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鍛煉協調性
協調性需要先了解:1、影響協調性因素;2、協調性訓練理論,以下敘述。
1、影響協調性因素
影響協調性因素有:
(1)交互抑制—支配動作反面肌肉的神經沖動之抑制或阻止。
(2)力量--反面肌肉的放鬆與收縮。
(3)耐力—疲勞的出現對精緻動作有影響。
(4)心智練習—心智練習可以提高精神集中力而改善。
(5)本體感受器(proprioception)—對位置肌肉關節的張力感受。
2、協調性訓練理論
協調性(coordination)指身體作用肌群之時機(timeing)正確、動作方向及速度恰當,平衡穩定且有韻律性謂。在各項體能中,協調性訓練可說最困難,因影響協調性除了遺傳、運動員心理個性外,尚有肌力與肌耐力、技術動作純熟度、速度與速耐力關系、身體重心平衡(關系肌力與肌耐力)、動作韻律性(技術動作要純熟方可)、肌肉放鬆與收縮,甚至還有柔軟度等。
協調性訓練法大概有以下九種手段:1、不習慣動作之各種身體練習;2、反向完成動作;3、改變已習慣動作速度與節奏;4、以游戲方式完成復雜動作;5、要求創造性改變完成動作方式;6、采不習慣組合動作,使已掌握動作更加復雜化練習;7、改變動作空間范圍;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環境做各種較復雜練習;9、適時用信號或有條件刺激以使運動員做改變動作之各種練習。
協調性訓練法之頻率愈是基層要愈高,當然,如果是兩公尺以上長人,動作仍不協調,頻率也要高。在准備期每星期之頻率以二到三次較佳,動作項目最少十項,每項動作最少練習三次到五次。
協調性訓練處方之安排,由於它是一種強化訓練,所以在准備期與鍛練期中,必需打好基礎,在調整期與比賽期中,就沒有專項的協調性訓練。在處方安排上,可依據上述訓練法所列的二十個項目,再加上教練另編項目來操作。強度以七十%,頻率以每星期三次。動作如下:
1.縱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
2.前後跳:方法要領同上,但向前與後跳。
3.側跳:方法要領同上,但向左與右跳。
4.方形跳:方法要領同上,但向方形位置跳。
5.轉向跳:方法要領同上,但跳起後轉向180度著地身體與雙手要去維持平衡,可向左與向右跳。
6.跳躍轉向:方法要領同上,但是以單腳跳。
7.側向交叉步:有左交叉與右交叉兩種。
8.手腳反向動作:單腳立雙手與提起腳作方向相反。
9.站蹲撐立:先站立後蹲,然後雙手撐地雙腳向後蹬直,雙腳再收回原地,最後站起。
此為一組循環。其它有10.陀螺翻滾、11.左腳內曲用右手碰、12.持球8字擺振、13.站立拋接球、14.坐拋接球、15.拋球向前後跑向前接球、16.蹲互推、17.站立跳起互推、18.站蹲撐立接球、19.坐蹲立接球、20.翻滾接球等。
當然,協調性訓練在於要求速度與時間和動作之配合下完成,亦即動作越復雜學習效果越佳,所以教練可以再編十到二十項動作,計約三十個項目練習。
協調性訓練處方
協調性訓練處方之安排,由於它是一種強化訓練,所以在准備期與鍛鍊期中必須打好基礎,在調
整期與比賽期中就沒有專項的協調性訓練。訓練強
度70%頻率以每星期三次如下:
1.縱跳 2.前後跳 3.側跳 4.方形跳 5.轉向
跳 6.跳躍轉向 7.側向交叉步 8.手腳反向動作
9.站蹲撐地
協調性訓練在於要求速度與時間和動作之配合下完成。
協調性和韌性訓練
在進行靈敏素質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柔韌素質和協調性的練習。因為網球運動是上下肢同時運動的一個項目,完成各種擊球動作需要全身的協調配合,配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擊球動作及質量。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網球運動員協調性的培養,除了自身條件外,可安排各種器械、體*以及各種增長韌帶的伸張練習,重點放在肩關節、膝關節及腰腹部。
常用的訓練方法:肩繞環、反拉肩、側拉肩、跑姿壓肩,雙手互握振臂、體前屈、體後屈、弓步壓腿、側壓腿、腰繞環、腰部屈伸,行進間正、側、後踢腿,前踢腿胯下擊掌,縱劈腿,各種花樣跳繩、游泳活動等。
柔韌素質訓練的基本要求:
1.掌握柔韌素質發展的最佳程度,以完成網球各項技術要求為限,不必達到最大程度;
2.處理好柔韌素質與力量素質的關系,強調肌肉的彈性,保持肌肉的收縮力量;
3.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協調好拉伸力量的強度、重復次數、練習時間等有關因素的關系,不可用力過猛;
4.運用主動柔韌性訓練與被動柔韌性訓練的指標差進行檢測;
5.柔韌訓練要堅持不懈,經常進行;
6.注意柔韌性與溫度、時間以及疲勞的關系。
網球運動員要打出高水平,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必須經過系統的全面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才能取得。
『貳』 怎麼練協調性
建議打打羽毛球,這樣有利於協調性和靈敏度的訓練。
在進行靈敏素質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柔韌素質和協調性的練習。因為羽毛球運動是上下肢同時運動的一個項目,完成各種擊球動作需要全身的協調配合,配合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擊球動作及質量。
柔韌素質是指人體關節肌肉、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伸展能力。羽毛球運動員協調性的培養,除了自身條件外,可安排各種器械以及各種增長韌帶的伸張練習,重點放在肩關節、膝關節及腰腹部。
常用的訓練方法:肩繞環、反拉肩、側拉肩、跑姿壓肩,雙手互握振臂、體前屈、體後屈、弓步壓腿、側壓腿、腰繞環、腰部屈伸,行進間正、側、後踢腿,前踢腿胯下擊掌,縱劈腿,各種花樣跳繩、游泳活動等。
柔韌素質訓練的基本要求:
1.掌握柔韌素質發展的最佳程度,以完成羽毛球各項技術要求為限,不必達到最大程度;
2.處理好柔韌素質與力量素質的關系,強調肌肉的彈性,保持肌肉的收縮力量;
3.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協調好拉伸力量的強度、重復次數、練習時間等有關因素的關系,不可用力過猛;
4.運用主動柔韌性訓練與被動柔韌性訓練的指標差進行檢測;
5.柔韌訓練要堅持不懈,經常進行;
6.注意柔韌性與溫度、時間以及疲勞的關系。
羽毛球運動員要打出高水平,必須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體力,必須經過系統的全面的身體訓練和專項身體訓練才能取得。
還有:
身體的協調能力,代表人體不同部位協同配合完成身體活動的能
力,是肌肉神經系統、時間感覺、空間感覺、以及環境觀察與適
應調整能力的綜合表現。因此,一個人的智力、心理特徵、基本
運動素質、以及觀察是否敏銳等,都顯著影響協調能力的整體表
現。
一般來說,漸進式的協同練習(由單一肌群或關節的活動,演進
到多肌群或多關節參與的活動)、對稱性的變換練習(交替採用
左右手、身體方向的變
換、肢體配合的變換、活動速率的變換
、力量大小的變換等)、難度改變的練習等,都是養成身體協調
能力的有效方法。
『叄』 打籃球身體協調性怎麼練
協調性訓練處方之安排,由於它是一種強化訓練,所以在准備期與鍛練期中,必需打好基礎,在調整期與比賽期中,就沒有專項的協調性訓練。在處方安排上,可依據上述訓練法所列的二十個項目,再加上教練另編項目來操作。強度以七十%,頻率以每星期三次。動作如下:
1.縱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
2.前後跳:方法要領同上,但向前與後跳。
3.側跳:方法要領同上,但向左與右跳。
4.方形跳:方法要領同上,但向方形位置跳。
5.轉向跳:方法要領同上,但跳起後轉向180度著地身體與雙手要去維持平衡,可向左與向右跳。
6.跳躍轉向:方法要領同上,但是以單腳跳。
7.側向交叉步:有左交叉與右交叉兩種。
8.手腳反向動作:單腳立雙手與提起腳作方向相反。
9.站蹲撐立:先站立後蹲,然後雙手撐地雙腳向後蹬直,雙腳再收回原地,最後站起。
協調性運動包括如下:
1、肩繞環:由直立雙臂上舉開始。一臂直臂向前、向下、向後、向上劃圓擺動,同時另一臂向後、向下、向前、向上劃圓擺動,均以肩關節為軸。依次進行。
2、縱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
3、前後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但向前與後跳。
4、轉向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但跳起後轉向180度著地身體與雙手要去維持平衡,可向左與向右跳。
5、做一些游戲之類的運動。
『肆』 如何訓練身體的協調能力
協調性不是一天兩天能練好的,那是需要長期鍛煉的。每個人訓練方法不一,要是自己身體情況下單子!但是必須一步一個腳印來練!一、單個動作系列重復練習法1. 肩繞環:由直立雙臂上舉開始。一臂直臂向前、向下、向後、向上劃圓擺動,同時另一臂向後、向下、向前、向上劃圓擺動,均以肩關節為軸。依次進行。2.縱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3.前後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但向前與後跳。4.轉向跳:雙腳並攏手彎向上跳,但跳起後轉向180度著地身體與雙手要去維持平衡,可向左與向右跳。二、動作組合式練習法1.立卧撐跳起轉體360°由俯卧撐姿勢開始,雙腿屈膝抬大腿,成全蹲。起立後即刻雙腳蹬地全力、快速縱跳,雙臂積極上擺,在空中轉體360°。銜接下一個動作時要迅速屈膝下蹲,在雙手即將撐地的同時,雙腳向後伸蹬,成俯卧撐。連續進行。2.全身波浪起由雙腿左右稍開立開始。先做直腿體前屈,然後依次進行向前跪膝(收腹、含胸、低頭)、向前挺髖(收腹、含胸、低頭)、向前挺腹(含胸、低頭)、挺胸、抬頭,成反的「S」形波動,兩臂在體側劃圓,連續做。3、身體不協調動作組合練習上右步的同時右手上舉,上左步的同時左手上舉,右步後退右手叉腰,左步後退左手叉腰,變換節奏。三、條件刺激練習法1.變方向跑練習(1)做向前5米沖刺,接後退3米,左沖5米後右沖3米的練習。(2)在地上劃一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做順逆方向跑的連續練習。2.移動中的躲閃練慣用小體操墊設置障礙,練習者利用前滑步及左右滑步躲閃過小體操墊向前快速繞行前進。3.快速轉體練習聽教師口令,做向前疾沖中突停,然後向後疾沖的練習。四、游戲練習法1.追逐練習把練習者分為兩人一組,一方任意先跑,另一方追逐,開始前保持3-5米間距,追上拍肩後交換練習。2.推拉練習把練習者分為兩人一組,站在直徑為2.5米圓圈內,雙方允許使用推拉辦法,一腳出圈者為負方。5-15次為一組,練習2-3組3.觸摸練習把練習者分為兩人一組,規定在一定的范圍內用手觸摸對方肩部,可以利用步法移動躲閃。五、持器械式練習法1.練習者自然站立,由兩名以上同學手持排、籃球練習者投擲,練習者勁力躲閃,避免被投擲中。練習15-20秒為一組,重復3-5組。2.練習者持網球或彈性球,距牆壁2米站立,向牆壁投擲網球或彈性球,待彈回時用手迅速接住,練習時雙腳要不停地前後左右移動,練習15-20秒為一組,重復3-5組。
『伍』 怎麼訓練協調性
協調性訓練有以下九種方法:
1、不習慣動作之各種身體練習;
2、反向完成動作;
3、改變已習慣動作速度與節奏;
4、以游戲方式完成復雜動作;
5、要求創造性改變完成動作方式;
6、采不習慣組合動作,使已掌握動作更加復雜化練習;
7、改變動作空間范圍;
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環境做各種較復雜練習;
9、適時用信號或有條件刺激以使運動員做改變動作之各種練習。
協調能力是以身體素質平衡發展為基礎,它可使已具備的速度、力量、耐力、技術有機的溶合,使達到最優的效果。與神經系統發育的完善程度密切相關,協調意味著經濟和節省能量,青少年早期訓練中應最優先發展的能力。
一、協調性概述
定義:人體在運動中流暢、准確、協調地完成動作的能力。
協調性,嚴格說來不能作為一種素質,它是一種綜合能力的表現。在運動中主動肌、協同肌、對抗肌、支持肌的相互配合,使能夠最經濟地完成動作。
二、協調性的組成因素
1. 分化能力:肌肉清晰地感覺時間、空間和力度的能力;
2. 結合能力:將各節動作精密妥善地連接能力;
3.定位能力:感知位置關系(人我、物我)並做出感應動作的能力;
4. 平衡能力:保持平衡或在喪失平衡之後盡快回復的能力;
5. 節奏能力:正確地再現動作的節奏或模仿表現動作節奏的能力;
6. 反應能力:感知狀況變化並做出切換動作以適應狀況變化的能力;
『陸』 小學生協調性訓練有哪些動作
平衡性是指一種協調能力,是事物與生俱來就有的,也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而培養出來。我們也可以將平衡性定義為精確地邁步和移動的能力,它既依賴於肌肉群協同工作又是肌肉群協同工作的結果。沒有平衡性,力量和穩定性都處於次要的地位一—你可以擁有爆發力,但是沒有合適的控制力和技巧去有效地使用爆發力,那麼爆發力幾乎無用。保持平衡是人類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身體功能之一,因為這是真正的人類運動表現的基石之一。下面為大家帶來一些實用的平衡協調性訓練。
穿針引線:可以提高肩背部協調性。
1起始於四足中立位,背部放平放鬆呼吸。
2一隻手臂從胸部下方穿過並向對側延展,同時旋轉手臂。接著換對側手臂,重復此動作30~50次。
下犬式:可以增加肩關節周邊協調性,同時可以拉伸肩部緩解背痛,以及拉伸腘繩肌小腿和足弓。
1起始於四足中立位。
2呼氣,雙手壓向地面,保持肘關節伸直,臀部抬向天花板,保持30秒~2分鍾。
上犬式:可以打開胸部,強化肩部腹部協調性,增肌後背柔韌性。
1起始於低位平板支撐。
2向上抬起你的軀干且臉朝向前方。
3足背放在地面且伸直手臂,保持膝蓋和大腿抬離地面,保持這個動作10~15秒。
軀干側屈:提高軀干協調性和靈活性,幫助改善不良體態。
1站立,保持軀干直立雙手十指相扣舉過頭頂,掌心朝上。
2從髖部傾斜,慢慢向左側放低你的身體。保持流暢動作在傾向右側,重復整個動作5次。
向上抬手:提高肩部,胸部頸部背部整體協調性。
1站立,手臂放與身體兩側,吸氣從兩側抬起你的手臂,伸直軀干繼續抬起手臂直至手臂位於頭部正上方。
2向上延展你的手臂且掌心相對,保持10~30秒。
樹式:可以提高身體平衡性,強化小腿與軀干協調性。
1豎直站立,將足底放在對側大腿內側,保持腹部收緊,雙手成祈禱的姿勢,保持10~30秒換對側重復此動作。
平衡步:提高身體平衡性以及四肢協調性。
1起始姿勢抬起雙手至與肩同高
2將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前方的方式沿直線走
3向前走,抬起後腿,然後暫停1秒,接著每條腿邁20步。
『柒』 如何鍛煉手腳協調性
一、練習手腳協調性的方法:
1、在家找一所練車型座椅高度一致的椅子自然坐好;
2、將雙腿自然分開,分開的距離與所練車型離合器與油門踏板的距離一致;
3、將雙手自然的平放在大腿上,一手握拳,虎口向上,另一手展開,手掌向下;
4、握拳的手呈上下運動敲打大腿,另一手手掌貼住大腿前後直線磨擦.雙手同時進行.等能熟練做出後馬上交換雙手的動作;
5、雙腳的訓練;
(1)、先一隻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做上下點擊地面動作;
(2)、另一隻腳也以腳跟為軸但腳尖做左右擺動點擊地面動作.等到能熟練做出後馬上交換雙腳的動作.
6、可以用不同的速率,不同的節奏來反復練習,也可以雙手雙腳同時動作,逐個變換來練習.
二、注意事項:
1、以上方法適合初學者;
2、換擋動作在無車時要反復強化練習;
3、心理緊張會導致手腳不協調,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復雜的路況。
『捌』 什麼是身體協調性怎樣練身體協調性
協調性(coordination)指身體作用肌群之時機(timing)正確、動作方向及速度恰當,平衡穩定且有韻律性謂。在各項體能中,協調性訓練可說最困難,因影響協調性除了遺傳、運動員心理個性外,尚有肌力與肌耐力、技術動作純熟度、速度與速耐力關系、身體重心平衡(關系肌力與肌耐力)、動作韻律性(技術動作要純熟方可)、肌肉放鬆與收縮,甚至還有柔軟度等。
協調性訓練法大概有以下九種手段:
1、不習慣動作之各種身體練習;
2、反向完成動作;
3、改變已習慣動作速度與節奏;
4、以游戲方式完成復雜動作;
5、要求創造性改變完成動作方式;
6、采不習慣組合動作,使已掌握動作更加復雜化練習;
7、改變動作空間范圍;
8、利用各器械或自然環境做各種較復雜練習;
9、適時用信號或有條件刺激以使運動員做改變動作之各種練習。
『玖』 怎樣練習自己的手腳協調性
一、練習手腳協調性的方法:
1、在家找一所練車型座椅高度一致的椅子自然坐好;
2、將雙腿自然分開,分開的距離與所練車型離合器與油門踏板的距離一致;
3、將雙手自然的平放在大腿上,一手握拳,虎口向上,另一手展開,手掌向下;
4、握拳的手呈上下運動敲打大腿,另一手手掌貼住大腿前後直線磨擦.雙手同時進行.等能熟練做出後馬上交換雙手的動作;
5、雙腳的訓練;
(1)、先一隻腳以腳跟為軸,腳尖做上下點擊地面動作;
(2)、另一隻腳也以腳跟為軸但腳尖做左右擺動點擊地面動作.等到能熟練做出後馬上交換雙腳的動作.
6、可以用不同的速率,不同的節奏來反復練習,也可以雙手雙腳同時動作,逐個變換來練習.
二、注意事項:
1、以上方法適合初學者;
2、換擋動作在無車時要反復強化練習;
3、心理緊張會導致手腳不協調,要有良好的心態面對復雜的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