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初中寫景課文的教學方法

初中寫景課文的教學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9 02:34:06

Ⅰ 怎樣指導學生寫好寫景的文章

⒈寫景要按方位順序,由近及遠,由遠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間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寫,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⒉可以按景物的類別來寫,如山、水、花、鳥;瀑、石、峰、洞;亭、台、樓閣等。要寫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寫它的靜態,也要寫它的動態,還可以寫出它的環境氣氛。

⒊要仔細觀察,抓住在不同季節里景物的不同特點進行描寫,不要硬編亂造,憑自己的想像來寫。

⒋寫景中也可以具體地寫些人和事,若讓人、景、事三者交融一體來寫,可以使作文更為感人。

⒌寫景物時不要忘掉自己與景物之間的關系,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寫進去,這樣使人讀了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葉聖陶老爺爺寫的《記金華的雙龍洞》不是具有這樣的特點嗎?

⒍適當地、正確地引用前人描寫景物的詩詞歌賦,也可以為作文增色。這就需要你平時多加閱讀和積累,別等用時再去找。

如何教學寫景狀物散文 —以《荷塘月色》為例教學設計

寫景狀物的散文名篇,一般都具有四個特點,即寫景美、情味濃、意蘊深、語言美。要學好寫景狀物的散文,在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教學思路的確立上,必須努力體現以上四點。下面以《荷塘月色》教學設計為例,來具體闡釋教學寫景狀物散文的一般思路。 一、整體感知,把握情感。 教師不要先入為主,作提示,貼標簽,越俎代庖,把文章講析得支離破碎;應把文章原原本本的交給學生,讓他自己去讀、去體驗、去感悟,力求對文本形成一個「屬於自己的」「整體的」感知,對文章思想感情有一個基本的把握。感知、把握的准不準呢?這時教師再介入,指導引領學生從文本中查尋作者的感情基調、感情線索、感情發展變化等,從而對文章情感做出比較准確的定位。如《荷塘月色》一文,通過反復誦讀,通過對「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可惜我們早已無福消受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些領起與過渡語句的閱讀理解,以及對荷塘月色優美景象的描寫,學生能夠感受到作者憂愁籠罩、暫得喜悅的復雜感情及微妙的起伏變化,那麼「淡淡的憂愁、淡淡的喜悅」的感情基調的定位也就先得水到渠成。感情是時而憂愁、時而喜悅的,程度卻都是淡淡的。感情基調定準了,再來誦讀、情讀、美讀,就有了調子,指導誦讀就有了依據。所謂聲情並茂的誦讀要求其實是空泛的。什麼樣的「聲」?什麼樣的「情」?聲,應是低緩的;情,應是淡淡的。聲音高亢、充滿激情的朗讀是不恰當的。 二、分析寫景、注重審美。 在寫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寫能充分的顯示出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感受力和語言才華。品味景物描寫是解讀這類散文必須要過的一道門徑。如何分析寫景?我覺得應問好五個「什麼」:寫了什麼景?描寫了什麼特點?運用了什麼手法?達到了什麼效果?景與情有什麼關系?分析寫景的過程絕不可脫離文本語境,進行生硬的剝離式的分析,應在反復誦讀、涵詠咀嚼中獲得感知。因為寫景狀物散文都是描寫審美物象、表達審美情感、體現審美情趣的。要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讀課文,品味美景美情,獲得充分的美的享受,並對這種美做出自己的評價。 三、品味語言,習得語言。 盡管各類散文都講究語言美,但寫景狀物散文將語言美發揮到了很高的境界,甚至可以說是極致。品味語言是中學生學習散文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他們能夠透過優美的語言在心中獲得有關景物的生動形象,獲得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會,也獲得對語言形式美的感知。品味語言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朗讀,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對語言細節特別是一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進行賞析。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對疊詞(田田、亭亭、層層、縷縷、密密、脈脈、靜靜、薄薄)的賞析,對動詞(瀉、浮、洗、籠、畫)的賞析,既可以突出對景物特點的把握,又加深對文章優雅、朦朧、幽靜意境的體悟,在幽雅淡遠的感受中實現學習語言的目的。四.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將寫作目標、寫作要求引進散文鑒賞教學,既有助於提高散文鑒賞水平,又有助於提高書面表達能力。散文教學的讀寫結合可以有多種方式,如鑒賞寫作技法,獲得寫作的啟示;學過課文後「趁熱打鐵」,讓學生動手寫小散文,哪怕寫片段也行;挑出課文中優美雋永的語句加以品味,再進行仿寫;指導學生寫課文鑒賞等等,高一學生要求不宜過高,只要能寫出文章,表達一點個人情感就可以了。

Ⅲ 寫景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七年級

寫景的作文要找好立足點,用修辭手法還有多感官描寫。描寫景物,第一要認真地觀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具體描寫,才能寫出生動有趣的內容來。比如我們觀察水的特點,可從水面的顏色,流動,浪潮,倒影,水中的船舶等等方面來進行。在觀察的時候,要注意細致地觀察水面的動態和靜態的特點,寫文章的時候,動與靜相結合,讓自己的景物生動起來。如:有雪的地方總會有歡樂,總會有童趣。每當雪停的時候,我都會邀上自己的小夥伴,分成兩路人馬,進行打雪仗的游戲。我們靈活地躲來躲去,還不時地向對方扔去包好的雪球。看著對方被擊中的狼狽樣子,我們開心地笑了,歡笑聲回盪在雪地上空。
二、把握好寫景順序,讓文章更有層次感。
我們在描寫景物時候,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如早上到晚上或是春天到冬天來描寫,也可以按照空間的順序來描寫,從遠到近或是從里到外。總之,只有把握住了寫景的順序,才能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按照時間順序描寫景物時,比如我們描寫家鄉的河,那麼在春天的時候,我們的河是什麼樣的,其他三個季節里的河又是一番什麼景色,我們都可以描寫,從空間上來講,我們可以寫我們從近處往遠處所看到的景象,這種情況的話就只要著重描寫一
個季節就可以了。
三、可以在文章中適當的加上一些想像以及適當的修辭。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所加的想像是不能脫離我們的實際情況的,我們要在已有的情景上適當的發揮我們的想像,讓景物的形象更加的豐滿。
在描寫景物的時候,適當運用比喻、擬人,能把景物描寫得更加生動。擬人,是指運用想像,把事物當人寫。用擬人方法描寫景物,能使景物更生動、形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使用擬人法,必須找到景物與人之間的相似點。比如說把一棵樹形容成守衛我們校園的衛士。比喻,是把一個事物比作另一個與它有相似點的事物,也叫打比方、比喻用得確切,淺近易懂,能使所描寫的景物更美麗動人,給讀者留下深刻而鮮明的印象。比如我們在描寫石榴花的時候,通常會把石榴花比喻成我們的裙子,因為這兩者之間很相似。要讓我們的比喻更加的確切,必須學會在觀察的同時展開聯想:想想這個景物像什麼。再想想。它們在哪些地方相像,找出兩者的相似點,相似點找得越准,比喻也就越確切。找相似點,一般可以從下列幾方面去考慮。輪廓相似、顏色相似、聲音相似、長短大小相似、動態相似等等。如:一層薄薄的白雪,就像巨大的、輕柔的羊毛毯子,覆蓋住了整個大地。
四、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我們在寫景的時候,並不是為了寫景而寫景,更重要的是要表達出我們的感情,比如說在描寫家鄉的景色時,我們更多的是要表達出我們對家鄉的愛,所以在我們寫景的時候,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如:家鄉的小河是我生長的樂園,我愛家鄉的小河,我更愛家鄉。

Ⅳ 七年級寫景作文怎麼

觀察是學好作文的基礎。因此,要寫好寫景的文章,首先要學會觀察。當然,觀察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是以下幾種:
(1)定點觀察。
就是選擇一個最佳的觀察位置和角度,也就是立足點,然後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眼前的景或物。
(2)移步換景進行觀察。
即:不固定的觀察點,而是隨著自己的腳步的移動,按照游覽的自然順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
(3)按時間或四季的變化進行觀察。
此方法適合景在一天或一段時間內有較大的變化。如《觀潮》一課,作者就是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的順序進行觀察。
先介紹寫景文章需要怎麼寫,比如以學校的花壇為例啊之類的

介紹寫作順序,比如由遠到近之類的

然後介紹文章結構,小學生一般採用「總分總」,給他們舉例子說明

最後讀範文,拿範文分析寫作順序、文章結構和優美詞句等

Ⅳ 如何教學寫景狀物散文

一、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寫景狀物類文章,它一般不會像「敘事」類文章一樣按照事情發展順序去安排材料,也沒有像「寫人」之類並列安排一些材料,寫景狀物一般寫景精妙,景物特徵鮮明,景物的特點,與文章的整體氛圍相協調,使文章保持統一和諧的風格特點,給讀者以美的享受。讀寫景狀物散文首先要賞析景物描寫,弄清文章描寫了哪些畫面和對象,並了解它們的主要特點。
二、反復品讀,體味語言
對於寫景狀物類的文章,我們要反復賞讀,品味語言,讓自己進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品味寫景類文章的語言首先要把握本質。清代學者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一語道盡了寫景類本質:所有寫景的文章,實際上都在傳達作者的一種情感,一種思想。品味語言的方法很多。可以認真誦讀,邊讀邊在腦海里「放映」文字的影像,邊讀邊品味語言本身之精彩;可以認真默讀,靜靜地欣賞優美雋永的語言,品味語言背後的意味情味,評價課文的語言風格;可以背誦課文片段,記誦一些優美、精警的語句,獲得良好的語感;可以圈點批註 「寫讀」的形式品賞精彩精美的散文語言。
三、體悟文意,物(景)人合一。
多問一個「為什麼」是語文閱讀的一把金鑰匙,我們只有真正理解文表達的意思,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明白作者為什麼採用相應的寫法。反過來我們可以這樣說,無論作者在文章中採用了什麼寫法,它都是為了更加突出景物的特點,為了更加明確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明白了這一點,好多寫景狀物類文章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比如很多文章中都喜歡用一些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為什麼用這些方法呢?直接明白地寫出來不行嗎?不行。古人說「一切景語即物語」、「情以物遷,辭以情發」……這些話的意思就是說作家因為有感於人事、景物或某種情境,於是通過敘事狀物來表達心意、抒發情懷。所以,景物的特點往往同人物的主觀願望和特定心境融合在一起,心情舒暢則天高雲淡,花明水凈,心情郁悶則風驟雨急,霧愁雲濃。
當然,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只有深入鑽研教材,根據《新課標》各年級段具體要求找准教學內容,才能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

Ⅵ 如何教學寫景課文

如何教學寫景課文
1、 直觀導入,激發興趣:
寫景類的文章,作者多是運用詩意的文筆描繪出一幅幅如畫的景緻。因此課前導入的設計應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掛圖等手段,為學生展示一幅幅與文本相關的風景圖畫,並配以悅耳的音樂,帶學生走進大自然,初步領略大自然的美麗,喚起學生進一步感受的慾望,為下一步深入文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

2、 整體感知,抓住特點:
這一環節的操作要求是:讓學生帶著初步的感性認識自由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抓住景物的特點,理清文章的條理,並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默讀批劃,深入體會:
這一環節這樣操作:設計一個可以統領全文的問題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批劃出相關的重點語句,有感情的朗讀,仔細品味內容與表達方法。並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使學生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4、 全班交流,品讀評析:
承接上一個環節的設計,在小組討論交流的時候,引導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為重點,體會其中的內容以及寫法,並選擇喜歡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匯報。此時,教師要善於抓住機會,適當點撥,並注意提醒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及時給予補充和糾正。然後,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有感情的朗讀,邊讀邊展開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入情入境,重點部分還可以配以優美的音樂和畫面,讓學生用心靈去傾聽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5、 回歸整體,梳理寫法:
當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抓住關鍵句段將一篇文章深入理解之後,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回顧全文的學習過程,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思想感情,更主要的是把全班交流的過程中感悟到的作者的表達方法加以系統地梳理,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為作文打基礎。
6、 讀寫結合,拓展練筆:
每篇課文都有一定的表達方法,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出不同層次的片段練筆,使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及時鞏固所學的表達方法,不斷提高習作能力。

Ⅶ 初中作文教學方法有哪些

生活中,人們常常把寫作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准。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把作文教學也放到了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學要培養聽、說、讀、寫等能力,這就是說,把「寫」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能力來培養。 這一個字看上去很簡單,但在作文的實際寫作過程中,卻難倒了許多初中的學生,他們常常是「無米下鍋」、「無處著手」、「作文內容空洞,言之無物,長落於泛泛而談。」課堂上,無論老師如何強調作文的寫法,都是無濟於事,這讓我們當語文教師的十分尷尬,經過筆者多年在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分析和探索,深深的認識到教師應該注重一定的作文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喜歡寫作文並能夠獨立的完成作文,現在我將結合我的教學實踐來說一說:
一、重視「讀」在寫作文中的作用
古人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亦會吟」,其實這都是古人在用最簡潔的文字描述「讀和寫」之間的關系。不難看出能夠「吟詩」和「寫出好文章」的前提條件是「熟讀」和「深思書」。同時重視閱讀,也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也深深地體會到讀書對於寫作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文章范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不是讓學生早自習的時候讀相關的課文就可以了,而是廣泛的閱讀記敘文,可以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散文,也可以是一篇名人小故事,甚至是一篇寫的較好的學生習作,當然在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採取一定的方法,對於優秀的文章要求學生要熟讀並深思,對於形式新穎但內容平常的文章只范讀就行了。
在讀的過程中,要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學習範文中主題的含義、立意的設計、結構的安排、表達方式的運用及修辭手法的運用等,在教學中可以建議學生一周自讀兩篇記敘文,並抽恰當的時間,讓學生在班上自主交流所讀文章的心得體會,或在小作文本上寫一寫讀後的感想。
在教學中,老師還可以先布置一個內容如:「我的一天」、「最美的老師」、「假期生活」等,讓學生廣泛的收集,再讓學生在全班朗讀範文,師生共同學習,同一主題用不同方式來表達的方法,在泛讀學生自己的作品時,教師最好親自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欣賞、點評。這一個環節,不僅讓學生讀了文章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筆者建議在讀的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扮演一個參與者的角色,而不是一個主宰者的角色,讓學生和自己一起平等的走近文章、欣賞文章、學習文章。
讀是一個收集材料、積累知識的過程,讀之後,建議學生將優秀的文章摘抄在積累本上,經驗告訴教師學生自己動手寫一本《優秀文章集》,這比買一本作文書更有意義。
二、變化練習的方式讓學生有寫作的興趣
廣泛閱讀的目的就是寫文章,然而讀是一個認識、欣賞的過程,學生是樂於接受的,但是提起筆來寫,大部分學生卻是心存畏懼的。因此,適當的變化練習的方式很有必要,一方面達到了練習的目的,另一方面讓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論語中曾這樣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在告誡教師 興趣才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怎樣變化練習的方式,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練習:
1、續寫情節
續寫,指從原文出發,遵循著原文的思想對原文作延伸,續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聯想力和想像力。七年級教材中《皇帝的新裝》是一篇既生動又有哲理的童話故事,課後,讓學生想像赤身裸體的皇帝回宮之後會怎樣做呢?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當學生寫出了昏庸皇帝認清了騙子的面目,並改過自新,建設國家的時候;當學生寫出了皇帝坐上時空穿梭機回到從前並找回失去的財寶和理智的時候,你難道認為他們對寫作沒有興趣嗎?《蚊子與獅子》是一篇寓言,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寓意以後,可以讓學生想像蚊子被粘在蜘蛛網後會遇到哪些情況,又會得出怎樣的寓意?這種積極的、有創造性的練習方式,學生是樂此不疲的。
2、擴寫情節
擴寫,是把一段話或一篇短文,內容概括的文章,擴展生發成篇幅較長、內容豐滿、生動形象的文章。詩歌短小精煉、概括性強、主題突出,是練習擴寫的好材料,如:《錢塘湖春行》可用讓學生採用第一人稱的方法去描寫錢塘湖春景的美麗。《天凈沙·秋思》可以讓學生用第三人稱的方法,去傾訴詩人對家鄉的一片思念之情。當然還可以給學生幾個互相有聯系的詞語如:天空、柳樹、小孩、大黃狗等,讓學生聯想並想像寫成生活中的一個具體場景。
3、仿寫情節
仿寫,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範文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或表現手法進行作文的一種訓練方法。初中生寫作文免不了模仿,老師在讓學生仿寫時應該加以引導,而不能讓學生無目的地摘抄文章。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課本是一位很好的「老師」,讓學生仿寫課文的主題和方法,學生能夠接受得很快,因為老師在教授課文後,學生對課文已經非常熟悉了,再練習學生就不會害怕和沒有興趣了。在學習冰心的《觀舞記》之後,我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中國舞蹈家楊麗萍的經典作品《雀之靈》,她變幻多姿的旋舞,深深地吸引並感染了每一位觀看的學生,課後,我組織學生以《觀雀之靈》為題寫作文,作文中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對楊麗萍舞蹈的贊美之情。里根的《真正的英雄》是一篇聲情並茂的演講稿,學習本文時,恰逢5.12大地震一周年,於是我趁熱打鐵,結束課後,我讓學生以《給災區中學生的一封信》為題目寫一封信,並利用作文課進行小組內朗讀,學生准備充分,參與性強,在班內掀起了一場不小的紀念5.12大地震熱。
4、片斷練習
片斷練習,就是練習寫一篇文章中的一段。訓練寫整篇作文固然重要,但難度較大。因此,在指導學生寫好整篇作文的同時,我還指導學生寫片斷練習,以突出寫作訓練的重點,二者交叉進行,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篇完整的文章都由不同的片斷組成。所以,寫好片斷對寫好整篇 文章是很有幫助的。怎樣寫好片斷呢?我向學生提出四點要求。第一,要圍繞一個中心寫,內容要集中,不能漫無邊際地寫,一定要寫具體。寫出自己所看到的或聽到的情景,不能空洞無物。第二,內容要真實,必須寫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寫自己的觀察所見所感,不能脫離生活,編造離奇的故事,要寫出自己的點滴感受,也就是要賦予片斷一定的思想意義。
初中學生年齡小,寫作能力有限,面對紛繁的大千世界,往往不知從何下筆。最好出一些題目讓學生參考,如《街頭見聞 》、《課間十分鍾》、《我的宿舍》等。有時,我規定出寫作范圍,如場面描寫、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等,讓學生自擬題目。但無論命題,還是自擬題,都必須按照我提的兩點要求去寫。經過反復的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老師每兩周可以讓學生完成一篇作文,作文的內容不用嚴格要求,可以是描寫人物、描繪景物或者是一篇課文、一場課外活動的感想等。在練習時,也不要強調字數的要求。但要引導學生,熟練掌握表達方式中記敘和描寫這兩種常用的表達方式,在掌握記敘和描寫的同時要認識議論和抒情在文中的作用,這一項練習要有針對性,有計劃,不能隨心所欲,更不能機械性的重復。
三、「體會生活,有感而發」用真打動人
作文課上老師習慣性的步驟是:第一步,老師分析本節課的作文。第二步,老師組織學生進行練習。這個過程中,老師單方面的強調了寫作文和寫作技巧的重要性,卻忽視了作文是來源於生活而發自於內心的一種表達。生活中,有人、有事、有景亦有情,所以寫人、敘事、寫景、抒情成了文章的基本內容,寫好這些文章最基本的出發點我個人認為應該要扣住這八個字——體會生活,有感而發。
好文章來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可見親身參與的重要性。如寫人這類文章,我在教學中沒有先講描寫這種表達方式的運用,而是讓學生回家觀察父母的外貌、語言、動作特徵,再引導學生回憶從小到現在同父母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細節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說一說為什麼記憶猶新呢?學生雖然與父母朝夕相處,但是因為從沒關心所以不曾留意父母的特徵和生活,在老師的強調和引導下,他們的主動性增強了,目標鎖定了,寫起作文來就不會抓耳撓腮,生搬硬套,虛情假意了。再如敘事,應該抓住校內開展的集體活動鼓勵學生參加,活動後引導學生進行習作訓練,記得學校開展拔河比賽,我班學生踴躍參加,並獲得第一名的殊榮,我在表揚他們的同時,讓他們以《記一場拔河比賽》為題進行一次作文訓練,在練習前,我認真講了詳略的寫作技巧和直接、間接描寫的作用,以及細節描寫、倒敘的恰當運用,真實的經歷,加上老師的點撥,學生的作文寫得得心應手,大大的增強了他們對寫作的興趣。
寫景,對於中學生來說較為困難,因為學生們的寫作方法和文采有限,很難用恰當的方式來描寫景物的特徵,更不會寓情於景,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收集古今描繪四季、名山大川的名句、名詩。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觀察大自然的細微變化、特徵。然後讓學生去多媒體教室欣賞祖國大好山河的自然風光,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最後老師講修辭的運用以及觀察景物的空間、時間順序,並以《家鄉的秋天》為題進行練習。當學生有了一定的寫作基礎後,可以讓學生以他們較為熟悉的話題寫作文如:「親情」、「友情」、「誠信」和「珍惜」等,以便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寫好作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總而言之,廣讀、勤練、深思是寫好文章的有效方法,教師在輔導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在寫作方法後,還應告訴學生在寫作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只能持之以恆的練習。

Ⅷ 初中寫景作文怎麼輔導

現在的初中生,一提起寫作文就犯難,寫景就更頭疼。原因之一是缺少觀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色,無生活素材;其二是寫景不知從何入手,雜亂無章;其三是涉獵的文學作品過少,語言貧乏,無話可說。其實,寫景的文章並不難寫,細致的描寫加上流暢優美的語句,其寫的作文一定令人印象深刻。但是怎樣才能把景物寫出特色呢?竊以為有如下幾點:
一、細致觀察景物,寫出特徵。
寫景作文,不是編寫童話故事,坐在教室里,充分發揮想像就可以了,而是要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愉悅。尋找作文靈魂。
由於所教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這就有了景物寫作的源泉,教師要做的就是引導他們去仔細觀察,捕捉景物與眾不同的特徵。因此,我讓學生堅持每周有意識地去田間地頭,仔細觀察就地取材,同時每周布置一篇觀察日記,將所見所感記錄下來。
要想抓住所寫景物的特徵,還需要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從不同感覺、有動有靜地寫景,讓人讀來身臨其境。如:老舍先生筆下的大興安嶺的山勢是「橫著的,順著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長點兒的,短點兒的……」運用視覺感受寫出山的綿延起伏,溫柔可親。朱自清寫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出宛轉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著。」運用觸覺嗅覺和聽覺來摹寫春風的溫暖柔和。
二、把握寫景順序,寫出層次。
我們描寫景物時,可以由高到低,由遠到近,由整體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動到靜等。總之,把握住寫景的順序,描寫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井然有序。描寫景物的順序通常有兩種:第一是時間順序,比如寫一棵樹,我們可以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寫出它在各個季節是什麼樣子的;還有一種是空間順序,例如我們描寫一座山峰,就可以寫遠處看它是什麼樣子,近處看它是什麼樣子,或者從上看是什麼樣子,從下看是什麼樣子等。如《濟南的冬天》描繪濟南雪後的小山:「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這樣由高到低寫景,就將濟南小山的秀美細致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了。
三、展開合理想像,寫出靈氣
在對景物進行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張開想像的翅膀,根據所見所感展開合理
的想像,再把景物狀態、顏色、聲音、氣味描寫出來,讓筆下的景物靈動,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一隻黃鸝站在樹枝上歡快地唱歌。」就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黃鸝的活潑可愛;再如:《桂林山水》中,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像,作者從桂林山的「奇」,想像出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使景物內容更加豐富,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老舍寫林海,工於調色,在他的調色板上,綠色是那樣變化無窮:宛如一位技藝精湛的丹青妙手。特別是「在陽光下,大片青松的句式,簡直給我們描繪出一幅立體、絢麗的畫卷」,使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美。你看:「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綉花鞋。」恰當的比擬,敏銳的觀察,繪聲繪色的描繪,美不勝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
四、注意情景交融,
所謂情景交融,它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文藝理論,以情景交融構成的意境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成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創造的表現特徵。寫景的目的,不應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寫出生動形象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中「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用擬人的手法把春天復甦的那幅動人景象以及作者歡快的心情很巧妙自然的交融一起。從千樹花開到春風沐雨,作者用細膩而明艷的詞語描繪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讓讀者讀來輕快愉悅!也似乎和柳條一樣舒展開來!

Ⅸ 初中生寫景作文的技巧

第1:切題緊扣景物
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並表達出自己的感情,首先需要圍繞中心。我們描寫景物時,不可能把看到的全部寫下來,而且也沒這個必要。應該首先確定文章的中心,再根據文章中心的需要,選擇有關的景物進行描寫。有了中心,寫景才有主心骨。

第2:抓住被寫作對象的特徵
寫景文的寫作對象是景物,應將景物的特點描寫出來,需要抓住被寫作對象的特徵。天下的景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各有自己的特點。怎樣才能寫出如此豐富多彩的景物的特徵呢?關鍵是要善於觀察。因為所謂特徵,乃是一個事物區別於其它事物的標志,而抓特徵,本是各種作文中都相當重視的一個問題。寫景與描寫人物一樣,也要使之具有個性化的特點,以區別於其它相類似的景物。

第3:善於觀察,發現美。
觀察景物時要注意觀察景物的顏色和姿態。並能夠恰當具體展現。要想把所寫的景物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僅靠抓些景物的特點是不夠的,那些只是給讀者以模模糊糊的感覺。而要使畫面變得清晰,就要緊緊抓住能表現景物特點的具體事物,所抓的表現特點的具體事物越多,特點就會越明顯,越突出。

只把景物擺在那裡,並不能給讀者留下清晰的印象,更不能表達作者的感情,所以,要對所寫的事物進行細致具體的描寫,這樣,才能使讀者的眼前再現出作者所描繪的事物,很好地表達出作者的感情。

第4:選擇合理的寫景順序。
寫景,也要安排好合理的順序。把握好寫景的順序,描繪出的景物才能層次分明、清晰自然。
一旦寫到很多能表現景物特點的事物,那麼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就有一個順序問題,這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可用的順序很多,例如時間順序 (寫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寫早中晚各個時辰的景物等,只要是景物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都可以按時間順序來寫),空間順序 (由遠到近,由里到外,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等,都是空間順序),

也可以按照景物的類別寫,還可以按照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到深,由個別到一般,由整體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體的順序)來寫,或者把這些順序結合起來用,如全篇文章是按時間順序寫的,其中某一部分也可以按空間順序寫,至於「並列展開」、「主次輕重」、「夾敘夾議」等順序,都可以在具體描寫時靈活使用。

不管採用什麼順序,都得注意兩點:一是要有助於表現景物的特點,二是要符合景物的自然規律,這樣,寫出的景物才能真實。因此,寫作前,我們務必要找到一種合理的寫作順序,或邏輯、或空間、或時間,一層一層地寫,切忌亂描亂寫,東拉西扯,七拼八湊。另外就是要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不能像列清單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

Ⅹ 寫景文章的方法和技巧

1、重點突出,詳略得當

好的寫景作文,往往不取決於你在文章中羅列了多少個景物,也不在於你選擇的景物是否每個都能引起讀者的興趣。而在於無論你寫到多少處景物,有一處必定是文章的重點,可以用描繪性的語言對它進行具體描寫,也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景物的特點,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寫景作文最容易范的三個錯誤,一是將它寫成「流水賬」,就像有的游記,看起來寫了很多景點,卻每個景點都是一筆帶過,沒有很好的選出其中一處,進行具體描寫;二是寫到的景物雖然也有背景介紹或細節描寫,但顯得有些如同蜻蜓點水,碰了一下又繞開了;三是文章詳略安排不合理,開頭起因部分介紹過細過長,而文章中間部分去沒有很好地展開,六百字的文章寫了三百字還沒寫到重點。

2、突出景物的具體特點或特徵

這是說的景物的特點與特徵,也是指要寫出該事物與其它與物的不同之處來。只有這樣,才可以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在這里還有個前提,那就是要在抓住景物的特點之後,再進行具體的描繪,不可一筆帶過。在描寫過程序中,要充分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准確、恰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有助於把景物寫得更生動形象、真實感人。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單一的景物描寫,再美的景物也無法感染讀者,給讀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寫景的同時,要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讓讀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還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作者的思想。單一的為寫景而寫景的作文,是無法成為一篇讓讀者產生情感共鳴的好文章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寫文章時,寫到景物時,自然地將自己的情感融進去,藉助於對景物的描寫,來表達自身的情感。

4、在景物描寫要寫進人或動物的活動

如果說寫景作文中景物是「靜」的話,那麼一篇優秀的寫景作文,也離不開「動」,這里的「動」包括與景物相對應的人物的活動、遊玩、嬉戲、奔跑,動物的覓食、跳躍等等,當一篇寫景作文將人和動物的活動,與景物的描寫相結合起來的時候,才會給人一種親切感,動靜結合的美感。因此學生在描寫景物時,可以適當地選擇人和動物的活動,作為襯托,文章會變得更有可讀性。

閱讀全文

與初中寫景課文的教學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幫寶寶拍嗝的正確方法 瀏覽:706
用簡便方法計算怎樣計分 瀏覽:609
格力變頻空調e5解決方法 瀏覽:15
如何正確學習影視後期方法 瀏覽:207
胖三斤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5
編織袋的計算方法 瀏覽:812
為什麼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不同 瀏覽:743
釘書機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4
彩條毯子的正確方法 瀏覽:939
與計算方法有關的應用題 瀏覽:624
寶寶拉肚子有什麼土方法嗎 瀏覽:442
老年男性尿急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344
自製小型盲盒販賣機簡單方法 瀏覽:894
你用什麼方法建知識庫 瀏覽:562
水管彎頭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312
手掌圍測量方法圖片及圖片 瀏覽:631
男生12歲快速長高方法 瀏覽:415
處理垃圾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291
膏方治療苦味的方法 瀏覽:303
b50水泵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