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動植物油的分析方法

動植物油的分析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9 00:44:27

『壹』 如何區分廢礦物油中的動植物油

用內手掌平面放於油上,沾上的是廢礦物油,找個邊緣堅硬容器刮入(早期用的是竹筒),這是中國早期手抹試採集礦物油方法,用這方法很容易區分與分離出來這兩種油。此方法不適應大量生產。

『貳』 動植物油脂類檢測包含哪些檢測內容

不同類型的油主要成分也不同。一般分為:(1)植物油;(2)動物油;(3)礦物油;(4)精油(香精油);(5)硅油。
油是常溫下為液體的憎水性物質的總稱,由一種或多種液態的碳氫化合物組成(硅油有很大部分由硅氧化合物組成),與醇、酮和醚等碳氫化合物的區別在於油的組成部分不極化。與脂肪的區別在於組成油的化合物的分子長度和分子之間的連接比較小。
植物油是以富含油脂的植物種仁為原料,經清理除雜、脫殼、破碎、軟化、軋坯、擠壓膨化等預處理後,再採用機械壓榨或溶劑浸出法提取獲得粗油,再經精煉後獲得。
動物油,即動物油脂,是動物的脂肪,供人類食用的動物油一般來源於豬、牛、魚等,可用於加工食物,令食物具有肉類的鮮香。佛教中屬於葷菜用物。

『叄』 動植物油成分能分析的出來么

這個是可以做成分分析的測試來分析出來的,你只需要把產品以郵寄的方式到英格爾分析,讓他通過做全成分分析的測試就可以得到成分報告了。

『肆』 動植物油脂中酸值和酸價的有效檢驗方法標準是什麼

酸價(acid value)是指植物油中游離脂肪酸以氫氧化鉀標准溶液滴定,每克植物油所消耗氫氧化鉀標准溶液的毫克數,單位為mg KOH/g。它是對化合物(如脂肪酸)或混合物中的游離羧酸基團數量的計量標准,是油脂脂肪中游離脂肪酸含量的標志。酸價是評價食用油穩定性和加工工藝合理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油脂酸價的大小與製取油脂的原料、油脂製取加工工藝及油脂的貯運方法與條件等因素有關。油脂在貯存期間,由於微生物、水分、溫度、光照、脂肪酶等因素的作用發生緩慢水解,產生游離脂肪酸,其置於油中使酸價增大,貯存穩定性降低。酸價可作為油脂脂肪水解程度的指標,亦可作為酸敗程度的指標。酸價越小,即油脂質量越好,精煉程度和新鮮度越好。一般要求食用植物油的酸價不得>5 mg KOH/g,酸價略高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損害;但如果酸價過高,則會導致人體腸胃不適、腹瀉並損害肝臟,因此酸價測定結果的准確性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

『伍』 海水中動植物油如何測定

先測總油,再測石油類,動植物油是兩者之差。
參考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的測定 紅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

『陸』 植物油檢測標准

我國的食用油沒分那麼細,統稱動植物油,但檢測項目很多,不知道你要哪個。
GB/T 26636-2011 動植物油脂. 聚合甘油三酯的測定. 高效空間排阻色譜法(HPSEC)
GB/T 26635-2011 動植物油脂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含量測定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26634-2011 動植物油脂脫色能力指數(DOBI)的測定
GB/T 26626-2011 動植物油脂水分含量測定卡爾費休法(無吡啶)
GB/T 5527-2010 動植物油脂折光指數的測定
GB/T 25224.2-2010 動植物油脂植物油中豆甾二烯的測定第2部分:高效液相色譜法
GB/T 25223-2010 動植物油脂甾醇組成和甾醇總量的測定氣相色譜法
GB/T 25225-2010 動植物油脂揮發性有機污染物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
GB/T 24894-2010 動植物油脂甘三酯分子2-位脂肪酸組分的測定
GB/T 24893-2010 動植物油脂多環芳烴的測定
GB/T 24892-2010 動植物油脂在開口毛細管中熔點(滑點)的測定
GB/T 24304-2009 動植物油脂茴香胺值的測定
GB/T 22507-2008 動植物油脂植物油中反式脂肪酸異構體含量測定氣相色譜法
GB/T 5528-2008 動植物油脂水分及揮發物含量測定
GB/T 9823-2008 糧油檢驗植物油料餅粕總含氮量的測定
GB/T 15687-2008 動植物油脂試樣的制備
GB/T 14489.2-2008 糧油檢驗植物油料粗蛋白質的測定
GB/T 17377-2008 動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氣相色譜分析
GB/T 17376-2008 動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備
GB/T 15690-2008 植物油料含油量測定連續波低解析度核磁共振測定法(快速法)
GB/T 22501-2008 動植物油脂橄欖油中蠟含量的測定氣相色譜法
GB/T 22500-2008 動植物油脂紫外吸光度的測定
GB/T 22480-2008 動植物油脂聚乙烯類聚合物的測定
GB/T 5534-2008 動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測定
GB/T 5533-2008 糧油檢驗植物油脂含皂量的測定
GB/T 5532-2008 動植物油脂碘值的測定
GB/T 5531-2008 糧油檢驗植物油脂加熱試驗
GB/T 5524-2008 動植物油脂扦樣
GB/T 22460-2008 動植物油脂羅維朋色澤的測定
GB/T 14488.1-2008 植物油料含油量測定GB/T 15689-2008 植物油料油的酸度測定
GB/T 15688-2008 動植物油脂不溶性雜質含量的測定
GB/T 22328-2008 動植物油脂 1-單甘酯和游離甘油含量的測定
GB/T 17375-2008 動植物油脂灰分測定
GB/T 5535.2-2008 動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測定第2部分:己烷提取法
GB/T 5535.1-2008 動植物油脂不皂化物測定第1部分:乙醚提取法
GB/T 22035-2008 乳及乳製品中植物油的檢驗氣相色譜法
GB/T 9696-2008 動植物油脂水分和揮發物含量測定
GB 16629-2008 植物油抽提溶劑
GB/T 21497-2008 動植物油脂定溫閃燃測試彭斯克-馬丁閉口杯法
GB/T 21496-2008 動植物油脂油脂沉澱物含量的測定離心法
GB/T 21495-2008 動植物油脂具有順,順1,4-二烯結構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測定
GB/T 5525-2008 植物油脂透明度、氣味、滋味鑒定法
GB/T 21512-2008 食用植物油中叔丁基對苯二酚(TBHQ)的測定
GB/T 21121-2007 動植物油脂氧化穩定性的測定(加速氧化測試)
GB/T 20795-2006 植物油脂煙點測定
GB/T 23213-2008 植物油中多環芳烴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
GB/T 22509-2008 動植物油脂苯並(a)芘的測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

『柒』 測量石油類和植物油,用硅酸鎂吸附動植物油,這樣才有效

石油類測定去除動植物的干擾,需要用硅酸鎂吸附動植物油,方法就是將硅酸鎂加入到萃取過後的CCL4溶液中,然後稍微震盪,然後倒入砂芯漏斗,過濾掉硅酸鎂,然後測定就可以了。硅酸鎂用量可以自行設計實驗得到大概數值。

『捌』 請教:飼料用的動物油脂鑒別的指標和測定方法有哪些

飼用油為高能量飼料。由於價格高,市場上的飼用油摻假現象嚴重。被檢出的摻假物主要有水,溶點較高的動物油中還檢出麵粉和食鹽。下面先就通用的感官簡易判定油脂是否摻假的的方法進行簡單介紹,再對飼料中常用的油脂進行逐一介紹。
(一) 油脂的檢測項目
1、總脂肪酸
此系包括游離脂肪酸及與甘油結合之脂肪酸總量。動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其量通常為92%—94%。油脂能量大部分系由脂肪酸供應,因此總脂肪酸量為能量值之指標。
2、游離脂肪酸
脂肪分解後會產生游離脂肪酸,故其量可做為鮮度判斷之根據,完全飼料所用油脂一般約在15%—35%。在營養上而言,游離脂肪酸對動物無害,但太高的游離脂肪酸(50%以上)表示油脂原料不好,對金屬機械、器具有形蝕性,而且會降低嗜口性。
3、水分
油脂中含有水分,不但引起加工設備的腐蝕,同時易使油脂起水解作用產生游離脂肪酸,加速脂肪之酸敗,並降低脂肪之能量含量。
4、不溶物或雜質
包括纖維質、毛、皮/骨、金屬、砂土等細小顆粒無法溶解於石油醚之物質。這些物質沒有能量價值,而且會阻塞篩網和管口,或在貯存椅造成沉積。其量應限制在0.5以下。
5、不可皂化物
包括白酶類、碳氫化合物、色素、脂肪醇、維生素等不與鹼發生皂化反應之物質,大部分成分仍有飼用價值,對動物無不良影響,但其中蠟、焦油等則無營養價值,甚至有些成分對動物有害,如水腫因子。
6、酸價
酸價雖測定容易,但通常不能單純以之評價油脂品質,須配合其他方法供簽定。油脂酸價之提高,部分由於油脂水解而生成游離脂肪酸,部分由於過氧化物的分解所產生羥基化合物再氧化而生游離脂肪酸,因此游離脂肪酸生成機構隨條件而異,不易做為油脂氧化程度的判斷指標。
7、過氧化價
羰氧化物系在油脂氧化過程中生成,該過氧化價可做氧化程度判斷。但過氧化物在水中的存在或高濕下甚易分解,因此油脂氧化至某一程度後,過氧化價反而會降低。因此我們應了解,過氧化價==所存在過氧化物量與分解量之差,故需配合其他氧化測定方法,以利品質之正確判斷。
8、羰基化合物
測定油脂中經酸敗而產生的羰基化合物含量,亦為判斷油脂氧化程度的一種方法。
9、TBA試驗(硫代巴比妥酸試驗),一般要求不大於2。
通常TBA與上述油脂氧化生成物作用而呈紅色,於530毫米下測吸光度,可供酸敗程度之鑒定。TBA試驗可測出丙二醛(Malonaldehede)含量,丙二醛乃油脂氧化過程中第二階段產物,故本試驗無法測出初期氧化變化,加之丙二醛本身亦不穩定,可再氧化變成丙二酸(Malonicacid)人造成氧化與否之誤判。
10、Kreis試驗
此為醛類及酮類化合物之簡便呈色反應,可做油脂氧化變質與否之定性反應。
11、AOM(活性氧法,Active Oxygenmethod)
系將油脂保持一定高溫而通入定量空氣以促進氧化而評價。油脂之穩定性以過氧化價達到某一定值所需時間來表示,不同種類油脂有不同過氧化物標准,通常對植物性油脂之過氧化物標准為100meg/千克;對動物性油脂則為20meg/千克(如豬油),並以不超過20小時為飼料級油脂規格。由於AOM測定系採用光電比色法,對某些顏色較深之飼料級油脂而言,其有效性雖有待商榷,但仍不失為最佳之方法。
12、安全性及其他
農葯、多氯聯苯、殺蟲劑、氯戴奧興及其他具毒性物質均可能移行油脂中,為防止可能之中毒,應行李一伯二氏(Liberman Buchard)反應及Hdphen反應及其他試驗檢出。
(二)油脂的鑒別
1、不同油脂其物理特性亦不同
故可由粘度、折光率、色澤、碘價、皂化價、溶解性、比重、融點、沸點等鑒別油脂是否純品。
2、動植物油脂之鑒別
動植物油脂之鑒別是基於其所含特徵成分,如動物性油含膽固醇(Cholesterlo)而植物性油則為植物固醇(Phytosterol)。致動物性油脂的不皂化物中含有膽固醇,而植物性油脂的不皂化物中則含有植物固醇。由其定性可認定動植物油之區分。
3、魚油鑒別
魚油含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經氧化反應所生之乙醚不溶性之氧化物通常不溶於熱苯,而亞麻酸所生成之乙醚不溶性多六氧化物可溶於熱苯。
4、硬化油之鑒別
硬化油通常含有微量觸媒(如鎳人又因氫化而產生異油酸(Isl-Oleic acid)。可由這些物質的存在與否而判別之。
5、豬油中含牛油之鑒別
豬油與牛油之Boemer數值不同,可由其測定值辨別之,通常純豬油的值為73.4-78.1℃;牛油為62.8-67.1℃,豬油+10%牛油為67.7-75.4℃,豬油加20%牛油為65.3-73.9℃。
6、礦物油鑒別
通常礦物油比重為0.84-0.93,碘價6-12,折光率1.490-1.507,不溶於酒精,可利用油脂中不皂化物之比重、碘價、對酒精溶解度等做鑒別之依據。
7、石蠟烴的鑒別
本品乃石油中抽出廢棄之碳氫化合物,秤取樣品1.43克,置試管(具0.1毫米刻度,長15厘米,內徑10毫米),加入甘油二氯醇7毫米及水1.2毫米,於65℃加熱振盪後靜置10分鍾(65℃),然後測其不溶解部分之容積即可判別石蠟羥之存在,其容量0.1毫米約等於5%石蠟羥。
(三)油脂酸價的檢驗
測定原理:用中性乙醇和乙酸混合溶劑溶解油樣,然後用鹼標准溶液滴定其中的游離脂肪酸,根據油樣質量和消耗鹼液的量計算出油脂酸價。
用到的儀器有:滴定管:25毫升;三角瓶:250毫升;天平:感量0.001克;容量瓶、移液管、稱量瓶、試劑瓶等。
用到的試劑有:0.1摩爾/升氫氧化鉀(或氫氧化納)標准溶液;中性乙醚:乙醇(2:1)混合溶劑:臨用前用0.1摩爾/升鹼液滴定至中性。
具體操作步驟:稱取混勻試樣3—5克,注入錐形瓶中,加入混合溶劑50毫升,搖動使試樣溶解,再加三滴酚酞指示劑,用0.1摩爾/升鹼液滴定至出現微紅色在30秒不消失,記錄下消耗的鹼液毫升數。
計算結果 酸價(毫克KOH/克油)=V×C×56.1/m。
式中:V—滴定消耗的氫氧化鉀溶液體積,毫升;C—氫氧化鉀溶液濃度,摩爾/升;m—試樣質量,克;56.1—每毫升1摩爾/升鹼液相當於氫氧化鉀的質量56.1毫克。
雙試驗結果允許差不超過0.2克KOH/升油,求其平均數,即為測定結果。測定結果小數點後保留一位有效數字。

(四)油脂的通用感官檢測法
1、氣味檢查
要注意是否酸敗,即有無哈喇味:①盛裝油脂的容器開口的瞬間用鼻子挨近容器口,聞其氣味;②取1—2滴油樣放在手掌或手背上,雙手合攏快速摩擦至發熱聞其氣味;③用鋼精勺取油樣25克左右,加熱到50℃上下聞其氣味。
2、滋味檢查
每種油脂都有其固定的獨特滋味。通過滋味的鑒別可以知道油脂的種類,品質的好壞,酸敗程度,能否使用等。用嘴嘗試油脂,不正常的變質油脂會帶有酸、苦、辛辣等滋味和焦苦味,質量好的油脂則沒有異味。方法是用玻璃棒取少許油樣,點塗在已漱過口的舌頭上,辨其滋味。
3、色澤檢查
每種油脂都有它固有色澤,根據這一點可鑒別油脂是否具有該種油脂的正常色澤、按油脂組成而言,純凈的油脂是無色、透明,常溫下略帶粘性的液體。但因油料本身帶有各種色素,在加工過程中,這些色素溶解在油脂中,而使油脂具有顏色,國家標准規定,色澤越淺,質量越好。
色澤的鑒別方法如下:一般用直徑1—1.5米長的玻璃插油管抽取澄清無殘渣的油品,油柱長約25—30厘米(也可移入試管或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前反射光線下觀察。冬季氣溫低,油脂容易凝固,可取油250克左右,加熱至35—40℃,使之呈液態,並冷卻至20℃左右,按上述方法進行鑒別。
4、透明度
品質正常的油脂應該是完全透明的,如果油脂中含有鹼脂、類脂、蠟質和含水量較大時,就會出現渾濁,使透明度降低,一般用插油管將油吸出,用肉眼即可判斷透明度,分出清晰透明。微濁、混濁、極濁、有無懸浮物、懸浮物多少等。
5、沉澱物
油脂在加工過程中混入的機械雜質(泥砂、料坯粉末、纖維等)和鹼脂、蛋白質、脂肪酸粘液、樹脂、固醇等非油脂的物質,在一定條件下沉入油脂的下層,稱為沉澱物。品質優良的油脂,就沒有沉澱物,一般用玻璃扦油管插入底部把油吸出,即可看出有無沉澱或沉澱物多少。
6、植物油脂水分和雜質的感官鑒別
油脂是一種疏水性物質,一般情況下不易和水混合,但油脂中常含有少量的鹼脂、固醇和其他雜質等能吸收水分,並可形成膠體物質懸浮於油脂中,所以油脂中仍有少量的水分,這部分水份一般是在制油過程中混入的。同時,還混入些雜質,油脂中的水分和雜質含量過多時,不僅降低其品質,還會加快油脂水解和酸敗,影響油品貯存的穩定性。植物油脂水分和雜質和鑒別是按照油脂的透明、混濁程度,懸浮物和沉澱物的多少,以及改變條件後所出現的各種現象等,憑人的感覺器官來分析判斷的。鑒別方法如下:
(1)取樣判定法。取乾燥潔凈的扦油管一支,用大拇指將玻璃管上口按住,斜插入裝油容器內至底部,然後放開大姆指,微微搖動,稍停後再用大拇指按住管口,提取觀察油柱情況。在常溫下,油脂清晰透明,水分雜質含量在0.3%以下;若出現混濁,水分雜質含量在0.4%以上;若油脂出現明顯的混濁並有懸浮物,則水分雜質含量在0.5%以上。把扦油管的油放回原容器,觀察扦油管模糊不清,則油品水分在0.3%-0.4%之間。
(2)燒紙驗水法。取乾燥、潔凈的扦油管,用食指按住油管上口,插入靜止的油容器里,直至底部,放開上口,扦取底部沉澱物少許,塗在易燃燒的紙片上點燃,聽其發出的聲音,觀察其燃燒現象。燃燒時紙面出現氣泡,並以出「吱吱」響聲,水分約在0.2%—0.25%之間;如果燃燒時發生油星四濺現象,並發出「叭叭」的爆炸聲,水分約在0.4%以上;如果紙片燃燒正常,水分約在0.2%以內。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檢查明水(如裝油的容器口封閉不嚴,漏進雨水或容器原來帶水所引起)。
(3、)鋼筋勺加熱法。用普通的鋼精勺一個,取有代表性的油樣約250克,在爐火或酒精燈上加熱到150—160℃,看其泡沫,聽其聲音和觀察其沉澱情況(霉壞、凍傷的油料榨得的油例外)如出現大量泡沫,又發出「吱吱」響聲,說明水分較大,約在0.5%以上;如有泡沫,但很穩定,也不發出任何聲音,表示水分較少,一般在0.25%左右。加熱後,撇去油沫,觀察油的顏色,若油色沒有變化,也沒有沉澱,說明雜質一般在0.2%左右;如油色變深,雜質約在0.49左右;如勺底有沉澱,說明雜質多,約在1%以上。用這種方法,加熱溫度不能超過160℃。
7、摻入食鹽的識別
方法一:從油桶底部取少許油樣,用嘴嘗,如有鹹味則說明該油中摻有食鹽。
方法二:從油桶底部取少許油樣放入干凈的試管(需用蒸餾水沖洗)中,加入5毫升蒸餾水,加熱至沸,繼續加熱1—2分鍾,稍冷卻,趁熱過濾,或靜置冷卻,待分層後用滴管吸取下層液體,在濾液(或下層液體)中加入1—2滴1.7%硝酸銀溶液(稱取1.7硝酸銀溶於100毫升蒸餾水中)。若有白色沉澱產生,則可確認被測油中摻有食鹽。
8、摻入麵粉的識別
從油桶底部取少許油樣放入干凈的試管(需用蒸餾水沖洗)中,加熱融化後加入2滴碘溶液,若變為藍色,則表示油樣中含有澱粉。

『玖』 廢水中動植物油脂的測定方法

嘗試一下破乳劑吧。

『拾』 生活廢水中的動植物油是油脂嗎

是的。只要是油類的東西都可以算是油脂。

閱讀全文

與動植物油的分析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幫寶寶拍嗝的正確方法 瀏覽:706
用簡便方法計算怎樣計分 瀏覽:609
格力變頻空調e5解決方法 瀏覽:15
如何正確學習影視後期方法 瀏覽:207
胖三斤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935
編織袋的計算方法 瀏覽:812
為什麼一年級數學教學方法不同 瀏覽:743
釘書機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84
彩條毯子的正確方法 瀏覽:939
與計算方法有關的應用題 瀏覽:624
寶寶拉肚子有什麼土方法嗎 瀏覽:442
老年男性尿急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344
自製小型盲盒販賣機簡單方法 瀏覽:894
你用什麼方法建知識庫 瀏覽:562
水管彎頭接頭安裝方法 瀏覽:312
手掌圍測量方法圖片及圖片 瀏覽:631
男生12歲快速長高方法 瀏覽:415
處理垃圾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291
膏方治療苦味的方法 瀏覽:303
b50水泵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