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幼兒美術圖形教學方法

幼兒美術圖形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3 11:28:22

㈠ 怎樣指導幼兒畫畫技巧

一、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增強幼兒知識
在繪畫活動中,教師要作為一名啟發者和引導者,不僅要幫助幼兒擴大知識眼界,還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事物,例如天上的飛機、路上的汽車、五顏六色的著裝以及花鳥樹蟲、自然變化等等。也可以利用游戲活動、觀看視頻故事、分享引起共鳴的圖畫書等向幼兒講解,特別在遇到節日時,在活動室創設主題式牆面及環境帶給幼兒節日的氣息,來豐富他們的知識和經驗。幼兒有了豐富的生活體驗,就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陶冶情操,在繪畫中認知就逐漸增強,這就為激發幼兒繪畫創造力和想像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繪畫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繪畫的動力,是教師引導幼兒繪畫所要圍繞的中心。當幼兒不想畫畫,教師強迫他沒必要,給予幼兒自由作畫的空間,當幼兒有繪畫的積極願望時,他就會主動去畫,並會畫得很好。我認為老師可以做到以下兩點來培養幼兒的繪畫興趣:
1、選擇繪畫題材
培養幼兒興趣,在繪畫中,教師要選擇幼兒易於表現的事物、最喜歡的事物或身邊剛發生過的事物,來調動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選擇優美、有趣、富有幻想的故事;開心的游戲和可愛的動物,這類題材為幼兒的創作繪畫提供了最佳的表現空間,引發他們強烈的繪畫興趣,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在教育活動中如果想讓幼兒保持全程的繪畫興趣,就需要教師在導入、指導過程中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調動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激發、利用、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得到快樂與發展。
2、激發幼兒自信心
教師要多給幼兒勇氣,要多表揚,多鼓勵。幼兒由於理解能力有限,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較弱,他畫的畫有些不合理,這是正常的,教師絕不要責備他,反而要多鼓勵表揚。對於教師的贊揚,幼兒會獲得很大的滿足,給予幼兒一種肯定的信心,使他們也敢於創造、敢於表達,形成創造氛圍,獲得興趣。不過教師要注意贊揚的語言要具體,不要籠統的說「你很棒!」、「你畫的真好!」之類。而應說「你的線條很流利,用筆很大膽,這方面真的很不錯」、「你這幅畫畫面很整潔,希望繼續保持!」、「你今天畫的小動物顏色很鮮艷,真漂亮!」等等。這樣幼兒知道他們哪兒畫的好了,就會把優點堅持下去,並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三、注重培養幼兒的畫法技能
培養幼兒繪畫方法和技能是重要的部分。當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小朋友說他不會畫或者有些小朋友不敢畫,教師最好不要代筆或抓著他的手畫,這個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繪畫一點也不難。首先要拋開是否畫的像的要求,對幼兒來說,畫畫他們只會用熟悉的表現手法,用點、線、圓各式圖樣,記錄深刻於心中的生活經驗,幾個小點點他們會覺得這是糖果;幾條簡潔的線,代表的是大樹;圓圓的形狀,他們認為就是好吃的餅乾等等。幼兒用畫來講述自己的感受和發現。所以,我們看幼兒的畫時,並不是看他畫得像不像,而是要聽他畫中所表達的東西,並去理解、關心、尊重他所訴說的內容。
四、要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
在繪畫活動中,我們應該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提高其藝術修養。教師可以通過圖形和顏色讓他們來表達,利用各種生動活潑的方式教幼兒多認識些顏色和圖形,包括幾何圖形和實物圖形是必要的訓練,可以用基本形狀拼出簡單的物體,比如,先給幼兒一個長方形,要求幼兒根據長方形可以畫汽車、桌子、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等,越多越好。再給幼兒多個圖形,要求幼兒進行組合。正方形和三角形組合成房子,房子裡面用長方形變成桌子,桌子上可以用圓形組合成杯子,這樣不但學的快,還發揮了幼兒的想像力,充分表現幼兒的繪畫技能。
教師應在平時讓幼兒多觀察周圍環境中的事物,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對圖形進行觀分析如畫小鳥,引導幼兒觀察頭,眼睛是圓形,嘴是折線,腿是豎線,翅膀是弧線,通過講故事和觀察各種事物的變化培養他們的想像力,進一步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方法。例如:在小班的《毛毛蟲》學畫這一教學活動中,讓幼兒畫毛毛蟲時,幼兒剛開始覺得很難,不敢動手,我們就用毛毛蟲毛絨玩具或圖片先進行觀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給幼兒視覺上的沖擊效果,引導幼兒觀察毛毛蟲的外形特徵,身體是由什麼形狀組成的呢?它長的像什麼呢?頭上有什麼?來加深幼兒的印象。接著,我們可以用簡單的圓形組合成一隻漂亮的毛毛蟲,引導幼兒學習圓形與圓形相連的畫法,加強幼兒對畫作內容的表現慾望及構成概念。在引導幼兒討論方法時,如有幼兒說到把圓圈連起來,有小朋友說不用連起來,那麼教師就可以請他們上來做示範,再請其他的幼兒來評論,最後再進行繪畫方法的小結,一步步引導幼兒獨立完成毛毛蟲畫法。在塗色的這一環節,教師可以請幼兒幫毛毛蟲穿上不同顏色的衣服,用具體形象的語言,營造幼兒創造的氛圍,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鼓勵幼兒自由發揮。在繪畫毛毛蟲不同姿態時,教師要運用直觀的方法,做范畫時注意提供不同姿態的毛毛蟲,有向上的、有往下的、有抬頭的、有低頭的……這樣繪畫就能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能力強者可選擇多個側面表現,能力弱的幼兒選其一種進行繪畫,幫助幼兒更好的掌握美術創造的各種技能。所以教師要把機械的示範繪畫方法轉變成說一說、變一變,逐步讓幼兒掌握形狀連接組合的方法,加上神秘的語言,使幼兒產生極大的創作慾望,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像力,這時幼兒繪畫時也會容易很多。

如何教孩子畫畫,培養孩子繪畫興趣

一、兒童喜歡畫畫,這是出自兒童自身生理需要而產生的一種心理需要。我們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必須研究兒童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否則,就不能正確地評價兒童畫,也就難以輔導兒童繪畫。小學階段應按兒童的年齡分為三個時期來研究:圖式期6-8歲、寫實傾向期9-11歲、寫實期12歲以後(相對而言,有的會提前或退後)。美術教師應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繪畫的心理與特點,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
二、6、7歲兒童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轉變的階段,大腦的發育已達成年人的90%,但在心理方面卻仍保留著幼兒期的狀態,想像力十分發達。他們把畫畫看成是一種游戲常把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東西混淆在一起。一過7歲,幼兒的這種特徵就逐漸減少或削弱,漸漸能客觀地、實事求是地認識客觀世界,在想像的同時,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那樣去畫。隨著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增多和知識面的不斷擴大,繪畫創作達到高潮,進入兒童繪畫創作的黃金時代。他們依靠直覺,加上自己對事物的認識和想像,根據頭腦中對物象特徵形成的概念,憑自己的記憶表達心緒和意象,造型的模式是這一階段兒童畫的一般特徵,故稱之為圖式期。這個時期,特別要求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兒童畫作品,也不能讓兒童一味地去模仿成人的作品或技法,要順其自然充分給孩子自由,讓兒童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畫自己喜歡畫的內容,這樣才不會把兒童喜歡畫畫的天性給扼殺了。
可以參考參考,現在好像是可以免費試上M/http://www.dfq.com/youer/
三、由於兒童年齡的增長,生理的變化,觀察能力的提高,判斷能力的增強,思維能力的發展不同於前一個階段,他們開始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現實生活中的環境並進行探索,對幼兒時期深信不疑的童話、夢幻開始發生懷疑。對以前自己常採用「古怪」的、「不合邏輯」的表達方式持否定態度,對過去畫的那些不合比例、不真實的畫表示否定。他們對兒童畫表現的天真、幼稚並不喜歡,更羨慕比自己大的孩子以及成人的繪畫,對繪畫的空間知覺有了較大進步,開始由平面的空間思維向立體的空間思維過渡,故稱為寫實傾向期。由於這一階段的兒童畫開始追求真實,致使他們那些感人的童趣創作逐漸消失,對繪畫的興趣趨於淡漠,個別甚至視畫畫為額外負擔。這個時期要使兒童的繪畫興趣如同圖式期時那樣濃郁,這就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提高他們的繪畫能力和審美意識,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他們畫出的作品能抒情達意,這樣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才會有增無減。

㈢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方法

對話法是指在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兒童與美術作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與相互交流。德國現代解釋學美學大師加達默爾認為「藝術作品本身就是那種在不斷變化的條件下不同地呈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藝術作為文本是無限開放的藝術作品的意義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因為藝術作品中不僅僅有創作者自覺意識到的東西還有由於傳統|文化等方面積淀於創作者意識深處的那些無意識或潛意識的東西這些東西即使創作者沒有意識到它仍然存在於藝術作品之中因而藝術作品的意義遠非創作者本人的意圖所能限制。另一藝術作品被創作出來以後不僅存在於當代而且在今後的年代裡繼續存在著。這樣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場合甚至不同的對話中藝術作品會不斷地顯示出它的新的意義。藝術文本自身就成了具有生發作用的主體藝術文本的多種意義只有在與欣賞者的對話中才可能生發出來。對話法的主要特徵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相互交流;欣賞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相互交流。
在對話法的實施中教師應注意下列幾點:
一是對話雙方的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教師不能強求兒童接受某一權威的結論或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看法而應讓兒童有自己的探索。
二是教師自己要首先學會與文本進行對話並做好兒童與文本之間的「審美期待」的中介。
三是教師要為兒童提供大量的欣賞機會擴大他們的視界。四是教師要為兒童創設利用多通道感受|體驗的條件和充分的時間。五是教師要引導兒童學會提問並能用多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

㈣ 如何進行小班幼兒繪畫教學

1,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2,採用添畫的方式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3,多給幼兒一些鼓勵,提高繪畫的自信心和興趣。 孩子們初入園的時候,基本上屬於塗鴉期,他們好奇地拿著筆在紙上塗塗畫畫,畫出許多連自己也說不清楚的東西,但這種動作本身已足夠使他們感到快活。大多數孩子事先都沒有什麼設想,而是根據畫出的圖形去猜測他們像些什麼。有的孩子打算畫一些自己熟悉的東西,但是由於動作笨拙和記憶中沒有保存多少完整的形象,想畫又畫不出來,用語言代替畫畫的情況普遍存在。他們繪畫並不是為了描繪某個物體的形狀,只是為了從繪畫過程中體驗愉悅感。
那麼如何指導和幫助小班幼兒繪畫呢?
一, 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開始教幼兒繪畫,培養興趣比學習技能更重要。
因為:
一,幼兒的小肌肉群還不發達,直轄市能力較差,主觀願望與畫面上出現的圖形差別很大。
二,他們對許多物象的觀察只注意了局部的特點,缺乏完整的表象,無法進行表達。注意及興趣也很容易轉移,老師若單純灌輸繪畫知識和技能,不僅會使幼兒失去繪畫興趣,且易使幼兒畫出同一模式的畫來。要使幼兒感到這是一種很快樂的游戲,樂意參加這一活動。強烈的興趣,可使幼兒積極進取,克服困難主動地學習。 剛開始畫的時候,我在紙上畫了一個圓圈問孩子是什麼。「是皮球」、「是太陽」、「是車輪」等等,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發言。我適當增加一些線條與小圓組合成其他物體。如在圓上方加一短線成蘋果,在圓下方加一長直線成氣球,在圓周圍加上許多短直線成太陽等等。孩子們看到一個圓圈,竟能變化出許多物體,高興地直拍手。我順勢說:「今天老師已經變了很多東西,你們會變嗎?也來試一試吧!」孩子們躍躍欲試,拿起桌上的蠟筆和紙畫了起來。蠟筆在他們手裡很不聽使喚,牛牛想畫氣球,可怎麼也畫不圓,鬆鬆在紙上畫了很多曲曲彎彎的線。問幼兒畫的是什麼,他們也說不清楚。使我感到特別高提,所有的孩子都在畫畫,沒有一個感到害怕。我找出幾張畫得比較好的,介紹給大家,我說:「你們不用老師教就會畫這么多東西,以後,老師會教你們畫畫,還會畫更多更漂亮的畫。」初次的印象最深刻,會對幼兒今後學習的態度產生很大的影響。通過幼兒自由塗塗畫畫,使他們從中感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採用添畫的方式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為了引起幼兒作畫的興趣,每次作畫前,我都先在紙上畫上一些漂亮而有趣的圖畫,然後請幼兒繼續畫下去,這些添畫的部分盡管很簡單,但在整個畫面上不可少。辟如教幼兒畫直線時,我給幼兒講「老狼和小兔」的故事,提議大家用短直線幫小兔造籬笆。有的孩子畫成斜線,我就說:籬笆快倒了,再插幾根直的吧!有的畫的很稀,我就說:這兒還有個大洞,老狼能鑽進來,快補幾根線吧!經過不斷地提示,幼兒都把畫畫完了,我就用小兔的口氣說:「謝謝小朋友,現在老狼鑽不進來了。」孩子們都感到自己為小兔做了一件好事。 我還經常把紙剪成瓶子、大樹、魚缸等形狀,請幼兒在瓶子里畫圓圈----裝糖球,給大樹添果子,在魚缸里養魚等。這種形式使幼兒不感到枯燥乏味,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使繪畫在輕松氣氛中進行。 三、多給幼兒一些鼓勵,提高繪畫的自信心和興趣。 孩子們非常重視使他們花費了不少心血的作品,非常注重成人對他們作品的態度,由此來評價自己作品的好壞。教師應以積極的態度鼓勵他們所作的努力,用贊賞的語言肯定幼兒的創作成果,讓幼兒知道他們的作品是被接受和新生的。在這樣的鼓勵下,幼兒會體驗到成功感,並對繪畫充滿興趣。即「在鼓勵中創造表現」。 每次活動結束時,我們總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這樣做本身就是對幼兒創作的肯定。考慮到幼兒喜愛單色線條畫,因此我休養對色彩不作過多要求,允許幼兒自由選擇色彩進行繪畫,不作大面積塗色要求。 我還經常讓幼兒把畫帶回家給爸媽看看,使幼兒對活動、對老師產生好感。同時提醒家長正確地評價孩子的作品,從孩子的眼光出發。要求每個家長都要做到對孩子的努力由衷地表示高興。然後可以按照每個孩子的具體情況提出一些建議或給適當的幫助。

㈤ 淺談幼兒園美術教學的幾種有效方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美術的興趣。
情境教學能把概念具體化,直觀化、趣味化,能使幼兒的認識與情感相結合,使孩子融入到情境之中,更利於孩子學習美術。
1、故事啟迪,創設想像情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愛聽故事,老師可以藉助故事的魅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感悟道理。幼兒從富有情趣的故事之中,有事可想,有事可明,有事可認,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了條件。
2、設疑啟智,創設問題情境。
開啟益智之門,就要為幼兒創造一個幼兒感興趣的問題情境。思維的啟動,無不被問題所誘發,沒有問題就沒有緊張的思維活動。在美術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問題情境,幼兒帶著問題會去發現,去探討、去創造,從而激發自己的思維。使幼兒主動地獲取美術知識,創造性地作畫,使其作品具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使其不斷進步。
二、重視幼兒作品的評價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孩子需要老師的鼓勵、贊美,在美術活動中也不例外。教師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應多以贊美為主,教師對幼兒作品評價的態度、標准往往直接影響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影響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態度,對美的鑒賞能力。對幼兒作品的評價主要體現在兩面方面,一方面: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具有創造性、富有童趣。一幅好的幼兒作品充分體現幼兒的生活、學習等各方面情感,以及幼兒特有的思維特點,這是評價幼兒作品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如線條有力、連貫,圖形、形象清晰完整,畫面飽滿、均衡,色彩明顯、飽滿,內容豐富充實。在評價的組織形式是靈活多樣的,有展覽作品。可以師生互評作品的優點,間接地以鼓勵的方式提出缺點,促進其不斷進步。教師直接進行評價;幼兒互相評價;幼兒對自己的畫進行自評;邊游戲邊評價等形式。通過評價和談話,提高幼兒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力和社會交往能力。教師評價幼兒作品的語言要正確恰當,從不同的角度形象生動地去分析作品,以幫助幼兒樹立繪畫的自信心,增強對繪畫的興趣及積極性,使幼兒對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不斷提高。
三、給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藝術氛圍
積極創造好藝術氛圍,能誘發兒童們繪畫積極性,是促進兒童主動學習,展開思維翅膀,描述世界的重要手段。
1、給兒童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給孩子們一個天地,兒童作畫時,可能在用顏料或用筆方面,有很多地方不如成年人那麼干凈,那麼利爽。對此,我們應該開始在旁邊說好東西的放法和怎樣使用以及注意事項,積極去支持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問題,讓他們知道怎樣就能避免以上這些問題,積極培養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繪畫習慣。和講衛生愛整潔的好習慣。
2、給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物質條件。盡可能做到家長,老師學校、家庭同步進行營造一個有利於提高兒童藝術發展的條件,為他們做好物質上的准備,保證他們在思想上的更新,和實踐的同步到位。
3、給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藝術環境,這應該作為審美教育的窗口,它是營造少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氛圍。如藝術畫像,主題板報,兒童的優秀習作等,名人簡歷、名畫等,美術知識等。這些應以兒童心理、生理發展的特點為標准。用這些藝術的魅力等能促使兒童對更高藝術境界的嚮往和追求,俗話說;環境造就人才,良好環境能陶冶兒童的美術情操。
四、在各種生活中,不斷激發和培養兒童的繪畫激情。
在組織的很多美術活動當中,我們應該鼓勵和支持小孩子們積極參與,讓他們這些活動中不斷成長,增強自信心,使他們敢於參加各種活動,敢於展示自己,讓他們為學畫畫而感到自豪。
1、善於抓住契機,激發他們繪畫熱情。利用小朋友過生日等,讓孩子們畫一幅畫,訂成一本書送給過生日的孩子,孩子們會感到非常有成就感。利用國慶節、教師節等節日,把自己製作的紀念卡和賀年卡送給他們的老師、父母、好朋友等,為了表示慎重,家長和老師可以找一個時機和場合上幫助他們一起完成這件事。使他們在這些活動中得到學習。
2、鼓勵支持他們積極踴躍投繪畫稿,本學期我班幼兒縣教育局主辦的新苗大賽、全國的美術比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他們都很興奮,很自豪,自己的作品得到了肯定,使他們把繁重的學習當作一種樂趣,從內心感到興奮,從而產生內部的推動力。促進他們繪畫技能的提高,增強他們競爭意識,使他們繪畫興趣在生活中經久不退。在活動中成長,在強烈求知慾下逐步形成繪畫優勢和特長。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培養兒童的繪畫興趣,是一項艱苦持久的工作,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的摸索和探討。

㈥ 幼兒園美術教學特色有哪些

傳統的美工活動,教師比較注重幼兒的技能培養;現代的教育觀重在幼兒思維能力、創造力、表現力的培養,在剪貼畫活動中,我力求打破傳統教育的束縛,引導幼兒自由活動、主動探索,使他們在探索中獲取知識和技能。

首先,是教學方法的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先講解、示範,然後幼兒模仿操作。由於教師的講解、示範,給幼兒無形中製造了一個框架,約束了幼兒主體性的發揮,造成了作品單一,缺乏個性,創新思維得不到培養。為了改變這一弊端,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我採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先讓幼兒用視覺來觀察所要表現的對象,然後讓幼兒通過思考-----想像------嘗試------發現等過程,主動完成作品。例如,用幾何圖形拼貼馬路上的汽車,先讓幼兒在入園與回家的路上觀察馬路上汽車的形狀、顏色、分幾部分。車頭、車身、車輪是什麼形狀,在什麼部位等等。活動時,讓幼兒自由發言,說說他觀察到的汽車形象,然後鼓勵幼兒用幾何圖形,將自己認識的汽車拼貼出來。這樣,既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想像力,也培養了幼兒的求異思維能力。

其次,是評價方法的轉變。以往在活動中,我們十分重視幼兒作品的效果,常以作品效果論「英雄」,很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即只注重了結果評價,不注重過程的評價。其實,幼兒在美工活動中,只注重過程,只要他能隨意操作,自由想像地完成作品,就特別高興。至於結果如何,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在幼兒看來他們的作品都是「最好」的。因此,在活動中,我在重視結果評價的同時,也注重了過程的評價,允許幼兒在採用不同的方法,接納幼兒不同的創作結果,並從不同角度隨時給予肯定,隨時鼓勵,使他們克服困難,大膽表現。

㈦ 如何讓幼兒認識圖形

1、詵擇適合的載體

孩子的學習源於他們熟悉的生活及周圍環境,如,窗戶有長方形的、正方形的、圓形的,毛巾有正方形、長方形的.糖果有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在生活中,餅干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食物.有各種不同的圖形,而圖形是美術表現的基本要素,於是,我們選擇了「好吃的餅干」這一主題,引導孩子學習圖形。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利用餅乾的特點進行圖形認知教學

餅干作為教具,小巧靈活,可以人手一份。為了使孩子們有具體的、感性的認識,我們在活動的開始,請家長和孩子們去超級市場等地方觀察、收集了許多不同形狀的餅干。在收集的過程中。孩子們觀察這些不同形狀的餅干,並用語言講述它們都有些什麼形狀,學會了一些圖形的名稱,如正方形、圓形、長方形、橢圓形、半圓形、三角形、環形等。為了加深孩子們的認識,我們還特別開了一個「餅干品嘗會」。在品嘗餅干時。引導孩子觀察不同形狀的餅干,並互相介紹自己吃的是什麼形狀。遇到一些說不出形狀的餅干時,就引導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為餅干起名字,如花形、心形、肚臍形、月亮形等。

3、滲透到其他學科活動中

我們還把「好吃的餅干」這一主題滲透到各個學科中。如語言活動兒歌《餅干圓圓》:餅干圓圓像個太陽,嗷嗚一口變成月亮,嗷嗚一口變成小船,小船小船開到嘴邊,嗷嗚一口不見了,幼教之友《如何引導小班幼兒學習圖形》。孩子們邊吃圓形的餅干邊學兒歌,不僅使孩子學得有趣,還讓孩子們知道了圖形是可以變化的。我們在此基礎上,又對兒歌進行了創編。在數學活動「請小動物吃餅干」中,我製作了小動物形狀的分類盒:小動物都有著不同形狀的嘴巴,而不同的圖形就是小動物吃的餅幹了。幼兒要按照小動物嘴巴的形狀送相同形狀的餅干,加深了他們對圖形特徵的認識。又如體育游戲「送圖形回家」,我們在操場上設計了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和長方形等形狀屋頂的房子,讓幼兒閉上眼睛抽取一個圖形,跑步把圖形送到相應的房子里,孩子們在游戲中既鍛煉了身體,又進一步加深了對圖形的認識。在生活活動中,我們帶幼兒到廚房觀看叔叔製作餅乾的過程,使他們知道餅干是用什麼做成的,不同形狀的模子可以做出各種圖形的餅干。還有美工活動「餅干」,我們預先用縫紉機在畫有各種圖形的紙上按圖形扎出小孔,然後讓孩子沿著小孔把各種圖形撕出來並貼在畫紙上,鞏固了孩子對圖形的認識。

經過一系列活動,各種圖形在孩子們的頭腦中已不是簡單的圖形,而成為可以和各種知識結合的「活」圖形了。

閱讀全文

與幼兒美術圖形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sdn數組的常用方法 瀏覽:499
中考化學最愛考的鑒別方法 瀏覽:681
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825
快速學做烘焙的方法 瀏覽:418
彩鉛畫眼睛的方法視頻 瀏覽:869
抖音賬號快速貼標簽的三個方法 瀏覽:581
三角小窗安裝方法 瀏覽:720
座套卡扣使用方法 瀏覽:405
治理人類不要用極端的方法出自哪裡 瀏覽:534
工作井與隧道連接處加固方法 瀏覽:561
錦鯉常見病及治療方法 瀏覽:286
肌酐高治療方法 瀏覽:50
哪些科學方法可以減肥 瀏覽:75
疼經最簡單的止痛方法 瀏覽:419
制備伯胺通常用什麼方法 瀏覽:417
男人哄你的最佳方法 瀏覽:464
壓力補償滴頭使用方法 瀏覽:378
嬰兒不吃奶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413
54o十37一43的簡便方法 瀏覽:83
平陰玫瑰種植方法 瀏覽: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