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判斷發酵過程的染菌是由哪種微生物引起的
發酵染菌原因分析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
1)雜菌的類型
空氣中的微生物大多數是細菌和芽孢,還有一定數量的黴菌、酵母和病毒。細菌的大小有零點幾微米至幾個微米,見表5-3。
根據以上特點我們應得出如下結論:
A:這些微生物在空氣中極少單獨游離存在,基本上是附著於灰塵、液滴等微粒的表面上。 B:介質過濾除菌就是把空氣中的各種微粒和極少量的游離微生物捕集起來予以除掉。 因此我們通常所用的空氣過濾器為什麼0.3u可以保證無菌發酵生產的原因。 2)無菌檢查與染菌的處理
在抗生素生產過程中,為了及早發現染菌並進行恰當處理,保證生產正常進行,對菌種制備、種子罐、發酵罐的接種前後和培養過程中,須要按工藝規程要求按時取樣,進行無菌檢驗。 A:無菌檢查
培養液是否污染雜菌可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a:無菌試驗
b:培養液的顯微鏡拉查 c:培養液的生化指標變化情況。 其中無菌試驗是判斷染菌的主要依據。
無菌試驗
現在採用的無菌試驗方法有肉湯培養法、雙碟培養法、斜面培養法。其中以酚紅肉湯培養法和雙碟培養法結合起來進行無菌檢查用的較多。
(1)肉湯培養法 直接用裝有酚紅肉湯的無菌試管取樣,然後放入37℃恆溫室(箱)內培養。定時觀察試管內肉湯培養基的顏色變化,同時進行顯微鏡觀察。
(2)斜面培養法 先用空白無菌試管取樣,然後在無菌條件下接種於斜面培養基上,置於37℃恆溫室(箱)內培養。定時觀察有無雜菌菌落生長。。
(3)雙碟培養法 種子罐樣品先取入肉湯培養基中,然後在無茵條件下在雙碟培養基上面劃線,剩下的肉湯培養物在恆溫室(箱)內培養6小時後復劃線一次,發酵罐培養液直接取入空白無菌試管中,於37℃下培養6小時後在雙碟培養基上劃線。24小時內的雙碟定時在燈光下檢查有無雜菌生長。24小時~48小時的雙碟1天檢查一次,以防生長緩慢的雜菌漏檢。正常生產過程中,種子罐和發酵罐每隔8小時取樣一次,進行無菌檢查。該方法經常用於單菌落挑選,可以從染有雜菌的培養液中經多次劃線挑取單菌落進行分離培養,得到純種的種子。
除了鏡檢,還有更為放心的,就是將屬於正常的菌體的引物來做16s的PCR作為對照,然後將通用引物來做所有菌的16s的PCR,讓上述一起跑膠,看看是幾條條帶,如果是一條且在同一位置就是純菌,其他的均為染菌了
『叄』 檢驗植物組織培養基是否有雜菌
剛配置的培養基,進行空白檢測,即將配好的培養基放置於37度培養基進行48-72小時培養,如果長雜菌,就可以直接看的到;
接種後的培養基,主要從接種完成後進行觀察,正常情況下,培養基是透明的,如果接種的外植體會發生褐變的話,培養基會變成深紅色或暗褐色,其餘一般與步驟1中的檢測會一致。
黴菌會有毛絨絨的菌毛,細菌一般呈現不同顏色的斑點(菌落),細菌污染嚴重的,會導致培養基變軟,成液體狀。
『肆』 液體培養 染菌
您好, 照您所說的液體培養基滅菌後,不管你是做什麼接種實驗,一定要等冷卻後再進行接種,所以接種後出現污染就與用水冷卻無關!
液體培養比固體培養更容易污染!
首先請考慮[1.) 如果只是個別的接種後出現污染,而大部分都沒出現污染,就說明是在接種個別培養基時失誤造成的; 2.) 如果全部都出現污染,就有可能是液體培養基在滅菌過程中不徹底,在這里,我建議下次你做實驗時做一個對照,就是不進行接種的液體培養基,如果對照也污染了,那就是滅菌和震盪培養箱清潔度的問題了;]
以下原因都會導致接種液體培養接種後出現污染:
1. 檢查您的滅菌程序是否正確
2. 接種室的清潔程度(如果長期不進行消毒,空氣中的雜菌會越來越多,特別是在真菌培養的實驗室內!)
3. 接種時的操作是否規范,這里就不過多講了,估計你也是經常操作的
4. 震盪培養箱要定期打掃, 因為放置液體培養基的震盪培養箱中必須有水,而水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液體培養瓶放在裡面很容易被污染的
5. 滅菌前,在倒液體培養基時,要注意培養液不要倒在接近瓶口的地方,如果瓶口沾到培養液要立即用酒精擦乾凈
6. 培養液不要倒得過多,過多的培養液在液體振盪培養過程中也有可能使液體沾到棉塞上,從而導致污染
大概就是這些了,以前我也是做過真菌實驗的,一些實驗心得和你分享了
『伍』 培養的H441細胞到傳代的時候發現細胞染菌嚴重,怎麼破啊,求大神,感覺操作上沒有什麼問題
如果不是操作問題,可以從兩方面找原因
第一,你用培養基,血清,還有pbs是不是有問題,可以取少量培養基,血清,pbs在細胞培養箱中培養過夜,24h,48h,分別觀察是否染菌
第二,就是細胞培養室大環境染菌,在這種情況下,實驗室其他人培養細胞是否普遍染菌,還可以將培養基放入細胞培養箱中,觀察染菌狀況,如果是大環境污染較重,可以採取熏蒸等滅菌。
『陸』 進行菌種質量檢測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直接觀察。對引進菌種觀察包裝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無松動,試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無破損,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無病蟲侵染,菌絲色澤是否正常,有無發生變化。然後在瓶塞邊作深吸氣,聞其是否具備特有的香味。原種和栽培種可取出小塊菌絲體觀察其顏色和均勻度,並用手指捏料塊檢驗含水量是否符合標准。
2、顯微鏡檢驗。若菌絲透明,呈分枝狀、有橫隔、鎖狀聯合明顯,再加上具有不同品種固有的特徵,則可認為是合格菌種。
3、觀察菌絲長速。將供測的菌種接入新配製的試管斜面培養基上,置於最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進行培養,如果菌絲生長迅速、整齊濃密、健壯有力,則表明是優良菌種,否則即是劣質菌種。
優質菌種的標准
食用菌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從總體上看,每一個優良菌種均有"純、正、壯、潤、香"的共性。其標準是:
1、菌種的純度要高,不能有雜菌感染,也不能有其他類似的菌種。
2、菌絲色澤要純正,多數種類的菌絲應純白、有光澤,原種、栽培種菌絲應連結成塊,無老化變色現象。
3、菌絲要粗壯,分枝多而密,接種到培養基吃料塊,生長旺盛。
4、培養體要濕潤,與試管(瓶)壁緊貼而不幹縮,含水適宜。
5、具有每品種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氣味。
『柒』 如何鑒別DMEM完全培養液是否有菌
兩方法:1,去5ml DMEM培養液在培養瓶,放培養箱幾天,如有菌,就變渾濁。
2。去5ml 培養液,6000到8000g離心,去上清,流少許如100ul左右,槍吹打,滴加到載玻片,加hoechst 33258少許,熒光顯微鏡觀察,有熒光就表明有菌。
『捌』 微生物接種,若接種的培養物出現染菌情況,如何分析引起染菌的原因
有幾種可能
1. 培養基高溫高壓滅菌是否徹底
2. 微生物源是否有染菌
3. 接種過程的各項操作是否有引起染菌的可能
4. 接種後培養過程中是否有染菌的可能
以上
『玖』 我的細胞是染菌了嗎
應該是,我了解的一些細胞傳的代數多了就會出現渾濁,不一定是你操作的問題。至於原因有的說是衣原體污染,但是我在網上找的原因感覺是那種所謂的膠蟲。。。
胎牛血清少一點,試試。。。
『拾』 怎樣保證滅菌好的培養基不染菌
培養基滅菌後,如果沒有打開塞子,還是用牛皮紙包好的情況下,可以存放一個月都沒問題的。
檢查無菌的方法:
就是將已經滅完菌的菌棒放到25-28℃的恆溫環境中避光培養3天後,拿出來檢查看袋內有沒有雜菌滋生的痕跡.看菌袋內有沒沒有導演變色、出現斑點等情況的發生,如果有就證明滅菌不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