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維生素分析方法有哪幾種

維生素分析方法有哪幾種

發布時間:2022-04-21 21:11:17

㈠ 食品分析作業測定食品中維生素的方法有哪些

色譜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㈡ 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方法有幾種

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方法有三種,分別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譜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問接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是利用維生素C可以與一些金屬離子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通過測定反應掉的金屬離子的量,進而間接計算出維生素c的含量。

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是基於維生素c在紫外光區有特徵吸收,但是因為維生素C結構中具有不飽和鍵,具有還原性,不易穩定存在,直接測定誤差較大。所以在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時,維生素標准溶液和待測樣的配製條件非常重要。

3、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以液體為流動相,採用高壓輸液系統,將維生素C的溶劑裝有固定相的色譜柱,在柱內各成分被分離後,進入檢測器進行檢測,從而測量出維生素c的含量。


(2)維生素分析方法有哪幾種擴展閱讀

維生素c含量的測定方法對比:

由於維生素C自身的不穩定,導致了很多方法測定結果誤差較大,所以對維生素C穩定存在條件的探索非常重要。高效液相色譜法因為測定較准確、靈敏度高、選擇性好,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是目前發展較快的一種方法。

㈢ 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的方法還有哪些

雨滴計算通過網路搜索的

維生素C不同的測定方法

目前研究維生素C測定方法的報道較多,有關維生素C的測定方法如熒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學發光法、電化學分析法及色譜法等,各種方法對實際樣品的測定均有滿意的效果.

㈣ 維生素C所有實驗方法,國內外人士的研究概況

目前研究Vc測定方法的報道較多,有關Vc的測定方法如熒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碘量法、光度分析法、化學發光法、電化學分析法及色譜法等,各種方法對實際樣品的測定均有滿意的效果。為了解國內Vc含量測定方法及其應用方面的現狀及發展態勢。方法以"Vc或抗壞血酸和測定"為檢索詞對1994~2002年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CNKI)中的理工A、B和醫葯衛生專輯進行篇名檢索,對所得有關Vc含量測定的文獻數據分別以年代、作者區域、載刊等級、樣品類型、測定方法等進行計量分析。結果核心期刊載刊文獻占文獻總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佔65.69%,電化法佔18.63%,色譜法佔12.75%;復雜被測樣品文獻占文獻總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佔60.92%,色譜法佔19.54%,電化法佔10.34%。結論目前國內Vc含量測定仍以光度法為主流,但近年來色譜法,特別是HPLC法上升趨勢尤為明顯。
1.4.1還原型Vc的測定
1.4.1.1 2,6-二氯酚靛酚法(2,6-D法)
其原理是利用2,6-二氯酚靛酚鈉鹽(C12H6O2NCl2Na)在酸性條件下將還原型抗壞血酸氧化成氧化型抗壞血酸,而其本身被還原成無色的衍生物;當還原型抗壞血酸全部被氧化時,過量的2,6-二氯靛酚鈉鹽呈現紅色,指示終點。該方法適於測定無色和淺色樣液或提取液中的AsA,無須特殊儀器,操作簡便、快速、准確[7]。
由於大多數果蔬和其製品有顏色,影響了終點的准確性。使用白陶土脫色[8]和加1,2-二氯乙烷[9]均不能得到理想的結果。作為對該法的改進,向一定量的AsA提取液中加入過量2,6-D與AsA作用後,剩餘的2,6-D被二甲苯萃取、比色。樣液中AsA含量與二甲苯萃取液中淺紅色呈線性負相關。因花青素不溶於二甲苯,故可測定深色樣品[10]。應用流動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簡稱FIA),使該法的分析速度更快(120樣品/h)、靈敏(檢出限0.5 ug/ml)[11]。由於2,6-二氯靛酚和還原型抗壞血酸具有不同的電位(2,6-二氯靛酚的氧化還原電位是150mV,AsA的氧化還原電位是100 mV),利用鉑和氯化銀復合電極測定其電位差的變化,可准確地測定樣液中AsA的含量。該法適宜色澤較深樣品中AsA的測定。溶解氧測定是利用極譜分析法原理進行的,其基本電路與電位滴定相似[12]。但樣品中同時存在的Fe2+、Sn2+、SO2、SO3、S2O32-等還原性雜質對本法則有干擾。扣除樣品中內源還原性物質是對2,6-二氯靛酚法的一個改進[13]。
1.4.1.2 碘量法
其原理是基於AsA還原碘,自身氧化DAsA,而碘可由碘酸鉀還原碘化鉀來得到,當多餘碘存在時,澱粉呈藍色,指示終點。反應式如下:
KI+KIO3+6H→2K++3H2O+I2 (1-1)
還原型抗壞血酸+I2+2H+→氧化型抗壞血酸+2HI
該法簡便,但在測定深色樣品時,准確度欠佳[14]。
1.4.1.3 分光光度法
其原理是三價鐵離子被AsA還原二價鐵離子,後者與4,7-二苯基-1,10-菲咯啉(Bathophenanthroline, BP)生成紅色絡合物,其強度與樣品中AsA含量有化學計量關系。該法具有快速,靈敏的優點;此外,樣品中DAsA還可被Dithiothreitol (DTT)還原為AsA,同時測定DAsA的含量[15]。
採用流動注射分析停留技術還可實現AsA與果蔬常用抗褐變劑L-半胱氨酸的同時測定[16]。
1.4.1.4 間接光度法
測定是在pH=5.0的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中,抗壞血酸與鐵(III)和1,10-二氮雜菲溶液相互作用,形成橘紅色的Fe(II)-二氮雜菲絡合物,在波長510 nm處,吸光度與50mL抗壞血酸含量在10~200ug濃度內呈線性關系。該法的特點是簡便快速,靈敏度高,干擾少[15]。
1.4.1.5 紫外光度法
其原理是還原型Vc(AsA)在紫外區243.8nm處有最大吸收峰,以Cu2+作催化劑,利用溶解氧,將在243.8nm處有最大吸收的AsA選擇性氧化為243.8nm處無最大吸收峰的DAsA,進行本底校正,此法具有簡便、快速、准確的特點[17]。
1.4.1.6 光電比濁法
其原理是在酸性提取液中的AsA,可被亞硒酸氧化成DAsA,後者還原成元素硒,在一定條件下,其溶液中形成穩定的懸濁液。當20~50mL浸出液中AsA含量在0~4mg時,濁度與AsA含量成正比。樣品中含有單寧、山梨酸、還原酮類不幹擾測定。Fe2+、SO2在常溫下干擾不明顯,僅亞錫離子有干擾[18]。
1.4.1.7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此法的優點不僅操作簡便,分離時間短,對結構不穩定的Vc尤為適合;缺點是所用儀器較為昂貴[20]。
1.4.1.8 極譜法
其原理是用溴水將AsA氧化成DAsA,而後者與鄰苯二胺縮合,可用於極譜定量測定Vc含量。脫氫型的還原糖、還原酸等對測定有干擾,可用氯仿萃取分離干擾物質後進行測定[18]。
1.4.2 Vc總量的測定
1.4.2.1 2,4-二硝基苯肼法
此法為測定Vc總量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是用活性炭把AsA氧化成DAsA,在pH5以上時,後者分子重排,其內酯環裂開生成2,3-二酮古樂糖酸(DKG),與硝基苯肼偶聯,生成紅色的脎,其呈色強度與DKG濃度成正比;如果再測定出DKG、DKG + DAsA的含量,則可計算出AsA、DAsA的含量。該法雖然測試過程長、須嚴格掌握測試條件,但其准確度和精密度均較高[20]。
1.4.2.2 熒光分光光度計法
其測定Vc的基本原理是:樣品中的AsA被氧化成DAsA,並與鄰苯二胺反應,生成熒光物質喹喔啉(Quinoxaline)衍生物,熒光強度與DAsA的濃度成正比,用熒光計測定熒光強度。該法具有較強的專一性,樣品中有些成分會造成干擾,可作空白試驗校正干擾物質所產生的熒光。此法的優點是,生成熒光物質所需時間短,操作簡單,能在短時間內測定Vc總量和分開測定AsA、DAsA的含量[19]。
1.4.2.3 過氧化物酶法
果蔬中的Vc在過氧化氫存在下,添加合成底物1,4-二氨基苯,通過過氧化物酶氧化顯色,作為Vc氧化終點,然後比色測定。該法的特點是不需要昂貴的儀器,適應性強,容易掌握,費用低,檢測快速,不需要預先純化所分析的試樣[20]。
這個是我論文的綜述部分,你看看吧!

㈤ 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化學檢驗方法

第一篇高效液相色譜法
2原理
樣品中的維生素A及維生素E經皂化提取處理後,將其從不可皂化部分提取至有機溶劑中。用高效液相色譜法C18反相柱將維生素A和維生素E分離,經紫外檢測器檢測,並用內標法定量測定。最小檢出量分別為VA:0.8ng;α-E:91.8ng;γ-E:36.6ng;δ-E:20.6ng。
3試劑
實驗用水為蒸餾水。試劑不加說明為分析純。
3.1無水乙醚:不含有過氧化物。
3.1.1過氧化物檢查方法:用5mL乙醚加1mL 10%碘化鉀溶液,振搖1min,如有過氧化物則放出遊離碘,水層呈黃色或加4滴0.5%澱粉液,水層呈藍色。該乙醚需處理後使用。
3.1.2去除過氧化物的方法:重蒸乙醚時,瓶中放入純鐵絲或鐵末少許。棄去10%初餾液和10%殘餾液。
3.2無水乙醇:不得含有醛類物質。
3.2.1檢查方法:取2mL銀氨溶液於試管中,加入少量乙醇,搖勻,再加入10%氫氧化鈉溶液,加熱,放置冷卻後,若有銀鏡反應則表示乙醇中有醛。
3.2.2脫醛方法:取2g硝酸銀溶於少量水中。取4g氫氧化鈉溶於溫乙醇中。將兩者傾入1L乙醇中,振搖後,放置暗處兩天(不時搖動,促進反應),經過濾,置蒸餾瓶中蒸餾,棄去初蒸出的50mL。當乙醇中含醛較多時,硝酸銀用量適當增加。
3.3無水硫酸鈉。
3.4甲醇:重蒸後使用。
3.5重蒸水:水中加少量高錳酸鉀,臨用前蒸餾。
3.610%抗壞血酸溶液(m/V):臨用前配製。
3.71∶1氫氧化鉀溶液。
3.810%氫氧化鈉溶液(m/V)。
3.95%硝酸銀溶液(m/V)。
3.10銀氨溶液:加氨水至5%硝酸銀溶液中,直至生成的沉澱重新溶解為止,再加10%氫氧化鈉溶液數滴,如發生沉澱,再加氨水直至溶解。
3.11維生素A標准液:視黃醇(純度85%)或視黃醇乙酸酯(純度90%)經皂化處理後使用。用脫醛乙醇溶解維生素A標准品,使其濃度大約為1mL相當於1mg視黃醇。臨用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標定其准確濃度。
3.12維生素E標准液:α-生育酚(純度95%),γ-生育酚(純度95%),δ-生育酚(純度95%)。用脫醛乙醇分別溶解以上三種維生素E標准品,使其濃度大約為1mL相當於1mg。臨用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別標定此三種維生素E的准確濃度。
3.13內標溶液:稱取苯並〔e〕芘(純度98%),用脫醛乙醇配製成每1mL相當於10μg苯並〔e〕芘的內標溶液。
3.14pH1~14試紙。
4儀器和設備
4.1實驗室常用設備。
4.2高壓液相色譜儀帶紫外分光檢測器。
4.3旋轉蒸發器。
4.4高速離心機
4.4.1小離心管:具塑料蓋1.5~3.0mL塑料離心管(與高速離心機配套)。
4.5高純氮氣。
4.6恆溫水浴鍋。
4.7紫外分光光度計。
5操作步驟
5.1樣品處理
5.1.1皂化
稱取1~10g樣品(含維生素A約3μg,維生素E各異構體約為40μg)於皂化瓶中,加30mL無水乙醇,進行攪拌,直到顆粒物分散均勻為止。加5mL 10%抗壞血酸,苯並〔e〕芘標准液2.00mL,混勻。加10mL1:1氫氧化鉀,混勻。於沸水浴上迴流30min使皂化完全。皂化後立即放入冰水中冷卻。
5.1.2提取
5.1.2.1將皂化後的樣品移入分液漏斗中,用50mL水分2~3次洗皂化瓶,洗液並入分液漏斗中。用約100mL乙醚分兩次洗皂化瓶及其殘渣,乙醚液並入分液漏斗中。如有殘渣,可將此液通過有少許脫脂棉的漏斗濾入分液漏斗。輕輕振搖分液漏斗2min,靜置分層,棄去水層。
5.1.3洗滌
5.1.3.1用約50mL水洗分液漏斗中的乙醚層,用pH試紙檢驗直至水層不顯鹼性(最初水洗輕搖,逐次振搖強度可增加)。
5.1.4濃縮
5.1.4.1將乙醚提取液經過無水硫酸鈉(約5g)濾入與旋轉蒸發器配套的250~300mL球形蒸發瓶內,用約10mL乙醚沖洗分液漏斗及無水硫酸鈉3次,並入蒸發瓶內,並將其接至旋轉蒸發器上,於55℃水浴中減壓蒸餾並回收乙醚,待瓶中剩下約2mL乙醚時,取下蒸發瓶,立即用氮氣吹掉乙醚。立即加入2.00mL乙醇,充分混合,溶解提取物。
5.1.5將乙醇液移入一小塑料離心管中(4.4.1),離心5min(5000rpm)。上清液供色譜分析。如果樣品中維生素含量過少,可用氮氣將乙醇液吹乾後,再用乙醇重新定容。並記下體積比。
5.2標准曲線的制備
5.2.1維生素A和維生素E標准濃度的標定方法
取維生素A和各維生素E標准液若干微升,分別稀釋至3.00mL乙醇中,並分別按給定波長測定各維生素的吸光值。用比吸光系數計算出該維生素的濃度。測定條件如下表所示。
表1
標 准 加入標準的量
s,μl 比吸光系數
波 長
λ,nm
視 黃 醇
γ-生育酚
δ-生育酚
α-生育酚 10.00
100.0
100.0
100.0 1835
71
92.8
91.2 325
294
298
298

濃度計算:


5.2.2標准曲線的制備
本方法採用內標法定量。把一定量的維生素A、γ-生育酚、α-生育酚、δ-生育酚及內標苯並〔e〕芘液混合均勻。選擇合適靈敏度,使上述物質的各峰高約為滿量程70%,為高濃度點。高濃度的1/2為低濃度點(其內標苯並〔e〕芘的濃度值不變),用此二種濃度的混合標准進行色譜分析,結果見色譜圖。維生素標准曲線繪制是以維生素峰面積與內標物峰面積之比為縱坐標,維生素濃度為橫坐標繪制,或計算直線回歸方程。如有微處理機裝置,則按儀器說明用二點內標法進行定量。
本方法不能將β-E和γ-E分開,故γ-E峰中包含有β-E峰。
5.3高效液相色譜分析
5.3.1色譜條件(推薦條件)
5.3.1.1預柱:ultrasphere ODS 10μm,4mm×4.5cm。
5.3.1.2分析柱:ultrasphere ODS 5μm,4.6mm×25cm。
5.3.1.3流動相:甲醇∶水=98∶2。混勻。於臨用前脫氣。
5.3.1.4紫外檢測器波長:300nm。量程0.02。
5.3.1.5進樣量:20μL。
5.3.1.6流速:1.7mL/min。
5.4樣品分析
取樣品濃縮液20μL,待繪制出色譜圖及色譜參數後,再進行定性和定量。
5.4.1定性:用標准物色譜峰的保留時間定性。
5.4.2定量:根據色譜圖求出某種維生素峰面積與內標物峰面積的比值,以此值在標准曲線上查到其含量。或用回歸方程求出其含量。
6計算


式中:X2——某種維生素的含量,mg/100g;
C——由標准曲線上查到某種維生素含量,μg/mL;
V——樣品濃縮定容體積,mL;
m——樣品質量, g。
用微處理機二點內標法進行計算時,按其計算公式計算或由微機直接給出結果。
7結果的允許差
同一實驗室,同時測定或重復測定結果相對偏差絕對值≤10%。
第二篇比色法
8原理
維生素A在三氯甲烷中與三氯化銻相互作用,產生藍色物質,其深淺與溶液中所含維生素A的含量成正比。該藍色物質雖不穩定,但在一定時間內可用分光光度計於620nm波長處測定其吸光度。
9試劑
本實驗用水均為蒸餾水。
9.1無水硫酸鈉:同3.3。
9.2乙酸酐。
9.3乙醚:同3.1。
9.4無水乙醇:同3.2。
9.5三氯甲烷:應不含分解物,否則會破壞維生素A。
9.5.1檢查方法
三氯甲烷不穩定,放置後易受空氣中氧的作用生成氯化氫和光氣。檢查時可取少量三氯甲烷置試管中加水少許搖振,使氯化氫溶到水層。加入幾滴硝酸銀液,如有白色沉澱即說明三氯甲烷中有分解產物。
9.5.2處理方法
試劑應先測驗是否含有分解產物,如有,則應於分液漏斗中加水洗數次,加無水硫酸鈉或氯化鈣使之脫水,然後蒸餾。
9.625%三氯化銻-三氯甲烷溶液:用三氯甲烷配製25%三氯化銻溶液,儲於棕色瓶中(注意勿使吸收水分)。
9.71∶1氫氧化鉀溶液。
9.8維生素A或視黃醇乙酸酯標准液:同3.11。其標定方法同5.2.1。
9.9酚酞指示劑:用95%乙醇配製1%溶液。
10儀器和設備
10.1實驗室常用設備。
10.2分光光度計。
10.3迴流冷凝裝置。
11操作步驟
維生素A極易被光破壞,實驗操作應在微弱光線下進行,或用棕色玻璃儀器。
11.1樣品處理:根據樣品性質,可採用皂化法或研磨法。
11.1.1皂化法:適用於維生素A含量不高的樣品,可減少脂溶性物質的干擾,但全部試驗過程費時,且易導致維生素A損失。
11.1.1.1皂化:根據樣品中維生素A含量的不同,稱取0.5~5g樣品於三角瓶中,加入10mL 1∶1氫氧化鉀及20~40mL乙醇,於電熱板上迴流30min至皂化完全為止。
11.1.1.2提取:將皂化瓶內混合物移至分液漏斗中,以30mL水洗皂化瓶,洗液並入分液漏斗。如有渣子,可用脫脂棉漏斗濾入分液漏斗內。用50mL乙醚分二次洗皂化瓶,洗液並入分液漏斗中。振搖並注意放氣,靜置分層後,水層放入第二個分液漏斗內。皂化瓶再用約30mL乙醚分二次沖洗,洗液傾入第二個分液漏斗中。振搖後,靜置分層,水層放入三角瓶中,醚層與第一個分液漏鬥合並。重復至水液中無維生素A為止。
11.1.1.3洗滌:用約30mL水加入第一個分液漏斗中,輕輕振搖,靜置片刻後,放去水層。加15~20mL 0.5mol/L氫氧化鉀液於分液漏斗中,輕輕振搖後,棄去下層鹼液,除去醚溶性酸皂。繼續用水洗滌,每次用水約30mL,直至洗滌液與酚酞指示劑呈無色為止(大約3次)。醚層液靜置10~20min,小心放出析出的水。
11.1.1.4濃縮:將醚層液經過無水硫酸鈉濾入三角瓶中,再用約25mL乙醚沖洗分液漏斗和硫酸鈉兩次,洗液並入三角瓶內。置水浴上蒸餾,收回乙醚。待瓶中剩約5mL乙醚時取下,用減壓抽氣法至於,立即加入一定量的三氯甲烷使溶液中維生素A含量在適宜濃度范圍內。
11.1.2研磨法:適用於每克樣品維生素A含量大於5~10μg樣品的測定,如肝的分析。步驟簡單,省時,結果准確。
11.1.2.1研磨:精確稱2~5g樣品,放入盛有3~5倍樣品重量的無水硫酸鈉研缽中,研磨至樣品中水分完全被吸收,並均質化。
11.1.2.2提取:小心她將全部均質化樣品移入帶蓋的三角瓶內,准確加入50~100mL乙醚。緊壓蓋子,用力振搖2min,使樣品中維生素A溶於乙醚中。使其自行澄清(大約需1~2h),或離心澄清(因乙醚易揮發,氣溫高時應在冷水浴中操作。裝乙醚的試劑瓶也應事先放入冷水浴中)。
11.1.2.3濃縮:取澄清提取乙醚液2~5mL,放入比色管中,在70~80℃水浴上抽氣蒸干。立即加入1mL三氯甲烷溶解殘渣。
12測定步驟
12.1標准曲線的制備
准確取一定量的維生素A標准液於4~5個容量瓶中,以三氯甲烷配製標准系列。再取相同數量比色管順次取1mL三氯甲烷和標准系列使用液1mL,各管加入乙酸酐1滴,製成標准比色列。於620nm波長處,以三氯甲烷調節吸光度至零點,將其標准比色列按順序移入光路前,迅速加入9mL三氯化銻-三氯甲烷溶液。於6s內測定吸光度,將吸光度為縱坐標,以維生素A含量為橫坐標繪制標准曲線圖。
12.2樣品測定
於一比色管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加入1滴乙酸酐為空白液。另一比色管中加入1mL三氯甲烷,其餘比色管中分別加入1mL樣品溶液及1滴乙酸酐。其餘步驟同標准曲線的制備。
13計算


式中:X——樣品中含維生素A的量,mg/100g(如按國際單位,每1國際單位=0.3μg維生素A);
c——由標准曲線上查得樣品中含維生素A的含量,μg/mL;
m——樣品質量,g;
V——提取後加三氯甲烷定量之體積,mL;
100——以每百克樣品計。

㈥ 維生素C的測量方法(滴定)有哪幾種

測定維生素C有多種方法傳統的滴定法是手工滴定,根據指示劑顏色的變化確定
終點,通過測量滴定劑的消耗量,計算被測物質的含量。手
工滴定有很多不足:手工控制誤差較大,計算復雜,針對不
同的反應需要特殊指示劑。梅特勒-托利多的自動電位滴定儀
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測量滴定反應中電位的變化確定終
點,全自動操作、計算,測量快速,結果准確。梅特勒-托利
多的滴定儀配有記憶卡軟體包,存儲有成熟滴定方法,可方
便快速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並且稍作改動就能作為新的測定
的實驗方法

㈦ 維生素C的測定方法有哪些,各有何優缺點,請加以對比,最好能列表

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測定還原型抗壞血酸是多年採用的經典方法。該法簡便易行、快速,目前仍被廣泛運用。但此方法尚存著一定均缺點,突出的一點是滴定終點難以確定。利用2.6一二氯酚靛酚滴定含有抗壞血酸的酸性物質溶液而當抗壞血酸尚未被全部被氧化時,滴下的2.6一二氮酚靛酚立即被還原成無色。而溶液中的坑壞血酸一旦被氧化,則滴入的2.6一二氮酚靛酚則立即使溶液呈現紅色。所以,當溶液從無色轉變成微紅色時,即表示溶液中的抗壞血酸剛剛
被全部氧化,此時為滴定終點。此種方法對於無色或淡黃色、綠色樣品液的滴定終點易確定,而對於山植、大棗、草葺、酸棗等紫色、粉紅或褐色等色澤的朵蔬樣品液的滴定終點就難以觀察確定。為此,往往經稀釋,添加活性炭、白陶土來進行脫色處理,添加維生素C的方法來解決。既使如此,仍難得到滿意的結果,測定數據也很難准確。為克服以上缺點,近年來經反復多次的實驗研究,採用2.6一二氯酚靛酚反滴定法測果蔬中還原抗壞血酸,終於摸索出比較合理的實
驗條件,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㈧ 怎樣測定蔬菜中的維生素C

1.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
1.1測定原理
2,6一二氯靛酚法和碘量法是較常見的滴定測定維生素C的方法。還原型抗壞血酸還原染料2,6一二氯靛酚,該染料在酸性中呈紅色,被還原後紅色消失。還原型抗壞血酸還原2,6一二氯靛酚後,本身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在沒有雜質干擾時,一定量的樣品提取液還原標准2, 6-二氯靛酚的量與樣品中所含維生素C的量成正比。
碘量法的原理:維生素C包括氧化型、還原型和二酮古樂糖酸三種,當用碘滴定維生素C時,所滴定的碘被維生素C還原為碘離子,隨著滴定過程中維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將以碘分子形式出現。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劑(澱粉)的溶液產生藍色,即為滴定終點。
1.2測定操作
2,6一二氯靛酚法:取適量的樣品可食部,加入100 mL 2%草酸溶液,製成勻漿。取同一樣品勻漿10g,加入1%草酸溶液20 mL,搖勻,用濾紙過濾,取5mL過濾液於錐形瓶中,用2,6一二氯靛酚鈉鹽溶液滴定(1 mL≈0.02 mgVitC),以淡紅色存在30 s內不褪色為滴定終點。記錄2,6-二氯酚靛酚鈉鹽溶液的消耗量,根據結果計算出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mg/100 g)。
碘量法:將果蔬洗凈,用紗布拭乾其外部所附著的水分,若樣品清潔可以不必洗。樣品可以先縱切為4~8等份,分別稱取20g可是用食部分,置於研缽中加入2% Hcl 15~10ml,研磨至漿狀,移於 100ml 容量瓶中,用2% HCl 加至刻度線處,混勻,過濾,記錄濾液總體積。樣品液的測定: 在50ml 燒杯中,用移液管注入10% KI 溶液0.5ml,0.5% 的澱粉溶液 2ml,樣品液 5ml,蒸餾水 2.5ml,用0.001N KIO3 液滴定,要一滴滴加入,並時時搖動燒杯,至微藍色不褪色為終點( 一分鍾不褪為止) 。記錄所用 KIO3 液毫升數,計算維生素C含量。
1.3測定方法評價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具有簡便、快速、比較准確等優點,適用於許多不同類型樣品的分析。缺點是不能直接測定樣品中的脫氫抗壞血酸及結合抗壞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還原物質的干擾,如果樣品中含有色素類物質,將給滴定終點的觀察造成困難。碘酸鉀滴定法較便宜,使用碘酸鉀滴定法測定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較為簡便易行,而2,6一二氯靛酚法相對復雜。總的來說,滴定法操作簡便、快速,無須特殊儀器,但在測定深色樣品時,准確度和精確度欠佳。
2.熒光法測定維生素C
2.1測定原理
Deutsch和Weeks曾經報道過一種檢測維生素C的熒光分析法(OPDA),並被指定為維生素C的經典熒光分析法。在該方法中,維生素C先被活性炭(Norit)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DHAA),DHAA再與熒光底物鄰苯二胺(OPDA)結合生成熒光產物,通過對該熒光產物的檢測實現對維生素C的定量分析。孫振艷等[1]提出了一種新的測定維生素C的熒光分析方法。基於維生素C被Cu2+氧化為DHAA,DHAA進一步與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產生熒光協同增敏作用,通過對體系熒光強度的測定進行維生素C的定量分析。
2.2測定操作
熒光分析法(OPDA)的測定方法:稱取一定量樣品,研磨後用水浸泡,取清液加入適量1%草酸溶液,振搖約3min,加入0.2g已處理好的活性炭再充分振搖約3min後過濾,濾液加於兩個25mL比色管再加入5.0mL緩沖溶液,,其中一管加入2.0mL硼酸溶液(即空白)搖勻,放置15min後,兩管均加入鄰苯二胺溶液10mL,避光放置30min待測。樣品熒光強度減去空白熒光強度值即為樣品相對熒光強度值。
孫振艷等的熒光分析法:在25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 6 mL CuSO4溶液,2. 0 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溶液,2. 0 mL苯甲酸溶液,一定體積的維生素C標准溶液,,5. 0 mLNaOH-鄰苯二甲酸氫鉀緩沖溶液,用蒸餾水定容,搖勻。在35℃恆溫水浴中加熱30 min,將溶液流水冷卻至室溫,激發波長為308 nm,在發射波長408nm處,測量熒光強度F,以不含維生素C的試劑空白為F0,計算ΔF=F-F。
2.3測定方法評價
熒光分析法測定維生素C具有操作簡單,精密度高,檢出限低等優點,該法可以應用於水果、蔬菜和葯物中維生素C的檢測,適於推廣。
3.光度分析法測定維生素C
3. 1測定原理
2,4-二硝基苯肼法和鉬藍比色法是常見測定維生素C的一種光度分析法。2,4-二硝基苯肼法的原理是總維生素C包括還原型、脫氫型和二酮古樂糖酸,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經活性炭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再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紅色脎,脎的含量與總抗壞血酸含量成正比,進行比色測定。鉬藍比色法是測定果蔬中還原型維生素C含量的一種常用方法,因偏磷酸和鉬酸銨反應生成的磷鉬酸銨經還原型的維生素C還原後生成亮藍色的絡合物,通過分光比色可以測定樣品中還原型維生素C的含量。
3.2測定操作
2,4-二硝基苯肼法:取適量的樣品可食部,加入100 mL 2%草酸溶液,製成勻漿。取勻漿20 g (含1~2 mg抗壞血酸)置入100 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定容,混勻後過濾。取25 mL過濾液放入有2 g活性炭的25 mL比色管中,振搖1 min,過濾。然後取10 mL此氧化提取液,加入10 mL 2%硫脲溶液,混勻。按照GB12392-90中呈色反應方法,用分光光度計進行比色,根據結果計算出樣品中抗壞血酸含量。按下式計算樣品中Vc的含量:X=c·Vm×F×1001000。
X—樣品中總抗壞血酸含量,mg/100g;
c—由標准曲線查得或回歸方程算得「樣品氧化液」總抗壞血酸的濃度,μg/mL; V—試樣用1%草酸溶液定容的體積,mL; F—樣品氧化處理過程中稀釋倍數; m—試樣質量,g。
鉬藍比色法:准確稱取 100 g 樣品, 加入草酸-EDTA 溶液, 經搗碎後移入 100 mL 容量瓶,定容,過濾,吸取 2 mL 上清液於 50 mL 容量瓶中,加入 1 mL 的偏磷酸-醋酸溶液,5%的硫酸 2.0 mL,搖勻,加入 4 mL 鉬酸銨,以去離子水定容至 50 mL,20 min 後測定吸光度。
3.3測定方法評價
鉬藍比色法測定果蔬中還原型維生素C含量數據穩定性、准確性較好,是一種快速、准確、靈敏度高的測定方法,而且不受樣液顏色的影響。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測定總VitC (還原型和氧化型),特異性較好,但操作復雜,是我國食品中VitC測定的標准方法,此方法適用於蔬菜、水果及其製品中總抗壞血酸的測定。
4.高效液相色譜法
4.1測定原理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測定維生素 C 含量的方法,測定維生素 C 含量通常採用 C18柱或 C8柱,由於維生素 C 對紫外光有吸收,故檢測器常用紫外檢測器。
4.2測定操作
稱取維生素C標准樣品0.1000 g.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雙蒸水定容,得到1.0mg·ml-1的維生素C標准溶液。參考Nisperos-Carriedo等的方法。准確稱取果肉1.00 g,用5 ml 0.2%偏磷酸冰浴研磨, 10000 g離心15 min,殘渣加入4 ml 0.2%偏磷酸再提取,合並上清液,定容至10 ml,經0.45μm濾膜過濾後待測。每個樣品重復5次。維生素C在240 nm波長時有最大吸收峰,故以240 nm作為檢測波長。以0.2%偏磷酸為流動相。分別吸取標准溶液1 ml、2 ml、4 ml、6 ml、8m,l各自定容至10 m,l從中分別吸取10.0μl進樣分析,以峰面積(mv)為縱坐標,標樣濃度(mg·ml-1)為橫坐標,繪制標准溶液曲線,計算線性回歸方程的回歸系數和截距。將樣品溶液分別進樣10.0μl進行液相色譜分析,測定維生素C的色譜峰面積,代入標准曲線計算出維生素C含量。
4.3測定方法評價
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高效、快速、穩定、結構准確、操作簡便等特點。該法分離時間短,對結構不穩定的維生素C尤為適合,還特別適用於顏色較深的提取液樣品的測定,成為近年來較受歡迎的維生素C測定方法。缺點是所用儀器較為昂貴。

㈨ 測定食品中維生素C含量時往往會受哪些因素影響有什麼解決措施

幾種常見的檢測方法進行簡要的敘述。 
維生素C的測定方法 1. 滴定分析法 
採用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維生素C的氧化還原性質,通過化學反應,選擇合適的指示劑,根據樣品溶液顏色的變化判定終點。常見的方法有 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又稱染料法)和碘量法等。其中 2,6-二氯吲哚酚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酸性環境中,紅色的2,6-二氯吲哚酚與維生素C反應被還原為無色的酚亞胺,以2,6-二氯吲哚酚染料為滴定劑,用滴定劑自身的顏色變化指示終點,當溶液中的維生素 C剛好被全部氧化時,溶液呈淺紅色, 30s內不褪色,即為滴定終點,其反應式如圖2所示。滴定分析法快速、准確、方便,可用於測定水果中少
量的維生素C。但當樣品中含有 Fe(II)、Sn(II)、Cu(I)、SO2、S2O32−
等離子和富含丹寧酸、甜菜苷時,由於這些物質本身也有還原性,也會與氧化劑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使測定結果不準確。因此滴定分析法往往只適用於測定不含 L-脫氫抗壞血酸( DHA)、花青素含量較低及不含還原性離子的樣品。 
2. 光度計法 
光度法測定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的原理大多利用顯色劑與維生素C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通過測定溶液的吸光度建立標准曲線來測定樣品維生素C的含量。然而,由於總抗壞血酸的局限性,例如GB/T12392-1990隻能測定脫氫抗壞血酸。而對於還原型抗壞血酸測定,GB5009.159-2003則採用抗壞血酸與固藍鹽B( Fast blue salt  B)反應生成黃色的草醯肼-2-羥基丁醯內酯衍生物,在最大吸收波長420nm測定吸光度來檢測。採用亞甲藍褪色光度法也能夠方便的測定維生素C,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利用抗壞血酸對於Cu(II)具有專一的還原作用,在Cu(II)的存在下,抗壞血酸將 Cu(II)迅速還原成 Cu(I),Cu(I)與新亞銅靈(2,9-二甲苯-1,10菲繞啉)絡合生成黃色水溶性物質,並在分光光度計下測定。此類方法結果可靠,重現性好,能准確測定維生素 C的含量,但如果待測液本身有顏色時,吸光度會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測定結果的准確性,且耗時較長。 
3. 電化學法 
電化學分析法是利用維生素C在電極上發生氧化反應而進行測定的。維生素 C在電極上失去  2個電子和 2個氫離子被氧化形成脫氫抗壞血酸,經過不可逆的水合作用形成脫氫古落糖酸。常用的工作電極有金屬電極、石墨電極等,但維生素 C在此類電極氧化需要較高的氧化電位,在檢測過程中易受到其它物質的干擾。近年來,採用修飾電極來降低氧化電位受到研究者的廣泛重視,如納米粒子金修飾的氧化鈦膜電極(Au/Ti O2/Ti),聚吡咯修飾的分子印跡(MIP)石墨電極等,大大提高了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和選擇性。電化學分析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簡便、成本低、試劑用量少等優點,還可以與液相色譜、毛細管電泳生物感測器等聯用來提高測定方法的靈敏度。其缺點是對樣品前處理要求較高,操作較為繁瑣。4. 化學發光法(CL) 化學發光法(CL)是利用維生素C與高錳酸鉀、K2Cr2O7、Fe或鐵氰化合物等發生氧化反應,並與魯原子吸收光譜法(AAS)間接測定維生素 C的含量米諾(Luminol)或光澤精(Lucigenin)化學發光體系進行反應偶合來測定體系的發光強度進行維生素C的測定。Kato等利用在維生素  C中加入  Fe-葉綠酸發光體系發生淬滅來測定微量的維生素C, 化學發光法具有易操作、線性范圍寬和靈敏度高的優點,是一種有效的痕量分析方法。5.流動注射分析法(FIA) 流動注射分析法(FIA)是將有色(或無色但有紫外吸收)溶液作為載流,當被測樣品注入載流時,發生化學反應,使載流溶液顏色變淡(或紫外吸收降低)。若載流吸光度的變化與被測物質量具有一定的函數關系,即可以此對被測樣品進行定量。流動注射法具有試劑用量少,重現性好,樣品自動注射,佔用空間少等優點, 特別適用於在大量樣品中測定某一種目標分析物。近年來,FIA技術用於維生素  C測定受到很多研究者的關注,實現了快速、自動分析測定維生素C。流動注射系統可以與光譜法、電化學分析、色譜法、熒光法結合,與傳統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靈敏度和准確度。6. 液相色譜法(HPLC) 液相色譜法(HPLC)由於其具有靈敏度高、重現性好、操作簡便和能實現多種維生素的同時測定等優點已成為近年來應用最廣的分離和測定維生素C的方法。基於樣品前處理方法、測定色譜條件和檢測器的不同採用HPLC測定維生素C含量的方法也不盡相同。常用於測定維生素 C的色譜柱以反相柱為主,檢測器包括的紫外(UV)或二極體陣列(PDA)檢測器和電化學(EC)檢測器等。例如:Maia等採用0.2%的偏磷酸–甲醇–乙腈  (90:8:2)為流動相,C18柱為色譜柱,在254nm波長下對葯品中的維生素C含量進行測定。Quiros等,以0.1%(V/V) 的甲酸溶液為流動相,Mediterranea sea 18為色譜柱,在254 nm波長下測定果汁和飲料中維生素 C含量。由於流動相常常要使用含有一定的離子強度的緩沖溶液,故基本無法使用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來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7. 原子吸收光譜法(AAS) 已有一些報道大致分為兩類:沉澱法和陽離子樹脂交換法。沉澱法的原理是:在酸性介質中維生素C與  Cu及    SCN反應生成一價銅鹽  CuCNS (沉澱),分離後用原子吸收法測銅含量而間接測定維生素C含量]。陽離子樹脂交換法是通過維生素C換柱表面將高氧化態金屬離子或氧化物 (Fe3+,  MnO2)還原為低氧化金屬離子(Fe2+, Mn  ),通過流動注射在陽離子交

閱讀全文

與維生素分析方法有哪幾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寫景寫事寫人的方法 瀏覽:725
兒科常用的診斷方法有 瀏覽:30
檸檬盆景製作方法和圖片 瀏覽:685
物理點撥課訓練方法 瀏覽:965
賠償損失最佳計算方法 瀏覽:11
磯桿線組連接方法視頻 瀏覽:426
竿稍怎麼安裝打結方法 瀏覽:634
怎麼去除膠痕最有效方法家常 瀏覽:822
451除以21豎式計算方法 瀏覽:67
用最簡單的方法抓小龍蝦的視頻 瀏覽:789
喝完酒頭痛怎麼辦什麼方法 瀏覽:448
清查實物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451
白醋美白快速方法是真的嗎 瀏覽:232
花椰菜的種植方法 瀏覽:207
艾艾灸使用方法圖 瀏覽:563
事業單位中人退休金過渡計算方法 瀏覽:240
自我增值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144
最佳避孕方法和姿勢 瀏覽:544
水果給手機充電方法 瀏覽:463
中葯用什麼方法能治療銀屑病 瀏覽: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