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風格的定義
1、活躍型與沉思型
活躍型學習者傾向於通過積極地做一些事—討論或應用或解釋給別人聽來掌握信息。而沉思型學習者更喜歡首先安靜地思考問題。
「來,我們試試看,看會怎樣」這是活躍型學習者的口頭禪。而「我們先好好想想吧」是沉思型學習者的通常反應。活躍型學習者比傾向於獨立工作的沉思型學習者更喜歡集體工作。
2、感悟型與直覺型
感悟型學習者喜歡學習事實,而直覺型學習者傾向於發現某種可能性和事物間的關系。感悟型的不喜歡復雜情況和突發情況,而直覺型的喜歡革新不喜歡重復。感悟型的比直覺型的更痛恨測試一些在課堂里沒有明確講解過的內容。
感悟型的對細節很有耐心,很擅長記憶事實和做一些現成的工作。直覺型的更擅長於掌握新概念,比感悟型的更能理解抽象的數學公式。
3、視覺型與言語型
視覺型學習者很擅長記住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如圖片、圖表、流程圖、圖像、影片和演示中的內容,言語型學習者更擅長從文字的和口頭的解釋中獲取信息。當通過視覺和聽覺同時呈現信息時,每個人都能獲得更多的信息。
在大學里很少呈現視覺信息,學生都是通過聽講和閱讀寫在黑板上及課本里的材料來學習。不幸的是,大部分學生都是視覺型學習者,也就是說學生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信息量不如通過呈現可視材料的方法獲得的信息量大。
4、序列性與綜合型
序列型學習者習慣按線性步驟理解問題,每一步都合乎邏輯地緊跟前一步。綜合性學習者習慣大步學習,吸收沒有任何聯系的隨意的材料,然後突然獲得它。
序列型學習者傾向於按部就班地尋找答案;綜合性學習者或許能更快地解決復雜問題或者一旦他們抓住了主要部分就用新奇的方式將它們組合起來,但他們卻很難解釋清楚他們是如何工作的。
⑵ 如何做好學情分析
面對教育改革,學情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由於教師教學的對象就是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每個班級也有屬於自己的特點,那麼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注意到學生的學情,特別是教的班級較多的時候,要根據班級的特點對教學做相應的變動。學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學生年齡特點分析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抵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特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2、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經驗。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察、問卷等較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發現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一方面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3、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4、學生學習風格分析班級整體學習風格: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准確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當然,切忌單純為了學情分析而去分析學生或者將學情分析孤立於教學設計之外,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存在極為緊密的互動關系。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是空中樓閣;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其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展區,而從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來闡述最近發展區就是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沒有學情分析的內容分析往往是一盤散沙或無的放矢;因為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學情分析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願的自我表演;因為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總之,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⑶ 怎樣區別文章的語言風格
你這幾個簡單的問題,簡單得可以出一本書.
1.語言風格有什麼類型,各有何特點
其分為三大類型:民族的語言風格,時代的語言風格,作家的語言風格.因此文章的語言風格在今天來講,首先是作家的語言風格,像魯迅幽默而潑辣,李敖的調侃刻薄,余秋雨的博思沉重.其次是時代風格,以前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勞動,階級斗爭,現在是經濟,市場,營銷,財富動不動三個代表(屙屎不便秘也是三個代表),和諧社會等.然後是民族的,中國人的語言習慣是順敘,主謂賓定狀補,先因後果.西語則是倒敘,日在月前月在年前,名詞在形容詞前,先果後因.
2.怎樣概括文章的語言風格
文章的語言風格種類,你自已對單吃面就是.
隱諱曲折 言進止遠 明白曉暢 酣暢淋漓 亦庄亦諧 尖銳潑辣 感情奔放 筆資縱橫 凝練含蓄 耐人尋味 恬淡明麗 清新雋永 娓娓而談 親切動人 視角獨到 不落窠臼
3.舉些例子(結合文章進行分析)
總只有50分,幫你列幾個作者,舉文章就莫害我
隱諱曲折 亦庄亦諧 尖銳潑辣(魯迅)
恬淡明麗 清新雋永 親切動人(朱自清)
酣暢淋漓 感情奔放 不落窠臼(梁啟超)
筆資縱橫 凝練含蓄 耐人尋味(余秋雨)
每一個有名的作家都是一個有語言風格的人.
⑷ 學習者特徵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1、起點能力水平分析
任何一個學習者在學習時都是把他原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帶入新的學習過程中的,因此,教學系統設計者必須了解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和技能,我們稱之為起點能力水平或起點能力。
2、認知結構分析:奧蘇貝爾理論
所謂認知結構,就是指學生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結構,它是由學生眼下能回想起來的事實、概念、命題、理論等構成的。
3、學習態度分析
學習態度即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認知水平和態度,對教學傳遞系統的態度或喜好,這對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影響。
4、學習動機分析
學習動機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習動機和學習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習能產生動機,而動機又能推動學習。
學習者特徵分析的作用
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者所具有的認知的、情感的、社會的特徵都將對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產生影響。設計的教學方案是否與學習者的特點相適應,是衡量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
受生理的、心理的、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學習者個體之間既表現出一些共性的、穩定性的特徵,又表現出多樣化的差異。分析學習者特徵時,既需要考慮學習者之間的穩定的、相似的特徵,又要分析學習者之間的變化的、差異性的特徵。相似性特徵的研究可以為集體化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差異性研究能夠為個別化教學提供理論指導。
⑸ 在對學習者特徵進行分析的時候,我們一般分析哪幾方面的特徵
(1)起點水平分析。了解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基礎及其在進入新內容學習以前所掌握的和學習目標有關的技能。對於起點水平的分析,可以採用測驗的方式。
(2)認知結構分析。
(3)學習態度分析。了解學習者對於要學的內容所持它的某種態度以及對於提供教學的學校和教師的態度等。判斷學習者的態度時,經常用的方法是態度問卷量表。此外,觀察、訪談等方法也可用於學習態度分析。
(4)學習動機分析。學習者的動機水平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當學習者對要學的內容沒有興趣或缺乏動機時,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對學習動機進行分析時,教師和以參照凱勒開發的"ARCS模型",從注意力、關聯性、自信心和滿足感等四個方面來分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凱勒建議問學習者這樣的問題:"教學目標與你有多大的相關性?""教學目標中最吸引你的是哪部分?""你有多大把握能成功地達到教學目標?"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有助於了解學習者的動機,有助於確定教學設計中的潛在問題。
(5)學習風格分析。教師在分析學生的學習風格時,可以依據卡里提出的"洋蔥模型",從教學偏好、信息處理方式、認知個性風格、場依存/場獨立等方面進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學習者特徵時,既需要考慮學習者之間穩定的、相似的特徵,又要分析學習者之間變化的、差異性的特徵。相似性特徵的研究和以為集體化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差異性研究能夠為個別化教學提供理論指導。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⑹ 你是一個什麼風格的網路學習者呢 試分析你的學習風格特點並根據你的學習風格
學習風格特點如下:
1、獨特性:學習風格是在學習者個體神經組織結構及其機能基礎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通過個體自身長期的學習活動而形成,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
2、穩定性:學習風格是個體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經形成,即具有持久穩定性,很少隨學習內容、學習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學習風格的穩定性並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變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6)風格學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堅持性的高低表現出較大的個體差異。具有高堅持性的學習者在完成一項較困難的任務時,能夠堅持不懈,克服困難,面對挫折不氣餒,直至最終完成任務;學習堅持性較差的學習者則鬆鬆垮垮,一遇到挫折就灰心退縮,以致不能完成規定的任務。
在需要學習者克服困難、戰勝挫折、運用意志努力的任務中,兩種學習者的成績具有顯著的差異,高堅持性者明顯優於低堅持性者。對於後者來說,增強他的學習堅持性是提高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途徑。
⑺ 如何科學地利用學習風格進行因材施教
1、在班級授課制里,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的學習風格,他們的學習效果往往也不一樣。如果教師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失配而又未及時調整,則容易導致風格沖突,學生會逐漸產生厭學情緒、聽講不專心、考試成績差並最終對課程失去興趣,師生感情和雙方信心均會受到影響。
為使教學活動對每一個學生更加有效,就有必要對學生的個別差異進行分析。由於班級人數多而教師精力有限,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逐一進行個別化教學,只能盡可能地在學習風格分析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學習風格類型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應當注意,任何一種學習風格,既有其長處,也有其不足。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揚長補短。因此,適應學習風格差異的教學設計應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採用與學生學習風格相一致的"匹配策略";二是針對學習風格中的短處實施彌補性的"故意失配策略"。匹配策略固然有利於學生的學習,但卻無法彌補學生學習機能上的不足;有意識的故意失配策略在實施之初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習的效率,但堅持使用可以彌補學習方式上的不足,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全面提高,有利於學生以後的學習和發展。
2、針對這個問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做到:(1)能識別並幫助學生識別自己的學習風格,可通過藉助量表測試和日常行為觀察分析兩種途徑識別。要提醒學生我們往往不是單純的一種類型的學習者,而是屬於兩種或多種類型,無論你屬於哪種,都無優劣之分,關鍵在於對自己有一個清楚的了解。(2)對有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要均衡地實施教學影響,避免顧此失彼。(3)採用有意識的失配策略鼓勵學生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學習,使他們適應不同的學習任務學習情境。(4)每一位教師均有其獨特的教學風格,但還須盡可能掌握多種教學方式,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格自如地加以選擇,運用。
⑻ 學情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學情分析包括:學生的年齡特點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水平、認知方式和學習風格、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錯誤的原因等方面。
學情分析的目的:全面分析學生學習的基礎、需求、方法和習慣等,才能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靈活地駕馭課堂教學,作為一線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實踐、改革、創新,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精彩有效。
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的四起點能力分析,學生的個人學習風格以及學生的基本特點。
一、學情分析常用的方法。
1、觀察。
2、談話。
3、問卷。
4、實驗。
二、學情分析中出現的問題:沒有注意學生的能力起點,不能正確的對學生進行相對應水平的教學,不清楚學生的學習方式,不知道學生的學習習慣,不清楚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學情分析的重要性:經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情況分析之後,更好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和學習情況,才能對學生更好的教學服務,減少教學的盲目性,使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明確學習目標。
⑼ 如何進行學情分析和教材分析
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抵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借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
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特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盡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班級整體學習風格: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准確性稍微欠缺。
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盡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⑽ 什麼是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
語言風格是指人們在進行交往時,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目的、任務及交際者的秉性和素質而採用的不同的語言素材和方式。可分四類:日常口語體風格、應用文體風格、藝術文體風格和個人的語言風格,各類風格都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詞彙、語法、語音和修辭手段等風格要素。兒童對這方面能力的獲得有賴於思維的發展及對旁人運用語言的觀察。
風格分類舉例
古代作家:
豪放:蘇軾、辛棄 疾;婉約:柳永、姜夔、李清照
雋永:李煜、劉禹錫;自然:謝朓、謝靈運
清新飄逸:李白;沉鬱頓挫:杜甫;清淺通俗:白居易
雄渾悲壯:屈原;淡遠閑靜:陶淵明;豪放磅礴:曹操
深奧險怪:韓愈;恬淡優美:王維;雄壯豪邁:王昌齡
曠達俊爽:杜牧;穠麗朦朧:李商隱;幽峭冷艷:李賀
現代作家:
魯迅—冷峻,孫犁—朴實,趙樹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派別分類
浪漫主義:善於抒發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誇張手法,語言熱情奔放,想像瑰麗神奇。
現實主義:注重按照生活本來的樣子精確細膩地描寫想像。
豪放派:氣勢豪放,意境雄渾
婉約派:語言清麗含蓄,抒情婉轉纏綿。
題材分類
宮廷詩:纏綿宛轉
田園詩:恬淡寧謐
山水詩:清新優美
邊塞詩:悲涼慷慨
諷喻詩:沉鬱激憤
詠史詩:雄渾壯闊
懷古詩:幽深綿長
送別詩:意蘊深遠
詳見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