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學習者分析的方法

學習者分析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9 02:14:31

⑴ 學習者特徵分析都包括哪些方面

學習者特徵分析通常包括以下五方面:
(1)起點水平分析。
了解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基礎及其在進入新內容學習以前所掌握的和學習目標有關的技能。對於起點水平的分析,可以採用測驗的方式。
(2)認知結構分析。
(3)學習態度分析。
了解學習者對於要學的內容所持它的某種態度以及對於提供教學的學校和教師的態度等。判斷學習者的態度時,經常用的方法是態度問卷量表。此外,觀察、訪談等方法也可用於學習態度分析。
(4)學習動機分析。
學習者的動機水平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5)學習風格分析。
教師在分析學生的學習風格時,可以依據卡里提出的"洋蔥模型",從教學偏好、信息處理方式、認知個性風格、場依存/場獨立等方面進行分析。

⑵ 3.從哪些方面分析學習者特徵

學習者特徵分析通常包括以下五方面:
(1)起點水平分析。
了解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基礎及其在進入新內容學習以前所掌握的和學習目標有關的技能。對於起點水平的分析,可以採用測驗的方式。
(2)認知結構分析。
(3)學習態度分析。
了解學習者對於要學的內容所持它的某種態度以及對於提供教學的學校和教師的態度等。判斷學習者的態度時,經常用的方法是態度問卷量表。此外,觀察、訪談等方法也可用於學習態度分析。
(4)學習動機分析。
學習者的動機水平是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當學習者對要學的內容沒有興趣或缺乏動機時,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的。在對學習動機進行分析時,教師和以參照凱勒開發的"ARCS模型",從注意力、關聯性、自信心和滿足感等四個方面來分析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凱勒建議問學習者這樣的問題:"教學目標與你有多大的相關性?""教學目標中最吸引你的是哪部分?""你有多大把握能成功地達到教學目標?"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將有助於了解學習者的動機,有助於確定教學設計中的潛在問題。
(5)學習風格分析。
教師在分析學生的學習風格時,可以依據卡里提出的"洋蔥模型",從教學偏好、信息處理方式、認知個性風格、場依存/場獨立等方面進行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學習者特徵時,既需要考慮學習者之間穩定的、相似的特徵,又要分析學習者之間變化的、差異性的特徵。相似性特徵的研究和以為集體化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差異性研究能夠為個別化教學提供理論指導。

⑶ 分析學習者的時候通常從哪幾方面著手

一是學習狀態,積極主動;二是學習能力,是否得心應手;三是學習方法,是否學有所效;四是學習信心,是否為我所樂;五是學習效果,是否學有所獲。

⑷ 學習者的特徵分析是什麼

學習者特徵分析就是教師在教學設計的前期分析階段,對學習者具有的認知的、情感的、社會的等特徵進行深入的分析。

學習者分析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習者的學習准備情況極其學習風格,為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學習目標的闡明、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方法與媒體的選用等教學外因條件適合學習者的內因條件提供依據,從而使教學真正促進學習者智力和能力的發展。

需要分析的學習者特徵包括如下幾個維度。

1、起點水平

任何一個學習者在學習時都是把他原來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帶入新的學習過程中的,因此,教學系統設計者必須了解學習者原有的知識和技能,我們稱之為起點能力水平或起點能力。

2、認知結構

所謂認知結構,就是指學生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結構,它是由學生眼下能回想起來的事實、概念、命題、理論等構成的。

原有的認知結構是影響新的有意義學習與保持的關鍵因素,即有意義學習的發生與習得意義的保持的效果都會受到學習者認知結構特徵的影響。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穩固性是三個最重要的認知結構變數。

3、學習態度

學習態度即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認知水平和態度,對教學傳遞系統的態度或喜好,這對選擇教學內容、確定教學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影響。

如何分析學習者特徵

對於學習內容方面的能力,我們通常採用預測、作業分析法等方法來進行了解。通過平時的觀察、調查問卷的方法我們可以獲得學習者學習態度有關信息,了解學習者的一般特徵。而對於學習風格的測定,通常則需要採用專門的「風格測定量表」來完成。

⑹ 對學習者進行分析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

教育觀察法: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科研方法
----中小學教師教科研專題培訓講義提綱之三
浙江省瑞安市教師進修學校 陳國勝 325200
2003年3月

一、觀察法的概念
觀察法是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觀或輔助儀器對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觀察,從而獲得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方法。
教育觀察是指在教育科學研究中運用科學的觀察對有關教育現象進行的研究。
----觀:看
----察:分析研究
----科學的觀察是指在自然的條件下,對自然、社會的現象和過程,通過人的感覺器官或藉助科學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認識活動。
二、觀察法的特點
(一)能動性(目的性與計劃性)
(二)選擇性
(三)客觀性
(四)直接性
(五)情感性
(六)重復性
三、觀察法的要素
(一)觀察的手段
(二)觀察的對象;
1、教育活動中的人
2、教育活動
(三)觀察對象的狀態
「真實狀態」
四、觀察法的優劣
(一)優點
1、方便
2、客觀
3、直接而無礙
(二)缺陷
1、人的生理缺陷
2、觀察儀器的局限
3、觀察者的主觀影響
五、觀察法的運用
(一)具體的應用場合
1、對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觀察
2、對學生課外活動的觀察
3、對學生家庭的觀察
(二)具體的應對象
1、全班學生
2、小團體或者小組
3、個別學生
(三)具體的應用內容
1、學習與思維活動
2、人際交往與互動行為
3、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現等
六、觀察法的作用
(一)有利於課題的選擇與形成
(二)有助於教育科學理論的提出與驗證
七、觀察法的類型
(一)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
(二)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
(三)有結構觀察與無結構觀察
(四)全面觀察與抽樣觀察
(五)定期觀察與追蹤觀察
八、觀察的常用方法
(一)抽樣觀察法
1、時間抽樣觀察法
2、場合抽樣觀察法
3、階段抽樣觀察法
(二)追蹤觀察法
(三)隱蔽觀察法
(四)綜合觀察法
九、觀察法的一般步驟
(一)明確觀察目的意義
----觀察什麼、為何觀察
(二)做好觀察准備
----理論准備、物質准備
(三)編制觀察提綱與計劃:如何觀察
對象分類、主攻方向、時間地點、方法內容
(四)實施觀察,做好記錄
(五)整理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十、觀察法的設計
(一)觀察法的設計的內容
1、確定研究的問題、目的與對象
2、設計觀察的內容、項目與表格
3、進行理論構思和概念准備
4、試探性觀察與觀察取樣
5、制定觀察計劃與方案
(二)觀察法的一般過程
1、設計觀察的計劃和方案
2、進入觀察場地
3、開始觀察記錄
4、結束觀察和初步整理資料
5、歸納、推論和說明研究結果
十一、觀察法的實施策略
(一)位置的選擇
(二)運用感官進行觀察
(三)觀察的記錄
(四)觀察中的思考與自我反思
1、觀察者的推論
2、觀察著的心情
3、觀察者的敘述
十二、觀察資料的整理分析
(一)對記錄的整理
(二)分類與編碼
(三)量化處理
(四)建立紮根理論
十三、運用觀察法應注意的問題
(一)觀察要客觀
(二)觀察要全面、系統
(三)觀察要有目的、有計劃
(四)觀察者與被觀察者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五)觀察者要掌握一定的觀察技術(提綱、記錄方式、材料處理)
觀察、觀察、再觀察!
----巴甫洛夫
思考與練習
1、觀察法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2、舉例說明時間抽樣觀察法。
3、舉例說明場合抽樣觀察法
4、進行觀察研究的操作有哪些步驟?

⑺ 如何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習者特徵分析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與智力因素有關的特徵主要包括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和認知結構變數(結識結構中是否有便於新知學習和吸收的舊知);與非智力因素有關的特徵則包括興趣、動機、情感、意志和性格。 對學習者特徵進行認真分析是實現個別化教學和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 分析學習者特徵時,既要考慮學習者之間的穩定的、相似的特徵,又要分析學習者之間的變化的、差異性的特徵。相似性特徵的研究可為集體化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差異性研究能夠為個別化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學習者特徵中,有些是可干預的,有些是不可干預但可適應的。對於教學設計而言,應主要考慮那些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夠產生最為重要的影響,並且是可干預、可適應的特徵要素。不僅要分析一般性的、穩定的特徵,而且還要考慮學習特定學科所表現出來的獨特性。

⑻ 對學習者特徵的分析內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學習者特徵分析的內容:學習准備:指學習者在從事新的學習時,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原有的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學習風格: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徵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傾向。在進行學習者特徵分析時,學習者的認知發展特徵、起點水平、學習風格、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是我們在設計時首要考慮的因素。認知發展的特徵:指學習者獲得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時間發生變化的過程和現象,其中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最有影響。學習者的起點水平: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對預備技能的分析,了解學習者是否具有進行新的學習所別許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二、對目標技能的分析,了解學習者是否已經掌握了教學目標中的部分內容;三、對學習態度的分析,可採用態度量表、觀察、會談等方式進行。學習風格:指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徵的學習方式的傾向性,包括學習者在接受、加工信息方面的不同方式,對學習環境和條件的不同需求,以及在認知方式方面的差異等。

⑼ 學習者分析怎麼

例:
【概述】

《自己去吧》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一冊中的第14課。本課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小鴨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游泳;小鷹在媽媽的鼓勵下,自己學會了飛翔。故事內容鼓勵學生自強自立,自己學會生活的本領。

【學習者特徵分析】

1、學生是7-8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

3、學生在平常的生活當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經歷和體驗,比如自己整理書包、系紅領巾等;

4、學生已有一定的拼讀能力,能藉助漢語拼音閱讀拓展材料;

5、學生已經認識「氵」、「口」、「心」三個偏旁和「自」、「己」、「吧」、「那」四個生字;

6、學生對於識字興趣很高,識字方法已有所掌握,能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生字,並且能自己創設情境來鞏固、應用生字;

7、學生能根據提示仿、續或創編寫故事,並樂於表達。

英語
【來源】《Shapes》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大閣第三小學 崔鳳雲 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試驗(研究成果)

【概述】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新起點英語一年級下冊Unit 15 shapes中的第二課時,新單詞有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twenty,主要句型是How many …… can you see?I can see……。

【學習者特徵分析】

1、學生是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三小學一年級的學生;

2、學生已經學習了square、circle、 triangle 、rectangle等關於形狀的單詞和句型;

3、學生對one、two、…… ten的英語數字已經非常熟悉;

4、學生對how many …… can you see?what are they?等句型非常熟悉;

5、學生思維活躍,善於和同學交流,樂於表達自己,渴望達到同學和教師的贊許;

6、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英語的聽讀能力還有待於加強;

7、學生對於ppt talking和picture talking的呈現形式感到很好奇。

數學
【來源】《日歷中的方程》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中學 任佩宇 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試驗(研究成果)

【概述】

《日歷中的方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的內容,是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起始課,它既是第三章第六節探索規律和本章前兩節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繼續,又是學習本章後幾個實際問題的開端,更是今後學習函數等有關知識的重要基礎。

【學習者特徵分析】

1、學生是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第二中學七年級學生;

2、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學生對生活中隱含數學問題的事件興趣濃厚;

4、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數學建模的能力還不強。

物理
【來源】《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廣西柳州鐵路一中 全國中小學學科四結合教改試驗

【概述】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高中物理必修Ⅰ(第一冊)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中的第七小節《用牛頓定律解決問題(二)》下的內容。是學完了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後對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學習者特徵分析】

1. 學生是廣西柳州鐵路一中的高一學生;

2. 學生為高一的孩子,好奇心強,具有較強的探究慾望;

3. 學生有過較多的小組合作經驗;

4. 學生已經學過牛頓第二定律和牛頓第三定律;

5. 學生能夠進行牛頓運動定律的簡單應用;

6. 學生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已經接觸到過一些零碎的關於共點力作用下物體平衡的例子。

化學
【來源】《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佛山市第十二中學 化學科 莫志強 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試驗(研究成果)

【概述】

《使用燃料對環境的影響》為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的課題3。本課題內容主要分兩大點,一是燃料燃燒對空氣的影響,二是使用和開發新的燃料及能源。本課題的重點是了解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重要性;難點是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新燃料及能源的優點。

【學習者特徵分析】

1. 學生是佛山市第十二中學的初三學生;

2. 學生對化學現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有較濃厚的興趣;

3. 學生思維較活躍,有過小組合作探究的經驗,能積極參與討論,探究的能力比較強;

4. 學生對實驗探究有著濃厚的興趣;

5. 學生已學習了燃燒和滅火、燃料和熱量,對各種氣體的性質有了一定的了解;

6. 學生對各種燃料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情況了解不多。

生物
【來源】《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設計》 北京石景山區楊庄中學 董會榮 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試驗(研究成果)

【概述】

本節課為初中《生物學》北京版第一冊第四章「生物的營養」中的第一節的一個實驗。本冊教材第二章介紹了實驗法的基本過程和注意事項,本節課是對實驗法實驗設計的運用和鞏固,為以後進行實驗設計打下基礎;本實驗的結果為下一節「根為什麼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打下知識基礎。本節內容的學習會對學生以後運用實驗法設計實驗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學習者特徵分析】

1. 學生是北京市石景山區楊庄中學七年級的學生;

2. 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喜歡交流;

3. 學生已經知道植物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中有細胞液,細胞液中有水分和其他的物質,成熟植物細胞中液泡很大,但對溶液及其濃度的知識了解不多;

4. 學生在以前運用實驗法進行過簡單的實驗設計,但方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都不是很強。

歷史
【來源】《走進「紙」世界》 石景山楊庄中學 王巧蘭 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試驗(研究成果)

【概述】

《走進「紙」世界》是一堂關於紙的世界的主題課,本主題源自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下第16課《昌盛的秦漢文化(一)》。把「造紙術」定為主題是基於以下2點原因:一是造紙術不僅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且代表著秦漢科技發展水平。而教材對造紙術的介紹比較簡單,學生學了之後,難以對造紙術的發展歷程、影響等形成完整、清晰的認識。二是紙在我們今天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在人類濫用自然資源、地球面臨生態危機的今天,從科學技術和歷史文化的角度回顧紙的發展,學生體會到的不僅是造紙術的過去;還可以從中反思現代人對待紙和自然資源的態度等。

本節課重在藉助計算機網路創設的豐富歷史情境,引導學生超越歷史時空,多角度地探究造紙術的發展歷程,在探究中認識體會造紙術對中國和世界文明發展的影響。

【學習者特徵分析】

1. 學生是北京石景山區楊庄中學初一的學生;

2. 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認識問題的能力還不高;

3. 學生尚未學習世界史,理解造紙術的影響有一定難度;

4. 學生具有好表現、思維活躍等特點;

5. 學生具有半學期的網路學習環境下學習的經驗,計算機操作熟練,具有初步的網上學習的技能;

6. 學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經驗和能力。

地理
【來源】《地球的震顫—地震》 北方工業大學附屬中學 袁潔 來自石景山04年主題資源大賽作品,有改動。

【概述】

本節課屬於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二章《我們生活的地方—北京市》中第五節——《地震的威脅》中的一段內容,包括「北京是地震多發區」 、「地震的發生」、「防震和抗震」三部分,「北京是地震多發區」包括中國和世界地震帶的分布和地震的危害,其中「地震的危害」是重點內容,「防災減災」是重點也是難點,要求學生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料和小組協作學習、探究、討論,能選擇正確的方法在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後保護自己,脫離險境。本節課是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探討和拓展。

本節課的設計盡量體現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思想。通過學習,達到指導學生生活,萬一災難來臨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把災害減到最小的程度。

防災減災,作為普通的中學生能夠做些什麼,是我們這節課重點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學習者特徵分析】

1. 學生是北京市石景山區北方工業大學附屬中學的初一學生;

2. 學生對身邊的一些地理現象有較強的好奇心和興趣;

3. 學生對中國和世界地震帶的分布和地震的危害已經有了初步的學習。

美術
【來源】 《從招幌到現代廣告》 北京石景山區楊庄中學 張振利 基礎教育跨越式創新試驗(研究成果)

【概述】

本節課是基於人教版新課標教材《美術》七年級下冊《視覺傳達作品欣賞》內容的一節關於廣告設計與創意的美術課。計劃一課時,45分鍾。本次課的重點是廣告創意,難點是如何設計廣告語,如何設計文字、搭配圖文。本設計中主要通過廣告實例的分析啟發學生構思,通過分析廣告作品了解設計方法及設計技巧。

【學習者特徵分析】

1. 學生是北京石景山區楊庄中學的初一學生;

2.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生有機會接觸大量的廣告,但是對廣告的藝術沒有進行過深入研究;

3. 學生對廣告設計有著濃烈的興趣;

4. 學生具有一定的美術基礎。

⑽ 如何分析學習者特徵

最近又看到有關於學情分析的文章,我簡要摘錄了一些,作為自己學習和實踐的資料。
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有效促進學習者的學習,而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學習者具有的認知的、情感的、社會的特徵都將對學習的信息加工過程產生影響。因此教學系統設計是否與學習者的特徵相匹配,是決定教學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學習者主要特徵因素分析法?1)起點水平2)認知結構3)學習態度4)學習動機5)學習風格主要包括兩個領域(1)智力因素 :起點分析(原有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認知結構(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結構)變數(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穩固性)(2)非智力因素:學習風格(學習風格由學習者特有的認知、情感和生理行為構成,它是反映學習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與學習環境相互作用並對之做出反映的相對穩定的學習方式,
Keefe,
1979)、動機水平、學習態度、學習者的焦慮水平、學習者文化、宗教背景
起點水平分析:測驗
必須了解學習者原有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我們稱之為起點水平或起點能力。
認知結構分析:概念圖
學習者現有知識的數量、清晰度和組織結構,由學生能回想起來的事實、概念、命題、理論等構成。
學習態度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態度問卷量表。此外,觀察、訪談等方法也可用於學習態度分析。
概念: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認識水平和態度。
學習動機分析:對學習動機進行分析,
Keller的ARCS模型(attention注意力、relevance關聯性、confidence自信心和satisfaction
概念:是指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
學習動機包括:1)認知內驅力2)附屬內驅力3)自我提高內驅力
學習風格分析:可以依據Curry(1983)提出的「洋蔥模型」
,從教學偏好、信息處理方式、認知個性風格、場依存/場獨立等方面進行分析。
調查問卷等。
學習動機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
分析:中學生的一般特徵
認知發展方面
思維能力迅速發展,抽象思維占優勢,很大程度上是經驗型。初二明顯表現出突變、飛躍和兩級分化,高二初步完成轉變。
思維有系統性、結構性、預計性及個性色彩,創造性思維有所發展。約13-14歲是初中生思維發展的關鍵年齡。
情感方面
中學生的個人獨立意識更為明顯。感情豐富、愛幻想、富激情、易沖動,意志行為逐漸增多,抗誘惑能力日益增強,同一性、勤奮感是其情感發展的主要方面。
情感世界仍處於易動搖和變化的狀態。在高中階段,獨立性和自主性則成為情感發展的主要方面。

閱讀全文

與學習者分析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幫寶寶拍嗝的正確方法 瀏覽:706
用簡便方法計算怎樣計分 瀏覽:609
格力變頻空調e5解決方法 瀏覽:15
如何正確學習影視後期方法 瀏覽:207
胖三斤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5
編織袋的計算方法 瀏覽:812
為什麼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不同 瀏覽:743
釘書機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4
彩條毯子的正確方法 瀏覽:939
與計算方法有關的應用題 瀏覽:624
寶寶拉肚子有什麼土方法嗎 瀏覽:442
老年男性尿急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344
自製小型盲盒販賣機簡單方法 瀏覽:894
你用什麼方法建知識庫 瀏覽:562
水管彎頭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312
手掌圍測量方法圖片及圖片 瀏覽:631
男生12歲快速長高方法 瀏覽:415
處理垃圾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291
膏方治療苦味的方法 瀏覽:303
b50水泵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