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量化研究方法讀後感

量化研究方法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2-04-20 19:47:41

A. 學習評價量規怎樣促進學生的學習

課程評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教學,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課程評價的依據是美術課程標准。

課程評價是指依據一定的評價標准,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信息,採用各種定性、定量的方法,對課程的計劃、實施、結果等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並尋求改進途徑的一種活動。
課程評價的含義:
1、 課程評價是一個價值判斷的過程。價值判斷要求在事實描述的基礎上,體現評價者的價值觀念和主觀願望。不同的評價主體因其自身的需要和觀念的不同對同一事物或活動會產生不同的判斷。
2、 課程評價的方式是多樣的。它既可以是定量的方法也可以是定性的方法,教育測試或測量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並不代表課程評價的全部。
3、 課程評價的對象包括「課程的計劃、實施、結果等」諸種課程要素。也就是說,課程評價對象的范圍很廣,它既包括課程計劃本身,也包括參與課程實施的教師、學生、學校,還包括課程活動的結果,即學生和教師的發展。
外國專家有關課程評價的定義:
1、 英國課程專家凱利認為,課程評價是評估任何一種特定的教育活動的價值和效果的過程。
2、 美國課程論專家比徹姆認為,課程評價包含判斷課程系統的效果和所規劃的課程的效果的那些必要的過程。
3、 泰勒在「八年研究」期間提出了課程評價的概念。他認為,課程評價過程實質上是一個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
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
1、 目標取向的課程評價。這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稱為「現代評價理論之父」的泰勒及其學生布盧姆等人,他們認為課程評價是將課程計劃和預定課程目標相對照的過程。在這里,預定目標是評價的唯一標准,它追求評價的科學性與客觀性,因而,這種取向的評價的基本方法論就是量化研究方法,並常常將預定目標以行為目標的方式來陳述。
2、 過程取向的課程評價。這種評價試圖將教師和學生在課程開發、實施以及教學過程中的全部情況都納入到評價的范圍之內,強調評價者與具體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張不論是否與預定目標相符,與教育價值相關的結果,都應當受到評價。
3、 主體取向的課程評價。這種觀點認為課程評價是評價者與被評價者、教師與學生共同建構意義的過程。
課程評價的發展趨勢:
1、 既重視學生在評價中的個性化反應方式,又倡導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合作。
2、 以質性評價整合與取代量化評價。
3、 強調評價問題的真實性與情境性。
4、 評價不僅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而且重視得出結論的過程。

評價量規(以100分計)

10~8分
7~4分
3~0分











(50分)
內容豐富,形象,充實,包括主題,研究簡述,研究反思和研究總結等
內容不太豐富,包括個人信息,詳細的學習目標、計劃、作業、定期學習反思、學習總結等中的幾項
內容不太豐富,只包括個人信息、學習計劃等很少幾項內容

內容原創性強,絕大部分來源於自己的加工整理或原創,不上網抄襲

有部分內容屬於自己的原創,部分內容是從別處復制過來的
很少體現原創性。大部份是抄襲.

內容對觀眾有價值和啟發
部分內容體現了作者的思想和觀眾以及學習情況。
內容價值不大

內容安排清晰、條理、無科學性錯誤。
內容對別人沒有很大價值。
內容安排無條理,有錯誤

所有的內容都與課程密切相關。
內容安排有些亂。

內容有部分與課程相關。
網站內容的絕大部分與課程不相關

5~4分
3~2分
1~0分











(20分)
頁面富有吸引性。

版面設計合理,富有邏輯性,能起到很好的導航作用。
各頁面結構不一致

版面設計缺乏邏輯性
網站設計沒有面向訪問者。

缺乏邏輯性。

頁面之間使用了有效的過度。頁面跳轉靈活。
部分頁面做得不完善

部分連接混亂、缺乏主題
各頁面設計不一致。

所有使用的圖形風格一致,背景和文本搭配協調
不確定的導航容易使訪問者產生迷失感
缺乏足夠的連接和導航。

所有的文本設置了字型大小字體、段落、空距和位置
部分字體和段落出現不一致
頁面跳轉不靈活。

字體和段落出現不一致的地方比較多

5~4分
3~2分
1~0分









(15分)
演講者把信息傳遞給聽眾後能引起聽眾的全部反應
演講者把信息傳遞給聽眾後引起聽眾的部分反應
演講者把信息傳遞給聽眾後聽眾沒有什麼反應

演講者對時間掌握得當
演講者對時間掌握不太得當
演講者對時間掌握不當

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感情交流豐富

演講者與聽眾的感情交流少
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沒有感情交流

5~4
3~2分
1~0分





(15分)
在資源和學習者完成任務所需信息之間的聯系清晰而有意義。每一個資源都有它的重要性
在資源和學習者完成任務所需信息之間有一些聯系。有一些資源長期沒有更新
提供資源不足夠學習者完成任務所需。 在一個合理的時間段內,為學習者提供了太多要看的資源。

資源很好地體現了網路的及時性、多樣性
一些資源帶來了我們通常在教室裡面無法找到的信息
資源十分平常,他們所包含的信息在教室和網路全書中都能找到。

多樣化的資源提供了意味深長的信息,供學習者深入思考所用
提供的資源不是很大的利用價值
提供的資源沒有利用價值

通過製作評價量規使我認識到一個好的評價工具不僅可以為評判者提供量化的評價標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引導學習者向既定的學習目標努力,評價量規在單元計劃實施過程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工作中都應該重視評價量規的制定與實施。

B. 量化研究中語料庫的研究方法的優點和缺點

摘要 量化研究方法有以下優點:

C. 什麼叫量化研究方法

要考察和研究事物的量,就得用數學的工具對事物進行數量的分析,這就叫定量的研究,也稱量化研究,定量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一種基本研究範式,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和方法之一。

實證研究方法分為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也稱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及將兩者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方法(Mixed-Methods Approach)。

量化研究遵循傳統的科學研究方法,包括提出假設、構建模型、創設實驗、收集數據和驗證假設,因此最容易被物理教育者接受,在學科教育研究領域中最早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多是PER研究者。

(3)量化研究方法讀後感擴展閱讀

定量數據有4種類型,簡單介紹如下:

1、定類數據(nominal)是一種分類數據,它是離散的並且沒有順序關系。例如,在研究物理學習過程中男女生差異時,我們可能會使用的「1」 和「0」分別表示男性和女性,這里並不表示1比0更大。

2、定序數據(ordinal)是另一種分類數據,也是離散的但具有順序。例如,研究高中階段三個年級的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理解水平的發展變化時,分別用數字1,2,3表示高中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年級。定序數據用數字表示個體在某個有序狀態中所處的位置,不能做數學計算。

3、定距數據(interval)是具有相等間隔的連續數據,並且有順序。例如,溫度,1℃、2℃之間的差與20℃和21℃之間的差是相同的。定距數據有單位,沒有絕對零點,可以做加減運算,不能做乘除運算。

4、定比數據(ratio)不僅具有定距數據的全部屬性,同時具有絕對原點(即0),且兩個數值之間的比值是有意義的。例如:質量就是一個定比變數,可以說一個質子的質量為一個電子的1836倍。

D.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的介紹

《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是邱皓政編寫的書籍,由重慶大學於2009年出版。該書的讀者對象是量化研究方法的學習者和使用者,適合社會科學各學科高年級本科生、碩博士研究生自學,也適合教師教學輔助參考。

E. 教育研究方法中質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有什麼區別

即為:定量研究方法。

拓展介紹:
定量研究一般是為了對特定研究對象的總體得出統計結果而進行的。定性研究具有探索性、診斷性和預測性等特點,它並不追求精確的結論,而只是了解問題之所在,摸清情況,得出感性認識。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 與幾個人面談的小組訪問,要求詳細回答的深度訪問,以及各種投影技術等。在定量研究中,信息都是用某種數字來表示的。在對這些數字進行處理、分析時,首先要明確這些信息資料是依據何種尺度進行測定、加工的,史蒂文斯(S. S. Stevens)將尺度分為四種類型,即名義尺度、順序尺度、間距尺度和比例尺度。

F. 看計算機體系結構量化研究方法這本書需要有什麼基礎(不包括英文水平)

計算機體系結構 量化研究方法:第4版
這本書是計算機體系結構方面的經典之作。 最新的版本是第4版,國內是07年1月出的。這學期上系統結構的課程,老師們的課件基本上是 按照這本書的邏輯再講,課上有很多的例子都是照搬這本書上的。 在很多處理器手冊中都可以看到它是一本重要參考書,學習硬體和系統軟體的人一定要看。
當年在學校上《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時候老師就推薦了這本書,只是當時對體系結構不太理解,而且處在入門階段,所以當時採用這本書不太現實。倒是工作了以後,回頭再看這本書,發現裡面很多東西講的都是那麼的透徹。 想在這個學科發展的朋友們,應該讀一讀這本書∶經典,不需要理由!

G. 如何量化研究方法解決問題

你這個問題太大了,建議看看相關社會研究方法的書。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的。大概步驟是:
首先概念化,什麼是同情心,同情心的表現是什麼?
第二操作化,什麼樣的指標可以測定同情心
第三獲取數據,通過實證調查或者已有資料庫獲取相關數據進行分析
最後得出結論

H. 如何用量化方法進行用戶研究

量化--發問卷
作者最近剛完成了畢業論文初稿,做的課題是關於電子紅包的用戶研究,研究影響用戶使用紅包的因素。整個採用了問卷調查+實證研究的模式,簡單點來說就是發量表型問卷後分析數據,進行一些探索性或者驗證性的分析,從而得出一些深層次上的用戶研究的結論。
這個方法最大的有點是:量化。把具體的問題用量表(即常見的1-5分打分)方式量化,進行深層次分析,讓很多用戶「說」出自己也沒意識到的對產品的看法和觀點。本次將以引用論文中調查影響用戶使用移動閱讀產品的原因為例,講述具體方法。

I. 學好統計學,人生可以開哪些

第一,學會看問題,懂得數字的意義。
例如,新聞報道中經常說某市人均收入為1萬元。每每出現這樣的報道,就有很多網友驚呼自己被平均了。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認知錯覺呢?這是因為新聞報道並沒有告訴我們數據的分布是什麼樣的。比方說,可能有20%的人掌握了80%的收入,餘下80%的人掌握了總收入的20%,那這80%的人肯定覺得自己被平均了。所以,學過統計的人,當看到這樣的數字的時候,就會多問幾個為什麼,就能明白數字背後的真實含義了。
此外,如果你學了統計學的抽樣原理,或許你會進一步質疑,這個人均收入是怎麼算出來的。是統計了全市所有人口的收入數據,還是只抽取了一部分人的收入數據。如果是抽取了一部分人,是按照什麼原則抽取的?這些都會影響到數據的真實性與可信性。
第二,用數據說話,讓你的說服力要爆表。
當你向領導匯報工作的時候。
新人甲是這么匯報的:
今年我們在華東市場一共投入了100萬元推廣費用。我們做了很多有影響力的活動,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果。用戶對我們的產品非常認可,在使用後很多都成為我們的忠誠的用戶。我們在華東地區的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升。我希望明年能加大在這一地區的投入,以便產生更好的市場效果。
新人乙是這么匯報的:
今年我們在華東市場一共投入了100萬元推廣費用。其中,投放廣告50萬,落地活動宣傳30萬,促銷樣品20萬。共帶來3萬新增用戶,提升市場佔有率5個百分點,預計在未來一年提升這一地區的銷售額500萬元。
如果你是領導,你會喜歡哪個匯報?
很顯然,大部分人會選擇後者。清晰的數據能傳達清晰的信息。那些非常、很多、進一步寫在公文里或許還可以,但是在市場匯報中,這種詞彙簡直就是一團漿糊。領導早晨在家裡已經挨訓了,你就不要給領導添堵啦。
第三,體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
最近朋友圈流行兩只大熊貓的萌對話,其中一隻對另一隻說,你看看我們,就知道這個世界非黑即白。另外一隻大熊貓於是伸出了紅色的舌頭。這個笑話告訴我們,世界並非非黑即白。統計學的思維就是永遠不肯定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統計學永遠是講概率的,就是可能性。莊子說,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而萬世不竭。這就是一種概率思維方式。所以,嗯,我喜歡宋冬野,他唱到:昨天晚上,我差一點就他媽地死了。他到底死沒死啊。可能性,是最值得人玩味的。
第四,像佛那樣懂因果,知報應。
統計學常常研究兩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叫做因果關系。例如,你的學歷對你收入的影響。統計學家可能會說,學歷每提升一個層次,年收入將提高1.2萬元。所以不要相信讀書無用論,你要相信概率。如果你相信自己能成為比爾蓋茨,那讀書對你確實沒意義,同樣,這只是小概率事件,基本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再比如,有一篇文章叫做《那些七八月出生的孩子》,這篇文章探討的是出生時間對孩子適應能力及學習成績的影響。這篇文章的結論是,七八月出生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適應危機,升入重點中學的可能性最低。這是一項非常有意思的研究。那些孩子在七八月出生的家長不知道看了這篇文章會作何感想。
歷史上有個老兄叫塗爾干,他寫了一本書叫做《論自殺》,專門研究人類的自殺現象。他發現自殺和社會的整合程度有關系,還區分了失范型自殺、利他型自殺與利己型自殺。你會發現,自殺這個事情,不完全是自殺者自己的原因。
因果關系,大概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種關系了。冤有頭,債有主,說的是因果。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生來會打地洞,說的也是因果。所以戀愛學家常說,愛的反義詞是什麼?不是恨,是冷漠。我都和你沒啥因果關系了,那傷害力多大啊!
簡而言之,統計是人們認識社會和世界的一種方式。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個體的精力太有限了,所以統計學家通常按照某種抽樣規則,從總體中獲得一個濃縮的樣本,通過對樣本的研究得出對整體的認識。例如,1936年的美國大選,蓋洛普公司只調查了3000名美國公民,就成功預測了羅斯福的當選。這就是統計的魅力所在。它靠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方式,撬動了人類對復雜現象的認知。
只可惜,這么有意思的統計學在大學課堂常常成了最枯燥的公式推演和最有效的催眠課程。尤其對於文科生,當你慣常的形象思維遇到概率思維時,如果效果得當,可能會發生「讓我們一起,為統計窒息」的生態化反,如果效果不當,則極有可能是對統計「一生黑」。這可不是小編希望看到的。這不,小編已經物色了一個特別的自變數,他的出現,將給你的統計學學習帶來顯著的變化,你的因變數將與眾不同。他文科出身,高考數學不及格,卻在人才競爭激勵的香港中文大學講授了十幾年統計學,深受學生歡迎。他劍走偏鋒,以哲學思維切入對統計學的研究,破解統計學的學習密碼,使統計學實現由專家的懂轉向用戶的懂。他格物致知,遍嘗百草,體味到統計學學習的甘苦,走遍了統計學長征路的坑窪險境。他願意將多年所學貢獻出來,希望年輕學子尤其是文科學子在學習統計學的時候能夠樹立信心、少走彎路、提高樂趣、好學會用。他希望提供一門有趣、有料的統計學課程,希望以淺入淺出的方式帶來全新的統計學學習體驗。
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李連江教授。李老師自己把這門課程稱作「戲說統計:用日常語言也能學會量化研究方法」。

閱讀全文

與量化研究方法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肝臟鈣化灶最佳消除方法 瀏覽:102
勢不由人的最佳解決方法 瀏覽:429
二控電燈安裝方法 瀏覽:922
床單上的蟎蟲怎麼去除最好方法 瀏覽:587
ug3d輪廓銑常用驅動方法 瀏覽:569
鍵盤plus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2
木板製作方法大全圖片 瀏覽:207
潰瘍確診常用檢查方法 瀏覽:797
相框安裝方法 瀏覽:93
牛津大學研發出快速檢測方法 瀏覽:425
數學分析方法論選講 瀏覽:469
課件製作有哪些方法 瀏覽:350
手機的屏幕和顯示器連接方法 瀏覽:370
蘋果x虛擬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4
機加工費品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861
用什麼方法測試手錶鏡片硬度 瀏覽:626
如何製作豆瓣醬的方法 瀏覽:95
速達軟體核算方法在哪裡選 瀏覽:718
分享製作微課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90
手機外儲存卡格式化方法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