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應用分析教學方法

應用分析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1 13:52:27

『壹』 對提高學生解決數學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哪些

小學數學中,應用題教學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長期以來,應用題用的教學時間不少,教師學生費力很大,但是成績總不夠理想。怎樣改變這個現狀呢?重要的問題在於改進應用題的教學方法。
一、 從概念入手,抓好簡單應用題的教學
研究應用題的教學方法,首先碰到的問題是簡單應用題(即一步運算的應用題)的教學。以前,把簡單應用題分成十一種基本類型,一個類型一個類型地講,並且要求學生記住每個類型的特徵和計算方法。如「兩個數合並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還剩多少,用減法」;「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用減法」;「把幾個相同的數合並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乘法算比較簡便」;「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求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用除法」;等等。當時認為這樣做是「抓規律」,是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的有效手段。實踐的結果是,不僅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由於這些結語不容易記全,有的學生就「找竅門」,錯誤地認為,「一共」就是「加」,「還剩」就是「減」,「多」就是「加」,「少」就是「減」……解題時只抓關鍵詞不作認真分析。把解答應用題公式化,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套用公式,容易造成學生死記硬背,解題時生搬硬套現成的公式,而不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不僅不利於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而且也不利於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
其實,對於簡單應用題,關鍵問題不在於分成什麼類型,而在於能夠判斷用什麼方法計算。所以,同簡單應用題關系最為緊密的數學基礎知識,是加、減、乘、除的概念。因為不管是什麼樣的簡單應用題,都要用加、減、乘、除四種演算法中的一種演算法來算。為此,要使學生能夠很好地解答簡單應用題,就必須使學生能夠清楚的理解,什麼樣的問題用加法算,什麼樣的問題用減法算,什麼樣的問題用乘法、除法算。贊成分類型教的同志們,可能會認為,分類型教,也正是要解決「能夠用什麼方法計算」的問題。實際上,不盡如此,拿加法應用題說吧,過去我們把加法應用題分成兩種,一是求總數的應用題,二是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求總數的應用題同加法概念比較接近,因而比較好懂,學生也容易掌握。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先要說明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是什麼意思,再說明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學生最終獲得的結論是「求總數,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用加法」。以後遇到應用題,先要看看是什麼類型,再去判斷用什麼法計算。如果不照這樣分類型教,在教學時就要把重點放在講清數量關繫上。所謂講清數量關系,就是要使學生理解,已知兩個數,要把兩個數合並在一起,就把兩個數相加。這就要在講解加法概念時,要使學生清楚地理解,「把兩個數(或幾個數)合並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以後,就用這個概念來解答加法應用題。求總數是把兩個數(或幾個數)合並成一個數;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也是把兩個數合並成一個數。這樣,就用不著再分類型了。即使應用題的內容千變萬化,只要加法概念清楚,能夠看出是把兩個數(或幾個數)合並成一個數,必然就能夠正確判斷該用加法計算。同樣,對於減法、乘法、除法的簡單應用題,也是要用減法、乘法、除法的概念去解答。這在課本中都有所體現,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所以,解答簡單應用題,重要的是要把加、減、乘、除的概念學好。
二、從問題出發,弄清應用題的事理
至於兩步以上計算的應用題,首先,最關緊要的,是要讓學生弄清楚應用題的事理;其次,才是確定演算法的問題。拿兩步計算的應用題說吧,既然是兩步計算,就一定有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的問題,這必須根據應用題的事理來確定。譬如有這樣一道應用題:二年級一班有男學生18人,女學生比男學生多6人。全班有學生多少人?如果不注意弄清楚應用題的事理,看到有男學生18人,女學生比男學生多6人。就很容易把18同6相加,錯誤地認為全班有學生24人。出現這樣的錯誤並不奇怪。第一,在這以前,學生解答的應用題多數是一步計算的應用題;第二,在這道題目里只有兩個已知數,同一步計算的應用題很相似。教學時,如果教師不先講例題,又不事先提醒。學生就很有可能出現上面的錯誤。那麼,怎樣才能把這樣的問題解答的正確呢?關鍵就在於把應用題的事理弄明白,即要讓學生理解,這道題是要求全班有學生多少人,那麼先得求出女學生有多少人。這就對應用題的事理弄明白了,自然也就不會發生上述的錯誤。對於兩步以上的應用題,情況更為復雜,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先弄明白題里所講的事,再將題里的數量關系分析清楚,然後才能確定先算什麼,後算什麼,以及用什麼方法算」。所以,在應用題教學中,從問題出發引導學生弄清楚應用題的事理,是解答應用題的一個不能缺少的步驟,是學生解答應用題時必須養成的一個良好習慣。
三、分析數量關系,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
要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解答應用題,特別是解答兩三步以上計算的應用題,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很重要。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即:(1)弄清題意,並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2)分析題里數量間的關系,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3)確定每一步該怎樣算,列出式子,並且算出得數;(4)進行檢查或驗算,寫出答案。這里講的解答應用題的一般步驟,並不是從這里才要求學生這樣做,而是從一開始講應用題時,就要注意引導學生這樣做。
這里講的一般步驟中的(1)(3)(4)條,用不著再說什麼了,以下想著重談談其中的第(2)條,即如何分析題里數量間的關系。為了說起來方便,先用課本上的例題作為例子來說明。課本上的例題是:公社服裝廠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分析這道題里數量間的關系,可以有兩個不同的過程。
1、一個過程是從應用題的問題開始,逐步分析到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即:要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必須知道剩下多少套和要做的天數;剩下的要3天做完,要做的天數是已知的,剩下的套數不知道,要求剩下的套數,必須知道計劃做多少套和已經做了多少套;計劃做多少套是已知的,已經做了多少套不知道,要求已經做了多少套,必須知道做了多少天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這兩個數量都是已知的,因而可以求出來。
2、另一個過程是從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出發,逐步找出新的已知數和最後要解答的問題,即:計劃做660套衣服;已經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可以求出已經做了多少套;計劃做的套數是已知的,又可以求出已經做了多少套,就可以求出剩下多少套;剩下多少套求出了,又知道剩下的要3天做完,就可以求出最後的解答——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以上兩個分析過程,在順序上顯然是不同的。通常把前者叫做分析法,把後者叫做綜合法。實際解題時,對於比較簡單的應用題,可以用分析法,也可以用綜合法;但是對於比較復雜的應用題,往往是先用分析法來分析清楚題里的數量關系,再用綜合法來幫助列式計算。所以,在解題過程中,通常是既用到分析法,又用到綜合法,兩者是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的。
這個分析綜合過程,不一定對小學生講,更不要要求所有學生都會畫出分析綜合的思路圖,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按照這樣的過程,講清楚題里的數量關系;也可以啟發學生這樣來分析,並要求學生逐步學會這樣做。這就可以從根本上幫助學生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是一個很艱巨的過程,需要教師們在從教之路上嚴謹教學,不斷地總結探討,切實讓學生明事理,掌握一定的解題方法。

『貳』 如何運用學情分析,提高教學有效性

:1,研究學生、了解學生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之一.2,"因學定教,因學施教" ,讓老師的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學習.3,學生個體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原有的基礎,重視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進一步了解學生心理傾向和認知規律,了解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材、學生與數學、學生與課堂的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民主、平等、融洽、開放、寬容的教學氛圍。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條件。 如何運用學情分析提高教學有效性:1,喚起學生學的動機和願望,因學定教,因學施教,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學情分析就是在教學前要充分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原有經驗、前概念、認知方式以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學情分析的目的是根據學生的特點搭建學生通往教材的橋梁,使教師的教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學,這樣才能引發學生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的動機和願望,因學定教,因學施教,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2,強化教學過程.教材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基本出發點——讓學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探究活動平台上展開學習。我採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給學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機會,強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突出探究式學習方式:即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動,創設富有情感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下輕松地學習,並且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探索。 通過學情調查,有利於我們合理制定目標,提高教學有效性;通過學情調查,可以更好把握好重難點,提高教學有效性.了解學情是有效教學的立足點,我們在課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情,結合學情設計教學,以學定教,使學生在課堂上切實取得進步和發展,真正實現有效教學。

『叄』 將語篇分析法應用於教學 採用哪些教學步驟

一、傳統泛讀課教學的局限
閱讀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在外語學習中,閱讀對提高語言綜合能力的重要性歷來受到廣泛認同,因此,閱讀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目前英語泛讀課教學大多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講解語言點(Language points)、意釋長難句(Paraphrasing)、問答和練習(question-answer pratice)。這種教學方法往往使學生只接觸到一些零碎材料,缺乏對整篇文章的綜合理解,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學生不能較好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布局謀篇的技巧和文章的內涵等較高層面的內容,同時也影響了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妨礙了學生的閱讀理解技巧以及獲取和處理篇章信息的綜合能力的提高。這種現象促使泛讀課教師重新審視傳統的教學思想,並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語篇分析教學法。
二、語篇及語篇分析的含義
「語篇」的英語術語是 discourse ,學者認為語篇是指一系列連續的語段或句子構成的語言整體。它顯著的特徵是合乎語法,並且語義連貫,包括與外界在語義上和語用上的連貫,也包括語篇內部在語言上的連貫。王宗炎(1988)認為語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是關於口語和書面語句子如何組成更大意義單位(如段落、對話、會談等)的研究。德國語言學家魏因里希指出:任何語言學研究都應該以篇章為描寫框架,離開了篇章就無所謂語言學了。總之,語篇分析就是以語篇為基本單位,從語篇的整體出發,圍繞語篇的基本內容進行微觀結構分析(包括詞彙、語法等)和宏觀結構分析(包括人物性格、故事情節、中心思想、寫作技巧等)。它不僅重視語言形式,而且重視語言功能,同時還注重文章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相關知識,以培養學生理解、分析的能力和獲取完整信息的能力。

『肆』 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課
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使學生不怕應用題,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一、注重培養學生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能正確分析等量關系是解應用題的關鍵。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過程。學生解答應用題時,只有對題目中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學生對題目中的某一種數量關系不夠清楚,那麼也不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而要分析等量關系首先要理解並熟記一些常用的等量關系。例如,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每份數×份數=總數、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以及幾何圖形計算的有關公式等等。下面就如何分析等量關系舉幾個例子加以分析:

(一)培養學生解一般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例如,某公司要生產手機54萬部,前10天每天生產1.5萬部,餘下的要在20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產多少萬部?當學生弄清題意後老師就提問要想求平均每天要生產多少萬部?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餘下要生產多少和需要的時間)用哪個等量關系?(餘下要生產的量÷餘下的時間=平均每天要生產的),餘下要生產的量題里沒告訴我們又要怎麼求?用哪個等量關系?(一共要生產的前10天共生產的=餘下要生產的量),前10天共生產的又沒告訴我們要怎麼求?用哪個等量關系?(每天生產1.5萬部×10天=前10天共生產的)一個題目分析下來要用到好幾個等量關系,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分析等量關系學生才能找到解應用題的途徑,才能列式解答。

(二)培養學生解分數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分數應用題的等量關系的分析要找到題中的關鍵句,也就是分率句。在分析分數應用題時,我要求學生先從分率句中找出單位「1」的量,然後再寫出三個字的等量關系即「1」×=量。例如我國領土遼闊廣大,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的千米數是南北的52/55。東西相距多少千米?從分率句東西相距的千米數是南北的52/55中先找到單位的「1」的量「南北相距的千米數」用南北相距的千米數乘52/55等於東西相距的千米數即南北相距的千米數×52/55=東西相距的千米數。不管是分數乘法或分數除法應用題都可能用相同的等量關系,只要找到了等量關系再根據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單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計算。

(三)培養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列方程解應用題找等量關系更是必不可少的。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等量關系可以順著題意找,找到等量關系後設未知量為x與已知量共同參與列式。例如,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它的等量關系順著題意,用原有的重量減去賣出的重量就等於剩下的重量即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根據等量關系就可列出方程(x-5×7=40)。

二、注重培養學生列表或畫線段圖的能力

畫圖分析應用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整個應用題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應用題是比較抽象的,用列表或畫線段圖分析能幫助學生弄清題里各數量間的關系。

(一)一般應用題中有關實際數與計劃數的問題可以藉助列表進行分析

例如,食堂買來280千克大米,計劃吃7天。實際每天比計劃少吃5千克,這批大米實際吃了多少天?可列下表加以分析

每天吃的千克數 天數 總千克數

計劃 2 8 0 ÷7 7 天 2 8 0 千克

實際 比計劃少吃5 千克 ? 天 2 8 0 千克

從表中很容易看出,要想求實際吃了多少天,就要先求計劃每天吃的,用計劃每天吃的減去實際比計劃每天少吃的5千克就可以求出實際每天吃的,從而求出實際每天吃的列式為:280÷(280÷7-5)。用這種方法分析這類應用題即使程度再差的學生都能解答,特別是中下生效果很好。

(二)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分析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藉助線段圖能夠幫助學生弄清有關數量和標准量的關系,找到解題的途徑。教學時,經常指導學生作線段圖訓練,使學生掌握作圖的基本方法:必須先畫表示單位「1」的線段,注意線段的規范性以及作圖的靈活性,運用補、截、移、疊等作圖技巧,講究作圖的科學性。同時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分析思考,理解數量關系,使學生的思維與作圖同步進行。這樣就能充分發揮線段圖的直觀啟示性。

三、注重培養學生對比辨析的能力

對於易混、易錯的題目,有意識地設計一些似是

『伍』 如何教孩子學習分析五年級年級數學應用題

如何教孩子學習分析五年級年級數學應用題 應用題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為了使學生不怕應用題,掌握分析應用題的方法,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訓練: 一、注重培養學生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能正確分析等量關系是解應用題的關鍵。解答應用題的過程就是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進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過程。學生解答應用題時,只有對題目中的數量之間的關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學生對題目中的某一種數量關系不夠清楚,那麼也不可能把題目正確地解答出來。而要分析等量關系首先要理解並熟記一些常用的等量關系。例如,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每份數×份數=總數、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以及幾何圖形計算的有關公式等等。下面就如何分析等量關系舉幾個例子加以分析: (1)培養學生解一般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例如,某公司要生產手機54萬部,前10天每天生產1.5萬部,餘下的要在20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產多少萬部?當學生弄清題意後老師就提問要想求平均每天要生產多少萬部?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餘下要生產多少和需要的時間)用哪個等量關系?(餘下要生產的量÷餘下的時間=平均每天要生產的),餘下要生產的量題里沒告訴我們又要怎麼求?用哪個等量關系?(一共要生產的前10天共生產的=餘下要生產的量),前10天共生產的又沒告訴我們要怎麼求?用哪個等量關系?(每天生產1.5萬部×10天=前10天共生產的)一個題目分析下來要用到好幾個等量關系,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分析等量關系學生才能找到解應用題的途徑,才能列式解答。 (2)培養學生解分數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分數應用題的等量關系的分析要找到題中的關鍵句,也就是分率句。在分析分數應用題時,我要求學生先從分率句中找出單位「1」的量,然後再寫出三個字的等量關系即「1」×=量。例如我國領土遼闊廣大,南北相距5500千米,東西相距的千米數是南北的52/55。東西相距多少千米?從分率句東西相距的千米數是南北的52/55中先找到單位的「1」的量「南北相距的千米數」用南北相距的千米數乘52/55等於東西相距的千米數即南北相距的千米數×52/55=東西相距的千米數。不管是分數乘法或分數除法應用題都可能用相同的等量關系,只要找到了等量關系再根據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單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計算。 (3)培養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列方程解應用題找等量關系更是必不可少的。列方程解應用題的等量關系可以順著題意找,找到等量關系後設未知量為X與已知量共同參與列式。例如,商店原來有一些餃子粉,每袋5千克,賣出7袋以後,還剩40千克。這個商店原來有多少千克餃子粉?它的等量關系順著題意,用原有的重量減去賣出的重量就等於剩下的重量即原有的重量-賣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根據等量關系就可列出方程。 二、注重培養學生列表或畫線段圖的能力 畫圖分析應用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整個應用題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應用題是比較抽象的,用列表或畫線段圖分析能幫助學生弄清題里各數量間的關系。 (1)一般應用題中有關實際數與計劃數的問題可以藉助列表進行分析 例如,食堂買來280千克大米,計劃吃7天。實際每天比計劃少吃5千克,這批大米實際吃了多少天?可列下表加以分析 要想求實際吃了多少天,就要先求計劃每天吃的,用計劃每天吃的減去實際比計劃每天少吃的5千克就可以求出實際每天吃的,從而求出實際每天吃的列式為:280÷(280÷7-5)。用這種方法分析這類應用題即使程度再差的學生都能解答,特別是中下生效果很好。 (2)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分析 分數、百分數應用題藉助線段圖能夠幫助學生弄清有關數量和標准量的關系,找到解題的途徑。教學時,經常指導學生作線段圖訓練,使學生掌握作圖的基本方法:必須先畫表示單位「1」的線段,注意線段的規范性以及作圖的靈活性,運用補、截、移、疊等作圖技巧,講究作圖的科學性。同時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分析思考,理解數量關系,使學生的思維與作圖同步進行。這樣就能充分發揮線段圖的直觀啟示性。 三、注重培養學生對比辨析的能力 對於易混、易錯的題目,有意識地設計一些似是而非的變式題組讓學生練習、比較,從而掌握解題規律。例如 (1)少年宮舞蹈隊有23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合唱隊有多少人? (2)少年宮合唱隊有84人,合唱隊的人數比舞蹈隊的3倍多15人。舞蹈隊有多少人?通過對比使學生理解和掌握(1)的一倍數已知用算術解(2)的一倍數未知用方程解。又如分數應用題中學生非常容易混淆的兩道題:(1)一根繩子8米剪去1/4,還剩多少米?(2)一根繩子8米剪去1/4米,還剩多少米?通過對比使學生明白(1)中的1/4是表示分率,而(2)中的1/4米是表示數量不能混淆。 四、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 發散思維是解決問題時沿著各種方向、不同途徑去探索和思考。讓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聯想訓練以及一題多解訓練,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如,飼養小組養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隻,其中黑兔的只數是白兔只數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可以用四種不同的方法解答 (1)方程解:設白兔有X只,則黑免有1/5X只,列方程X+1/5X=18。 (2)歸一法:從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用18÷6×1=3(只)求出黑兔,用18÷6×5=15(只)求出黑兔。 (3)按比例分配法:從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黑兔佔一共的1/6,白兔佔一共的5/6,用18×1/6=3(只)求出黑兔,用18×5/6=15(只)求出白兔。 (4)用分數的方法:從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是單位「1」,而黑兔的只數是白兔只數的1/5,18÷(1+1/5)=15(只)是白兔的只數,15×1/5=3(只)是黑兔的只數。平常教學時多進行一題多解的訓練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並對多種解法加以比較從中找到最佳的解法。從而使學生懂得,在解應用題時,要盡可能地選用最簡捷的方法。 五、注重培養學生驗算的能力 驗算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自我評價能力的重要步驟。驗算的方法有估算、代入,另解。下面就估算舉例加以說明。 例如,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要榨出2100千克的油,需要油菜籽多少千克?在做這道題時往往有學生出現2100×42%%=882(千克)的錯誤解法。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想一想:要榨2100千克油,只需882千克油菜籽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呢?從而判斷答案是錯誤的。再引導學生重新審題,理解「42%%」的意義,就是表示油是油菜籽的百分之幾的數,得出油菜籽千克數×42%%=油的千克數,找到了正確的解法,2100÷12%%=5000(千克),這樣就能做到及時發現錯誤,糾正錯誤.

『陸』 教學方法有哪些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6)應用分析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1、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2、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的制約。

3、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的影響和制約。

『柒』 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6、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7、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

8、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布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9、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路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7)應用分析教學方法擴展閱讀: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捌』 怎樣理解應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解決問題的步驟

1.教學系統設計的系統性
教學系統設計首先是把教育、教學本身作為整體系統來考察,並運用系統方法來設計、開發、運行和管理,即把教學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設計、實施和評價,使之成為具有最優功能的系統。因此將系統方法作為教學系統設計的核心方法是教學系統設計發展過程中研究者與實踐者所取得的共識。無論是宏觀教學系統設計,還是微觀教學系統設計,都強調系統方法的運用。
教學系統設計過程的系統性決定了教學設計要從教學系統的整體功能出發,綜合考慮教師、學生、教材、媒體等各個要素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相互之間的聯系,利用系統分析技術(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形成制定、選擇策略的基礎;通過解決問題的策略優化技術(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以及評價調控技術(試驗、形成性評價、修改和總結性評價)使解決與人有關的復雜教學問題的最優方案逐步形成,並在實施中取得最好的效果。
2.教學系統設計的理論性與創造性
教學系統設計作為設計科學的子范疇,它既有一般設計活動的基本特徵,同時由於教學情境的復雜性和教學對象豐富的個體差異性,教學系統設計具有自己的獨特性。
首先,設計活動是一種理論的應用活動,這就決定了教學系統設計必須在一定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是對學習理論、教學理論等理論的綜合運用;其次,高度抽象的理論和具有豐富情境、不斷發展變化的實踐之間又存在一定的距離,其間的矛盾總是存在的,理論不可能預見所有的問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有時候會需要創新性地運用理論,甚至對理論進行改造、擴充、重構,以適應原有理論未能預見的新情況、新問題。因此,教學系統設計是理論性和創造性的結合,在實踐中我們既要依據教學系統設計理論來進行教學設計,又不能把理論看作教條,而應該在實踐中發展理論,創造性地運用、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3.教學系統設計過程的計劃性與靈活性
教學系統設計過程具有一定的模式,這些模式往往用流程圖的線性程序來表現,需要按照既定的環節流程來進行教學設計。然而,按照系統論的觀點,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是非線性的,是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的。例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習者的特徵來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和結果評價方法,同樣,教學策略的實施效果評價反過來又促使教師調整教學目標和策略。因此,在實踐中要綜合考慮各個環節,有時甚至要根據需要調整分析與設計的環節,要在參考模式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運用模式。
4.教學系統設計的具體性
教學系統設計是針對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而發展起來的理論與方法,即是要解決實際教學中所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形成一個優化學習的教學系統。因此,教學系統設計過程是具體的,每一個環節中的工作也是十分具體的。由此可見,教學系統設計項目的成功與否有賴於各方面人員的協同工作,如教學設計人員、學科專家(包括教師)、媒體設計人員等。

閱讀全文

與應用分析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洋蔥的養殖方法怎麼種 瀏覽:501
什麼方法可以控制白蟻 瀏覽:781
如何預防咯血的方法 瀏覽:598
治療脫發的民間方法 瀏覽:249
呲咳有什麼土方法 瀏覽:673
糖尿病正規治療方法 瀏覽:785
請寫出乳劑類型的鑒別方法有哪些 瀏覽:281
放顏色的簡單方法 瀏覽:782
教育人才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662
好氧池加養料的計算方法 瀏覽:1000
330全站儀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597
分隊防衛計劃擬制方法步驟 瀏覽:711
紅土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903
如何祛閉合性痘痘的方法 瀏覽:933
奧爾良腌料怎麼腌雞胸肉方法 瀏覽:737
流式細胞儀檢測cd3方法 瀏覽:279
我玩魔方的最簡單方法 瀏覽:737
tge的檢測方法 瀏覽:306
佳能保鮮膜使用方法 瀏覽:471
自己做雪糕吃簡單三種方法 瀏覽: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