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研究方法 > 小學作文教學方法討論交流

小學作文教學方法討論交流

發布時間:2022-04-16 16:39:02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作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作文教學,應該採取以下策略和方法:
1、循序漸進,由簡到繁。可以從寫日記,寫片段入手,先寫一件事、一個人、一個場景,引導小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把所遇到的人和事表達清楚,或把自己所見、所聞和所感如實寫明白。經過一個相當時間的練習之後,再指導小學生寫篇幅比較長、人物和事件更多的作文。
2、傳授思路,確立結構。小學生寫作文,往往有想到哪裡寫到哪裡的偏差,造成層次不清、結構不完整的問題。還有的小學生提起筆來不知道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布置作文時就要引導學生理思路。比如寫一件事,先寫發生了什麼事,再敘述這件事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的,誰參加了這件事,開始怎麼樣,中間什麼樣,最終怎麼樣。有了這個思路,學生就不至於在開頭就「卡殼」,也不至於寫得枝蔓叢生。
3、巧妙評點,典型示範。教師要認真批改小學生的作文,並且在作文講評課上當面與學生討論溝通。也可以把寫得好的作文重點推薦、點評,讓同學們有所借鑒。還可以把寫得不成功的作文作為例子,引導同學們評頭論足,指指點點,共同找出修改的辦法。最不可取的做法是,批改作文時不置可否,給個成績,加個時間。

Ⅱ 小學生作文的教學技巧

小學作文指導思路探微
江蘇省宜興市第二實驗小學 吳杏娟
[內容摘要]: 小學作文指導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針對自身平時作文教學中的教學實踐反思,圍繞小學作文指導思路,從五個方面闡述這一主題,使學生腦海中有一條清晰的作文思路。從選材上練廣度,培養思路的開闊性;從圍繞中心的多角度,培養思路的多向性;從細節的深入,培養思路的細致性;從訓練學生認識客觀事物水平,來培養思路的深刻性;從構思謀篇限定時間,來培養思路的敏捷性;從寫真事抒真情,來培養學生思路的人文性。
關鍵詞:小學、作文、指導、思路、人文性
前言:《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育大綱》指出:小學作文教學主要承擔著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指導他們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的任務,同時也要使學生受到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
然而當今小學作文仍然存在著片面追求以文載道,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寫作個體心靈的自由。翻開作文簿,字里行間流動的幾乎是人雲亦雲的復制型思維,無新穎超拔之意。尋覓學生的優點,放大學生的膽量,拓展學生的思路,可以越雷池,信筆走馬,解放學生的心靈和語言,產生「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之積極效應,促進不同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以下謹從小學作文思路訓練上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練廣度,培養思路的開闊性
作文內容要豐富,選材要廣泛,思路就要開闊。目前,學生常常是看著命題不知從何寫起。他們的思考的心理是急於想「我寫什麼」,因而一下子就進入了狹窄的死胡同。針對學生這一思維特點,訓練選材的廣度,培養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即引導學生根據題意先想可以寫什麼,而後想我寫什麼,就是花一點時間,拓開選材范圍,展開思路,並借用坐標形式,註上信息點,然後再從中篩選或者說檢索可供自己寫作的材料。
以《令人高興的一件事》為例,選材思路構想可以是這樣的:
獲獎
當好學生
春遊

學校
家裡
街上
……
事件范圍
人物范圍
地點范圍
時間范圍

高興

上圖箭頭指向是一個學生最後確定的寫作內容:他於六•一節在學校里參加作文比賽獲獎的事,表達了他高興的心情。從上圖可見這一命題可以從時間、地點、人物方面考慮選材,當然主要的是從事情上考慮選材,小學生一般對自我親身經歷的事體驗比較深,因此我著重指導學生從事件范圍上選材,勾起對往事的回憶,一般來講留在腦中的,總是美好的深刻的,值得去寫下來的。在暑假游泳、趕海,和小夥伴一起捉迷藏、過家家、當小老師;春天放風箏、玩泥巴;寒假裡堆雪人、打雪仗等。一旦打開了思路『學生便覺得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表,文思如泉,躍躍欲試,一吐為快。而抓耳撓腮,苦咬筆桿,瞎編亂造之窘境也不會再出現。如圖這樣一擺,學生一目瞭然,時空感增強了,選擇的餘地就大了,然後再憑藉此坐標,啟發思路往往可篩選最佳材料入題寫作,這是進行選材廣度訓練。在具體習作時,還須進行思維外延式訓練,即通常說的進行聯想和想像能力的訓練,使文思擴展延伸。如眼下五月份母親節快到了,要求學生寫孝親的作文,可以由平時為母親做的點點滴滴的小事,細節動作生發開去,替媽媽拿碗筷,替媽媽倒杯熱茶,給媽媽捶捶背,因孩子尚小對於孝順母親的只停留在這些小事中,在和他們的交流中,有的同學流露出:等長大了想要為媽媽做些小時侯做不到的事。於是我及時引導學生在寫實的基礎上,展開想像的翅膀。用上假設的詞,任思緒飛揚,暢快地表達對母親的孝敬。例如我班學生這樣寫:如果媽媽不在意,長大了想做大廚燒好吃的飯菜,讓媽媽吃得營養又能保持苗條的身材;如果媽媽不在意,願意做按摩師;做一名服裝設計師等。孩子豐富的情感,深情的愛意都在字里行間洋溢。孝敬母親是美德,是做人的基石,愛母親的人,是有愛心有良心有責任感的人,我還記得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擔任校長期間,在開學第一天,校門口高高掛起的鮮紅標語:要愛自己的媽媽!多麼令人震撼的標語,像一面旗幟飄揚在學生心間,我想學生看了以後必然是終生難忘的,一個優秀民族的素質就是在看似無意、無痕中春風化雨般塑造起的。從交上來的一篇篇習作看來,雖語言平淡自然,但可以表現對母親的孝順之情。生活是寫實、更是想像、習作的源泉,情感是想像、習作的動力,本次習作設計體現了以生活引發想像,以情感促進表達的教學理念。
二、練角度,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作文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它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活動。這好比攝影師在拍攝某處景物或某一場面時是仰拍,還是俯拍?是拍攝全景,還是僅拍攝局部?這就是在選擇最佳角度的思維活動。寫作文何嘗不是如此!怎樣練角度,培養寫作思路的多向性呢?
1、圍繞中心從不同角度寫。寫人物訓練從外貌、神態、行為舉止、語言特點和心理活動等角度來刻劃;寫景物訓練從靜態、色澤形狀、高低大小、全景局部等角度來描述;寫事情強調點面結合、見事見人。強化這種訓練,可以培養習作思路的多向性,避免單一性。
2、多角度立意。同一件事,可以訓練學生從多角度立意,強化思路的多向性。以《拔河》為例,既可以說明勝不驕,敗不餒,也可以表達「團結就是力量」這一主題思想,還可以表現「拔河也要講究技巧」這一主題思想。這種訓練,不僅培養了習作思維的多向性,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誘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3、變換角度想。變換角度的寫作思路訓練饒有趣味,因而能刺激學生寫作思路的積極性,使思路變得活躍起來,於是在寫作中常有些生動的語言:「當我把小樹扶起來固定好後高興極了,小樹在風中搖曳著,葉子沙沙作響,啊,它在向我點頭,向我微笑呢!」那隻小鳥嘰嘰地叫著,彷彿在說:「我是你們的朋友,可是為什麼有人舉槍打我們!」我望著受傷的小鳥,撫摸著那還在不住顫抖的翅膀,心也在顫抖:「啊,為什麼要傷害這無辜的小生靈!」小鳥歪著小腦袋,停止了叫聲,黑豆般的小眼睛濕潤潤的,不知是難過呢,還是感激我。小學生生活中所涉及的題材多數都比較小,較平常。換言之,沒有什麼重大的材料。由於小學生對生活的認識能力有限,或認識偏差,或者認識模糊,或者認識膚淺,甚至錯誤,在習作時,立意就會不準確,不深刻。俗話說,登高才能望遠,高屋才能建瓴。因此,要訓練高度,即要訓練學生站在一定高度上能較深刻地認識客觀事物,使立意能力逐步提高。
4、提升高度想。從某種意義上說,練立意的高度,即是練學生的胸懷,練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同樣寫黑板報,兩個學生對此事的認識或者說對此事的看法在文章的結尾分別是這樣寫的:甲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努力,黑板報終於辦完了。我想,明天同學和老師看到我們辦的黑板報,一定會交口稱贊的!」乙 「望著好容易才辦完的黑板報,有說不出的高興。因為我們用自己的雙手,讓同學們看到美妙的畫面,聽到許多高尚的人在談話…… 」顯而易見,後一個學生對辦黑板報的認識要比前一位深刻鮮明。不難看出,學生對事物認識的高度不同,文章的意境也迥然不同。培養習作思路的深刻性,除了注意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作者對認識事物的方法外,還要不斷加強正面的思想教育,提高鑒別能力,提高對周圍事物的認識水平。

三、練深度,培養寫作思路的細致性。
老師們常反映學生作文寫不具體。比如寫大掃除中擦玻璃吧,只是講擦呀,擦呀,擦完了這一塊,又擦另一塊,把每一塊都擦得乾乾凈凈,老師誇我擦得好。寫跳高,就是寫我第一次沒跳過,第二次也沒跳過,老師鼓勵我要跳過去,我一狠心,第三次一跳跳過去了,如此等等,主要是沒有詞彙嗎?不是的,而是學生還不會「鑽進去想」,因而「寫不出來」,即沒有細致而深刻的思路。
可以借電影形象表現手法來說明這一點:電影中常用推近鏡頭來展現事物的細節或人物表情的局部,如遠鏡→中鏡→近鏡→特寫鏡頭,雖然隨著鏡頭越推越近,畫面里的景物容納越來越小,然而觀眾對特寫鏡頭看得最清楚,印象最深刻。有時為了表達需要,連眼裡含著淚水都拍得很清楚,連嘴唇的顫動微小的變化都看得一清二楚,人物的內心感情全融在這不言不語的細致神情動作之中。
習作時,道理也是如此。我們要求學生不僅只會寫事物的輪廓——寫個大概而已,而應當訓練學生會深入地寫細節。方法是,安排一定時間訓練描寫細節片斷,這種片斷訓練的命題要求越小越好。如細致描寫一個人焦急的神情,細致描寫一個人打羽毛球時的動作,細致描寫一個人專心看書的神態,描寫一種花的局部樣子。這種訓練方法有利於改變學生習作思路中不良因素(如不細致,不深入,浮於表面等)。隨著習作思路細致性的訓練,學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在習作中運用細致描繪事物的方法,此時,空洞的習作就少了。
四、練速度,培養思路的敏捷性
當今社會,信息交流是相當快的,這就要求寫作要有一定的速度。練速度,就是要培養思維的敏捷性。這不僅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需要,更是交流信息的需要。
1、練構思謀篇的速度,一是在閱讀故事時滲透構思篇章訓練。服裝、橋梁、樓堂設計師因為頭腦里儲存眾多的服裝、橋梁、樓堂的式樣,方能隨心所欲地根據需要設計出各種施工用紙。同樣,學生也要掌握各種結構方式,在獨立習作時才能較快地因文而異地設計出不同的寫作構思圖。課本中不少段落的結構可供學生習作時借鑒,我們在閱讀故事中要充分發揮課本的例子作用。如總分式結構(《北大荒的秋天》中的第三自然段),總分總結構(《東方之珠》),還有諸如分總式、遞進式、承接式和並列式等。
2、是訓練主體構思的速度。關於篇的構思可以藉助立體寫作思路圖,使寫作思路立體起來。從整體出發,圍繞中心(用中間的圓圈表示)安排情節或事例,組織段落層次。例:
健康成長
爸爸媽媽
誇一誇
關心愛護我的事
感動
做真人
寫真事
說真話
抒真情
這種構思圖不僅立體感強,而且更形象地形成在學生腦海里,做到心中有譜,並且更有利於提高學生寫作的速度。
3、每次習作都要限定時間。為了培養寫作的速度,在寫作的時間上給予一定的限制,比如一節40分鍾的習作課要完成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開始是有困難的,但經常訓練,思維的敏捷性提高了,寫作的速度也隨之提高。
五、抒真情,培養思路的人文性.
以我向全體語文老師上的一堂作文指導公開課為例。聽課的老師們被課堂上那種感情氛圍所吸引,被學生活躍的思維和充滿感情的語言表達所感染,被我的下水文朗誦所感動。好多老師聽著聽著兩眼濕潤了。這堂課,我的學生經歷了一個感情教育歷程,學生對來自父母的關愛,由熟視無睹、麻木享受、認為理所當然到心存感激這樣一個轉化過程,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有位哲人說:感情淡漠是一種罪惡。通過努力,這堂課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創設情境引導、激發,開闊學生思路,讓學生自然而自由地表達,使學生欲吐為快,暢所欲言。
我國古代作文大家劉勰在他的文學評論《文心雕龍》中說過「情動而辭發」,這確是經驗之談。假如對周圍事物漫不關心,無動於衷,沒有寫作的情感和慾望是寫不出好作文來的。把學生置於情感氛圍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寫作情緒,深化對生活的感受,這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條捷徑。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言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指出關於作文的注意點: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空話、假話。習作指導要有利於學生開闊思路,自由表達。魯迅說過文章不是教出來的,文章到底應該怎麼寫,說不出來,但凡是有感而發,多看和練習,此外並無心得或方法。平時只有加強語言的點滴積累,讀誦和感悟,多開展適當的語文課外活動,豐富學生思想,讓他們在頭腦中再現生活,認識生活、回憶生活和表述生活,使學生不知不覺,自自然然融入濃濃的感情氛圍,心有所感,情有所動。這節作文指導課,我是想「開源引流」引導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和做真人,讓學生感受息息關愛,學會感激,做個感情豐富的人。

Ⅲ 小學寫作教學方法

一、故事仿寫法:順從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選擇短小、通俗、有意義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復述,再練習寫出來,只要能寫出大致內容就是成績了。學過的故事性課文,像《司馬光砸缸》、《烏鴉喝水》等,也可以讓學生仿寫。
二、實事記敘法:寫學生親耳聽的,親眼見的,親身經歷的事。當然,最初要選擇最簡單的練習,以後根據年級不同逐步加深。如:課堂上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方格本不夠用了。」另個學生說:「老師,我借他一本。」再如一個學生拾到一角錢交給了老師……這些零瑣小事兒,多數學生不但能說明白而且能寫清楚。教者也可提供材料,鄰居家的豬到你家偷吃豬食,被你家小花狗給咬跑了,突出小狗的可愛特點;天突然來雨,你或別人把李奶奶家醬缸蓋上了,突出人物的品質特點,等等。
三、縮寫課文法:小學課文,一般都淺顯易記,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趣味性。讓學生在復述的基礎上,練習縮寫,不算高不可攀。
四、創設意境法:按教者事先考慮、准備的,在學生面前,展現一件簡單明了的小事兒,接著讓學生復述或寫出。如:一次我給學生發課外書,發完少了兩本,我讓學習委員到備課室找,結果,她在半路上拾到了。於是,馬上讓學生動筆。這樣做學生感到有興趣,有話寫。
五、字詞擴寫法:低年級字詞任務較重,可隨時結合字詞教學,進行擴寫詞語,擴寫句子,擴寫一段話,乃至一段短文的訓練。盡量做到:聯想豐富,有進步意義,內容完整、語句通順。如:教「嚇」字,組詞(嚇一跳)擴句(他把小力嚇一跳),擴寫一段話(小力走到教室門口,剛一推門,小軍躲在門里,故意「嗷」地一聲,把小力嚇一跳,倒退幾步摔個筋斗。上課時,小力告訴了老師。老師把小軍批評了。小軍紅著臉說:「我再也不這樣做了。」)
六、觀察實物法:寫靜物,要從「摹形」和「傳神」兩個方面著筆。「摹形」就是描寫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質地。「傳神」就是描寫物體內在的神態,可以說明物體本身的意義或者抒發作者對物體的感情,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或聯想。
七、看圖聯想法:在「看圖說話、寫話」的基礎上展開聯想,使圖前、圖中、圖後的情節融為一體。要注意以下四點:一、看懂圖意;二、弄清題目規定的寫作要求;三、依據要求,結合看圖,確定寫作重點;四、在寫實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八、講說結合法:把講讀課文和說話練習結合起來。通過講讀促進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練習口頭復述能力,這是把理性知識(或課文知識)轉入實踐運用的範例,是語文課與作文課緊密結合的嘗試。如:講《小蝌蚪找媽媽》、《松鼠》之類的課文,可用十分之六的時間講讀,十分之三的時間練習說話,十分之一的時間機動使用。敘述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游水嬉戲的情形;青蛙的外貌,生活習性;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變化情況。仿照《松鼠》的寫法,敘述公雞、大鵝、小狗等動物的外形,生活特性,用途或作用。
九、古詩改文法:在學好古詩字、詞、義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試探改寫成文,是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好機會。因為古詩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這些現成的材料組織成文,能培養學生的豐富想像力,能訓練學生布局謀篇的作文技巧。
十、仿寫作文法:現成的作文資料很多,教師可把適應學生仿寫的作文讀一篇。然後讓學生根據腦中的記憶仿寫。可分兩種,作文能力差的仿寫範文中的原有事物,作文能力強的可聯想其它類似的事物。

Ⅳ 如何指導小學生寫好作文

鏈接: https://pan..com/s/1BuMZ23u5UxwKxHJfa1xF2Q

提取碼: usef

Ⅳ 如何教小學生寫好作文

小學五年級屬於小學高年級,對於寫作不應像三四年級那樣,應該是能夠將文章要表達的內容,除了寫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外,還要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這才是作文能拿到分數的關鍵.那麼小學作文培訓五年級寫好作文的技巧是什麼呢?

(寫作)

(4)多想:思考才能賦予你的做作於靈魂.要不然你的寫作就容易跑題,容易造成一種現象那就是像擠牙膏一樣的寫作,做不到文思泉湧.所以當你要寫作文時候,對於文字的整體首先要做的是構思,此外這點和你在進行閱讀的時候是否勤於動腦有很大的聯系.以上就是小學作文培訓五年級學生如何寫好作文的參考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有用的參考價值.

Ⅵ 淺談小學生怎樣練好作文基本功

芝麻學社十項作文基本功(完結)(高清視頻)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1brRiyLPIKaNCd1pJ7q1kw

提取碼: vrhn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Ⅶ 淺談小學作文教學的幾種方法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根據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動寫作的積極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及時發現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放大。「閃光點」,,同時指出應該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過面批,增強學生信心,興發興趣。
2、把學生的優秀作文裝訂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秀作文被工整的裝訂在了一起,配上美麗的插圖,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如果在班會課上組織大家互相傳閱、交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定會空前高漲。
3、有計劃的設計游戲,編導小品,組織外出參觀等活動。學生親自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會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過和感受,自然會興趣盎然,學生有了寫作的慾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兩句的流水賬」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於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去描寫,去評論無疑是很難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成善於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特點。記得在《一次的小實驗》的習作指導中,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平時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一定的順序把過程寫清楚,並寫出實驗時人物的心情,但這次習作大部分學生寫的不夠理想,這顯然與平時生活觀察不仔細,實驗做的少有關系,於是我聯系科學老師帶著大家做了幾個實驗,這次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性很強,通過學生的認真仔細觀察後,再次習作時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該根據教材內容採取指向觀察訓練、自由觀察訓練和聯系實例觀察訓練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系統的訓練。
三、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與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裡研究也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不平衡性表現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進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能使聽、說、讀、寫收到較好的效果。在進行《我最喜愛的小動物》作文指導時,我提前就讓學生去觀察,回憶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中發言的同學絡繹不絕,講的同學很認真,講到有趣的地方還會哈哈地笑起來,聽的同學很專注,能與講的同學融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在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口頭表達能力之後,我便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最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然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必須從低年級開始,抓住課內插圖和看圖說話,採用個人自說,同桌對說,全班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訓練,還要注意合理的想像,這樣既豐富了語言又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歐陽修在回答「如何寫好文章」時說,「無它術,唯勤讀書而且多為之,自工。」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便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凈精神、拓視野、活思想,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彙,習作時才能游刃有餘,左右逢源。那麼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後習中都會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現實中,優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可以把課內、外積累帶的好詞佳句、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並在後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於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師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五、注重學生的評價
小學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內化的過程。

Ⅷ 如何進行小學作文教學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積累必要的情感生活是生活性作文教學的前提。豐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倉庫。我們根據學生接觸生活的特點,可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面指導學生觀察生活。無論是喜怒哀樂甜酸苦辣,還是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要求學生及時記錄,隨時積累。這種積累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什麼」的問題,讓學生有「米」下鍋,更重要的是一種情感與生活的累積。親情,友情,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都是學生作文的重點,而這些「情」都必須從生活中來,從親身的觀察和生活中來。
傳統的學生作文教學,學生往往是在毫無思想,材料准備或生活零碎膚淺的情況下進行的。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識,沒有個性。生活性作文教學第一步就是課前提前數周告知學生作文的內容,范圍,主題等,然後根據作文的要求,引導學生討論如何在生活中動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層次有計劃地認真觀察,閱讀相關書籍汲取知識。在實踐中教師要適時,適機,適當地指導學生注意記錄每一個實踐環節,特別是一些細節,為習作積累具體的材料,要積累材料的同時,記錄自己的獨特感受生活,積蓄充分的情感。這是作文教學非常關鍵的一步。
二、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還要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
寫作最好的主動力是情感動力,情動而意動,意動而文成。如果我們善於激發學生的所積蓄的生活,造成一種蓄勢,使其處於待發狀態,那麼,學生作起文來必是因情生文,順意成章了。如何激活學生情感。
(一)、尋找情點。
(1)家庭親情:①父母培育的無私奉獻之情。②兄弟姐妹互相尊重愛護之情。
(2)學校友情:①師生尊敬與被尊敬,關懷與被關懷之情。②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之情。
(3)社會風情:①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偉大物質文明。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4)愛國之情:①五千年文明的民族自豪感。②外族入侵的民族恥辱感。③歷代愛國志士的高風亮節,以及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的關愛情緒及理性思考,等等。
(二)、創設情境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場合產生的。創設作文情境,激活自己的生活積蓄,有效地產生情感共振,進入最佳的作文狀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①生活再現。譬如,要求學生隱去一個熟悉教師的姓名,只對其肖像,服飾,神態,性格愛好和習慣語言動作描寫,使人一看就可推測是誰,由於這樣提供了一個可看的「境」和可感的「情」,故容易引發學生寫作熱情,文章也寫得較有情趣。
②多媒體教學。通過錄像,音響和幻燈等多媒體手段再現人,物,事。由於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故能大大喚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慾望。
③表演情境。表演是小學生感興趣的事,通過表演可以把小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使他們的情感「活」起來,產生寫作慾望。如在指導學生寫《讓路》這篇看圖作文時,可從三方面進行誘導:第一,讓學生觀察圖片,理清「讓路」這件事的前因後果。第二,通過表演讓畫面動起來,再現讓路的經過。為避免寫出的作文給人「千人一面」的感覺,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去拓寬思路,鼓勵他們表演出不同的情景。第三,引導學生把圖片和小品表演聯系起來,先說後寫.整個過程,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沒過多久,一篇篇充滿童趣的想像豐富的作文就寫成了!
三、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也要引導學生進行表達。
表達有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自己在實踐中看到的,做過的,聽到的,想到的有關內容以及由此萌發的情感有條理地與同伴分享並記敘下來。這個過程伴隨著較為復雜的心理活動,是深化認識,過濾,篩選實踐中獲得的有益成分並使之積淀下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不要單純地累積材料,要清晰地表達自己在實踐中的感受生活,彰顯自己的獨特性。
總之,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相信他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至純至真的獨特生活。指導作文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我出發,盡情流暢地抒發自我情感,敘述自我經歷,描繪自我內心,或者在寫人敘事寫景議論中融入自我感受與生活。所以在教學中不應有任何強制,命令的影響,要順其自然,讓孩子們放開膽子寫,大膽地亮出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的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孩子情感的溫度,烙上孩子心靈的色彩。

閱讀全文

與小學作文教學方法討論交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活陽台不貼磚有什麼處理方法嗎 瀏覽:585
貼地板方法視頻 瀏覽:169
84消毒液漂洗衣服使用方法如何 瀏覽:182
哺乳期牙齦的最佳止痛方法 瀏覽:582
女士手鏈編織方法步驟 瀏覽:112
痤瘡中西醫的治療方法 瀏覽:22
華為自定義視頻鈴聲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2
雙壁波紋管承插口連接方法 瀏覽:836
試紙的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455
駕駛室起火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72
如何區分指甲和血線正確方法 瀏覽:635
眼皮快速消腫的方法 瀏覽:301
酒精中甲醇檢測方法大連 瀏覽:332
哪些獲取aed的方法 瀏覽:108
根號下的計算方法圖片 瀏覽:483
有什麼方法可以抽上好 瀏覽:701
歐文訓練方法 瀏覽:628
坐標轉換度帶計算方法 瀏覽:801
衣服種植袋製作方法 瀏覽:529
外牆瓷磚漏水解決方法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