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作了哪些工作,為什麼這樣做,用到了什麼生物研究方法
在1928年夏弗萊明外出度假時,把實驗室里在培養皿中正生長著細菌這件事給忘了.3周後當他回實驗室時,注意到
一個與空氣意外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黴菌.在用顯微鏡觀察這只培養皿時弗萊明發現,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這意味著黴菌的某種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後的鑒定表明,上述黴菌為點青黴菌,因此弗萊明將其分泌的抑菌物質稱為青黴素.然而遺憾的是弗萊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純度青黴素的方法,於是他將點青黴菌菌株一代代地培養,並於1939年將菌種提供給准備系統研究青黴素的澳大利亞病理學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學家錢恩.
通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實驗,弗洛里、錢恩終於用冷凍乾燥法提取了青黴素晶體.之後,弗洛里在一種甜瓜上發現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黴素的黴菌,並用玉米粉調制出了相應的培養液.弗洛里和錢恩在1940年用青黴素重新做了實驗.他們給8隻小鼠注射了致死劑量的鏈球菌,然後給其中的4隻用青黴素治療.幾個小時內,只有那4隻用青黴素治療過的小鼠還健康活著.「這真像一個奇跡!」弗洛里說道.此後一系列臨床實驗證實了青黴素對鏈球菌、白喉桿菌等多種細菌感染的療效.青黴素之所以能既殺死病菌,又不損害人體細胞,原因在於青黴素所含的青黴烷能使病菌細胞壁的合成發生障礙,導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動物的細胞則沒有細胞壁.但是青黴素會使個別人發生過敏反應,所以在應用前必須做皮試.在這些研究成果的推動下,美國制葯企業於1942年開始對青黴素進行大批量生產.到了1943年,制葯公司已經發現了批量生產青黴素的方法.當時英國和美國正在和納粹德國交戰.這種新的葯物對控制傷口感染非常有效.到1944年,葯物的供應已經足夠治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有參戰的盟軍士兵.
1945年,弗萊明、弗洛里和錢恩因「發現青黴素及其臨床效用」而共同榮獲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肺結核、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病菌的抗葯性也在逐漸增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開發葯效更強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獲得抵抗基因,並以植物為原料開發抗菌類葯物.
B. 青黴素是怎樣研發的
19世紀下半葉,法國人帕斯特發現有些細菌雖然能置人或動物於死地,卻很容易被其他的細菌所抑制或消滅,這種現象就是生物學和醫學上通常說的「抵抗作用」。據此人們自然想到,如果能將對人體無害而對病源菌有抵抗作用的細菌引入體內,不就可以防治病菌感染了嗎?
20世紀30年代,德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重要的殺菌葯物——磺胺類葯物。但人們逐漸發現,磺胺類葯物只對少數幾種疾病有較好的效果。而且,對於許多病人還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於是人們愈來愈強烈期盼著一種有效而無害的殺菌劑的問世。
電子顯微鏡下的青黴素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從青黴菌的原液里發現了青黴素。
弗萊明發現青黴素,一半靠的是機遇,而另一半則靠他聰明的頭腦和嚴謹的科學作風。一次,弗萊明在實驗室里研究葡萄球菌後,忘了蓋好蓋子,一個星期後,他突然發現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黴菌,原來,這是從樓上一位研究青黴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進來的。令他驚訝的是,凡是培養物與青黴菌接觸的地方,黃色的葡萄球菌正在變得透明,最後完全裂解了,培養皿中顯示出乾乾凈凈的一圈。毫無疑問,青黴菌消滅了它接觸到的葡萄球菌。隨後,他把剩下的青黴菌放在一個裝滿培養菌的罐子里繼續觀察,幾天後,這種特異青黴菌長成了菌落,培養湯呈淡黃色。他又驚訝地發現,不僅青黴菌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而且就連黃色培養湯也有較好的殺菌能力。於是他推論,真正的殺菌物質一定是青黴菌生長過程的代謝物,他稱之為青黴素。而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提取的青黴素雜質較多,療效不太顯著,人們沒有給青黴素以足夠的重視。但弗萊明堅信總有一天人們將用它的力量去拯救生命。因此,他沒有輕易丟掉所培養的青黴菌,反而更耐心地培養它。
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病理學教授霍華德·弗洛里組織了一大批專家專門研究溶菌酶的效能。1935年,29歲的生物化學家厄恩斯特·錢恩的加盟使這個小組的科研力量立刻強大了起來。1939年錢恩等人在一本積滿灰塵的醫學雜志上意外發現了弗萊明10年前關於青黴素的文章。弗萊明關於青黴素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的闡述極大地鼓舞了弗洛里和錢恩。不知經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到了年底,錢恩終於成功地分離出像玉米澱粉似的黃色青黴素粉末,並把它提純為葯劑。在軍方的大力支持下,青黴素開始走上了工業化生產的道路。
電子顯微鏡下的青黴素
C. 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黴素用了哪些生物學方法
青黴素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一種抗生素,青黴菌是真菌的一種.
故選:B
D. 青黴素是如何被發現的
1945年,發現青黴素的弗萊明與研製出青黴素化學制劑的英國病理學家弗羅里、德國化學家錢恩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E. 青黴素是怎樣發明的
青黴素的發現者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
1928年的一天,弗萊明在他的一間簡陋的實驗室里研究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由於蓋子沒有蓋好,他發覺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黴菌。這是從樓上的一位研究青黴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進來的。
使弗萊明感到驚訝的是,在青黴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見了。這個偶然的發現深深吸引了他,他設法培養這種黴菌進行多次試驗,證明青黴素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
弗萊明據此發明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
青黴素又被稱為青黴素G、peillin G、 盤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黴素鈉、苄青黴素鈉、青黴素鉀、苄青黴素鉀。青黴素是抗菌素的一種,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黴烷、能破壞細菌的細胞壁並在細菌細胞的繁殖期起殺菌作用的一類抗生素,是由青黴菌中提煉出的抗生素。
青黴素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括青黴素、頭孢菌素、碳青黴烯類、單環類、頭黴素類等。青黴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須做皮試,以防過敏。
青黴素是一種高效、低毒、臨床應用廣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製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抵抗細菌性感染的能力,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它的出現開創了用抗生素治療疾病的新紀元。通過數十年的完善,青黴素針劑和口服青黴素已能分別治療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病。
繼青黴素之後,鏈黴素、氯黴素、土黴素、四環素等抗生素不斷產生,增強了人類治療傳染性疾病的能力。但與此同時,部分病菌的抗葯性也在逐漸增強。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研人員目前正在開發葯效更強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獲得抵抗基因,並以植物為原料開發抗菌類葯物。
F. 青黴素的發明講了什麼科學探索
青黴素是抗生素的一種,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葯物。醫療中常用的是青黴素的鈣鹽、鉀鹽或鈉鹽。青黴素對葡萄球菌、鏈球菌、淋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均有抑製作用。青黴素的發現引發了醫學界尋找抗菌素新葯的高潮。
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用葡萄球菌做實驗時,發現一些青黴的孢子污染了他培養的葡萄球菌,而黴菌的周圍有一圈無葡萄球菌區。他研究後發現,該黴菌中有一種物質,即使稀釋800倍也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長。通過鑒定,弗萊明知道了這種黴菌屬於青黴菌的一種。於是,他把經過過濾所得的含有這種黴菌分泌物的液體叫做「青黴素」。接著弗萊明又把這種黴菌接種到各種細菌的培養皿中,發現葡萄球菌、鏈球菌和白喉桿菌等都能被它抑制。經過一系列試驗和研究,弗萊明認為青黴素很可能成為一種可以全身應用的抗菌葯物。1929年,弗萊明發表論文報告了他的發現。直到今天,青黴素仍是流行最廣、應用最多的抗菌素。
青黴素的種類很多,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從青黴素菌培養液中提取的,另一類是由化學方法合成的半合成青黴素,如新青黴素Ⅱ、氨苄青黴素、頭孢黴素等。常用的有青黴素鉀鹽及鈉鹽粉劑,它們性質穩定,一般可保存數年。這種粉劑易溶於水,但溶解24小時後除引起抗菌能力喪失外,還會分解產生各種致敏物質。因此,現配現用青黴素是非常重要的。
青黴素是應用廣泛的抗菌葯物,它本身毒性很小,但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葯物引起的過敏,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能致死。青黴素的抗菌作用是:低濃度時抑菌,高濃度時殺菌。對消滅鏈球菌、肺炎雙球菌、革蘭氏染色陽性球菌效果較好,對敏感的葡萄球菌及其他細菌也產生作用。在臨床上,青黴素對於治療肺炎、扁桃體炎、中耳炎、蜂窩組織炎、細菌性心內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腦膜炎、肺炎球菌腦膜炎、梅毒、回歸熱、淋病、炭疽、破傷風等疾病都有較好的療效。
G. 弗萊明是怎樣發明出青黴素的
弗萊明(1881—1955),英國生理學家。因發明了青黴素,獲得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
弗萊明出生在英國的亞爾郡,父親是個農民,家中有8個孩子,弗萊明是最小的一個。由於家境困難,他不能繼續上學,16歲便去一家船務公司工作。20歲那年,姑母的一筆遺產才使他得以繼續學習。倫敦大學醫學院畢業後,他當過老師,參過軍。他的出生以及經歷,使他帶著特殊的情感和責任,專心致志地長期從事醫學研究工作。
弗萊明曾在戰場上見到過許多傷員僥幸沒有死於槍彈,最終卻被無葯可治的葡萄球菌感染奪去了生命。他決心找到能夠殺死葡萄球菌的葯物。弗萊明1l平方米的實驗室建在地下,潮濕的環境很容易滋生黴菌,因此培養物被雜菌污染的情況時有發生。一次,弗萊明發現又有一個培養皿中的葡萄球菌被綠色的黴菌污染了。按照操作的習慣,需要把污染的培養物倒掉,重新進行培養。可是細心的弗萊明沒有輕易放過異常現象,他發現綠色黴菌群的周圍沒有了葡萄球菌。難道令人討厭的黴菌能夠產生殺死細菌的物質?他抓住了以前被忽視的問題。
弗萊明小心翼翼地將這種綠色黴菌培養起來。他開始不厭其煩地收集各種黴菌,自己或朋友家中發霉的乳酪、果醬、舊衣服、長統靴、鞋子、舊書或古董等等,統統成為他收集的目標。甚至連家裡的所能找到的每樣東西的灰塵,也都被他帶回去進行培養。經過一系列實驗,他終於弄清楚了這種綠色黴菌屬青黴菌屬,它不僅能殺滅葡萄球菌,還能殺滅白喉菌和炭疽桿菌。他給青黴菌產生的物質起名青黴素(亦稱盤尼西林)。
青黴素對動物無毒性,對人體白血球也無毒性。他用青黴素給患者做試驗,盡管其含量很低,效果卻非常明顯。1929年弗萊明把這一重大發現寫成論文發表。但遺憾的是,醫學界當時正興奮地關注於剛剛問世的磺胺制劑,沒有更多的人注意青黴素的誕生。弗萊明的這一重大發現竟被冷落在一旁。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葡萄球菌又開始肆虐戰場,青黴素被發掘出來,並且立即投入軍隊中使用,挽救了許多病人和傷員的生命。青黴素的臨床效果得到了充分肯定,被人們譽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三大發明之一。
H. 弗萊明先生最早發現了抗生素——青黴素。下面是他的研究過程:
下面是最早發現抗生素——青黴素的弗萊明先生所進行的探索過程.
提出問題:培養細菌的培養基中,偶然生出青黴菌,在其周圍的細菌生長就會受到抑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作出假設:
進行實驗:把青黴菌放在培養液中培養後,觀察這些培養液對細菌生長的影響.
結果:培養液阻止了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結論:青黴素可產生一種阻止細菌繁殖的物質.
弗萊明在持續的研究中分離出了一種物質,分析出它的特徵並將之命名為青黴素.
根據上述探索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
(1)作為這一實驗的假設,下列最為恰當的是( )
A.青黴素能產生有利於人類的物質
B.青黴菌污染了細菌生長的培養基
C.青黴菌可能產生了有利於細菌繁殖的物質
D.青黴菌可能產生了不利於細菌繁殖的物質
(2)青黴菌和細菌的關系是( )
A.共生 B.競爭 C.捕食 D.寄生
(3)為了證明青黴素確實是由青黴菌產生的而不是培養液和培養基中產生的,則應進一步設計 實驗,其實驗方法是: .若實驗結果為: ,則能充分證明青黴菌確實能產生可阻止細菌繁殖的青黴素.
【思路分析】本題在認真分析實驗過程的基礎上結合生態學的知識解題是不難的.
(1)青黴菌可產生青黴素,青黴素是抗生素可殺菌.
(2)在同一培養基中青黴菌和細菌為了營養和空間將發生競爭.
(3)在設計實驗時為了使結果真實可靠必須只有一個變數,同時應設計對照組.
【規范解答】(1)D (2)B (3)對照 配製成分相同的培養基,不加入青黴菌,觀察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情況 細菌正常生長
【反思點撥】本題重點考查的是與實驗有關的知識.正確解答此題要復習與對照實驗有關的知識:如何提出假設,如何設計實驗,如何設計對照組等.
I. 弗萊明如何發現青黴素
弗萊明(1881~1955)弗萊明,英國細菌學家,出身於蘇格蘭埃爾郡達爾維爾附近一個農莊主家庭。
他13歲隨兄(開業醫師)去倫敦,在倫敦運輸事務所工作了幾年,後入倫敦大學聖瑪麗醫學院學習。1906年他獲醫學學士學位,曾獲歐洲及美國近20所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
弗萊明在研究細菌學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發現了醫療上有重要意義的抗菌素——青黴素。1922年,從植物和動物的分泌液(如鼻分泌液)中發現了一種能殺死某些細菌的物質,稱為「溶菌酶」。
1928年,弗萊明發現在培養葡萄球菌的器皿中,被黴菌污染的培養基周圍無葡萄球菌溶菌,說明這種黴菌能分泌某種殺滅葡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長的物質,稱為青黴素。約15年後,英國病理學家霍華德·弗洛里和德國化學家錢恩進一步肯定其治療價值,成功研製出青黴素化學制劑。1945年,弗萊明、霍華德·弗洛里和錢恩3人共獲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J. 諾獎獲得者弗萊明在發現青黴素時用的研究方法是什麼用這種方法,首先要幹嘛,最關鍵的2點是什麼
他不是偶然看到麵包還是什麼發霉了掉到金色葡萄球菌的培養皿上,有黴菌的附近沒有金色葡萄球菌的菌落。如果一定要說是什麼研究方法那就說的高大上一點演繹假說推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