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耐高熱耐濕物品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也可採取浸泡滅菌對嗎
耐高熱耐濕物品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可採取浸泡滅菌。
消毒與滅菌方法
(一)選擇消毒與滅菌方法的原則:
1、根據物品污染的危害程度選擇:
(1)高度危險物品:必須選用滅菌法處理,滅菌指數達到106標准。 (2)中度危險物品:選用中效和高效消毒法,消毒指數達103以上。 (3)低度危險物品:可採用低效消毒法或只做一般清潔即可。
2、根據污染微生物的種類及數量選擇:
(1)對被致病性芽孢、真菌孢子和抵抗力強,危險度大的病毒污染物品選用高效消毒
法和滅菌法。
(2)對被致病性細菌和真菌、親水病毒、螺旋體、支原體、衣原體污染物品選用中效
以上消毒法。
(3)對被一般細菌和親脂病毒污染的物品選用中效和低效消毒法。
(4)殺滅被有機物保護的微生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別嚴重時應加大消毒劑使用劑量和延
長消毒時間。
3、根據消毒物品的性質選擇:
(1)耐高溫、耐濕物品首選壓力蒸汽滅菌或乾熱滅菌。 (2)忌熱、忌濕和貴重物品選擇環氧乙烷消毒滅菌。
(3)器械浸泡應選擇對金屬基本無腐蝕性的化學消毒滅菌劑。
(4)光滑物體表面選擇紫外線消毒法、擦拭法;多孔材料表面用噴霧法。
(二)消毒與滅菌的物理方法: 1、壓力蒸汽滅菌法: (1)滅菌原理:由於蒸汽凝結時釋放的潛能和凝集收縮後產生的高熱負壓能破壞微生物的蛋白質、核酸、細胞壁、細胞膜導致其死亡。
(2) 適用范圍:耐高溫、高濕的物品的滅菌,為供應室主要滅菌方法之一。 (3)使用方法:分為下排式和真空型。
A、下排式:當溫度達121℃,壓力達1.05kg/cm2,維持規定滅菌時間。一般橡膠類為20分鍾,手術器械類為15-25分鍾,敷料類為20-30分鍾,玻璃類為15-20分鍾,葯液為20-40分鍾,即可達到滅菌標准。
B、真空型:當溫度達到132-134℃,壓力達2.1kg /cm2。維持滅菌時間4-6分鍾即可達到滅菌標准。
② 耐熱耐濕的手術器械應首選什麼滅菌
壓力蒸汽滅菌法。
利用一定的壓力和時間達到消毒效果的方法。是熱力消毒滅菌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種,可殺滅包括細菌芽孢在內的一切微生物,用於金屬器械、布類、搪瓷類等耐高溫、耐潮濕的物品,不同物品所需壓力和時間不同。
高壓蒸汽滅菌,用高溫加高壓滅菌,不僅可殺死一般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對芽胞、孢子也有殺滅效果,是最可靠、應用最普遍的物理滅菌法。主要用於能耐高溫的物品,如培養基、金屬器械、玻璃、搪瓷、敷料、橡膠及一些葯物的滅菌。
高壓蒸氣滅菌器的類型和樣式較多,如:①下排氣式壓力蒸氣滅菌器是普遍應用的滅菌設備,壓力升至103.4kPa(1.05kg/cm2),溫度達121.3°C,維持15~30分鍾,可達到滅菌目的。②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已成為最先進的滅菌設備。
滅菌條件要求:蒸氣壓力205.8kPa(2.1kg/cm2),溫度達132℃以上並維持10分鍾,即可殺死包括具有頑強抵抗力的芽孢、孢子在內的一切微生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壓力蒸汽滅菌法
③ 耐高溫,耐濕熱的物品和器械,應首選啥子滅菌
從使用的設備要求及經濟角度出發,應該是採用高壓蒸汽消毒滅菌。
④ 醫院感染消毒隔離制度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醫院感染的消毒隔離制度
1. 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經消毒或滅菌處理。
2. 根據物品的性能選用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耐熱、耐濕物品滅菌首選物理滅菌法;手術器械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氣滅菌;油、粉、膏等首選乾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化學滅菌法,如環氧乙烷滅菌等,內窺鏡可選用環氧乙烷滅菌或2%戊二醛浸泡滅菌。消毒首選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選化學方法。
3. 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擇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化學消毒劑必須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製時注意有效濃度,並按要求進行監測。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對用於浸泡滅菌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
4. 病人使用的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面罩、管路和嬰兒溫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畢終末消毒並乾燥保存於消毒物品櫃內。濕化瓶應為滅菌水,每日更換或消毒。呼吸機的螺紋管、濕化器、接頭、活瓣通氣筏等可拆卸部分應定期更換消毒。
5. 手部皮膚的清潔和消毒執行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2002 年版)。
6. 地面的清潔與消毒:地面應濕式清掃,保持清潔;當有血跡、糞便、體液等污染時,應即時以含氯消毒劑消毒,消毒劑濃度按要求配製。拖洗工具應有不同使用區域的標識,使用後應先消毒、洗凈、再晾乾。
7. 醫院應在實施標准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情況,對感染病人採取相應隔離措施。
以上是衛生部網站上最新公布的,希望結合本醫院的實際可以適用。
⑤ 三下消毒是什麼
消毒
消毒 是指殺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殺死細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學的方法來達到消毒的作用。用於消毒的化學葯物叫做消毒劑。滅菌 是指把物體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在內)全部殺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來達到滅菌的目的。 防腐是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用於防腐的化學葯物叫做防腐劑。無菌 不含活菌的意思,是滅菌的結果。防止微生物進入機體或物體的操作技術稱為無菌操作。
中文名
消毒
是指
殺死病原微生物的等病菌的方法
其目的
防止病原體播散到社會中等
種類
分疫源地消毒和預防性消毒兩種意義
傳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學方法消滅停留在不同的傳播媒介物上的病原體,藉以切斷傳播途徑,阻止和控制傳染的發生。其目的:
(1)防止病原體播散到社會中,引起流行發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體感染,出現並發症,發生交叉感染。
(3)同時也保護醫護人員免疫感染。
僅靠消毒措施還不足以達到以上目的。須同時進行必要的隔離措施和工作中的無菌操作,才能達到控制傳染之效。
不同的傳播機制引起的傳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腸胃道傳染病,病原體隨排泄物或嘔吐物排出體外,污染范圍較為局限,如能及時正常地進行消毒,切斷傳播途徑,中斷傳播的效果較好。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隨呼吸、咳嗽、噴嚏而排出,再通過飛沫和塵埃而播散,污染范圍不確切,進行消毒較為困難。須同時採取空間隔離,才能中斷傳染。蟲媒傳染病則採取殺蟲滅鼠等方法。
消毒的種類
分疫源地消毒和預防性消毒兩種,也可按照消毒水平的高低,分為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與低水平消毒。
疫源地消毒
消毒車間
是指有傳染源(病者或病原攜帶者)存在的地區,進行消毒,以免病原體外傳。疫源地消毒又分為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二種。隨時消毒是指及時殺滅並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進行的隨時的消毒工作。
終末消毒是指傳染源住院隔離,痊癒或死亡後,對其原居地點進行的徹底消毒,以期將傳染病所遺留的病原微生物徹底消滅。在醫院中傳染源停止隔離出院後,對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為終末消毒。
預防性消毒
陽光消毒
是指未發現傳染源情況下,對可能被病原體污染的物品、場所和人體進行消毒措施。如公共場所消毒,運輸工具消毒,飲水及餐具消毒,飯前便後洗手均屬之。醫院中手術室消毒,免疫受損嚴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預防性隔離及消毒措施亦為預防性消毒。
高水平消毒
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包括分枝桿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絕大多數細菌芽孢。達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採用含氯制劑、二氧化氯、鄰苯二甲醛、過氧乙酸、過氧化氫、臭氧、碘酊等以及能達到滅菌效果的化學消毒劑在規定的條件下,以合適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
中水平消毒
殺滅除細菌芽孢以外的各種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桿菌。達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採用碘類消毒劑(碘伏、氯己定碘等)、醇類和氯己定碘的復方、醇類和季銨鹽類化合物的復方、酚類等消毒劑,在規定條件下,以合適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對患者應根據病情做到的「三分開」與「六消毒」:
「三分開」主要指的是:一、分住室,條件不具備的可以用布簾隔開,不行就分床;二、分飲食;三、分生活用品,包括洗漱、便盆、飲食餐具、痰罐等等。
「六消毒」主要是指:一、消毒患者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呼吸道傳染病為口鼻分泌物,腸道傳染病為糞便,接觸性傳染病為膿液、痂皮;二、消毒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具;三、消毒雙手;四、消毒患者的衣服、被單等;五、消毒患者居住的房間;六、消毒生活中污染的水和污染的物品。消毒滅菌原則:
1.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2.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物,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經消毒或滅菌處理。
3.根據物品的性能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消毒滅菌。耐熱、耐濕物品滅菌首選物理滅菌法;手術器具及物品、各種穿刺針、注射器等首選壓力蒸氣滅菌;油、粉、膏等首選乾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化學滅菌法,環氧乙烷滅菌等,內鏡可選用環氧乙烷滅菌或2%戊二醛浸泡滅菌。
4.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情況分別選擇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化學消毒劑必須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製時注意有效濃度,並按規定定期監測。更換滅菌劑時,必須對用於浸泡滅菌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
5.自然揮發薰蒸法的甲醛薰箱不能用於消毒和滅菌,也不可用於無菌物品的保存。甲醛不宜用於空氣的消毒。
6.連續使用的氧氣濕化瓶、霧化器、呼吸機的管道、早產兒暖箱的濕化器等器材,必須每日1消毒,用畢終末消毒,乾燥保存。濕化液應用滅菌水。
⑥ 預真空和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的區別
一、原理不同
1、預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利用高溫高壓蒸汽來實現滅菌的目的。
2、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通過多次交替對滅菌室抽取真空和充入蒸汽(使滅菌室達到一定的真空度後再充入飽和蒸汽),最終達到設定壓力和溫度,從而實現對耐高溫耐濕物品進行滅菌處理的醫療器械。
二、用處不同
1、預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設備全過程自動控制,嚴格按照GMP標准進行設計製造,具有真空高、高溫快速滅菌後真空乾燥等先進功能。
2、脈動真空壓力蒸氣滅菌器:用於醫療器具、手術器械濕熱滅菌和滅菌後的乾燥處理。按照容積可分為大型脈動真空滅菌器和小型脈動真空滅菌器。
(6)耐熱耐濕的首選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滅菌器工作原理:
1、熱力滅菌法是利用高溫使菌體蛋白質凝固或變性,酶失去活性,代謝發生障礙,致細菌死亡。熱力滅菌法包括濕熱滅菌法和乾熱滅菌法。
熱力滅菌方便、效果好、無毒,是醫院消毒供應中心使用的主要滅菌方法。壓力蒸汽滅菌方法是耐濕、耐熱醫療器械的首選滅菌方法。
2、低溫滅菌方法是利用化學滅菌劑殺滅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化學葯劑進行滅菌處理時所需溫度較低,通常稱為低溫滅菌方法或化學滅菌方法。
低溫滅菌使用的化學消毒劑能夠殺滅所有微生物,達到滅菌保證水平,這類具有滅菌作用的化學葯劑有甲醛、戊二醛、環氧乙烷、過氧乙酸等。化學滅菌用於不能耐受高溫、濕熱材質類的器械的滅菌。
⑦ 餐具及拖鞋的消毒方法急需——————謝謝!
一般管理制度
1.應制定預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每次消毒都應有詳細的記錄。
2.從業人員管理
(1)加強行業衛生知識及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
(2)工作時應穿清潔工作服,保持個人衛生。
(3)涉及送餐服務的從業人員應經常清潔消毒手部。
(4)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管理。
(5)建立從業人員定期健康檢查制度,要有相應的記錄。
3.經常性衛生要求
(1)保持交通工具內環境整潔,地面無廢棄物。
(2)火車、輪船、飛機上的飲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的要求。貯水水箱及蓄水池應定期清洗消毒。
(3)供旅客使用的卧具、鋪位、席位必須整潔衛生。交通工具內卧具一客(或一折返)一換。
(4)席位上的墊片、旅客座椅上的頭片應定期清洗、消毒、更換。
(5)火車、輪船上應有茶具消毒設備,未經消毒的公用茶具不得供旅客使用。飛機上供旅客使用的茶具、餐布等須經消毒後上機,並嚴格執行儲藏規定。
(6)旅客丟棄的生活垃圾,如廢紙、塑料袋、玻璃瓶、食物殘渣、煙頭、果皮等要及時清掃,停站時集中處理,不得隨意拋棄。
(7)旅客列車、輪船、飛機上的衛生間的衛生設施應保持完好和清潔;衛生間內無積水、無積糞、無明顯臭味。飛機內衛生間應按要求在馬桶內投放化糞劑及消毒劑,並加強便池密閉性。
(8)交通工具內應加強自然通風,室內禁止吸煙。交通工具每次或者每天運營後應通風換氣及消毒。航空器上應按規定供給新鮮空氣。
(9)交通工具內部的廂體側面、地面要每日清潔消毒。
(10)公用扶手、門把手、水龍頭等公眾經常接觸部位應重點消毒。
(三)預防性消毒措施
1.環境消毒
(1)物體表面消毒
對公共交通工具的地面、側壁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部位,用0.05%~0.1%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每天至少1次。消毒原則為先上後下、先左後右進行噴霧、噴灑或擦拭,噴霧、噴灑作用時間30-60分鍾。
(2)安全通風換氣及消毒
車廂、客艙內應首選自然通風,盡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使用空調系統的,應保證送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要關閉回風通道。在風機房、回風濾網處可安置臭氧紫外線燈。必要時應對整個送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過濾器與濾網每周清潔與消毒一次,可將過濾器與濾網浸入含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 mg/L -5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鍾,消毒後用水清潔、晾乾。不適合用以上消毒劑的,可使用0.1%季胺鹽類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劑。
排風扇每周清潔與消毒一次。用自來水沖去擋板上的積塵,去除污垢。然後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沖洗並維持30分鍾,待擋板完全乾燥後放回風扇。
2.手的消毒
一般情況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動水進行洗手。必要時用75%的酒精或含有效碘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鍾。
3.茶具、餐具等消毒
每客一換,清洗後消毒。首選物理消毒方法,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鍾、煮沸消毒作用15-30分鍾或遠紅外線消毒碗櫃125℃作用15分鍾以上。化學消毒法,可用0.1%-0.2%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鍾,清洗後備用。
4.紡織品如座套、頭片、床單等的消毒
座位套、頭片應定期清洗消毒,床單應一客(或一折返)一換一消毒,保持清潔。
首選物理消毒方法,耐熱耐濕的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鍾或煮沸消毒作用15-30分鍾。不耐熱的可用化學法消毒,0.2%-0.5%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鍾,清洗後備用。
5.衛生潔具消毒
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
6.垃圾桶消毒
垃圾要及時清運,未清運的垃圾要置於有蓋的桶內,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溶液噴灑垃圾桶內外表面。
(四)發現傳染病病人後的消毒措施
1.公共交通工具內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他傳染病病人,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有關法規,按照法定程序採取相應措施,並由專業人員進行終末消毒。
2.消毒措施
(1)車廂、客艙與空調系統消毒
車廂、客艙內空氣消毒,每立方米用18-20%過氧乙酸原液5-6ml,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熱蒸發,密閉薰蒸2小時後開門窗通風。也可用0.3%-0.5%過氧乙酸溶液、3%過氧化氫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500mg/L的消毒溶液、500mg/L二氧化氯溶液,進行噴霧消毒,按20-30ml/m3用量計算,密閉1-2小時後開門窗通風。
獨立空調系統,在作上述消毒處理後還應對空調濾網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進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如遇中央空調系統,應先對病人居住或活動的房間按上述方法進行空氣消毒處理後,打開所有門窗,並將空調系統開至最大進行空氣抽換並維持一段時間。對所有的過濾器、過濾網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鍾,消毒後用水清潔、晾乾。所有送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2)物體表面消毒
對公共交通的地面、側壁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櫃台、桌椅、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部位,用0.2%-0.5%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作用時間不少於60分鍾。
(3)茶具、餐具等消毒
連同剩餘食物一起煮沸消毒15-30分鍾、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鍾或遠紅外線消毒碗櫃125℃作用15分鍾以上。化學法消毒,可用0.2%-0.5%的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分鍾。
(4)毛巾、衣被、床單等紡織品消毒
耐熱耐濕的物品,可用流通蒸汽100℃作用20-30分鍾或煮沸消毒作用15-30分鍾。不耐熱的物品,可用0.2%-0.5%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鍾。
(5)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消毒
稀薄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含量為20000mg/L的消毒溶液2000ml,攪勻加蓋放置2小時。無糞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次氯酸鈣1.5g或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的消毒溶液100ml混勻放置2小時。成形糞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劑(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或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的消毒溶液2份加於1份糞便中,混勻後,作用2小時。盛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後,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全部浸沒後消毒30-60分鍾,用水沖洗後備用。
(6)便池(每蹲位)、下水道消毒
用5-10升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沖洗,停留30分鍾,用自來水沖去殘留的消毒劑。
(7)垃圾處理
可燃物質盡量焚燒,也可噴灑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60分鍾以上。消毒後深埋。
3.消毒人員自我防護
(1)消毒液應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配製,並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品,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一旦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凈。
(2)在進行清洗與消毒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一旦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凈。
(3)工作完畢,脫去防護用品,立即放入密封袋內,並進行手的清洗消毒。
(4)使用後的個人防護用品應經消毒清洗後方可復用。
五、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等場所
消毒管理操作規程(一)適用范圍
本操作規程適用於各類公共交通等候場所。
(二)一般管理制度
1.應制定預防性消毒管理制度,安排專人負責,每次消毒都應有詳細的記錄。
2.從業人員管理
(1)加強行業衛生知識及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
(2)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從業人員應持有健康合格證。
(3)工作時應穿清潔的工作服,保持個人衛生。
(4)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管理。
(5)建立從業人員定期健康檢查制度,並有相應記錄。
3.經常性衛生要求
(1)保持等候場所內環境整潔,地面無廢棄物。旅客丟棄的生活垃圾,如廢紙、塑料袋、玻璃瓶、食物殘渣、煙頭、果皮等要嚴加管理,及時清掃,集中處理,做到日產日清。
(2)機場、車站、碼頭及其旅客等候室應加強自然通風,必要時採用機械通風,室內禁止吸煙。
(3)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等供應的飲用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規范》的要求。貯水水箱及蓄水池應定期清洗消毒。
(4)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應使用一次性茶杯。
(5)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衛生間的衛生設施應保持完好和清潔,衛生間內應無積水、無積糞、無明顯臭味。果皮箱、痰盂隨時消毒,保持清潔。
(6)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部的地面以及公用扶手、門把手、水龍頭、座椅等公眾經常接觸部位要每日清潔消毒。
(三)預防性消毒措施
1.環境消毒
(1)物體表面消毒
對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的地面、側壁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門把手、水龍頭、洗手池、衛生間等部位,用0.05%~0.1%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每天至少1次。消毒原則為先上後下、先左後右進行噴霧、噴灑或擦拭,噴霧、噴灑作用時間30-60分鍾。
(2)安全通風換氣及消毒
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應首選自然通風,盡可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使用空調系統的,應保證送風安全,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所有排風要直接排到室外,未使用空調時要關閉回風通道。在風機房、回風濾網處可安置臭氧紫外線燈。必要時應對整個送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 -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過濾器與濾網每周清潔與消毒一次,可將過濾器與濾網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鍾,消毒後用水清潔、晾乾。不適合用以上消毒劑的,可使用0.1%季胺鹽類化合物或其他消毒劑。
排風扇每周清潔與消毒一次。用自來水沖去擋板上的積塵,去除污垢。然後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250mg/L-500mg/L的消毒溶液沖洗並維持30分鍾,待擋板完全乾燥後放回風扇。
2.手的消毒
一般情況下,用肥皂或抗菌洗手液和流動水進行洗手。必要時用75%的酒精或含有效碘3000mg/L-5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1-3分鍾。
3.辦公設施消毒
電腦的鍵盤和滑鼠定期用75%的乙醇清潔消毒,電腦其他部件表面先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作用30分鍾後用濕布去除表面殘留的消毒液。其他辦公設施,例如傳真機和激光列印機的清潔與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處理。
4.衛生潔具消毒
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5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
5.垃圾桶消毒
垃圾要及時清運,未清運的垃圾要置於有蓋的桶內,每天用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溶液噴灑垃圾桶內外表面。
(四)發現傳染病病人後的消毒措施
1.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發現甲類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其他傳染病病人,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有關法規,按照法定程序採取相應措施,並由專業人員進行終末消毒。
2.消毒措施
(1)候車室、候機室、碼頭客運站內空氣及空調系統消毒
室內空氣消毒,每立方米用18-20%過氧乙酸原液5-6ml,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熱蒸發,密閉薰蒸2小時後開門窗通風。也可用0.3%-0.5%過氧乙酸溶液、3%過氧化氫溶液、有效氯含量為1500mg/L的消毒溶液或500mg/L二氧化氯溶液,進行噴霧消毒,按20-30ml/m3用量計算,密閉1-2小時後開門窗通風。
獨立空調系統,在作上述消毒處理後還應對空調濾網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進行浸泡或擦拭消毒,並用水清洗晾乾。
如遇中央空調系統,應先對病人活動的房間按上述方法進行空氣消毒處理後,打開所有門窗,並將空調系統開至最大進行空氣抽換並維持一段時間。對所有的過濾器、過濾網浸入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中30分鍾,消毒後用水清潔、晾乾。所有送風設備和送風管路用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5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擦拭消毒。
(2)物體表面消毒
對大堂、會議室、通道等公共區域的地面、牆壁、電梯以及經常使用或觸摸的物體表面如門窗、櫃台、桌椅、門把手、水龍頭、話筒、洗手池、衛生間等部位,用0.2%-0.5%的過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或有效溴含量為1000mg/L的消毒溶液拖擦或噴灑,作用時間不少於60分鍾。
(3)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消毒
稀薄的排泄物或嘔吐物,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有效氯含量為20000mg/L的消毒溶液2000ml,攪勻加蓋放置2小時。無糞的尿液每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次氯酸鈣1.5g或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的消毒溶液100ml混勻放置2小時。成形糞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劑(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或有效氯含量為50000mg/L的消毒溶液2份加於1份糞便中,混勻後,作用2小時。盛分泌物、嘔吐物、排泄物的容器使用後,可用有效氯含量為5000mg/L的消毒溶液全部浸沒後消毒30-60分鍾,用水沖洗後備用。
(4)便池(每蹲位)、下水道消毒
用5-10升有效氯含量為1000mg/L-2000mg/L的消毒溶液沖洗,停留30分鍾,用自來水沖去殘留的消毒劑。
(5)垃圾處理
可燃物質盡量焚燒,也可噴灑有效氯含量為10000mg/L消毒溶液,作用60分鍾以上,消毒後深埋。
3.消毒人員自我防護
(1)消毒液應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配製,並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等防護用品,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一旦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凈。
(2)在進行清洗與消毒時應穿工作服,戴口罩與橡膠手套,避免與皮膚、黏膜直接接觸,一旦接觸應立即用大量水沖凈。
(3)工作完畢,脫去防護用品,立即放入密封袋內,並進行手的清洗消毒。
(4)使用後的個人防護用品應經消毒清洗後方可復用。
⑧ 清潔消毒的四個步驟是什麼
清潔消毒的四個步驟以餐具為例:一洗,二刷 ,三沖, 四消毒。
1、洗:先用熱水洗去食物殘渣(水溫以50~60℃為宜)然後將餐具放入清洗消毒專用水池,與食品原料、清潔用具及接觸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開。採用化學消毒的,至少設有3個專用水池。
2、刷:用刷子或各種清潔用具 把餐具刷干凈。
3、沖:將使用洗滌劑的餐具用清水清洗,沖洗至少三次。
4、消毒:餐飲具應首選熱力方法進行消毒,嚴格按照「除殘渣、鹼水(或洗滌劑)刷、清水沖、熱力消、保潔」的順序操作。
使用化學葯物消毒的嚴格按照除殘渣、鹼水(或洗滌劑)刷、清水沖、葯物泡、清水沖、保潔的順序操作,並注意要徹底清洗干凈,防止葯物殘留。
(8)耐熱耐濕的首選什麼方法擴展閱讀:
餐具清洗消毒制度
1、餐具、菜具、熟食容器等餐後應立即清洗消毒,做到使用一次,清洗消毒一次。
2、負責餐具消毒工作的專職人員應身體健康、工作認真。
3、餐具清洗消毒必須嚴格按規定的程序操作。熱力消毒程序:一刮、二洗、三沖、四消毒、五保;葯物消毒程序:一刮、二洗、三消毒、四沖、五保潔。
4、餐具消毒應做到下列要求:熱力消毒:煮沸蒸汽100℃蒸30分鍾。遠紅外120度℃,15~20分鍾。葯物消毒:有效氯濃度250PPM,消毒時間5分鍾。
5、消毒完畢的餐具、茶具等應立即放於清潔的櫥、櫃內保潔,防止再污染。
6、廚房內使用的食品容器、用具,必須在指定的容器洗刷槽內洗刷,洗刷後置於指定的消毒器內進行消毒,未經清洗消毒的容器、用具不得使用。
⑨ 常見消毒清潔方法有那4種
1、做好手消毒
在流動水下,淋濕雙手取適量洗手液(肥皂),均勻塗抹至整個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縫。認真揉搓雙手至少15秒,注意清洗雙手所有皮膚,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縫。在流動水下徹底沖凈雙手,擦乾,取適量護手液護膚。注意擦乾宜使用紙巾。
如果沒有流動的水,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產品清潔雙手。75%酒精可滅活病毒,含酒精消毒產品可以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品。
2、外套衣服
回家以後外套直接掛在門口,把外面穿的衣服和家裡穿的衣服分開。如果感覺到外套可能被污染,比如接觸了一些有可疑症狀的人,這種情況下需要對外套進行消毒處理。
盡量選用物理消毒,如果物理消毒不行才選用化學消毒。比如衣服只要耐高溫,就可以選用56攝氏度30分鍾這種方式消毒。如果有烘乾機,也可以把溫度調到80度以上,烘乾20分鍾也可以達到消毒作用。
3、手機
建議外出回到家後可以關閉手機電源,等手機徹底冷卻之後,沾取適量75%的酒精或者使用對電子產品沒有損害的消毒產品,包括用消毒紙巾擦拭手機表面,並做好手衛生。如果外出期間沒有使用手機,就沒有必要對手機表面進行消毒。
4、鑰匙
鑰匙可謂是人類最親密的「伴侶」,它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密切相關,但它也是各類病毒、細菌生存繁衍的「風水寶地」,鑰匙可以每日用葯皂在洗手時一同清洗,或與其他需要消毒的物品一道放入500mg/L的含氯消毒劑中浸泡30分鍾左右,然後用清水沖洗干凈。
5.鈔票
鈔票盡量不要散在口袋裡或者桌面上,平時放進錢包里,摸過鈔票的手要清洗干凈,盡可能多用手機支付。
接觸鈔票的人員,在飯前、入廁前後應用肥皂、流水洗凈雙手;沒有洗手之前最好不要用手揉眼睛、掏鼻孔、摸臉等;更不要在接觸鈔票時用手抓食品吃;以減少鈔票的污染與傳播疾病。同時,應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6、手提包
手提包可在回家後用75%的酒精進行擦拭,然後懸掛晾乾。
⑩ 手術器具及物品、各種穿刺針等首選的滅菌方法是
正確答案:B
解析:消毒滅菌基本原則規定耐熱、耐濕的手術器械,應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應採用化學消毒劑浸泡滅菌
。