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學方法有哪幾種【幼兒園教學方
法有哪些】
常規教育就是幫助幼兒學會遵守集體生活規則,逐漸地從他律向自律發展。下面是由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教學方法,供您參考。
幼兒園教育教學常用教學方法
一、直觀法: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物體和現象)、演示、示範、使用直觀教具、採用電化教育手段等。
1、觀察法:幼兒園直觀教學方法之一,運用觀察進行教育的方法。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方法,指有預期目的的感知活動。觀察方法:指觀察事物的具體方法。依據觀察的目的要求,選擇科學的觀察方法會提高觀察的效率。
1/12頁
(1)幼兒自發觀察:幼兒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主動、自發地觀察周圍新奇的事物。如:天空中的飛機、樹下的螞蟻等。
(2)個別物體觀察:在一定的時間內,組織幼兒觀察某一物體或現象,使幼兒掌握這一物體或現象的名稱、外部特徵、功能、與人們及社會的關系,從而獲得有關的粗淺知識。如一般的認識食物、動植物都用這種方法。
(3)比較性觀察:指組織幼兒觀察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現象,比較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通過分析、比較、判斷、思考,能更精確、細致、完整的認識事物,形成概念。如認識圖形(正方形和長方形)、認識常綠樹和落葉樹等。還可以分為整體比較和分解比較。整體比較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進行整體比較,找出它們的相似性、相反性和相近點。分解比較是對兩種物體分別從局部逐一地進行比較。
2/12頁
(4)長期系統性觀察:也稱追蹤觀察。在較長的時間內,組織幼兒連續的對某一物體或現象的發展變化進行間斷性的、系統的觀察。如觀察種植角里的植物、月亮的變化等。
(5)順序觀察法:即對觀察對象按照先後順序,從不同的角度細致的觀察。一般觀察動物時是按照從頭到腳、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
(6)特徵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的最主要或某一方面特徵進行相對靜止的觀察。
(7)分解觀察法:是對觀察對象各部分進行仔細分解觀察,然後再綜合起來,達到清晰地了解全貌的目的。
(8)探索性觀察:即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系、轉化、原因和結果進行探索。
3/12頁
2、示範法:指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所做的教學表演,為幼兒提供具體的模仿範例。一般語言、藝術、健康領域用得較多。
(1)完整示範:對新的教學內容,從頭到尾的示範,給幼兒完整的印象,便於理解和掌握,形成整體的概念。如:新授歌曲、詩歌、早操時經常用到。
(2)部分示範:在幼兒學習過程中出現難點、錯誤時,教師進行部分示範以幫助解決局部問題,對已經會的內容不再示範。
(3)分解示範:把學習材料分成幾部分,分部、分段地示範,使幼兒掌握每一處要領和學習的重點。
(4)不同方向示範:從正面、背面或側面進行示範,使幼兒從不同角度得到完整的印象。一般舞蹈、律動時用得較多。
4/12頁
二、提問法:是教育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是指導幼兒觀察、學習的主要方法。
1、描述性提問:即提示幼兒細致地觀察並描述事物,一般這樣提問你看到的啄木鳥是什麼樣的?
2、比較性提問:即啟發幼兒比較事物的異同。如正方形和長方形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3、分類性提問:即啟發幼兒運用概念進行思維的提問。如你認為桔子是屬於哪一類呢?(干過還是水果)
4、解釋性提問:即提示幼兒了解事物及變化的原因並清楚的加以說明。如雨是怎樣形成的?
5/12頁
點擊載入更多
剩餘58%未讀
從APP打開該文檔,閱讀高清版
開通Plus會員,全場文檔6折起 >>
2. 幼兒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幼兒的教學方法選用得當與否,直接關繫到教學效果優劣和教學任務的完成。下面就幼兒園常用的五種教學方法進行一些分析和探討。
0 1
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要注重調動幼兒的心智活動,提供給幼兒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時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愉快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雙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注意要點:
1.啟發式教學要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及教師指導下幼兒進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習過程;
2.啟發式教學應與操作法結合進行;
3.教師的提問要能起到引導幼兒思路、引導探索方向的作用;
4.在教師的啟發下,鼓勵幼兒獨立思考問題,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5.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及時予以開導、鼓勵,並給予幫助。
02
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並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注意要點:
1.要讓幼兒身臨其境,在情境中觀察、感知、操作、體驗,在具體情境的感染下產生歡樂或苦惱、愛或恨、喜悅或憤怒等情感。
2.創設的模擬情境在形式上要新穎,新奇的刺激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容易喚起幼兒的求知慾;在內容上要有實用性,創設的情境要能有效地達到目標,不搞花架子。
3.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教師要根據需要作啟發講解、點撥總結,以幫助幼兒將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概括、提取。要在情境中給予幼兒充分表達、表現的機會和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成為活動的主體。
03
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像、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注意要點:
1.運用暗示教學法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選擇恰當的暗示手段。
2.把握好暗示的時機,使幼兒的無意識心理活動有利於向有意識心理活動轉化。
3.創設好暗示的環境,使幼兒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展開無需強記的無意識活動。
4.重視教學中教師行為、觀念、態度、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對幼兒可能發生的潛移默化的作用,發揮積極影響。
04
發現法
發現法是指教師在引導幼兒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幼兒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注意要點:
1.老師需要給出「發現」的明確任務和目標,強調幼兒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重視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
2.當幼兒已經發現了某個規律時,則可以進一步啟發幼兒思考,將發現的結論與事實材料結合,以此獲得的知識應用於實際加深理解。
3. 幼兒舞蹈教學基本步驟 (基本功和課程)
幼兒舞蹈教學首先是身體素質的訓練 比如勾綳腳、腹背肌,接著是軟開度訓練 就是壓腿、壓垮、下腰、下叉這些,等這些基礎都做完可以變排適合兒童的小組合 這個組合就看你是什麼風格教學了 兒童舞、民間舞或者芭蕾舞都可以
4. 幼兒基本體操教學方法中完整法是指什麼
直觀法包括觀察、演示、示範、範例、欣賞等具體方法。 一、直觀法 直觀法是幼兒園教學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配合講述、講解向幼兒顯現實物、教具或作示範性實驗和表演,藉以說明和印證所講授知識的—種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領導幼兒感知客觀事物的一種方法。 觀察法包括個別物體觀察、比較性觀察、長期系統性觀察等形式。觀察活動可以是幼兒主動的、自發的,也可以是教師專門組織的。這種方法是常識教學和美術教學的主要方法。
5. 怎樣教小朋友做綠泡泡十二生肖武術操
教小朋友練習武術操,盡量保持原地,隊形不要變化太大,五六分鍾調整一次情緒。
十二生肖拳口令
鼠杖飛檐,牛氣沖天,虎虎生威,動如脫兔,龍飛鳳舞,白蛇吐信,萬馬奔騰,十羊九牧,猿猴取月,金雞獨立,狗尾續貂,金豬拱門,收勢。
在給幼兒上武術課時,最主要的是教師如何運用形象語言調動幼兒的想像能力,而這種形象語言也必須是他們生活中經歷過的、並且能夠聽懂的。這樣他們的動作才會記得快。而抽象和空洞的成人教學語言會成為你與幼兒溝通上的障礙,使他們接受武術技術非常慢。並且如何將形象化語言與武術技術結合,也是你幼兒武術教學中成敗的關鍵。
一、 童謠式教學法
這種方法是幼兒園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武術教育界至今沒有開展對幼兒武術的研究,所以也就沒有一種具體方法進行對武術動作(包括手型、步型、基本動作)的童謠式教學法。如"弓步弓步象跑步,後腿伸直前腿彎"等口訣進行教學。
二、 形象化講解
對幼兒進行武術傳授最重要的是形象化講解,如」金雞獨立",要語言和動作做的像公雞形象的表達動作,在課程中還能結合實際對幼兒進行形象化講解,使其能更快的掌握武術技術。
三、 故事化教學法
以故事為主線條貫穿武術技術的教學,也就是設置情景教學的模式對幼兒進行武術教育。
四、 教師的教學能力
教師不僅能熟練的演練動作,而且還要具備一定的教學經驗及示範能力。也就是說,在你教的這些動作中,哪些動作用何種教學方法(鏡面、背面、側面、斜面還是上下分解、左右分解、整體教學等),如何使這些動作都有一個最佳的表達給幼兒的方式(當然還得配以形象化講解)。如教學原則中的"鏡面示範",通俗說就象一個人在鏡子前做動作一樣,左手是"鏡子"中右手的動作,而右手則是"鏡子"是中左手的動作。在面對學生做示範時,由於武術中某些動作角度的關系,教師不能採用"背面示範",而只能採用鏡面示範。象簡單的師生問好時的"抱拳禮"動作,教師面對學生說:"右手握拳左手掌"時,其實他的動作是"左手握拳右手掌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正話反說",這樣的動作在武術中大量出現。而對鏡面示範能力的掌握及講解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優劣的關鍵所在。所以,作為幼兒武術教師除了對所教的套路內容熟練以外,配合這個套路的示範面的運用、教法的採用、及示範點的選擇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師在課前課後做大量的准備工作。
6. 幼兒園教學的教法和學法有那些
1.啟發式教學法
啟發式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思維和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式。
2.情景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具體、生動、形象的學習情景,並通過合適的方式把幼兒完全帶入這個情境之中,讓幼兒在具體情境的連續不斷的啟發下有效地進行學習。
3.活動操作法
活動操作法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提供物質材料,引導幼兒在操作物質材料的活動中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從而獲得經驗的方法。操作法是幼兒喜歡的形式,幼兒都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操作材料充分表現出來,既可以活動,又可以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
4.暗示教學法
暗示教學法是運用心理學、生理學、精神病治療學有關知識和規律,精心設計教學環境,通過暗示、聯想與想像、智力活動、體力活動、練習、音樂等方式的綜合運用,巧妙地利用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激發個人的心理潛力,使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情況下學習的方法。
5.發現法
發現法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只給他們一些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6、觀察指導法
這種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操作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的是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6)一節幼兒操的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
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內涵特點
1、 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說自然不盡相同。
2、 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⑴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⑵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⑶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 教學方法的內涵 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⑴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⑵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⑶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中國教學
1、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2、黃甫全教授提出的層次構成分類模式
黃甫全教授認為,從具體到抽象,教學方法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這三個層次是:
第一層次:原理性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系問題,是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啟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層次:技術性教學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著中介性作用。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
第三層次: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語文課的分散識字法、外語課的聽說法、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
7. 幼兒體育教學活動方法有哪些
一、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總目標
1、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
2、促進幼兒身心正常、協調的發展,增強其體質。
3、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發展幼兒活潑開朗的良好個性,並在活動中逐步養成幼兒良好的運動衛生和安全意識,提高幼兒的保護意識和能力。
二、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主要內容
身體練習是幼兒體育活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和手段。
而所謂身體練習則是指為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所採取的各種動作過程。幼兒身體練習的基本動作主要包括身體活動的基本動作,如走、跑、跳躍、投擲、平衡、鑽爬、攀登等人體最基本的活動技能;體操動作,如頭頸部的屈、轉、繞旋動作,上肢的屈、伸、舉、繞環等動作,下肢的踢、蹲等動作,軀乾的屈、轉、繞旋等動作及跳躍等全身性動作;排隊和變化隊形中還有一些原地動作(如立正、稍息,原地踏步、向右或向左轉等)和行進間動作(如立定、切斷分隊走、左右分隊走等)。
8.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體操教學
我也做了幾年
幼兒教師
,你帶的寶寶年齡多大,我用的方法是教幾個動作,連續3到5天都是同樣的,等寶寶們熟悉了,就教下一個動作,像3歲以上的寶寶接收能力比較強,可以一節學兩天,老師要帶著寶寶們做,我平常就是,誰
做得好
就誇獎一下,或是陪他們做些集體游戲什麼的,這樣寶寶們就很積極的
做操
了.
9. 如何開展幼兒啦啦操教研
一、啦啦操的定義和作用
啦啦操原名cheerleading,其中的cheer,有振奮精神、提振士氣的意思。啦啦操來源於早期部落社會的儀式。為激勵外出打仗或打獵的戰士們,他們通常會舉行一種儀式,儀式中族人以歡呼、手舞足蹈的表演來鼓勵戰士,希望戰士們能凱旋。在眾多的新興體育運動中,啦啦操運動因其獨特的技術風格和熱情奔放的表演,受到戰士們世界許多國家人們的青睞。啦啦操在校園里同樣受到同學們的喜愛,主要因為啦啦操是由多種形式組成的綜合藝術形式,其主體部分是由各種不同的運動類型構成身體運動,包含舞蹈、體操、跳躍、技巧等動作類型,以多人參加的形式來展示這個項目,這是一個集體項目。啦啦操具備了綜合鍛煉的價值和功能,廣泛地影響人們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進行啦啦操教學,可以不斷提高學生進行啦啦操活動的積極性,培養集體主義精神,提高身體素質,進而傳播體育精神,融入體育精神的世界裡,最終達到育體、育心的目的。
二、啦啦操的分類和技術特點
1.技巧啦啦操
以翻騰、托舉、拋接、金字塔組合舞蹈動作、過渡連接及口號等形式為基本內容的團隊競賽項目。技巧啦啦操的配合動作一般由三類隊員組成,即底層隊員(專業術語統稱為「底座」,一般為兩人)、上層隊員(專業術語統稱「尖子」)和後面的保護隊員(專業術語統稱為「後點」)。
2.舞蹈啦啦操
以舞蹈為主,通過展示各種舞蹈技巧和元素並可結合道具為基本內容的團隊競賽項目。當今世界流行的舞蹈拉拉隊以爵士、花球和街舞的風格為主。
3.技術特點
啦啦操包括32個手位,6種手型(並攏式,分開式,芭蕾手式,拳式,立掌式,西班牙手式),可運用多樣化道具(旗子,喇叭等),口號是拉拉操運動的主要構成部分,是拉拉隊鼓舞士氣的有力助手。
三、啦啦操教學分類與方法
啦啦操教學方法主要分為基礎性教學和創造性教學。
1.基礎性教學
重點提高學生的認識,從基本技術、心理訓練、科學鍛煉原理、合理安排運動負荷等方面進行理論和技術的教學,為學生下一步創編操進行鋪墊,引導學生對突出自身個性特點的自編操做准備。學生進行該項目的基本技術教學,主要採用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分組反復強化練習,教師糾錯的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可採用游戲(接力賽:把基本動作分為幾組動作,分別讓幾組同學以接力的方式進行練習,同時配上音樂,比賽哪組做得准確。)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基礎性教學非常重要,也是這個項目的入門練習,它的特點是通過反復練習掌握准確的動作方位,並正確地發力,所以顯得枯燥,這要求增強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2.創造性教學
創造性教學的實施使學生在掌握技術的基礎上,能靈活運用技術,創造性地應用所學知識,獨立創編套路、組合,並在課堂領操實踐鍛煉中增長才幹,提高綜合能力。在基礎性教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記寫能力、應用能力。比如在後半學期,可安排每組同學根據基礎動作、運動規律,編排一套簡單的啦啦操,配上適合的音樂,並把動作用文字和圖解記錄下來,作為實踐課的教案交給老師,這可作為一項實踐考核項目。現在啦啦操推廣委員會推行了啦啦操達級制度,為大部分同學在啦啦操上有更大發展提供了平台。他們可以自由組合,將學到的規定套路進行編排,通過達級比賽,達到一定的等級。這樣更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發揮了創造力。創造力教學為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創造了條件,形成了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在教學中,學生不是復制性地接受知識和技能,而是創造性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有利於全面素質的提高。
四、結語
通過啦啦操運動,學生將在和諧、平等、競爭、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在經歷挫折和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高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師應該勇於面對挑戰,充分發揮潛力,為把啦啦操教學推向一個新紀元而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