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容師做身體時,手怎麼更服帖,柔軟,又有力,求高招,求秘訣
摘要 【方法一】
『貳』 如何鍛煉手腳協調性
一、練習手腳協調性的方法:
1、在家找一所練車型座椅高度一致的椅子自然坐好;
2、將雙腿自然分開,分開的距離與所練車型離合器與油門踏板的距離一致;
3、將雙手自然的平放在大腿上,一手握拳,虎口向上,另一手展開,手掌向下;
4、握拳的手呈上下運動敲打大腿,另一手手掌貼住大腿前後直線磨擦.雙手同時進行.等能熟練做出後馬上交換雙手的動作;
5、雙腳的訓練;
(1)、先一隻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做上下點擊地面動作;
(2)、另一隻腳也以腳跟為軸但腳尖做左右擺動點擊地面動作.等到能熟練做出後馬上交換雙腳的動作.
6、可以用不同的速率,不同的節奏來反復練習,也可以雙手雙腳同時動作,逐個變換來練習.
二、注意事項:
1、以上方法適合初學者;
2、換擋動作在無車時要反復強化練習;
3、心理緊張會導致手腳不協調,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復雜的路況。
『叄』 怎樣把手練軟
把手練軟的手操訓練具體步驟如下:
1、手部靈活性訓練
①腕關節靈活性訓練:甩手→旋腕
②指及指掌關節的靈活性訓練:高抬指、單指點擊→單指三點定位點擊右→三點,循環點擊
③指形訓練:雙手十指相互艾又於指根部。右手微握拳,五指自指根部將左手指卡緊,用力帶向左手指尖。多次反復後,左右手交換。如此訓練,可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良好手形。
④手部韌帶訓練:拋球→雙掌對推→抻拉手背部韌帶
2、手部協調性訓練
①多指交替點擊
②正向輪指
③反向輪指
④外向輪指
『肆』 關於練古箏雙手配合問題
練箏要決 良好的練琴方法, 是打開進步大門的「金鑰匙」。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練琴的「十六字訣」(分合分合,零整零整,慢快慢快,看背看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1. 「分合分合」:就是在彈奏新樂曲時,一般要先單手---後雙手---再單手---再雙手這樣的反復多次的練習。
分手練習能集中地體會彈奏方法是否正確,也容易注意到樂曲的各個方 面。在分手練習准確、熟練的基礎上,雙手彈奏時,運用正確的彈奏方法,盡量把音樂處理得比較完整。對於初學者,要注意左右手的力度層次,一般情況下要突出主旋律。單、雙手練習之後,再分手彈奏也很重要,因為通過一段時間的雙手練習,對於彈奏方法和樂曲的處理,肯定不會表現全面,所以再次單手練習時,還需要集中注意力,爭取更加准確、細致地表現樂曲。對於復調音樂作品,僅僅分手練習還不夠,還要進行分聲部練習 。
2. 「零整零整」:就是在練琴時,從部分---整體---再部分---再整體地反復多次練習。
「零」有兩個含義:首先開始練習時,要把樂曲劃分為段落,練熟一段才能練 下一段,直到練完全曲為止,千萬不能從頭到尾總是一遍一遍地彈,表面上節省了時間,其實到頭來是一無所獲。
再有,就是要針對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有目的地加強訓練。之後,再完整
地彈奏樂曲。如再發現不足還要集中進行訓練,這樣反復數次,難點克服了,
就意味著你有了長足的進步。
3. 「慢快慢快」:就是在練習時,按照慢速---快速---再慢速---再快速這一規律進 行反復練習。
慢練既可以糾正技術上的不足,還可以注意到樂譜上的音符、對位、指法、表情記號等。一味地快速練習,會使手變得很僵硬。在彈奏是極容易造成吃音、虛音的毛病。所以,一定要先慢練,等到彈熟後再快速彈奏,之後還要進行更高層次的慢練,之後的慢是為了更好地快。所以你要記住:不會慢練琴就不會彈琴!
4. 「看背看背」:就是在彈奏樂曲時,通過看譜---背譜---再看譜---再背譜這樣反 復練習,達到完美表現音樂的目的。
看譜演奏能更容易注意樂曲的各個方面,在把樂曲彈奏熟練的基礎上,為了達到表現音樂的更高境界,還需要背譜演奏。一味地看譜,不容易做到音樂的融會貫通;一味地背譜,隨著時間的推移,更不容易把音樂表現完美。要反復多次地看譜練習和背譜練習,做到技巧上的准確無誤和更好地再現作曲家真實的藝術風格。
在實際的練琴過程中,以上方法不是固定不變的,應當活學活用。如果你堅持按照「十六字訣」這種科學的方法練琴,持之以恆,讓它成為你良好的練琴習慣,一定會終身受益的。古箏技法的一些領悟(續) 在練習的過程中有了一些領會。再來和各位箏友交流一下:
1.古箏在觸弦時講究手指的爆發力,也就是很突然的發力再放鬆的感覺。如果感覺不對。單純的理解為突然很用力的撥弦,那就會發出硬綁綁的聲音。其實更多的要注重內心的體會。還是要提到靜心的一個感覺。在彈大撮時更容易找到爆發力的感覺。把手放在指定的位置後,內心是放鬆的,但一定要感覺所有的力量都到了手指尖上後才開始彈。這種內心的意會一定要有。然後迅速的發力。一定要用指尖來彈才會發出好聽的聲音。練習琶音時也是同樣的。如果手沒擺好,沒有準備的就匆忙的去撥弦,彈出的音效是不好聽的。音也不會清晰和均勻。還是兩個字:慢練。一定要把手形擺好了後,然後內心有所意會,即所有的力聚集在指尖上了才彈,這樣才容易逐漸的找到感覺。當然找到感覺後,正確的爆發力就成了一件自然的事了。
2.彈曲子前的准備和曲中音之間銜接的准備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等到彈到那個音才去想,這里該用什麼指法,那是不行的。想想其實彈曲子就好象拼圖。把每一個塊都正確的拼上去了,才會顯出美麗的畫面來,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導致整體的不完美。所以,也許你覺得手型不是那麼重要,到了一定的階段,你也能彈出高級以上的曲子,但外觀上看就不那麼美觀了。其實每種樂器都一樣,每個老師的教法也不同,常在網上視頻看見就連中音的一些教授彈出的手形也不一定好看。手形也千差萬別。雖然都能彈同級別的曲子,但整體來看就千差萬別了。就好象衣服穿上都能禦寒,但漂亮的衣服穿上又會別有一番風景了,所以我認為初期階段一定要追求一個標準的手形和彈奏方法。等練到一定的火候,手形。意境便可隨心所欲的變幻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了。比如坐姿,彈曲之前的起手姿勢,表情。。其實太多的細節需要學習了。那次看到一個女孩彈了一首曲子,人很漂亮,曲子也彈得很不錯。意境也有。但只有一個細節沒做好,讓人看到就覺得總差了點什麼。在彈曲的過程中她的身體始終處於歪斜狀態。這就是坐姿的問題。初期階段基本功不扎實的時候,一個細節都會影響整首曲子的質量。有的人坐在琴凳上處於後仰姿態,除了導致姿態不美之外,身體的發力點也不是靠前的,就好象你端一根凳子,是後仰著能輕松的端起,還是前傾的力量更容易呢?所以不要小看這些細節。基本功沒到一定的火候,千萬不要加入莫須有的動作和自我的姿態,你得相信象朗朗那樣的傾情彈奏絕不是一個連手指都還站不穩的初學者能做到的隨心自如。先一步一步的走穩了,才有可能跑,跳和做出其它的姿勢。
3.為什麼人家能彈快,我不能呢?其實問題有幾個:1.基本功沒到一定火候,彈快了手就僵,僵了的東西是動不了,就象手變冷了,動作自然就減慢了,只有暖和起來,才能自如的加快。所以多練習基本功和時間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忙是忙不了的。2.任何一首曲子都需要在慢-快-慢-快這樣的反復分解的練習中才可以達到速度的。3.曲中很快的快板部份,要彈得幾乎閉著眼都能找到位置了才快得起來。也就是熟悉到手能很自然的就擺那個音去了,根本沒有空餘的時間去想哪根弦。如果每個音都能去想,就絕對快不起來的。彈的時候心中就只有一串連貫的音符,而在對曲子的走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過程後,手指就如一種貫性,很自然的就放那裡去了。就象走路,左腳走了就會換右腳,很自然的事。不需要去多想。一句話曲子要熟悉到不能再熟悉。
4.曲子強弱的轉換不一定只在單獨的左手或右手上。就象兩只手握在一起做波浪形一樣。時高時低(左右手等同於曲子的時強時弱)有時是從左手傳遞到右手去的,左手弱下來,右手又強起來,突出重點,音樂聽起來才會更多彩。當然這個也需要對曲子的細節反復練習和基本功的扎實才能做到並很好的去控制它。
5,不要單獨的去強調快,而不考慮到音色和音的清晰度。就好象漁舟唱晚的快板部份。有的人雖然能很快了,但音域聽來一片模糊。虛有其表,毫無美感可言。但在強調音的清晰度時,又不能把音符彈成一個個太獨立的音了,那樣就顯得呆板,雖然由單個音符組成,但音樂應該是柔和的。是具有旋律感的。就象走路。自然的擺動。如果太強調每一步的姿勢,就變成了機器人。呵呵。
6。曲譜上常標注有強弱的記號F或P等。但不是說一下就強起來或是一下就變弱了。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然排除某些曲中情緒的突然轉變。但一定得有明顯的對比才能體現強弱的表現力。弱一定要弱下去,強也一定要強起來。音樂才好聽。不然就聽不出,都是一個感覺。
7.在彈奏的曲中,一定要用音位來更好的表現曲意,彈奏的位置不是始終處於靠前岳山一掌的位置的。靠右邊彈奏音色會顯得很硬。左邊就顯得柔和一些,需要根據曲意來分配每個音符應該處於的位置,曲子中有的地方需要硬朗的感覺,有的地方則需要柔美的感覺。這樣一鋼一柔才更具有表現力。就如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落葉。冬有雪。姿態萬千,各有美態。拘泥於一種感覺。樂曲便少了很多色彩。
8.入境:在學琴的過程中。如果能涉足其它的藝術門類就更好了,比如書法,繪畫。太級。。等。不要認為有些武,有些文,有些靜,有些動,其實學過之後就會發現,這些東西都是相通的。動靜相宜才好。在這方面的體會同樣可以用到其它門類上。就象書法講究平心靜氣。必然沉浸在一種情緒里。再未完成之前,甚至連呼吸也驟停了,這樣說稍有一些誇張,但大致意思是這樣的。要不然你常看很多書法家寫完一幅作品或是演奏家彈完一首曲子後,會暗自呼出一口氣。慢慢的才從曲中的情緒中走出來,這就是一種意境了。沒有入境是出不了好作品的。彈出的只是技術,絕不是真正的技巧性的東西。很多圍棋大師。看著都顯得很呆木,但心裡卻可以對棋子計算多步。曾聽一位下棋的朋友說過,當棋藝精進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棋盤上仿似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你相信嗎?你能看到嗎?當然不能。因為你沒有入境。自然看不到,就好象人與人的相處,永遠都不能完全的了解別人內心真正的感受一般。
9.投入:要想達到一定的高度,一定要傾情的投入才有成效。教授英語的李洋說過。天才都是經過反復的練習達成的。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當然排除一些天賦極高的人,那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要想出神入化,必定經過刻苦的練習才做得到。聽聞古時一位書法家途經一座涼亭,看到亭柱上刻的字,便入了迷,站在那裡看了兩天。人家都說他是獃子。其實那是他內心入境的一種享受。旁人是無法理解的。以前教過我書法的一位老師,現在八十多了,我很欣賞他的字畫,他告訴我。在他那個年代,三歲多他就開始練習書畫了,到如今看來,他寫過的字和繪過的畫,至少可以拉一卡車了。具體能有多少未可知,但這樣的說法只證明了,他是在反復的練習中和不斷的學習中達到這樣的高度的。
10.堅持:要堅持下去,應該對學的門類抱有極大的熱情,熱愛是一切的動力。熱愛讓學習變成了有樂趣的事情。怎麼樣來培養熱情呢?一定要在堅持中不間斷的學習和練習,才不會導致學習興趣的減弱 ,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時候懶下來了,就結束了。。。
呵呵。暫有這些體會,總結到這里 ,請各位箏友指點一二。</SPAN></p>
『伍』 簡述柔韌素質鍛煉方法和手段
1、主動或被動的靜力性伸展法
主動或被動的靜力性伸展練習是一種行之有效且比較流行的伸展方法,它是緩慢地將肌肉、肌腱、韌帶拉伸到有一定酸、脹和痛的感覺位置,並維持此姿勢一段時間,一般認為停留10~30秒應該是理想時間,每種練習應連續重復4~6次為最好。這種方法可以比較好地控制使用力量,比較安全,尤其適合於活動少和未經訓練的人,它由於拉伸緩慢可避免拉傷。
2、主動或被動的動力性伸展法
主動或被動的彈性伸展練習是指有節奏的、速度較快的、幅度逐漸加大的多次重復一個動作的拉伸方法。主動的彈性伸展是靠自己的力量拉伸,被動的彈性伸展是靠同伴的幫助或負重藉助外力的拉伸。
利用主動或被動的動力性伸展法進行練習時,所用的力量應與被拉伸的關節的可能伸展力相適應,如果大於肌肉組織的可伸展能力,肌肉或韌帶就會拉傷。在運用該方法時用力不宜過猛,幅度一定要由小到大,先做幾次小幅度的預備拉伸,再逐漸加大幅度,從而避免拉傷。
(5)柔美雙手的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影響柔韌素質的因素:
1、肌肉、韌帶組織的彈性不僅取決於性別、年齡,而且取決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度。情緒高漲時,柔韌性會增大。因此,柔韌訓練要從少兒抓起,練習時的情緒也不可忽視。
2、關節的骨結構是柔韌性最不易改變的因素,基本上由遺傳決定。如先天骨盆形態偏平,其胯關節開度就好。關節周圍組織體積大小對關節活動幅度有限製作用,它受先天和後天訓練的影響。如有些肌肉體積增大後,就會影響其周圍關節的活動幅度。因此,對舞者來說,控制肌肉體積的增大是極其重要的。
3、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過程轉換的靈活性與運動中肌肉的基本張力有關。特別是中樞神經系統調節對於肌肉之間的協調性改善以及肌肉緊張和放鬆的調節能力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就是通常說的要求舞者做動作要放得開,別緊張。
『陸』 鍛煉手臂有哪些高效又快速的方法
很多人都問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怎麼鍛煉臂力,讓手臂的力氣變大”。其實手臂力量大小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天生的,就是遺傳性的。另一個原因是通過後天鍛煉,使得手臂力量變大。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第二個原因,後天怎樣鍛煉臂力,讓手臂的力量變大。
『柒』 想要柔美身姿,每天哪些瑜伽動作,柔軟腰身,讓你女王范十足
瑜伽是現在非常熱門的一種運動,很多女性練瑜伽是為了讓自己的身形變得更加的柔美,也是為了讓自己的身材可以更加的緊致。練習瑜伽只需要一個瑜伽墊,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如果想讓自己可以堅持的話,可以到瑜伽館練習。瑜伽有很多的動作都是非常好的。
練瑜伽是非常享受的意見事情,長期練習可以讓自己心情變好,可以變得更加心平氣和,還可以對自己的身材進行塑性,重要的是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加的有氣質,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情。初次接觸瑜伽一定要在瑜伽教練的帶領下練習,避免拉傷自己。
『捌』 柔術怎麼練
1、可以盤腿席地而坐,兩腳心相對,手握住腳心,雙腿放平,緊貼地面,以拉伸腿部內側韌帶。
2、據悉貴過,雙手撐地,頭往後仰,然後,兩手緊貼地面,頭部也靠近地面,拉伸背部的韌帶。
3、雙膝跪地,身體往後仰,兩手握住腿腕處,拉伸腹部及大腿部韌帶。
4、一條腿屈著,另一條腿伸直,雙手上舉,拉伸腿部韌帶,及手臂部韌帶。
(8)柔美雙手的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柔術表演
據地成弓形之狀。與倒立相輔相成的反弓,是在倒立的同時,利用柔軟的腰肢,將兩足向前,它與直體倒立有區別,它更重視的是形體的柔美。
遼陽棒檯子屯古墓壁畫中繪有一女童在黑漆宋彩細腰鼓腔式木台上作反弓表演。小演員雙足立在小台邊,身向後仰,雙手也向後翻轉,把雙手支撐在小台上,構成反弓的形式。山東蒼山縣漢墓畫像石中有柔術倒立反弓銜壺的形象。
三道彎技巧,體現了漢代柔術的技巧已達到相當高超的程度。倒挈面戲是難度較大的柔術動作,它要求技人的頭從身後彎曲置於兩足之間,用雙手握住足脛,整個身體團成圓球,對表演者柔軟性的要求就更高了。在漢初還是一種難度大,比較新奇的雜技節目,被列於樂府,用於招徠胡人。
『玖』 柔韌訓練有什麼方法
1.上肢柔韌。
(1)壓肩:面對一支撐物,將雙臂水平放置在支撐物上,做身體向下振壓的動作。
(2)甩臂:身體成弓步站立,一手叉腰,另一手放鬆下垂做從下向前向上向後向下的順時針大幅度掄(甩)臂動作。順逆時針交替練習,然後再換至另一手臂做此動作。
2.腰部柔韌。
(1)前俯腰:身體以腰部為軸向前俯約90°,雙肢並攏,膝部挺直,雙手按住膝部,做腰部向膝部振壓的動作,做到能用雙手抱住雙腿身體完全與雙腿膝全攏在一起為達標。
(2)甩腰:身體成前半伏狀,雙手自然平伸,而後以腰為軸,立用腰力做從下向左向上向右向前向下的順時針大幅度掄(甩)腰動作。順逆時針交替練習。
(3)胸壓:,盤腿坐於地上,成兩腳掌相對,然後以腰部為中心做身體向前俯卧振壓的動作,能做到身體貼近雙腿、雙腿貼近地面、臉部貼近腳尖為合格。
3.下肢柔韌。
(1)壓腿:壓腿分為正壓、側壓、後壓三種方法。主要目的是通過它來拉長腿部的肌肉和韌帶及加大髖關節的活動范圍。
方法如下:
正壓:面對一支撐物,將前腿抬起放置於支撐物上,保持腿直;後腿支撐身體重心,腳尖與前腳保持在一條直線上,腿亦挺直放鬆,雙手疊並放置於前膝上,上身放鬆正直;而後身體努力往下振壓,一直到下頜能挨到腳尖方為練到位。
側壓:面對一支撐物,將前腿抬起放置於支撐物上,保持腿直;後腿支撐身體重心,腳尖向外展90°,腳跟與前腳平行成一線,腿亦挺直放鬆,身體向側振壓至前腳尖方向;一直壓至身側與腿合方為練到位。
後壓:背對一支撐物,將一條腳向後放至支撐物上,而後上體努力向後振壓。
壓腿的要求:保持正確的姿勢,振壓時全身放鬆,在心中默念放鬆、放鬆,並數數;一個姿勢練完後,最好能保持振壓到位的姿勢10秒鍾左右;壓腿時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開始時不能壓的過低不要緊,慢慢來既可,不要急於求成。
(2)劈叉:劈叉為柔韌性訓練的高級階段,分為橫劈腿和豎劈腿兩種方法。
豎劈腿:腿前後分開成1字形,雙手撐地,使上身正直,而後努力使身體向下振壓,至兩腿前後分開至一條線坐於地下為合格。
橫劈叉:腿左右分開成一字形,雙手在體前撐地,使上身正直,而後努力使身體向下振壓,至兩腿左右分開成一線並坐於地下方為合格。
劈腿的要求:劈時更要循序漸進,萬萬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易傷身體;練習時一定要放鬆肢體,只有放鬆了肢體才可以將韌帶拉開。
(3)踢腿:拳諺雲:「只壓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壓笨如牛」。壓就是前面講的壓腿,而溜就是這一節中所講的踢腿,因為踢腿不僅可以使肌肉和韌帶拉長,還可以使腿有力、輕快,以促進柔韌性訓練的效果。踢腿分為正踢、側踢、里合、外擺等。
正踢:練習時要求身體成立正姿勢站好,雙手向左右平舉,十指向上,掌心向左右;而後左腳自然向前上一步支撐身體,右腳尖勾起並利用腰胯之力將右腿猛踢向正前上方,腿踢至極限後,借回彈之力下落在體前,略上一步,左腳按相同方法做前踢腿。亦可在原地練習。
側踢:按前面的姿勢站好:右腳向前上一步,身體左側向前,左腳尖勾起向頭上方踢,右掌上架於頭上,左掌立於右腋下,左腳落地後,上右步,體右轉180°左腳尖勾起向頭上踢。
柔韌素質的訓練強度主要反應在動作頻率、用力大小和負重量三人方面。研究認為:動作頻率不宜太快,應採用中等或較慢的頻率。因中等或較慢的頻率能延長力對關節的作用時間,避免肌肉和韌帶拉傷。藉助外力進行被動練習時,用力程度應逐漸加大,並以舞者主觀感覺為根據,當舞者感覺肌肉脹痛時可堅持一下,當感到肌肉麻時,則應停止練習。用負重練習發展柔韌性時,負重量不能超過被拉長肌肉力量能力所能達到的50%。靜力性拉伸負重可相對大些,動力性擺動動作時,負重應小一些。總之,訓練宜採用中等強度進行。柔韌性素質發展相對較快,消退也快,因此訓練要做到系統化、經常化。
『拾』 怎樣練習左右手的協調性
從最簡單的曲子開始練,例如拜厄,小湯。其實彈這些不用很長時間就可以彈出來,不過這些簡單的曲子對於缺乏兩只手同時彈經驗的人來說,其實是挺重要的訓練。所以,從簡單的左右手輪流彈,再過度到同時彈,再到一起彈不同的拍子。
以下的幾組手指和手腕練習是平常不彈鋼琴時的手部靈活練習。在閑暇時刻的任何地點都可以嘗試這種練習。
下臂彎曲,以肘部到第三指尖為軸心線做回轉動作。掌部保持和弦談奏的姿勢,五指伸展,彷彿持一大圓圈。動作應該柔軟、緩慢,回轉幅度相當於八分之一的圓周。最重要的是使手臂動作始終圍繞著想像的軸心線進行。兩臂輪流進行。 手心向內,腕部上下活動(惻向動作)。 輕輕握拳(拇指放拳內,但不要使其餘各制緊壓著它),然後用力伸開手指,使其往後展,初期本練習可做數十次,以後可逐漸增加次數,手指伸展和握攏所用力量要相等。 本練習還可以這樣做,只是在伸展手指是使用力量,而握攏時只靠慣性,以及相反。要注意使動作不至於氛圍分為兩部分。(以後再遇到這種可以用上述三種方法進行練習時,我們將稱之為"三重練習。) 本練習只可雙手同時進行。掌握之後,可與練習2結合在一起做:既加上手臂劃圓圈的動作,手臂工作訓練與手臂劃圓圈的動作。
手臂工作訓練與手臂劃圓圈動作同時進行,可為連奏做准備工作,因為正式在連奏中手指進行積極談奏的同時整個手臂進行大幅度的同意動作,此外,本練習還可培養各種動作的總體協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