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陶土和普通的泥土有區別嗎有色陶土是怎樣製成的
1、成分的不同
陶土的成分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三氧化二鐵,氧化鈣,氧化鎂;普通的泥土的成分是氧、硅、鈣、鋁、鐵。
2、分類不同
陶土可以分為甲泥,白泥,嫩泥三大類;普通泥土可以分為輕壤土和黃土類,粉質黏土和黏土 。
3、用途不同
陶土可以用作燒制外牆、地磚、陶器具等;普通的泥土可以築建堤壩,栽培植物,修房子,塑像,修補漏洞。
(1)陶土含量的分析方法擴展閱讀:
陶土的分類:
1、甲泥
甲泥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並含不等量的高嶺土、石英、雲母碎屑及鐵質等,多為紫及灰紫色的斑點狀含泥粉砂岩和粉砂質泥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及結合能力,坯件乾燥與燒成時收縮率較小,燒結溫度范圍較寬,泥漿性能良好,是生產大件陶器和注漿產品的原料。
2、白泥
白泥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葉臘石、高嶺石、石英及雲母碎屑、鐵質等。
3、嫩泥
嫩泥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高嶺石、多水高嶺石、石英,雜質成分有鐵質及雲母碎屑。嫩泥閑風化程度較好,顆粒細,具有比較好的可塑性與結合能力,成型性能及干坯強度良好,是日用陶、均陶、建築園林陶常用的結合黏土。
Ⅱ 什麼是陶土
陶土含是指含有鐵質而帶黃褐色、灰白色、紅紫色等色調,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礦物成分以蒙脫石、高嶺土為主。主要用作燒制外牆、地磚、陶器具等。主要成分是礦物成分復雜,主要由高嶺石、水白雲母、蒙脫石、石英和長石組成。顆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後有可塑性。顏色不純,往往帶有黃、灰等色,因而僅用於陶器製造。
Ⅲ 陶土的基本概念
陶土是陶器原料。礦物成分復雜,主要由高嶺石、水白雲母、蒙脫石、石英和長石組成。顆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後有可塑性。顏色不純,往往帶有黃、灰等色,因而僅用於陶器製造。
陶土主要用作燒制外牆、地磚、陶器具等。
陶土資源主要分布在小橫山一帶。含礦層位主要是白堊繫上部粉砂質粘土,第三紀殘坡積、沖坡積,第四繫上更新統戚嘴組粉質粘土。礦床(點)取樣分析:含二氧化硅65.18-71.86%,三氧化二鋁15.02-17.99%,三氧化二鐵3.27-6.61%,氧化鈣0.75-1.68%,氧化鎂0.89-2.07%,燒失量4.19-6.20%。
Ⅳ 陶與瓷的差異,原料、成分、工藝分析
通俗地講: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 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瓷包括的范圍較廣,有些能耐水,有些並能耐酸.廣泛應用於建築, 化工, 電力,機械等工業及日用裝飾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 依陶瓷製造的工藝方法製成的製品,也叫做陶瓷,如塊滑石瓷,金屬陶瓷,電容器陶瓷, 磁性瓷等. 廣泛應用於無線電,原子能,火箭,半導體等工業.目前,將所有陶瓷製品通稱為"無機非金屬固體材料。 陶器和瓷器是人們經常接觸的日用品,有時從表面看來很相似,但是,它們畢竟各有其特色而不同。 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燒制陶器的溫度大體在900-1050℃之間。若溫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燒壞變形。陶器的胎體質地比較疏鬆,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較強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無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溫釉。 我國燒制陶器的歷史約有1萬年之久。原始社會製造陶器,開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製成一定器形,後來發展為將陶土搓成粗細一樣的泥條,再把泥條盤築成一定器形,將其內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會階段出現了輪製法。進入封建社會後,又發明了模製法,即將陶泥填入模中,脫出器物的全形。人們推測,最原始的燒制方法是堆燒法,把曬乾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燒。在六七千年前,開始使用陶窯燒制陶器。 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據陶器的顏色,把陶器分為紅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繪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紅陶是原始社會最常見的一種陶器,它的顏色有如紅磚色。這是在燒窯時,充分供應氣體,形成氧化氣氛,使陶土中的鐵轉化為三價鐵,便呈現出紅色了。 灰陶即指陶器為灰色或灰黑色。這是在燒窯後期,控制火候,形成還原氣氛,由於窯中缺少氧氣,陶土中鐵的氧化物轉化為二價鐵,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灰陶最常見,一般都比較粗糙。 彩陶是陶器入窯前,在陶坯上進行彩繪,燒後有赭、黑、白等色。西安半坡遺址的人面魚紋盆即為一例。 白陶,即白色的陶器,這是新石器時代後期才有的,主要是因為陶土中氧化鐵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擾便呈現白色了。 彩繪陶也是帶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區別是陶器燒成後再著色。由於顏色沒有經過焙燒,與坯體粘結不牢,很容易脫落。西安出土的秦兵馬俑就屬於彩繪陶。 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見於母系氏族社會階段。這是在焙燒後期用濃煙熏翳,使煙中的碳微粒滲入,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現黑色。黑陶製品中有的壁像蛋殼一樣薄,被稱為「蛋殼陶」,十分珍貴。 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層石灰釉的陶器。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鈉等,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製成,燒融後呈一種玻璃態。在釉中若再加進一些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銅、氧化鈷等,焙燒後就會出現綠、藍等色澤,常見的唐三彩就是釉陶。
陶的燒結溫度低,瓷的燒結溫度高,用料也不一樣。 陶與瓷的主要區別在於: (l)作胎原料不同:陶器一般用粘土,少數也用瓷土,而瓷器是用瓷石或瓷土作胎,因原料不同,其成分有所差異。以宜興紫砂陶為例,其礦物組成屬含鐵的粘土-石英-母系,鐵質以赤鐵礦形式存在,主要物相是石英、莫來石和雲母殘骸,結晶細小均勻。燒制白陶的高嶺土是一種以高嶺石為主要成分的粘土,呈白色或灰白色,光澤暗淡,純粹的高嶺土含氧化硅46.51%、氧化鋁39.54%、水13.95%,熔度為1780℃,因其可塑性差、熔點高,要摻入其他材料才能製作。瓷石是由石英、長石、絹雲母、高嶺石等組成,完全風化後就是通常所見的瓷土,製作瓷器的瓷石屬半風化,經揚碎、淘洗成為制坯原料。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鋁,並含有少量的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鉀、氧化鈉、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錳、五氧化二磷等,熔度一般為1100~1350℃,其高低與所含助熔物質的多少成反比。 (2)胎色:陶器制胎原料中含鐵量較高,一般呈紅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瓷器胎色為白色,具透明或半透明性。 (3)釉的種類:釉系陶瓷表面具有玻璃質感的光亮層,由瓷土(或陶土)和助熔劑組成。陶器一般表面不施或施低溫釉,其助熔劑為氧化鉛。秦漢時就大量燒制這類鉛釉陶,唐代的三彩、宋代的低溫顏色釉、明代的五彩和清代的粉彩均屬此類。瓷器表面施有高溫釉,主要有石灰釉和石灰一鹼釉兩種。石灰釉以氧化鈣等為助熔劑,含量多在10%以上;石灰-鹼釉以氧化鈣和氧化鉀、氧化鈉等為助熔劑,氧化鈣含量多在10%以下,氧化鉀和氧化鈉等金屬氧化物的總和常達4%以上。 (4)燒成溫度:因制胎材料的關系,陶器的燒制溫度一般在700~1000℃,瓷器燒制溫度一般在1200℃以上。 (5)總氣孔率:總氣孔率是陶瓷緻密度和燒結度的標志,包括顯氣孔率和閉口氣孔率。普通陶器總氣孔率為12.5%~38%;精陶為12%~30%;細炻器(原始瓷)為4%~8%;硬質瓷為2%~6%。 (6)吸水率:這是陶瓷燒結度和瓷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指器體浸入水中充分吸水後,所吸收的水分重量與器體本身重量的比例。普通陶器吸水率都在8%以上,細炻器為0.5%~12%,瓷器為0~0.5%。 以上所述,均須綜合考慮,才能正確區分陶器與瓷器,僅比較其中一兩點,容易產生誤解。試舉數例便可知:浙江上虞黑瓷,因作胎材料中含鐵量為2%~3%,所以胎亦呈紅、灰等色;南宋官窯所產瓷器顯露胎色,並以"紫口鐵足"為貴;北方瓷器因其胎中含氧化鋁較高,大部分瓷器不能達到緻密燒結,吸水率較高,有的可達5%以上,這些瓷器如僅僅對照上述某一兩條來衡量,就不能稱之為瓷器了。因此,在實際鑒別時,必須同時兼顧原料、釉、高溫三方面綜合考慮,前兩項是內因,後一項是外因。
Ⅳ 如何鑒別紫砂壺泥料的好壞
紫砂泥料是製作各種紫砂器皿的主要原材料,產生於黃龍山岩層下數百米處的甲泥礦層之間,紫砂泥料有許多分類,常見的有紅棕泥、大紅泥、本山綠泥、白麻子泥及紅麻子泥等,用紫砂泥料製作而成的紫砂壺是飲茶愛好者的至愛,用紫砂壺泡茶更能突出茶湯的清香,長期使用,壺壁吸附茶氣,直接加入沸水也會有茶葉的香氣,因此,上乘的紫砂壺受到人們的喜愛和追捧,那麼,怎樣鑒別紫砂壺的好壞呢?關鍵就在於鑒別紫砂泥料的好壞,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鑒別紫砂泥料的方法。
一、看顏色
質地純正的紫砂泥料顏色醇厚、濃郁,略顯暗淡,無論是哪種顏色,由其製作而成的紫砂壺表面像是抹上了一層油,並且越擦越亮,越擦越潤,而不夠純正或者非紫砂泥料製作的紫砂壺的顏色大多比較鮮艷、光亮,沒有醇厚的感覺。
二、看密度
真正的紫砂泥料密度較小,製作而成的紫砂壺質量較輕,壺壁內部有氣泡,而由類似紫砂的陶土製作出的自紫砂壺側手感較重,壺身表面略顯粗糙。
三、聽聲音
在紫砂壺中沖泡茶水,加入開水後,壺中有沉悶、沙啞的聲音,就說明泥料的透氣性好,內部沒有結晶,這就是真正的紫砂泥料,這種紫砂壺不易變味,還能保持住茶葉的香氣,如果注入開水後發出清脆的聲音,則說明紫砂泥料不純正或者是仿冒品。
四、聞氣味
真正的紫砂泥料製作而成的紫砂壺沖泡茶水後沒有異味,茶湯不會變色,若是質地不純正的泥料或是添加了化工材料的泥料,沖泡茶水後會有異味,時間較長之後,茶湯還會變色。
五、憑手感
真正的紫砂泥料非常細膩,製作而成的紫砂壺外表向紅豆沙一樣精細,手摸上去感覺細膩、圓潤,而類紫砂泥料的陶土則有較重的澀感,摻雜了化工原料的泥料又過於光滑,真正的紫砂泥料製作而成的紫砂壺隨著使用時間的長久會變得愈加古樸,愈加很沉,愈加有韻味,而其他原料製作的紫砂壺則沒有這種效果。
市場上各式各樣的紫砂壺非常多,為了挑選一把上好的紫砂壺,除了以上五點要點以外,大家還要注意不要選擇表面打蠟的產品,現在許多商家為了外表的漂亮,常常將紫砂壺進行打蠟處理,這種紫砂壺一般都不是好壺,也沒有什麼收藏價值,大家一定要仔細鑒別。
Ⅵ 如何辨別陶土和普通泥土
普通泥土:
泥土是復雜的混合物,各地泥土的成份不盡相同。但組成這些泥土的元素,無非是氧、硅、鈣、鋁、鐵等,大多數以硅酸鹽的形態存在。
由於自然條件的不同,這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土壤。以形態分類有沙土、壤土、粘土。以位置分有表層土、心層土和底層土。按照土壤特徵有灰化土、棕壤、黃壤、紅壤、赤紅壤、灰鈣土、棕鈣土、黑壤等等。
陶土
作用:1.燒制陶器。
陶土是指含有鐵質而帶黃褐色、灰白色、紅紫色等色調,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礦物成分以蒙脫石、高嶺土為主。陶土主要用作燒制外牆、地磚、陶器具等。
陶土資源主要分布在小橫山一帶。含礦層位主要是白堊繫上部粉砂質粘土,第三紀殘坡積、沖坡積,第四繫上更新統戚嘴組粉質粘土。礦床(點)取樣分析:含二氧化硅65.18-71.86%,三氧化二鋁15.02-17.99%,三氧化二鐵3.27-6.61%,氧化鈣0.75-1.68%,氧化鎂0.89-2.07%,燒失量4.19-6.20%。
ph值一般為4~5,呈弱酸性。
而最大的區別就是由於成分的不同,造成的陶土的可塑性比較強,和水以後粘性較強,所以是比較有經濟價值的一類泥土。
陶土風干後,因為含大量高嶺土這種可塑性和粘性很強的粘土,所以一般情況下操作好是不會乾裂的。
Ⅶ 瓷土和陶土有什麼區別
瓷土和陶土的區別在於陶土的緻密沒有瓷土高。
Ⅷ 土壤含水率的測量方法
也稱負壓計法,它測量的是土壤水吸力測量原理如下:當陶土頭插入被測土壤後,管內自由水通過多孔陶土壁與土壤水接觸,經過交換後達到水勢平衡,此時,從張力計讀到的數值就是土壤水(陶土頭處)的吸力值,也即為忽略重力勢後的基質勢的值,然後根據土壤含水率與基質勢之間的關系(土壤水特徵曲線)就可以確定出土壤的含水率
( 3 ) 電阻法(Electrical resistance)
多孔介質的導電能力是同它的含水量以及介電常數有關的,如果忽略含鹽的影響,水分含量和其電阻間是有確定關系的電阻法是將兩個電極埋入土壤中,然後測出兩個電極之間的電阻。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電極與土壤的接觸電阻有可能比土壤的電阻大得多。因此採用將電極嵌入多孔滲水介質(石膏、尼龍、玻璃纖維等)中形成電阻塊以解決這個問題
( 4 ) 中子法(Neutron scattering)
中子法就是用中子儀測定土壤含水率中子儀的組成主要包括:一個快中子源,一個慢中子檢測器,監測土壤散射的慢中子通量的計數器及屏蔽匣,測試用硬管等。快中子源在土壤中不斷地放射出穿透力很強的快中子,當它和氫原子核碰撞時,損失能量最大,轉化為慢中子(熱中子),熱中子在介質中擴散的同時被介質吸收,所以在探頭周圍,很快的形成了持常密度的慢中子雲
( 5 )γ-射線法(Gamma-ray attenuation)
γ-射線法的基本原理是放射性同位素(現常用的是137Cs,241Am)發射的γ-射線法穿透土壤時,其衰減度隨土壤濕容重的增大而提高。
(6 ) 駐波比法(Standing wave ratio)
自從Topp 等人在1980 年提出了土壤含水率與土壤介電常數之間存在著確定性的單值多項式關系,從而為土壤水分測量的研究開辟了一種新的研究方向,即通過測量土壤的介電常數來求得土壤含水率從電磁學的角度來看,所有的絕緣體都有可以看著是電介質,而對於土壤來說,則是於土壤固相物質、水和空氣三種電介質組成的混合物。在常溫狀態下,水的介電常數約為80,土壤固相物質的介電常數約為 3~5,空氣的介電常數為1,可以看出,影響土壤介電常數主要是含水率。Roth 等提出了利用土、水和空氣三相物質的空間分配比例來計算土壤介電常數,並經Gardner 等改進後,為採用介電方法測量土壤水分含量提供了進一步的理論依據,並利用這些原理進行土壤含水率的測量。 時域反射法(Time domainreflectrometry,TDR)也是一種通過測量土壤介電常數來獲得土含水率的一種方法。TDR的原理是電磁波沿非磁性介質中的傳輸導線的傳輸速度V= c /ε,而對於已知長度為 L 的傳輸線,又有V = L / t ,於是可得ε = (ct / L)2,其中 c 為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ε 為非磁性介質的介電常數, t 為電磁波在導線中的傳輸時間。而電磁波在傳輸到導線終點時,又有一部分電磁波沿導線反射回來,這樣入射與反射形成了一個時間差 T 。因此通過測量電磁波在埋入土壤中的導線的入射反射時間差T 就可以求出土壤的介電常數,進而求出土壤的含水率。
Ⅸ 陶土和瓷土的區別詳解
大家都知道,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陶瓷就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了。陶器和瓷器都是我們經常接觸到的日用品,從表面看來兩者很相似,但是,它們畢竟各有其特色。這些特色就是由燒制它們的不同材料決定的了。那麼,看起來很相似的瓷土和陶土本質上又有什麼區別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瓷土(又名「高嶺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它是以產於世界第一窯廠的中國景德鎮附近的高嶺而得名的。後來由「高嶺」的中國音演變為「Kaolin」,而成為國際性的名詞。純粹的瓷土是一種白色或灰白色,有絲絹般光澤的軟質礦物。
瓷土是由雲母和長石變質,其中的鈉、鉀、鈣、鐵等流失,加上水變化而成的,這種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嶺土化」。至於瓷土化究竟因何而起,在學術界中雖然還沒有定論,但大略可以認為是長石類由於溫泉或含有碳酸氣的水以及沼地植物腐化時所生的氣體起作用變質而成的。一般瓷土多產於溫泉附近或石灰層周圍,可能就是這個原因。瓷土的熔點約在1780℃左右,實際上因為多少含有不純物質,所以它的熔點略為降低。
純粹的瓷土(高嶺土)存量不多,而且所謂純粹的瓷土,也沒有黏土那樣強的粘度。一般所說的瓷土如果放在顯微鏡下面來觀察,大部分帶有白色絲絹狀的光澤,銀光閃閃,是非常小的結晶,這就是所謂純粹的瓷土。此外,還含有未變質的長石、石英、鐵礦及其他作為瓷土來源的岩石的碎片。
純粹瓷土的成分是:SiO2 46.51%,Al2O3 39.54%,H2O 13.95%, 熔度為1780℃。
陶土是指含有鐵質而帶黃褐色、灰白色、紅紫色等色調,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礦物成分以蒙脫石、高嶺土為主。陶土主要用作燒制外牆、地磚、陶器具等。
陶土礦物成分復雜,主要由高嶺石、水白雲母、蒙脫石、石英和長石組成。顆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後有可塑性。顏色不純,往往帶有黃、灰等色,因而僅用於陶器製造。
陶土資源主要分布在小橫山一帶。含礦層位主要是白堊繫上部粉砂質粘土,第三紀殘坡積、沖坡積,第四繫上更新統戚嘴組粉質粘土。礦床(點)取樣分析:含二氧化硅65.18-71.86%,三氧化二鋁15.02-17.99%,三氧化二鐵3.27-6.61%,氧化鈣0.75-1.68%,氧化鎂0.89-2.07%,燒失量4.19-6.20%。
因此,無論是從成分、粘性、吸附性、吸水性、產地等來看陶土和瓷土都是有很大差別的。我們在選用陶器還是瓷器的時候也需要根據不同的用途來選擇最適合的,比如說:我們在選擇廚房、衛生間用的防滑磚的時候一般用陶土的多,雖然從強度和質量上來講瓷土磚比較好,但是陶土磚防滑,更適合用在廚房、衛生間等需要特別防滑的地方。
Ⅹ 請問陶土,球土,高嶺土有什麼區別
陶土:礦物成分復雜,主要由高嶺石、水白雲母、蒙脫石、石英和長石組成。顆粒大小不一致,常含砂粒、粉砂和粘土等。具吸水性和吸附性,加水後有可塑性。顏色不純,往往帶有黃、灰等色,因而僅用於陶器製造。
陶土是指含有鐵質而帶黃褐色、灰白色、紅紫色等色調,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礦物成分以蒙脫石、高嶺土為主。陶土主要用作燒制外牆、地磚、陶器具等。
陶土資源主要分布在小橫山一帶。含礦層位主要是白堊繫上部粉砂質粘土,第三紀殘坡積、沖坡積,第四繫上更新統戚嘴組粉質粘土。礦床(點)取樣分析:含二氧化硅65.18-71.86%,三氧化二鋁15.02-17.99%,三氧化二鐵3.27-6.61%,氧化鈣0.75-1.68%,氧化鎂0.89-2.07%,燒失量4.19-6.20%。
球土:因開采時壓成球狀而得名。由高嶺石構成並混有一定數量的石英、雲母及有機質等雜質的一種可塑黏土。有時也含少量黃鐵礦、白鐵礦、菱鐵礦等雜質,故陶瓷坯體中用量不宜過多。因其可塑性較好,常用於改善坯料的成型性能。
高嶺土:高嶺土的用途質純的高嶺土具有白度高、質軟、易分散懸浮於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結性、優良的電絕緣性能;具有良好的抗酸溶性、很低的陽離子交換量、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質。因此高嶺土已成為造紙、陶瓷、橡膠、化工、塗料、醫葯和國防等幾十個行業所必需的礦物原料。有報道稱,日本還有將高嶺土用於代替鋼鐵製造切削刀具、車床鑽頭和內燃機外殼等方面應用。特別是最近幾年,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使得高嶺土的應用領域更加廣泛,一些高新技術領域開始大量運用高嶺土作為新材料,甚至原子反應堆、太空梭和宇宙飛船的耐高溫瓷器部件,也用高嶺土製成。 目前,全球高嶺土總產量約為4000萬噸(該數據屬於簡單的國與國產量的相加,其中沒有統計原礦的貿易量,包含較多的重復計算),其中精製土約為2350萬噸。造紙工業是精製高嶺土最大的消費部門,約占高嶺土總消費量的60%。據加拿大Temanex咨詢公司提供的數據,2000年全球紙和紙板總產量約為31900萬噸,全球造紙塗料用高嶺土總用量為約1360萬噸。 高嶺土在造紙工業的應用十分廣泛。主要有兩個領域,一個是在造紙(或稱抄紙)過程中使用的填料,另一個是在表面塗布過程中使用的顏料。對於一般文化紙,填料量占紙重量的10-20%。對於塗布紙和紙板(主要包括輕量塗布紙、銅版紙和塗布紙板),除了需要填料外,還需要顏料,填、顏料用的高嶺土所佔比重為紙重的20-35%。高嶺土應用於造紙,能夠給予紙張良好的覆蓋性能和良好的塗布光澤性能,還能增加紙張的白度、不透明度,光滑度及印刷適性,極大改善紙張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