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UI設計中用戶體驗研究
UI設計中怎麼做用戶需求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做產品時其實跟談戀愛很像,你要有一個准確的定位這是產品設計的方向,也是需求文檔和設計產出的判斷標准。
此外,產品定位也使團隊成員形成統一的目標和對產品的認識,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可以這么說,產品定位是需求中的需求。用戶的需求:一定要對用戶和他的需求了如指掌,才可以做出他們喜歡的產品。UI設計中怎麼做用戶需求分析?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做產品時其實跟談戀愛很像,你要有一個准確的定位這是產品設計的方向,也是需求文檔和設計產出的判斷標准。
此外,產品定位也使團隊成員形成統一的目標和對產品的認識,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可以這么說,產品定位是需求中的需求。用戶的需求:一定要對用戶和他的需求了如指掌,才可以做出他們喜歡的產品。
⑵ 學習UI平面設計,未來能從事哪些行業
UI平面設計未來就業崗位:
1、Interaction Designer(交互設計師)
交互設計師的產出物有競品分析文檔、用戶反饋整理、流程圖、設計草圖、設計原型等等。在工作中,交互設計師除了這些基本的設計工作外,還要溝通、執行、跟進自己的設計方案;產品上線後,還要繼續跟進,解決線上問題、收集反饋意見,為下一次迭代做准備。好的交互設計師對整個項目可以起到非常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2、UI Designer(用戶界面設計師)
UI 設計師是我們現在聽到最多的名稱。在國內,一般我們認為交互設計師提供產品流程圖與設計原型,然後由 UI 設計師繪制高保真原型,以及輸出切圖、標注給工程師,並且與前端工程師密切溝通,確保自己的設計實現。UI 設計師除了需要掌握基礎的平面設計原則外,還需要了解各平台的設計規范,掌握一定的前端知識也是加分項。
3、UX Designer(用戶體驗設計師)
用戶體驗設計師與交互設計師的工作會有較多重合,可能在不同公司定位會做到一樣。用戶體驗設計的對象在於「人」,保證人的每次「行為」能獲得良好的體驗,保證人能有效完成自己的「目標」,是 UX 最重要的工作。用戶體驗設計師具體需要掌握各種用戶研究方法和設計方法,比如角色分析、故事板、焦點小組、可用性報告等。
4、Proct Designer(產品設計師)
雖然頭銜不一樣,但是產品設計師就是綜合性的 UI/UX 設計師,模糊了界面設計與體驗設計的界限。產品設計師在某種程度上應該就相當於我們說的產品經理,只是它會偏向通過設計驅動產品。
5、Proct Manager(產品經理)
我不認同「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實際上,要做好產品經理工作是非常困難的。在工作中,產品經理會接收到來自各方的需求,並且同設計師一起進行分析確定功能設計。它還要求你深諳產品開發流程,懂得與各種角色合作,並且擁有敏銳的產品直覺力和市場嗅覺。產品經理要做的太多了,簡單說它到底有多難——他要為整個產品乃至項目負責。
6、Visual Designer(視覺設計師)
視覺設計師與 UI 設計師很相近,但他更多地保有平面設計師優秀的視覺表達能力。我在這主要指參與產品物料設計的視覺設計師。
7、UX Researcher(用戶體驗研究員)
用戶研究員相對設計師,注意力將更多地放在「研究」本身上。日常工作可能有市場分析、競品分析、創建人物角色、問卷調查、焦點小組、用戶訪談、可用性測試等等。用戶研究員的產出物主要是各種類型的用研報告,它更偏向於比較客觀和實際的研究結果。具體要怎麼解決問題,需要對報告進行深入解讀,用戶研究員也應通過自己的理解給出一些建議。
8、Motion Designer(動效設計師 UI 方向)
UI 方向的動效設計師將通過自己的概念與動畫設計能力,為產品加入積極的體驗。工作內容可能包括繪制傳統的故事版、設計交互原型、設計視覺動效等。
⑶ 如何選擇合適的用戶體驗研究方法
根據項目來定的,得看實際情況。
⑷ 用戶體驗研究中的競品分析,主要的操作步驟有哪些
簡單點說:1、基礎操作(登陸-完成產品提供的主服務流程) 2、UI(這個是通過比對、自身感受) 3、性能.指標(等待時長、有無崩潰情況)4、交互體驗.(是否人性化、操作交互是否流暢、給用戶能否帶來使用安全感)
⑸ UED用戶體驗設計 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UED用戶體驗設計可以層析為3個方面
三個方面分別為:用戶、交互過程、產品
UED從流程上大體分為3個步驟:用戶研究、交互設計和視覺設計
需要具備的知識每個方面各有側重
用戶研究:主要是參與產品的用戶研究,挖掘和分析用戶的生活方式、價值觀、使用習慣和情感,並在此基礎上提煉成為產品功能需求及交互方式。
需要具備知識:用戶研究的方法;溝通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當然用戶為中心的理解以及可用性方面知識是基礎。
交互設計:根據需求和用戶研究的結果,完成界面的信息架構、流程設計和原型設計。對現有產品的可用性測試和評估,結合可用性測試結果,完成界面交互行為和功能的改良,提高產品的易用性。
需要具備知識:信息構架知識能力;對用戶交互行為的理解認識等等。。。
視覺設計:負責網頁或者軟體的視覺,整體風格等設計
具備知識能力:審美;軟體如ps,ai,dw,Flash等等;當然代碼技能如Html、DIV/CSS、Actionscript、Javascript一般也是必要的
⑹ 如何選擇用戶體驗研究方法
用戶體驗的方法可謂繁多,如何在不同的階段選定何時的用戶體驗研究方法來提升產品很重要,最基本的用戶研究方法有三大類:詢問(ask),觀察(observe)和檢查(inspect)
詢問:詢問涉及到直接與用戶交流他們是怎麼想的,以及打算怎麼做。最常用的方法是采訪與調查
觀察:
人種學觀察:觀察人們在活動中的表現來理解他們的行為
用戶測試:觀察人們如何執行特定的任務來判斷系統是否有效
可用性分析:從大的尺度來分析系統的用法,從而理解使用模式
其他方法還有視頻分析法、社交媒體挖掘等
檢查:
基於指導原則: 與一個同類的最好的設計比較檢查,看看自己的產品有什麼缺陷
演練:把自己想像成用戶,從「用戶視角」把所有的交互流程過一遍來找到問題
競品分析:系統地將自己的設計與一個相似的設計作比較,看看有什麼優點和不足
組合:某些方法同時用到了以上幾種方法,通常是詢問與觀察相結合,如:
用戶測試:任務觀察通常伴隨著采訪一起。
情景訪談:通常用於設計的早期階段,詢問用戶問題,並觀察他們的自然反應,詢問有哪些能工作,哪些不能工作。
何時使用何種方法?
那麼具體應該選用何種方法呢,應該綜合實際情況來選用。通常來說,使用各種方法的情形有這幾類:
使用詢問的情景:
-當觀察行不通時(行為不常見,跨越時間過長,過於隱私)
-當用戶所看重的東西和用戶動機時關鍵時
-需要大量數據和高確定性的事實時(使用調查)
使用觀察的情形:
-當個人報告會丟失信息時(記憶差錯,心照不宣的知識)
-過程和交流很重要時
-需要大量數據和高確定性的事實時(使用分析)
使用檢查的情形:
-你已經有一個可用來檢查的產品
-直接與用戶交流太過於昂貴和不方便時
結語
應該注意到的是,這些方法往往會在一個產品的設計迭代過程中交叉使用。比如你可能在項目最開始的階段使用采訪的方法來理解用戶心理,之後又通過觀察來了解用戶沒有告訴你的事情。在得到一些主意後你可能需要用到競品分析,來看看別的產品是如何解決類似的問題的。完成低保真原型後你需要做相應的用戶測試與啟發式評估...綜合地利用這些用戶體驗研究方法,來讓你的產品變得更好。
作者:希璽
鏈接:http://www.jianshu.com/p/2482d340fd2e
⑺ 用戶體驗研究的研究方法
三維坐標圖標法
用戶體驗研究當前已經可以解答相當廣泛的問題。通過在一個3維坐標系以及典
型的產品開發階段中列出各種可用的研究方法,可以了解到什麼時候應當使用哪種方法。 定性與定量 網站或是產品使態度與行為 用的背景 下面的圖表描述了幾種常見的方法在坐標系中的位置
每個維度都是一種區別不同研究的方法,回答不同的問題,也適合不同種類的目的。這個方面的區別可以被歸納為 人們說什麼 和 人們做什麼。態度研究的目的經常是理解,測量或者是獲知人們特定的觀念,這就是為什麼態度研究在市場部門被經常使用。
雖然大部分可用性研究應該更多地依靠行為研究,使用自我報告方法獲得的信息依然是很有用的。例如,卡片分類研究能讓你深入了解用戶在某種信息空間里的心理模型,這可以幫助你決策什麼才是最適合你網站的信息架構。調查方法測量態度,或是收集自我報告數據,能夠幫助跟蹤或是發現你網站中重要的問題。
在坐標軸的另一端,那些關注行為的研究方法經常用來試圖了解「人們做什麼」,並盡量降低研究方法本身對研究結果的干擾。AB測試僅是改版網站的設計,但是努力保持其它因素不變,以便於觀察網站設計對用戶行為的影響,眼動研究用來了解用戶與網站界面設計的視覺交互。
在兩個極端之間的是兩種我們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可用性實驗室研究和現場實地研究。這兩種研究方法結合了自我報告和行為數據,並且可以偏向於坐標軸的任一端。
這兩者基本的差別在於:在定性研究中,數據經常被直接收集,相反的,在定量研究中數據是被間接收集的,通過一種工具,例如一個調查問卷,或是Web伺服器日誌。在現場研究和可用性實驗室研究中,例如,研究者直接觀察用戶如何使用技術(或者是沒有使用)來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可以讓用戶有能力去問問題,探查行為,或者可能調整研究方案來更好地滿足目標。
數據的分析也經常不是十分精確的。與之相比,定量研究中的洞察力典型地來源於精確的數學分析,因為數據收集的手段(例如調查工具或是Web伺服器日誌)捕獲海量的數字編碼的數據。
由於它們本質上的區別,定性研究方法更適合回答關於 為什麼 或是 如何解決一個問題 。相反,定量研究可以在回答 有多少 和 有多少種 問題 上做的更好。下面的圖表描繪了前面兩個維度是如何影響研究方法可以回答問題的種類的。
要做的最後一個區別是 在研究中,是否使用產品,或是如何使用產品。可以被描述如下: 自然地或是接近自然地使用產品 腳本化使用產品(按照預先安排的方式使用) 在研究中不使用產品 以上各項的混合 當選擇在研究中自然使用產品時,目的是盡力降低研究本身對結果的影響,以便於盡可能了解真實的行為或態度。很多人種學實地研究致力於此,但是依舊總是出現一些觀測偏差。攔截訪問調查(Intercept Survey,譯者不太清楚是不是應該這么翻譯)和數據挖掘/分析技術是定量研究中這類使用產品方式的例子。
產品使用的腳本化研究(scripted study )是為了集中觀察非常細節的情況,例如在重新設計流程的時候。腳本化的程度根據不同的研究目標可以相當多樣化。例如,一個基準研究(benchmarking study)通常相當嚴格地腳本化,於是可以產出相當可靠的可用性標准。
混合的研究方法使用一種創新的形式使用產品來達成目標,例如,參與式設計允許用戶與設計元素交互,並重新排列那些設計元素,並且討論為什麼他們要做出那樣的選擇。
圖表中的大部分的研究方法能夠在一條或者多條坐標軸上移動,並且在一些研究中兩個方向是很平均的,經常是為了同時滿足多種目標。例如,現場研究能夠關注 人們說什麼(人種學面談ethnographic interviews)也可以關注 人們做什麼(拓展觀察extended observation);合意性(desirability)研究和卡片分類都有定性和定量兩種版本;並且眼動研究也可以是腳本化的或者是非腳本化的。
另外一個在選擇研究方法時需要考慮的重要的區別是產品研發階段,和其相關的目標。 計劃階段:在產品開發最開始的階段,一般的情況下,你需要考慮新的主意和未來的機會。這個階段的研究方法相當多樣化。 優化階段:終於,你將會到達一個「干還是不幹」的十字路口,你過渡到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你要在你選擇的方向上不斷的提升自己的設計。在這個階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結構化的,並且幫助你降低執行的風險。 評估階段:在某個時間點,網站或是產品被足夠多的用戶使用,你可以開始評估你做的怎麼樣了。 下面的表格匯總了這些目標,並且列出了典型的研究途徑和方法,和它們之間的聯系。 產品開發階段 計劃階段 優化階段 評估階段 目標: 啟發,探索並且選擇新的方向和機會 獲知並優化設計來減少風險並提高可用性 測量產品性能,將其與自身和其競爭對手對比 研究途徑: 定性的和定量的 主要是定性的(結構化的) 主要是定量研究(匯總的) 典型方法: 人種學現場研究,焦點小組,日記研究,調查問卷,數據發掘和分. 卡片分類,現場研究,參與式設計,紙上原型和用戶體驗研究,合意性(desirability)研究,客戶郵件 可用基準,在線評估,調查,AB測試 雖然很多用戶體驗研究方法來源於科學研究實踐,但它們的目標並不是純科學,並且需要調整來符合利益關系人(stakeholder)的需求。這就是為什麼這些方法的描述都是很簡略的(只是一般的指導原則),而不是嚴格的分類.
⑻ 用戶體驗研究的介紹
用戶體驗研究(User Experience Research)用戶體驗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對用戶行為和企業商業目的的研究,將企業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策略重點,盈利模式融入良好的用戶體驗中。用戶體驗是對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或系統之前、使用期間和使用之後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認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應、行為的研究與分析。良好的用戶體驗產生持續的用戶粘性,並對企業品牌的口碑傳播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
⑼ 互聯網用戶體驗研究計劃書的步驟可以互換嗎
互聯網用戶體驗研究計劃書的步驟不可以互換。
用戶體驗研究(User Experience Research)用戶體驗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對用戶行為和企業商業目的的研究,將企業的商業模式,服務方式,策略重點,盈利模式融入良好的用戶體驗中。
用戶體驗是對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或系統之前、使用期間和使用之後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認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應、行為的研究與分析。良好的用戶體驗產生持續的用戶粘性,並對企業品牌的口碑傳播起到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
1.用戶體驗研究重要性
現階段由於競爭激烈,很多公司省略了對用戶體驗研究的步驟直接進行敏捷開發,必須要權衡研究對用戶體驗的意義與目的。
很多時候團隊的成員「想當然」的認為用戶喜歡怎樣,而真正做出來的產品給用戶使用體驗的時候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原因是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脫離了用戶體驗研究。首先,需要做定性和定量研究,需要針對產品體驗的目標人群進行分析,不用類型的用戶群具有迥異的屬性。研究者不能以主觀的想法去想用戶對產品的體驗感受。
如果用戶沒有產品體驗感受闡述的基礎,就需要對用戶進行一步一步的引導。如果用戶有非常豐富的相關積累,就要考慮是否應該添加一套更高效的快捷鍵。至於具體應該怎麼做,就需要進行用戶體驗研究,對用戶群、使用情景、用戶目標進行研究。
2.用戶體驗研究發展歷程
隨著體驗經濟的迅速發展,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成為應對體驗經濟的必由之路。體驗研究的個性化特徵驗證了心理學家馬斯洛的 需求層次「,即人類最高層次-自我實現,因此人對生活品質有更高需求,所以更要加強用戶體驗的深入研究。
用戶體驗研究理論成果應用於電子商務開展、網站建設和軟體設計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我國用戶體驗研究取其國外豐富的研究經驗,逐步形成用戶體驗理論體系,指導信息服務的發展。
隨著各行各業越來越關注用戶體驗,尤其是交互設計中的體驗研究更為突出,用戶體驗研究的作用已經引起國內外組織的關注。
三維坐標圖標法
用戶體驗研究當前已經可以解答相當廣泛的問題。通過在一個3維坐標系以及典
型的產品開發階段中列出各種可用的研究方法,可以了解到什麼時候應當使用哪種方法。
定性與定量
網站或是產品使態度與行為
用的背景
每個維度都是一種區別不同研究的方法,回答不同的問題,也適合不同種類的目的。這個方面的區別可以被歸納為 人們說什麼 和 人們做什麼。態度研究的目的經常是理解,測量或者是獲知人們特定的觀念,這就是為什麼態度研究在市場部門被經常使用。
雖然大部分可用性研究應該更多地依靠行為研究,使用自我報告方法獲得的信息依然是很有用的。例如,卡片分類研究能讓你深入了解用戶在某種信息空間里的心理模型,這可以幫助你決策什麼才是最適合你網站的信息架構。調查方法測量態度,或是收集自我報告數據,能夠幫助跟蹤或是發現你網站中重要的問題。
在坐標軸的另一端,那些關注行為的研究方法經常用來試圖了解「人們做什麼」,並盡量降低研究方法本身對研究結果的干擾。AB測試僅是改版網站的設計,但是努力保持其它因素不變,以便於觀察網站設計對用戶行為的影響,眼動研究用來了解用戶與網站界面設計的視覺交互。
在兩個極端之間的是兩種我們最常用的研究方法:可用性實驗室研究和現場實地研究。這兩種研究方法結合了自我報告和行為數據,並且可以偏向於坐標軸的任一端。
這兩者基本的差別在於:在定性研究中,數據經常被直接收集,相反的,在定量研究中數據是被間接收集的,通過一種工具,例如一個調查問卷,或是Web伺服器日誌。在現場研究和可用性實驗室研究中,例如,研究者直接觀察用戶如何使用技術(或者是沒有使用)來滿足用戶的需求。這可以讓用戶有能力去問問題,探查行為,或者可能調整研究方案來更好地滿足目標。
數據的分析也經常不是十分精確的。與之相比,定量研究中的洞察力典型地來源於精確的數學分析,因為數據收集的手段(例如調查工具或是Web伺服器日誌)捕獲海量的數字編碼的數據。
由於它們本質上的區別,定性研究方法更適合回答關於 為什麼 或是 如何解決一個問題 。相反,定量研究可以在回答 有多少 和 有多少種 問題 上做的更好。下面的圖表描繪了前面兩個維度是如何影響研究方法可以回答問題的種類的。
⑽ 用戶體驗研究員需要掌握哪方面的知識求大神指教!
用戶體驗研究員首先要掌握的是各種用戶研究的方法:訪談法、可用性測試法、焦點小組法、問卷法、現場實驗法等;其次是熟悉你要研究的產品情況;最後,對於用戶研究員,數據分析能力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