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吉爾布雷斯的砌磚方法研究的要點

吉爾布雷斯的砌磚方法研究的要點

發布時間:2022-04-20 19:09:37

❶ 吉爾布雷斯夫婦的吉爾布勒斯夫婦的動作研究思想精要

吉爾布雷斯夫婦認為,要取得作業的高效率,以實現高工資與低勞動成本相結合的目的,就必須做到:
◆第一,要規定明確的高標準的作業量——對企業所有員工,不論職位高低,都必須規定其任務;這個任務必須是明確的、詳細的、並非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他們主張,在一個組織完備的企業里,作業任務的難度應當達到非第一流工人不能完成的地步。
◆第二,要有標準的作業條件——要對每個工人提供標準的作業條件(從操作方法到材料、工具、設備),以保證他能夠完成標準的作業量。
◆第三,完成任務者付給高工資——如果工人完成了給他規定的標准作業量,就應付給他高工資。
◆第四,完不成任務者要承擔損失——如果工人不能完成給他規定的標准作業量,他遲早必須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
上述內容是指要科學地規定作業標准和作業條件,實行刺激性的工資制度。其中,作業標准和作業條件必須通過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才能確定下來,而這種刺激性的工資制度,也就是差別計件工資制。 時間研究就是研究各項作業所需的合理時間,亦即在一定時間內所應達到的或合理的作業量。進行時間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制定作業的基本定額。吉爾布雷斯夫婦指出,收益分享制和獎金制存在的一個通病,就是它們在完成作業所需的時間規定上都缺乏科學的依據,因而對作業過程就無法給以合理的指導和控制。而這一點,對僱主和工人雙方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動作研究是把作業動作分解為最小的分析單位,然後通過定性分析,找出最合理的動作,以使作業達到高效、省力和標准化的方法。
動作研究是研究和確定完成一個特定任務的最佳動作的個數及其組合。弗蘭克·吉爾布雷斯被公認為「動作研究之父」。
吉爾布雷斯夫婦通過對於動作的分解研究發現,一般所用的動作分類,對於細致分析來說是過於粗略了。因此,吉爾布雷斯把手的動作分為17種基本動作,如拿工具這一動作可以分解成17個基本動素:尋找、選擇、抓取、移動、定位、裝備、使用、拆卸、檢驗、預對、放手、運空、延遲(不可避免)、故延(可避免)、休息、計劃、夾持等。吉爾布雷斯把這些基本動作定義為動素,而動素是不可再分的。這是一個比較精確分析動作的方法。
吉爾布雷斯夫婦為了記錄各種生產程序和流程模式,制定了生產程序圖和流程圖。這兩種圖至今都還被廣泛應用。吉爾布雷斯夫婦除了從事動作研究以外,還制定了人事工作中的卡片制度——這是現行工作成績評價制度的先驅。他們竭力主張,管理和動作分析的原則可以有效地應用在自我管理這一尚未開發的領域。他還把動作研究擴展到疲勞研究領域,並從建築業擴大到一般製造業。他們開創了對疲勞這一領域的研究,該研究對工人健康和生產率的影響一直在持續。 所謂差別計件工資制,就是「對同一種工作設有兩個不同的工資率。對那些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工作、質量高的工人,就按一個較高的工資率計算;對那些用時長、質量差的工人,則按一個較低的工資率計算」。
實行這種工資制度,要求按日及時計算工作成果,即要求對每個工人的生產成果及時檢驗和快速地統計、公布,使他們每天都能了解他前一日的工作情況,這樣,就會刺激每個工人都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去工作。
差別計件工資制是同科學管理的其他制度密切聯系著的。因此,實行這種工資制度必須具備相應的條件,這就是:
第一,要制定科學的定額。如果定額是不合理的、不科學的,則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就失去了依據。因此,首先必須進行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這是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第二,要設立制定定額的機構。吉爾布雷斯夫婦認為,這個機構應當具備與工程部門和管理部門同等的威信與權力,並用同樣科學的與實際的方式組成和管理。
第三,要改進生產管理,保證生產條件的規范化和正常化,以使工人每天都能達到最高產量,並使每個工人都能夠得到一致的、公道的和平等的機會。
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的結果,雖然工廠要對工人付出較高的平均日工資,但卻能因此而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然而,對於工人來說,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卻意味著資本家對他們剝削的加深。 動作的經濟原則即用於分析和改進操作動作的原則,應該說這是吉爾布雷斯夫婦做出的最大成績的領域,他們將動作經濟原則分為三大類:
(1)關於人體的運用。雙手應同時開始並完成動作;除規定休息時間外,雙手不應同時空閑;雙臂的動作應對稱;手的動作應以最低等級而能得到滿意的結果者為妥;物體的運動量應盡可能利用,但如需用體力制止時,則應將其減至最小限度;連續的曲線運動比含有方向突變的直線運動好;彈道式運動比受限制或受控制的運動輕快;動作應盡可能帶有輕松自然的節奏。
(2)關於操作場所的布置。工具物料應放置在固定場所;工具物料等裝置應布置在工作者的前面就近處;零件物料的供給應利用其重量附至工作者手邊;「墜送」方法應盡可能利用;工具物料應依照最佳的工作順序排列;應有適當的照明設備,使視覺滿意舒適;工作台及坐椅的高度應使工作者坐立適宜;工作椅的式樣及高度應能使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姿勢。
(3)關於工具設備。盡量解除手的工作,而以夾具或腳踏工具代替,可能時,應將兩種工具合並為一;工具物料要盡可能預先放置在工作位置上;設計手柄時,應盡可能使手柄與手的接觸面增大;機器上的杠桿、十字桿及手輪的位置,應能使工作者的姿勢變動最小,並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機械力。
上述3類原則可歸納為4項要求:
——兩手應盡量同時使用,並取對稱反向路線。
——動作單元要盡量減少。辦法是:刪除不必要的動作;設法將兩種或兩種以上動作結合起來,將兩種以上工具合並起來;將材料、工具及零件按操作順序排列在適當位置;將裝配用的材料與零件裝在特殊設計的容器里。
——動作距離要盡量縮短。工作時的人體動作可以分為五級,即:手指動作,手指及手腕動作,手指、手腕、及前臂動作,手指、手腕前臂及上臂動作,手指、手腕、前臂、上臂及身體動作。級次越高,所費的時間和體力越大。因此要盡量使用較低級次的動作,以縮短動作距離。同時,應注意兩手的作業范圍和兩眼的有效視野。
——盡量使工作舒適化。

❷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的人物簡介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1868年出生在美國緬因州費爾菲爾德。吉爾布雷斯在安得福學院和波士頓學院學習時,成績優異。1885年他通過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卻因家庭困難沒有入學,而是進入建築行業,並以一個砌磚學徒工的身份開始了職業生涯。這樣,年僅17歲的他就開始在一個建築承包公司那裡做學徒工。在以後的10年時間里,吉爾布雷斯刻苦鑽研,努力工作,終於設計出一種新的腳手架,發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不僅如此,他在混凝土建造方面也有許多革新。因為在技術上的傑出成就,他成為公司的總監督。

❸ 泰勒的砌牆理論主要內容

更專業一點說,這叫動時研究,也就是動作時間研究。

動作與時間研究(MotionandTimeStudy)也稱「工時學」、「工作研究」或「作業研究」,是指用系統、科學的方法測定、分析和研究作業動作與時間,以獲得最佳的工作方法。動作與時間研究對於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疲勞以及在工勞動工時測定與管理方面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動作與時間研究由動作研究和時間研究兩部分組成。動作研究又稱「方法研究」或「工作方法設計」,其主要內容是通過各種分析手段發現、尋求最經濟有效的工作方法,動作研究的主要發明者是E.B.吉爾布雷斯和L.M.吉爾布雷斯夫婦。F.B.吉爾面雷斯於1885年受雇於一建築商時進行了著名的「砌磚研究」。在該研究中,他通過對砌磚動作進行分析和改進,使工人的砌磚效率提高了近200%。1912年,吉爾布雷斯夫婦在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議上,首次發表了題為《細微動作研究》的論文,在文中他們首創用電影攝影機和計時器將作業動作拍攝成影片並進行分析的方法,同時通過自己的研究將人的作業動作分解成三大類共17種基本動作《命名為「動素」》。這些基本動作是:伸手、握取、移物、裝配、應用、拆卸、放手、檢驗、尋找、選擇、計劃、對准、預對、持住、休息、遲延和故延。其中前8種動作稱之謂「必需動作」,中間5種動作稱之謂「輔助動作」,最後4種動作稱之謂「無效動作」。他們指出,籽提高動作效率必須盡可能地刪減第二、三類動作。以後,F.B.吉爾布雷斯又獨創性地發明了「燈光示跡攝影」和「設計燈光示跡攝影」兩種攝影方法,使動作分析的准確性和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了緩和、消除工人對早期動作研究的抵觸和不滿,在富有心理學誥詣的L.M.吉爾布雷斯的幫助下,F.B.吉爾布雷斯又逐漸地將動作研究范圍擴大到工作疲勞與單調、動機及工作態度等方面。

時間研究又稱「作業測量」或「工作測量」,其主要內容是通過科學方法測定工作的實際時間,以此作為制定工作定額、核算成本、計劃生產以及檢驗工作方法效率等的基礎。時間研究的主要發明者是F.W.泰勒。約在F.B.吉爾布雷斯從事動作研究的同時,F.W.泰勒在美國伯利恆鋼鐵廠進行了著名的「鐵鏟試驗」。在該研究中,他比較了工人鏟煤與鏟礦砂間的差異,對工人的鐵鏟進行了改進,並制定相應的勞動定額及獎勵制度,從而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內,使該廠原需400-600人的工作降低到只需140人即可完成。F.W.泰勒在時間研究上的最主要貢獻之一是指出了時間研究的過程。他認為時間研究包括工作分析和工作建立兩大范圍。首先是工作分析,可總結成以下幾個步驟:

(1)將作業動作分解成最簡單的基本動作;(2)刪除無效動作;(3)觀測部分熟練工人的各項基本動作,藉助秒錶記下最佳及時間最短的動作方法;(4)記錄、說明、依次標出每一基本動作及恰當的動作時間;(5)分析、記錄各類寬放率或寬放時間。其次是工作建立,由以下幾個步驟組成:(1)將經常以同樣順序在作業中出現的基本動作合並成一組,記錄並標示各組動作;(2)通過分析、比較,從所有動作組中選擇適當的動作組應用於當前情境;(3)將所有基本動作時間匯總,再加上各類寬放時間,即可估計出各類作業的工作時間。

除F.B.吉爾布雷斯夫婦和F.W.泰勒外,其他還有一些人對動作與時間研究的發展也超導這很重要的作用。如R.M.巴恩斯提出了「動作經濟原則」,A.H.莫金遜1930年提出了「工作簡化原則」,美國無線電公司的J.H.奎克、W.J.希爾和R.H.考霍列夫於1935年創立了「工作因素系統」技術(WF),西屋電氣公司的H.B.梅納德G.J.斯坦傑門頓、J.L.修瓦伯於1940年創立了「方法時間測定」技術(MTM)等等。動作研究與時間研究約在本世紀30年代起開始被合稱為「動作與時間研究」。在我國,老一輩心理學家曾在紡織、機械及煤礦等工種中進行過動作與時間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般地說,動作與時間研究可分以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發掘問題。在實際情境中,有許多對象要求進行動作與時間研究,它們的范圍大至生產過程、工藝過程,小至工序或操作,選擇的餘地很大。為了把精力集中到最迫切、最重要的對象上,課題選擇必須考慮到經濟、技術、心理等因素。第二階段是現狀分析,即對所選定的研究對象進行描述和分析。在這一階段,可利用許多具體的描述方法,如程序分析、動作分析、直接時間測定、預定動作時間研究、工作抽查等等。在分析時,既可從對象、人員、地點、時間、方式、目的等方面加以考核(即「6W原則」或「5W1H原則」),也可以利用「運用經濟原則」去對照、比較。第三階段為新方法設計。利用取消、合並、重排、簡化等手段將舊的工作方法進行改進,提出若干新的工作方法。第四階段是對新方法進行評選,以經濟、管理、心理等因素為依據,選擇「最佳」的工作方法加以實施。為了保證新方法正確實施,要制定材料、設備、環境等標准,並賦予特定的工時定額。第五階段是對前一階段實施新方法的狀況進行評估,以確定該項研究的效益。評估的內容包括產量、質量、成本、安全狀況、土氣等方面。動作與時間研究各階段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在具體應用時,動作研究可劃分為程序分析與動作分析兩大類。程序分析的出發點是整個工作程序或流程,或者說,是一種將整個生產或製造過程中所有操作、檢驗、貯存、運輸、遲延等事實用符號加以分析和依次排列,以供了解程序和達到改進目的的圖示方法。根據目的不同,程序分析又可區分為操作程序圖、流程程序圖、流程圖、聯合程序圖及操作者程序圖等五種。操作程序圖順序描述操作與檢驗兩個事實,一般適用於分析整個生產或製造過程;流程程序圖包括操作、檢驗、貯存、運輸和遲延所有五個事實,適用於分析產品或原料的流動;將流程程序圖畫在按比例縮小的工作場區平面圖上,則構成流程圖,因此,流程圖具有詳細、直觀的雙重特點;聯合程序圖是將同一工作地上人的活動及其與機器的關系依時間標尺圖示出來,可作為人、機剩餘能力分析及人、機數匹配設計的工具;操作者程序圖是一種特殊的程序分析方法,它將操作者左、右手或其他部位的動作按發生的時間順序加以描述、記錄,它能清楚地反映左、右手或其他身體部位的操作關系。

與程序分析相反,動作分析是從較微觀的角度出發,通過對身體細微動作的記錄、分析,達到消除無效動作及提高動作效率的目的。根據使用的精確性程度不同,動作分析可區分為目視動作分析、動素分析與影片分析三類。前兩者均利用研究人員直接觀測、記錄、分析及改進作業動作,它們之間的唯一差異是作業所劃分的基本動作單位不同,而後者則是指利用攝影機將作業動作拍成影片然後進行放映、分析、影片分析根據拍攝速度不同,可區分為「微動作研究」與「微速度動作研究」。如果所研究的動作單位較小,周期短,這時可用每秒16框的速度進行拍攝,這種速度下可拍攝到較為細微的動作變化,故稱為「細微動作研究」。如果動作單位相對較大,則可以每秒一框(或每分100框)的較慢速度進行拍攝,這種拍攝速度可以節省大量的費用,但拍攝到的勸作變化相對較大,故稱為「微速度動作研究」。由早期影片分析發展而來的錄像分析是當前動作分析的最重要、最精確和最實用的方法。

在動作分析時,經常需用到「動作經濟原則」。「動作經濟原則」是一組指導人們如何節約動作、如何提高動作效率的准則,它的目的是減少工作疲勞與縮短操作時間。「動作經濟原則」可劃分為三大類,共22項。第一類是關於人體的使用,第二類是關於工作場所的布置,第三類是關於工具設備的設計。更綜合地說,它可歸納為四點:(1)同時使用兩手,避免一手操作一手空閑;(2)力求減少動作單位數,避免不必要的動作;(3)盡可能減少動作距離,避免出現全身性活動;(4)追求舒適的工作環境,減少動作難度,避免不合理的工作姿勢或操作方式。

時間研究或時間測定技術,從其發展的角度出發,可依次劃分為經驗判斷法、歷史記錄法和工作測量法三類。雖然前兩類技術仍有某種程度的應用,但不可否認,第三類技術已成為目前最常用的時間測定技術。第三類技術是根據統計學原理,通過對工作細節內容進行分析、測定來確定標准工時的方法,它按特點的同可區分為直接時間測定法、預定動作時間研究和工作抽查等類型。

(1)直接時間測定法。這是時間研究中唯一直接測定的方法,是所有工作測量法的基礎,它的特點是在現場對工作直接進行劃分與測定,因此,具體具體、客觀、適合情境等優點。缺點是不能對設計中的工作進行研究,研究費用高。預定動作時間研究則以以往的時間研究資料為基礎,即長期積累的時間資料綜合發展盛開個時間標准系統,將這種時間標准系統應用於當前的實際避孕葯境,因此,它具有預測、費用少的特點,但精確性不能得到保證。

(2)預定動作時間研究。這一方法中最為常用、普遍的技術為方法時間測定(MTM)與工作因素(WF)。MTM是三位美國工程師H.B.梅納德G.J.斯坦傑門頓和J.L.修瓦伯在綜合了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對鑽床工作場所的大量攝影分析發展起來的。該技術將人類操作動作劃分為伸手、搬運、旋轉、加壓、轉動、抓握、定位、放手、拆卸、眼動和身體動作等項,通過動作級別、動作距離、動作形態、克服的阻力和重量、動作類型或特點等變數的分析以及同時動作、合並動作、復合動作情境的考慮,實現時間的測定。MTM按動作的精確程度劃分為MTM-1,MTM-2,MTM-3三種形式。與此不同,WF則將人類操作動作劃分為運送、抓取、預對、裝配、使用、拆卸、腦力過程和放手等八種,從身體的使用部位、運動距離、所要求的手工控制級別以及阻力或重量等四人變數進行考慮。

(3)工作抽查。這是利用統計抽查技術對作業動作進行隨機、間斷的觀測、記錄,它具有客觀性強、費用少的雙重特點,特別適用於對特定作業項目的時間或時間率測定。直接時間測定法和工作抽查的測定工時時均涉及工作速度評定(或稱「速度評比」)的問題,而所有這三類方法都需確定寬放時間或寬放率。應該說,直接時間測定法、預定動作時間研究和工答抽查的使用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動作研究與時間研究的各類技術及其相互關系如圖2所示。動作與時間研究技術在我國的某些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需要指出的是,在利用預定動作時間研究技術進行工作測定時,必須考慮原標准時間數據與我國這際情境的適用性問題。由於各種標准時間系統(如MTM,WF)均來源於特定國家、特定企業或團體推選業運輸和時間數據,因此,存在常模差異的問題。為了保證這類技術使用的准確性,事先必須對有關標准時間系統作出必要的修訂。

❹ 請分別介紹一下吉爾布雷斯和泰勒,詳細些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出生於美國緬因州費爾菲爾德,在安得福學院和波士頓學院學滿後畢業並進入建築行業,之後在設計了一種新的腳手架和發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1895年,他在波士頓登記了自己的建築公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被譽為「動作研究之父」。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丙辰年)—1915(乙卯年)),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經濟學家,被後世稱為「科學管理之父」,其代表作為《科學管理原理》。

(4)吉爾布雷斯的砌磚方法研究的要點擴展閱讀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人物經歷:弗蘭克·吉爾布雷斯,1868年出生在美國緬因州費爾菲爾德。吉爾布雷斯在安得福學院和波士頓學院學習時,成績優異。

1885年他通過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卻因家庭困難沒有入學,而是進入建築行業,並以一個砌磚學徒工的身份開始了職業生涯。

這樣,年僅17歲的他就開始在一個建築承包公司那裡做學徒工。在以後的10年時間里,吉爾布雷斯刻苦鑽研,努力工作,終於設計出一種新的腳手架。

發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不僅如此,他在混凝土建造方面也有許多革新。因為在技術上的傑出成就,他成為公司的總監督。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人物經歷:

1878年,轉入費城米德維爾鋼鐵公司(Midvale steel Works)工作。從機械工人做起,歷任車間管理員、小組長、工長、技師等職,他在該廠一直干到1890年。

1881年,泰勒開始在米德維爾鋼鐵廠進行勞動時間和工作方法的研究,為以後創建科學管理奠定了基礎。同年,在米德維爾開始進行著名的「金屬切削試驗」,經過兩年初步試驗之後,給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標准,米德維爾的試驗是工時研究的開端。

❺ 吉爾布雷斯「動作研究」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即動作與時間的關系,動作與人體的關系,以最少的動作最終達到節約人力動作研究、提高效率、工作設計或是方法工程,如何找出最簡最優的方法,有的書叫工作研究,動作與產品的關系。其研究的對象都是在工作中。它涉及到三個方面的關系、充分降低時間成本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❻ 探究型學習設計

如何設計探究型學習 探究型學習,少年期應該注意培養觀察事務,同時學會分析問題。基礎理論,基本原理掌握的越多越好。大學以後觀察問題應有自己獨特視角,

❼ 動作研究的動作研究發明者

動作研究的主要發明者是E.B.吉爾布雷斯和L.M.吉爾布雷斯夫婦。F.B.吉爾面雷斯於1885年受雇於一建築商時進行了著名的「砌磚研究」。在該研究中,他通過對砌磚動作進行分析和改進,使工人的砌磚效率提高了近200%。1912年,吉爾布雷斯夫婦在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會議上,首次發表了題為《細微動作研究》的論文,在文中他們首創用電影攝影機和計時器將作業動作拍攝成影片並進行分析的方法,同時通過自己的研究將人的作業動作分解成三大類共17種基本動作《命名為「動素」》。這些基本動作是:伸手、握取、移物、裝配、應用、拆卸、放手、檢驗、尋找、選擇、計劃、對准、預對、持住、休息、遲延和故延。其中前8種動作稱之謂「必需動作」,中間5種動作稱之謂「輔助動作」,最後4種動作稱之謂「無效動作」。他們指出,籽提高動作效率必須盡可能地刪減第二、三類動作。以後,F.B.吉爾布雷斯又獨創性地發明了「燈光示跡攝影」和「設計燈光示跡攝影」兩種攝影方法,使動作分析的准確性和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為了緩和、消除工人對早期動作研究的抵觸和不滿,在富有心理學誥詣的L.M.吉爾布雷斯的幫助下,F.B.吉爾布雷斯又逐漸地將動作研究范圍擴大到工作疲勞與單調、動機及工作態度等方面。

❽ 吉爾布雷斯,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Frank Bunker Gilbreth,1868-1924),出生於美國緬因州費爾菲爾德,在安得福學院和波士頓學院學滿後畢業並進入建築行業,之後在設計了一種新的腳手架和發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1895年,他在波士頓登記了自己的建築公司,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被譽為「動作研究之父」。

中文名稱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
外文名稱
Frank Bunker Gilbreth
國籍
美國
出生地
緬因州費爾菲爾德
出生日期
1868
更多
人物經歷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1868年出生在美國緬因州費爾菲爾德。吉爾布雷斯在安得福學院和波士頓學院學習時,成績優異。1885年他通過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卻因家庭困難沒有入學,而是進入建築行業,並以一個砌磚學徒工的身份開始了職業生涯。這樣,年僅17歲的他就開始在一個建築承包公司那裡做學徒工。在以後的10年時間里,吉爾布雷斯刻苦鑽研,努力工作,終於設計出一種新的腳手架,發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不僅如此,他在混凝土建造方面也有許多革新。因為在技術上的傑出成就,他成為公司的總監督。

生平履歷

弗蘭克之波士頓學院
1895年,吉爾布雷斯在波士頓注冊登記了自己的建築承包公司。由於技術發明專利權的保護,以及吉爾布雷斯在業務管理方面的諸多改進,他的公司辦得十分紅火,以後逐漸從建築承包業擴展到建築咨詢業,在美國的紐約和英國的倫敦都設有辦事處。他根據自己的豐富經驗著書立說,在這個過程中,吉爾布雷斯對一般管理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10年,吉爾布雷斯對東方鐵路運費案極感興趣,並參加了倡導科學管理的集團。

1912年,在泰羅與甘特的影響下,吉爾布雷斯放棄了收入頗豐的建築業務,改行從事「管理工程」的研究,他在體力勞動的操作方法上很有造詣。他的妻子莉蓮對他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12—1917年的5年時間內,他把美國普羅維登斯巾的新英格蘭巴特公司作為自己的試驗基地。由於他的出色的研究成果,很快他就贏得了管理專家的榮譽。1924年6月14日,由於心臟病,正在准備參加布拉格國際管理大會的吉爾布雷斯突然死去,當時他才56歲。

❾ 吉爾布雷斯夫婦的背景簡介


動作研究之父: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Frank Bunker Gilbreth,1868-1924)。他們是第一個把工業工程從一種實驗和經驗的辦法,變成一種比較科學的辦法,他們兩人的工作對於工業工程的誕生起了非常決定性的作用,一直到今天,工業工程發展的思路依然與他們兩個人當初所做的工作密切相關,今天我們所關注的系統更大了,但我們所追求的仍然是效率和效益。
弗蘭克·吉爾布雷斯,1868年出生在美國緬因州費爾菲爾德。吉爾布雷斯在安得福學院和波士頓學院學習時,成績優異。1885年他通過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入學考試,卻因家庭困難沒有入學,而是進入建築行業,並以一個砌磚學徒工的身份開始了職業生涯。這樣,年僅17歲的他就開始在一個建築承包公司那裡做學徒工。在以後的10年時間里,吉爾布雷斯刻苦鑽研,努力工作,終於設計出一種新的腳手架,發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不僅如此,他在混凝土建造方面也有許多革新。因為在技術上的傑出成就,他成為公司的總監。
1895年,吉爾布雷斯在波士頓注冊登記了自己的建築承包公司。由於技術發明專利權的保護,以及吉爾布雷斯在業務管理方面的諸多改進,他的公司辦得十分紅火,以後逐漸從建築承包業擴展到建築咨詢業,在美國的紐約和英國的倫敦都設有辦事處。他根據自己的豐富經驗著書立說,在這個過程中,吉爾布雷斯對一般管理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10年,吉爾布雷斯對東方鐵路運費案極感興趣,並參加了倡導科學管理的集團。
1912年,在泰羅與甘特的影響下,吉爾布雷斯放棄了收入頗豐的建築業務,改行從事「管理工程」的研究,他在體力勞動的操作方法上很有造詣。他的妻子莉蓮對他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1912~1917年的5年時間內,他把美國普羅維登斯市的新英格蘭巴特公司作為自己的試驗基地。由於他的出色的研究成果,很快他就贏得了管理專家的榮譽。1924年6月14日,由於心臟病,正在准備參加布拉格國際管理大會的吉爾布雷斯突然死去,當時他才56歲。
莉蓮·吉爾布雷斯(1878—1972)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是弗蘭克·吉爾布雷斯的夫人,也是美國第一個獲得心理學博士的女士,被稱為「管理第一夫人」。原名叫做莉蓮·莫勒,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奧克蘭,畢業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英語系。為了同丈夫合作研究,她改學了心理學。1912年,莉蓮完成了博士論文,但是加利福尼亞大學卻不能授予她博士學位,堅持讓她再回校讀一年。莉蓮·吉爾布雷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在撫養12個孩子的繁忙家務勞動之餘,潛心於管理心理學的研究,並寫成了著作《管理心理學》。爾後,在1915年獲得布朗大學的博士學位。
1924年,當弗蘭克·吉爾布雷斯辭世後,她接替了丈夫的工作,並且使自己也成為工業界的一個榜樣。在1938年評選的「有行使美國總統權力才能」的12位婦女中,莉蓮·吉爾布雷斯榜上有名。
1944年,《加利福尼亞月刊》評論道:「莉蓮是一位天才。」

❿ 誰能告訴我吉爾布雷斯的砌牆實驗的具體內容

當時,砌牆時磚頭擺放在地面上,施工人員必須一次次的彎腰選擇磚頭,選擇比較良好的側面。這樣,不但施工人員容易疲勞,效率也不可能高。吉爾布雷斯通過一系列研究,改進了施工方法,在施工人員容易取放的高度上設置了一個擺放磚頭的同時,另一隻手拿著沾滿混凝土的抹板,改以前的單手作業為雙手作業。

經過這樣的改進後,施工速度是以前的三倍以上,施工人員的疲勞度也大降低。

閱讀全文

與吉爾布雷斯的砌磚方法研究的要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肝臟鈣化灶最佳消除方法 瀏覽:102
勢不由人的最佳解決方法 瀏覽:429
二控電燈安裝方法 瀏覽:922
床單上的蟎蟲怎麼去除最好方法 瀏覽:587
ug3d輪廓銑常用驅動方法 瀏覽:569
鍵盤plus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2
木板製作方法大全圖片 瀏覽:207
潰瘍確診常用檢查方法 瀏覽:797
相框安裝方法 瀏覽:93
牛津大學研發出快速檢測方法 瀏覽:425
數學分析方法論選講 瀏覽:469
課件製作有哪些方法 瀏覽:350
手機的屏幕和顯示器連接方法 瀏覽:370
蘋果x虛擬鍵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54
機加工費品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861
用什麼方法測試手錶鏡片硬度 瀏覽:626
如何製作豆瓣醬的方法 瀏覽:95
速達軟體核算方法在哪裡選 瀏覽:718
分享製作微課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90
手機外儲存卡格式化方法 瀏覽: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