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古代用什麼方法稱大象
利用水的浮力稱象,出自曹沖稱象。
曹沖年齡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們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1)古代時候用什麼方法稱象擴展閱讀:
相關原理
「曹沖稱象」在中國幾乎是婦孺皆知的故事,年僅六歲的曹沖,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的重力等於水對物體的浮力這一物理原理,解決了一個連許多有學問的成年人都一籌莫展的大難題,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實際上,聰明的曹沖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劃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為「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❷ 三國時期稱象,除了曹沖的辦法,還有哪些方法能稱出來
可以通過“天平法”進行稱重。簡單來說就是把大象放在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不斷的增添重物,直到蹺蹺板平衡為止,那麼重物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其實無論什麼方法,都是與曹沖稱象的方法本質一樣。因為當時沒有現代的“地磅”之類的東西,那個時候人們所使用的“秤”其實就是曹沖稱象的原理。
又或者在一棵百年大樹上掛一根繩子,或者在城牆上掛一根繩子,繩子的一端掛著大象,另一端不斷的增加重物,最終大象肯定會緩緩上升,直到大象和重物處於同一水平位置的時候,這個時候重物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再或者用人力讓大象站在一輛車上,然後讓人拉動車輛,直到車輛剛剛可以行動的程度。這個時候把大象趕下車,在車上不斷的放重物,直到拉車的人感覺和拉動大象差不多的時候,稱重車上的物品重量就可以了。當然這些方法都會有些誤差,不過總體來說都是採用了古代秤桿的同樣原理來實現。
❸ 如果生活在古代 稱象的方法還有哪些
1、利用杠桿原理
當然還有別的方法可以使用,首先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巨大的翹板,利用杠桿原理進行稱重。當然操作步驟也非常的簡單,將大象放在翹板的一端,然後另一端站上人。
隨著人的數量的增加,在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後,使整個翹板保持平衡。因為每個人的重量不一樣,如果出現了人的體重大於大象的體重,那麼這個時候換體重輕的人既可。此時我們只需計算出另一端人的總體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2、利用水池
除此之外,這里個人給大家提供另一個方法。我們也可以將大象放入一個巨大的水池中,利用阿基米德浮力原理。因為大象進入水池和離開水池,一定會使一部分水溢出來,這時候我們只要計算出大象離開水池時,溢出的那部分水的重量,便可以計算出大象的體重。
(3)古代時候用什麼方法稱象擴展閱讀:
給我們的啟發
放在今天的課本里,曹沖稱象的這一典故用來告訴每一位孩子,要充分利用智慧這一道理,學會利用矛盾,解決矛盾。遇到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觀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問題。當然這一典故也是每一位孩子很好的啟蒙故事。
當然,如果把這頭大象放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供我們採取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說大型的電子地磅,這很容易就能稱出大象的重量。但是畢竟當時是在古代,我們可以利用的條件非常的有限。只有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智慧,才能得到大象的重量。
❹ 古代稱象有什麼方法
除了曹沖的方法,再就是把大象宰掉稱肉。
拋棄一些華而不實的辦法.像上面所說的一些在游泳池裡測試的辦法.我認為,行不通.這需要把大象全身投如水中.那樣的話,只怕大象可不願意干(大象能不能像一些動物,可以呆在水底,這個我就不知道了).就算是大象能在水底呆上一會兒,但在當時,不可能有人知道用水的密度來計算重量的方法.電子磅等現代的技術,當時都用不上.可以說.曹沖的辦法,可以說當時最好最佳的辦法.如果,一定要想出除了曹沖之外的辦法,依據當時的歷史條件,還真是困難.我這里有個笨辦法.就是依據平衡來計算.就像現代的平衡秤一樣.這個辦法可以在古代花費人力物力來實現的.只要花費相當大的材料,比如用巨大的鐵器做材料,製造一個類似現在的平衡秤.一頭讓大象站上去,另一頭,逐個投入有重量的物體,直到平衡為止,後面的仍和曹沖的辦法一樣,計算投入物體的重量總合就很接近大象的真實體重了.
❺ 除了曹沖稱象的辦法,還有什麼辦法能稱出大象呢
可以運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排水法、杠桿原理的天平、現代工具地磅等方法。
1、阿基米德原理的排水法。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浸入靜止流體中的物體受到一個浮力,其大小等於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因此,大象在大的水池中排出的等體積的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2、杠桿原理的天平。根據鋼管原理,動力×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阻力×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大的天平上一端大象的重量就等於另一端砝碼的重量。
3、現代工具地磅。現代工具地板屬於設置在地面上的大磅秤,通常用來稱卡車的載貨噸數,是廠礦、商家等用於大宗貨物計量的主要稱重設備。可以直接稱重大象的重量。
(5)古代時候用什麼方法稱象擴展閱讀:
曹沖稱象的辦法與阿基米德原理的聯系:
曹沖所用的方法是「等量替換法」。用許多石頭代替大象,在船舷上刻畫記號,讓大象與石頭產生等量的效果,再一次一次稱出石頭的重量,使「大」轉化為「小」,分而治之,這一難題就得到圓滿的解決。
實際上也是利用漂浮在水面上的物體的重力等於水對物體的浮力這一物理原理。只不過其等量替換的對象不是排開的水,而是換成了等量的石頭。等量關系為:大象的重量=該物體所排開的流體重量= 等量石頭的重量。
❻ 古代的人用什麼方法稱大象
古代人稱大象的方法很簡單,在古代有一篇文章裡面叫座,曹沖稱象就是把大象趕上船,然後再傳的水面位置畫一道印子,最後把大象趕出來,再往船里裝石頭,當石頭打到船上刻的標記的時候,停止裝石頭,再把石頭搬出來。承重就可以了
❼ 在古時候,除了用曹沖稱象的方法,還有什麼辦法嗎
可以完全根據曹沖的思路,只不過曹沖利用水的浮力,我們可以用物體間的壓強:
將一結實的船放在沙灘上,把大象趕上去,在船陷下的位置做記號,然後換一個地方,同樣放石頭,下面你該知道怎麼做了。
❽ 古代稱大象的辦法有哪些
學過一篇課文,叫做曹沖稱象
就是把大象發到船里,之後在船前上吃水的地方做一個標記
把大象趕出來之後,把船上放上石頭,正好到達大象時候做的標記
然後再把每塊石頭的重量撐起來,加總得出來的就是大象的重量
❾ 稱象的辦法100古時候怎樣稱大象
利用水的浮力稱象,出自曹沖稱象。曹沖利用的方法屬於等量替換的方法。利用石頭的重量與大象的重量進行替換,最終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
曹沖年齡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們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9)古代時候用什麼方法稱象擴展閱讀
還有別的方法可以使用,首先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巨大的翹板,利用杠桿原理進行稱重。當然操作步驟也非常的簡單,將大象放在翹板的一端,然後另一端站上人。
隨著人的數量的增加,在達到一定的數量之後,使整個翹板保持平衡。因為每個人的重量不一樣,如果出現了人的體重大於大象的體重,那麼這個時候換體重輕的人既可。
此時我們只需計算出另一端人的總體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其實這樣的方法和曹沖的稱象方法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是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巧妙的手段。同樣的,這樣的辦法也適用於科技發展的今天。
❿ 曹沖稱象還有什麼辦法能稱象
除曹沖稱象的方法外,還有以下三種方法可以稱象:
1、讓大象上船做標記,然後將石頭換成人,再將每個人的體重相加,便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
2、做一個大象蹺蹺板,利用杠桿原理,讓大象站在一端,另一端站上人,等人和大象重量相同時,再將人的重量相加,便可算出大象的重量。
3、水池裝滿水,把大象趕進去水池,再趕出來,計算水溢出來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故事內容
曹沖年齡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屬下這件事,但他們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