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心理分析四種具體方法組成

心理分析四種具體方法組成

發布時間:2022-04-18 15:19:04

❶ 心理學的具體研究方法哪些方面

(一)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採用:
1,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
2, 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
3, 由於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
觀察法的成功取決於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度。
觀察法的缺陷:
1, 在自然條件下,事件很難按嚴格相同的方式重復出現。
2, 在自然條件下,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結果難以精確分析。
3, 由於未對條件加以控制,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的研究對象,而要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出現。
4, 觀察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影響。

(二)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心理測量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測驗的信度和測驗的效度。
1,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有效的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
為了保證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對某種心理品質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對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那麼相應的量表就會說完善。另一面在編制心理量表時要注意嚴謹性和科學性。

(三)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實驗室實驗是藉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有助於發現事件的因果聯系,並可以進行反復的驗證;但是缺點是主試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
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使人們在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情景中進行的。它消除了實驗室實驗的缺點,但是由於條件控制的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密的實驗結果。
實驗法是包含著一系列的變化的因素,稱為變數。其中有些變數是由試驗者控制的實驗條件,叫自變數和獨立變數。還有實驗者所要測定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叫因變數。

(四)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

❷ 心理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有哪些

研究原則:客觀性、發展性、實踐性、系統性、倫理性。

研究方法

1、活動產品分析法。對被試完成的產品進行心理學分析,來了解心理活動的過程及其特點的方法。活動產品的心理分析是觀察的一種變式。

2、問卷法。一種通過書面回答問題來了解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研究學習動機、學習興趣以及性格特點等問題中被廣泛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在大量被試中同時進行,以便廣泛搜集材料。

3、測驗法。不同於上述研究方法,它是用來考查被試完成某種活動的准備水平和某些心理品質的方法。通過測驗可以揭示被試是否具有某些能力和技能,查明對某種工作的准備程度。

(2)心理分析四種具體方法組成擴展閱讀

作為一門科學的科學史,心理學的歷史卻十分短暫。19世紀中葉以後,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創造了條件,尤其是德國感官神經生理學的發展,為心理學成為獨立的科學起了較為直接的促進作用。

到1874年《生理心理學原理》的出現,從此,心理學才從哲學中分化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了蓬勃發展的歷程。

❸ 心理分析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研究方法
心理學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它們是: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測驗法。

心理學研究方法主要特點
一、觀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而且有系統地觀察記錄並分析人的行為,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被觀察對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但是觀察法的缺點是觀察者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消極等待被觀察者的某些行為表現,這是一種不高效。
二、實驗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的一種。 實驗法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由此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
三、調查法就某一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由此來分析、推測群體心理傾向的研究方法。 實施時雖然是以個人為對象,但是其目的是藉助許多個人的反映來分析和推測社會群體的整體心理趨向。

四、測驗法是個體心理特徵和行為表現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它的應用很廣泛。

心理學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心理現象及其影響下的精神功能和行為活動的科學,兼顧突出的理論性和應用性。
心理學主要分為基礎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思維、人格、行為習慣、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社會等發生關聯。
心理學一方面不斷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在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和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都會影響個體的心智。事實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和心理學有關,人的心理本身就有人的生存環境息息相關。

❹ 簡述心理分析測驗分類方法有哪幾種

簡述心理分析測驗分類方法有哪幾種?


1


根據測驗編製程序是否系統、科學和完備,可以把心理測驗分為標准化心理測驗和
非標准化心理測驗。


2


根據測驗實施時每次可同時測試一批人,可把心理測驗分為個別和團體心理測驗。


3


根據測驗有無嚴格與苛刻的時間限制,可把心理測驗分為限時測驗和非限時測驗。


4


根據心理測驗分成文字式心理測驗和非文字式心理測驗。


5


根據測驗引起的被試反應的特點,
可把心理測驗分為最高成就測驗和典型作為測驗。


6


還有一種較常用的是根據測驗內容的性質來分,可把心理測驗分為智力測驗、能力
傾向測驗、創造力測驗以及人格測驗等。

❺ 你認為的心理分析的技術與方法都有哪些 具體如何操作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21

❻ 心理學分為那幾個流派 具體有哪些子學科

心理學的主要流派有:

一、構造主義
科學的心理學創始於十九世紀末,1879年是現代心理學創始的一年,心理學的創始者是德國的一位哲學家、生理學家馮特(1823~1920),他作為獨立科學的心理學的創始人,建立了現代心理學第一個學派--構造主義,該學派從1879年開始,興盛了二、三十年。
構造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現象是簡單的「心理元素」構成的「心理復合體」,它致力於心理意識現象「構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識現象的「元素」,設想心理元素結合的方式。所以該學派又稱為「元素主義心理學」。
該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馮特和其學生鐵欽納(1867~1927)。馮特及其心理學體系的主要觀點:(1)心理學是研究直接經驗的科學;(2)元素分析與創造性綜合;(3)實驗內省法。鐵欽納一方面繼承了馮特的心理學體系,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修正和發展了馮特的心理學體系,馮特認為內省法只能用來研究簡單的心理過程,而鐵欽納則把內省法用來研究思維、想像等高級的心理過程;馮特把心理元素分解為純粹的感覺和簡單的情感,鐵欽納則把意識經驗分析為三種元素:感覺、意象和感情。感覺是知覺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緒的元素。總之,鐵欽納把心理過程分析為感覺、意象、感情,並認為感覺、意象有四種屬性,即性質、強度、持續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種屬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時間和空間上混合形成知覺、觀念、感覺、感情、情緒等心理過程。

二、行為主義
現代心理學的第二個派別是行為主義。行為主義出現在美國,在20世紀初自然科學飛速發展,一些年輕的心理學家對馮特學派不滿意,認為心理學不能研究意識,認為心理學和其他自然科學處於同樣的地位,應該象其他自然科學一樣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客觀東西,也就是行為。
行為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精神活動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接近的,心理學應該研究人的行為。行為是有機體適應環境變化的身體反應的組合,這些反應不外是肌肉的收縮和腺體的分泌。心理學研究行為在於查明刺激與反應的關系,以便根據刺激推知反應,根據反應推知刺激,達到預測和控制人的行為的目的。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華生(1878~1958)和斯金納(1904~)。華生的主要觀點:(1)機械唯物主義決定論;(2)認為心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研究人的活動和行為的一個部門,要求心理學必須放棄與意識的一切關系,提出兩點要求:第一、心理學與其他自然科學的差異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異;第二、必須放棄心理學中那些不能被科學普遍術語加以說明的概念,如意識、心理狀態、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極力要求用行為主義的客觀法去反對和代替內省法,認為客觀方法有四種:第一、不藉助儀器的自然觀察法和藉助於儀器的實驗觀察法;第二、口頭報告法;第三、條件反射法;第四、測驗法。斯金納則屬於新行為主義心理學,他只研究可觀察的行為,試圖在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函數關系,認為刺激與反應之間的事件不是客觀的東西,應予以排斥。斯金納認為,可以在不放棄行為主義立場的前提下說明意識問題。

三、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是與構造主義相對立的一個學派,它與實用主義哲學緊密聯系在一起,產生於19世紀末的美國。
機能派認為,意識是機體適應環境達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學的任務是對意識狀態「適應功能」的描述和解釋。它認為,意識狀態是一種連續不斷的整體,稱之為「思想流、意識流或主觀生活流」;人和動物的心理活動都是「本能」沖動的作用。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斯(1842~1910)、杜威(1859~1952)和安吉爾(1869~1949)。詹姆斯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意識,心理學是對意識狀態的描述和解釋,意識狀態是一種川流不息的狀態,是思想流、意識流和主觀生活流,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基本元素的做法,認為這種做法容易破壞心理的整體,詹姆斯關於意識的觀點有:(1)每一種意識都是個人意識的一部分;(2)意識是經常變化的;(3)每個人的意識都可以感到是連續不斷的,每個人的意識狀態都是意識流的一部分;(4)意識的選擇性。安吉爾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的方法是內省法(主觀觀察)和客觀觀察法,尤其看重內省法,認為它是心理學的基本方法。積極主張心理研究的領域應包括一切心理過程及其生理基礎和外部行為,看重心理學的應用性研究,如教育心理學、工業心理學和醫療心理學等。

四、格式塔主義
格式塔主義是二十世紀初在德國出現的反對馮特構造主義的一個學派。誕生於1912年,「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詞的音譯,意思為「形式」、「形狀」,在心理學中用這個詞表示的是任何一種被分離的整體。格式塔也被譯為完形心理學。
格式塔派認為,人的心理意識活動都是先驗的「完形」,即「具有內在規律的完整的歷程」,是先於人的經驗而存在的,是人的經驗的先決條件。人所知覺的外界事物和運動都是完形的作用。人和動物的智慧行為是一種新完形的突然出現,叫做「頓悟」。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魏特墨(1880~1934)、柯勒(1887~1967)和考夫卡(1886~1941)。魏特墨的主要觀點:似動現象的視知覺問題實驗研究,他認為似動現象就是一個格式塔,在心理現象上整體不等於部分之和,整體的性質不存在於它的部分之中,而存在於整體之中。考夫卡的主要觀點:認為心理學的任務是研究行為與心理物理場的因果關系,所謂心理物理場含有自我和環境的兩極性,而這兩極性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結構。他把環境分為地理環境,即外部實際的環境;行為的環境,即個人心目中的環境。行為產生於行為的環境。

五、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學說又稱弗洛伊德主義,產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始人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學界,這個理論是指精神分析和無意識心理學體系,也稱為精神病學和深蘊心理學。分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義。
什麼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說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療」癔病(神經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學包含兩個不可分割的內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療方法及其理論;第二部分是關於人的心理過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心理領域是一個深不可測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層有著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識到的東西,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領域。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榮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觀點:(1)無意識學說,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學稱之為深層心理學,他構築的心理過程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第一層次是潛意識系統,它是人的動力沖動、本能等一切沖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慾望的儲藏庫,不受客觀現實的調節,構成人們心理的深層基礎;第二層次是前意識系統(下意識),是意識系統和潛意識系統之間的一個邊緣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執行著「檢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證適合本能,又要服從現實的原則;第三層次是意識系統,是人的心理最外層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構成的「家庭」中的「家長」,它統治著整個精神家庭,使之協調。(2)釋夢理論,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把夢的內容所表示的意義分為兩個層次:一個是表層意義,是夢的「顯意」,指夢者可以回憶起來的夢的情境及其意義;一個是深層意義,是夢的「隱義」,指夢者通過聯想可以知道隱藏在顯意背後的意義。

六、日內瓦學派
日內瓦學派心理學與瑞士心理學家、日內瓦大學心理學教授兼盧梭學院院長讓•皮亞傑(1896~1981)的名字分不開,日內瓦學派的心理研究側重於兒童智力發展的認識活動,皮亞傑以其創造性的研究影響了當代心理學界,他以兒童心智發展為基礎,進而研究人類認識的發生和變化,創立了發生認識論。
日內瓦學派認為,心理學研究不僅不能離開生物學而且不能離開邏輯學,皮亞傑用符號邏輯研究兒童智力的發展,在其認知心理學中引入了數理邏輯的概念,並把源於布爾代數的符號邏輯作為一種工具。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亞傑。他的主要觀點:(1)認識結構及其動態過程,皮亞傑的幾個基本概念:圖式(指人的一種心理機能結構)、同化(原生物學概念,指生物適應環境的一種過程,這里主要說明人類智力的發展也是生物的一種適應)、順應(原有的圖式不能適應客體時,通過調整原來的圖式建立新的圖式,使認識圖式發生質的變化的過程);(2)兒童心理發展的研究,提出心理發展四要素:a、機體的成熟因素;b、個體對物體作出動作時的練習和習得經驗的作用;c、社會環境;d、對心理起決定作用的平衡過程(平衡過程是指不斷成熟的內部組織在與外界物理和社會的環境相互作用中不斷調整認識結果的過程,也就是心理不斷發展的過程)。皮亞傑將兒童認識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感知運動階段(0~2歲);第二階段是前運算階段(2~7歲);第三階段是具體運算階段(7~11、12歲);第四階段是形式運算階段(11、12~15、16歲)。

七、人本主義
人本主義於20世紀50~60年代在美國興起,70~80年代迅速發展,它既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等同於動物,只研究人的行為,不理解人的內在本性,又批評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經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稱之為心理學的第三種運動。
人本學派強調人的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實現歸結為潛能的發揮,而潛能是一種類似本能的性質。人本主義最大的貢獻是看到了人的心理與人的本質的一致性,主張心理學必須從人的本性出發研究人的心理。
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1908~1970)和羅傑斯(1902~)。馬斯洛的主要觀點:對人類的基本需要進行了研究和分類,將之與動物的本能加以區別,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發展的;他按照追求目標和滿足對象的不同把人的各種需要從低到高安排在一個層次序列的系統中,最低級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這是人所感到要優先滿足的需要。羅傑斯的主要觀點:在心理治療實踐和心理學理論研究中發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論」,並倡導了「患者中心療法」的心理治療方法。人類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的動機,即一個人發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力,它是一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各種潛能的趨向。

❼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心理學研究方法有很多種,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即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測驗法。 一、觀察法observational method 觀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有系統地觀察記錄並分析人的行為,以期獲得其心理活動產生和發展規律的方法。 運用觀察法時,觀察者和被觀察者之間的關系有兩種方式: 1、參與觀察者:觀察者是被觀察者活動中的一個成員。 2、非參與觀察者:觀察者不參與被觀察者的活動。 無論採取哪種方式,原則上是不使被觀察者發現自己的活動被他人觀察,否則就會影響他們的行為表現。 觀察法是對被觀察者行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這些收集到的資料必須具有準確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觀察者的主觀臆測與偏頗是觀察法使用的關鍵。 觀察應該是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和記錄人在活動中表現的心理特點,以利科學地解釋行為產生的原因。 觀察法的優點是保持被觀察對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觀察法的缺點是觀察者處於被動地位,只能消極等待被觀察者的某些行為表現,是一種較緩慢的進程。
二、實驗法experimental method 實驗法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最廣泛,也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 實驗法是指人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變某些條件,使被試產生所要研究的某種心理現象,然後進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規律性的結果。 在進行實驗研究時,必須考慮三項變數:
1、自變數:實驗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實驗情境。
2、因變數:實驗者預定要觀察、記錄的變數,是實驗者要研究的真正對象。
3、控制變數:實驗變數之外的其他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變數。 實驗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內在關系。 實驗法有兩種,即自然實驗法和實驗室實驗法。

❽ 心理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是

心理分析法是犯罪心理學研究方法之一。指依據犯罪人犯罪心理與外在表現之間的必然聯系、諸因素與犯罪心理形成之間的必然聯系,通過對外在犯罪行為及其客觀後果和對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起作用的因素的研究,分析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與發展變化的規律。心理分析的方法主要有:(1)因素分析法;(2)心理實驗法;(3)類型分析法;(4)相關設計法;(5)觀察法等。

概念
但是一直以來在理論界和投資界研究和使用的人很少,沒有受到理論學術界和投資界的重視甚至採取了忽略的態度。在期貨業發達的美國的大學中都沒有心理分析法的課程。但是國際上著名的大師級投資家都對心理分析法高度重視,如索羅斯、巴費特、林奇等。 心理分析法是一種從「市場心理到價格」的分析思路。其定義是,在市場方向即將逆轉或維持原方向的臨界點時,通過推測市場主導勢力控制者的心理價格定位,以此為基礎,分析主導資金的流向(資本流向)從而判斷未來市場走向的方法。毋庸質疑,市場的大方向決定一切(也就是資本的流向)。在期貨市場運用心理分析法意義重大,因為期貨市場是一個人對人的市場,它的參與者是「人」以及受「人」控制的投資機構,而資本流向都是通過參與者的心理預期反映出來的,所以市場方向是受人的心理因素控制的。換個角度考慮,也就是說,資本流向掌握在市場參與主體——「人」的手中。資本受人控制,所以大眾的共同心理對市場走向有很大的影響,有時甚至是決定性因素。

運用心理分析法完成一次操作的原理在於:價格波動始於公眾心理價格的不統一,始於基本平衡態的打破。在市場混亂時建倉,價格會在一個新的公眾心理「共識」 的影響下受到追捧或打壓,直到出現一個公眾心理可以接受的大眾價格。在這個價格上,多空雙方的勢力再一次基本均衡,市場才又開始基本維持盤整態勢,一個上漲(下跌)行情由此結束。我們獲利了結,一次操作完成。我們所要把握的就是,公眾心理達成新「共識」時的市場方向。

市場方向的控制者「人」本身就同時具有感性和理性兩種情態。在參與市場的行為中,投資者總會憑借他們的主觀判斷和客觀基本面因素做出買賣決定,投資者便同時在用感性和理性兩種情態來對待市場。由於單純地運用客觀操作或者主觀操作,投資者們各持己見,不可能達成市場方向預期的完全統一。時常看到,投資者由於單純運用一種分析法操作,在下單的一瞬間,臉上仍帶有迷茫的神色。這可以從側面看出,市場參與者在下單的時候心態很不穩定,而這正是因為前兩種分析法「偶有沖突」造成的。價格波動的原因也可以因此說成:同時具有兩種情態的投資者,依據他們不同的心理預期,不斷磨合的過程。

心理分析法的優勢正是因為,它既包含主觀因素也包含客觀因素,是介於客觀和主觀之間,感性和理性之間的「模糊」分析法。

因同時具備技術面分析法(主觀)、基本面分析法(客觀)的特點,所以從理論上講,心理分析法更好地融合了兩者的優勢,以投資者心理預期為基礎,以一個更中立、更平和的態度預測市場方向,提高了預測的准確度。

❾ 心理治療的方法有哪幾種

當心理疾病出現問題的時候建議大家可以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接受看診治療,因為這一疾病的出現對於人們的生活傷害是比較大的,所以一定要及時看診治療,當下心理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支持療法:指的是醫務人員對病人進行指導、疏導、勸說、安慰、保證,使病人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消除或減輕對疾病的恐懼與焦慮,恢復對周圍環境的適應。
精神分析療法:也稱心理分析療法,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為基礎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心理障礙起源於無意識沖突。精神分析是藉助於自由聯想法對病人進行治療。病人通過自由聯想把壓抑在無意識中的創傷或痛苦體驗挖掘或暴露出來,醫生對病人進行疏導,使病人徹底領悟並重新認識自己,改造自己的人格,改變原來的行為模式,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催眠療法:是使病人處在催眠狀態,醫務人員對病人進行暗示,使病人消除恐懼的情緒,達到治療的目的。例如,醫生對處在催眠狀態下的焦慮症患者說:「經過這種治療後,你的心情很快就能變得平靜,不再有不安和焦慮,頭痛很快就能減輕和消失,睡眠會一天一天好轉,會睡得很熟很深」。
行為療法:是一種新興的心理治療法,主要是在1960年以後迅速發展起來的,越來越受到醫學界與心理學界的重視。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和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化原理。行為療法的指導思想是認為人具有自我控制與自我調節能力。人的行為都是從外界環境中學習而來的。行為療法認為人的病態心理與軀體症狀是一種異常行為,是人與環境不協調的表現。它是可以通過學習來進行調整與改造的,因此行為療法又稱為行為矯正療法。

閱讀全文

與心理分析四種具體方法組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貼地板方法視頻 瀏覽:169
84消毒液漂洗衣服使用方法如何 瀏覽:182
哺乳期牙齦的最佳止痛方法 瀏覽:582
女士手鏈編織方法步驟 瀏覽:112
痤瘡中西醫的治療方法 瀏覽:22
華為自定義視頻鈴聲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2
雙壁波紋管承插口連接方法 瀏覽:836
試紙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55
駕駛室起火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72
如何區分指甲和血線正確方法 瀏覽:635
眼皮快速消腫的方法 瀏覽:301
酒精中甲醇檢測方法大連 瀏覽:332
哪些獲取aed的方法 瀏覽:108
根號下的計算方法圖片 瀏覽:483
有什麼方法可以抽上好 瀏覽:701
歐文訓練方法 瀏覽:628
坐標轉換度帶計算方法 瀏覽:801
衣服種植袋製作方法 瀏覽:529
外牆瓷磚漏水解決方法 瀏覽:890
怎麼確定定價方法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