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械插秧都有哪些技術要求
機械插秧是靠雙膜育秧或軟盤育秧技術所培育出帶土毯狀秧苗,由插秧機對帶土的秧苗切塊來實現分秧與插秧,即規格化育秧+精細整地+機械化插秧。
機械插秧的技術要求:
一、農藝對機插適用條件
保證插秧機的技術狀態和駕駛員操作水平外,還要保證本田整地質量與秧苗狀況符合機插的條件,才能保證插秧作業效果。
1、翻地與整地
(1)秋季翻地:秋翻比春翻垧產多一千。秸稈還田在翻地年度進行,達到每隔兩年稻草還田、秋翻一次。在春季結合攪漿平地機掩埋稻秸,翻地要田面平整、深淺一致,垡片、地頭整齊。
(2)泡田整地、耕翻、旋耕田,春季放水泡田在整地前2~3天灌水,池內2/3有水,1/3露垡,緩水慢灌,達到花達水。水整地粘土要在插秧前5—7天進行,使土壤沉澱好。沉澱時間短會造成秧船壅泥,以致壓苗、壟形不明顯,影響靠行作業;秧苗直立度不好,影響緩苗、分櫱。整地要田面平整、耙細、埋殺雜草,做到寸水不漏泥。
2、秧苗
機插的關鍵在於秧苗,秧苗的狀況關繫到機械插秧的成敗。育出的秧苗要適合插秧機的要求。秧苗的播種量要適宜。要求播種均勻,插秧機每切一次秧片,小面積里的秧苗株數符合農藝要求。每盤播種量:干種110~130g,催芽種136~160g,每穴株數4—6棵。計算時取稻種千粒重為27g、發芽率為85%,根據插秧機縱、橫進給量,行距、株距,每穴棵數確定播量。實際播量要大。秧片形狀整齊無殘缺,土層內無雜物,土厚2~3cm,水分適宜,秧苗粗壯不徒長、無病蟲害、長勢均勻。
二、駕駛技術要求
1、嚴格遵守說明書中規定的安全常識、操作規程,掌握機械構造原理,正確使用、維護保養、保管。
2、插秧期:當地氣溫穩定通過12~13℃時開始插秧。機插要求:早、稀、淺、正、直標准。插後及時補苗,放水扶苗。
3、下田前要根據地塊情況考慮行走路線和轉移地塊進出方便。
4、插秧機插秧時靠田邊、地頭兩邊,要留出與機幅相等的作業寬度,以便圈邊出田。插秧機作業時行駛要直,靠行間隔一致,不壓苗。
5、當第一次給插秧機補給秧苗時或苗箱上沒有秧苗時,務必將苗箱移到最左或最右側。插秧作業到最後時觀察:若再插則所剩餘的秧田不足一幅插秧作業寬度時,應通知裝秧手預先取出靠邊一個或幾個秧箱內的秧苗,使插秧機相應少插一行或幾行,最好留下一幅插秧機作業寬度,以便最後圈邊出田。
三、作業質量下降的原因及改善措施
1、立秧差:插深調節不當;表土過硬。
2、分離針與推秧器間帶秧:苗床缺少水分;推秧器變形或工作不正常;本田過分細軟或缺水;推秧器與分離針間隙過大。
3、漏穴:秧苗騎秧門;秧門口有泥環、稻根等異物;秧片規格過寬;秧苗密度不均。
4、均勻度差:送秧齒輪纏根多;各分離針取秧量不一致;秧苗密度不均。
5、秧片拱起:苗床水分過多;苗床土厚不當;送秧齒輪纏根多。
四、常見故障及排除方法
1、一組栽植臂不工作,並有響聲:分離針在秧門口碰石塊、樹根等異物;離合器彈簧彈力弱;安全離合器打開;無聲鏈條活節脫落。
2、推秧器不推秧或推秧緩慢:推秧桿彎曲;推秧彈簧弱或損壞;推秧撥叉生銹;栽植臂內缺油;分離針變形與推秧器無間隙。
3、秧箱兩邊有剩秧:秧箱移動臂夾子松動;滑套、螺旋軸或銷磨損。
4、縱向送秧失靈;棘輪齒磨損;棘爪變形或損壞;送秧彈簧弱或損壞;送秧凸輪與送秧連接用鎖圈和鋼絲銷脫落。
五、插秧機的維護保養、保管
1、插秧機每天作業後都要清潔並檢查各部位,發現問題及時調整、解決;加註補充燃油、潤滑油和潤滑脂。按說明書要求進行保養,是保證插秧機正常工作、延長使用壽命、如期完成插秧工作的基礎保障。
2、插秧機工作條件惡劣、使用時間短、停放時間長、停放保管不當,容易造成鋼鐵銹蝕、斷裂、橡膠老化以及零部件變形損壞。
3、長期保管要求:外表清潔;放凈燃油、潤滑油;卸下三角皮帶單獨存放;潤滑各潤滑點及有關部位;往火花塞或進氣道灌入機油20mL左右,轉動曲軸數圈,使活塞頂部、缸套內壁、氣門座有油,封閉氣缸;清洗空氣濾清器,然後將空氣濾清器、消音器、油箱口等用布包好;栽植臂放最下面位置防止彈簧彈力減弱。
機械插秧的發展措施:
1、加強研究,不斷完善機插稻、直播稻、麥套稻在全省大面積示範應用的時間比較短,許多生產實際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制約了技術的推廣速度,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栽培、植保、土肥、氣象、耕作、農機等多部門密切配合,更好地為大面積生產服務。
2、加強宣傳,提高認識稻農中存在的「懶種稻」思想,片面追求輕簡稻作,導致直播稻面積快速增加,生產水平下降,與「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也不一致,長久下去會影響到糧食安全。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加大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主流媒體,專題講座、技術培訓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重要性,宣傳水稻最新栽培科研成果,大力推廣水稻豐產穩產、高效實用栽培技術,引導農民更新觀念、科學種田,提高他們運用先進稻作技術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加大投入,正確引導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要建立主導品種、主推技術高產示範方,讓農民對先進、科學的技術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會、用得上,通過現身說法,積極引導農民使用主推技術,減少生產風險,提高種植水平。同時可採取技術補貼政策,對應用豐產高效稻作技術的農戶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或物化補貼,引導農民應用豐產高效栽培技術,從而調動廣大農戶應用新技術的積極性,擴大豐產穩產高效實用栽培技術的應用面積,確保水稻生產穩定發展。
② 水稻插秧的具體方法
1、水稻插秧的質量要求標準是什麼?怎樣提高插秧質量?
水稻插秧苗是水田生產的特殊作業,標准化程度高,主要要求是:地平如鏡,埂直如線,渠系配套,穴行一致,密度合理,保苗程度高,在有水層條件下作業,必須有健壯的秧苗,泥爛適中,上糊下松,泥爛糊狀有利於插秧固苗,下鬆通氣好利於發根。這五個條件是保證插秧質量的基礎,插秧當時的質量是關鍵:要根據品種、產量、施肥水平等要求,確定合理的栽培密度和插秧形式和每穴插秧苗數;秧苗要全根下地,運秧、插秧不傷根,做到淺插不漂苗,插秧深度控制在2-3厘米間,堅決克服深插,同時防止插窩脖苗。插後要及時補充,補苗是堅持插秧質量的保證。要求插後3天內完成此項作業,要注意補充後封好窩,以防再次漂苗。
2、超稀栽培的一般密度是多少?
單行插秧規格9╳5;9╳6;9╳7;9╳8。寬窄行插秧規格(12+6)╳5;(12+6)╳6。
3、拋秧栽培的一般密度是多少?
每平方米25-30穴比較適宜,南部稀些,北部密些。
③ 水稻插秧的幾種方法注意事項
1.加強秧苗後期管理。秧苗的水分管理在秧苗不枯萎的情況下,控制水量,蹲苗壯根,使秧苗處於半乾渴狀態,有利於插秧後秧苗發根好、返青快、早分櫱。稻田裡水層不能超過苗高的2/3。
2.合理系統整地。耕地的平整是水稻高產的前提,對於田地不平的稻田要提早整地,確保稻田的高低差在3~5厘米以內。最好先將稻田採取旱耙或旋耕,然後灌水進行水耙,使稻田達到平、軟、深的要求。
3.插秧前秧苗的准備。在插秧前幾天,秧苗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銨150克,施肥後噴清水洗苗。為防治蟲害,應噴灑一些農葯,實現秧苗三帶(帶土、帶肥、帶葯)下田。一般當氣溫穩定水源充足時,即可插秧。
4.注意秧苗的栽種密度。要考慮秧苗品種、插秧早晚等條件適當增加栽種密度,秧苗密度不夠,穴內密度小、浪費光能。但也不能栽種過密,因為插秧過密容易導致秧苗不通風,以後秧苗易倒秧,影響其生長。一般每畝插秧12000~14000株比較合適。同時,要實施配方施肥,將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有機肥和無機肥配合,不可多加氮肥。因為氮肥多了使秧苗易感稻瘟病、易倒伏。
5.注意秧苗的水層管理。灌溉採取淺、濕、乾的節水灌溉技術。插秧時田內保持一些水,插秧後水層要保持苗高的2/3,做到插秧期深水護苗返青。插秧後注意清除稻田裡的雜草,如果發現田裡底肥不夠,要及時向田裡施追肥,確保秧苗生長。
④ 插秧的過程怎麼寫
首先,你有一大把秧苗,步驟如下:1.左手拿秧苗,右手從左手秧苗中分一小份出來,切記不要把秧苗弄斷。大概3、4根足夠2.食指和中指鉗住秧苗的根部,掌心朝向秧苗,食指和中指順著秧苗的跟朝下(主要是靠手指的力量是秧苗的根部不受損壞)插入泥土中3.秧苗和秧苗之間的間距大約是兩拳寬,保持秧苗的豎立,並且根部以上大概三分之一必須在田泥中你的插秧的腳步必須是往後走,切不要把秧苗踩歪了
水稻種植過程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也復雜,種好水稻人是關鍵,但也需要氣候好、土地好,小編來簡述一下水稻種植全過程:
水稻種植第一步:曬種
晴天曬種二至三天
方法:用大揚掀從地下往上翻,一天三次。
水稻種植第二步:選種
用一個大缸,放上石灰、和黃膠泥,倒上稻種,用棍子來回攪動,飄上來的稻種不要。或者簡單一點直接清水選中即可。
水稻石灰水消毒
1、用石灰粉浸種後,將種子撈出須放清水內浸泡半小時,反復兩次,以防葯害。石灰水選種的情況適用。
2、把種子倒在臉盆里,用塑料薄膜封住,暴曬三天。
水稻種植第三步:整秧版
秧版寬1.5米左右, 秧版溝深20-30厘米
水稻種植第四步:播種
人工播種,每畝地播種7斤左右(常規種),3斤左右(雜交種)。
水稻種植第五步:插秧
1、寧可水上漂,不可沒了腰
2、一行一行的插,行與行相隔15厘米,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3、稻苗的腰與水面齊平。
水稻種植第六步:緩苗
1、白天放水,晚上排水。
2、每畝地10斤左右的尿素,漫撒在秧苗里。
水稻種植第七步:田間管理(關鍵)
(一)、水稻插秧後管理
1、插上小人或多面旗子,嚇唬麻雀。
2、放入黃河渾水,淤一下秧版。可以保護苗不被風吹倒,不使稻苗萎蔫
3、如遇高溫天氣,白天灌水,晚上把水排出來,利於秧田降溫。
4、如遇低溫天氣,例如霜凍時,灌溉大量深水,最好接近秧苗頂部,起到保溫作用。
5、滅草。採用百草枯滅草
(二)、施肥
1、施肥:
方法一:每畝地用尿素10斤左右,左手端盆,用右手撒肥,每把平方數為2—3平方米。
方法二:碳酸氫銨施肥,每畝地用20斤左右,每把平方數為1--2平方米。
方法三:用有機復合肥施肥,每畝地用15斤左右,每把平方數為4-5平方米。
2、追肥:稻苗返青後及早追肥,撒尿素,每畝地30斤左右。保證全田生長整齊。
(三)、病蟲害治理(不同病情治理方式不同,以下供參考)
1、用稻瘟凈治病,打葯的一葯箱,用三---四蓋,稻瘟凈摻入,一葯箱可以打葯1畝地左右。
2、用百枯靈治病,打葯的一葯箱,用三---四蓋,百枯靈摻入,一葯箱可以打葯1畝地左右。
(四)、放水
1、早上8點—9點放進稻田地里黃河水,水面達到秧苗三分之二處, 晚上排干水。
2、開花後,不再施肥。
3、抽穗後,不在往稻池地里放進水。
4、離著收割稻子一個星期前,把稻池地里的水排干凈。
5、晾乾一星期的池子。
水稻種植第八步:收割
水稻種植第九步:入庫
精選曬種入庫,水分控制在13%以下。
⑤ 綠蘿怎樣插秧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你可以把1米長的綠蘿每一節或倆節剪開再插到水裡,一般都能成活
你看看,,這是借用花談的花友露珠luzhu 的圖片,借鑒一下吧
這是她的說明
(俺的新發現用啤酒桶水培綠蘿根部發芽快
喜歡綠蘿有幾年了,插秧了幾次成活率都不理想,試驗了幾次,寫寫俺這幾個月養花的一點心得,老手別拍俺,俺也只是菜鳥階段.只是給新手提供點線索,讓花花少犧牲點呀!
弟養的一盆綠蘿送給我了,心裡那個高興呀!這回可有東東做實驗了.綠蘿剛來時藤長了快一米了.但根部不是很豐滿只有稀稀拉拉的幾根藤.我把藤剪開一段一段的,試著直接插在有土的三隻盆盆里,三盆當中只成活了幾棵心痛我的綠蘿呀!還好還有一半藤還能試插兩盆.
重新再來,這一次做得仔細在網上搜了點綠蘿插秧的知識,把綠蘿一段一段的剪好,我一般是一段帶著一片葉子,當然最上的部分葉子要多了是最好的了.剪下的綠蘿我放在涼台上涼了一天一夜,讓傷口癒合一下要不插到水裡傷口會爛的.
⑥ 利用自然手段進行體育鍛煉的方法有哪些
不需要特殊器械(比如杠鈴、啞鈴、單杠、雙杠、跑步機、拉力器)和場地(比如球場、游泳池、靶場)等運動都算自然手段的運動。常用的自然手段體育鍛煉有以下幾種:
步行或跑步:包括散步、快步走、慢跑等。
簡易體操:如廣播體操、八段錦,俯卧撐、仰卧起坐、老牛耕地等。
日常勞動和家務活:如除草,插秧,用拖把拖地,用抹布擦玻璃等。
自抗力運動:例如一隻手施加阻力,另一隻手克服阻力模仿啞鈴的前平舉、模仿爬繩;或者下蹲姿勢兩膝施加阻力,兩手向外推雙膝或者向里拉雙膝;頭部施加阻力,雙手抱頭克服阻力向前等等,這樣的運動可以編排出許多種。
⑦ 插秧的方法(要詳細一點,用先····然後····再···的方法解答)
先用左手拿秧苗,然後右手從左手秧苗中分一小份出來,再用食指和中指鉗住秧苗的根部,掌心朝向秧苗,食指和中指順著秧苗的跟朝下插入泥土中。
分析:先根據給定詞彙或進行聯想,尋找關聯詞彙,再由此確定說話的主題。先了解一下插秧的過沖,再加入給的關鍵字,使寫出來的句子通順流暢。
(7)插秧的訓練方法擴展閱讀:
句子的寫法要點
1、完整: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單一的完整的意思。它不包含並不緊密相關的意思,也不表達本身不完整的意思。
2、連貫:句子中的詞語和部分應恰當地銜接,它們之間的關系應十分清楚。不連貫的句子通常有以下幾種毛病:平行結構有缺點,代詞指代不清楚,修飾語和被修飾語的關系不明確,在人稱、數、語態、時態或語氣上有混亂之處。
3、簡潔:句中不應有任何不必要的詞。只要意思充分 地表達了,用詞越少越好。用詞過多隻會使意思模糊不清,而不是更加明晰。人們常常用不必要的詞,所以最好在寫完一篇文章之後,仔細檢查一兩遍,看看有沒有一些詞可以刪去而又不影響意思的表達。
4、強調:凡是重要的意思都應在表達時予以強調。為此說話時人們可用各種方法,如提高聲音、放慢語速、使用短句或加上手勢。寫文章時,也可以使用倒裝、感嘆、重復、反問等方法對應該強調的詞語和句子加重語氣。
5、多樣:句型的多樣化,對好的文章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好幾句長短相同、結構相似的句子連在一起,如又用同一個名詞或代詞作主語,必然會顯得很單調。為多樣化起見,短句和長句,簡單句、並列句和復合句,圓周句和松 散句都應錯雜使用。
⑧ 插秧有拋根技術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8
⑨ 插秧是正著插秧,還是倒插秧,哪種更好
相比較而言是正插秧更好。插秧人站在寬行向前載秧,可以減少人為腳印對稻田平整度的影響,提高稻田秧苗栽插質量。寬窄行的插秧方式,如果使用整行距插秧的傳統退栽方式,每插秧一次後退後,需要人工將手伸入水田中將踩出的腳印進行手工恢復,耗時耗力之外,恢復的田土插秧的質量還不能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