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英語課題研究的方法

英語課題研究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8 05:56:39

① 急求如何完成英語研究性學習課題

「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

一、 課題研究的基本情況
從加強研究管理入手,我們首先優化了研究人員的配備。從最初的語文學科擴展到數學、英語、科學、美術、音樂等學科,讓學科一線骨幹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實施,落實具體責任,加強人員的培訓,學習教育科學研究理論,貫徹課題研究的意義、目標、方法和步驟。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探索出了一條在網路環境下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改革與創新實踐活動新路,為學校構建創新型的數字化校園賦予新的內涵。
一)分層模式:即課程的開發是根據不同的標准分為不同的民展層次,主要有目標分層、主題分層、內容遞進分層三種類型。
1、目標分層:即課程的開發是根據不同層次的目標而設計的,一般主要是根據不同年級的培養目標來設計課程。
在研究型課程實踐中,將課程的培養目標在總目標的基礎上按照不同的年級分為三個分階段目標:
高一,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態度,增強學生的綜合意識和整體認識能力;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中抓住問題的本質,提出要研究的問題,並學會判斷問題的價值。
高二,培養學生搜集、分析、綜合信息,並具有初步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包括實驗方案)、構建知識模型、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三,著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與批判性反思的能力,為學生思維模式上的創新意識打下一定的基礎;為學生研究能力的發展奠定初步的基礎。
圍繞這些目標,學會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學校自己開發的課程"知識論"為載體,通過思辨學習,初步形成發展方向。
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將整個課程的過程放長,目標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反復性、遞進性。
(1)第一階段(初一年級第一學期):以"選題"為載體,學習查閱文獻和網路資料、問卷調查、訪談、演說答辯等幾種常見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識,並通過親身嘗試初步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著重培養以下幾種實踐能力:查閱文獻資料的技能,網路技能,與陌生人溝通的能力,數據歸類統計的能力,與人談話的技巧,演說技巧,答辯中的臨場應變能力等。
(2)第二階段(初一年級第二學期):以"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為載體,在實踐中繼續運用和鞏固已經學過的幾種常見的研究方法,同時嘗試觀察、實驗等新的研究方法,著重培養: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資料搜集、數據整理的科研意識,分析資料、提煉觀點的能力,制訂計劃、獨立構思的能力,觀察生活、獨到地分析問題的意識等。
(3)第三階段(初二年級第一學期):以"實施研究"為載體,在研究過程中綜合運用各種研究方法,不斷鞏固和熟練掌握各種技能,同時著重培養:預見困難並進行預防的能力,面對困難的應變和處理的能力,堅韌的耐挫力和意志力,綜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協作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多角度思考問題並提出個性化觀點的能力,關注社會、他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等。
(4)第四階段(初二年級第二學期):以"撰寫研究報告、演示匯報"為載體,重點培養學生以下能力:整理並利用資料佐證觀點的能力,熟練操作、運用多媒體的能力,清晰自如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條理明晰的書面表達能力,綜合思辯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等。
2、主題分層:即按照主題序列將課程分為不同的階段,並最終形成一個整體。
如上海市七寶中學的"開放性主題活動課程":
高一年級上學期的主題是"文藝與人生",偏重人文教育,要求在提高人文素養的同時,對學生進行社會科學基本研究方法的訓練,學習觀察社會、了解社會。
高一下學期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偏重於科學教育,要求學生體驗一個課題研究的完整過程,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流程,嘗試圍繞一個問題,通過自己的研究進行解決與證明。
高二下學期的主題是"我與祖國",偏重於德育教育,要求學生進行比較規范的調查與研究的訓練,從形式、方法、分析到結論都強調規范、完整,讓學生從自己的調查或研究中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了解自己的祖國、了解社會、了解人、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高二下學期的主題是"我的未來",強調學生的個性發展。經過前三個學期的訓練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在設計研究題目、實施調查、實驗、製作、發明等研究活動中,體現個性發展,課題結果要有一定的創造性。
高二、高三之間的暑期,主題是"社會實踐",全部學生到本區的街道、居委會掛職鍛煉,獲得對社會實際的深入體驗,鍛煉社會工作能力,結合掛職鍛煉,提出合理化建議,直接參與社區服務。
再如蕭山臨浦鎮中學"農村初中研究性主題活動課程開發",將五大活動主題--社會實踐系列、科學探索系列、報評書評系列、語言操演系列他別按年級進行分列(主要是初一、初二兩個年級):以科學探索系列為例--
初一年級:學科背景下的問題研究。比如實驗的改進、實驗的設計,以及學科知識的綜合、融匯和對外遷移等。專題有《關於簡易啟普發生器》、《化學實驗室廢氣回收的設想》、《初中階段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系列研究》、《恆等變形》等。
初二年級:綜合理科背景下的問題研究。比如生活中的科學技術、計算機軟體的應用、高科技動態等,專題有:《生活和生產中的壓強知識》、《鳥類的飼養--生物的多樣性和我們的未來》、《信息技術和我們》、《關於納米技術》等。
3、內容遞進分層:即根據學生創新能力形成的規律,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探究方法來組織課程。在這方面比較突出的是瑞安中學所設計的研究型課程方案。
本著"生活是創造源泉"的基本理念,首先讓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生活,因此在高一上半學年首先實施"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專題調查研究課程,這一課程的設置,旨在使學生通過對自然、社會、生活進行專題調查,掌握發現矛盾和問題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懷疑和探究性思維的品質,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與能力。同時通過這一課程使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增進學生對自然、社會、生活的關注與了解。
本著讓學生獲得創造發明的切身體驗的考慮。在完成"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專題調查研究課程後,在高一下半學年實"追尋創造發明的蹤跡"體驗性研究課程,通過追尋一項創造發明,使學生了解創造發明的全過程,重演創造發明的各個環節,進而體驗其中的甜酸苦辣;並利用榜樣效應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初步掌握創造發明的基本技能,獲得創造發明的真實體驗,從而增強學生創新的興趣與信心。
為了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研究課題的能力,在高二學年,開設"探索未知的領域"小課題研究課程,包括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等有關的活動,通過對科學、技術、社會某方面問題的簡單研究,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訓練學生解決綜合性問題創造能力。使學生參與創新性的活動,並形成一些創造性的成果。本課程主要是為了鞏固前兩個階段所取得的成績,進一步強化學生對自然、社會、生活的關注,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促使學生認識創造發明對於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價值,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以上是對分層模式的一些簡單劃分,實際上,在許多情況下,目標、主題、內容等方面往往是結合在一起,同時分層遞進的。如江蘇太倉高級中學高中三年的研究性學習,在課程的內容和目標上就是同時按照"分清層次、由低到高、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來規劃與構建的。
高一年級通過教師的參與,以人文、社會等為主要內容,使學生了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打好學科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交際能力、想像力及實踐能力,學會尋找信息源,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提升學生的人文科學素養。
高二年級:通過教師的協助,以自然科學研究為主要內容,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從社會、生活、實踐中學會用多種方法思考問題,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發現不同學科知識的聯系,具有獨立、合作開展工作的能力以及多渠道獲取、分析、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然科學素養。
高二年級:通過教師的指導,以綜合性跨學科研究為主要內容,使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研究性學習與未來相結合,樹立遠大理想,明確人生目標,嘗試不同學科之間的綜合;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全面拓展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
(二)單一模式:既課程的設計是以一個單一的主題或單一的研究方法的方式展開。
1、單一主題模式:指以單一主題為中心展開的課程。比如有的學校設計的研究型課程圍繞一個研究主題,如"人與社會"、"環保"、"青少年發展研究"等,讓學生圍繞這個大的主題設計自己的研究主題。這樣做可以使課題比較集中,學生的研究、教師的指導都比較容易,對資源的要求相對與其他類課程也不高。適合於一些基礎條件與師資條件中等的學校。
2、單一方法模式:以單一的研究方法實施課程,這主要指一些研究型課程實驗。研究型課程在一些學校首先是在某個試點班級或年級甚至少部分學生中進行課程實驗,這種實驗一般採取這種單一方法的模式。比如有的學校選擇在德育方面進行社會調查研究課程,要求全體學生圍繞社會問題進行調查,進而增加德育主體體驗,在這種社會調查成功實施後再將課程推向更高的層次。
二、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在各科教學中的滲透擴張

研究性學習的含義,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可以貫穿在各科、各類學習活動中。從狹義解釋,它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自我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本文前一部分論述的課程開發模式主要取的是後一種含義。而從廣義來說,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從目前情況看,在學校教學中普遍實施還有困難。但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上海市二期課改的目標之一就是將研究型課程的活動方式向必修基礎課程輻射,使每門必修學科都能把接受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我們的許多優秀教師,正是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的意識和能力。這方面各地學校已開發出了不少的成功的案例。
下面以敬業中學高"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研究性學習為例進行剖析:
案例:高二"高等動物的激素調節"研究性學習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激素的調節功能,人體內主要激素及其調節功能;理解激素的概念;拓展關於激素和激素調節的知識面;培養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進行收集、處理的能力。教學主要採用學生研究活動、實驗演示和課堂討論等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過程大致包括以下六個階段:(1)教師介紹"體育運動與興奮劑"相關知識,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2)學生研究活動一:作"對興奮劑的初步研究"報告。(3)教師引出"激素及激素調"的概念。(4)學生研究活動二:腎上腺素對小白鼠的生理影響的實驗。(5)學生研究活動三:對糖尿病的調查研究。(6)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激素調節功能表"。
敬業中學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改變了應試教育的教學形態,大大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環境。它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有利於解決學生從事研究性學習的教材載體的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研究課題的質量,便於克服學生在基礎性課程學習和研究性課程中學習方式相悖的問題;有利於高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作文教學中開展了研究型作文教學的改革嘗試。其具體操作如下:
1、設計論題,激發興趣。根據研究型課程的特點,設計出三個命題:《漢字的演變》、《書籍的變遷》、《說牛》。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對寫作對象熟悉的程序,任選一題,自行搜集材料,寫一篇3000字以上的科研性小論文,時間為半個月,課外完成。
2、作好指導,打消顧慮。為了使學生掌握論文的一般寫法,教師做了如下指導:(1)指導學生結成合作小組;(2)指導學生查找資料;(3)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4)指導學生編寫論文提綱。
3、師生共評,分享成功。作文評講以原來的合作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成員相互傳閱各自的作文及老師的評語,歸納總結出優缺點。同學們還可就文章的某一內容自由討論,各抒己見。
最後,教師在肯定了這次作文的成功之後,針對論文存在的問題如文章的構思,提綱的編寫,標注的位置,材料的搜集,用語的准確等不足之處作總結,並提倡學生在自願的原則下,寫出對本次作文全過程的心得、體會、思考和意見,以鞏固教學效果。
類似的課程教學改革在各地不乏其例。總的來看,在各科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大致有如下特點:一是把接受式學習與問題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起來;二是把知識的傳授民應用研究指導有機結合起來;三是把知識的系統性學習與經驗性學習結合起來,使課堂教學滲透一點經驗性學習;四是把邏輯的論證與歷史的敘述有機結合起來,融入一點知識發展的過程史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做法:
目前正在開展的"基於網路應用的探究性學習"的小學,比如有:上海市虎林路小學的"internet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互動拓展閱讀";上海市月浦新村小學的"internet環境下,小學生綜合主題單元探究活動";上海市六一小學的"網路環境下兒童哲學學習";上海市彭浦新村第一小學的"網路夥伴學習";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的"基於網路運用的小學生綜合主題活動";北京丁香胡同小學的"主題化互聯網教學";杭州勝利小學的"網路綜合主題探究";上海市寶山區一中心的"基於互連網資源的社會課探究活動";上海市寶山區三中心的"基於網路應用的"創造發明探究活動"……
1、從學習的目標來看:
(1)能夠把網路信息素養、探究學習和學科領域的有關目標統合起來進行思考。
比如虎林路小學的"internet環境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的培養目標中,從網路信息素養、專題問題的研究以及拓展閱讀三個緯度進行思考。
(2)對不同年齡段的探究學習的目標存在不同看法。
這是上海市寶山三中心的探究性學習的分年級目標:
低年級(1-2年級):讓學生體會同學間合作的快樂;激發對自然,對社會現象的強烈好奇心;知道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養成愛觀察、愛動腦的習慣。
中年級(3-4年級):讓學生體會同學間合作的必要性;學會提問,啟發探究願望;養成開放性和多維性的思維習慣;根據給予的問題,進行信息收集;根據給予的信息進行分析練習。
高年級(5-6年級):讓學生體會合作的有效價值;能圍繞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並能把問題轉化為研究的課題;能按研究的課題,具備較獨立的收集、分析和判斷信息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摘自《上海教育》2000年第六期,作者:錢慧萍】
但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認為分年級的區別,不是在探究的完整性上加以區分,不管是低年級,中年級,還是高年級,都要體現探究學習的基本過程,即發現問題、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在學習目標上的區別主要在於問題涉及的范圍、理論思維的深度和研究方法的難度。
例如,在"傘的技術改進"的課題研究中,三年級的學生提出了傘具有"傘面淋濕後攜帶不方便"的問題,想進行面料改進或其他補救的研究;而五年級的學生也同時發現了這個問題。第一組試驗用海綿貼附在傘面上,試驗結果不僅沒有解決傘面濕的問題,反而加重了傘的重量,試驗失敗了。第二組學生利用中國專利發明網,查找了關於能夠防水的面料,並試圖和廠家聯系,最後,面料的改進存在現實困難後,提出了兩個解決的方案,一是在每個傘尖裝一個滴水管,二是在傘柄處加一個能反套的傘套,並製作了模型。
因此,對於能否發現問題,能否去主動尋求信息,能否形成獨立的觀點,能否解決問題,並沒有顯著的差異。但是對於發現了一個什麼樣的問題,是不是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到哪兒去尋求信息,找到了多少信息,採用了什麼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這是存在差異的。虎林路小學的語文拓展閱讀也有類似的情況,不同年級的學生基本都能根據老師提供的研究范圍找到自己的研究專題,但對於閱讀信息的聯系比較、理解感悟和觀點表達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
2、從學習的課程形態來看:
(1)有學校獨立開發的校本課程,如六一小學的"兒童哲學課程"。
(2)有基礎學科的拓展延伸,或跨學科的主題研究,但課程相對獨立,如虎林路小學,主要是就語文基礎教材中閱讀文章或主題進行專題性的閱讀拓展,但它區別於基礎教材中的閱讀學習。月浦新村小學,結合自然常識、社會等學科進行有主題范圍的探究活動。
(3)有結合基礎學科融合式的探究學習,如上海市寶山區一中心小學,結合社會課"香港和澳門"一課,學生進行有自己獨立專題的學習研究。
(4)由原來學生的興趣活動發展而來,如寶山區三中心小學的創造發明活動、杭州勝利小學等等
3、從學習的內容上看:
內容來源:
(1)基礎學科知識的拓展延伸,如虎林路小學的拓展閱讀
(2)某一學科領域的問題,如寶山一中心的社會課學習
(3)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具體現象或問題,如寶山區三中心的創造發明、六一小學的兒童哲學
(4)與社會生活相關又涉及跨學科內容,如月浦新村小學的綜合主題學習
內容組織:
一般以探究的大主題單元為基本單位,在學習網站上建立一個學習內容素材的教學資源區,其實是一個數字化的教學檔案,有一定范圍的主題是進行網路信息組織的基本依據。
4、從問題探究的開放程度來看:
按照各個學校實踐情況,對於問題探究一般都採取半開放的策略,就是教師給定一個共同的范圍或主題,學生然後由學生提出一個在該主題范疇下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交全班討論後由教師協調、學生按照研究興趣相近的組成協作小組。根據實踐教師陳述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大主題集中便於學生研討與交流;二是導師一般由執教的教師負責,因此指導的力量非常有限,大主題的集中有利於教師統籌指導;三是由於小學生在網路上搜集信息的能力還很有限,因此需要教師做一定的信息代理,大主題集中有利於教師為學生做必要的信息代理。
5、從問題探究的方法來看:
上述學校開展的探究性學習學生採用的方法,多數是文獻法、觀察法和調查法,也涉及到少量的實驗法和模擬法。
6、從學習的組織形式來看:
集中上課的教學單位主要還是原來的教學班(40人左右),或是重組的教學班,(一般20~30人左右)。
學生進行課題研究時主要採取協作小組的形式進行,一般小組由3~5人組成,每個小組一般按照研究主題的興趣分組,並共同協作完成一個研究課題。下一輪的研究再按照研究的課題興趣分組。
為了避免集中上課時一人一機造成的小組協作不充分,缺乏人與人直接面對的研討機會與氣氛,同時也為了緩解計算機配置上的有限數量,一般在集中學習時採取一個小組一台計算機,大家合作並分工搜集、瀏覽信息,按照一定的分工做記錄。以小組的名義研討發貼子,並參加集體討論等。
7、從學習的一般操作流程來看:
由於各個學校開展的探究性學習,所涉及的學科領域不同,因此主要的學習流程也由所不同,網上網下的教學組織也各有不同。下面,以例舉三所學校逐一說明。
(1)虎林路小學----"internet環境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V為虛擬,R為現實)
廣泛閱讀(以V為主)------深入閱讀(V R結合)---------協作作業(以R為主)---------展示反思(V R結合)
(2)月浦新村小學----------"internet環境下小學綜合主題單元探究學習"
問題發現、確立課題(V R結合)---------實踐研究(V R結合)----------成果共享(V R結合)
(3)六一小學-------"基於互連網應用的兒童哲學學習"
主題展示、創設問題情境(V)-------網上討論(V)-------課堂辨析(R)--------主題研究(V R結合)-----交流反思(V R結合)------修改報告(R)-------成果共享(V)
8、一個研究項目的基本周期:
從各所學校實踐的情況來看,一個專題或課題的單元時間基本在一~二個月左右。大家普遍認為課題的研究周期太短,不利於研究尤其是實踐階段的落實。但周期過長,對於小學生恐怕難以堅持,在教學管理上造成一定的困難。當然這個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
9、從教學的時間安排來看:
堅持長期實踐的學校,一般每周安排2課時左右,另外,也包括課余時間向學生開放網路教室,學生在自己的時間開展實踐研究。但教學時間主要安排在學校里完成,校外的實踐主要依靠學生的自主活動、小組活動或家長協助完成,教師一般不安排帶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實踐性的研究活動。上網的時間也主要在學校完成,學生在家裡基本不上網。
另外,除了與基礎課程融合的學習,學校一般把教學時間安排在原來的活動板塊,也有把信息技術課整合進去同時進行的。
10、從學生參與的情況看:
目前參加"基於網路的探究學習"的學生,由於學校的機房有限,以及能夠從事這項教學的教師還非常有限,因此,基本上處於教學實驗階段。最多的一個學校是五個班參加實驗,其次是三個,絕大多數的是一個實驗班(原始教學班或重組教學班)。從參與的年級段上看,根據實踐情況,大家認為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可能是開展"基於網路應用的探究學習"的合適年齡。
11、從教師的基本條件、准備狀態和輔導情況來看:
教師在應用網路與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還是教學觀念上。
有一位參加實驗的教師談到,"我簡直就是和學生在賽跑,他們在研究專題中涉及的內容我自己事先都不知道。一開始,我非常擔心,怕自己在學生面前出醜。有一次我們在研究』我喜愛的風景名勝』專題,有些小組對研究瀑布有興趣,當時,我對世界各地的瀑布也是一無所知,於是,我急忙通過搜索引擎,找到了很多著名的瀑布風景,還有很多的珍貴的圖片資料,通過超鏈的方式,我把它們做在導航頁上,但孩子們在深入研究的時候,自己找到的已遠遠不止我所找到的,從孩子們的研究中,我又學到很多原來所不知的。後來,我想通了,不知道就和他們一起學。網路使我不得不放下面子和孩子們一起研究,它的開放與便捷往往使我和學生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它使我的生活節奏一下子加快了,不敢對教學有一些懈怠。為了跟上學生學習的節奏,我總感覺自己不斷的往前跑啊跑。"
通過實踐,發現能夠象上述那位老師一樣放下包袱與學生一起研究的,在知識領域和研究的方法能力上,並不存在很大的困難,反而樹立了終生學習的正確觀念。
另外,各校學生的研究課題,基本上由上探究課的教師直接擔任導師。也有個別的學校讓學生自己邀請其他老師擔任自己的導師。或在網上發貼子或e-mail尋求一些網上專家的幫助。
12、從學習的評價來看:
主要是網上網下相結合的評價。
從評價的標准看,主要是先有一個最核心和簡單的初始目標,按照學習的不同水平制訂階梯性的目標,按照研究的不同大主題制訂伴隨性的目標,按照每個小組或學生的研究課題制訂發散性的目標。初始目標是預設的,但實踐的過程中發現,還有很多的目標是在過程中生成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主要是考慮如何確定恰當可測的生成性目標。
從評價的主體看更為開放,基於網路應用的探究學習,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比例上升。他們可以通過BBS或留言版的方式相互評價。目前用的比較多的是小組協作自評和導師評價。
從評價的方法來看,現在的幾所學校主要採用"課題檔案袋法"和"課堂辨析法"、以及"個案分析"。到目前還沒有形成相當成熟的做法,正在實踐摸索階段。
13、從網路在探究性學習的基本運用來看:
(1)信息資源的獲取、組織與利用:
教師根據探究學習的主題為學生做一定的信息代理工作,製作一些導航頁。一些學校也利用學科或教師製作的個人學習網站開展學習活動。
(2)互動式的學習討論:
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尤其需要相互交流,根據幾所學校實驗的情況,一般採用BBS的方式,由於採用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因此,聊天室的應用還非常有限。
(3)學生探究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
探究性學習中,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對學生自我效能感尤其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需要一個學生作品的展示區。但是由於技術上的有限,現在學生作品,還不能做到自動上傳,一般由教師幫助上傳。

② 課題研究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研究方法易出現的問題:
(一)濫用實驗法。如有這樣一個課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研究」。這個課題運用的是實驗法,實驗的設計採用對照組實驗,即在實驗班進行德育滲透,在對照班不進行德育滲透。而且他們把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實驗的一個重要因變數。顯然,這個課題在研究方法的選擇上有失偏頗。首先「教學應當具有教育性」,這是人人皆知的教學原則,其次,學科教學中要進行道德教育,這在各科大綱或課程標准中都有明確要求。因此,在對照班不進行道德教育是違背教學原則和教育法規的。另外,學習成績高低與道德品質好壞不成正相關,這也是顯而易見的道理,此課題中試圖用學習成績來衡量實驗的效果,是不科學的。
(二)在資料處理上濫用量化的方法。量化方法以其精確性和客觀性的優點很受人們的青睞,但是一些教師在課題研究中有一味地追求量化的現象。有的統計數據收集的很周全,統計圖表做得很漂亮,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看出漏洞。其實就收集材料而言,除了運用量的方法以外還有質的方法。值得提醒的是,不管採用何種方法,科研必須求真務實,不能弄虛作假。
(三)問卷的編制很隨意。問卷法是時下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科研時常用的一種收集材料的方法,但問卷法的運用存在著不科學、不規范的現象。據我了解,問卷編制中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調查的針對性不強。筆者曾遇這樣一個課題:「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研究」。課題組設計了旨在說明為什麼要進行科學素養培養的問卷。此問卷印發4000份,調查對象涉及多個地市的學校。且不說這份問卷的科學性怎樣,單從科研的效益性角度來說,似乎無必要。因為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況且該課題名稱中的關鍵詞是「培養」,課題應該在「如何培養」上做文章。這樣做既無科學性又無效益性。
2、調查題設計不科學。如有這樣一道調查題:該教師經常帶領我們研究教學中難點問題( )
A、非常同意 B、同意 C、一般 D、不同意 E、反對
首先,這道題提出的問題不明確。何為教學中難點問題?恐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准。其次,供選答案採用的是等級式,這種設計一般用於測定被試者對某事物的態度和情感,而本題中學生所要回答的是事實性問題,用等級式顯然不太合適。其三,供選答案之間的邏輯關系也很混亂。不同意與反對之間有何區別?這里的」一般」又是何意?因此,這樣一道題的設計是不科學的。

③ 高中英語課題研究的主要途徑和方法有哪些

如何提高英語成績合理安排周末的活動時間中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幅度與英文影視欣賞之間的關系調查(1)商品名稱中的英文與漢譯方法探究(2)中學生英語水平提高幅度與英文歌曲聽唱之間的關系調查(3)中西文化差異探討(4)中英美人之間的交際習慣(5)性格與英語學習(6)飲食行業的英語規范(7)趣味英語收集(8)旅遊景區的標識英語(9)西方國家節日談趣(10)興趣愛好與學習英語之間的聯系(11)英語口語訓練(12)說英語國家的不同問候方式(13)英語中的顏色與心情(14)英語中的動物習語(15)(某地)居民日常生活中英語使用情況與下一代英語啟蒙教育的關系(16)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的主要困難與解放方法的研究

④ 小學英語課題研究

在前一個階段,我們課題組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前提下,圍繞著課題研究的核心問題查閱了一些資料,在學生中做了問卷調查,課題研究工作已全面推進。本學期我們將加強對小學英語單詞教學的研究的力度, 使本課題工作有條不紊的繼續下去,探索不同類型單詞的最佳教學方式,切實提高小學生學習單詞的興趣和記單詞的方法,以利於學生輕松做到讀得准,記得住,用得出。

一、工作目標:

1、加強學習,提高參與課題研究教師「建構主義」、「任務驅動」等現代教學理論基礎及信息素質,端正對『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認識。

2、加強單詞教學的研究,努力改變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使英語課堂呈現出生動、活潑的氛圍,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3、積極摸索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優化英語詞彙教學。

二、主要工作

1、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課題資料,包括與課題相關的講座、參考文獻資料。

2、課題組開展課題系列研究活動,組織落實成員寫體會,撰寫教學論文,並於研討會上進行相互學習和討論,把理論運用到實際課堂中去,並做好階段性小結工作。

3、課題組成員結合課題研究內容上研究課。

三、具體的活動計劃

三月份:

1、制訂計劃。

2、理論學習。

3、課題組研究課聽、評課。

四月份:

1、課題組理論學習 。

2、個人案例及反思交流。

五月份:

1、課題組研究課聽、評課。

2、課題組理論學習 。

3、課題組成員專題教學設計。

六月份:

1、課題組研究課聽、評課。

2、課題組理論學習。

3、收集整理課題資料。

4、撰寫個人課題小結並參加校課題組小結交流。
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課題研究方案

紫薇小學英語組

一、 課題的提出

1、小學英語的特點促使我們開發本課題

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語言,它來自生活,並為生活所用。筆者抓住小學英語教材內容來源於學生生活實際的特點,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讓作業生活化,日常生活英語化,地方特色英語化。真正實現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程的范圍」。中國教育家陶行之也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個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各種社會實踐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說過:「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對於語言學習者來說,學習語言,是為了交流和做事情。英語,是人們在生活中進行交流表達的一種語言,它來自生活,並為生活所用。《新英語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現在所採用的PEP英語教材,它的教學內容及設計都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話題包括:數字、顏色、身體、食品、玩具、個人情況、家庭、學校、朋友等等,這些都莫過於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目前,很多英語老師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能抓住這一特點,能把課堂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使課堂充滿情趣。筆者在新課標的感悟下,聯系本校學生實際,結合前人研究情況,進一步探索英語教學生活化: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尋找生活中的英語素材,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的作業生活化,讓學生的日常生活英語化,讓地方特色英語化,真正實現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

2、時代的呼喚,新課標準的要求急需開發本課題

社會需求和實踐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語言交流的重要性,為更好的體現小學英語課程標准提出的「在用中學,在學中用」,我們一直尋求著一種最佳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讓英語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用生活理念構建英語教學大課堂,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真正發揮英語的交流作用。

陶行知注重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把教育同整個生活,整個社會聯系起來,通過各種社會實踐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

在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看來,生活就是教育。他的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無比,是動態的,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開展的教育是有利於受教育者的終身的。陶行知根據舊中國教育的情況,借鑒吸收了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生活教育的理論,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學法」。陶行知指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教育要理論聯系實際,緊密結合生活和實踐。教學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學法,「教學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教育要堅持教學做合一。尤其強調一個「做」字,認為「做」是教與學的中心,也就是實踐第一的觀點。這與我們解決當前教育中教育內容的過時陳舊、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將來生活服務的現象是很有啟發的。
我們認為,我們的教育內容必須盡可能地注入生活中的新鮮血液、時代內涵,與時俱進。因為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生活實踐服務的,是為了不斷提高學生用英語交際、做事的能力。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學生生活現狀、了解生活發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現實生活的需求。只有讓學生主動發展,人才會有多樣性、有創造力。

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現實生活,我們的英語課堂更是如此,離開了生活實踐,脫離了學生的認知經驗,語言就失去了活力和創造性。我們的小學英語教材是按照結構—功能相結合的原則或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原則編寫的,以對話的形式體現語言功能,並且設置了激發情景,為教學提供了情景,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英語教師在組織英語交際活動時,可把教材中的固定內容活化到實際生活中去,並要求學生按照實際情況問答。一定要注意避免空洞的說教、機械的操練,脫離現實意義和學生的興趣、認知規律,而應更多地關注學生生活,以人為本,促進學生主動、全面發展。

二、、理論基礎
1、加德勒多元智能理論指出:其實每個人身上都具有八大智能,盡管每個人在這些智能的表現上會有所差異,但都能用不同的方式加以運用和結合,以完成不同的工作和問題。簡單地說,八種智能也代表了一個人八種不同的能力,分別是:語文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肢體動作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英語教學內容生活化的研究

教學內容是教學之本,孩子學習英語年齡越小,我們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從生活經驗中選取教學內容,使孩子們感到親切、自然,易學,能使孩子適應學習、獲得經驗、得到發展。 現在我們用的PEP教材就是一套教學內容生活化的課本,話題包括:數字、顏色、身體、食品、玩具、個人情況、家庭、學校、朋友等。這些都莫過於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我們就很容易將教學內容和生活聯系起來。
1、學生自身的生活內容
學生自身的生活內容包括姓名、年齡、性別、胖瘦、愛好、性格等許多方面。我們老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表達的方式。

2、學生家庭的生活內容
家是學生最熟悉、最溫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員、職業、傢具等都是學生急於了解的教學內容。每一項內容我們還可以進行一些拓展。

3、學生的學校生活內容
學生的很多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的,在這個大家庭里,他們可以學習、生活、運動,可以結識很多好朋友,認識許多老師。

(二)、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生活化研究

教師應在《新課標》指引下,努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逐漸形成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在動態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生活走進課堂。
1、憑借生活創設生動、真實的語言環境

2、組織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活動、游戲
3、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教具等巧設情景
4、利用角色扮演,模擬生活進行語言實踐
5、利用媒體技術,創造動感情境

(三)、以作業為橋梁,實現生活化的再擴展的研究

《新課標》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地學習策略,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評價」,「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因此我們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要做到有趣味性、實用性、創造性,這樣不但使語言學以致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並且能使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四、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踐,改革傳統的不適應社會發展的教學方法,探索優化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率;
2、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踐,探索將英語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有效策略,使英語學習成為學生的內在需要,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3、通過課題的研究和實踐,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發現和開發學生們具有的那些在傳統教育中不被承認或未被發現的智能強項,因材施教,面向全體,指向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全面發展。

五、研究的對象及主要研究方法與原則
(一)研究對象
在學校一到五各年級中選取五個實驗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建立初步的課題研究框架,待取得成果後,再延伸到其它班級、年級。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收集研究國內外有關國文教學生活化的文獻資料,使課題研究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的研究水平基礎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2、行動研究法
組織進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的教學評比活動,邀請專家指導,提高研究的水平。
3、調查問卷法
在課題實施階段,採用問卷、測試等方法適時向學生了解課題實施效果,並根據結果及時調整研究的方法。
4、經驗總結法
課題實施過程中,根據研究的重點,總結研究的得失。
5、效果對比法
將實驗班級和非實驗班級的實驗前後情況作比較,以了解實驗的成效。
(三)研究的原則
1、創新性原則。課題研究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得出適合時代生活的優化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2、活動性原則。生活是活生生的,生活離不開活動,生活化離開活動,也就失去了基礎。
3、主體性原則。生活是學生的生活,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研究主張尊重生活,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4、整體性原則。在開展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時,要堅持整體性原則,使英語素養和人的整體素質和諧發展。
六、實施步驟
本課題採用整體設計,分段實施的辦法 ,在每一年段結束前,運用評價手段檢測實驗的效度。在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下一年度實施研究的側重點。預期分三個階段加以實施:
(一)准備籌劃階段(2006年6月--2006年9月)
1、籌建課題組,制定課題,明確分工。
2、課題負責人制定本課題具體實施方案,明確最終要達到的目標,並設計最終的成果展示形式。
3、方案制定後,請有關專家提出修改方案,並對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可能產生的結果作出進一步分析,最終完善方案。
4、對實驗班級和非實驗班級的學生人數、性格、成績,以及家庭情況等做調查,並建立檔案,為以後實驗做參考,也便於調控和排除實驗中的無關因素。
(二)具體實施階段(2006年9月--2007年9月)
深入學習新課程標准,挖掘教材內容,研究以往不適應時代要求的教學方法,從中吸取教訓,積極探索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內容如何再現生活、並促使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最終回歸生活的有效途徑,以著力於學生社會化、個性化的研究和培養。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式上,探索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並在多元智能理論地指導下,研究英語課堂生活化教學如何促進學生的多元智能的發展。遷移兒童優勢智能,培養兒童自信,在強項與弱項之間建立橋梁,以長帶短。
(三)中期匯報(2007年3月)
對前一階段的工作做好總結,邀請專家論證,檢驗前期成果,提出修改和調整的方案,為後一階段實驗做准備。
(四)課題總結階段(2007年6月--2007年9月)
1、分析總結課題實施過程中的情況,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為結題做准備。
2、實驗教師撰寫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制定課題的延伸推廣計劃。
4、邀請市、區教育專家進行評估驗收。
七、課題實驗成果表達形式
本課題於2008年3月一輪實驗結束時,預期產生以下一些成果:
1、《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研究》課題研究報告。
2、生活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實錄與相關教學論文的匯編。
3、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訓練方式的有效轉變。
4、有關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音像資料。
5、用實績展覽、現場活動等形式

八、課題研究的條件

我校是縣級小學,辦學規模大,師資力量強,是課堂教學方法改革先進學校,對教科研工作,領導重視,教師積極,教科研氛圍濃厚,有條件開展課題研究。另外,校領導十分重視英語教學,建構英語特色教學,十分有利於開展課題研究。

⑤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小課題研究

(一)確定研究目標 1、通過有針對性的生活情境創設,使學生在理解語言的意義和功能的基礎上,正確靈活地運用英語開展交際性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和興趣。 2、通過趣味的教學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學會主動探索、主動思考和主動實踐,以實現多方面能力的發展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設計研究內容 「初中英語情境教學實驗」主要研究 1、用實物或模型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這個時期學生的想像力很豐富,給他們提供有關貼切生活的物品或話題,他們就會展開想像力,提出許多與物品或話題有關的問題進行討論,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真正使用語言的目的。 2、利用圖片或簡筆畫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逼真的圖片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圖片中物體的感知。而利用簡筆畫教學,往往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簡筆畫生動簡潔,它要求快、簡,動物、人物、植物、事物,只須迅速的簡單幾筆,便被生動的勾勒出來。 3、用body language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在教學生表示像動作、身體部位等單詞時就不能僅僅靠圖片來讓學生觀察和讀了,如果配以body language 讓學生練習、感知,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學單詞。當然,我們可以靈活使用body language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和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進而激發和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4、用音樂歌曲創設情境 5、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的實踐研究 現代化的教學,自然離不開前人的智慧引導和自己不斷的經驗總結,但也需要具備現代化的教學條件。電教多媒體有生動活潑的動感、豐富鮮明的色彩以及立體的音響效果,可讓學生通過看、聽、說來學英語。 根據初中英語課程的特點,安排情境化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當、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活化情境課內容體系。 根據初中英語教學目標、內容和學生的生理特點,探索初中英語課程的教學活動方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四、研究方法 採用調查法、文獻法、行動研究法。 1、文獻學習:對創意法教育理念及其理論依據進行系統學習;對近幾年來發表的關於創新英語課堂情境教學設計,培養交際能力的文獻資料,特別是介紹課堂教學情境設計研究成功經驗的文章進行系統歸類,並作比較性研究,在此基礎上,篩選出有效經驗為本課題借鑒。 2、調查研究:了解目前初中英語教學情境設計現狀,通過分析,找出共性問題,進行調研。了解實驗教師操作情況,學生交際能力的發展狀況,以便及時調整,使實驗計劃得以更好實施。 3、實踐研究與經驗總結:選定實驗班級,以行動研究為主,反復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並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及時進行歸納與分析、研討,撰寫總結或實驗報告,使實驗更趨系統化、理論化,以此提高實驗操作質量。 五、實驗步驟 六、課題研究成果形式 1、課題研究方案、學習心得體會、調研分析報告。 2、具體課例。 3、撰寫教學案例、經驗文章。

⑥ 如何開展小學英語小課題的學習研究

目前,基礎英語教學的發展速度和水平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現階段發展的需要,更不能滿足我國經濟走向全球的需要。因此,對於提高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水平與方法是迫在眉睫的,我國教育部正加大基礎教育改革,特別是課程改革的力度,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文件就小學英語教學的模式與方法一點指出:根據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小學英語教學要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為此,在我校領導與教研室的支持與幫助下,我們成立了《以活動為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提高學習興趣與語言交際能力》課題組。2002年2月,我們開始了本課題的醞釀和准備,學習了有關文獻資料,在2002年9月課題申報之後,我們便開始了積極的嘗試,有意識地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採取活動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正是因為這些嘗試,學生進入六年級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增無減,連續幾年來,在小升初畢業統考中,我校英語名列全市前茅,這更堅定了我們進行該課題研究的信心。今天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簡略地介紹一下是如何開展這個課題研究的。
一、本課題研究的必要性與內容介紹
(一)研究的必要性
1.現代教學已定位於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強調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生動活潑地發展,素質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形成,也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展現,活動型教學以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情感滿足和實踐應用為宗旨,有利於師生和生生情感的溝通,在活動的過程中,師生之間達到了知識與情感的交流,這正是素質教育的目標所在。
2.新課程改革圍繞著學生的活動展開。英語課程改革指出要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而「活動」教學,主要指以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具有教育性、創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徵,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教學觀和教學形式。活動能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形成有效學習策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能力。在課堂中,以活動為教學的主要形式,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二)研究內容簡介
我們研究的主旨是:改革傳統的以「接受式學習」為主的教與學的方式,讓教師用活動性學習的思想指導自己,變革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並應用活動性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英語,掌握英語,最大可能的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圍繞課題思想,我們確立了以下四個主要研究內容:
1、活動的內容。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與活動密不可分。「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把文字活化為話語;2)把教材內容活化為客觀實際;3)把教學活化為交際。「動」也包括三個方面:1)身體各個器官動;2)認知結構動;3)人的主體意識動。活是第一位的,活為動,活才能動,活動是為了掌握英語。以上這幾點,都屬於我們課題研究的范疇。
2、活動的環境、語境、情境。活動離不開環境,這里的環境指英語課堂教學的內部環境,即與活動相關的條件。語境指語言的輸入到輸出的語境,即是說從一開始就按語言的功能進行語言輸入活動,並在直觀、生動、具有意義性的訓練中掌握語言。情境指在學習課文時通過活動把教材內容的情境激活起來,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使學生身臨其境,在智力、心理和體力幾方面結合起來參與學習。
3、英語課堂活動的類型。按照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活動可分為呈現活動、練習活動、交際活動。這一類型決定了我們在英語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根據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必須注意活動教學的原則性,這也是我們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1) 有效性原則。活動的設計與創設要能以刺激學生的技能與激活學生原有知識為目的,時機要恰當,要緊跟其所服務的教學環節,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對所設計的教學環節必須要有一定的服務性。2) 多向性原則。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活動,給每一個學生有練習的機會,同時要具備競爭、激勵的功能,即非輕而易舉又非高不可攀。3) 成功性原則。我們要創設學生極可能成功的活動,活動成功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語言的成就感,而且還能鼓勵他們主動探尋,縱深發展。4) 趣味性原則。我們所創設的活動在追求成功性的同時,應充分考慮趣味性原則,充滿情趣,形式多樣,加強學生的主動參與。否則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厭倦,降低學習動機。
4、活動性學習學生學習評價研究。傳統的評價標准和方式束縛了學生,不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既然學生的學習方式需要變革,那麼應該有與之對應的評價標准來引導。因而,我們擬制訂出一套活動性學習方式下的學生學習評價標准。
二、 近兩年研究工作概述與進展情況
1、理論學習。活動教學雖不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但要使教師能切實運用這種思想指導教學,還需加強理論的學習。從2002年起,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課題方案,聘請專家或校內人員對教師進行了多次理論輔導,其主要專題有:《走進新課程》、《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英語教學交際論》……,除了理論講座外,另一種學習方式是鼓勵教師自學,我們對教師提出了每學期讀一本專著,做一萬字的讀書筆記,每周學一篇業務文章的要求,定期進行交流討論。
2、課堂教學研究。我們從學科課堂教學和綜合活動課課堂教學兩方面內容進行研究。在集體研究方式上,我們採取課前集體備課、課後評議總結。即每學期重點開展幾次校級課堂教學研究,確定執教人員後,組織部分人員運用課題思想認真反復多次備課,力求體現課題思想,上課後組織教師圍繞課題思想認真評議,我們還將課題思想分解為一些小的專題,由教師討論,力求通過交流,總結出基本觀點。在教師個人的研究方式上,我們提出了「自學反思」模式。「自學」即「每學期讀一本專著,做一萬字筆記,每周讀一篇業務文章」。「反思」主要有以下方式:是課堂教學中堅持「三段式」,即備課時必須寫「課前設想」,即讓教師備課時想到如何用課題思想指導自己本節課的教學。課中要求克服傳統弊端,最大限度地落實,課後堅持填寫「反思」欄目及寫課後記,為引導教師形成反思習慣,我們對備課的書面設計進行了改革。通過學校有計劃的研究活動及教師的「自學反思」,形成合力,使教師盡快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
3、學生活動。主要指學生的課外活動,具體形式有:創辦英語角;每學期舉辦一次英語周;開展英語手抄報、歌詠、口語、演講等競賽活動。上學期我們舉辦了英語聖誕大聯歡活動,學生參與人數接近二百人次,在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中,發掘學生的潛能,真正實現活動教學的優越性,彌補課堂教學中的缺憾。
4、在課題思想方面。全體課題組教師增加了對活動教學的概念及特點的理解,也加深了對新課程的解讀。我們認為,活動是一種學習方式,它可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中;採用活動教學思想與新課程思想是一致的,是不矛盾的,搞好本課題研究能較好地實踐新課程。我們也深信該課題的研究將「迫使」教師實現教學思想及方式脫胎換骨式的改變。
5、課堂教學方面。通過兩年的研究,我們對如何在課堂上採用活動的教學方式有了初步的體會,即:在課堂教學中,一是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認真地組織活動,創造性發揮活動的中介這作用,使活動成為英語教學返樸歸真的途徑,成為學生智力、情感得到發展的紐帶。二是以「活動」為主要方式,可分為學生同桌活動、小組合作活動、師生共同活動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三是及時「反饋」,將活動過程及結果反饋,自主獲取新知,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現以具體實例談談各個環節的具體做法:
1)復習活動(以牛津教材 5A Unit2為例):本課B部分重點內容是對under ,behind, beside、between 等介詞和介詞片語的學習與靈活運用。學生在之前對on ,in、near 有了一定的掌握,對on 、in 、near的掌握有助於更好地學習under 、behind, beside與between,所以我加強了對on 、in、near 的復習,設計了以下活動。
a)Ask and answer 。通過擺放物體,教師問學生答,或是半班問半班回答。
b)Sing a song 《In the classroom》
這是一首旋律歡快的樂曲,不僅可以使學生思維得到集中,精神得到振奮,更主要的通過對這首歌的吟唱,又可以加深對on , in的鞏固。
c)Play games。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做游戲可以滿足他們愛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針對本課的特點,我安排了兩個游戲,一是聽指令,做動作,要求學生快速地反應。如:Put your pen on your nose.二是猜人或物在哪裡,這樣既達到了游戲的目的,又加強了對已學過介詞的復習,在游戲中學生的情緒始終高漲,並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著,這樣為新知的學習作了極好的鋪墊。
2)呈現活動。呈現的內容清晰與否,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清晰明了的呈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詞彙我們可利用實物,投影,簡筆畫進行直觀呈現,而對於整體性較強的句型或是對話內容,用直觀明了的手段整體呈現,一些反應力較弱的學生不易接受,針對對話的內容,我們可以在復習階段中進行必要的鋪墊活動,在呈現中設計相關的情景活動,給學生尤其中下等學生有思想上的准備。以牛津教材3A Unit7為例,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復習階段中,我以學生熟知的dog、cat、panda、monkey等玩具動物,復習了This/That is my/his/her dog/cat/panda/monkey.以Look, This/That is my/his/her dog/cat/panda/monkey和Look at my/his/her dog/cat/panda/monkey鋪墊了 Look at his shirt.與Look,this is her jacket. 等等,這樣在呈現本課衣物之後通過我與學生創設的情景對話再學習本課,學生對文中的重難點詞句就有了輕松愉快的感知,Look at …與Look,this is …倆句型掌握起來就不易混淆,學生學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
3)練習活動。這是呈現後所進行的訓練聽、說、讀、寫的技能活動,在這一階段,如果僅僅停留於簡單的聽讀跟讀、齊讀機械的練習,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會降低,即便在呈現階段他們的興趣與學習慾望有多強烈,也會造成記得快,忘得也快的不良現象,針對不同課型,我們不妨設計不同的練習活動。以牛津教材5A Unit6為例,在這一階段我設計了以下練習活動:
a)我做動作學生快速說出短語(教材B部分內容)。這步訓練最終目的還是引導學生對所學短語的掌握,但事實上的確是避免了機械性的聽讀與跟讀。
b)我說前半句,學生說出後半句。如,前I』m, 後 standing;前He』s,後sitting.等。這項活動對學生的要求比上一步更高,充分保證了學生的思維處於緊張集中的狀態,同時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從整體再進一步感知一般現在進行時的構成方式,比機械地告訴學生構成方式效果要強百倍。
C)問答活動。在上述的練習上到問答的練習,如:What are you doing?What is he/she doing? 是學生用所學語言知識點進行交際活動的基礎,同時也稍微緩解了上述活動中緊張的課堂情緒,使課堂教學氣氛有張有弛。
d)採用chant形式。對於長的句子、難的句子,就初學者來說我們可採用chant 形式。如三年級學生第一學期就出現了What』s your name?學生通過教師的多次提問,知道這句的含義並且能毫不猶豫地回答:I』m…但說起這一句問句來較吃力,更不用說達到交際運用的目的,我以chant形式,在極有節奏的吟誦中讓學生鞏固所學句子,學生對新鮮的跟讀興趣極高,完全摒棄了機械性的跟讀,我是這樣設計的, name↗,name ,↘your name↗,What』s your name? (配以拍手節奏)。除我們自編chant 形式之外,教材中很多單元最後一部分中有「rhyme」形式,我們可以把本單元重點知識改編入「rhyme」中進行鞏固。
4)鞏固活動
在鞏固環節中,一般我們把它分為口頭鞏固與書面鞏固。口頭鞏固就是把以課本為中心的活動向以生活為中心的活動轉化,讓學生在模擬的,相對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進行實踐活動,發展他們用英語進行交流並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在很多英語課堂上,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師生示範對話、倆倆或是小組表演對話,這對充分開展學生的想像力與創新力是有一定的束縛性的,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安排其它的一些活動。以牛津教材4B Unit1為例,對於職業詞彙的鞏固,在課文給以學生的情景中,學生最多隻會虛擬人物或自身身份進行倆倆交際活動。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三人以上的小組活動,詢問其他同學父母的職業,如:Is your father a teacher?Is his mother a nurse?,這樣圍繞這個話題,可以展開多個人的會話,從而真正達到所學語言進行交際運用的目的,而不是簡單化的模仿。在口頭鞏固活動中,還可以安排與所學內容聯系密切的游戲,只要我們細細鑽研教材,都會有新的發現。當然不能為游戲而游戲,游戲的創設應以有利於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升華,有利於刺激少數不喜歡開口說話的學生想說出來的慾望為目的。

⑦ 英語研究性課題

1.勤背誦。
象你這樣的基礎背誦是必須的,通過背誦你就可以提高很多.不光光是單詞片語,還有語法規則也很重要.
積極記憶高中課本中出現的生詞及片語,理解其用法,並適當運用一些正、反義詞對比,相似詞對比等方式加強記憶。這一步雖然枯燥乏味,但少了它,學習英語就像折了翅膀的鷹,空有雄心卻寸步難行。

2.勤朗讀。

這是學好英語的法寶之一。朗讀的內容一般說來只限於課本,並不以背誦為目的,而著重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正確發音、連續語氣等等。通過朗讀可以熟悉單詞及其用法,體會英語的語氣、語境,增強語感。每天只需半小時左右,但須持之以恆。

3.勤練習。

雖然「題海」戰術不足取,但適當做一些練習,尤其是針對自己不足之處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完形填空這種難度較大、考查綜合能力的題型,平時就應多做一些。每次做完後,認認真真地重新對照答案細細摳一遍,體會這些正確選項究竟合理在什麼地方,出題者的意圖又是在考查哪些知識點等等。只有在不斷的練習、體會中,英語水平及應試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建議你先做語法的專題訓練,一套套做完後總結,再運用到綜合題里.

4.勤總結。

相對於其它學科來說,英語的知識點相當零碎,一定要在平時的收集、整理、總結上下功夫。平時聽老師提到或是在參考書上看到的一些零碎的小知識都要及時記錄下來,以備以後復習時用。

二、「四多」

1.多看。

近年來英語試題的難度逐漸增大,試題的觸角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從高一開始就應盡可能地擴大閱讀面,廣泛閱讀,以求開闊視野,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

2.多聽。

近年的中、高考已逐步加入聽力試題。其實,多聽並不僅僅是為了應試,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在聽的過程中可以逐步增強語感。培養敏銳的語感將有助於增強辨析力和判斷力,是英語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3.多說。

多說可以增強口語能力,加深記憶,使學過的知識清晰地映在腦海里,不容易被忘記。

4.多練。

通過做大量的習題,可以增強實踐經驗,不至於臨陣發慌,手足無措。而且,熟能生巧,做題也能做出規律,做出語感來。

還有些比較好的學習方法供你參考
1 - 最重要是單詞,開學之時制定個計劃,准備在什麼時候把第幾課的單詞背熟,如果可能盡早把所有單詞記得滾瓜爛熟,要是不行至少在每一節上課之前把此課的單詞記熟(這是關鍵,高中英語成不成功70%就靠它了)。

2 - 每天至少看30分鍾的課文,哪一篇都好(前提是單詞讀熟),最好以娛樂的心態去進行,不要當作苦差,如果堅持不了至少一周看三次,在讀的時候慢慢培養速度,當然這是在讀的質量有保證的前提下。(高考時閱讀就看這日積月累的工夫了)

3 - 買英語系列磁帶,每天堅持聽一段時間,至少多長自己把握。(注意,一定要從初級開始聽,一開始就好高務遠聽中,高級的話絕對無效)

還有就是學好英語的8條法則:
1.勤奮和堅持.絕對不能3天打魚2天曬網.

2.要多開口,增加語感.文字不過是聲音的標准.就象兒童學母語,都是從聽說開始的.所以學英語也要大量的聲音輸出和輸入.復讀機是不可缺少的.

3.抓好基礎.最簡單的就是聽音背單詞.不能死記.英語單詞的拼寫大多數都是有規律的,記住了發音,拼寫也就簡單了,說話時也能脫口而出.

4.把語法變成語感.需要大量的背誦朗讀.但是早期對基本語法規則的記憶也很重要.

5.聽力.每天堅持至少20分鍾的訓練.如果聽力很薄弱,就聽一句寫一句,聽不懂再反復,實在寫不出再看原文.這樣每次都能機中你的薄弱環節,特別有效.

6.多閱讀中英對照讀物.對你的詞彙,語感以及閱讀.翻譯都有幫助.

7.關於閱讀理解,建議先看題目,這樣在看文章時就有目標.抓住中心也很重要.每天堅持2篇閱讀一篇CLOSE.

8.如果做不到第一條,後面7條全部失效.....

希望你早日成功,加油!

⑧ 英語論文開題報告中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何翻譯

您的開題報告有什麼要求呢
開題報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幫到你,祝順利

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論文名稱

論文名稱就是課題的名字

第一,名稱要准確、規范。准確就是論文的名稱要把論文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論文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第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盡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二) 論文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這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論文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主要內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關背景(課題的提出): 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 ⑵ 通過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學實際,指出為什麼要研究該課題,研究的價值,要解決的問題。

(三) 本論文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文獻綜述)。

規范些應該有,如果是小課題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台(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四)論文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五) 論文寫作的目標

論文寫作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論文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即本論文寫作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准確、精練、明了。

常見存在問題是:不寫研究目標;目標扣題不緊;目標用詞不準確; 目標定得過高, 對預定的目標沒有進行研究或無法進行研究。

確定論文寫作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論文的基本內容

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大家在確定研究內容的時候,往往考慮的不是很具體,寫出來的研究內容特別籠統、模糊,把寫作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基本內容一般包括:⑴對論文名稱的界說。應盡可能明確三點:研究的對象、研究的問題、研究的方法。⑵本論文寫作有關的理論、名詞、術語、概念的界說。

(七)論文寫作的方法

具體的寫作方法可從下面選定: 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 個案法、比較研究法、文獻資料法等。

(八)論文寫作的步驟

論文寫作的步驟,也就是論文寫作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論文寫作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系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課題研究的主要步驟和時間安排包括:整個研究擬分為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起止時間 希望可以幫你。

您的調查報告有什麼要求呢
調查報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調查報告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幫到你,祝順利
怎麼寫開題報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備工作當中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包括課題名稱、課題內容、課題的理論依據、參加人員、組織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時間、經費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標題的擬定。課題在准備工作中已經確立了,所以開題報告的標題是不成問題的,把你研究的課題直接寫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導過一組同學對倫教的文化諸如「倫教糕」、倫教木工機械、倫教文物等進行研究,擬定的標題就是「倫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內容的撰寫。開題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所謂課題背景,主要指的是為什麼要對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所以有的課題乾脆把這一部分稱為「問題的提出」,意思就是說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或者說提出這個課題。比如我曾指導的一個課題「倫教文化研究」,背景說明部分里就是說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倫教作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她的文化發展怎麼樣,有哪些成就,對居民有什麼影響,有哪些還要改進的。當然背景所敘述的內容還有很多,既可以是社會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關鍵在於我們所確定的課題是什麼。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課題研究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的課題要研究的是什麼。比如我校黃姝老師的指導的課題「佛山新八景」,課題研究的內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為重點,考察佛山歷史文化沉澱的昨天、今天、明天,結合佛山經濟發展的趨勢,擬定開發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氣象的文化旅遊的可行性報告及開發方案。」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應該敘述自己在這次研究中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比如我校葉少珍老師指導的「重走長征路」研究課題,在其研究目標一欄中就是這樣敘述的:
1、通過再現長征歷程,追憶紅軍戰士的豐功偉績,對長征概況、長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艱難險阻、什麼是長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過小組同學間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說,培養合作參與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過本次活動,使同學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進一步提高信息素養。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在「課題研究的方法」這一部分,應該提出本課題組關於解決本課題問題的門路或者說程序等。一般來說,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研究方法有:實地調查考察法(通過組織學生到所研究的處所實地調查,從而得出結論的方法)、問卷調查法(根據本課題的情況和自己要了解的內容設置一些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相關人員調查的方法)、人物采訪法(直接向有關人員采訪,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獻法(通過查閱各類資料、圖表等,分析、比較得出結論)等等。在課題研究中,應該根據自己課題的實際情況提出相關的課題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實用就行。
五、課題研究的步驟。
課題研究的步驟,當然就是說本課題准備通過哪幾步程序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這一部分里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課題大概准備分幾步來完成。一般來說課題研究的基本步驟不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准備階段、查閱資料階段、實地考察階段、問卷調查階段、采訪階段、資料的分析整理階段、對本課題的總結與反思階段等。
六、課題參與人員及組織分工。
這屬於對本課題研究的管理范疇,但也不可忽視。因為管理不到位,學生不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有時就會偷懶或者互相推諉,有時就會做重復勞動。因此課題參與人員的組織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參與研究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通過民主選舉的方式推選出小組長,由小組長負責本小組的任務分派和落實。然後根據本課題的情況,把相關的研究任務分割成幾大部分,一個小組負責一個部分。最後由小組長組織人員匯總和整理。
七、課題的經費估算。
一個課題要開展,必然需要一些經費來啟動,所以最後還應該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課題所需要 的資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資料需要多少錢,實地調查的外出經費,問卷調查的印刷和分發的費用,課題組所要佔用的場地費,有些課題還需要購買一些相關的材料,結題報告等資料的印刷費等等。所謂「大軍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資金作後盾,課題研究勢必舉步維艱,捉襟見肘,甚至於半途而廢。因此,課題的經費也必須在開題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把本課題的研究做到最好。

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問卷調查法,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製成表式,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請示填寫答案,然後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綱或觀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系統性和可重復性。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幹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發現其中的問題。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於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學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藉助各種方法技術,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從而全面地、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於各種學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於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有助於觀察和訪問。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④有助於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根據觀察、記錄、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主要目的在於說明各種自變數與某一個因變數的關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理清關系,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的方面的分析。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從而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達到認識事物本質、揭示內在規律。

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2000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加以調查分析,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1)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2)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藉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模擬法(模型方法)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徵,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然後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並應用於實踐,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使之系統化、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它將已有的現象、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給予敘述並解釋出來。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於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學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模糊數學分析方法。

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准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像、分析綜合等,它對於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系統科學方法

20世紀,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等橫向科學的迅猛發展,為發展綜合思維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學研究方法不斷地完善。而以系統論方法、控制論方法和資訊理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又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它不僅突破了傳統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法論的體系。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作為獲得感性材料的方法來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作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認識的方法來使用,而且作為後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顯。它們適用於科學認識的各個階段,因此,我們稱其為系統科學方法。

⑨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課題研究方案

考拉網為您提供~\(≧▽≦)/~啦啦啦 更多學習資料你懂的說

英語的學習,現在已經變成一種潮流了,並且大多數家長認為,英語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很好的認知。但是因此而逼迫著孩子去學習英語,參加各種補習班,找家教等等,這些都是有失偏頗的。孩子們學習一種新知識的時候,往往要以興趣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他(她)才願意去學,願意去探索裡面的奧妙。
我們都知道這么一句俗語: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那要如何才能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呢?我們已經看到太多文章說要多讀書看報、看雜志,看美劇、看電影了。這些都是對孩子的建議,而這里我的建議則是對家長和老師說的。

讓家長參與進來,多鼓勵孩子
有人會說,學習是一件獨立自主的事怎麼會關家長的事呢?是孩子要學習而不是家長!其實,在學習過程中,家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家長要善於察言觀色,了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從孩子自身的愛好出發,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因勢利導地進行培養。當孩子的英語學習成績不好時,不要大發雷霆,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想方設法加以鼓勵和引導,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對症下葯,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當孩子在英語學習中取得了哪怕一點點進步,家長更應該及時恰當的進行鼓勵、贊美。如「你的英語說得真好聽」「你能記住那麼多單詞,真是棒極了」「你的英語歌唱得太好了」等等。有這樣一句話「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對!人是渴求表彰與嘉獎的動物,每一個人都渴看自己的點滴進步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渴看聽到別人的贊美。喜歡自我表露,是孩子們共同的心理特點,尤其是這種表露能受到家長的誇獎,孩子小小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就甭提多高興了。家長也要善於利用這一特徵,讓他們充分進行表露。這樣,既能發展孩子的智力,培養與孩子之間的情誼,還能極大地調動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讓老師參與進來,營造學習環境
在一生的學習生涯中,老師是不可或缺的。興趣的產生和強化都離不開我們教師的培養和激發,老師應該積極創造英語環境開展游戲運動,培育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游戲,既鍛煉了英語口語,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保持了學生對英語的長久喜好。而且游戲本身就是孩子成長中一項重要內容,各種各樣的游戲形式不要流於表面,也不要目的太過明顯地一股腦都壓給孩子,要給孩子一個自主選擇活動的空間,更多的時候是讓孩子來引入,孩子是主角我們只是配角。並且在課堂上利用實物、直觀教具等教學手段,盡量創設情景和語境,可以創建一個英語角,讓孩子進行豐富有趣的對話活動。只要孩子容易理解,樂於接受,印象深刻,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好奇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增強孩子的求知慾,還能提高教學效果。

形成家校合力培養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家長與老師之間的相互配合,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對策,讓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更上一層樓,可以共同鼓勵孩子和同學平時多用英語會話,鼓勵孩子主動和外國人打招呼和交談,鼓勵孩子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家長、老師在孩子學習生活中要積極主動關心,這樣不僅對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會有所幫助,我相信在其他方面也同樣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對於英語的學習不能急躁,找到一個好的方法才能一勞永逸。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更加不能急於一時,只有使學習英語成為了一種興趣,一種愛好,才能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希望家長和老師都能慎重對待,與孩子共同進步。

閱讀全文

與英語課題研究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袖子夾毛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643
無痕祛斑的最佳方法 瀏覽:189
安裝天然氣表的正確方法 瀏覽:304
圖層蒙版使用方法 瀏覽:178
冬蟲夏草的使用方法 瀏覽:750
魚秋串食用方法 瀏覽:198
如何用多種說明方法描寫雪 瀏覽:232
99乘以16用簡便方法 瀏覽:604
山楂研究方法 瀏覽:362
萬用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瀏覽:746
桂花栽培種植方法 瀏覽:279
多變數分析方法與應用 瀏覽:652
電腦電源雜訊測量方法 瀏覽:630
汽車座椅清洗方法有哪些 瀏覽:779
如何用線圈纏繞方法確定電流 瀏覽:421
電腦筆記本惡搞方法 瀏覽:654
如何長高方法12歲 瀏覽:400
真皮皮帶質量好不好的鑒別方法 瀏覽:916
脊柱炎物理治療方法 瀏覽:573
直接開平方法20道例題帶答案簡單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