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刑法學論文研究方法

刑法學論文研究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9 15:12:49

『壹』 急!求一篇刑法學論文,參考文獻最少十篇,

以人性為支撐的刑法學思考
摘要「一切科學對於人性總是或多或少的有些關系,任何學科不論似乎離得多麼遠,它們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途徑回
到人性。」①「人道源於人性,又高於人性」。本文指出從「人」字支撐的視角展開刑法學研究,審視刑法中的人性、人道,從中沉
淀理性,升華理性,完善刑法,這對於得出正確的結論,提升刑法學的理論品位,為刑事立法提供導向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類情感人性刑法構建
一、關注人性——刑法之理性基礎
貝卡利亞在其曠世名著《論犯罪與刑罰》中這樣寫道,「道德政治
如果不以不可磨滅的人類感情為基礎的話,就別想建立起持久的優
勢。任何背離這種感情的法律,總要遇到一股阻力,並最終被戰勝。」②
貝氏的話告訴我們:任何外在與人的規則、制度如果要得到人們的接
受與認同,都必須以人類最基本的感情為基礎而不能背離它,而對人
類感情的考察歸根結蒂是對人性的詮釋,刑法作為關系人們財產、自
由甚至生命的法律規范當然也不例外。刑事立法的基礎也只能是出
自人心、合乎人性的人類基本感情為基礎,真正的法治是人心之治,人
性之治,人情之治。
翻開歷史我們發現「:作為或者本應作為自由人之間公約的法律,
往往只是少數人慾望的工具,或者成了某種偶然或臨時需要的產物」。
這種法律已不是由冷靜地考察人類本質的人所制定得了的,這種考察
把人的繁多行為加以綜合,並僅根據這個觀點進行研究——「最大多
數人分享最大幸福。」③當現實的法律不是「體現全體或最大多數自由
人意志的公約,即不是按大多數人分享最大幸福」的原則制定,而淪落
為「少數人慾望的工具,或者成了某種偶然或臨時需要的產物」的時
候,它就不是「以不可磨滅的人性為基礎」,因而「背離了這種人性的法
律,總要遇到一股阻力,並最終被其戰勝。」一部法律存續的時間同其
背離人性的程度成反比,一旦這種背離達到了人們忍受的極限,那座
「少數人的吝嗇和野心用人類的鮮血塗飾成的王位和宮殿」便會轟然
倒塌,任何制度的構建如果背離人心、違反人性的話,是註定要失敗
的。
從人性的視角展開刑法學研究,對於得出正確的結論,提升刑法
學的理論品位,為刑事立法提供導向具有重要意義。任何重要問題的
解決關鍵,無不包括在關於人的科學中間,而這個基礎也正是一切科
學唯一穩固的基礎。
二、審視刑法中的人性美特徵
刑法作為人的一種現實生活規范,人們通過它感受到了做人的尊
嚴,做人的保障,還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和諧與秩序,在此基礎上追求一
種人的生活理想,所以刑法是一種美,審視刑法領域,我們發現刑法正
閃耀著一種人文關懷與人性理念,其意蘊深遠,也是刑法追求美的應
然選擇。
(一)刑法之必然,人性使然
就個體而言,每個人的需要都是無止境的,都呈現無限膨脹的趨
勢,而社會資源是有限的,這便產生了(每)人的無限需要與有限社會
資源之間的緊張關系。因而,每個人若想生存下去的話,在滿足個人
需要的同時不得不照顧他人的利益——即以他人能夠容忍的方式來
滿足自己的需要,否則,整個社會也就無從存在。為了調整各種利益
的沖突,減少人們之間的相互摩擦和無謂的犧牲,必須有個規范加以
約束,尋求社會秩序的平衡安定,法律即以此而設,其中,那些超過適
當限度,構成犯罪的行為,由刑法規定製裁,於是刑法應運而生,刑法
是人類文明社會為防止犯罪、維護社會穩定,保護法益而設的一種制
度安排,是「人類有意識的一種生命活動」的產物,體現了人類對幸福
的追求嚮往,是人類審美意識的載體。因此,在人與法的關繫上,人決
定著法,法必須體現出人文關懷,人才能在法中「詩意地棲居」,進而步
入人生的澄明之境。
(二)刑罰之設置,人性所求
避苦求樂是人的本能,人有追求快樂逃避痛苦的本能,是因為不
快樂是和他的本性相矛盾的,人就不能不逃避它。這樣為了防止犯罪
就必須抑制行為人的感性沖動,即科處作為惡害的刑罰,並使人們預
先知道因犯罪而帶來的痛苦大於因犯罪所能得到的快樂,才能抑制其
在心理上萌生犯罪的意念。這種立法威懾不同於司法威懾,而是主張
威懾必須通過刑罰文本,在有事實犯罪發生時,法律上的威懾變成現
實的威懾,也就是說,刑法文本的預告是基於人能趨利避害兩害相權
取其輕的理性從而對其形式形成心理上的強制,「社會上潛在的犯罪
人醞釀犯罪的同時,不可避免地要對作為犯罪代價的受刑之苦產生聯
想,基於趨利避害的本能或舍小求大的權衡而對受刑之苦產生畏懼
感,進而為避免受懲罰而放棄犯罪。」④這種威懾論本於心理強制說,而
心裡強制說淵源於人趨利避害的功力本能,而功利本能承認人能基於
自由意志做出理性選擇。無論任何理論的產生都離不開人,刑罰的設
置亦是如此,刑罰立足於人的本能、本性,順乎人性地制定相應的刑罰
階梯與其相匹配,設置的科學性,構建的合理性,猶如勾勒出的一幅巧
妙的刑罰階梯圖,美輪美奐,是刑法又一大美的特徵體現。
(三)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人性的渴望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是人類千百年來夢寐以求的目標。亞里
士多德曾經常說過「不公正即不平等」對平等孜孜不倦追求源於人生
而平等的理念,也是人性的體現,人類具有得到尊重的慾望。「當那些
認為自己同他人是平等的人卻在法律上的到不平等的待遇時,他們就
會產生一種卑微感,亦即產生一種他們的人格與共同人性遭到侵損的
感覺。」⑤
刑法平等觀念首先意味著相同的行為在刑法上應當受到相同的
評價和處置,而不能因為主體的身份、社會地位、種族等其他因素的影
響而有所不同,這種平等的理念是根植於人性的,與其相匹配的「刑法
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正是對人性這一特點的彰顯,體現了刑法渴望平
等,尋求理性、追求和諧的順應人性的美化特點。
三、反思刑法中的人性缺失,構建以人性化為基礎的刑法學
人性是刑法的基礎,人性刑法要求順應人性,發揚人性,且不可扭
曲人性,人性的魅力在刑法中已體現,但是,人性是隱含於內的,刑法
是彰顯於外的,內外信息的不對稱難免會出現錯位現象,我們需要做
的是揚長避短,對其中的理性我們要繼承,人性的缺失我們要及時彌
補,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矣!反思刑法,我似乎聽到了對人性的呼喚聲,
那聲音是那麼的刺耳,那麼的強烈,不得不引起人們的思考。現筆者
從以下五個方面對人性化為基礎的刑法學做簡單構建
(一)期待可能性理論
期待可能性理論,是指根據具體情況,有可能期待行為人不實施
違法行為而實施其它合法行為時,行為人卻實施了違法行為,則刑事
責任成立,反之,不可能期待其實施適法行為時,縱然其實施了違法行
為,也不能追究刑事責任。筆者認為,期待可能性理論貫徹了法不強
人所難這一法律諺語,蘊含著人道主義情愫,彰顯著人道主義關懷。
正如日本學者大冢仁的評價:「期待可能性正是相對強有力的國家法
規范面前殘喘不惜的國民的脆弱人性傾注刑法同情之類的理論。」⑥
我國刑法中沒有明確使用期待可能性理論,有些學者認為,可以
把我國刑法第16條解釋為是關於期待可能性的規定,我國《刑法》第
16條規定:「由於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損害結果的,不認為是
犯罪。筆者認為,雖然主張把「不能抗拒」之不可罰的理由解釋為缺乏
期待可能性理論,但是筆者認為只是可以如此解釋,或者說學理上如
此解釋才合理,至於立法者的原意是否如此,值得懷疑。因為人們通
常把「不能抗拒」解釋為一種物理的強制,而不是擴大解釋為一種精神
強制,期待可能性理論所要解決的正是處於精神強制狀態下的人的責
任問題。這正是我國存在的缺陷,所以借鑒外國的經驗理論,我們國
家亟待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論。
(二)親親相隱在中國刑事法律中的重構
親親相隱是我國古代法制一項基本原則,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被
作為一種封建糟粕予以拋棄。然而,正當我國砸碎一切舊制度建立新
制度的進程中,抬頭看看現代很多法治國家中卻依然能找到他的蹤
跡,例如:英美法系國家訴訟法明確表明夫妻之間可以享有證言特免
權,歐洲一些國家在刑法和刑訴中均對拒絕作證權,尤其是基於親屬
關系產生的拒絕作證權明確規定。親親相隱在不同國家、不同法系的
存在是人性光芒的閃耀,尤其在法治國家「親親相隱」原則是人權保護
的需要,保護親權的折射,更是防止國家權力濫用的屏障。
然而,這個在我國歷史上奉為優秀傳統繼承、推崇,符合人性的制
度卻隨著新中國的建立而消逝匿跡。新中國建立需要法治觀念的不
斷滲透,法治理念的弘揚,其中,人性關懷至關重要,作為其重要表現
的「親親相隱」原則迫切需要在法治理念的支配下發揮其更大的作用,
閃爍起更耀眼的光忙時卻被唾棄,無疑是對人性的扭曲,對人類的踐
踏。所以現在法治的推進,人性的彰顯的背景下,急需要重拾親親相
隱原則,並且將其制度化原則化,更需要建立一系列與之配套的制度
保障再不削弱法制的前提下,更好的保障人權,彰顯人性,體現刑法的
認為關懷。然而,現行刑法中做出了與「親親相隱」相背離的規定,這
是對人性的煎熬和壓抑,強調大義滅親只不過是技術上冰冷的需要和
對人性的過高期待。
(三)沉默權的建立
沉默權是人作為人所享有的權利,每個人都享有保持沉默的權
利,這是基本人權的內容,抬頭看看其他國家,都規定了沉默權制度,然
而,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3條規定「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
當如實回答,這是對人性的逼迫和蔑視,更有學者將其粉飾為犯罪嫌疑
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有如實回答的權利,將這條污衊人性的丑惡制度
披上「權利」的外衣,殊不知,這種意圖美化其外表的做法更加顯示出作
為理性的人對人性的扭曲,對人性的逼迫,這種不合乎人性的做法必將
遭受人性的譴責報復,誠然,人的能動性是巨大的,但是前提是要合乎
規律,萬事皆有規律可循,作為自然和社會屬性兼職的人類又何嘗能違
背「人性」的規律製造出「不人性」的制度來壓迫人性呢?那不是作繭自
縛,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最終人們將遭受違背規律帶來的惡果。
(四)刑法條款中有關「脅迫」犯罪的規定是對人性的煎熬
我國刑法某些條款對人性的忽視,我國《刑法》第28條規定:「對
於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況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該規
定對於脅從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似乎是對人性的憐憫,然而仔細
分析,結論截然相反。試想下,銀行工作人員在持槍歹徒槍口的威脅
下,將保險櫃打開,致使歹徒順利將巨款搶走;飛機上的機組人員面對
劫機歹徒的槍口,被迫按照指定路線飛行,其行為均符合脅從犯的規
定,按上述規定,只是量刑上從輕而已。刑法完全不顧及人們在槍口
下的求生本能,反而變相鼓勵此情景下的行為人與歹徒搏鬥,在劫機
情形中導致機毀人亡更嚴重的後果。而在其他法治發達國家,生命
受到威脅的情形是合法辯護理由,為了保全生命的行為不以犯罪論,
這一點值得我們借鑒。
(五)刑法一百條之規定,前科報告制度違背人性
我國現行《刑法》第100條規定「依法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在入伍,
就業的時候,應當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不得隱
瞞。」對於此條的規定也是違背人性的,試想下,基於人自身的愛面子
本性,有誰想說出自己的前科呢?再說刑罰的目的是預防而不是報
應,對於刑滿釋放的人我們需要做的更多是保護,關注其自身發展,而
不是盯著他們身上貼的犯罪標簽,抓住這一弱點不放,這樣一方面扭
曲人性,不利於曾經犯罪人改過自新,忘掉過去從新開始新的生活,另
一方面,也不利於刑罰目的的實現,不能很好的預防犯罪。環視其他
法治發達國家,紛紛設立前科消滅制度,為出獄人開辟了更廣闊的天
地,前科消滅制度在我國也可以借鑒。
法有限,而情無窮。刑法是一種人與社會的現象,更需要從人性
和社會的高度對其做出解釋。並且,對刑法的法律解釋也只有奠基於
人性解釋與社會解釋之上,才是具有說服力的。人性是刑法的基礎,
人道是刑法的命脈,人權是法的價值追求。人性、人道、人權三者在本
質上具有內在統一性,它們是理性主義在刑法里的彰顯,人性是一切
學科的基礎,閃爍人性光輝的刑法,才能被人們親切地接受,自覺地履
行,虔誠地信仰。
注釋:
①[英]休謨.人性論(上).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第6頁.
②[意]貝卡利亞.論犯罪與刑罰.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第8頁.
[英]邊沁.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第57頁.
⑤[美]E·博登海默.法理學—法哲學及其方法.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284頁.
⑥[日]大冢仁.《刑法概說》總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378頁.
7] 喬增芳. 教育人性化與中小學教育改革[J]. 廣西青年幹部學院學報 , 2003,(02)
[8] 李凱, 周曉艷. 服務為主 關愛為輔 探索人性化管理的新途徑[J]. 新長征 , 2005,(06)
[9] 張遷. 管理更人性化[J]. 瞭望 , 2003,(33)
[10] 王立新. 彰顯人性司法情——2003年人性化司法大回眸[J]. 政府法制 , 2004,(03)

『貳』 刑法方面的論文

發了email刑法方面的論文題目 但是有錯email不能發

刑法方面的論文題目
1、論共同犯罪
2、論共同犯罪的停止形態
3、論我國刑法中的牽連犯
4、試論我國刑法的累犯
5、我國刑法的時間效力問題研究
6、論期待可能性理論
7、論我國刑法中的身份犯
8、論過失危險犯
9、犯罪中止研究
10、間接正犯探析
11、論我國刑法的財產刑
12、論單位犯罪自首
13、論法定量刑情節的立功
14、論持有型犯罪
15、論我國刑法的轉化犯
16、試論我國刑法的結果加重犯
17、論我國刑法中的組織行為
18、我國刑法溯及力原則探析
19、論我國刑法中的罰金刑
20、論我國刑法中的沒收財產刑
21、資格刑的反思與重構
22、論我國刑法的司法解釋
23、共同犯罪與身份若干問題研究
24、論剝奪政治權利的完善
25、多種量刑情節的使用與完善
26、自首制度比較研究
27、論相對刑事責任年齡
28、職務過失犯罪研究
29、論單位犯罪主體
30、我國刑法假釋制度適用對象研究

『叄』 怎麼寫法學ssci論文

法學論文寫作

法學論文寫作是對法律專業學生學術水平的檢驗,也是對高校培養計劃、培養能力和培養水平的檢驗。今天小編在梁慧星教授提出的論文寫作七要素(選題、資料、結構、方法、見解、表達、社會責任)的基礎上介紹一下如何完成一篇出色的法學論文。
選題
1.選題必須科學正確,大小適中,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學術性、實踐性;2.題目的表達必須是動賓結構的短語,不能是句子;3.題目只確定研究對象,不表達作者觀點;4.題目要明確簡短,可以用副標題(限縮/兼論),總共不超過20字為宜。
題目的確定一般要經過以下5個步驟:選定方向---提出問題---先期調研---修正思路---確定題目
資料
學術研究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上的進步與發展,所以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必須做到全面和重點突出;資料要新,反映當前的研究進展,且要具有一定的國際視野;資料的搜集要注意刊物級別,選擇出自大家之手、引用率高的論文,一般不建議參考碩士畢業論文。
結構
☑ 1.目錄(一級標題緊扣題目、二級標題緊扣一級標題)、摘要(選題背景、文章的內容精煉、貢獻)、關鍵字(3-5個)
☑ 2.緒論(1)問題的提出(案例、法律、選題的背景與意義);(2)研究現狀分析(站在已有基礎上的研究,不表達自己觀點,主要表達為「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共性……不同……」);(3)研究思路(類似論文目錄);(4)研究方法(比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實證研究法、法解釋學);(5)創新點(觀點新/材料新,如果沒有可以不寫)
☑ 3.正文(結構安排:總分、並列、遞進;基本內容:性質界定、現狀描述、原因分析、法律解釋、政策建議等,3-5章為宜)
☑ 4.結論(基本觀點,創新點與不足)
☑ 5.參考文獻(30-40個,著作不少於10本,少用教材,論文不少於20篇)
☑ 6.後記(寫作過程、致謝)
方法
1.歸納(前提的真實性和充足性)
2.演繹(前提的明確性)
3.類比(聯系的實質性)
寫作與表達
論文的文體要規范(概念准確、術語規范、標點正確、邏輯清晰);論文的注釋和參考文獻要符合格式要求
學術道德
☑ 1、資料、數據、案例、法律條文要真實
☑ 2、對自己與其他學者的稱呼(筆者、教授、大作)
☑3、禁止學術造假與抄襲
☑4、致謝要自然、真誠

『肆』 人大刑法學的研究方向有哪些

刑法學專業介紹

一、本專業是博士學位授予點

二、專業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培養目標
本學科點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刑法學、國際刑法與比較刑法學、犯罪學與刑事執行法學、刑事政策學等。
(一)中國刑法學研究內容與培養目標

中國刑法學以中國刑法的發展演變歷史、中國刑法基本理論、中國刑法實務、中國刑法立法、中國刑法解釋等為主要研究內容,其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培養高層次的熟悉中國國情,精通中國刑法理論和實務,勝任中國刑法學教學研究以及從事中國刑法實務(刑事審判、刑事檢察、刑事辯護)或刑法立法工作的專門人才。本研究方向基本情況如下:

(1) 本方向重視刑法學原理的開拓與研究,出版了《刑法專論》、《刑事責任論》、《刑罰價值論》、《犯罪構成及其關系論》、《犯罪論的比較與構建》、《中國刑法現代化研究》、《犯罪故意與犯罪過失》、《共同犯罪論》、《死刑通論》、《刑事法探究》等百餘部有分量的專著,三卷本的《刑法學原理》榮獲三項國家級獎勵,顯著地深化了我國刑法學原理的研究。(2)注意結合社會發展和司法實踐研究刑法分則問題,及時推出了《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研究》、《刑法分則實務研究》(三卷本)、《新型經濟犯罪研究》、《中國刑法案例評論》(1-2卷)等著作,受到司法界的廣泛重視。(3)學術研究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且與立法、司法機關密切聯系協作,使理論研究充滿了活力與動力。(4)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體系完整,包括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國內外訪問學者、高級法官等。(5)學術開拓性強,經常能夠以有新意、有分量的學術論著和學術活動引導與促進全國刑法學科的發展。
本方向是新中國最早確立的刑法學科研究方向。早在1950年本方向即已開始招收研究生;1979年成為國內首批招收刑法專業碩士生單位;1984年成為全國第一個刑法專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1988年被評為全國唯一的刑法學國家級重點學科點;1992年成為全國法學領域第一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單位;1999年成為首批建立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設立我國刑事法領域唯一的國家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中」。本研究方向在我國刑法教學與研究等領域長期保持著開拓與領先地位,在我國刑法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並具有一定的國際聲譽和影響。本學科的特點還在於:
(1)教學科研成果突出。在國內較早開設研究生層次的專業課,30年來主編了幾乎所有種類的全國性刑法統編教材,並出版近400餘部書籍、發表3000餘篇論文,科研成果在全國具有廣泛而重要的影響。(2)高層次人才培養成效顯著。30多年來培養博士生150餘人、碩士生300多人、博士後10餘人、高級法官400餘人,所培養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已在國家政法機關和教學科研單位發揮重要作用。(3)參與國家立法、司法決策。新中國建立以來尤其是近30年來,本方向的專家學者直接參與了國家幾乎所有的刑事立法工作,並參與了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大量司法解釋的研擬工作,為國家刑事法治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4)是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與副會長單位,在刑法學研究會中發揮了重要組織領導作用。
(二)國際刑法與比較刑法學研究內容與培養目標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國際刑法的基本理論與國際法院的實務問題,包括國際刑事程序法的理論與實務問題,研究世界主要國家的刑法立法與刑法基本理論,為中國刑法理論和刑事司法實務提供借鑒。其培養目標是:主要培養國際刑法和比較刑法方面的高層次教學研究專門人才。本研究方向基本情況:

本方向與國外刑法學教學研究機構保持密切的合作交流關系,在國際刑法、外國刑法、比較刑法研究領域非常活躍;不僅重視對大陸法系、英美法系國家刑法的比較研究,同時密切關注祖國統一進程中我國大陸地區刑法與港澳台地區刑法的比較研究;在研究內容上,不僅關注各國刑事立法的演變,而且重視刑法理論的發展變化;在研究方法上,不僅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收集、翻譯和第二手資料的運用,而且積極與國外同行進行實質性的科研合作;既注重成果的積累,更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隊伍建設。 其特點是:
(1) 1993年10月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國際刑法研究所,組織、吸收全國50餘位刑法學者積極開展國際刑法與比較刑法的研究;2005年8月又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外國刑法研究所,和世界上重要國家的刑法學教學研究所建立了廣泛合作交流關系;(2)迄今已出版國際刑法文庫10餘種以及《比較刑法學研究》、《金融犯罪的全球考察》、《外國刑法原理》、《英美刑法學》、《台、港、澳刑法與大陸刑法比較研究》、《歐陸刑罰制度與刑罰價值原理》等一批重要著論著;同時還組織翻譯了《刑法哲學》、《行為、規范、刑法》、《刑法總論概說》、《日本刑法總論》、《日本刑法各論》、等大量專著,以及翻譯出版了兩大法系15個重要國家的刑法典;(3)與英、美、法、德、日、韓等國同行就刑法國際指導原則暨經濟犯罪、侵犯人身權利犯罪的國際化及對策等問題進行了合作研究,成果已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4)是國際刑法學協會副主席暨中國分會主席所在單位,在全國國際刑法學界擔當了引導與組織的角色。
(三)犯罪學與刑事執行法學研究內容與培養目標

本方向是刑法科學領域重要的研究方向,與中國刑法學、外國刑法學、比較刑法學、刑事政策學等研究方向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犯罪發生發展的規律、原因及對策,研究刑事處罰的基本理論與實務問題,培養高層次的犯罪學和刑事執行法學的教學研究人才以及從事犯罪預防和刑事處罰執行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研究方向承擔了多項國家、省部暨與國內外合作的犯罪學、刑事執行法學的科研項目,相應的研究成果理論性與操作性突出,某些研究成果(如 「北京地區外來人口犯罪研究」的最終成果)已受到政府決策部門的關注,並被作為制定有關規劃或制度的主要依據。同時,本方向還是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副會長暨常務理事、中國監獄學會副會長所在單位,在國內犯罪學與刑事執行法學研究中居於重要的地位。其具體表現:
(1)為本科生、碩士生開設犯罪學和刑事執行法學的課程,刑法專業碩士生是作為專業必修課設置的;(2)在已經入學的刑法專業碩士生中確定有志於研究犯罪學、刑事執行法學者主攻本方向;(3)進行犯罪學、刑事執行法學有關理論與實踐問題的科學研究,迄今已出版《經濟犯罪與犯罪變化》、《犯罪統計學》、《刑事執行法學原理》、《刑事執行法學問題研究》、《中國特色監獄制度研究》、《監獄學問題研究》、《犯罪學研究》、《刑事執行法學研究》等一批有影響的學術專著。

(四)刑事政策學研究內容與培養目標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刑事政策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刑事政策制定與推行的基本理論和實務問題,特別注重中國刑事政策基本理論研究和如何解決中國刑事政策問題的實證研究。其培養目標是:主要培養刑事政策教學研究的高層次人才以及從事刑事政策制定和推行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本研究方向基本情況:

刑事政策乃是整個刑事法學的靈魂,本學科點一向重視刑事政策學的研究,特別是近10年來,刑事政策學研究更是取得了顯著成果,並成為本學科點的一個新的創新增長點和亮點。本學科點承擔了多項與刑事政策有關的國家級或省部級重要課題,出版了《中國刑事政策研究》、《中國刑事政策報告》(1-3卷)、《和諧社會語境下的刑事和解》、《刑罰正義論》等一批有重要影響的刑事政策研究成果,其中,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刑事政策研究》受到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首席大法官的重要批示。本學科點也是我國較早給碩、博士生開設刑事政策學課程的教學研究單位,至今,已撰寫出10餘篇專門研究刑事政策的博士論文。本學科點的刑事政策學方向關注國內外刑事政策研究最新成果和發展動向,特別注重立足於中國實際探討研究有中國特色的刑事政策問題,為國家制定和推行科學有效的刑事政策提供理論支持。2007年,本學科點在國內召開了第一次關於刑事政策的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在已經與歐、亞、美地區10餘國家或地區刑事政策教學研究機構建立合作交流關系。

『伍』 法學論文 開題報告 研究方法有哪些

開題報告的作用是表明你寫作的主題、論述的主要內容、引用的材料等,以獲得導師的認可。如果你的導師不認可你的開題報告,那比較麻煩,可能要反復修改,甚至要重新選題。對於開題報告的方式,你可以來58期刊網看看。

『陸』 如何寫法律方面的論文

你好,法律方面的論文大部分是按照這個思路去寫的:
1.選題,你在生活中發現存在哪些法律問題,你對這個法律問題有看法。比如:論保險代位求償行使中的若干法律問題。
2.選好你要寫的論題後,就開始查找有關論題方面的資料,比如現行規定,學者們對這方面的定義,主流的觀點,這方面的案例等。
3.大概熟悉在你論題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對問題的認識後,就可以開始著手正文了。
4.各個學校都有對論文格式的要求,一定要嚴格按照學校要求的格式來完成論文。多和同學交流,不懂就問老師。
5.跟你說說正文怎麼寫。
本科論文可以分成三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是中文摘要,引言,相關概念特徵,立法現狀等;
第二部分,重點是第二部分,這一部分要求你提出在存在的問題,然後針對問題給出解決的辦法。
第三部分就是把你的參考文獻列出,再致謝就可以了。
謝謝,請採納!

『柒』 論文的研究方法 大學法學類畢業論文研究方法與手段、思路是什麼

畢竟法學類畢業論文最可貴的是創新。所以,一旦你找到了一個很好的idea,通常已經成功了一半了。而具體到論文的「寫作」,最難的是把自己的創新點准確、完整地表達出來。而對於自己的東西,想要把自己心中最核心的原創思想用語言將給別人聽,

『捌』 法學論文的法學論文格式及方法

法學體系為邏輯縝密的層疊結構,體現了法學研究范圍的明晰化和專深化。因此,關於法學專業論文的寫作要求有著法律制度和學科範疇的理論建構。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體現出較大的差別。
一、目的與要求
認真撰寫法學畢業論文並順利通過論文答辯,是取得本科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法學畢業論文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工作各環節的初步、綜合訓練,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對教學質量的全面檢驗。詳言之,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對法學中的理論問題和司法實踐中的實際問題進行獨立的分析研究,並能明確、恰當、充分地表述研究的成果,開始學習、初步掌握分析和解決某一專門學術問題的方法,鍛煉撰寫論文以解決某一學術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寫法學畢業論文,就是要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掌握了方法,將來寫什麼都可以。
法學論文的寫作要求:
(1)從理論探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確定法學畢業論文題目,論文觀點明確,論據充分,層次清楚,理論聯系實際,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2)法學畢業論文要能反映出學生的理論水平與業務水平和獨立進行科研的能力,力求有自己的新見解,材料要充實,堅決反對大段摘抄、整篇抄襲、請人代寫等不良現象
(3)論文要能系統地闡明法學畢業論文題目所包括的主要問題,並力求做到概念明確、文理通順、邏輯嚴謹、結論合理,符合學術規范,體現學術思想。
二、題目和論證角度
首先,確定自己的法學畢業論文選題方向。如法律專業有合同法、公司法、勞動法、婚姻家庭法、國際私法等多門課程。這就要求法學專業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體會和知識背景確定了大的方向後,還要確定具體的方向。雖然法學畢業論文論述的只是某一基本問題的一點,卻可以反映出作者的學術水平,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其次,選擇具體的法學畢業論文題目。應該是本學科中帶有基本性質的某個重要問題的某一重要側面或某一當前疑難的焦點,解決了這一點,有推動全局的重要意義。大題目容易寫得很膚淺,沒有價值,小題目能做出大文章,容易從各個方面把它說深說透,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三、准備工作
(一)搜集材料
所謂准備,主要就是充分佔有資料,研究、參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夠就寫不出好文章。讀的書看的論文很少,知識貧乏,是沒法寫論文和提出新的見解來的。
如何搜集資料?可以圍繞法學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和具體題目,去圖書館、書店,查找有關的專著、論文集、主要法學期刊以及最近幾年的統編教材,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查找法學論文。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思考鑽研、形成論點的過程。
(二)確定論證的主題和方法
在提煉材料的過程中,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是同意別人的論點,但自已有獨特的感受,可從新的角度補充新的理由,豐富別人的論點。
二是不同意別人的見解,可以展開爭論,但必須注意忠實地引用原文,說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別人的啟發,在別人見解的基礎上產生新見解,或者別人沒有講到,自已有見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創見。
論文的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靈魂。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就是作者對這個法律問題研究成果的基本觀點。主題應力求做到以下五點:
(1)要正確,符合法理和客觀規律
(2)要新穎,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不人雲亦雲。
(3)要直白,不要隱諱。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越直白明確越好,要讓讀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讓讀者雲山霧罩,看後不知道說的是什麼。
(4)主題要貫徹始終,在文章中不能改變,應圍繞中心和基本觀點去寫。
(5)主題要簡明,理論要深厚。
論證方法是說明主題的基本方法。一般來說,法學畢業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是立論,即確立文章的基本論點,圍繞這個主題,全面闡述它的正確性、必要性和適用性。有時,也適當運用駁論的方法,如針對某個問題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對它們進行評析,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從具體的論述方法來看,一般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法。
(三)論文提綱
擬寫法學畢業論文提綱的主要好處是幫助自己從全局著眼,構建論文的基本骨架,明確層次和重點,簡明具體,一目瞭然。論文定稿後,修正或保留的提綱就變成了目錄。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把材料組織成一個理論系統,而不是毫無層次、毫無邏輯聯系地羅列和堆砌在一起。

『玖』 法學論文研究方法有哪些

法學畢業論文的准備工作

(一)搜集材料
所謂准備,主要就是充分佔有資料,研究、參考他人的看法。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夠就寫不出好文章。讀的書看的論文很少,知識貧乏,是沒法寫論文和提出新的見解來的。
如何搜集資料?可以圍繞法學畢業論文的選題方向和具體題目,去圖書館、書店,查找有關的專著、論文集、主要法學期刊以及最近幾年的統編教材,也可以在網上搜索、查找法學論文。搜集材料的過程,就是調查研究、思考鑽研、形成論點的過程。
(二)提煉材料,確定論證的主題和方法
在提煉材料的過程中,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是同意別人的論點,但自已有獨特的感受,可從新的角度補充新的理由,豐富別人的論點。
二是不同意別人的見解,可以展開爭論,但必須注意忠實地引用原文,說明自己的理由。
三是受了別人的啟發,在別人見解的基礎上產生新見解,或者別人沒有講到,自已有見解,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創見。
論文的主題,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和靈魂。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就是作者對這個法律問題研究成果的基本觀點。主題應力求做到以下五點:
一要正確,符合法理和客觀規律。
二要新穎,具有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不人雲亦雲。
三要直白,不要隱諱。法學畢業論文的主題越直白明確越好,要讓讀者一看就知道,一看就懂,不能讓讀者雲山霧罩,看後不知道說的是什麼。
四是主題要貫徹始終,在文章中不能改變,應圍繞中心和基本觀點去寫。
五是主題要簡明,理論要深厚。
論證方法是說明主題的基本方法。一般來說,法學畢業論文的基本論證方法是立論,即確立文章的基本論點,圍繞這個主題,全面闡述它的正確性、必要性和適用性。有時,也適當運用駁論的方法,如針對某個問題學術界有幾種不同的觀點,對它們進行評析,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從具體的論述方法來看,一般使用歸納法和演繹法。
(三)法學畢業論文提綱
擬寫法學畢業論文提綱的主要好處是幫助自己從全局著眼,構建論文的基本骨架,明確層次和重點,簡明具體,一目瞭然。論文定稿後,修正或保留的提綱就變成了目錄。提綱可以幫助我們把材料組織成一個理論系統,而不是毫無層次、毫無邏輯聯系地羅列和堆砌在一起。

法學畢業論文的初稿
(一)運用邏輯思維寫學術論文,邏輯上有兩種科學方法,一個是演繹,一個是歸納。所謂演繹,就是從一般到特殊(個別);所謂歸納,就是從特殊(個別)到一般。依靠邏輯思維所產生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觀點作出補充、發揮、糾正、批駁,就自然會形成自已的新觀點,寫出自己的法學畢業論文,就不會只是停留於抄錄他人現成的觀點和材料。
(二)主題突出,論點鮮明
(三)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四)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五)文字表述清楚准確、簡練流暢

法學畢業論文格式和規范要求
(一)法學畢業論文格式
列印使用B5紙,便於存檔,裝訂線在左面。法學畢業論文列印一般用宋體。文章題目用3號黑體,題名應簡明、具體、恰當,能概括文章的特定內容,一般不超過20個字。正文內標題末不用標點符號。
一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小3黑體。
二級題序及標題用「(一)(二)(三)……」序號和4號黑體。
三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和小4黑體。
四級題序及標題用「(1)、(2)、(3)……」序號,不用黑體。
正文用小4號宋體。這樣,文章就眉清目透,井井有條。
當然,這種分題也不是絕對的,要結合實際,該怎樣分,就怎樣分,但要遵循分題的規則。此外,分成幾級題目也是可以變通的,例如不用「1、2、3……」,改用「一是、二是、三是」或「第一,第二,第三」、「其一,其二,其三」也是可以的,但是,無論用什麼,都要層次清楚。
法學畢業論文格式為:封面;題目;摘要;關鍵詞;目錄;引言;正文;結論;注釋和參考文獻。
封面的作用在於使別人知道這是一篇法學本科畢業論文。
摘要是指摘錄下來的要點,主要是表述本文的主要觀點,一般為100—200字。摘要的寫作方法,我認為包括兩部分:一是用一兩句話簡要概括論題的意義,二是將法學畢業論文幾部分內容表述為闡述論文觀點的一段話。關鍵詞是反映論文主題概念的詞或片語,一般應選3—8個。
(二)法學畢業論文注釋
現代學術視注釋為學術規范與紀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術論著和文章中,注釋不是裝飾品,它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引用他人成說,注示出處,既表示相關論說非作者獨造,並對他人成果給予應有之尊重,又可為讀者提供該領域的文獻信息,以便利後來之研究。
二是反映了作者觀點與其他學者觀點的聯系與區別,或者是對作者自己觀點的進一步說明,因而,也是正文不可缺少的補充部分。三是大量的引文意味著作者的研究的確是在前人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及所積累的資料基礎上進行的,不是憑空捏造的。
注釋要寫得規范。最規范的,就是《法學研究》的注釋方法:分為著作類、論文類、文集類、譯作類、報紙類、古籍類、辭書類、港台著作、外文類等九個類別,並有注釋例;非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引用資料非來自原始出處者,註明「轉引自」;等等。詳細的內容請看《法學研究》上的注釋體例和文章的注釋方法。
為提高刊物質量和文獻信息計量、評價與研究的水平,促進學術成果在網路化、數字化條件下的交流與傳播,教育部2000年1月頒發了《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其中注釋主要用於以文章篇名、作者等及文內某一特定內容的解釋和補充說明,注釋序號用帶圓括弧的阿拉伯數字表示;參考文獻置於文本,採用順序編碼制,在引文處按引用文獻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碼,序號置於方括弧內,並列舉了其格式,詳情請看《河北大學學報》(社科版)或其它中文社科學術期刊。
寫法學畢業論文,上述兩種注釋方法,可選擇一種使用,但不能交叉使用。

法學畢業論文的修改定稿、答辯
法學畢業論文初稿完成以後,應再三修改,審查是否符合要求。大到問題是否提得鮮明中肯,論點和論據有無說服力,結構層次是否嚴密合理,小至文字的修飾加工,有無廢話,語言表述是否簡潔准確,通順流暢,符號使用是否恰當,等等。自己修改後,再交給指導教師進行修改,然後定稿。
為了使法學畢業論文能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建立論文答辯制度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措施。答辯是畢業論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畢業論文的全面檢查。
答辯首先由學生本人簡要介紹論文的寫作目的和思路、主要觀點,然後由答辯委員會向答辯人提問,讓作者略作準備做出回答,從而進一步考查作者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深廣的知識基礎,創造性的見解和充分扎實的理由。答辯提出的問題,不管作者當場是否能作出完善的回答,都是對於作者一次很好的幫助和指導。

『拾』 法學論文有哪些分析方法

有很多可以寫的,都是比較專的
普通人是不會寫的,可以班忙寫一下

閱讀全文

與刑法學論文研究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幫寶寶拍嗝的正確方法 瀏覽:706
用簡便方法計算怎樣計分 瀏覽:609
格力變頻空調e5解決方法 瀏覽:15
如何正確學習影視後期方法 瀏覽:207
胖三斤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5
編織袋的計算方法 瀏覽:812
為什麼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不同 瀏覽:743
釘書機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4
彩條毯子的正確方法 瀏覽:939
與計算方法有關的應用題 瀏覽:624
寶寶拉肚子有什麼土方法嗎 瀏覽:442
老年男性尿急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344
自製小型盲盒販賣機簡單方法 瀏覽:894
你用什麼方法建知識庫 瀏覽:562
水管彎頭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312
手掌圍測量方法圖片及圖片 瀏覽:631
男生12歲快速長高方法 瀏覽:415
處理垃圾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291
膏方治療苦味的方法 瀏覽:303
b50水泵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