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語言研究方法有待整合

語言研究方法有待整合

發布時間:2022-04-18 04:08:43

Ⅰ 語言學學常用的兩種研究方法

在普通語言學短暫的歷史上盛行過兩種絕然相反的研究方法,一是「描寫」(descriptive),以美國結構主義語言學為典型,實地觀察記錄和描寫歸納語言的結構,他們的語言研究有時被稱作描寫語言學(descriptive linguistics);

二是「生成」(generative),以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的語言研究為典型,語言學家只需坐在椅子里,根據母語直覺,從腦子演繹出語言結構普遍規律和特徵,喬姆斯基把他的語言研究稱作「轉換生成語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簡稱TG)。無論是美國結構主義的描寫語言學還是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基本出發點和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研究語言的形式和探求語言結構的普遍規律。

Ⅱ 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o 發音差異o 用詞差異o 地位差異*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Ⅲ 應用語言學的研究方法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o 發音差異o 用詞差異o 地位差異*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Ⅳ 語言學的研究方法論有哪些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質化與量化兩派之間的爭論十分激烈。自九十年代以來,質化研究方法得到廣泛承認
實證方法包括量化法與質化法,涉及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質化方法與國內所說的定性方法是不同的。採用定性方法的研究並非基於數據,而是遵循起承轉合的結構原則,對某問題進行闡述。
在介紹統計分析時,我們將實驗設計、統計分析與統計軟體的使用結合起來,提供了許多例
子,以最大限度地幫助初學者快速切入。

Ⅳ 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如題 謝謝了

你自己參考以下吧: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社會語言學也研究社會本質和差別對語言的影響,如族群、宗教、地位、性別、教育程度、年紀等,和語言的差別如何能用來區分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 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 o 發音差異 o 用詞差異 o 地位差異 *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來自維基的參考資料**
希望採納

Ⅵ 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你自己參考以下吧:

社會語言學(sociolinguistics)是一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研究社會的各層面對語言運用的影響,包含文化准則、社會規范或情境。

社會語言學也研究社會本質和差別對語言的影響,如族群、宗教、地位、性別、教育程度、年紀等,和語言的差別如何能用來區分一個人在社會階層中的地位。

有人亦把後設語言學(metalinguistics,亦作「元語言學」)歸類為社會語言學的一部分。

研究范圍

社會語言學研究的是語言的社會本質和差別,以及他們的社會因素。在傳統的語言地理學中也有相同的研究,但是自社會語言學出現以後,這些內容都算做社會語言學的范疇了。

對社會本質的研究包括:

* 語言的社會本質的特點及其規律
* 語言、意識、社會在起源上的相互關系
* 民族語言和民族形成的關系
* 民族共同語的形成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 語言演變與社會演變的關系

對語言差異的研究包括:

* 標准語與方言、行話的差異
o 發音差異
o 用詞差異
o 地位差異
* 同一語言在不同國家、地區以及社會所產生的差異
o 例如:英語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傳播中產生了變異,出現了美式英語、港式英語、新加坡式英語等
* 同一國家或社會中通行幾種語言所造成的差異
o 例如: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官方語言的國家或地區,如加拿大(英語、法語)、新加坡(英語、中文、馬來語)
* 不同的語言使用者在語言運用上的差異
o 例如:性別差異導致男女使用有差異的語言。
* 社會場所不同所使用的語言的差異
o 例如:一般中國人在家庭環境中使用家鄉方言,在工作學習時用普通話。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對各地區、各行業、各階層等人的語言運用進行考察。數學分析法對口語材料和文獻資料進行數學統計和數理分析。對比研究法分析社會因素、研究語言差異。實驗分析法用語音或心理實驗儀器對語言差異進行實驗分析,並作出定量和定性的描述。

**來自維基的參考資料**

Ⅶ 研究語言的理論方法有哪些

1、語言研究者需要具備一定的素養。 2、有較好的駕馭文獻的能力。 3、相關語言理論知識。 4、語言敏銳,善於發現問題。 5、具備較好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寫作能力。 6、學會語言調查。 7、學會鑒別文獻。 8、學會語料的搜集與選擇。

Ⅷ 語言研究大致分哪幾部分分別研究語言的哪些方面

語言學的研究可以分為三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交叉研究,並由之形成了不同門類的語言學。

(一)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是對語言的基本構造、基本性質所進行的研究。從研究對象的范圍上分,語言學可以分為具體語言學和一般語言學。具體語言學以某一具體的語言(如漢語、英語、俄語、法語等)為研究對象。一般語言學又稱普通語言學,它以人類的所有語言為研究對象,重在探討語言的共性、語言的本質和語言與社會等的關系,從而形成語言的普遍理論。本書所講的內容,就屬於一般語言學。從研究對象的時間(即動態和靜態的性質)上來看,語言學可以分為歷時語言學和共時語言學。歷時語言學又稱動態語言學,主要研究語言的發展演變及其規律,是對語言的縱向研究,如漢語發展史、英語發展史等。共時語言學又稱靜態語言學,主要研究語言的結構系統,是對語言的橫向研究,如現代法語、古代漢語等。人們習慣上還從研究方法上來給語言學分類。比如用比較的方法對有親屬關系的語言進行研究,稱為歷史比較語言學;用對比的方法對沒有親屬關系的語言進行研究,稱為對比語言學。屬於這一類的還有結構主義語言學、轉換生成語言學等等。也都可以把語言的某一子系統、某種單位或某一方面作為研究對象,從而形成語音學、詞彙學、語法學、語義學,篇章語言學、方言學等等。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文字雖然不是語言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但是專門研究文字的文字學卻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二)應用研究
語言學的應用研究統稱應用語言學。應用語言學運用語言學的理論、方法和基礎研究的成果,闡明、解決其他領域中的語言問題,把語言學的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為社會效益。應用語言學最大的研究領域是語言教學,因此狹義的應用語言學只指語言教學。語言教學包括本族語教學、外語教學和對有語言障礙者的語言診療及康復。詞典編纂、文字的創制和改革、殘疾人使用的特殊語言代碼(如聾啞手指語、盲文)的創制和實施、標准語的規范和推廣、語言文字翻譯、社會的語言對策等,也是應用語言學的重要研究內容。近幾十年來,隨著情報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快速發展,信息情報的檢索與管理,人機對話、人工智慧等領域,也成為應用語言學的重要領域。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應用語言學的領域會越來越廣闊。

(三)交叉研究
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是當前科學發展的一大潮流,交叉學科的大量產生是當代科學的一大標志。語言學有許多傳統的夥伴,如文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邏輯學、人類學、文化學、地理學、考古學、心理學等。這些學科夥伴大多屬於人文科學。而今語言學又發展出來一些新的夥伴,如數學、計算機科學、醫學、情報學、通訊科學等,這些新夥伴大都屬於科技領域。語言學同這些新老夥伴的聯系,發展和建立了一大批語言學的交叉學科。其中較為主要的有:社會語言學、語言哲學、邏輯語言學、人類語言學(國外稱為「文化語言學」)、地理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神經語言學、病理語言學、數理語言學、計算語言學、實驗語言學等。以上對這三種研究的劃分是相對的,這種相對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這三種研究並不存在一個絕對的界線。比如對語言和社會關系的研究,屬於一般語言學的問題,但也是社會語言學所關心的內容。一個研究內容是不同學科共同的研究對象;第二,某些語言學科可能是跨類的,如專門研究語言運用的語用學,既屬於基礎研究,也屬於應用研究;語言教育學既是應用語言學,又是語言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而且這三種研究,乃至每一語言學的分支學科,都是相輔相成的。比如,應用研究和交叉研究,離不開基礎研究的成果,而基礎研究也需要借鑒應用研究和交叉研究的成果,從而對語言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甚至會形成普通語言學的理論。比如,心理語言學關於兒童語言發展的研究,對於研究人類語言的發生和發展、對於認識人類語言的共性,都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再如,具體的語言研究(比如漢語的研究),離不開一般語言學的理論指導;一般語言學也必須從具體的語言研究中吸收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和方法,並利用具體語言研究的材料和成果來豐富和發展自己。所以,語言學的各種研究雖有層次和類型的差別,但無高下之分。過分地誇大某種研究的重要性而輕視甚至排斥某種研究,都不利於語言學的健康發展。

Ⅸ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什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方法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
1.個人的語言運用能力是一種多側面的能力,大致包括 運用社會交往規則 的能力、 運用語言進行認識和思考 的能力。
2.學前兒童語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學前兒童 語言獲得 、 語言學習 和 語言教育的過程。
3.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自然觀察法 、 調查研究法 和 教育行動研究法 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方法。
4.語言可以分為底層和上層:底層是一套 音位 ;上層一般分為三級,分別是 語素 、 詞 、 句子 。
5. 獨詞句的出現 和 從獨詞句到雙詞句 是兒童學話中的關鍵的兩步,因為語言基本的奧秘已開始滲入這些簡單的學習之中。
6.兒童掌握語言,要掌握 語音 、 詞彙 、 語法 ,並將其運用成熟。
7.前兒童語言學習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為 生理因素 、 心理因素 和 社會因素 。
8. 語言觀念 是指人們對於語言的認識、情感、看法、態度和審美情趣等有關語言的一系列態度和看法。
9. 學前全語言教育發展的是學前兒童 聽 、 說 、 讀 、 前書寫 以及外語等全面的語言能力。

Ⅹ 文化語言學的研究現狀

文化語言學,作為交叉性的邊緣學科,其涵義與界說仍具模糊性。近年來出現的與描寫語言學大異其趣的新興學科,除了文化語言學外,還有劉煥輝倡導的「言語交際學」和「交際語言學」、曲彥斌主張的「民俗語言學」、趙麗明提出的「文字語言學」、胡文仲引進的「跨文化交際學」、王德春等引進的「語言國情學」(或「國俗語義學」)等等(高一虹《我國社會語言學研究現狀及問題》載《中國語言學現狀與展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文化語言學與它們的關系如何?事實上,在歷年的文化語言學研究中,這些學科的問題一直是受人注目的。顯然,不僅文化語言學的概念不能與這些學科概念涇渭分明,而且,彼此的研究內容與方式也都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同時,文化語言學究竟是語言學的大家族成員之一呢,還是文化語言學是「大語言學」,其它分支學科都應歸為麾下,這也是迄今爭論不休的問題。甚至文化語言學本身應該是怎樣的,也各持己見,尚缺乏統一認識與明確界定。
(一) 怎樣定位
文化語言學曾以其轟動效應受人注目,創造者自有真知,支持者不乏根據,反對者亦有想法。怎樣看待文化語言學,目前仍是有異見的。一方面,有人將文化語言學誇張地奉為圭皋,將以往的語言學研究全盤否定,認為只有文化語言才是唯一的出路。另一方面,也有人視其為洪水猛獸,或睹若無物,甚至排斥這門新興學科。如今,這兩種極端見解的論爭,已漸趨平靜,但是,疑慮仍是有的,關於文化語言學在中國語言學中的定位仍然是不明確的。
屈承熹《怎樣為「中國文化語言學」定位》(《語言文字應用》1994年1期)認為「詞彙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已可確定無疑。至於語法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則尚待商榷。」他的結論是,語法研究的文化語言學方法目前仍處於主觀思考階段,尚未進入科學論證階段。我們認為他的批評是中肯的,不過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決非僅限於詞彙層面,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可以充分說明這一點。
(二) 性質問題
學科界定上的困惑不僅是邊界的模糊,更在於文化語言學本身的問題。文化語言學的真實意義所在給人的印象也是不明朗的。現在的文化語言學在理論上和方法上都還是比較粗疏的。文化語言學本身的語言觀、性質、對象、方法等等各方面也還不是十分清晰的。這尤其表現在對下述一個根本性問題的爭論上:文化語言學究竟研究的是語言本身的「本體論」,還是語言與文化關系的「關系論」?這是爭鳴至今的大問題。
一部分學者,如游汝傑、陳建民、邢福義,認為語言現象中有文化,文化現象中有語言,兩者互為依存,文化語言學應著眼於語言和文化的兩者關繫上,探討語言和文化在不同歷史層面上的關系,包括:現代語言和現代文化的關系,古代語言和歷史文化的關系,現代語言和歷史文化的關系,語言變化和文化的變化的關系,以及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的關系。
另一部分學者,如申小龍,認為中國的文化語言學的重要任務就是要站在語言體系本身即語言內部結構的研究上,用民族文化的思維特徵觀照民族語言,概括出符合本民族特點的范疇體系,用以描述本民族語言的結構特徵,從而全面揭示同民族文化特徵相一致的民族語言的結構規律,建立起漢語語言學新體系,即所謂的本體論。他們強調語言的本體價值。
事實上,尚有另外兩種代表性的表現,其一是游移在「本體論」與「關系論」之間,兩者兼論,按需持論,或者對兩者都不否認,認識比較模糊,時而是關系論,時而是本體論,未能從根本上把握實質。其二是對文化與語言的關系這個前提就持異議,表示懷疑,認為文化與語言的關系並不十分明晰,文化在語言上的表現程度不一,很難從語言上去把握其中的文化內涵。
由於這個根本性問題的爭論,一系列問題便接踵而至。目前這個問題尚無定論,也不能硬性統一,這與文化語言學是一門新生學科有關。只有繼續以嚴謹求實的態度從事一些專題性的具體研究,才能逐漸形成具有高度概括力和較好解釋力的范疇體系,形成系統科學的理論模式,也許到那時候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語言學界對中國文化語言學流派不同的理解與分類,不僅見於創議初期,而且如今依然如故。舉例如下:
(一)兩派說。戴昭銘在《文化語言學導論》中的分析具有代表性。他認為眾多的文化語言學研究者按其理論主張和研究特色而言大體上有兩派:關系論派和本體派。前一派的人數較多,較有代表性的是游汝傑,陳建民,邢福義等,後一派的代表是申小龍。兩派在語言觀,學科性質和方法論等一系列問題上各有不同見解。關系論派認為文化語言學的對象就是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邢福義等人把這種關系概括為「語言是文化的符號,文化是語言的管軌」。形成了「從語言看文化,從文化看語言」的研究模式。游如傑認為文化語言學的目標是:1在中國文化背景中研究語言和方言;2把多種人文學科引進語言學;3把語言學引進別的人文學科。本體論派認為語言「具有世界觀和本體論的性質」,語言的人文性是語言的根本屬性,文化語言學研究對象是語言的文化功能。為此,論者提出了作為描寫主義和科學主義對立面的以揭示漢語的人文內涵為主旨的人文主義方法論,在這一方法論原則下開列出的具體研究方法有:文化鏡象法,文化參照法,常態分析法,多元解析法,心理分析法,異文化范疇借鑒法,「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和傳統闡釋法。
(二)三派說。邵敬敏在《文化語言學中國潮》的前言中認為,中國文化語言學在其發展過程中,迅速形成了由不同理論指導的三種流派:以游汝傑為代表的「雙向交叉文化語言學」,即強調語言與文化的雙向研究,以及歷時與共時的交叉研究;以陳建民為代表的「社會交際文化語言學」,即強調從社會變異與交際功能入手,挖掘語言與言語的文化內涵;以申小龍為代表的「全面認同文化語言學」,即強調語言與文化在本質屬性,特點上高度一致全面認同,並認為語言是一個民族看待世界的樣式,是對該民族具有根本意義的價值系統的意義系統。
出於對學說不同角度的理解,產生了對流派的不同分類。同時,對於文化語言學中的「分」的狀態,語言學界的態度也是不盡相同。有人聽之任之,漠然置之。有人站在超然的立場對各派進行評論,寄寓期望,如戴昭銘認為「關系論和本質論派的分歧將繼續存在,但最終可能合流。合流的途徑是互相取長補短。」意圖對兩派進行整合。也有人則主張不必問流求派,而應該多拿些實際成果出來。在今後的道路上,這些分歧將繼續存在,最終何去何從,人們將拭目以待。 任何學術不是從零開始的,成功的學科必定既有繼承和又有創新,文化語言學也應如此,但目前文化語言學研究的不足卻也在於此。文化語言學力圖用恢宏的民族文化觀照語言學,放棄了在語言學上的全盤西化,這便是繼承的開始。另一方面,文化語言學本身在理論建設、材料選取、方法實踐上的豐富多彩,正是對創新追求的結果。
然而,在繼承與創新兩方面我們仍然感到不足。這主要表現在對傳統文化和傳統語言學的繼承過於具體化、典型化,對自身理論的創新不夠系統化、縝密化。許多學者,對文化語言學的興趣過多集中於某個典範的傳統文化角度上,如稱謂、地名;某些特殊詞彙上和某些傳統典籍上,雖然寫來內容扎實,論證有據,但對文化語言學的整體理論結構並無明顯建樹,往往只是囿於具體的材料整理和考證上。有些作者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也過於狹窄,對於中華民族整體的系統的文化特點、文化心理缺少把握。這個不足若不加改進,則將造成研究上的瑣碎。也有的學者,孜孜以求與現代語言學大相異趣的文化語言學理論,卻失於操之過急,實證不夠。創新並非空中樓閣式的追求,須有扎實的根基和循序漸進的風范。在繼承和創新方面,文化語言學的道路該怎麼走,是發人深省,引人深思的。 學科交叉研究法,是把多種學科引進語言學,把語言學引進別的學科的指導方法。即立足語言學,與其他學科多向交流,吸取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方法。科際交流,尤其表現在方法的借鑒與習得上。這個方法的特點是多種方法的相互滲透和融合,如融會語言學上的共時描寫法、歷時分析法、社會學上的社會調查法、階層分析法,以及其他學科的統計法、歷史研究法等等。這一研究方法的領域 十分廣闊。語言學工作者已注意到更廣泛的交流空間,如文化人類學中的文化區、文化層、經濟文化類型理論,生物學中的進化論,甚至地質學中的板塊理論,都會對我們的語言文化分析帶來莫大啟示。
對1994──1997年中國文化語言學之路的評述,不僅是為了總結成績,也是為了啟示未來。十多年來,文化語言學的路是有人走出來了,這條路對語言學來說,無論是正道,還是歧路;對跋涉者來說,無論是坦途,還是蜀道,自有實踐證明和寸心領悟。重要的是,文化語言學在中國起步了,並且已經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但它的發展還有待於更系統的理論建構,更扎實的研究實證,更廣泛的科際交流。文化語言學者,只有朝著這個方向,才能最終為中國語言學構築又一條希望之路。

閱讀全文

與語言研究方法有待整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貼地板方法視頻 瀏覽:169
84消毒液漂洗衣服使用方法如何 瀏覽:182
哺乳期牙齦的最佳止痛方法 瀏覽:582
女士手鏈編織方法步驟 瀏覽:112
痤瘡中西醫的治療方法 瀏覽:22
華為自定義視頻鈴聲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2
雙壁波紋管承插口連接方法 瀏覽:836
試紙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55
駕駛室起火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72
如何區分指甲和血線正確方法 瀏覽:635
眼皮快速消腫的方法 瀏覽:301
酒精中甲醇檢測方法大連 瀏覽:332
哪些獲取aed的方法 瀏覽:108
根號下的計算方法圖片 瀏覽:483
有什麼方法可以抽上好 瀏覽:701
歐文訓練方法 瀏覽:628
坐標轉換度帶計算方法 瀏覽:801
衣服種植袋製作方法 瀏覽:529
外牆瓷磚漏水解決方法 瀏覽:890
怎麼確定定價方法 瀏覽: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