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摩爾根採用了什麼研究方法

摩爾根採用了什麼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2 02:11:42

1. 薩頓和摩爾根在驗證基因在染色體上分別用了什麼方法

1、薩頓用蝗蟲實驗,類比推理的方法。
2、摩爾根用果蠅實驗,假說演繹法。

2. 摩爾根採用假說演繹法

A、摩爾根採用假說-演繹法,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A正確;
B、沃森和克里克使用模型建構法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B正確;
C、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並用假說-演繹法揭示了兩大遺傳定律,C錯誤;
D、赫爾希和蔡斯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採用了同位素標記法,D正確.
故選:C.

3. 孟德爾和摩爾根實驗方法是什麼

孟德爾和摩爾根各自用到的試驗方法是假說演繹法。孟德爾先假定位於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然後用顯性和隱形作為標記,通過反復的演算和推理,講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的遺傳規律分析了出來,後來被證實是正確的;摩爾根用果蠅作為實驗材料,發現特有的白眼果蠅只存在於F2代中。這時候,他假設控制果蠅眼的顏色的基因只位於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上沒有對應的等位基因,符合這個規律了。

4. 孟德爾 薩頓 摩爾根 的科學研究方法是什麼

「假說—演繹法」

「假說—演繹法」是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證明假說是錯誤的。可見,演繹推理是一種必然性推理,即由一個或幾個前提可以必然地推出結論的推理過程或推理形式。當前最流行的假說—演繹模型可圖示如下:P……H∝Oc→Hc[3]。其意義是:某項研究從解決一個問題(P)開始,通過邏輯推理或想像(……),導出一個假說(H),由此推演出(∝)必然的可觀察的待檢驗陳述(Oc),如果這些陳述被證明是正確的,就得出(→)被確證的結論(Hc)。

「假說—演繹法」不僅是經典遺傳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而且在現代遺傳學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高中生物課程標准在生物2《遺傳與進化》模塊中要求學生領悟「假說—演繹法」是十分正確的。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而且要引導學生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領悟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和加強科學方法的訓練。

5. 孟德爾,摩爾根,薩頓用到的實驗方法及貢獻

1、孟德爾:假說演繹法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19世紀中期,孟德爾用豌豆做了大量的雜交實驗,在對實驗結果進行觀察、記載和進行數學統計分析的過程中,發現雜種後代中出現一定比例的性狀分離,兩對及兩對以上相對性狀雜交實驗中子二代出現不同性狀自由組合現象。

孟德爾做的很多實驗都得到了相似的結果,後來又有數位科學家做了許多與孟德爾實驗相似的觀察,大量的實驗都驗證了孟德爾假說的真實性之後,孟德爾假說最終發展為遺傳學的經典理論。

2、摩爾根:假說演繹法

美國遺傳學家摩爾根曾經明確表示過不相信孟德爾的遺傳理論,也懷疑薩頓的假說,後來他做了大量的果蠅雜交實驗,用實驗把一個特定的基因和一條特定的染色體—X染色體聯系起來,從而證實了薩頓的假說。由此可以看出,對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的探究歷程,也是假說一演繹的過程。

3、薩頓:類比推理法

薩頓觀察的對象是蝗蟲細胞,1902年在《生物學通報》上發表的文章中,他首次詳細地圖示了蝗蟲具有成對確定的、可識別、又彼此不同的同源染色體。文章末尾提出假說,認為染色體攜帶遺傳單位,而遺傳單位在性細胞的染色體分裂時的行為就是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物質基礎。

(5)摩爾根採用了什麼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相關理論:

假說演繹推理的前提和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前提並不蘊涵結論。前提真,結論未必真。從推理形式來看,它不符合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規則;肯定後件不能肯定前件。

科學史上,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歸納——演繹方法,可看作假說演繹法的雛型。亞里士多德主張,科學家要從被解釋現象中歸納出解釋性原理,然後再從包含這些原理的前提中,演繹出關於這個事實的原因的知識。反映必然性知識的科學就是通過演繹組織起來的一組陳述。

類比推理以關於兩個事物某些屬性相同的判斷為前提,推出兩個事物的其他屬性相同的結論的推理。如聲和光有不少屬性相同--直線傳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擾等現象;由此推出:既然聲有波動性質,光也有波動性質。

這就是類比推理。類比推理具有或然性。如果前提中確認的共同屬性很少,而且共同屬性和推出來的屬性沒有什麼關系,這樣的類比推理就極不可靠,稱為機械類比。科學家常根據類比推理得出重要結論。

6. 摩爾根利用熒游標記法法將基因定位在染色體上

C錯誤,預實驗的作用不是減小實驗誤差,而是確定最適溫度的范圍。這樣做的好處是,減少實驗組,從而節省工作量,減少材料用量。

7. 生物:摩爾根通過什麼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通過果蠅的雜交實驗。
在攻讀博士研究生期間和獲得博士學位後的10多年裡,摩爾根主要從事實驗胚胎學的研究。1900年,孟德爾逝世16年後,他的遺傳學說才又被人們重新發現。摩爾根也逐漸將研究方向轉到了遺傳學領域。摩爾根起初很相信這些定律,因為它們是建立在堅實的實驗基礎上的。但後來,許多問題使摩爾根越來越懷疑孟德爾的理論,他曾用白腹黃側的家鼠與野生型雜交,得到的結果五花八門。但與此同時,德弗里斯的突變論卻越來越使他感到滿意,他開始用果蠅進行誘發突變的實驗。他的實驗室被同事戲稱為「蠅室」,裡面除了幾張舊桌子外,就是培養了千千萬萬只果蠅的幾千個牛奶罐。1910年5月,他的妻子兼實驗室的實驗員發現了一隻奇特的雄蠅,它的眼睛不像同胞姊妹那樣是紅色,而是白的。這顯然是個突變體,註定會成為科學史上最著名的昆蟲。這時摩爾根家裡正好添了第三個孩子,當他去醫院見他妻子時,他妻子的第一句話就是「那隻白眼果蠅怎麼樣了?」他的第三個孩子長得很好,而那隻白眼雄果蠅卻長得很虛弱。摩爾根極為珍惜這只果蠅,將它裝在瓶子里,睡覺時放在身旁,白天又帶回實驗室。它這樣養精蓄銳,終於同一隻正常的紅眼雌蠅交配以後才死去,留下了突變基因,以後繁衍成一個大家系。
這個家系的子一代全是紅眼的,顯然紅對白來說,表現為顯性,正合孟德爾的實驗結果,摩爾根不覺暗暗地吃了一驚。他又使子一代交配,結果發現了子二代中的紅、白果蠅的比例正好是3:1,這也是孟德爾的研究結果,於是摩爾根對孟德爾更加佩服了。
摩爾根決心沿著這條線索追下去,看看動物到底是怎樣遺傳的。他進一步觀察,發現子二代的白眼果蠅全是雄性,這說明性狀(白)的性別(雄)的因子是連鎖在一起的,而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先由一變二,可見能夠遺傳性狀,性別的基因就在染色體上,它通過細胞分裂一代代地傳下去。
染色體就是基因的載體!摩爾根和他的學生還推算出了各種基因的染色體上的位置,並畫出了果蠅的4對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排列的位置圖。基因學說從此誕生了,男女性別之謎也終於被揭開了。從此遺傳學結束了空想時代,重大發現接踵而至,並成為20世紀最為活躍的研究領域。為此,摩爾根榮獲了1933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他是霍普金斯大學、也是美國的第一位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也是第二位因遺傳學研究成果而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在霍普金斯大學讀書和留校任教的歲月里,摩爾根始終保持著對生物學界進展的高度關注。當1900年孟德爾的遺傳學研究被重新發現後,不斷有遺傳學的新消息傳到摩爾根的耳朵里。摩爾根一開始對孟德爾的學說和染色體理論表示懷疑。他提出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生物的性別肯定是由基因控制的。那麼,決定性別的基因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不論怎樣回答,都會面對一個難以收拾的局面,在自然界中大多數生物的兩性個體比例是1:1,而不論性別基因是顯性還是隱性,都不會得出這樣的比例。為了檢驗孟德爾定律,摩爾根曾親自做了實驗,他用家鼠與野生老鼠雜交,得到的結果五花八門,根本無法用定律解釋;而且,關於染色體上有基因的說法,當時還只是猜測,用猜測的理論來解釋孟德爾的遺傳學說,堅持「一切通過實驗」原則的摩爾根認為那是不可信的。懷疑歸懷疑,摩爾根依然在自己的實驗室里忙碌著。1908年,他開始用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為實驗材料,研究生物遺傳性狀中的突變現象。果蠅屬於蒼蠅一類,但是比我們日常看到的蒼蠅要小,體長不過半厘米,一個牛奶瓶中就可以裝成百上千隻。果蠅喜歡吃腐爛的水果,所以人們在夏日的水果攤前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的名字也由此而來。作為實驗材料,果蠅飼養容易,一點點香蕉漿就可以讓它們飽食終日;果蠅繁殖力強,1天時間卵即可孵化為蛆,2到3天變成蛹,再過5天羽化為成蟲,一年可以繁殖30代;果蠅細胞內的染色體很簡單,只有4對8條,清晰可辨。果蠅的快速繁殖讓實驗室附近的居民遇到了一個怪現象,他們放在家門口的牛奶瓶經常會丟失。那麼多的牛奶瓶跑到哪裡去了?原來,為了裝下大量的果蠅摩爾根和他的研究生有時也做「樑上君子」,去偷附近居民的牛奶瓶。
第一批果蠅被摩爾根「關了禁閉」,他讓手下的一名研究生在黑暗的環境里飼養果蠅,希望出現由於果蠅長期不用眼睛,使它們的視力逐漸消失,甚至眼睛萎縮或移位的品種。雖然連續繁殖了69代,始終不見天日的果蠅還是瞪著眼睛。第69代果蠅剛羽化出來時,一時睜不開眼睛,那個研究生興奮地叫摩爾根過來看。還沒等兩人為實驗成功擊掌歡呼,那些果蠅便恢復了常態,大搖大擺地向窗口飛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師徒二人。像這樣一敗塗地的實驗,摩爾根做過許多次。他經常幾十個實驗同時進行,不出他所料,許多實驗都走入了死胡同。有時摩爾根自嘲說,他搞的實驗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愚蠢的實驗,第二類是蠢得要命的實驗,還有一類比第二類更蠢的實驗。雖然頻頻失敗,但是摩爾根屢敗屢戰,因為他知道,在科學研究中,只要出現一個有意義的實驗,所有付出的勞動就都得到了報償。
果然,關於果蠅的另一項實驗最終轟動了全世界。這批果蠅遭到了摩爾根的「嚴刑拷打」,使用X光照射、激光照射,用不同的溫度,加糖、加鹽、加酸、加鹼,甚至不讓果蠅睡覺。各種手段都使用了,目的是誘發果蠅發生突變。一晃兩年過去了,1910年摩爾根的一位朋友來拜訪他,摩爾根面對實驗室中一排排的果蠅實驗瓶,略帶傷感地慨嘆:「兩年的辛苦白費了。過去兩年我一直在喂果蠅,但是一無所獲。」有時希望總在絕望的時候誕生,1910年5月,摩爾根夫人在紅眼的果蠅群中發現了一隻異常的白眼雄性果蠅。他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類型,因此這只果蠅是罕見的突變品種。
爾根激動萬分,將這只寶貝果蠅放在單獨的瓶子中飼養。每天晚上,摩爾根帶著這只果蠅回家,睡覺時將實驗瓶放在身邊,白天又帶著它去上班,生怕果蠅出現意外。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原本虛弱的白眼果蠅終於在與一隻紅眼雌性果蠅交配後才壽終正寢,將突變的基因留給了下一代果蠅,留給了苦心栽培它的摩爾根。十天後,第一代雜交果蠅長大了,全部是紅眼果蠅。不要為白眼基因的缺席擔心,按照孟德爾的學說,紅眼基因相對白眼基因是顯性,因此珍貴的突變基因只是躲到了後台。摩爾根當然不會放過檢驗前人理論的機會,他用第一代雜交果蠅互相交配,產生第二代雜交果蠅。焦急地等待了十天,摩爾根得到了第二代雜交果蠅,其中有3470個紅眼的,782個白眼的,基本符合3:1的比例。這下,摩爾根對孟德爾真正服氣了,實驗結果完全符合孟德爾從豌豆中總結出的規律。當摩爾根坐在顯微鏡旁邊,再次定睛觀察這些瞪著白眼的果蠅時,他發現了一個不同於孟德爾規律的現象。按照孟德爾的自由組合規律,那些長著白眼的果蠅,它們的性別應當是有雄性的,也有雌性的。然而這些白眼果蠅居然全部是雄性,沒有一隻是雌性的。也就是說,突變出來的白眼基因伴隨著雄性個體遺傳。摩爾根終於從果蠅身上看到了孟德爾在豌豆上觀察不到的現象。對特殊現象的解釋,就是建立新的定律。摩爾根知道,果蠅的4對染色體中,有一對是決定性別的。其中雌性果蠅中的兩條性染色體完全一樣,記為XX染色體;雄性果蠅中的性染色體一大一小,記為XY染色體。摩爾根判斷,白眼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
因此,當他的那隻寶貝白眼果蠅與正常的紅眼果蠅交配後,由於紅眼是顯性基因,因此後代不論雌雄,都是紅眼果蠅;當第二次進行雜交時,體內含有白眼基因的雌性紅眼果蠅與正常的雄性紅眼果蠅交配,就會出現含白眼基因的一條X染色體與一條Y染色體結合,生成第二代雜交果蠅中的白眼類型,而且都是雄性的。摩爾根把這種白眼基因跟隨X染色體遺傳的現象,叫做「連鎖」,兩類基因——白眼基因和決定性別的基因——好像鎖鏈一樣鉸合在一起,在細胞中的染色體對分裂時一同行動,組合時也一同與另外的染色體結合。
發現突變的白眼果蠅,花費了摩爾根和他的學生整整兩年的時光。而第一個突變果蠅發現後,另外的突變類型便接踵而至。在幾個月內,他們又發現了四種眼色突變,例如果蠅中出現了粉紅眼,這個形狀的分離和組合與性別無關,也與白眼基因無關,顯然粉紅眼基因位於另外的染色體上,而且不在性染色體上;硃砂眼果蠅的遺傳特點與白眼果蠅完全一致,也是伴性遺傳的,說明兩個基因都位於X染色體上。
摩爾根的學生發現了一種突變性狀——果蠅的小翅基因,給摩爾根新創立的理論帶來了挑戰。這種突變基因是伴性遺傳的,與白眼基因一樣位於X染色體。但是當染色體配對時,這兩個基因有時卻並不像是連鎖在一起的。例如,攜帶白眼基因與小翅基因的果蠅,根據連鎖原理,產生的下一代應該只有兩種類型,要麼是白眼小翅的,要麼是紅眼正常翅的。但是摩爾根卻發現,還出現了一些白眼正常翅和紅眼小翅的類型。又需要解釋現象了。摩爾根提出,染色體上的基因連鎖群並不像鐵鏈一樣牢靠,有時染色體也會發生斷裂,甚至與另一條染色體互換部分基因。兩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距離越遠,它們之間出現變故的可能性就越大,染色體交換基因的頻率就越大。白眼基因與小翅基因雖然同在一條染色體上,但是相距較遠,因此當染色體彼此互換部分基因時,果蠅產生的後代中就會出現新的類型。這就是「互換」定律。
「連鎖與互換定律」是摩爾根在遺傳學領域的一大貢獻,它和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一道,被稱為遺傳學三大定律。雖然摩爾根是個討厭空談理論,注重實驗的人,但是為他贏得聲譽最多的論文,卻不是關於實驗的描述,而是他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篇闡述連鎖與互換定律的理論文章,中間沒有列舉任何實驗數據。
1933年的一天下午,摩爾根正坐在家中院子里看一本當年流行的小說,悠然自得。這時,家裡收到了一份電報,內容說的是正值諾貝爾誕辰一百周年之際,「摩爾根由於對遺傳的染色體理論的貢獻而被授予諾貝爾獎」。摩爾根並沒有到瑞典去出席頒獎儀式,借口是自己工作太忙。其實是因為他本人不喜歡一本正經地在公眾集會中出現,除了科學討論會,他對於政治和其他集會均不感興趣。在得到獎金後,摩爾根執意一分為三,自己留下一份,兩個實驗室的學生每人一份。在摩爾根看來,榮譽和獎金應該屬於大家。
1941年,摩爾根以75歲高齡宣布退休,離開了實驗室。1945年底他因病去世。人們對他最好的紀念,也許要算將果蠅染色體圖中基因之間的單位距離叫做「摩爾根」。他的名字作為基因研究的一個單位而長存於世。

8. 摩爾根一共發明了什麼

摩爾根發現了染色體的遺傳機制,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 是現代實驗生物學奠基人。

摩爾根及其同事、學生用果蠅做實驗材料。到1925年已經在這個小生物身上發現它有四對染色體,並鑒定了約100個不同的基因。並且由交配試驗而確定鏈鎖的程度,可以用來測量染色體上基因間的距離。1911年他提出了「染色體遺傳理論」。

果蠅給摩爾根的研究帶來如此巨大的成功,以致後來有人說這種果蠅是上帝專門為摩爾根創造的。摩爾根發現,代表生物遺傳秘密的基因的確存在於生殖細胞的染色體上。而且,他還發現,基因在每條染色體內是直線排列的。

染色體可以自由組合,而排在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是不能自由組合的。摩爾根把這種特點稱為基因的「連鎖」。摩爾根在長期的試驗中發現,由於同源染色體的斷離與結合,而產生了基因的互相交換。不過交換的情況很少,只佔1%。連鎖和交換定律,是摩爾根發現的遺傳第三定律。

他於20世紀20年代創立了著名的基因學說,揭示了基因是組成染色體的遺傳單位,它能控制遺傳性狀的發育,也是突變、重組、交換的基本單位。1933年,摩爾根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8)摩爾根採用了什麼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摩爾根畢生從事胚胎學和遺傳學研究,在孟德爾定律的基礎上,創立現代遺傳學的「基因理論」。曾對多種生物(包括許多種海洋生物)和生物學問題進行研究;利用果蠅進行遺傳學研究,發現了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確立了伴性遺傳規律。

並發現位於同一染色體上的基因之間的連鎖、交換和不分開等現象,建立了遺傳學的第三定律——連鎖交換定律。把400多種突變基因定位在染色體上,製成染色體圖譜,即基因的連鎖圖。於1926年出版了《基因論》專著,對基因這一遺傳學基本概念進行了具體而明確的描述。

他創立的基因理論實現了遺傳學上的第一次理論綜合。在胚胎學和進化論之間架設了遺傳學橋梁,推動了細胞學的發展,並促使生物學研究從細胞水平向分子水平過渡,以及遺傳學向生物學其它學科的滲透,為生物學實現新的大綜合奠定了基礎。

此外,還榮獲英國皇家學會授予的達爾文獎章(1924年)和科普勒獎章(1939年)。其作品涉及生物學的幾個重要領域,主要有《進化與適應》、《實驗胚胎學》和《胚胎學與遺傳學》、《基因論》等。

9. 摩爾根是怎樣創立出染色體遺傳理論的

摩爾根(1866—1945),美國生物學家,因創立染色體遺傳理論,193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摩爾根出生在美國肯塔基州,父母親都出身於南方名門望族。雖然由於南北戰爭中南方的失敗,家境已經衰落,但父母親仍然非常重視對他的教育。

在青少年時代,摩爾根就表現出鮮明的個性,他喜歡大自然,對動植物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他曾用幾個夏天的時間,到肯塔基州和西馬里蘭州的鄉間、山區觀光游覽,搜集了許多化石。在肯塔基的山區,他還同美國地質勘察隊一起工作了兩個夏天。在他反復要求下,父母同意把家中的兩個房間作為他的專用「博物館」。他自己動手刷油漆,糊牆紙,把兩個房間重新裝飾一番,在裡面擺滿了他製作的鳥、蝴蝶和其他小昆蟲的標本以及化石、礦石等等。正是這種對大自然的興趣和好奇心,驅使他去探索自然界的奧秘,並且在艱苦的科學研究工作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

他在肯塔基大學取得了動物學學士學位。後來,在形態學家布魯克斯教授指導下從事形態學研究。他完成了論海洋蜘蛛的博士論文,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摩爾根逐漸摒棄了當時頗為流行的單純描述性解剖學的研究方法,運用了實驗與分析的方法。摩爾根在20世紀初開始研究遺傳學,他選擇了果蠅做實驗動物。果蠅每個細胞只有4個染色體,並有一些容易觀察的特徵。一晃兩年,他做了許多實驗都失敗了。面對著實驗室中一排排的果蠅實驗瓶,摩爾根略帶傷感地對朋友說道:「過去兩年我一直在喂果蠅,但是一無所獲。」

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天,摩爾根在紅眼的果蠅群中發現了一隻異常的白眼雄性果蠅。這只果蠅是罕見的突變品種。摩爾根激動萬分,將這只寶貝果蠅放在單獨的瓶子中飼養。每天晚上,摩爾根帶著這只果蠅回家,睡覺時將實驗瓶放在身邊,生怕果蠅出現意外。他把它同紅眼睛雌蠅一起飼養。結果,後代中出現了白眼睛,而且全是雄性。摩爾根認為,染色體攜帶一系列遺傳因子,他把這種因子稱作基因。

1928年,摩爾根發表了名著《基因論》,提出了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摩爾根的學說對世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為預防和治療遺傳病開辟了道路,也給分子生物學的產生和發展准備了條件。

10. 摩爾根用什麼方法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

通過果蠅的雜交實驗。

過程及現象:選擇紅眼雌性和白眼雄性交配,後代(F1)無論雌雄都是紅眼,再用F1雜交,後代(F2)中有四分之一為白眼且全部為雄性,其餘四分之三為紅眼,之中三分之一為雄性,三分之二為雌性。

分析:果蠅眼色的性狀遺傳符合分離定律,說明紅眼、白眼受到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紅眼基因為顯性。由於白眼的遺傳和性別有聯系(所有的白眼必為雄性),摩爾根猜想,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不含它的等位基因,則上述現象可以解釋。

(10)摩爾根採用了什麼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染色體就是基因的載體!摩爾根和他的學生還推算出了各種基因的染色體上的位置,並畫出了果蠅的4對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排列的位置圖。

個體上的種種性狀都起源於生殖質內的成對要素(基因),這些基因互相聯合,組成一定數目的連鎖群;生殖細胞成熟時,每一對的兩個基因依孟德爾第一定律彼此分離,於是每個升值細胞只含一組基因;不同連鎖群內的基因依孟德爾第二定律自由組合;兩個相對連鎖群的基因之間有時也發生有序的交換;交換頻率證明了每個連鎖群內諸要素的直線排列,也證明了諸要素的相對位置。

閱讀全文

與摩爾根採用了什麼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墊排球手疼韌帶損傷解決方法 瀏覽:580
功夫茶桌安裝方法 瀏覽:673
嘴干苦有啥好方法治療 瀏覽:116
滴眼液的方法圖片 瀏覽:190
淘寶客用什麼方法推廣 瀏覽:242
百勞穴神經最快速的恢復方法 瀏覽:20
手機可以用什麼方法跳過應用鎖嗎 瀏覽:639
打沙子的方法視頻 瀏覽:665
快手上的瘦腿方法5組是什麼意思 瀏覽:197
東芝tdpt90使用方法 瀏覽:183
小孩體溫39度如何快速退燒的方法 瀏覽:777
汽車加熱坐墊點煙器連接方法 瀏覽:482
用什麼方法加工陶瓷 瀏覽:916
用微波爐如何做蛋糕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293
中醫治肉芽腫性唇炎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916
用手機拍海水海景比較藍的方法 瀏覽:372
女性體育研究方法 瀏覽:615
治療聾兒的最佳方法 瀏覽:524
咸陽電梯費計算方法 瀏覽:650
治療陰囊濕疹方法 瀏覽: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