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學二胡的基本方法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一:坐姿要端
要選擇一張高度合適的椅子,兩腿放平、兩腳掌著地。坐椅子的時候,不能坐滿椅面或後靠在椅背上。兩腿與肩同寬,兩腳平放於地面,左右腳前後相距半腳距離(左前右後)。小腿與地面垂直,與大腿成90°角。身軀要正直,上身保持自然、挺拔的姿勢,全身放鬆。防止駝背、斜體、歪身、低頭等不正確坐姿。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二:持弓要穩
右手放鬆,彎曲呈半握拳狀,將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關節處,食指自然彎曲,輕扶於弓桿上,拇指用指腹按在弓桿上方靠近食指第三關節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無名指伸入弓桿與弓毛之間。拉外弦時,由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中指第一關節稍後處向外,用這三個著力點控制弓桿,使弓毛貼住外弦摩擦發聲。拉內弦時,以食指第三關節向上、拇指指腹向下作為支撐點控制弓桿,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向內勾弓毛作為著力點,使弓毛貼在內弦上摩擦發聲。握弓、持弓都要輕松自然。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三:持琴要正
二胡的琴筒要放在左腿靠緊小腹的位置上,琴桿正直,略向前傾;左臂自然彎曲,肘部不要抬得太高,左臂與體側成45°角,手腕微微抬起,將琴桿置於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彎曲呈半握拳狀,以指尖和指腹交合處觸弦。拉上把位時,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二胡的切音線位置上,食指根部要與二胡的切音線接觸,相對固定。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四:按弦要科學
左手指在按弦時,各個關節要自然彎曲,食指的彎曲度最大,以中指、無名指、小指為序逐個遞減,到小指就幾乎是伸直按弦了。手指的彎曲必須以自然、鬆弛為原則。拇指應放鬆持平,也可微微翹起,但不可向下彎曲。手指按弦的起落動作,要以左手的掌指關節(也稱手指的第三關節)運動為主,以手掌的運動為輔。手指的觸弦應是富有彈性的「擊」弦,而不是生硬的「按」弦。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五:運弓要平
右手拉弓時,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狀態,以腕部為起動點向右拉出。但大臂不能過早地向外伸展,以避免肘部過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正確姿勢。同時,拉弓時,右臂不可向右後方運動,避免使弓子拉成一個圓弧狀。在推弓時,要以大臂往回收作為起動點,帶動小臂向左推進,手腕應呈內屈狀。當大臂收完後,小臂繼續向左推;小臂收完後還要將弓子推進幾公分,使手腕回到「中間狀態」,便於下一個拉弓的開始。無論拉弓還是推弓,弓子運行一定要平直。運弓的順序,通常以拉弓開始,以推弓結束,這要養成習慣。
學拉二胡入門方法六:左右手協調配合
左手上,要講究指法;右手上,則講究弓法。弓法的基礎技法包括:換弦、分弓、連弓、快弓、顫弓、頓弓、斷弓、跳弓、拋弓等等;指法的基礎技法包括:換把、揉弦、滑音、裝飾音、顫指音、泛音、撥弦等等。這些技法都要循序漸進地學。
此外,學拉二胡還要學習、掌握一些樂理知識。
㈡ 怎樣練習二胡
一位優秀的二胡演奏者一定是一位善於練琴的人,他應該經常花時間來思考、研究關於怎樣練琴的問題,思考、研究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盡快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術、來有效地克服和解決演奏技術上的困難和障礙。一位演奏者如不具備這樣的素質,只知道每天埋頭苦苦地練琴,盡管他很努力,練習的時間花得很多,但是他所取得的成效一定是不佳的。 一、必須講究方法 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講究方法,要多動腦筋,要認真分析、研究事物內在的規律,然後根據事物發展的規律來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和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學習二胡也同樣需要我們演奏者不斷地思考和研究各種演奏技巧的內在規律,並採取一種最合適的方法,即最合適的左、右手的演奏動作和方法,來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術和有效地克服任何演奏技術上的障礙。 二、對每天的練習要有合理的安排 一位善於練琴的演奏者應對自己每天的練習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包括對訓練時間和訓練內容的安排。從二胡演奏實踐中我們知道練習二胡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二胡演奏一般技巧的練習,二是二胡演奏應用技巧的練習,三是表現音樂作品內容的練習。對於一個受過全面訓練、演奏水平較高的演奏者來說,每天花一定時間做一些一般技巧的練習主要是為了保持已有的演奏技巧能力。每天化一定時間練習應用技巧主要是練習一些演奏曲目中技巧難度較大的樂段,以保證在正式演奏時不致於在技巧難度較大的樂句或樂段上出現問題。匈牙利小提琴家卡爾·弗萊什(Carl Flesch )在他的《小提琴演奏藝術》中指出:「一個小提琴家的演奏技巧必須有剩餘,其數量應相當於他公開演奏時技巧必然要打的折扣的數量。」所以我們必須每天練習演奏曲目中技巧難度大的樂句或樂段,努力使我們的演奏技術有相當大的富裕,以便能保證我們在公開演奏時很好地表達所演奏的作品的藝術意境和實現我們自己的藝術意圖。每天花一定時間練習一些完整的演奏曲,它主要不是為了解決演奏技術上的問題,這種練習主要是通過對整首樂曲的演奏來培養演奏者的音樂藝術表現能力,以能正確表現音樂藝術的精神與內涵。 關於每天練習時間安排的問題,一般來說最好是一次練習的時間不要太長,並能把每天練習的時間分配在整個一天中。如你每天練習三小時的琴,最好是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分開練習,每次練習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每天分三四次進行練習,這樣比上午或下午一次練習三小時琴,而一天中其餘的時間完全不練琴的效果要好得多。因為短時間的練琴,人的注意力和精力容易集中,練習效果也較好,超過一小時以上的長時間的練琴容易使人疲勞,精力、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因而練習的效果也就不會好。偉大的戲劇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Stannislavsky) 在他的某一本書中曾強調指出,練習時思想、思考過程若不成為身體動作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練習就很少有價值。心理學家伯托夫(Bertove)教授認為,每次練琴的頭二十分鍾最為重要,效果也最好,以後的練習就靠肌肉而不是靠頭腦了。所以每次練琴的時間不宜過長,是很有道理的。 三、每天花一定時間進行音階練習 每天花一定時間進行音階練習來訓練左手手指的靈活性和音準感,對每一位演奏者來說都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首音階練習曲我們都可以採用各種不同的弓法和不同的演奏速度來進行練習。可以用弓子的上半弓、下半弓、全弓等各弓段來進行練習,也可用分弓、連弓等方法來演奏,還可以採取改變音符上方的連線等方法來演奏。如按照這種方法來對每個音階進行練習,可從中得到多方面的收獲,是一種很好的練習方法。 在音階練習中除了按上述要求來進行練習外,我們還要努力做到音準、節奏穩定和旋律流暢,這對保證音階練習的質量是很重要的。有些演奏者在練習音階時一味地追求演奏的快速度,而不把重點放在音準、節奏穩定和旋律流暢上,這樣是很有害的。如我們能先用慢速或中速嚴格按照上面的要求來練習音階,然後再逐漸加快速度來練習,我們才能有效地保證音階練習的質量。如果在音階練習中我們忽視對音準、節奏穩定和旋律流暢的要求,那我們每天的音階練習不是在提高練習的質量和演奏水平,而是在培養一種壞的習慣,而任何壞習慣的糾正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每位演奏者都應該把音準、節奏穩定和旋律流暢作為音階練習的重點。 四、從有意到無意 當我們第一次演奏一段生疏的音樂時,一邊看樂譜一邊有意識地使左、右手動作並演奏出這段音樂。在這段音樂被我們這樣連續演奏了許多遍後,則原先有意識的左、右手動作慢慢就變成了下意識的動作,而且演奏時也用不著再看譜,能根據內心的要求自然而然地背奏。在演奏中演奏者的演奏動作越是出於下意識,他的演奏技巧就越有把握。 在演奏實踐中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當我們已經能非常熟練地、下意識地演奏一段難度較大的快速樂段時,如我們在演奏時再有意識地去想一下演奏這段音樂的弓法和指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就會在演奏技巧上出現問題,就會拉不清楚。 在開始練習一首樂曲或一個樂段時,首先我們必須根據音樂的需要尋找出演奏該段音樂最省力、最方便的弓法和指法,一切不利於音樂表現和發音的不必要的困難動作或多餘的動作都應盡力避免。選擇最好的弓法和指法是練習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在選擇好最省力、最有利於表現音樂和發音的弓法和指法後,我們應做許多遍有意識的練習,然後使我們有意識的演奏慢慢變成下意識的演奏。 五、從慢練到快練 在練習快速樂段中所碰到的所有技巧上的困難如不加思考地按照樂曲要求的速度進行練習是很難被克服的,是非常不利的,這樣做往往容易造成音不準,而且也容易養成演奏不清楚的習慣。演奏的實踐證明,對快速困難的樂段開始做慢練然後再做快練者總是比一開始就做快練者練習的效果好得多,至少在音準和演奏清楚程度上要好得多。因此我們在學習一段具有一定難度的快速樂段時,先應慢練,然後再逐漸加快速度,最後達到樂曲要求的速度。在對某些困難的快速樂段進行慢練時,還可以通過改寫樂譜的方法來使練習更容易,有些快速的樂句由於記譜上的問題往往會使演奏者產生一種畏難情緒,覺得這個樂句難得無法下手演奏。如果我們把樂譜改寫一下,把音符延長一倍,也就是說把三十二分音符寫成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寫成八分音符等等。這樣記譜後會使演奏者產生一種新的概念,原來的畏難情緒消失了,這個技巧性的困難樂句演奏起來也不覺得困難了,這樣反復多練習幾遍後,這個困難的樂句就很容易地被演奏出來了。然後逐漸加快練習的速度,最後就能按原譜的速度演奏了。慢練應當是原譜的一個准確的翻版,只是速度不同而已,並不會影響原譜的演奏效果。一般來說,慢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音準和演奏的清楚,而快練卻可以增加演奏上的靈活性,包括左手的靈活性和左、右手配合的靈活性。因此對一些快速困難的樂段先慢練然後快練,對提高快速樂段的演奏質量是很有益處的。 六、從難到易 作為一位演奏者應在他日常的練習中練習他自己感覺最不舒服的弓法和指法,應經常練習作品中特別困難的地方,這樣做對進一步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如在一首樂曲中有一二處你自己感到困難的地方,而這些地方無論從音準、節奏和力度等方面都需要作進一步的改進。那麼在練習時我們就應該有計劃地重點練習這些困難的樂段,我們常常需要做多次反復的練習,但在反復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地思考、分析困難的原因,然後採取一種最好的弓法或指法來練習這些困難的樂段,最終使這些困難得到解決。如不加思考、分析,盲目地一遍又一遍反復練習這些困難樂段,這種反復練習的效果是很差的,這種努力是徒勞無益的。但有時即使對這些困難的樂段經過了反復的練習,並在單獨演奏時也已很順利,然而當你把它們放到整首樂曲中或與該樂段的前後樂段連起來演奏時,問題又產生了。所以對一首樂曲中有困難的樂段經過反復練習能單獨順利地演奏後,還需將這些樂段與其前後的樂段連起來或放在整首樂曲中一起進行練習,這樣做是非常必要的。 在演奏困難的樂段時,合理地調整左手手指對琴弦的壓力和右手對弓子的壓力,有時會產生很好的效果。如果這些壓力使用配合不當會給演奏帶來麻煩。許多演奏上的困難需要通過思考、探索來求得解決,在練習中有時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左手上或放鬆左手,有時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右手上或放鬆右手,這樣可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可使那些困難樂段變得容易演奏。 七、要有變化不要呆板 在一首樂曲中往往會有一些重復出現的樂段或樂句,在演奏這些反復的樂段或樂句時一定要設法使它們在強弱、快慢、音色等方面有所變化。變化是大自然的規律,自然界沒有完全相同的重復,音樂中的重復也應該是這樣的。好的音樂從來是不單調的,它總是充滿著對比和變化。如果我們所演奏出來的音樂單調而沒有變化,這是我們演奏者的無能,是我們演奏者沒有能力把音樂本身所具有的精神和內涵演奏出來。好的演奏總是在力度、強弱、音色、節奏上富有變化的,明亮與陰暗要不斷地交替出現,如果你用同樣的力度同樣的強弱來演奏所有的音符,或者總是用同樣的方法來演奏緊接著的反復樂句或樂段,那你所演奏出來的音樂一定是乏味的,是永遠不會打動聽眾的。 八、培養客觀地傾聽自己演奏的音樂的能力 一位優秀的演奏者一定要有很好的聽覺,對音準和音色要非常敏感。一些演奏者往往對自己拉出的聲音採取粗枝大葉、缺乏責任性的態度,這種不重視傾聽自己演奏的習慣會使自己的聽覺每況愈下,時間一久,演奏者就會喪失對於音高微小差別的敏感性和對音色微小差別的敏感性。在演奏時一定要專心傾聽自己的演奏,我們要使自己的聽覺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中,一點也不能疏忽,一聽到不準的音就要立刻糾正重來,不管這種音準的差別是多麼微小,我們都要認真對待。在練習和演奏中對待音準的態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責任性強不強的問題。 我們必須培養自己專心傾聽自己演奏的能力和習慣。經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在演奏中自己聽到的是我們想像中所要聽到的聲音,而不是在樂器上實際所發出的聲音。例如,我們可能在演奏中在某處加了一個多餘的、不必要的滑音,然而自己卻並沒有感覺到。在另外一種情況下,當我們自己覺得非常投入地在演奏時,在節奏上出現忽快忽慢的現象,而自己感覺還相當不錯。所以要提高自己的練習質量和演奏水平,演奏者必須練習和培養自己能客觀地傾聽自己所演奏的音樂的能力,能及時地發現自己演奏中任何微小的缺點,這一點對一位想在演奏上達到高水平的演奏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能力是每一位優秀的演奏家所必須具備的。
㈢ 二胡如何練習指法
1、慢練,確定指法,確定基本的動作走向;
2、確定分句,確定困難片斷的演奏方法;
3、分解細部練習;
4、把感覺練順;
5、運用「有譜無琴、有譜有琴、無譜有琴、無譜無琴」的練習方法。等等
㈣ 二胡怎麼練能練好
既然你問到怎麼練,那麼關鍵就在練上,多練習二胡曲。不停地練,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加油
㈤ 怎樣學習二胡
要學習二胡首先要做到一個字:定!能坐的住屁股,能沉得住心神,能持久不耐煩的按照正確方法練習,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最難的音準,除了通過多少次的認真刻苦的練習。。還需有一對分辨,久經訓練的耳朵,聽出你按拉出的音的准確性。因二胡沒有品和指板,按弦的輕重,上下都會影響音準的。二胡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有兩根弦,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二胡包括琴身(包括琴桿、琴筒、琴托、皮膜、音窗)、琴弦系統(包括琴弦、弦軸、千斤、琴碼、音墊)和弓(包括弓魚、弓桿、弓毛)。制琴師通常以木材製作二胡,如紅木、小葉紫檀、烏木等。琴筒一端蒙以蛇皮,這是二胡獨特音色的來源,一些高級的二胡則採用蟒蛇皮。二胡名曲有《二泉映月》《良宵》《聽松》等。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暘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說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後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於。彎弓莫射雲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㈥ 如何拉好二胡
拉好二胡的方法:
1、要想把二胡曲子拉的委婉動聽,基本功一定要扎實。首先樂音基礎要很好,歌唱得好,對樂曲的各種類型和不同風格都把控得很到位,這是音樂人的最基本素質。學不到位,一個曲子拉上一年還五音不全,怎麼能拉的優美動聽?
2、天賦是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二胡演奏的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天賦不是唯一,這得兩只手全身心的熟練配合,才能演奏出水平。要想拉得動聽,就必須具備演奏上的各種基本功及技巧,揉弦、快弓、慢弓等等,節奏、旋律都得把控到位。
3、藝無止境,演奏中的各種技巧都是成幾百上千遍的苦練得來的,優美動聽的地方以及樂曲流暢度和嫻熟度,都是反復苦練換來的,有很多成了名的演奏家還每天都在練琴,他們就感覺一天不練手就生。所以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光彩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
4、有的人准確無誤的照著譜子拉,但還沒有人家拉的那種味道,要想真正的拉出味道來,這功夫需要相當的嫻熟。樂曲中的情感處理有如抽絲、有如大河奔流,必須人境貫通,情景交融,手裡拉心裡唱,怎麼唱就怎麼拉。怎麼呼吸就怎控制氣口和休止符。練到一個氣口,一個小小的十六分休止符也把控到位,恰到好處。如果你的休止符處理不當聽起來就讓人感到很憋氣,曲中把控好呼吸,心到手到,才能奏出委婉動聽的優美旋律。
5、說到底基本功很重要,二胡技巧博大精深,活到老學到老。只要每天堅持練習,就會有進步。
㈦ 拉好二胡的技巧有哪些
二胡的演奏技巧是比較豐富的,主要分為指法和弓法兩大類,其中滑音和揉弦在弓弦樂器中顯得最有特色。那麼,拉二胡有哪些技巧?拉二胡的技巧:滑音:
滑音,就是按指在弦上有意識的滑動所得出的發音。滑動的方法不同,產生的滑音效果也就不同。從滑動的范圍來講,有換把滑音和原把位滑音。從滑動的幅度來講,有大滑音(大三度以上)和小滑音(小三度);從滑動的方向來講,有上滑音(由低音滑向高音)和下滑音(由高音滑向低音);從滑動的時間來講,有先滑音(滑音出現在本音之前)和後滑音(滑音出現在本音之後);從滑動的力度來講,有倚音滑音和連結滑音。從滑音總的性質來看,可分為裝飾性滑音和連結性滑音兩大類。
①先滑音
先滑音就是先由倚音滑向本音的滑音,它突出強調本音。先滑音又分上下滑音兩種。
②後滑音
出現在本音後面的滑音就叫後滑音。後滑音即由本音滑向倚音,整個滑動過程跟先滑音恰好相反。後滑音同樣有上下滑音之分。一般是以箭頭符號表示。
③連結滑音
連結滑音也稱連線滑音,它是一種常見的滑音,其符號是在連運弓符號的右端再加一箭頭。在奏法上是以某一按指用均衡的力度將連線內的音連結起來,聽起來銜接緊湊,使樂曲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事實上,換把中經常使用的「滑指換把」,也與連結滑音相似,不過特色不如連結滑音那樣濃郁罷了。
④轉滑音
轉滑音是效果較突出的裝飾性滑音。它的符號為「w」,一般記在音符的上面。
轉滑音是在本音下方的二度音程內回轉,所以有人把這種滑音具體的稱作「下回轉滑音」。另外還有一種「上回轉滑音」,在蒙簇民歌中比較常見。它的符號為「 ̄」,在奏法上除「回轉」的方向與下回轉滑音相反外,在「回轉」的力度、范圍和時間上則完全相同。這里需指出的是不論「上回轉滑音」或「下回轉滑音」,它們「回轉」的音程是比較有規律的,一般來說轉滑音的活動范圍在本音上下二度,很少有超過小三度的。
運用滑音注意事項
在實際運用中,滑音是變化多端的,它往往根據樂曲的感情需要和風格特點來靈活掌握。滑音的運用還能反映出各地的音樂特點。例如河南墜子、廣東音樂、雲南花燈、江南絲竹等樂種使用的滑音就是本樂種的鮮明特徵之一。貴州苗族民歌與湖南苗族民歌滑音的風格也大不一樣。
運用滑音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首先明確是什麼性質的滑音。如果是帶裝飾性的,要掌握到賓主分明的效果,運弓和運指應該是裝飾音輕,本音重。裝飾音到本音之間要過渡得自然;如果是屬連結性的,要渾然一體,天在無縫。奏滑音的手指是隨著手腕上下的動作而移動的。如果單純以按指在弦上作上下平直移動,這樣的動作不敏捷,力度不易控制,滑音的效果也較生硬。
2) 奏滑音一般來說是不容許換弓換弦的。
3) 奏滑音最要緊的是必須用得恰當。如果不頋樂曲風格和感情需要,硬塞進去一些不必要的滑音,就會使整個曲調變得油腔滑調,歪曲了樂曲的內容,破壞了樂曲的風格特點。
㈧ 怎樣練好二胡。
努力,努力,再努力
多到這個網站看看 對你有幫助
關鍵是自己喜歡二胡
以下是我在 中國二胡藝術網 上摘錄的一些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由淺入深,精神集中,寧慢勿錯 (二胡練習秘訣)
二胡自學自練基本方法
五十年代學二胡的人大約都聽到過「千日胡琴百日蕭」的順口溜,意指學二胡有一定難度,大約需要近三年時間,不能急功近利。還有一句是「會拉的一條線,不會拉的一大遍」,指拉琴時弓毛在琴筒上留下的軌跡正確的方法應當保持一條線,錯誤的運弓方法在琴筒上的痕跡是亂七八糟的。寥寥幾字卻極其通俗地說明了弓毛與琴弦保持垂直、貼近琴筒和臂腕配合的運弓效果。涉及二胡技能的訓練,網上已有眾多專家發表了詳盡的論述,值得我等業余愛好者去認真學習揣摸。或許有人說,自學其實就是模仿,但在學習方法上無疑會各自有道,本人不仿借題發揮,將自己亂編的自學自練方法提供中老年胡友笑評,請不吝指教。
〈一〉 入法萬變不離其宗
不管自習方法各持何道,總的說來,最有效的方法應遵循:「一個堅持,兩項規律,三大克服,四不放過」的基本原則,萬變不離其宗。
一個堅持
作為業余自學者,由於缺乏專業培訓形成的壓力,因此首先要有堅持始終的學習精神,充滿激情、自我施壓,多聽多唱多模仿,持之以恆。
「愛它一生不容易,持恆方稱二胡情」
兩項規律
一是對每首新曲,一定要遵循『會唱才會拉』的規律。人的一切動作靠大腦指揮,先消化入腦,動作反映才會敏捷不走彎路。這里指的唱曲不僅是識譜,而是按一聽二唱三放開的規律進行。一聽就是對全曲的演奏首先應對照曲譜反復收聽,直到曲譜聽熟、音韻入心,然後把該曲應有的風格和韻味哼出來,對樂曲有了基本認識的基礎上再動手大膽放開練習,首次能拉多少是多少,無需拘謹。
二是『熟才能生巧』的規律,長弓稍快後慢解決力度均衡、短弓稍慢後快解決快捷清晰,某些章節甚至要一小節一小節地練習,在此基礎上再逐漸達到要求的速率。急於求成則欲速而不達,很可能高不成低不就,或遲遲不能過關,甚至喪失信心拉一輩子也殘缺不全。
「律遵高一尺,藝出高一丈」。
三大克服
即克服隨意性、盲目性、淺表性等三性。
隨意性:指法不按規矩,弓法隨心所欲,興致來了,猛拉一通,忘乎所以,不講效果。
盲目性:沒有目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曲曲缺臂、調調少腿;或自不量力,哪壺不開提哪壺,結果事與願違,進展遲緩。
淺表性:不求勝解,自鳴得意,技無一所長,意不知所雲,會拉一大筐,曲曲不咋樣。
「三性為大害,自學難成才」。
四不放過
音準失度不放過:每按一指,都要力求准確到位,這可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准』壓三丑啊!
節奏不符不放過:特別對於引子、華彩及自由部分,這是樂曲的精華之一,專家演示了最動聽的優美節奏,老老實實模仿學練,即可以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遇到難點不放過:對於疑難章節,如高難指法、重點弓法,一定要做到不到位不放過,切莫半途而廢,堅持下去,技能必將水漲船高;
貫氣不夠不放過:貫氣是全曲演奏要盡力體現『節奏有序、強弱分明、前後呼應、整體性好』,或盪氣回腸、或行雲流水,如同書法作品一樣,要凸出神韻,才能揮手驚人。
「要想二胡拉得好,四不放過必經道」。
〈二〉基本功是骨架,感情是血肉
二胡演奏其基本功技巧只是骨架,沉入意境奏出感情才能有血有肉地凸出神韻。業余愛好者在技能上與專業人員相比,可以說有天壤之別。科班培養的專業人才,一個學期只教練2~3首獨奏曲,大部分時間是學拉枯燥乏味、奇難無比的練習曲,他們一年等於業餘五年有餘。他們的基本功肯定讓你自嘆不如,高者可令業餘人士無地自容。但對樂曲的理解和表達,專業人士能達到的業餘人士也未必不能達到,即所謂『技拉不如,心拉作補』的道理。
筆者以為二胡曲通常可分為技巧(為主)型、意念(為主)型及混合型三類,演奏則分為技奏與心奏。現以典型樂曲為例,
技巧為主代表樂曲如:喜送公糧、草原三馬(指賽馬、賓士千里草原、戰馬奔騰), 空山鳥語、金珠瑪等 ,曲韻通俗易達,其技巧高於意境,基本功達到什麼程度,通常就可以模仿完成到相應的程度。但對戰馬奔騰這類高難曲目,技能不夠,勉為其難不會有好效果。
意念為主代表樂曲如:江河水、病中吟,漢宮、二泉、懷鄉行;其類典型特點是全曲並無突出技術障礙,看似容易拉時難,即使專業人士也未必每次都能拉好,涉世不深,心力不夠,靠單純模仿不易成氣。還需要從模仿中去追尋演奏家所表現的曲意,同時也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訓練用意念去完成兩手的配合,以全身心的投入來抒展樂曲的感情,如此練習提高心奏能力才會有實質性進步。如做不到這一點,拉這類樂曲將會有氣無力、平淡乏味。
混合型樂曲如:月夜、壯別、閑居吟,三門峽與豫北情,這類樂曲在技巧和意境都需要較高的表現力,缺一不可,否則必將成為讓人煩心的一堆垃圾,若想練習隨想曲、協奏曲之類更高級的樂曲,則更是如此。
顯然達到以上要求並不容易,但中老年人有豐富人生經歷和較強的理解力,這種優勢運用得當,選擇好適宜和喜愛的樂曲,堅持做下去必能更上一層樓,從而感到充實和陶醉。
對於歌曲類曲目的練習,大體上可按上述前兩類進行,有的歌曲把音準、節奏、基本風格掌握好就能順利完成;有些抒情歌曲韻味十足,不用心去練,也會事與願違。
〈三〉將效果評價視作陶冶情操的添加劑
作為二胡愛好者,當然希望通過展示自己的實力而得到恰如其分的評價,如參加考級活動等。即便是中老年業餘人士,大多雖無考級的願望,但同樣很想通過某種評價方式來了解自己的真實水平,以保持和激發自學熱情。
最簡便易行的自我評價方法是:對於同一首曲子,即按前列的『四不放過』的要求,每做到一項,就是一大進步。但第四項一般很難自行判別,你可以跟著CD拉,如90—100%能跟上,說明其進步已十分明顯。
級差類比的方法,也就是能在大體相同的時間內完成高一級的同類樂曲的練習,並能繼續學會同級中的另一曲目,表明你的水平無可非議地已經上了一個台階。
另有一種說法「二胡拉得好不好,二泉印月見分曉」;「二胡拉得快不快,賓士千里可比賽」大意是指能拉好『二泉』、『賓士』這類經典樂曲,足見你的綜合實力已達到較高水準。
通過胡友之間的交流,從取長補短中當然更能了解自己的實際水平。
不過評價不是目的,而是尋求新的激情,高低千萬別太當真。
發揮余熱與自娛自樂相結合,讓你的琴聲伴隨著時光而怡然自得;休身養性與求強上進相揉合,使你感受到『不是考級勝似考級』的無窮樂趣!
㈨ 怎樣練習二胡基本功
坐姿
1、身體中線左斜,使重心落到了人體的左側。
2、後背立直,端坐於凳子三分之一處
基本指法形成四種手型:
1、【一 一 二型】三四指貼靠成小二度關系,其它手指分開成大二度關系。
2、【一二 一型】二三指貼靠成小二度關系,其它手指分開成大二度關系。
3、【二一 一型】一二指貼靠成小二度關系,其它手指分開成大二度關系。
4、【一 一 一 一型】一二三四指全部分開成大二度關系,空弦與一指成一個小二度關系。
(9)二胡的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二胡使用注意事項
二胡琴皮的保養對保持二胡的音色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最關心的。二胡琴皮如能得到精心保養的話,會有很長的使用壽命。日常生活中所見的琴皮已損壞的二胡大多是由於存放不當、不經常使用而引起的。
經常使用的二胡琴皮就會保持一定的彈性,二胡的發音質量也較穩定。二胡的音色是在不斷的使用中,慢慢拉出來的,平時經常使用二胡就是對二胡的一種很好的維護和保養。為了做好對琴皮的保養,需要對琴皮的加工工藝有所了解。
㈩ 二胡初學者要怎麼練習
先熟練掌握二胡基本功
1、慢長弓練習
二胡屬於弓摖弦類樂器。它發音的音色和音質與運弓有直接關系,慢長弓是運弓的最基礎。練習時首先要正確的持弓,全身放鬆,右手保持輕松,肩肘下垂,運弓要求平穩,手腕靈活。開始練習運弓時一定要拉滿弓,養成好習慣。
2、短快弓練習
快弓熱烈奔放,慷慨激昂。演奏要求明快、清晰富有顆粒感,力度配合得當。練好短快弓要掌握正確練習方法,還要根據節奏保證音節一致、平穩。十六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多選用中弓,手腕要靈活,從慢練開始練起,逐步掌握靈活性。左右手要熟練配合。堅持耐心刻苦練習。
3、換把練習
練習換把首先練好音準,掌握好音準才能正確找到音位。傳統把位的滑指換把、空弦換把、同指換把,新把位是移指換把等。
(10)二胡的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二胡技巧進階練習
1、揉弦練習
揉弦是二胡演奏中極為重要而且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初學練習時先從滾揉練起,首先手指穩定的按在琴弦上,手掌上下擺動,指尖第一個關節隨著手掌的上下擺動而來回彎曲。使指尖在琴弦上勻速滾動。這樣產生的音波就達到了揉弦效果。
2、顫音練習
二胡的顫音在演奏中應用很廣,如顫音、打音、搜音、裝飾音。顫音練習主要是練習左手手指擊打琴弦的靈活性。演奏過程中顫音恰當的運用,讓樂曲明快清新,這也是二胡特有的技法。練習時用左手指關節上下撥動,手指尖擊打琴弦而發出的聲音。巧妙運用能給音樂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