任意既定常數)。在二維空間圖上,需求曲線是一條垂直於橫坐標的直線,在橫坐標上截距等於K(=Q0)。這表示不管價格怎樣變動,需求量總是固定不變。即不管ΔP的數值如何,ΔQ之值總是為零。這種情況是罕見的。
(5) Ep→∝(需求完全有彈性),此時,ΔP/P→0。在這種情況下,需求狀況具有如下特點:在既定價格之下,需求量可以任意變動。需求函數的形式為:P=K(常數)。需求曲線將是一條與橫坐標平行的直線,與橫坐標的距離,既定為常數K(=P0)。這種情況也是罕見的。在現實生活中,自由市場上某些同質的產品,由於競爭的結果,都按同一價格出售,基本屬於這類需求曲線的例子。
4、需求價格彈性的數學計算
(1) 一般計演算法。計算公式為: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的彈性值,雖然ΔQ與ΔP的數值相同,但據以計算價格變動百分率(ΔP/P)的P和據以計算需求變動百分率(ΔQ/Q)的Q,在兩種場合(價格上升、價格下降)各不相同。就是說,雖然價格變動的絕對值與由此引起的需求量變動的絕對值相同,只是由於計算的基礎不同,所以得出的彈性值也就不同。
為解決上述問題,可採用另一種計算方法。即把計算價格變動的百分率所用價格用變動前後兩個價格的算術平均數來代替,而計算需求變動百分率的需求量則用變動前後兩個需求量的算術平均數來代替。這樣,不管從價格向下降落還是從價格向上提高出發,據以計算變動百分率的P和Q的數值相同,於是得出彈性系數的另一種計算方法,即求弧彈性。
(2) 求弧彈性。
求弧彈性,即要計算需求曲線上某兩點之間一段弧的平均彈性。因而稱之為弧彈性系數。如果不知道需求曲線方程,只知道需求曲線上兩點的坐標(更多的屬於這種情況)。只要假定在兩次數據觀察之間,所有別的影響需求的變數保持不變,則可由上式求得弧彈性系數。
需要指出:要使價格向下與價格向上時的Ep一致,取價格的小者,數量的小者為基數,也可得到Ep值相同的結果。
(3) 求點彈性
若需求函數為已知,即可根據上式求出任一價格下的點彈性系數。
例:設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 30-5P
∵dQ/dP=-5
∴EP=|-5×P/Q|=5P/(30-5P)
這表明點彈性EP是價格P的函數。
若P=2,則Q=20→EP=0.5
若P=3,則Q=15→EP=1.0
若P=4,則Q=10→EP=2.0
結論:對一個既定的需求函數,在不同的價格之下會有不同的彈性值。
圖2-5中,B為中點,當BC=AB時,EP=1;
當BC<AB時,EP<1,距C點越近的點彈性性系數,其絕對值越小;
B→C時,因BC→0,所以EP→0;
當BC>AB時,EP>1,位於B點左上方任一點的彈性系數的絕對值大於1,而且距A點越近的彈性系數,其絕對值越大;
當B→A時,因BA→0,所以EP→∝。
圖2-5線性需求曲線與需求價格彈性
價格彈性與需求曲線的斜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所聯系。價格彈性與需求曲線的斜率ΔP/ΔQ成反比,與P/Q的值成正比。因此,如果需求曲線是一條直線,盡管這條直線上各點的斜率不變,但由於P/Q的值是變動的,所以這條直線上的價格彈性也是變動的。但如果其它條件相同,那麼,平坦的需求曲線彈性大,陡的需求曲線彈性小。
(4)需求價格彈性的幾何求法
當需求曲線為直線時,可以證明B點(下圖)的點彈性為BC/AB。
已知價格彈性的公式為:
上圖中,ΔQ=LM=GH;Q=OL;
ΔP=EF=BG;P=OE。
代入①式得:
GH OE
Ep= —— · —— ②
BG OL
∵ΔBGH~ΔBLC,BL=OE
GH LC LC
∴——=——=——
BG BL OE
代入②式得:
LC OE LC BC
Ep=—— · ——=——=——
OE OL OL AB
∵ΔAEB~ΔBLC (BE=OL)
LC BC LC BC
∴——=—— ——=——
BE AB OL AB
5、Ep與TR之間的關系
P
Ep>1
Ep=1
Ep<1
P上升
TR減少
TR不變 TR增加
P下降
TR增加
TR不變 TR減少
Ep>1時,P、TR反方向變動;
Ep<1時,P、TR同方向變動。
6、需求價格彈性的政策含義
綜上所述,如果需求是富於彈性的,漲價後廠商收入反而下降,因為需求量下降的速度要大於價格上漲的速度;如果需求是缺乏彈性的,那麼漲價可提高廠商收入,因為需求量下降的速度要小於價格上漲的速度;如果彈性正好為1,則廠商收入不變,因為需求量下降的損失正好抵消了價格上漲的收益。所以,在廠商制定價格時,必須考慮有關商品的需求彈性情況。
若Ep<1,採取提價政策;
若Ep>1,採取降價政策。
價格彈性與銷售收入之間的這種簡單而又重要的關系,被廣泛地運用於產品定價決策和對外貿易之中。例如,對於一個謀求最大利潤的企業來說,決不會選擇在其需求曲線缺乏彈性的區間降價。因為這樣做一方面雖可使銷售量增加而增加了銷售收入,但另一方面卻因價格降低而減少了銷售收入,最終凈結果將因產品缺乏彈性而使銷售收入減少。而且,銷售數量的增加又會導致生產成本的上升,其結果必然是利潤的急劇下降。
8、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1) 商品是生活必需品還是奢侈品。必需品彈性小,奢侈品彈性大。
(2) 可替代的物品越多,性質越接近,彈性越大,反之則越小。如毛織品可被棉織品、絲織品、化纖品等替代。
(3) 購買商品的支出在人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大,彈性就大;比重小,彈性就小。
(4) 商品用途的廣泛性。一種商品的用途越廣泛,它的需求彈性越大,反之越小。
(5) 時間因素。同樣的商品,長期看彈性大,短期看彈性小。因為時間越長,消費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
9、價格彈性應用舉例
(1) 用於價格和銷售量的分析和估計。
例1、某國為了鼓勵本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於1973年採取措施限制石油進口,估計這些措施將使可得到的石油數量減少20%,如果石油的需求價格彈性在0.8—1.4之間,問從1973年起該國石油價格預期會上漲多少?
解:∵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量變動百分率/價格變動百分率
∴價格變動%=需求量變動%/需求的價格彈性
當價格彈性為0.8時,價格變動%=20%/0.8=25%
當價格彈性為1.4時,價格變動%=20%/1.4=14.3%
所以,預其1973年該國石油價格上漲幅度在14.3—25%之間。
例2、某企業某產品的價格彈性在1.5—2.0之間,如果明年把價格降低10%,問銷售量預期會增加多少?
解:需求量變動%=價格變動%×價格彈性
如價格彈性為1.5,需求量變動%=10%×1.5=15
如價格彈性為2.0,需求量變動%=10%×2.0=20%
所以,明年該企業銷售量預期增加15—20%。
(2)用於決策分析。
價格彈性對有些經濟決策是很有用的。例如,怎樣給出口物資定價?如果出口的目的在於增加外匯收入,那麼對價格彈性大的物資應規定較低的價格,而對彈性小的物資應規定較高的價格。又例如,為了提高生產者的收入,人們往往對農產品採取提價的辦法,對電視機、洗衣機、手錶等高級消費品採取降價的辦法,就是因為前者彈性小,後者彈性大。
(3)用於分析「谷賤傷農」這一經濟現象。
案例:有人說,氣候不好對農民不利,因為穀物歉收,會減少農民的收入。但也有人說,氣候不好反而對農民有利,因為農業歉收後穀物價格會上漲,農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試運用所學經濟學原理對這兩種說法給予評價。
分析:評價氣候不好對農民是否有利,主要看農民的農業收入在氣候不好的情況下如何變動。氣候不好對農民的直接影響是農業歉收,即農產品的供給減少,這表現為農產品的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如果此時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狀況不發生變化,即需求曲線保持不變,那麼農產品供給的減少將導致均衡價格的上升。
一般來說,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是缺乏彈性的,由需求的價格彈性與銷售總收入的上升之間的關系可知,此時農民的農業收入將隨著均衡價格的上升而增加。因而在需求狀況不因氣候不好發生變化並且對農產品需求缺乏彈性的情況下,氣候不好引致的農業歉收對農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
當然,若需求狀況也同時發生變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彈性,那麼農民將不因氣候不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由上述分析可知,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應該首先對農產品的需求彈性及需求狀況做出假定,而不能籠統地下判斷。
二、需求收入彈性
用來反映需求量對消費者收入水平變化的反應程度。
1、定義
收入變動百分之一時,引起需求量變動的百分率。
2、收入彈性的計算方法
(1) 點收入彈性的計算
(2) 弧收入彈性的計算
3、EI的范圍
(1) EI<0的商品,稱為低檔商品。說明收入增加後,對某商品的需求量反而減少了。即Q與I反方向變動。
十九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發現:在一般情況下,當人們的收入增加時,所增加的收入中,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所佔比重將會減少,而用於購買奢侈品的支出所佔比重將會增加。
(2) 0<EI<1的商品,稱為正常商品。
(3) EI>1的商品,稱為高檔商品。
上述(2)和(3)兩種情況,說明收入增加後,某商品的需求量有所增加,即I、Q同方向變動。大多數商品均如此。一般來說,生活必需品的收入彈性較小,而高級消費品的收入彈性較大。
4、EI的政策含義
(1) 若EI<1,則該種產品的生產部門, 將不能按比例地分享國民收入的增長額。即該產品的發展速度小於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例如,如果某種產品的EI=0.25,這說明消費者收入每增加1%,他們對該種產品的需求僅增長0.25%。在這種情況下,該種產品就不能保持它在國民經濟中的相對重要性。由於需求量的增長小於國民收入的增長,所以該種產品的生產部門將不能按比例地分享國民收入的增長額,其發展速度就會緩慢一些。
(2) 若EI>1,則該產品的生產部門,將在國民收入的增長額中得到一個超過比例的份額。即說明該產品的發展速度快於國民收入的增長速度。
例如,如果某種產品的收入彈性EI=2.5,說明需求增長的速度為收入增長的2.5倍,即收入每增加1%,需求將增長2.5%。因此,當EI>1時,該種產品的生產部門將在國民收入的增長額中得到一個超比例的份額,其發展速度就會快些。
5、收入彈性的應用
(1) 用於銷售量的分析和估計。
例、政府為了解決居民住房問題,要制定一個住房的長遠規劃。假定根據研究資料,已知租房需求的收入彈性在0.8和1.0之間,買房需求的收入彈性在0.7—1.0之間。估計今後十年內,每人每年平均可增加收入2—3%。問十年後,對住房的需求量將增加多少?
解:先估計十年後,居民平均收入增加多少。
如果每年增加2%,則十年後可增加到(1.02)10=121.8%,即十年後每人的收入將增加21.8%
如果每年增加3%,則十年後可增加到(1.03)10=134.3%,即十年後每人的收入將增加34.3%。
根據公式:收入彈性=需求量變動%/收入變動%
所以,需求量變動%=收入彈性×收入變動%
十年後租房需求量將增加:
收入增加%
Ⅹ 彈性分析法內容
基本內容 彈性分析法首先假定:①其他條件不變,只考慮匯率變動對商品進出口數量和總額產生的影響;②貿易商品的供給彈性無窮大;③充分就業,收入一定,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就是這些商品及其替代品的價格函數;④不考慮資本流動,國際收支等於貿易收支;⑤由於出口總值等於出口價格乘以出口數量,進口總值等於進口價格乘以進口數量,進出口值皆以外幣表示。
應用 彈性分析法在分析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影響方面得到了廣泛的運用。由於馬歇爾-勒納條件成為貨幣貶值能否改善貿易收支的前提,因此一國進出口商品需求彈性如何,成為判斷貶值是有利還是有害的最重要的理論標准。一些計量經濟學家早在30年代就開始對國際貿易商品的價格彈性進行了統計分析。當時的統計分析表明,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都相當低,不足以使貶值發揮其應起的作用。因此,「彈性悲觀論」盛行一時。直到1949年英鎊的貶值收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50年代和60年代,「彈性樂觀論」才佔了上風。它發現由於彈性較高的工業製成品在國際貿易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彈性較低的初級產品比重越來越低,在多數情況下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之和都能達到1,因此能夠滿足馬歇爾-勒納條件。其主要依據是根據採用新的計量統計方法進行的彈性值測算。下表所列的數據在當時被廣泛引用。表中顯示,除英國、荷蘭和挪威三國外,其他國家的進出口需求彈性之和,都大大超過了1。現實世界的進出口需求彈性之爭充分反映了彈性分析法的應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