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湖南晚稻播種用什麼方法

湖南晚稻播種用什麼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18 06:27:22

1. 水稻播種時需要什麼過程

先裝土後播種。先裝土,澆透水,然後將種子均勻地撒在育苗載體上,再覆土。這種方法播種質量好,播量均勻,深淺一致,出苗整齊,便於管理,沒有盲孔現象發生。這是目前生產上普遍採用的播種方法。為了提高播種速度和質量,還可選擇配套播種機進行播種,以求達到播種速度快、質量高的效果。

2. 水稻的田間管理太難了,有什麼科學又簡單可行的種植方法

種水稻要注意土地的選擇。科學合理地選擇耕地,系統地進行耕地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土壤的選擇上,種植者應該選擇相對疏鬆的土壤,因為這種土壤含水量強,透氣性好,能夠滿足水稻的生長需求。種植時,種植者需要及時翻耕,保證土壤疏鬆透氣,改善水稻種植環境。

土壤耕作分為粗耕、細耕和整平三個階段。連續耕作可以保持土壤松軟,防止土壤壓實。既能保證移栽苗的質量,又能增加土壤孔隙度。旱地改水田時,耙前清理,播種前後噴灑解葯。

此外,種植者還應在種植過程中考慮方位對作物生長的影響,以保證作物能夠獲得充足的光照,促進水稻進行光合作用,健康生長。

3. 水稻的種植方法

水稻的一生水稻介紹
1、水稻一生概述
水稻從種子發芽到穀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經過生根、長葉、分櫱、穗分化、孕穗、開花、灌漿到成熟,每一個生育期對外界條件即溫度、水分、空氣、光照、養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長規律,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從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前,為營養生長階段,主要是建成營養生長器官,為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從幼穗開始分化到稻穀形成,為生殖生長階段,此期主要是長穗、開花、灌漿、結實。構成產量器官,同時,根據水稻外部生態顯著變化的情況,又將其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這些時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櫱期、孕穗拔節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期,黃熟期等。這兩個階段和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的。
2、水稻優化控灌技術
水稻是喜水作物,從播種到收獲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個生育階段對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規律,實行科學用水,是奪取水稻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節水技術概述
水稻和水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人們把水稻稱為水生作物,這說明它離不開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條件下生長,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態環境分不開。人們稱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並不是每個生育階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層。有時田面需要淺水,有時不需要水層,實踐上看,水稻是一種半水生作物,這就為水稻節水灌溉新技術的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舊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通氣性不良,不利於根系發育,因此普遍低產。高產水稻必須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術,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個良好的生活條件,水稻的高產經驗是:「要以根定水」「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增產」;二是「水肥氣熱」這四個條件與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水調溫,乾乾濕濕,壯根保葉,提高產量。
在稻田水、肥、氣、熱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調氣,以水調溫,以水調肥,就可以有效地對水稻生育進行促控,這是水稻節水高產灌溉技術研究的基本原理。節水灌溉具有許多優點。
2.1.1更新土壤生態環境,提高氧化還原電位,能排除有害物質,防止爛根,有利於根系發育。
2、能抑制氮素過量吸收,有抑制無效分櫱效果,並能提高稻株體內的碳氮化,促使結實良好,防止蟲害與水稻穗莖瘟病的發生。
3、使土壤呈氧化狀態,可增加鉀氧化,使水稻的莖桿組織堅硬而不倒伏。
4、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養分釋放,促進有機質分解,為水稻下階段生長提供良好條件。
5、使稻株既獲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氣不足,水、肥、氣、熱等因素得到合理調整。在前期能增大土壤晝夜溫差,促使分櫱早生快發,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夠限制氮素的過量吸收,能控制無效分櫱的發生,推遲封壠,控制葉片的角度和基部節間伸長,提高稻株碳氮化,促進生育轉換,提高抗倒伏能力。在後期能防止根葉早衰,有利於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的積累,使水稻籽粒飽滿,活桿成熟,增加千粒重。
6、水稻群體,協調生長,能形成高產株型(高產株型就是上邊的三個葉片短,下面的三個節間短,)充分發揮水稻高產優勢。
7、田間滲漏及棵間蒸發等水稻生態耗水的合理調節,減少了稻田養分流失。水稻抗病蟲害能力增強,使水稻高產再高產。
2.2水稻的需水規律
水是肥的「總開關」,也是土壤中空氣、溫度的「調節器」,因而水對水稻的生長直接起著促進和控製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對奪取水稻高產關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種途徑,即「棵間蒸發,葉面蒸騰,田間滲漏。
2.2.1棵間蒸發:就是植株之間所消耗的水量(稱為生態需水)。
2、葉面蒸騰:就是作物將從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蒸發到大氣中的現象(也稱為生理需水)。
3、地下滲漏:就是當水稻根系活動層中土壤水分超過飽和水量時,滲入到根系活動層以下的重力水。
根據多年觀測試驗所得數椐,水稻日需水強度是;分櫱7.0毫米,孕穗拔節期8.6毫米。水稻整個生育期需水高峰有兩次,第一次出現在分櫱期(峰值主要由棵間蒸發形成的)。第二次峰值在孕穗拔節期(峰值主要是葉面蒸騰形成的)。棵間蒸發的峰值是由於水稻前期植株少,葉面積小,陽光能夠充分照射在水面上,所以棵間蒸發量就高。相返隨著植株的增多和葉面積的增大,葉面蒸騰逐漸上升,到孕穗拔節期日平均需水量達到最高峰8.6毫米,以後逐漸呈下降趨勢,這就是水稻的整個需水規律。
2.3控制灌溉水稻秧田及本田管理技術
2.3.1育苗技術
農諺說的好:「秧好一半稻,壯秧產量高」。水稻育苗好壞對水稻全年生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寒地旱育稀植水稻應用「控制灌溉」技術對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健壯秧苗,「控灌」技術的優勢更能有效發揮。目前,寒地水稻先進的育苗技術是大棚「旱育秧」(即旱整地、旱作床、旱播種,人工澆水補水)。「旱育秧」主要技術環節有以下幾點。
2.3.1.1育秧場地的選擇
選好育苗地塊,是「控灌水稻」育壯苗的重要環節。要選擇地勢高而平坦背風向陽,靠近水源,土質肥沃,透水通氣良好,保水保肥,底墒充足、灌排方便的旱田地塊。要在秋天去掉根茬、殘株後,用人工或機械耕翻10厘米,整平耙碎。每15畝本田面積需純綠色秧田面積100-125平方米。
2、品種的確定和種子處理
確定水稻品種。要選擇適合本地的中早熟品種。要選擇在當地已種植3-5年的抗稻瘟病和結實率高的品種。
第一積溫區:比如,松粳8號(松98-128)、松粳9號(松98—122)、牡丹江26號(牡98-594)、牡丹江27號(牡99-881)、牡丹江29號(牡98-1130)、龍稻5號(哈99-744)。
第二積溫區:比如,龍粳17號(龍育99-390)、龍粳18號(龍交01B-1330)、龍粳19號(龍選99-196)。綏粳7號(綏98-199)、綏粳8號(綏02-6222)、綏02-6159、綏02-6007、綏02-7015號,龍盾104(龍盾97-1)、墾稻10號(墾92-509)、墾稻11號(墾00-1113)、墾稻12號(墾99-34)、龍稻4號(哈99-85)、)、龍稻6號(哈99-245)、龍稻7號(哈02-220)、莎莎尼等。主推龍稻7號
第三積溫區:比如,龍粳13(龍花96-1513)、龍粳14號(龍D99-904)、龍粳15(龍品02-1)、龍粳16號(龍D99-709)、墾稻11(墾00-1113)、綏粳3號(綏92-188)、龍粳20號(龍育1126號)。
晾曬種子:選擇晴好天氣,在乾燥場地上,將種子薄層攤開,翻曬2-3天,增強種皮的透性,降低種子內抑制發芽物質的濃度,激發種丕的活性,打破種子休眠期,使種子乾燥一致,吸水均勻,發芽整齊,提高發芽率。
泥水選種:目前一般使用泥水選種,去掉漂浮秕谷。
浸種消毒:將種子消毒的葯劑(目前有施保克、使百克)倒入容器中,按要求加清水溶解均勻,再將選出的稻種放入浸泡,浸泡時間長短,主要和水的溫度有關,水溫15℃,需浸泡5—7天,如水溫低於15℃時需浸泡8-10天。一般100斤水浸種80斤。
催芽:催芽播種,有利於出苗快,出苗整齊,秧苗健壯,目前催芽的普遍方法有兩種。火炕催芽和大棚催芽均可。
3、苗床製作和播種
配製床上(營養土)。將旱田豆地土70%和腐質草碳土30%混拌均勻,摻入壯秧劑,混拌均勻即可(營養劑一定要按說明書的用量使用,不需增加任何肥料)。
平整床面鋪墊育秧片。用木板將床面推平整細後將育秧片鋪好,再往育秧片上覆蓋2厘米厚營養土,並一次性澆透底水即可。
播種:適宜播種期為4月10日至4月20日。苗棚內地面溫度達11.5℃以上開始播種。發芽率在90%以上的稻種。每平方米均勻播芽籽0.5-0.6斤。將稻籽壓入土中,覆土0.7厘米,最厚不得超過1.0厘米,播種後用苗床化學除草劑,進行封閉滅草。
4、秧田期管理
出苗期:從播種到出苗為封閉期。此期要保溫、保濕。這個時期棚內溫度不得低於10℃-12℃,適宜溫度是25℃-30℃,最高溫度不得超過35℃。如果氣溫正常,7-9天一葉就能露尖,此期控制苗床水分不要過高,促種子根生長。
此期如果發現床面有點片落干現象,就要及時用腳踩實即可。
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一葉伸展期,鞘葉節根伸長,此期管理重點是,地上控制1葉鞘高在3厘米以內,地下促發鞘葉節根伸長。適宜溫度是20℃-25℃,盡量少澆水,干處適當補水,此期應見綠就通風。一葉一心期應澆一次預防立枯病的農葯(見本空間立枯、青枯病的防治)。
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二葉伸展期。地上要控制1葉至2葉的葉耳間距1厘米,地下促發不完全葉節根生長。適宜溫度是20℃-24℃,早晨或晚間要觀察秧苗葉尖處是否有露珠,如無露珠,新展開葉打卷,田面發干,要及時補水,此期要注意通風,加大通風口,晝揭夜蓋。
三葉一心至四葉一心期;此期需7-9天,是三葉伸展期。地上控制2至3葉耳間距1厘米,控制3葉長8厘米左右。適宜溫度是20℃左右,如果發現秧苗發黃脫肥,可在3葉期,每平方米用硫酸銨25克,兌水2.5公斤葉噴,噴後用清水洗苗。此期要加大通風量,減少棚內外溫差。此期還要防治生理性立枯病和青枯病,如發現點,片發病時應立即灌跑馬水沖洗。
移栽前的准備工作:揭膜後,應及時用人工拔除苗床大草,追好送嫁肥,打葯預防潛葉蠅,達到帶肥,帶葯下地的目的。
2.3.2控制灌溉本田及田間管理技術。
整地、施肥、泡田
整地要以秋翻為主,耕層深度應在20-25厘米為宜,秋翻地有利於曬垡熟化土壤,滅蟲滅草。
施肥:基肥泡田前旱整地時施用尿素80-100公斤+磷酸二胺100公斤+氯化鉀150公斤/公頃(基肥一定要在放水前施入)。
泡田:5月初開始泡田,灌水時應由高到低,由遠至近。泡3-5天後進行水整地。水整地的標準是上糊下松,泥爛適中,有水有氣,溝清水暢,埂直如線,地平如鏡。地平如鏡是指同一田塊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沒有偏臉池:上糊下松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軟活,下部土團粒較大,喧松,通氣性好,這樣有利於插秧,插後返青快、有利於根系的發育。溝清水暢,埂直如線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溝加深加固。保證灌排通暢,保持條田筆直,夯實加固,防止跑漏。然後用除草劑做土壤封閉處理,目前大多數使用除草劑丁草胺或農思它,用量0.5-1.0公斤/公頃(丁草胺使用時最好是耙完地補水後使用,農思它在耙地混水時施入)。保水5-7天,等水層自然落至花達水時插秧。
水稻本田移栽後,要經過移植返青、分櫱、孕穗拔節、抽穗開花、灌漿黃熟六個生育期。每個生育期中,應用控制灌溉技術都有明確的要求和標准。
2.3.2.1移植返青期
插秧一般都在5月13日-5月20日之間栽秧到全區有10%植株的新生分櫱葉類露出葉鞘。
水稻移栽時田面保持花達水,移栽後不建立明水層,改變了傳統的寸水返青不露泥的淹灌方式。秧苗素質好的水稻返青時間大約在移栽後6-8天左右,秧苗素質不好的大約需要10-12天。(水稻有三黃期,第一期就是秧田的後期,第二期是分櫱末期、第三期是收割前)。這就是說在插前必須使秧苗充分落黃、積累大量的干物質,提高秧苗的含糖量,就是通好風和煉好苗這樣才能使插到地是的秧苗提高對低溫冷害的敵抗能力和抗旱能力。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土壤含水量的36.4%-46.8%。占土壤飽合含水量的70%-75%,以田間裂縫(6-8毫米),地不幹皮為標准,如秧苗移栽後馬上建立水層,水稻發根漫,遇到大風天氣造成飄苗現象。移植返青後建立水層的,表面現象看秧苗比不建立水層的葉片綠,不建立水層的,表面看地皮發黑不顯眼,但實際上不建立水層,除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外(如潛葉蠅),還能使地表土直接愛到太陽的輻射,有利於提高地溫,使水稻發根快,白根多,紮根深,有利於提前返青分櫱,給水稻分櫱,用葯,封閉滅草打下堅實的基礎。
移植返期的田間管理。插秧規格:旱育稀植一般在稀播種培育壯秧的基礎上,本田插秧密度由過去的8寸×3寸×3株每平方米37。5穴=112.5株=每畝11.25萬株的密植,減少到9寸×4寸×3株=每平方米25.0穴=75.0株=每畝75萬株稀植或超稀植的9寸×7寸×2株,每平方米14.2穴=28.4株=每畝28.4萬株或9寸×8寸×2株,每平方米12.5穴=25.0株=每畝25.0萬株。稀植、稀插有利於充分發揮分櫱成穗的作用,反而容易獲得高產(栽培形成要因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品種和生產水平等不同,以因地制宜為好,就是說肥田少插、瘦田時當密植)。
(2)插秧期問要在田埂大邊上噴一次防治地老虎的農葯,以防埂邊秧苗受害(通常使用氯氰菊酯)。
2.3.2.2分櫱期
分櫱初期:從10%的稻株開始分櫱至50%稻株有分櫱的時期,如果插秧時間在5月15日,分櫱初期應延續至5月23日-6月11日左右。
分櫱中期:從50%稻株有分櫱至田間總莖粒達到設計穗數80%的分櫱時期。如果插秧時間在5月15日,分櫱中期應從6月12日左右至6月26日左右。
分櫱末期:田間總莖數達到設計穗數的100%的分櫱時期。大約為6月27日-7月6日左右,大約經歷8-10天。
分櫱期水分管理:分櫱初期的0-2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85-9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分櫱中期的0-20厘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8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分櫱末期的0-2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70%-75%。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
但是根據實踐經驗,分櫱初期和分櫱中期有滅草與施肥要求,此期結合揚肥施葯進行封閉滅草,需建立30-50毫米水層,分櫱期如天氣乾旱,一般要灌4次水,如雨水調和可灌3次水,具體為:
第一次灌水大約在5月23日左右,灌水20毫米,結合灌水施第一次分櫱肥,每公頃施硫酸銨100斤+尿素50斤。
第二次櫱肥補水大約在5月27日—5月29日之間,補水30-50毫米。結合揚肥施葯滅草;施尿素100-150斤+阿羅津3——4並+稻無草15代/公頃,分櫱肥和葯劑滅草同時進行。
第三次補水大約在6月2日—6月4日在灌30-50毫米等其自然落後,看崗處和漏水池子是否有稗草,如果稗草就用快殺稗(二氯喹啉酸)進行莖葉噴霧處理,這樣能使滅草效果接近100%,乘余的田間大草用人工拔除。
分櫱末期重控時間應根據稻苗生長狀況和土質、肥料、氣候條件等因素,確定控制灌水的適宜時間和程度,其具體做法是:一看苗量,當達到畝穗數的要求後(達到總苗數的80%時)進行早控(大約在6月20日左右。)二看苗勢,稻苗長勢過旺,封壠過早,應重控。三看葉色。葉色濃綠應早控。四看天氣,陰雨連綿應搶晴天露田。五看肥力,土質肥沃及地下水位高的田塊要早控。6月25日-7月5日左右結合控田後灌水施氯化鉀150斤/公頃。
分櫱期田間管理:分櫱前期田間管理重點防治草荒和潛葉蠅,負泥蟲等促使分櫱早生快發。分櫱後期重點控制無效分櫱和預防稻瘟病,促使水稻健康發展。給水稻孕穗打下堅實基礎為水稻結實創造良好的環境。
拔節孕穗期一般在7月7日—7月26日,大約經歷20天。孕穗拔節前期,從10%稻株拔節到80%的稻株拔節為止。孕穗拔節後期,從80%的稻株拔節一10%的稻株抽出劍葉為止(水稻拔節的標準是莖桿基部第一個伸長節間長度達到1厘米,由扁變圓)。
控制灌溉時,此期田面一般不需建立水層,孕穗拔節前期的0-3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孕拔後期的0-3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95%,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此期如有雨可蓄雨水,但時間不要過長)。
孕拔期是水稻生育過程中的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水稻植株生長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長量也是水稻一生中最多的時期,稻株葉片相繼長出,群體葉面指數將達到最高峰值,水稻生長也將轉移到穗部,所以,水稻對氣候條件與水肥反應比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否則易造成穎花分化少而退化多,穗小,產量低,因此要適時灌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此期還要看天氣狀況,如果降雨,可蓄雨水,減少灌溉定額,以達到省工,節能的目的。根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一般年傷此期基本不用灌水,因為此期正值雨季,再加上植株繁盛,陽光照射不到地面,土壤含水量始終能達到飽和狀態。
孕拔期的田間管理,分櫱末期控完田(大約在6月25日—7月7日左右)灌一次水,施肥氯化鉀100斤—150斤/公頃左右。以後看水稻長相和天氣狀況,如果氣溫高和天氣晴好,水稻托肥,可在7月14日左右結合灌水施尿70-90斤/公頃左右,之後要注意小雨不排,大雨排干,調氣促根保葉,其間要割除池埂大草,預防稻瘟病的發生。
2.3.2.4抽穗開花期
抽穗開花期一般在7月30日—8月10日之間,大約經歷15天左右,抽開期:始穗期(全區1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抽穗期(全區5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齊穗期:(全區80%的稻穗頂端已露出葉鞘的日期)。水稻抽穗開花期光合作用強,新陳代謝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較多的時期。此期缺水受旱會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影響有機物合成和枝梗穎花的發育,增加穎花的退化和不孕。因此,要合理調控土中水氧關系,盡力保護根系,延長根系生命,養根保葉,迅速積累有機物,提高水稻結實率。
控制灌溉時,此期田面也不建立水層。0-4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如遇到降雨天氣,可蓄雨水。
抽穗開花期田間管理,割除田埂大草,預防穗莖瘟病
2.3.2.5乳熟期
從10%的稻穗中部籽粒灌漿到稻穗籽粒發黃為止。一般在8月11日—8月28日之間,大約經歷18天左右(與氣溫高低和天氣陰晴有直接關系)。
此期灌溉管理不容忽視,否則易造成產量下降0-4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75%,控制上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如果遇到降雨天氣,可蓄雨水,但不超過5天。
根據有關資料查明,水稻的上部葉片(即劍葉、倒2葉、倒3葉)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總量的60-80%,積累的干物質重占水稻一生中干物質重量的70%左右。上部頂葉(指倒3葉)製造的有機物質基本上輸送給稻穗,不再向下輸送。下部葉片所造成的養分向根部和下部節間輸送。因此要養稻根、保三葉、長大穗、攻大粒。有利於水稻通氣、養根、保葉、促灌漿,提高粒重和產量。
2.3.2.6黃熟期
黃熟期一般在8月29日—9月18日之間,大約經歷21天左右。80%植株的穀粒變黃時稱黃熟期。
黃熟期水分管理,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准為飽和含水量的60%。如果水稻生長後期乾旱少雨,應在割地前10-15天灌一次飽和水(此期因始終沒建立水層,灌這次水不會影響收割),如果此期放水過早,土壤嚴重缺水,會造成水稻早衰,影響水稻產量和米質,缺水嚴重地塊可減少20-30%。如秋天雨水多可不灌這茬水。
黃熟期田間管理,水稻成熟後要適時收割,作為種子用的可在霜前收割。收割最佳時期是稻穗上部的枝梗應該有三分之二黃化變干,穗基部變黃色,全穗外觀失去綠色,莖葉顏色變黃。在水肥過多的情況下,雖然部分莖葉還有綠色,但穀粒已經變黃,也應及時進行收割。
3、「控制灌溉」在水分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土壤水分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75%時,最有利於水稻根系生長發育。
2、控制灌溉表明早熟品種產量較高,晚熟品種相對較低,熟期越晚的品種,水分虧缺時生育期延遲越多,經研究證明在水分脅迫時間長的情況下,水稻生育期的延長是在齊穗期前,「也就是營養」生長期與生殖生長並進期。
3、在分櫱盛期與生殖細胞形成期,長期處於較低的土壤水勢,則明顯結實率降低。
4、結實期間;對低土壤水勢反應最敏感的時期為籽粒灌漿初期。
4、水稻調查項目及標准
4.1田間調查項目及標准
4.1.1播種期:播種當天的日期。
2、苗期:全區50%植株第一完全葉展開成喇叭狀的時期至移栽的時期。
3、返青期:插秧到全區有10%植株的新生分櫱葉尖露出葉鞘之前。
4、分櫱前期:分櫱始期到有8%植株的新生分櫱露出葉鞘。
5、分櫱後期:有80%的植株出現新生分櫱到有10%的植株開始拔節(即拔節始期,其植株基部莖節間伸長的程度:1cm以上。)
6、拔節孕穗期:拔節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抽出劍葉前。
7、抽穗開花期:抽穗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進入乳熟前。
8、乳熟期:乳期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進入黃熟前
9、黃熟期:黃熟始期到有80%植株的穀粒變黃。
10、本田全生育期:從栽秧到成熟收割的時期。
11、全生育期:從出苗到全區80%的稻穗基部2/3的籽粒達到玻璃質狀,用指甲不易壓碎的程度日期。
4.2生育動態調查內容與方法
4.2.1基本苗數:水稻返青後成活的稻苗數(有分櫱的應包括分櫱數)。
2、分櫱:通過定點觀測每穴苗數,考察分櫱增減動態和最高分櫱數,開始分櫱時每隔5天觀測一次,臨近分櫱高峰期至抽穗期每隔2-3天觀測一次。
3、株高:抽穗前為土面至每穴最高葉尖的高度,抽穗後為土面至最高穗頂(不連芒)的高度。
4、葉齡指數:某生育期的出葉數佔主莖總葉片數百分比。
5、葉面積指數:農田中葉面總面積與農田面積之比。
6、干物重:應分別測定地上植株,根系及總干物重。
7、根系性狀:包括發根數目(莖基部分櫱處發根的數目)、根的分布以及根量(單穴根的體積、鮮重與乾重)。
8、長相:在各主要生育階段內,用田間定穴照相測定。
9、倒伏性:目測記載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積。
10、倒伏程度:分五級。
0級:植株不倒。
1級:植株傾斜度不超過150。
2級:植株傾斜度在150—450之間。
3級:植株傾斜度在450—850之間
4級:植株傾斜度超過850以上
倒伏面積:目測,以平方米表示
11、稻瘟病:
葉瘟:齊穗期調查,分六級
0級:無病株
1級:植株葉片有針頭大小褐斑點。
3級:植株葉片病斑直徑為1—2毫米,病斑灰色,邊緣褐色。
5級:植株葉片有典型病斑,為害面積為葉面積的26—50%。
9級:植株全葉植死。
穗莖瘟(包括節瘟)於黃熟初期調查,分為六級。
0級:無病株。
1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1%
3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1—5%
5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6—25%
7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26—50%
9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於50—100%
12、蟲害:潛葉蠅、水稻二化螟證明發生日期、危害程度。
4.3室內考種
4.3.1穗長:穗節至穗尖(不連芒)的長度。
2、有效穗數:每穗結實粒數在5粒以上,、的稻穗數(被病、蟲危害造成的白穗亦作有效穗計算)。
3、每穗粒數:包括實粒,空癟粒(穀粒完全未灌漿的為空粒,灌漿充實程度不到2/3的為癟粒),和以脫落的粒數。
4、千粒重:兩次隨機所取曬干揚凈穀粒各1000粒的平均重量,換算成標准含水量(13%—14%)的千粒重,兩次重量之差不得大於3%。
5、產量:
(1)、理論產量是指按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和千粒重計算出的產量。
(2)、實際產量是指單打單收曬干揚凈的稻穀產量。
6、穀草比例:稻穀和稻草乾重之比。
2007年3月31日
氮、磷、鉀調配施用技術
基肥:尿素:80—100斤/公頃
磷酸二銨:100—150斤/公頃
鉀肥:150斤/公頃
追肥:硫銨100斤+尿素50斤/公頃(插後7—9天)
尿素100斤/公頃(插後12天左右)
鉀150斤/公頃(6月25日—7月1日)
尿素60—80斤/公頃(7月13日—7月16日倒二葉露尖)
氮磷鉀
下限基肥:119斤+100斤+150斤=總量369斤/公頃
追肥:250斤+—+150斤=總量400斤/公頃
上限基肥:158.5斤+150斤+150斤=總量458.5斤/公頃
追肥:270斤+50斤+150斤=總量420斤/公頃
上限總量:878.5斤/公頃
下限總量:679.0斤/公頃
上限累計:氮、磷、鉀
428.5斤150.0斤300斤=935.49元
下限累計:369.0斤100.0斤300斤=811.86元
磷酸二胺每斤=1.35元
尿素每斤=0.94元
鉀每斤=1.10元

4. 湖南的水稻一般都是幾季 什麼時間收割 播種

湖南的水稻一般都是兩季。

收割時間:七月和十月。

播種時間:第一季水稻4月下旬插秧,第二季水稻8月以前插秧。

(4)湖南晚稻播種用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南方水稻種植兩季,第一季水稻4月下旬插秧,7月下旬收割;第二季水稻8月1號以前插秧,10月底收割。

水稻收割的越晚,稻米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就越高,但量整米率則是在是出穗後的50天時收割為最高。水稻收割的時間越晚,除了直鏈澱粉含量以外其它含量的差異並不明顯。因此,在水稻出穗後的45―55天收割時,水稻的產量差異並不明顯,出穗後45―50天收割可以兼顧產量和米質。

江蘇三系雜交中秈稻區水稻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成熟時間一般是10月上旬,全生育期140天左右。

江蘇省淮北地區種植中熟中粳稻品種5月上旬播種,成熟時間一般是10月中下旬,全生育期150-160天。

江蘇省蘇中及寧鎮揚丘陵地區種植遲熟中粳稻品種,一般5月上中旬播種,成熟時間一般是10月中下旬,全生育期150-160天。

江蘇南部可以種植水稻,一年兩熟,早稻早7月下旬,晚稻在10月中下旬成熟。

長江上游地區以單季中稻為主。大多在清明前後播種,五月初移栽(立夏前後,小滿前移栽完畢),8月中下旬收獲。

長江中下游平原,早稻4月上、中旬播種,5月初插秧,7月下旬收割,緊接著馬上晚稻插秧(稱為雙搶),一般必須在立秋前結束,10月下旬-11月晚稻收割。

江西省撫州市日前正開始進入收割期!雙季稻早稻在7月中旬收晚稻在10月上旬收10年季節推遲了10天以上一季稻在9月下旬收贛南稍早1-3天。

另外,南方水稻種植兩季,季水稻4月下旬插秧,7月下旬收割;第二季水稻8月1號以前插秧,10月底收割。

5. 水稻常用的育秧方式有哪些

根據灌溉水的管理方式不同,水稻育秧方式有水育秧、濕潤育秧、旱育秧以及塑料薄膜保溫育秧、兩段育秧、塑料軟盤育秧等多種形式。

(1)水育秧是指整個育秧期間,秧田以淹水管理為主的育秧方式。即水整地、水作床,帶水播種,出苗全過程除防治綿腐病、壞種爛秧及露田紮根外,一直都建立水層。這種育秧方式常有壞種爛芽、出苗和成苗率較低、秧苗細長不壯、分櫱弱等弊端,是我國稻區採用的傳統方法,現在生產上已不提倡採用。

(2)濕潤育秧,也叫半旱秧田育秧,是介於水育秧和旱育秧之間的一種育秧方法,是水整地、水作床,濕潤播種,紮根立苗前秧田保持濕潤通氣以利根系生長,紮根立苗後根據秧田缺水情況,間歇灌水,以濕潤為主。該育秧方式容易調節土壤中水氣矛盾,播後出苗快,出苗整齊,不易發生生理性立枯病,有利於促進出苗紮根,防止爛芽死苗,也能較好地通過水分管理來促進和控制秧苗生長,已成為替代水育秧的基本育秧方法。

(3)塑料薄膜保溫育秧是在濕潤育秧的基礎上,播種後於床面加蓋一層薄膜,多為低拱架覆蓋。這種育秧方式有利於保溫、保濕、增溫,可適時早播,防止爛芽、爛秧,提高成秧率,對早春播種預防低溫冷害來說十分必要。

(4)旱育秧是整個育秧過程中,只保持土壤濕潤,不保持水層的育秧方法。即將水稻種子播種在肥沃、松軟、深厚的、呈海綿狀的旱地苗床上,不建立水層,採用適量澆水,培育水稻秧苗。水稻旱地育秧依靠秸稈、廄肥等腐熟有機肥料,提高床土肥力,苗期很少追施肥料,床面土壤上下通透性好,有利於培育根多、根毛多、白根多的壯秧,是提高秧苗質量的較好形式。旱育秧操作方便,省工省時,不浪費水資源。但過去沒有保溫、保濕覆蓋物,常因補水不及時苗床缺水而出苗不齊,且易生立枯病和受鼠雀危害。近幾十年各地採取增蓋薄膜、葯劑防治立枯病等措施,保溫旱育秧方式已成為寒冷地區和雙季早稻培育壯秧、抗寒、抗旱、節水的重要育秧方法。

(5)兩段育秧就是將整個育秧過程分兩段進行的一種育秧方法。第一階段是採用密播旱育秧或濕潤育秧方法培育3~4葉的小秧苗,第二階段是寄秧階段,將小秧苗帶土或不帶土按一定密度寄栽到經過耕耙施肥的寄秧田中,待培育成多個分櫱的大壯秧苗後,再移栽到大田。這是一種適用於多茬口遲栽秧的育秧技術。其主要優點是成秧率高、用種量少、早發性強,可調節茬口矛盾。尤其適用於麥茬遲栽中稻、雙季連作晚稻和雜交稻制種時生育期較長的父本秧。兩段育秧可解決早播與遲栽的矛盾,提早出穗期,以避開花期高溫或灌漿期低溫等不利影響。

(6)塑料軟盤育秧是在旱育秧床或水田秧床(以旱育秧床操作、管理方便)基礎上,利用塑料軟盤,通過人工分穴點播、種土混播或播種器播種進行育秧的方式。這種育秧方式能提高秧本田比例、降低育秧成本、管理方便,秧苗素質好,苗期不易發病。育出的秧苗可以手工栽插,更利於拋栽。

在上述6種育秧方式中,應用水稻噸田寶可以促進秧苗根系發育,使其根多、根毛多、白根多,根系活力強,秧苗壯,移入本田後,緩苗快,苗齊,苗勻、苗壯。

6. 水稻的種植方式有幾種

水稻是我國比較重要的一種糧食作物,關於種植水稻的方式有多種,比如移栽、直播、拋秧等措施,有些朋友心裡會有這樣的疑問,既然種植方式不同,那麼最終的產量是否會受影響呢?下面小幫手以直播水稻和移栽水稻說說哪種產量高?分析分析兩者的利弊。

對比直播稻和移栽稻產量高低之前,要有一個前提,比如是否是同樣的品種、同樣的種植區域、同樣的管理方式、同樣的生存環境等,如果以上幾點,有其中一個不一樣的話,可能最終的產量都會受影響,但在實際過程中,可能不會要求那麼細,所以,有個大概就可以對比產量了。

小幫手以前在水稻種植群里,和一些農戶探討過此類問題,種植直播稻的朋友說直播稻產量高,種植移栽稻的朋友說移栽稻產量高,不過說直播稻比移栽稻產量高的佔比大一些。

由於區域不同,當地的天氣、氣候、環境等都會有差別,不論是直播稻的產量高還是移栽稻的產量高,如果在某個地方不能種植,那也沒意義。

直播稻和移栽稻,其實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下面分析下:

直播稻優點主要是省事,易操作、易管理,直播相比移栽來說,非常省事,不用育秧、不用插秧,省不少人工,另外,在後續的管理上,相比移栽也要省事不少。

直播稻缺點也有不少,比如很多農戶最擔心的兩點,一是除草問題,二是倒伏問題,在除草問題上,相比較移栽來說,雜草會稍微多一些,有農戶反應,管理不好,容易造成草荒,而說到倒伏,相比移栽來說,相對會比較容易一些,但也是在某些具體情況下,如果是正常管理,沒有遇到極端的惡劣天氣,也不容易倒伏。

移栽稻優點,據一部分農戶反應,口感上比直播稻要好一些,原因是相比直播稻,它的生長期稍微長一些,積溫大一些。

移栽稻缺點,大家都知道,費時費力費人工,管理上會麻煩一些。

從上可以看出,直播稻和移栽稻哪種產量高,其實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不管是哪一種,也需要看當地農業部門推廣,不然技術和管理不相配,別人種植高產,而自己種植就不一定高產。

綜合來說,在種植水稻過程中,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結合多方面的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種植方式,這才是最主要的。

7. 直播水稻技術的細節技術

精細整地。直播水稻的田面一定要整平、作畦,畦面高低相差不要超過1寸,這是直播水稻成敗
的關鍵因素之一。一般每隔3米左右開一條畦溝,作為工作行,以便於施肥、打農葯等田間管理。
品種選擇 。選擇苗期耐寒性好、前期早生快發、分櫱力適中、抗病力強、植株較矮、抗倒力強
的早熟或中熟品種,如湘早秈24號、湘早秈32號、湘早秈29號、中98-19、早優143以及超級雜交稻株兩優
819等。
用「旱育保姆」拌種或浸種催芽。水稻直播一般要求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用
旱育秧型「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的種子不需催芽,只要將精選後的稻種在清水中浸泡至吸足水後拌種
。春季氣溫低,早稻種應浸24小時左右;晚稻浸12個小時左右就可以了;中稻浸種時間介於早、晚稻之間
。浸種時間過短,出苗較慢,發芽率較低。浸種時間過長,易發生爛種。將浸好的稻種撈出,用清水沖洗
後,瀝至稻種不滴水即可包衣。按每公斤「旱育保姆」包衣稻種3~4公斤的比例,將種衣劑置於圓底容器
中,然後將浸濕的稻種慢慢地加入容器內進行滾動包衣,邊加邊攪拌,直至將種衣劑全部包裹在種子上為
止。拌種後稍晾乾,即可播種。若不用「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早稻常規稻需浸種3天,.雜交稻需浸
種2天,浸種後即可保溫催芽。手工撒播種子要求芽長有半粒谷長、根長有1粒谷長為宜;機械播種只要求
種子催芽至「露白」即可。
播種期和播種量 。適時播種是一播全苗的技術關鍵。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遲播7-10天,早
稻直播適宜播種期要求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2℃以上,搶在冷尾暖頭播種。湖南早稻一般在4月上中旬播種
為宜。每畝大田播種量:常規稻為3-4公斤、雜交稻為1.5公斤左右。雙季晚稻直播期應在7月上中旬。
播種 。採用手工撒播將已用旱育秧型「旱育保姆」進行種子包衣的種子直播於廂無明水的廂面
上。為保證播種均勻度,可以採用定畦定量的辦法,先稀後補,即先播70%的種子,再用30%的種子補缺補
稀。雜交稻還要提前七八天按種子總量的10%育預備苗,以防嚴重缺苗。播後輕塌谷,有條件的可蓋上一
層油菜籽殼,以保溫和防止鳥害及雨水沖刷,在播種後20-25天要及時進行田間查苗補苗工作,移密補稀
,使稻株分布均勻,個體生長平衡。
及時進行化學除草。直播水稻必須及時進行化學除草。這也是水稻直播的成敗因素之一。一般分
別在播種前和苗期進行。播種前化除方法是:在稻田整平後播種前3-5天,畝用60%丁草胺乳劑125-150克
,兌水30-40公斤噴霧,或拌5-8公斤潮濕細土撒施。苗期除草方法是:在秧苗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畝
用35%樂吉丁苄80-100克,兌水30-40公斤噴霧;或在三葉期畝用35%田青可濕性粉劑40-50克,兌水30公斤
噴霧。噴葯時田裡保持淺水,噴葯後水自然落干。
科學管水。直播水稻的灌溉必須堅持芽期濕潤,苗期薄水,分櫱前期間歇灌溉,分櫱中後期曬田
夠苗或夠苗曬田,孕穗抽穗期灌寸水,壯籽期乾乾濕濕灌溉的原則。具體掌握在播種至三葉期水不上畦面
,保持畦溝里有水,但如果畦面出現絲裂,則可在傍晚或清晨灌跑馬水;三葉期至分櫱末期間歇灌溉,分
櫱中後期及時曬田。
合理施肥。播種前施足基肥,三葉期施斷奶肥,曬田復水時酌施穗肥。施肥量視土壤肥力和水稻
苗情而定。
及時防治病蟲害。直播水稻苗多,封行早,田間較蔭蔽,病蟲發生率較高,必須注意測報,及時
進行綜合防治。

8. 水稻怎麼種植呢

水稻是草本稻屬的一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原產中國,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

廣義水稻區別於旱稻;狹義水稻指淡水稻,區別於海水稻等。

按稻穀類型,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還有其它分類,水稻一般栽培於水田,無土栽培的是水上稻。水稻一般沒有一米高,2米左右的為新培育的巨型稻。

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水稻所結子實即稻穀,稻穀脫去穎殼後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製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於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有機食品。2017年9月,袁隆平宣布一項剔除水稻中重金屬鎘的新成果。

圓錐花序大型疏展,長約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彎垂;小穗含1成熟花,兩側甚壓扁,長圓狀卵形至橢圓形,長約10毫米,寬2-4毫米;穎極小,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跡,退化外稃2枚,錐刺狀,長2-4毫米;兩側孕性花外稃質厚,具5脈,中脈成脊,表面有方格狀小乳狀突起,厚紙質,遍布細毛端毛較密,有芒或無芒;內稃與外稃同質,具3脈,先端尖而無喙;雄蕊6枚,花葯長2-3毫米。

穎果長約5毫米,寬約2毫米,厚約1-1.5毫米;胚比小,約為穎果長的1/4。染色體2n=24(Shu et Qu 1985, Yao Z.1984),x=12(Mukhergee et Debnath 1985)。

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櫱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於20或高於40,授粉受嚴重影響。

相對濕度50~90%為宜。穗分化至灌漿盛期是結實關鍵期;營養狀況平衡和高光效的群體,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意義重大。抽穗結實期需大量水分和礦質營養;同時需增強根系活力和延長莖葉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穀約需水500~800千克。

9. 水稻的具體種植方法 詳細點

育秧階段 主攻目標培育適齡壯秧。 措施內容曬種、選種、浸種、催芽、精做秧板,適期適量播種,合理管水,追肥拔 草,防治病蟲。

10. 水稻秧田一般選用哪種播種方式

傳統的插秧方式都是採用人工,現在開始普及機械化,這兩年又開始出現無人插秧機,已經開始智能化!

閱讀全文

與湖南晚稻播種用什麼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貼地板方法視頻 瀏覽:169
84消毒液漂洗衣服使用方法如何 瀏覽:182
哺乳期牙齦的最佳止痛方法 瀏覽:582
女士手鏈編織方法步驟 瀏覽:112
痤瘡中西醫的治療方法 瀏覽:22
華為自定義視頻鈴聲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2
雙壁波紋管承插口連接方法 瀏覽:836
試紙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55
駕駛室起火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72
如何區分指甲和血線正確方法 瀏覽:635
眼皮快速消腫的方法 瀏覽:301
酒精中甲醇檢測方法大連 瀏覽:332
哪些獲取aed的方法 瀏覽:108
根號下的計算方法圖片 瀏覽:483
有什麼方法可以抽上好 瀏覽:701
歐文訓練方法 瀏覽:628
坐標轉換度帶計算方法 瀏覽:801
衣服種植袋製作方法 瀏覽:529
外牆瓷磚漏水解決方法 瀏覽:890
怎麼確定定價方法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